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概念教学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概念教学法

概念教学法范文1

(一)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提出是受“新概念英语”、“新概念作文”的启示而生发出来的。尤其20世纪末的“新概念”作文以其“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波,它宣示要“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这种新的作文理念启迪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拨开云雾以还其语言素质与人文素质和谐发展的庐山真面目。

(二)“新概念语文教学法”是为了克服以往教学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提出这种教法并非全盘否定过去教学法中的优质成份。以往的教学法的弊端一言以弊之----教学中目中无人。具体而言就是“三化”,即:阅读教学程式化,作文教学八股化,口语教学沙漠化。

阅读教学程式化是指从小学语文开始,我们养成了一套固定程式,那就是分析其中心思想,再分析其写作特点。教师总是要将教参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移植到媒体----黑板上,再让学生输入到自己的在脑中,最终传送到试卷上。

作文教学八股化是指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一味地迎合高考,比如高考流行材料作文的年代,我们就很快从中发现了一种高考作文结构律这东西,即“引、议、联、结”。作文教学很少或根本就不关注学生的发展。

口语教学沙漠化是指以往的语文教学很少培养学生的口才,以至于学生上了高一或在一要讲两分钟的话,两股颤颤,几欲先走。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不能或不善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人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三)理论依据这种教法有其理论作为它的支撑点。主体性教育思想是其主要理论依据。我们知道,主体性是人的属性,人的活动是一种主体性活动。传统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存在着压抑甚至摧残儿童个性发展的问题。教师、学生的主体性在一定活动(教学)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教师从机械搬运教参中解放出来,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打碎学习的奴隶的枷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扶助者和导引者,而非某次考试的牺牲者。

二、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见前)

(二)成功性原则

“新”教学法是一种没有挫败的教育,只有暂时过不了的语文关口。

(三)自我教育发展性原则

受教育主体从自在到自由发展过程。在高一主要是自在发展,高二则由自在发展过渡到自由发展。

(四)实践性原则

“新”教学法强调在尽可能多的语言、人文环境中和谐发展自己。

(五)新异性原则

教学中极力渲染教与学的个性化的东西。唤醒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八观

(一)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教学观

1、以语文习得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重感性语料的习得,重语料习得的运用,轻繁琐的字词句段解析。讲授“含意”的实验,让学生补充作文题上“生活是”,结果受试班能用技巧含意的远远多于控制班。

2、以教会学生自学语文为主到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为主的教学理论。

3、以生活为语文学习场的教学概念;

4、以“感”、“读”、“述”、“悟”为主模式的学习语文的教学理论;

5、以发现并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为主的发现式教学理论;

6、以学生参与教材内容选择的互动性的教学理论;

(二)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阅读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尤其是阅读经典名著的欲望,每期开校用一定时间让学生互荐名著,以至读典成风,如《红楼梦》热,《水浒》热。

2、由被动选择阅读语材料发展到主动自择语料。新教材尽管有两本,尽管有七十来万字,但仍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因此我们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选择,于我有用者,取之;无用者,弃之,学生主动选择讲解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大家,教师主动选择书卷气浓郁的作品给学生阅读,这种种做法弥补了教材过分稳定带来的弊端,引入活水,共兴语文是师生最大的心愿。

3、阅读教学从繁的语料分析中解放出来,走向重鉴赏重感悟的感性语料积累阶段。

面对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它是感性的,还是知性的,我们都为力主学生复活其“临场感”,感受作品的美感,接受作品的独特感,积淀作品的语感。

(三)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作文观

1、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作文训练不出空题目,大题目,远离学生生活的题目,尽管高考有所谓考查想象力的题目,我们弃之不用。如上期的生活作文训练系列,则由感受生活,感悟生活,感知生活构成。

