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内部管理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内部管理风险范文1
近年来商业保险公司相继实现股份制改造,部分保险公司在海外上市,保险市场迎来新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太平洋保险公司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本文简要介绍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作用,并重点论述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
太平洋保险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作用;影响
保险业可以说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太平洋保险公司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内部审计逐渐应用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并且对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指的是被审计企业的工作人员或者是职能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与否、财务信息完整真实与否以及经营活动效果效率进行的评价活动。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加强企业内部自我约束与管理,维护政府财经法规,也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实现提供保障[1]。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督作用。企业内部审计可以说是企业对财经行为进行的自我监督,不同于外部的审计,企业通过内部审计有利于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财经问题,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内部审计是以财经法规以及企业制度的相关规定为主要依据,对被审计对象开展经济活动方面的评估检查,督促被审计的对象纠正问题,不断改善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水平。第二,服务作用。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发现企业潜在的经济问题,为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计划以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这也能够体现出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的服务职能[2]。同时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企业审计人员能够不断提高完善,内部审计发挥的服务作用也会更加明显。第三,控制作用。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中的独立职能部门,拥有一定控制作用,其控制作用同其它部门的控制作用不同,更加具有全面性、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内部审计可以说是对经营效果的评价,评价内容直接影响到管理人员的决策,因此本身是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第四,评价作用。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于企业的其它部门,对企业的内部评价更为公正客观,内部审计也能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状况。内部审计能够客观公正评估企业预算、计划以及决策方案,从而评价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活动。
二、太平洋保险公司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第一,内部审计能够将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太平洋保险公司要想加强风险管理,不是某个特定管理人员或者部门的职责,只有把风险管理融合到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当中,落实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变成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意志以及统一行动,实现全员风险管理,才可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所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水准都属于内部风险治理与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可以借助于不断的检查,调整、评估并且反馈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督促保险公司在构建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时候,把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等内容纳入到内部控制制度当中,让风险管理的意识真正融入企业文化当中,成为每个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体现在每位管理人员以及普通职工的行动当中。
第二,内部审计能够成为风险管理的参谋。风险在保险公司内部有着传递性、感染性以及不对称性等方面的特点,也就是某个部门带来的风险或者风险管理出现的漏洞,产生的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承担,反而会传递到保险公司的其他部门,最终由整个部门承担。所以对风险的认识以及控制都应当从全局角度出发加以考虑。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自身风险监控机制的中坚力量与核心环节。内部审计机构熟悉保险公司的行业特点以及业务流程,并且对公司经营流程当中的风险点分布状况、控制系统状况、潜在问题以及经营风险的了解的最为清楚全面,对于预防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实现目标有强烈的义务感,同时有着服务性以及连续性都比较强的特点。内部审计可以保护保险公司的资产,以对经济事项连续进行跟踪审计并且及时反馈跟踪得到的信息。正是因为内部审计机构不同于其他的职能部门,其建议容易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能够利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来实现对风险管理的整体评估,评估意见可以直接报告高级管理人员,协助决策层制订保险公司的长期风险策略以及各种具体的执行措施。所以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当中,内部审计可以作为风险管理参谋以及顾问。
第三,内部审计能够协调组织风险管理决策。因为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接触面比较广,地位独立同时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加专业,能够影响到企业管理人员,种种特点决定内部审计可以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以及改进等环节发挥协调组织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主动参与到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过程,从而对风险管理进行全方位协调。通过建立保险公司内部各个职能机构的沟通通道,通报审计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并提供改进措施,指导协调业务部门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与决策,构建齐抓共管的机制,发挥整体合力保证经营管理活动同保险公司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内部审计能够有效促进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改进与优化。在当前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变化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内审部门借助于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估检查,评估风险管理执行的效果,可以准确分析判断保险公司的潜在风险,发现内控机制同新环境新形势不够匹配而导致的漏洞与薄弱环节,从而及时提出针对性并且具备较高操作性的改进措施,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科学准确决策提供依据,不断改善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
综上所述,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可以通过检查、评估并且反馈风险管理完成状况,促进企业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并且将准则与规范融入到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将风向管理以及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内部审计作为保险公司评估监督的重要途径,在公司管理过程当中扮演着顾问以及参谋的角色,通过内部审计有利于保险公司认清自身的状况,进而做出决策并组织协调实施工作,在此过程当中将保险公司存在的各种问题体现出来,便于管理人员做出针对性的整改,不断完善保险公司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保立.浅谈内部审计在保险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4,10(5):105-106.
