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成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建设成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建设成果

城市建设成果范文1

【关键词】城市建设;建筑;保护

1 研究背景

2006年10月,青岛市著名地标青岛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20年;

2007年1月,曾经的西湖边最高楼浙江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09年2月,曾经的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只有15岁的夏宫2秒钟内变成一堆废墟;

2010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10年5月,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刚20年的地标凯莱大酒店宣布将停业拆除;

除了这些引人关注的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其数量无法统计。

2 研究范畴的界定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的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50~100年的一般性建筑。

3 重复建设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城市建设减少了建筑的寿命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南昌五湖大酒店,1999年还被评为南昌市优秀建筑,担任该爆破工程的指挥员薛峰松也认为,“房子修得相当牢固”,离设计寿命至少还有37年。

3.2 城市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建设花钱、拆迁花钱,重建更是花钱,如沈阳夏宫当年投资即超过2亿元。而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作为奥运会官方接待饭店的凯莱酒店还投资了上千万元对酒店进行了重新装饰和布置。

3.3 城市建设损害城市环境

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以南昌五湖大酒店为例,据估算,酒店拆除后将留下4万吨建筑垃圾,将占用大片垃圾填埋场地。

3.4 城市的重复建设造成城市记忆的缺失

不少城市的规划设计抄袭趋同,追求大规模建筑群和大体量建筑物,导致“千城一面”,一些使用时间不长的建筑物,正在被庞大的新建筑群所淹没;新一轮的开发造成“建设性破坏”;建筑设计缺少文化内涵,建筑的民族传统、地方特色不断失落;不合理利用使当代建筑受到伤害,日益加剧的“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严重影响了建筑的生存环境。如果仅仅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城市的文化价值,必将极大地影响“文化城市”的生存,属于“文化城市”重要载体的文化建筑就无疑会受到威胁,当代文化和特色的消失也就势在必然了。

4 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4.1 建筑的价值体现

4.1.1 建筑是历史的产物,所以首先应该有它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在于建筑本身能反映出它所处的社会的情况,比如:军事情况、经济情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情况、科学技术水平的情况、文化艺术的成就、当时的文化艺术特点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国际关系等等。

4.1.2 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造型的优美、制作工艺的精巧和色彩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建筑的艺术价值主要是指其本身所表现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反映建筑所产生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审美观点,同时还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b.建筑的产生都是建筑大师和施工者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制作工艺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4.1.3 建筑的科学价值是它所反映的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文物建筑的造型、材料的使用、施工工艺等都可反映当时建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我国当代城市建设运用了各种建筑材料来修建起丰富多彩的建筑物,并且因材施用,创造出不同的结构、方法,在建筑材料方面有砖、瓦、木、石、竹、铜、铁、琉璃等,有屋顶花园、雨棚等多种建筑细部的塑造与装饰。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以后对城市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4.2 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成果表达

针对以单个建筑、院落为单位的自主更新活动,在详细调查基础上,为每幢建筑制定独立的保护更新图则,内容包括:建筑现状明细表、建筑保护和更新导控表、建筑平面导控图、立面导控图、公共设施配置表。《建筑保护和更新导控表》针对历史建筑的整体整治措施进行规范。历史建筑平面和立面导控图针对建筑元素(平面界线、外墙、屋面等)、环境元素(围墙/护栏、护坡、院落绿化等)提出具体治理措施,即是“分要素分类保护更新方法”的图示化表达。不仅方便规划管理,也利于在实施时分发到需要自主更新改造的业主手中以指导具体设计。

4.3 建筑保护与更新的保障措施

4.3.1 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城市建筑应树立可持续理念

规划应该成为引领百年建筑的龙头。首先应该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并在城市规划阶段细化建筑的寿命。按照城市功能的不同,建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志性建筑,包括文化建筑、命脉建筑等,这些建筑需要有很长的耐久性,所以在规划局立项定位的时候就要定下它的年限。相对应的另一类是背景建筑,一般是民用住宅和普通商业建筑,这类建筑需要根据不同级别来规定使用年限。这种分类,方便在拆迁论证时有据可循。