2、重体验的作文训练观。生活是作文之源,善于体验,才有妙文的可能,因此,我们带学生访谈了股民,冬游了凉帽山。学生有了体验,为文言之有物了。

3、文白整合观。在作文教学中既重语体文的写作,也重文言的写作训练。在学《劝学》后,我们要求用文言表述自己的求学经,在游凉帽山以后,用三百字的文言写感受。尽管学生的表述不乏幼稚可笑,如:三百字用了二十五个“之”的,但克服了用文言表述的心理障碍。

(四)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口语训练

1、口语与书面语同等重要。生活不仅需要书面的表达,也少不了口头的表达,在学生未来发展中,口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书面语。因此口语也应该称为“课”。

2、在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成语述猜游戏。

3、挖掘教材中口语素材。

4、创造口语运用的情景。

(五)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学生观

1、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燃烧的;

2、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

3、每个学生都可以过语文关。

(六)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教材观

1、补充经典文化;

2、补充地方文化;

3、补充时尚文化;

4、学生自编名著互荐集。

(七)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课程观

1、走近经典课,习《声律启蒙》,诵儒家经典,背唐宋名作,研宋元妙文,论明清章回,究外国名著。

2、时文开讲课。每周一节时文开讲课,时文内容选自《十月》、《收获》、《当代》、《新华文摘》等,要求选文要有浓郁“书卷气”。

3、口语训练课。课前三分钟演讲。

4、交际训练课。到华西证券射洪营业部与股民交谈,训练自己的交际能力。

5、研究性学习课。研读《成都商报》上的股评文章,采访股民,并学会从课堂外获知练能。

6、学月教学法切磋课。每学月或讲学法,或研究教法

(八)新概念语文教学法的评估观

概念教学法范文2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公民,成为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之一。科学教育的改革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生物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全民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概念是生物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生物学学习中前概念的成因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概念的学习就是学生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正确的前概念可以为学习生物学概念的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正迁移作用可以成为生物学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增长点,使学生尽快掌握新的知识概念和知识结构。

那么形成前概念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了很多对生命现象的认知。而这些来自生活经验的感性认识和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人体在夏天大汗漓淋,冬天很少出汗,就误以为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再如认为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脂肪肝等。生物学的专业名词术语可以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与概括,揭示生命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但有些包含特定含义的概念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则会产生曲解。如“等位基因”,从字面理解,以为就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忽略“控制相对性状的”。再如把细胞液理解成细胞内的液体,认为雄激素只有雄性体内才有,单倍体就是含一个染色体组,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当作细菌等。科学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不恰当的形象思维也会导致错误的前概念。如看到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赤道板”的描述,学生会以为细胞中存在着“赤道板”这样的结构。学生会用自己的想像试图去解释很多生命现象。这些想像中有许多或许正是科学发现的源泉。当然有的想像是不符合科学解释的。比如在解释进化现象时,对长颈鹿的长脖子、食蚁兽的长舌等,会不自觉地想像成“用进废退”的结果。

2.1思维定势造成知识的负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可以对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会对新知识的学习造成干扰、阻碍。如用特定的培养基分别可以培养动植物、微生物细胞,就认为也可以用培养基培养病毒;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弱小,因此认为单倍体水稻“稻穗”“比较小”。教材编写、教学进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的展开是有阶段性的,但是学生很容易延续前一阶段所学的内容来理解新的知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在学习减数分裂时提出来的,因此学生会“顽固”地认为有丝分裂时的细胞中是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提出了性染色体的概念,但是学生很难接受受精卵、体细胞中也存在着性染色体。

3.教学对策

前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正视学生的前概念,纠正错误概念,才能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生物学概念,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3.1 关注学生原有认识,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既然前概念对学生的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就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前概念,只有揭示前概念,才能实现概念转变。

师生之间的讨论、谈话是揭示前概念的重要方法。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对什么样的生物是生产者这一概念,可以做深入讨论。生产者是能进行自养的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什么样的生物也是生产者呢?讨论中学生就明白,抓住自养这一特征,就能判断蓝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也是自养生物,也是生产者。有一位学生还提出了一奇怪的问题:“老师,人自己种植水稻,是生产者吗?”原来,他把劳动生产这一生产的概念带了进来,这就是前概念造成的理解障碍!