公司内部管理风险范文2
关键词:集团资金池 内部管理 税务风险
资金池仅仅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就是将各个部分的资金进行汇集之后,形成像蓄水池一样进行资金储蓄的空间。而资金池实际上最早是出现于跨国集团与国际银行之间所开发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通过该方式,能够对全球各个部分的资金进行统一调拨,使得集团本身的净头寸得以降低。资金池业务,实际上主要包含了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余额上划、下属企业透支、主动拨付以及收款、成员企业委托借贷以及部分成员向集团进行上存、下借等方面的计息行为等。而如何对于这其中所存在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税务风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管理,也就成为了其中较为重要的问题。
一、明确组织架构、管理关系
明确集团公司财务中心具有管理职能,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集权管理。
集团成员企业自身的财务,实际上接受着两重领导,其集团成员企业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资金运作、重要财务、重大融资等方面工作,基本上都是服从集团的财务领导指挥。集团财务管理中心,主要是对于下属企业的资金支出、归集的划拨,以及资金长短期内的投资和内部统筹的资金拆借业务进行管理;同时,集团财务中心还具备了下属企业财务责任人的相应任免权利、财务预算审批权利等。而集团之下的成员企业,必须要在自身所具有的权限内、程序内,来执行短期规划工作,最大限度的确保各个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
只有对各个不同环节的管理关系进行明确之后,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集团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效益,同时围绕着公司本身的发展战略来展开相应的活动、业务等,最大限度的避免各个成员企业受到了领导个人的意志影响,当各个不同部分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在受限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投资、资金挪用都会导致集团的经济利益受损。
二、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要实现资金统一归集,收支二条钱,必须实行财务预算管理。
集团成员务必要对于资金预算工作做好相应的统一工作: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责任主体,来针对各个不同环节的预算进行层层分解;并且严格的按照相应的内容方向,来执行采购、工资、税金、日常支出、财务费率等;严格按照资金实际需求,来对于现金、银行承兑汇票等几个方面进行区分;严格的按照相应的主体,来充分的满足各个方面的资金使用需求以及母公司的借款需求等。
执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切实有效的对于各个方面的成本费用、开支进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各个不同部分的预算外成本以及不确定因素对于企业的经营目标造成的影响。同时,在资金的使用方面,成员企业本身的资金预算工作,也是母公司对于其所执行的管理措施。
三、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整个集团公司,针对集团成员企业,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部职责、对资金、资产、收入、成本核算、费用、税收、利润及利润分配、财务报告及披露、财产清查、发票及收据、会计电算化、内部信息ERP等管理模块实行统一规定,集团各成员企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按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有利于集团公司统计口径的一致,提高财务处理效率,规避财务风险、子公司支出按预算划拨、内部资金拆借、资金占用费的结算等方式,收缴子公司的担保权,向外融资权等。
集团公司所运用的资金池本身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是资金池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我国税务并没有提出相对明确的资金池概念,企业本身也对于相应的税务政策,不够了解,这就导致资金池之中存在着一定的税收风险,必须要从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资金池实际上就是银行本身所展开的一个中间业务。母子公司之间所进行的资金转移工作,实际上是各个不同法人的实体账户资金进行的转移。假如,仅仅只是单纯的资金流上来对运转过程加以体现,那么就应当要与贸易背景加以区别。资金池的转移,实际上是没有贸易来作为背景支持,所构成的一种公司内部借贷结构。但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在这样的情况下,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在没有贸易背景来作为资金划转条件的情况下,仅仅只能够通过银行来作为其中的中间方,并且利用委托贷款的形式来对各个方面加以运作。资金池以及委托贷款之中所涉及到的税收问题,同样需要深入的进行研究。
四、企业所得税
集团内部的资金池在运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各个子公司资金进行归集,从而产生大量的利息收入,或者说通过母公司来向子公司进行拨款,从而形成借款,同样为企业产生相应的利息支出,其中多个方面都必须要分开进行核算,不能够直接与内部进行抵销以及内部轧差结算操作。
对内部资金结算过程中,利息支出在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从利率水平及规模水平上,都有所限定。集团公司一般会采取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方式,来进行内部结算。
五、结语
综上所述,资金池模式的应用,实际上帮助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便利作用,同时也对于各个不同环节所包含的相应经济利益,起到了归集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务必要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多个方面加以管理,防止税务方面所产生的风险,如此以来,才能够使得集团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慧.集团公司运用“现金池”模式的探讨[J].金融经济,2008(20).