4.3.2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住宅产业化

所谓住宅产业化,即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这样的房屋建成后,不仅节约资源能源,而且方便建筑的维护和改造。 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加大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力度,一是通过宣传引导,使消费者和开发商理解全装修住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出台强制性成品住宅验收标准,把设备的质量和节能减排的效益纳入质量评定范围;三是调整税收政策,以鼓励开发商建设成品住宅;四是培育和完善全装修住宅产业链。

5 结语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之高度呼应。严格的建筑设计程序可以为百年建筑的寿命提供保证。党的新时代的新技术能够为建筑保护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为顺应城市的发展,在建筑寿命允许阶段,避免大拆大建,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的改造是必要的。文化上的传承,空间上的统一和时间上延续的整合体。建筑保护绝不是一个建筑的保护,其周边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的空间划分都是建筑保护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于冰. Dom us+新建筑改造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城市建设成果范文2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安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安全问题是一项关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社会利益结构全面调整的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安全问题更是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一、城市安全建设的意义

1、城市生命线系统的脆弱,需要城市安全建设

居民只有安居了才能乐业,如何确保现代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以保障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热门话题。而稳定社会环境,维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平衡发展,以促进城市社会、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城市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城市对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物资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尤其是在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依赖程度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更是给本就不堪重负的城市生命线系统增加了新的压力。但是,在我国加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中,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建设并没有相应地跟上步伐,反而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强化城市安全建设

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新形势下的新解读。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根据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社会“往往对应着人口、环境、资源、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也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矛盾容易激化,社会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根据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的基本理论,人类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物质需要后才会也才有能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强化城市安全建设,有助于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于城市安全的心理需求,缓和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为城市社会发展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助于维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部门观念陈旧,安全管理意识不强

在城市安全领域内对其的理解就是告诫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绷紧神经密切关注与城市安全相关的一切信息,未雨绸缪。而我国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重治理、轻预防”,缺乏有效的预警、预测机制。政府部门没有充分的安全管理意识,大都是在事件发生后再来做相关的治理工作,这种模式虽能有效应对各种社会危机,但却不能减少危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并且这种模式在安全应对的战略上失了先机,使得政府部门处于尴尬被动的局面。

2、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联动性

城市安全是一项关系整个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只有依靠联动的力量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威胁城市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圈、城市带的建设方兴未艾,这种比大城市规模更大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各个城市之间相互关联而成为一个整体。城市危机的爆发和应对已不再单是任何一个城市的责任,尤其是在现代城市危机大规模、高频度爆发的今天,只依靠单独任何一个城市的力量显得力不从心。而在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各层次之间,不同行政区划之间更是壁垒重重,各自为政,不能快速地实现协调联动,也不能在一个区域内实现各种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统一指挥调度。信息传递尤其如此,各种危机信息在政府各层级之间,不同行政区划之间进行传递的过程中,信息严重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

3、城市安全教育体系的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人口流动有增无减。城市安全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应对。而城市安全教育体系的薄弱和缺位,使得这一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安全教育体系的薄弱和缺位使得由农村涌入城市的大量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一旦有城市灾难性事故发生,极易引起人们的心理恐慌。同时各种流言和谣言也会乘机出现,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次生和衍生事故。

其次,大量国外人员的涌入,也使得中国的城市安全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国外人员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来就不清楚,而城市安全教育体系的缺位,使得他们对城市安全问题的了解缺乏权威的渠道,当有城市灾难性事故发生时也容易受到伤害。同时部分外国人员可能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因素。再次,城市安全教育体系的薄弱和缺位使得城市安全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更新渠道,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情况,只依靠传统的知识和技术手段来应对新形势下的城市安全问题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信息收集设备的不完善制约了城市安全机构的信息收集能力和情报处理能力的强化和发展,给城市安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在城市化过程中强化城市安全的路径选择