3.2 采取多种措施,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

新课程理念倡导有效教学。能否纠正错误的前概念,消除其干扰,也正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方面。对此,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3.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思维方法上纠错

逻辑思维是科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生物学过程中也需要依靠逻辑思维、推断演绎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概念教学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应用;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突出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拓宽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将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划分,进而完善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适应教育改革进程,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架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重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进而形成一个知识整体。总之,概念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层的理解,将“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过程,是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一、注重基本概念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未成熟,很多数学概念、原理、法则的表述方法过于官方,如果让小学生自己理解这些概念,想必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实现知识探索,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将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知识、状态化知识,逐渐将数学概念转变为“内语言”。通常来说,在小学数学概念推导、讲解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无法掌握数学概念,就要增加概念教学实践,保障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基础数学概念,做到“举一反三”。例如,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10以内加减法”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以“和”“差”的概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从实物教学法和画图教学法出发,让学生将自己的铅笔、橡皮、尺子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学习用品。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图片内容是生活中所见的事物,例如高楼、汽车、水果等,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和”“差”概念。学生掌握了“和”“差”目标时,就已经为“10以内加减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要加强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活跃化。

二、强化知识训练,构建知识架构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即每个数学知识概念都是在客观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概念与知识不同,数学概念越是基本,其反映的事物联系就愈加广泛、愈加深刻。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要重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这里不是指忽视其他的知识,而是以数学概念为中心,通过数学概念将知识进行延伸、深化,当将一个概念延伸到一定程度,势必会接触到另一领域知识,从而不断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架构。而这种知识架构能够为知识迁移带来良好的条件,学生自然而然通过知识架构的深入与延伸,能够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深度。

例如,在学习“同样多”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在学习该概念的过程中不断引出一系列的新旧知识,进而获取新知识,通过学生的知识架构,将知识相互连接。教师可以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构建“同样多”概念,进而将“同样多”作为知识中心,将其纳入同数加减法中,例如3+3+3、4+4这类型习题中,引导学生观察同数相加的规律与特点,进而引出“相同加数”“相同加数这个数”的新理念,将“同样多”的理念延伸到乘除法中。

三、渗透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前后知识联系不密切等问题,一些知识跨度大的知识势必会给学生带来难度。例如,初次遇到几何问题。对于这些跨度较大的知识,给知识迁移带来了新的挑战,即怎样充分利用先前所学知识、怎样拉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面对此类情况,教师必须要主动构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通过引导的形式,实现知识对接。为了保障学生知识架构的完整性,教师首先要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在进行跨度较大的知识教学时,教师事先必须要做好铺垫,即知识渗透。在知识渗透过程中,要保障知识渗透、过渡的自然性,要保障新知识之间的适应度,进而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当中。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加法时给予渗透,如10+2,要让学生理解为:两个5和一个2组成,这样就对乘法分配律教学做出了铺垫,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未成熟,面对一些数学概念性问题难免会产生困惑。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法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以概念为中心构建学生的知识架构,进而延伸出新知识、拓宽旧知识,保障小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概念教学法范文4

摘要:比较教学法是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作者在Delphi多态性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解析覆盖、重载和隐藏等难点概念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多态性;覆盖;重载;隐藏;Delphi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各种OOP语言的多态性教学中,覆盖、重载和隐藏等概念历来是教学难点。已有的教学实践证明,比较教学法是各学科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 [1]。本文就Delphi多态性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解析难点概念作概要讨论。

2多态性教学中的难点概念分析及解决方案

多态性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术语较多,其中学生最感困难者当属覆盖、重载和隐藏。这些概念之所以成为教学难点,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概念本身的复杂性和表观相似性。