公司内部管理风险范文3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 作用
一、公司的风险及管理
公司的主要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公司董事会对企业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可行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上至国家对企业的决策,下到企业内部对某一个项目的决策,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整个经营运作中,无论是市场环境、产品结构、签订合同、合同纠纷的处理等,处理的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中经营风险的大小。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财务制度、资金运作、成本控制、汇率风险等方面。其中,资金链条的断裂是最大的财务风险,经常导致企业的破产。财务风险还表现在货币风险,现金流量的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信用风险,客户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现金被大量挤占;税务风险,缺乏比精通税法的管理者,在税收筹划工作中容易产生税务风险。
其他风险包括管理制度、监督体系、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的风险,当然也包括内部审计风险。
风险管理因风险而生。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内容,就是要认识有哪些风险,风险程度有多大,如何把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但是,风险并不等同于危害,有时甚至可以从风险中获得机遇。
对企业实际存在的各种风险,国家、上级公司和企业内部都比较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已经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向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方面的同步发展转变。在全球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人才、技术、资本、商品等要素的流动日益加快,经济社会中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因此组织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影响了组织目标的实现。面对这样的环境,要让组织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掌握主动权,将风险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就必须强调风险管理。现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许多国际性大公司管理活动的重点。以内部控制为主要对象的内部审计也必须对其进行审查和评价。一方面有助于对组织风险管理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可行建议;另一方面系统反映了现代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对组织的风险管理实务起到借鉴作用。
公司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风险管理必然成为应对风险的必由之路。作为公司管理监督控制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责任就是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再监督。负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按照“全面监督,突出重点”的原则,监督的重点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以及这些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效果。通过和整个系统的协调一致,达到协调增效的目的。
谈到责任,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和教训,风险管理审计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这是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则。
三、内部审计在公司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就是对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及运作过程进行评价和有效监督,协助公司改进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达到提高运作效率和增加价值的目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对象是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既可以对组织整体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也可对部门风险管理进行审查与评价。由于组织目标层次的多样性,组织面临的风险也包括各个层面的内容。风险管理不能仅针对影响组织整体目标、高层目标以及战略远景目标的风险进行,还必须针对影响各种经营目标、短期目标、部门目标的风险进行。组织目标是自上而下分解到不同层次去的,低层次目标的实现是高层目标实现的基础。
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机构,其基本职能理所当然应是经济监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公司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我约束。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审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研究,提出审计建议,作为高层领导改进风险管理的参考意见,为公司的风险管理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公司内部审计监督的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股东或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经常会遇到改制、重组等问题,此时,审计可以利用对政策和企业内部经营比较熟悉的优势,在企业改制重组等经营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内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查出的问题予以揭示并提出整改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单位开展的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的特点,发挥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及时把下属单位或有关部门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公正地反馈给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在对下属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对存在的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向下属单位提出审计建议。
四、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实现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逐步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已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领导者经营管理理念成熟的表现。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地位
抓紧制定内部审计的法规条例,将内部审计制度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用法律规定内审机构的地位、结构、层次,使内部审计纳入法制化轨道,用法律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只有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完善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三)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必须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使其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