1、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给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面对公众民主法制和参与社会管理意识的日益增强,城市安全事故爆发的频度和强度的加大,以及新的社会环境不确定性的显著变化,城市安全管理人员继续沿用旧有的思维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城市安全管理人员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旧有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传统的“重治理,轻预防”的安全管理模式,强化城市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对城市安全问题的认知,并积极加强对城市安全事故的监测和预防,建立和完善各种城市安全事故的预测和预警机制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如此,现代城市的安全才有足够的保障,才能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强政府协调联动建设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之间因为各种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城市安全就不再是单一城市的责任。鉴于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城市灾难发生后的影响之广,危害之大,传播之快,笔者认为只有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建设统一的城市安全指挥和协调机构,充分发挥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作用,合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才能高效应对各种城市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城市安全联动建设也不只存在于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之间。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居民的民主和法律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公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城市居民成为城市安全联动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完善城市安全联动建设,必须要结合政府和公民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3、加强城市安全的宣传和教育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由于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这部分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没有掌握基本的城市安全知识,自救能力相对较低。同时由于现代教育体系等其他原因,使得城市人口也没有掌握足够的城市安全知识。这就要求政府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城市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方式,加大向社会公众宣传和灌输城市安全知识的力度,让全体社会公众均掌握必要的城市安全知识,在有城市灾难发生时能采取自救与他救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和城市的安全。

结束语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安全建设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城市化速度相对较快,城市安全建设步伐却相对滞后,制约了城市保障的水平。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强化城市安全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是我国现代城市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封毅.试论城市的公共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

城市建设成果范文3

摘 要 城市体育以社区体育为重点,加快发展社区体育,在加快城市化步伐、构建和谐社区以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当前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社区体育 城市化进程 体育健身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茨曾指出,21世纪全人类最具有影响的两件大事,一个是新技术革命,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社区体育已经成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发展社区体育制定发展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不利现状

(一)城市居民健身意识不强

伴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休闲之风正在渐成形成,但人们还是较少的选择体育活动。对体育价值认识不够,不理解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是影响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现实因素。由于我国的社区体育兴起较晚,大多人都认为“没病就是健康”。再者有些社区体育组织管理者简单的认为社区体育只是体育领域范畴内的事,随意把体育从社区发展中脱离开来,最终造成的结果就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发展社区体育,从而限制了社区体育的健康进步。

(二)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我国城市现行的社区居民非正式组织,在理论上讲就是社区事务的管理者,自然应是社区体育的管理者。但现有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还明显不具备完全承担社会所赋予的管理责任的能力。长期以来,政府及体育管理部们多以行政手段来管理我国的体育事业,因而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主要是以行政手段来促进的,政府部门变成了社区体育的决策者、组织者,而居民只是被动的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因此这种体制下的管理方式,运用到城市社区体育建设中,就远远达不到开展社区体育所要取得的理想效果。

(三)社区体育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不均衡,有些城市社区体育有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开展的就会好些,反之就不行。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要用一种完全统一的方式来组织体育活动,显然是不行的。目前情况下我国城市社区严重缺乏专职的体育人才,在指导锻炼方面,由于体育基础知识差或者医学知识贫乏,大部分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讲解能力和示范能力偏低,这一切都不利于社区体育和大众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四)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就大大增加了社区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尽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但仍无法满足现阶段社区体育的需要,体育设施的匮乏与快速增加的体育活动人口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发行体育彩票事业以来,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资助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但面对我国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无论是设施的数量还是功能都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二、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

(一)改革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上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倾向,这就导致了社区管理组织和政府在社区管理上形成了责任不明确的局面,社区体育能顺利运行,必须明确界定政府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体育管理中的职责,未来我国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就要求完全由社会自身办体育,政府的职能从以前的管理者逐渐过渡为服务者。同时改革政府对社区体育的政策:首先要转移体育发展的重心,把我国的体育体制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社会体育;其次我国的社区体育要体现全体居民的意愿和需要,把公益性始终放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首位。

(二)做好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对参与体育活动兴趣不高,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认识不足,体育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未被大多数社区居民所认同。社区体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引导社区居民全面认识体育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宣传社区体育的益处,强化国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都能拥有更好的体质。

(三)培养合适的专业体育人才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大量掌握现代体育知识的人才。采用多方式、多渠道培养相关人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体育工作质量。首先是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社区体育需求为社区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指导者开设各种体育专业知识培训班,建立一支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再者就是发展社区体育志愿者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提高体育组织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以满足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增加场地设施是加快社区体育发展的保证

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必需的条件,是体育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社区体育进一步的完善,仅仅依靠政府自身出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区体育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方式、多渠道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目前情况下,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相结合的投资办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有关部门应鼓励和引导各方面资金流入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中去,保证充足的场地和器材,使各社区站的体育活动合理有序地开展。

城市化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步,而城市社区体育则正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产物,是现代城市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稳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宣传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健身意识的逐渐增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也定将呈现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彭建泗.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31(10).