(2) 许多教科书对上述概念的解释混乱甚至误用。

(3) 教学中对上述概念先修知识准备不足。这些知识包括继承性、对象的声明类型与实际类型、向上转型(upcasting)、方法的绑定方式、基于绑定机制的方法分类等。

比较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包括对比、类比、横比和纵比等,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对比法对上述难点概念进行解析。对比法是揭示比较对象形同质异的思维方法,在对比中发现个性。由于比较对象外部特征相同或相似,往往对人造成直接的迷惑性,容易使人产生主观臆断或机械式认同[1]。易混事物的比较是对比法的重点内容,析其同(似),找出它们容易被混淆的原因;求其异,通过特征对比挖掘事物的本质属性[2]。

3覆盖与重载的比较

覆盖(Override)与重载(Overload)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初学者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也是许多教科书和文献中使用比较混乱甚至误用的概念。

重载(Overload)的原意是指在同一范围内可以使用同一名称声明多个过程或函数,它们含有不同的参数列表(同名异参)。与Java和C++等语言不同,Delphi提供了专门的指令字overload用于重载。方法的本质是在类中声明的过程或函数,因此也可以重载。Delphi的方法重载不限于在本类内声明的方法,在派生类中亦可用overload指令字声明与基类中同名的方法。

覆盖(Override)一个方法意味着在派生类中对基类方法进行扩展或改进,相当于“”了基类方法的原有定义(实现部分),而采用派生类自己的方法定义。通过覆盖可以使一个方法在不同派生类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从而实现多态。覆盖一个方法时并未生成新的方法,只是修改了基类方法的原有定义[3,4]。

覆盖与重载容易被混淆的原因:二者英文拼写相似;教科书中译名和解释混乱;它们均涉及基类和派生类中的同名方法;均可使同名方法表现出不同行为。

以上述原因分析为基础,在教学中通过特征对比,揭示二者的本质区别(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Delphi中,覆盖和重载分别使用专门的指令字(这一点与C++和Java不同),并且具有不同的参数规则,通过这两个外显特征不难将二者区分开来。然而,初学者常感困惑的问题不在于此,而是它们的内隐特征,后者并未直观地显现在代码中。这些内隐特征属于系统的内部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绑定方式,它决定了多态性的实现机制。笔者在教学中分别设计了代码相似但本质不同的示例程序,让学生分析代码并观察运行结果,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内隐特征,进而掌握覆盖和重载的本质区别及其用途。

4覆盖与隐藏的比较

隐藏(Hide)机制与传统编程中局部变量对同名全局变量的遮蔽(Shadowing)效应很相像。在Delphi中,如果在派生类中声明的方法与基类中的方法名称相同,并且未使用特殊指令字,则系统将启动隐藏机制[3,4],即隐藏从基类继承的同名方法,并用派生类中新声明的方法代替它。在其他语言中也存在隐藏机制[5,6],只是实现的细节略有差异。例如,C#中的new关键字不仅可用于为变量(指针)分配内存,还可以在派生类的方法声明中使用,以实现隐藏机制[6]。

覆盖与隐藏容易被混淆的原因如下:教科书中涉及甚少或解释混乱;它们均涉及基类和派生类中的同名方法;均可作用于虚方法和动态方法。

在Delphi中,方法覆盖必须使用指令字override,它是区分覆盖和隐藏的重要标志,这一点与C#相同[6]。如果在派生类中声明的方法与基类的虚方法或动态方法同名同参,但不含override指令字,则新的声明只是隐藏继承的方法而不覆盖它。在派生类中,方法名是静态(早期)绑定的,方法的调用取决于对象变量的声明类型而不是实际类型,其效果类似于静态方法的重新声明。教学中通过对覆盖和隐藏的对比,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消除认识误区(见表2)。

5重载与隐藏的比较

Delphi中的方法重载必须遵守两个基本规则:①使用overload指令字;②方法同名异参;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区分重载与隐藏的主要标志。