(四)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增强,重在自身的有所作为
公司内部管理风险范文4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提出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建设的理念,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趋势。自美国《萨班斯法案》生效之后,中国移动、电信、网通和联通作为我国在美国本土上市的四大电信运营企业,将接受近乎残酷的萨式考验。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虽然风险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去预测风险,并且实施一定手段来避免,或尽量减少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加强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与预警,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出现重大经营风险与财务危机。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防止财务风险的重要性,紧接着对网通公司开展全面内部控制工作,防止财务风险的工作过程予以概述和分析,从而,由点到面,提出了防范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意在警示:风险与利益同在,成功与危机相随。因此,办企业必须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尤其是隐含的财务风险与危机,建立有效机制,防患于未然,防患于事前,防患于事情的全过程—即企业内控。
1.引言
在全球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促使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给予高度的关注[1]。近年来,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提出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建设的理念,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企业学习国际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以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优化的案例,我在下文中将要进行案例分析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中的成功也是其中之一。当然也不乏因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而导致企业巨亏的公司。本文通过介绍我所在的实习单位网通公司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的过程,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案例中去深度理解。然后再结合该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公司面临的风险,给予较为客观的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本章首先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做一简述。
2. 财务风险的含义
2.1财务风险的定义、类型及危害
一般说来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财务收益和预期的财务收益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2]。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这些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造成企业关门倒闭。
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利率、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了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
. 投资风险及危害主要指在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投资回收率、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大幅度变动,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
流动资金运作中的风险及危害指在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金的结构不合理等而产生的风险。流动资金风险的产生,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影响企业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破产的可能。
收益分配风险及危害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不合理提高人工成本以及给投资者分配过多利润,使企业承担过高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并由此无法保证在预计的经营期间内持续经营,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大部分企业由于内部基础管理薄弱和国家对上市公司严格的法律要求,往往也还存在着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安全性风险、财务报告失真风险等等[3]。总之,企业财务风险按分类不同,可以有很多种类,这里不再一一详述。下面案例中将要提到的网通公司所涉及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日常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风险和报表风险等等。
2.2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含义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对策处理损失风险,如果在实施控制对策后损失仍然可能发生,则可运用财务对策。财务对策是将损失转移。但在财务独立经营的资本财务时代,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的价值损失,通过管理价值风险来管理物质要素[4]。现实中,我国企业集团对风险的识别、管理,无论是在主观意识方面,还是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都显得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注重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管理需要而不断变化[5]。从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关联,是相互协调发展并逐步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最终融合