[2] 曹艳霞.论社区体育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对策[J].理论导刊.2007.11:25-27.

城市建设成果范文4

关键词:建设工程  施工  全过程  安全监理

        0 引言

        安全监理是一个新名词、新领域,它是建设工程监理体系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指监理单位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督促承包商按照工程建设安全规定、规程组织施工,消除施工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杜绝和控制各类不安全隐患、各类伤亡事故,确保工程安全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监理的工作范围已由原来传统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延伸到了“四控两管一协调”,安全监理及其责任已正式提到了监理工作任务的议事日程上来。

        1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现状概述

        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全国发生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比2008年同期下降6.50%和2.52%。当前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上升”:一是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数量上升,2009年上半年全国发生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5.26%和17.81%;二是部分地区事故总量上升,2009年上半年,海南、河南、贵州、宁夏、内蒙古等14个省区的事故死亡人数,均比2008年同期有所上升。高度重视和加强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强化管理,才能构建有效的建筑现场安全保障体系。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安全问题的事例屡见不鲜,具体原因还是归结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实践证明,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的安全施工,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换句话说,在建筑项目施工中,领导注视安全施工,并以身作则,必然会使得全体施工人员时刻注意着安全隐患,并上报给领导,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客观因素相当多,但是,现场安全设施的无法落实永远都是安全隐患发生的必备条件。很多国内的施工现场安全工作都是昙花一现,追求形式。在安全工作中,必须全面落实在基层,所谓落实在基层,系指着重抓现场安全工作,着重抓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工作,着重抓技术环节的安全工作,并落实安全工作于全体职员中去。

        1.2 在建筑施工中,也存在着安全与施工之间的矛盾。安全和施工之间的问题似乎永远都不可避免,所以必须合理有效处理两者关系,保证施工和谐。必须加强在组织施工的同时深入狠抓安全。两手抓,一手抓施工一手抓安全,然而安全问题都有滞后性,所以控制安全隐患可事前抓安全,脚踏实地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也可事后抓安全。无乱哪种方法都是有效可行的,但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其损失都是巨大的,所以事前必须彻底分析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施工中注重安全工作,发生事故后必须吸取教训,严禁同样事件发生两次。时刻保证安全隐患在控制中和可控制中两种过程,才能彻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安全监理优化措施

        2.1 安全监理一般职责

        从安全监理的现实和发展趋势来看,监理责任范围逐步扩大,监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单纯的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到“三控、二管、一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全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四控、二管、一协调”,职责是越来越明确。要扭转工程建设项目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必须把安全监理作为工程建设监理的一项单独监控项目来抓,具体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安全监理的任务。安全监理的任务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消除施工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杜绝各类不安全隐患,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②编制好监理大纲、规划。在编制监理大纲、监理规划时,应明确安全监理目标、措施、计划和安全监理程序,并建立相关的程序文件,根据工程规模、各个分项建设项目和各分包的施工队伍,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安全监理具体工作及有关程序。③督促检查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是施工主体.也是现场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施工单位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管理保证体系。监理重点是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措施和资金投入监控。

城市建设成果范文5

关键词:城市建设、和谐社会生活、构建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combined with social problems of city life,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ree points of reflection from aspects of the new city construction, old city transformation in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and attempt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sociology angle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Key words:City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思考来源

最近在读《回到土地》一书,书中汇集了多篇俞孔坚老师在城市建设、景观设计等方面发表的讲稿和文章。其中,《高悬在城市上空的明镜——再读》一文,俞老师提到快速的城市化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运动,并没有利用城市化难得的良机来建设美好家园,而是变本加厉地在扼杀城市的活力,毁灭城市的特色……[1]等城市在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引发了笔者对城市建设过程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种种思考。再联想到此前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城市居民家中去世多时,被偶然发现的事例,笔者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下感触。结合现今中央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及笔者自己在城市建设、景观设计方面的一些经验,发表愚见。仅此希望有志之士、有才之士能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之际,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臂之力。