如果在派生类中声明了与基类中同名异参的方法,但未使用overload指令字,则继承于基类的同名方法将被隐藏;此时声明类型为派生类的对象已不能直接调用继承的基类同名方法,无法实现重载。

如果使用了overload指令字,而派生类与基类中的方法同名同参,尽管编译时仍可通过,但这样做没有意义,实际效果与方法的隐藏相同。此时声明类型为派生类的对象仍然不能直接调用继承于基类的同名方法,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载。

重载与隐藏容易被混淆的原因如下:二者均涉及基类和派生类中的同名异参方法;它们均可作用于静态方法、虚方法和动态方法;均采用早期绑定;用于虚方法和动态方法时均使用附加指令字reintroduce,以避开编译器警告。

由于二者相似点较多,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对比法在形似中求质异,强调其本质区别(见表3)。

6结束语

覆盖、重载和隐藏是多态性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概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这些概念的理论辨析,而且配以形似质异的典型示例程序强化比较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因篇幅所限,未将程序示例纳入本文。尽管比较教学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但要注意避免滥用,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遵循3W原则:明确比较的目的(Why),选准适于比较的内容(What),采用恰当的比较方式(How);如此方可充分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优势,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 赵晓东. 比较教学法与工程机械教学[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9): 47-48.

[2] 李运模. 比较教学法论略[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0(3):125-127.

[3] Marco Cantù. Mastering Borland Delphi 2005[M]. USA: SYBEX Inc., 2005.

[4] 刘艺. Delphi面向对象编程思想[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 Bruce Eckel. Thinking in C++, 2nd Ed., Volume 1[M]. USA: Prentice Hall PTR, 2000.

[6] Andrew Troelsen. Pro C# 2008 and the .NET 3.5 Platform, 4th Ed[M]. USA: Apress, 2007.

Application of Comparative Teaching Method in Difficult Concepts Teaching of Polymorphism in Delphi

QI Lai-bin, FENG Xi-ye, JIANG Hai-yan, DU Lin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inan 250013, China)

概念教学法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化学学科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新奇的基础课程。绝大多数同学会觉得新奇、好玩,对一些实验现象如镁带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光等,因势利导,向学生说明:化学这门学科的确很有趣,但不同于魔术,更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形成概念,达到理解,掌握并运用化学知识的目的。鉴于初三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限,多数基本概念对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显得抽象难懂,不能准确地掌握概念的本质,不能正确解答习题,甚至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更好地进行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抓关键字词

化学概念中的字和词都是很严密的,不能相差一字,否则会意义皆非。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从感性认识引入概念

化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一切化学概念来自于实践,并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例如: 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两个重要概念,我按教材要求给学生做了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镁带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四个演示实验。“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学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 “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灯泡通电发光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三、对概念进行分类

概念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按重要与次要分,如化合价、酸、碱、盐等概念应属重要概念,而着火点、自燃,放热与吸热等概念应属次要概念。可以按有无拓宽性分,如燃烧,氧化反应等概念有拓宽性.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则无拓宽性.可以按相关性大小分,如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之间相关性大,酸,碱、盐等概念相关性也大,而原子量与四个基本反应型之间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相关性。甚至可以按概念文字表述的复杂性来分,如催化剂、溶解度等概念文字叙述就很简单。当然,概念的分类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怎样分类,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学。

四、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形成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概念教学法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电磁学;概念教学法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所以,物理学教学改革在学生的整个知识结构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物理学研究学习中,概念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单元或细胞,概念明确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物理学教学中,使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掌握概念,是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中学物理中,电磁学又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基础物理学能力与理论素养,是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初步摸索出了电磁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分析如下:

一、电磁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电磁学的研究范围是: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具体内容包括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等。将电与磁两部分分开编写,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而实际上这两部分是密不可分的。电磁理论是一座繁复的“科学殿堂”,它的各个部分彼此相辅相成、联系密切,牵一发而动全局。学生会在原有的电、磁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静电场、恒定电流、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以及复合场中的运动等知识,学习的过程始终有两条主线,就是“场”与“路”。让学生从概念上明确电、磁知识各自的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够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动手能力。