2.3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组织,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2004年以来,中航油、中储棉等公司相继发生重大财务危机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企业风险内控工作的薄弱和企业领导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意识淡薄[6]。此事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2006年6月,国资委专门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从而对国有企业提出了非常严格的内控管理要求。另外,从国际方面讲,美国由于安然审计公司等一系列作弊案件,引起了美国监管机构的重视,从而出台了《萨班斯法案》,此法案对上市公司开展内控及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更严格的要求。总之,随着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及竞争的加剧,客观上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识别、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因此,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在风险凸显前就察觉,并能够及时将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以减少风险发生时对企业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冲击程度,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7]。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8]。面对变换不定的理财环境,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那种漠视风险的想法和做法,只会使企业陷入更为复杂的风险境地,必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到行为上对风险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对企业影响的严重性甚至毁灭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风险与机会并存、风险与收益并存这样一种特殊的内在逻辑关系。
3.中国网通集团内部风险控制工作概述与分析
3.1网通公司简介
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通)是我们国家为了打破行业垄断,实施电信行业市场化经营,于2002年5月16日,根据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将原有全国独家垄断的巨无霸企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按地域一分为二,将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分离出去、和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该公司合并后,形成的局面是北强南弱,南方21省区基本是重新组建公司,因此南方各公司网络基础、管理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比较大。
新组建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是中国特大型电信企业, 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国家财政及相关计划中实行单列。中国网通注册资本为600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近3000亿元。是国内外知名的电信运营商。 2004年11月,中国网通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
中国网通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及相关电信服务。截至2005年底,中国网通的各类用户总数已达到1.35亿户。 中国网通将通过实施“宽带”、“奥运”、“国际化”这三大战略来逐步推进企业的战略转型,把中国网通建设成为业务种类齐全、服务质量优良、网络运行稳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中国网通正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电信强国”战略目标。
3.2网通公司经营环境
当前,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演进及市场形式的变化,全球电信业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创新转型期。作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网通面临严峻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和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困难。
2007年以来,集团业务收入增幅连续下降,在国内四家主要运营企业当中收入增幅最低。目前,中国移动所占市场份额是46.68%,中国电信24.69%,中国联通13.39%,中国网通为12.87%,市场占有率比去年下降了1.11%,下降速度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电信。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既要发挥网通百年老店的传统优势,尽最大努力抑制传统固话业务的下滑,依靠其现金流收益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转型战略,加快创新型业务的发展,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企业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公司内部管理风险范文5
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信贷违约率高发,金融机构坏账率攀升。融资性担保行业身处信贷风险前沿,不少担保公司由于大规模代偿而失去经营能力。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需要应对来自合作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业务风险、主管部门和国资部门监管风险,甚至还有来自内部经营层的管理风险。依据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内部环境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要素的基础,影响着从战略目标到具体控制活动的开展。本文拟对风险管理内部环境的构建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内部环境受到企业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包括了道德价值观、风险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标准等等。而国有所有制下委托关系的不利因素,尤其需要内部环境的优化。我们选择内部环境中的主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理念是一整套共同的信念和态度,决定了企业日常活动中对待风险的态度。当风险管理理念被很好的确立,并且被员工所信奉,企业就能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担保公司由于风险来源广泛,有必要要求全部员工在所有工作环节上防范各类风险发生,形成高度重视担保业务项目风险的“高层基调”,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寻求更好的风险管理方法。前些年在担保行业竞争逐年加剧的形势下,一些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有弱化趋势。到本轮经济下行中,历史风险充分暴露。在出现大量项目风险后,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新思路,部分员工又出现了宁可不出风险而少做业务的保守心态。因此风险管理理念必须是长期秉承而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因外部风险的大小而更改。在其理念的形成和践行过程中,管理层核心成员必须保持理念一致和对理念的坚守。
二、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包括担保公司上层法人主体间股东结构的设计和内部组织和流程设计。国有委托机制弊端和内部业务风险审查是国有担保公司组织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首先,股权集中的结构较易形成行政委托干预过强。比较容易丧失决策灵活性,另外也较易形成“人情担保”现象。如果有分散的股权结构,通过股东间博弈减少担保公司来自上层组织的过多干预,会更好地为管理层提供决策灵活度。其次,在内部组织结构上主要考虑决策的灵活和透明。由于中小企业信息可核实的定量信息很少,决策分析依赖大量定性信息,因此组织的决策过程应当公开和民主,尽量减少个人影响。组织结构宜采用扁平化方式,明确部门职责,提高内部信息沟通和决策效率的同时实现部门相互制衡和监督。许多担保公司目前采用了风险管理部B角平行调查制度、评审会制度和董事长一票否决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都是围绕中小企业业务的特点而设计。执行过程中主要问题是中小企业业务单笔金额较小,逐个项目进行完整的多人调查和多人评审,时间和人力成本很高。如果没有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配套,可能会导致业务偏向大金额项目(减少工作量)或者导致工作责任心下降和不尽职行为的出现(降低质量)。因此组织结构无法离开人力资源准则构建。