2 创建和谐社会的三点思考

何为和谐社会生活?如何在城市建设、城市运行过程中做到建设和谐相处、自然有序的生活空间?对于前者,以笔者有限的学识、阅历很难给出十分准确的定义。但依笔者之见,所谓和谐社会,从人的生存、生活角度来看,应该是一个人人平等:平等享受生活、工作、教育、娱乐休闲等的权利。然而,在城市这个日益朝着文明、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居民点,从新区增建到老区改扩建,我们发现了一些有不利于甚至是有悖于和谐社会生活构建的规划及建设行为;发生了与和谐社会不符的事件。在此,鉴于笔者有限的能力、才学、见识,不敢批判城市规划中的种种问题,仅在所见、所闻、所触中,对城市建设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之处提出思考:

思考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伟大的目标,为何我们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忽略甚至无视实现这个目标的各种联系,切断了和谐社会关系的媒介及载体?最熟悉的例子,莫过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旧城区改扩建尤其是城中村改造,往往把原本相对和谐的社会生活关系干扰甚至破坏了。2008年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住在昆明城区某村居民家中,那是一栋3层的楼房。房前为村里公用房,主要为一些重要活动、礼节活动举行集会及宴请的公共场所。一天傍晚回住所,公用房内人数众多,热闹非凡。打听得知,是某村民为庆祝家中新生儿宴请宾客、村中亲朋好友所办。看到此景象,笔者倍感暖意。这不正是大家所期盼、向往的和谐画面么。正当心头一阵暖意时,继而惆怅起来。不久,这里也要进行改造,取而代之的将是整齐划一的街道、形态大小统一的建筑。那可供村人集会、交流,见证人与人之间和谐生活联系的公用房,还复存在么?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留、改造利用原本相对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空间、社会生活状态?

思考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创建和谐的社区环境,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去年在昆明发生了一件让人倍感心痛的事。在某小区,有位老人去世多时未被发现,那天偶然被发现时,尸体早已在家中沙发上腐烂,已成一堆白骨。此事一经报道,引发了大众热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城市建设在创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关系方面等尚有不足及急需努力改进之处。试问,如果左邻右舍能及时关心,尽早发现,还会出现如此悲凉的局面么?当然,这并不是邻里的错,只是我们在为日益冷淡、陌生的邻里关系感到心痛不已。而作为城市生活空间的规划及建设者,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及相关设计专业人士,是否该从这些事件中得到一些感触。是否能从“整齐划一、色彩鲜明、形态突出”的规划、建设模式中,抽出一定的空间、时间倾听自然人、社会人的需求;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等的和谐角度出发,设计物质形态层面的和谐空间,营造具有良好精神层面和谐关系的生活活动场所;而不是简单的高楼建筑配以有限的广场、绿地。新、老社区建设,在融入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把物质化空间的建设与抽象的社会关系更好地融合。

思考三:大规模城中村改造工程,如何维持或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城中村是城市发展历史与未来的过渡产物。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空间。张、李家男婚女嫁等事,会在村中街头巷尾、某家门口被三、五成群的左邻右舍津津乐道。这里四五个小孩开开心心地玩弹珠、过家家;那里,四个老人正聚精会神地下着棋,旁边驻足观看者也乐在其中。这,是我们最常见、最普通、最熟悉的画面,也是最自然、最朴实的和谐社会生活的体现。可是,这些,往往在城市建设中被忽略。村中充满人气的街头小巷、村头村尾空间在城市建设进程中,终将被整齐的道路取代;高低错落、外观简朴甚至是杂乱的楼房、民居楼将被几幢甚至是一幢高层建筑取代。从现代化、技术化角度看,这些高楼大厦、宽阔笔直的道路是零散、甚至杂乱的村民楼与村中小道所不及的。但是,我们也发现,原来相对和谐的“三五成群”的社会生活场景、现象,取而代之的是改建后大楼底下冰冷的玻璃窗所围合的底层商铺,以及商铺前可怜的人流集散空间,少量的绿地。原来自然发生的人与人交流的空间被破坏甚至是没有了,或是被强迫性地规定在限定的小区域内:中心游园的广场、绿地中的亭子……。但这些区域由于缺少多样性的空间,或是忽略了必需的社会行为的活动尺度,规划者、建设者极力营造的和谐社会生活,往往也难达到改造前所预期的效果。