二、概念教学法在中学物理电磁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本身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课程,而其中的电磁学所涉领域众多,所以基础理论知识与概念占了大量的篇幅。学生只有首先通过物理电磁学最基本的概念与规律的掌握,才能更进一步了解有关电磁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电磁学实验、模型的实际作用。因此概念教学法是学生对物理电磁学理解和认识的必由之路。

1.概念的引出

中学物理电磁学中的大量的抽象概念都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并总结出来的。如果学生直接去理解这些经过简化的文字概念,难免生涩。所以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实验将这些概念、定理还原到更加客观的实验当中,使学生能够有更强的参与感,对文字性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产生自实验的各种现象与结果是最易对学生生发吸引力的,也是最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部分。在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教师应在最大程度上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点,提高概念学习的效率。特别是电场、磁场两部分内容,更应该提高实验教学比重。例如,在讲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一节知识的时候,如果单纯以理论推导,学生必定感到晦涩难懂;教师若能利用“阴极射线管”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就会看到粒子运动轨迹非常明显。教师此时也不用生硬的指导,学生自然会对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受力分析。即便有些实验不具备完成条件,教师也应该尽可能的利用视频、动画等一些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感性认识,进而理解概念、规律。

再如,在讲述奥斯特实验对揭示电磁规律所起的重要作用时,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并向学生讲述奥斯特、安培等物理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总结出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并且让学生们了解匀强磁场中影响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和方向的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洛伦兹力这一概念。学生由具体的实验操作掌握影响洛伦兹力方向的因素,同时对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相关的技术概念也能有初步的认识。

2.在学生的主动参与、思考中理解概念

电磁学的概念教学法,最终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概念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并非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试验与课堂讨论之前,应帮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概念的发现过程,知道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学生在中学时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讨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例如,在电磁学第一次课,学习内容是电荷、库仑定律、电场的知识。学生在中学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电荷的基本性质、库仑定律的标量表示。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一步深入思考,自然地丰富新知识,同时这样的讨论也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通过自己的推论得出结论,能更增强自信心,培养起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改要求一线物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有更多的时间跟更大的空间,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学生的主体性要得到更多的尊重,教师只是充当“参谋”的角色,改变学生从“被动的填鸭”到师生互动的教学转变。例如,在探究“待测电阻的测量”的问题时,可以先由学生设计几种方案,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究每一种方案的可行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师生是平等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分组实验进行探究,使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教师讲的少一些,学生动得多一些;书面作业少一些,作业形式多一些。

3.注重物理电磁学概念间的联系

在中学物理电磁学中,许多概念是密切联系的。由于电磁理论在物理学界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式,它的各个部分是相辅相成、联系密切的,因此也就容易陷入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许多问题难于在中学物理教材和教学中讲得十分深入和透彻;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将它们之间的联系断然割舍。所以在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采用对比概念的形式进行讲解。 例如在讲述比较抽象的概念时,如电场和磁场方面,学生通过电场线描绘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通过对比的方法可以利用磁感线描绘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引导学生去自发的对比两个概念,总结其区别与联系,能起到非常好的掌握知识、巩固记忆的作用。通过对比,新的知识在头脑中本身的所建构起的理论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做不但可以促进抽象概念在学生大脑中的内化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通过概念之间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自学、如何思考,对学生在各门科学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的概念教学法有利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时展的要求,中学物理课程也应该顺应现代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师生平等、合作学习融入到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学物理电磁学中开展概念教学法,能够很好的去探析物理电磁学知识的本质。

总之,使知识学习与思维训练相互融合,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理论体系、内化抽象概念的同时对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产生积极影响,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5

[2]马文龙.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评价方法的研究[J].广州教研,2006(375):33-34

[3]姜成果.电磁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实验室科学,2006(4):56

[4]张德厚,高荣发.电磁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启示[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6(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