三、人力资源准则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人力资源准则可以划分为用人标准和绩效评价两个方面。目前的担保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来源已经从早年的银行信贷部门为主转化为多样化,包括金融、财务、法律以及自己培养等等。首先,担保行业属于金融业务的衍生,遵纪守法是用人的基础要求。在用人标准上要求德才兼备,除了在学历上有最低限制外,对于职业经历强调没有职业操守劣迹。在专业知识背景上应当根据各个岗位需要有不同的要求,业务人员应当首选复合型知识背景,能够应对各行各业的客户。而在风险管理岗位上需要配备专业化的财务、法务甚至工程技术人员。在内部培训上应当为员工设计完善课程,帮助新员工完整掌握开展业务的基本知识,帮助老员工完善业务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更新。
担保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标准是人力资源准则的核心,也是难题。应当考虑到员工工作的量和质。在量的考核上要鼓励新客户开发和存量劣质客户的安全退出。在质的考核上应当既考虑工作过程质量,也要考虑风险结果质量。采用定量结合定性的方法,以业绩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量评价,通过管理层评分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定性评价。但在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如果缺乏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记录决策过程,易导致定性评价上更多依赖管理层工作过程中对员工的印象,导致评价过程透明度较低。因此,绩效考核体系不仅需要最终指标的确定,还包括详细的绩效过程记录要求,这对担保公司的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公司内部管理风险范文6
一、梳理企业现有治理结构、完善组织设计及部门设置
图1 内控环境构建流程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既是内控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内控体系得以顺利实现的基础,所以上市公司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根据战略目标规范治理结构,对现有组织结构、部门职责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同时还要按照五部委的《内控规范》设立相应的内控部门及部门职责。其次,上市公司还应在上述基础上对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查缺补漏,整合成符合公司实际需求的制度体系。
二、建立内部控制系统
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即便是同一行业中的两个企业,销售同类型的产品,都会在运营管理中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管理风格,这就决定了每个企业一定会有自己所特有的内控环境,因而其内部控制系统也一定是各有差异、各具特色。
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经营合规合法、运作高效率、控制风险。为此,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是一个长期、动态持续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阶段:
1.对企业风险进行系统评估。
图2 企业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被国内企业最容易忽视的环节,而实际上,这个环节却是建立企业内控体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企业应当基于所处行业的特色和企业自身的业务特征,利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对企业的内外风险进行量化的分析,对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和后果赋值,计量风险的严重程度,同时设定企业对风险的容忍限度,对诊断出的所有风险进行排序,随后建立相应的风险数据库及风险应对策略。
2.建立书面的内部管理手册。
图3 企业内部管理手册建立流程
在前述建立的风险数据库的前提下,企业的任务是对应于上述风险数据库对企业整个运营管理流程进行分类,针对具体业务流程(明细程度可能根据企业的控制目标具体界定)确定关键岗位、职责表,描述关键控制点及相关的关键控制活动,分析不相容职务表(详见“立信锐思――如何企业内部管理手册”)。
企业的内部管理手册应该是系统的、可操作的,所以在内部管理手册的最后应当有相应控制活动的对应内审程序及职责表,以便于企业持续的监督,也就是在内控设计有效的基础上确保执行的有效性。
3.对企业内部管理手册的执行进行持续监督。
在以往的国有上市公司内控失败的案例中,很多企业已经制订了防范风险的控制制度,这些制度设计虽不能避免所有的风险,但至少可以保证不会导致企业破产清算,难以持续经营。他们的失败不在于缺乏制度,而在于缺乏监督,致使制度形同虚设,舞弊肆虐、管理完全失效。
企业在建立了内部管理手册以后,由专门的、职责独立的内审部门负责日常的监督,并及时直接地向企业内部控制委员会汇报、实施有效控制。
对企业来说,仅实施日常监督是不够的,内部控制委员会还要制定专项监督制度,对企业的非经常性项目进行不定期的监督,以防止预想之外的风险发生。
4.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内部业务的变化对内控体系进行动态更新。
企业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会发生大小各异的内部变化,小到低层员工的变动,大到经营模式的变化,这些变动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原有的风险手册和内控管理手册不再符合企业的实际,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企业面临着及其严酷的竞争环境,该环境加剧了企业风险的可变性。因此,企业的内控体系也应该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
这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即可以是渐进式的(当内外部变化不是非常剧烈时),也可以急进的、全新式的(当内外部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时)。
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评价报告制度是公司首次执行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制度最困难的一件任务。首次执行大规模的动态更新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
我们建议企业在首次建立内控体系或重大动态更新时选择第三方的权威中介机构,既可以借助其专业知识为企业量身定做内控体系,也可以通过培训方式培养企业自身的内控理念和意识。
三、对外披露:内控自我评估及内控鉴证
1.内控自我评估。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监管规则的规定提交并披露(以财务报告为主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时,还应当在该报告中披露以下内容:
(1)声明企业董事会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并履行了指导和监督职责,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和资产的安全完整。
(2)声明已经遵循有关的标准和程序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估。
(3)对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4)声明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可以合理保证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
(5)如果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应当披露有关的重大缺陷及其影响,并专项说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6)保证除了已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之外,不存在其他重大缺陷。
(7)自资产负债表日至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报出日之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如果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说明重大变化情况及其影响。
(8)依法及时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后公布。
2.内控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