3 相关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和谐社会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

①城市规划方面:相关规划部门及人员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对规划前期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应认真研究、系统地研究分析;在城市规划及建设方面对区域空间进行划分,应注意避免过分强调功能及经济发展而忽略城市的社会生活需求。

②环境景观建设方面:在对城市空间进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时,环境景观设计者在设计前,应关注自然人、社会人对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的需求;从人的社会行为活动特点出发,设计及建设满足自然人需求、营造社会人活动的空间环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③社区管理工作方面:城市是人类居民点的一种高度文明的类型,生活是城市的其中一大功能。在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活方面,社区的管理建设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方面,相关社区管理部门,可从社区生活知识的宣传到多样化的社区活动的组织,来促进和谐社区生活关系的建设。

总之,在城市建设等方面,除城市功能的考虑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外,应更加关注社会学问题,从城市空间类型、空间尺度、人的行为心理[2]、人的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来创造更好的满足和谐社会生活的城市空间。

4 结论

由于时间、篇幅及笔者学识有限,更多的、更深层的问题无法进一步剖析,希望有更多专业人士关注城市建设的社会问题,为营建和谐社会带来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回到土地[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 林玉莲等.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笔者简介]

1、 叶惠珠(1982-),女,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师

城市建设成果范文6

关键词:建设单位;合同管理;投资控制;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类型的建设工程项目日益增加。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有许多参与主体组成,其中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整个工程管理的核心,也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承担着主要的职责。项目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可行性选择和勘察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工程项目交付后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如何实施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做好合同管理、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越来越成为业界人士重点关注的一项课题。

1 合同管理

火电建设项目具有工程造价高、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技术高度密集等特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做好工程投资、质量、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的基础。

在目前的电力建设管理模式下,建设单位往往是自己进行合同管理,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要拥有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和高水平的合同管理人员,并且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1.1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合同法》的相关要求

由于各种原因,在许多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意识中,作为诸如监理合同、施工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等的要约邀请方,建设单位理应拥有合同中的优势地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过分追求合同权利,淡化合同义务。实际上,《合同法》明确规定,合同订立各方都应该遵循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这就意味着在项目建设中,只要是通过订立规范合同并参与工程建设的任何单位,都与建设单位是平等主体,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建设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合同法》,正当行使合同权利和履行合同义务,保证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均衡,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讲究信用,恪守承诺。

1.2 严格履行招标投标程序

招标投标制是实现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重要保障措施,建设单位以招标投标方式选择实施单位,运用竞争机制优选服务商,能够充分体现项目价值,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工程阶段管理模式。招标过程的招标准备、招标投标、定标成交等三个阶段中,建设单位应分别做好以下工作:

1.2.1 招标准备阶段

(1)依据工程的里程碑计划确定整个工程的招标次数以及每次招标的工作内容、发包范围;确定每次招标的合同计价方式。

(2)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招标备案。

(3)编制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函、投标人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及合同协议书、资格预审办法和评标办法等材料或文件。

1.2.2 招标阶段

(1)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函,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和掌握潜在投标人的初步情况。

(2)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

(3)向符合资格要求的潜在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

(4)组织投标人进行现场考察,以书面形式解答投标人质疑。

1.2.3 定标成交阶段

(1)在招标文件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主持召开开标会。

(2)剔除无效投标文件。

(3)将有效投标文件交由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

(4)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与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

签订合同时,建设单位要特别注意不得向中标人提出任何不合理要求作为订立合同的条件,合同各方必须严格执行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内容,不得对其做实质性修改。

1.3 做好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

(1)向合同对方当事人提供工程批准文件,工程用地及勘察、施工许可文件,工程范围地下已有的埋藏物(如各类管道、电缆、在用或废弃设施、洞室)具置图纸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2)做好外部协调工作。如土地征用,拆迁补偿,施工场地平整,施工用电、用水、通讯线路的外部接入,施工场地与外部公用道路的连接,施工现场周围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文物、古树的保护,图纸送审。

(3)办理施工许可证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申请批准手续及其他批准施工文件。

(4)按约定时间和金额及时支付合同款。

(4)组织进行设计交底。

(5)组织进行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应该积极做好上述合同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合同责任和义务,避免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合同执行纠纷和无谓的被索赔。

2 投资控制

项目投资控制成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并持续影响项目寿命期的综合收益。建设单位投资控制的工作,必须贯穿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项目投资建设决策阶段、方案选择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要按照不同阶段的投资匡算、估算、概算、预算、结算控制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动态控制,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确保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取得预期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单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动态投资控制工作:

2.1 合理确定项目的投资计划目标值

投资控制目标要随着工程建设阶段的不同分别设置,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予以合理调整,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2 及时准确收集投资实际数据,及时作出工程进展评估

投资计划值和实际完成值,能够准确体现工程进度情况,投资完成情况的偏差,直接体现工程进度偏差,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准确收集和掌握投资的准确数据,从而正确判断工程进展实际偏差,为工程按期完成、按计划投产并创造效益提供依据。

2.3 周密决策,合理设计,精心管理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

项目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目标的影响力最大,施工阶段则是实现项目投资目标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应该全面论证,准确判断,做好投资风险分析,确保正确决策、准确匡算;在设计阶段,建设单位要会同设计单位合理确定设计原则和工程建造标准,确保投资概算控制在决策阶段的匡算范围之内;在建设施工阶段,确保投资预算控制在概算范围内,实际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2.4 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投资控制落实到位

(1)采取组织措施,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项目投资控制人员及其责任,明确管理职能;

(2)采取技术措施,重视设计方案的选择,督促设计单位开展限额设计,严格审查监督设计技术方案,从技术领域寻找节约投资的渠道;

(3)采取经济措施,利用动态控制方式,定期比较项目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及时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实施调控,同时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对有效节约投资的部门和参建单位制定奖励措施;

(4)采取合同措施,用合同条款约束参建单位的成本、质量、进度控制方法,避免出现由于质量不合格、进度拖后以及工程参与人员、机械、材料成本控制不当造成的投资超限。

3 质量控制

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工程质量形成效果起到不同的影响作用,建设单位应该重点加强以下阶段的质量控制。

3.1 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前期策划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研究,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预测和评价,对项目建设可行性作出判断。可行性研究结果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影响项目决策质量和以后的设计质量。建设单位要通过可行性研究,在保证项目建设可行的前提下,通过多方案综合比较,从中确定经济效益好、社会及环境效益协调、费效比最优的最佳建设方案。

3.2 工程勘察、设计阶段

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勘察资料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选址和工程基础质量,设计资料的合理性和严密性将直接决定工程建设的成败,是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的质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保证。建设单位要通过优选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准确的原始资料,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做出准确体现建设单位意图,符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具备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协调性质量特性的勘察、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3.3 工程施工阶段

任何优秀的勘察设计成果,都要通过优良的施工质量予以体现。工程施工是形成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建设单位必须通过招投标,选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正常、质量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成效显著的施工单位,并加强工程阶段质量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可控。

3.4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建设单位要通过核查施工过程资料和检查实体质量、进行整套设备机组满负荷试运行等方式,考核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是否满足决策阶段确定的项目质量目标,确保工程的投产质量符合既定目标。

4 进度控制

建设单位要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通过梳理项目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按照资源配置最优的原则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并以此为基础监督监理单位编制一级网络进度计划和设计、施工单位编制二级网络进度计划、月度和周进度计划。建设单位控制工程进度的最终目标,是在保证工程投资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前提下,确保工程按预定计划或提前投入使用。建设单位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进度控制措施:

(1)建立进度控制目标体系,明确建设单位进度控制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建立工程进度信息沟通渠道和定期报告制度;同时制定合理的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作为编制阶段进度计划和施工控制进度计划的基础。

(2)建立重大节点目标进度审核制度和协调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作用,积极主动协调处理进度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使进度偏差在处于受控状态。

(3)及时支付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建立提前完工奖励和误期损失赔偿机制、应急赶工费用制度,保证工程进度控制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和动力。

(4)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工期为目标制定和细化计划工期;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充分考虑合同中的风险因素及其对进度的影响,制定有效措施予以规避,确保进度按计划执行。

5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在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工程建设单位应做好合同管理、投资、质量和进度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出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作用,并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工程实际的管理体系,以提高项目项目的管理质量,从而确保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