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范文1
(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研发需求及
指南修改建议征集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战略高技术部署和前瞻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现面向全省开展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研发需求及指南修改建议征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大研发需求征集
本次重大研发需求征集主要面向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我省优势领域和前沿领域,聚焦制约我省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材料、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梳理一批省内企业亟需通过技术攻关予以破题和解决的重大研发需求,作为今后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的重点方向予以优先部署。各企业提交的重大研发需求应目标明确、场景清晰、参数具体,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1、问题描述。说明期望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的具体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要求内容具体、指向清晰,有明确的性能参数指标,并充分描述说明现实应用场景,并包括自然条件、工况环境、成本约束等边界条件。
2、研发意义。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说明开展研发攻关的重要意义。
3、研发建议。如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思考,可提出具体建议,如可能的技术路径、技术方案要点,以及推荐牵头实施的单位或专家(不局限于省内)等。
二、指南修改建议
1、加强战略高技术部署,聚焦我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凝练需求、突出重点,对现有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指南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领域技术方向进行增补完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新增技术方向需附说明材料,已有技术方向可以提出调整或删除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技术方向增补完善突出以下三点:
(1)对接国家科技创新有关规划部署,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增加本地区有条件及优势进行布局,有望在近年内获得重大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且现有指南未涵盖的前瞻技术方向。
(2)聚焦地方优势产业整体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以提高技术供给质量为重点,对现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的技术方向进行增补完善,重点增加完善地方及产业发展亟需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方向,提高指南技术方向与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强化科技对产业高端攀升的支撑作用。
(3)注重技术方向的有效性,对属于陈旧、淘汰的技术方向,或与现行产业发展趋势明显不匹配的技术方向,可建议删除。
2、请各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围绕产业前瞻技术研发方向,结合当地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强2021年重点项目的前期组织,依托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组织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以加快产业前瞻技术研发为主攻方向,科学凝练项目主题,遴选出共识度高、前期基础好的重点项目建议。
(1)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组织作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联盟技术委员会组织研发实力强、创新水平高的联盟成员单位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研究凝练项目主题,提出重点项目建议。
(2)加大跨区域资源整合力度,围绕地方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由龙头骨干企业根据产业发展的前瞻技术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吸引行业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合作,以形成重大标志性原创成果为目标,凝练项目主题,提出重点项目建议。
(3)充分对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强重点项目组织和谋划,为后续申报国家重点专项培育优质项目源;围绕我省已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以支撑专项实施和推动成果落地为目标,组织优势单位对相关配套技术及装备开展针对性研制,凝练项目主题,提出重点项目建议,为推动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奠定基础。
重点项目建议每个设区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管委会限报8项。
三、其他事项
请各单位根据通知要求,提出指南修改建议及重大研发需求,并按附件格式和要求填报相关材料,加盖公章后于11月20日前由各设区市科技局汇总报至省科技厅高新处,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jskjtgxc@163.com。
联系人:施笑南 张竞博
联系方式:025-83363239 83379768
附件:1、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
技术)项目指南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10月30日
附件1
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
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
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性技术为目标,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引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产业前瞻技术研发
本类项目重点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较强带动性的产业前瞻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1.定向择优任务专题
1011高质量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硅基和碳化硅基的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氮化镓材料外延生长技术研究;开展大尺寸氮化镓单晶材料的生长技术研究;实现氮化镓材料的电学性能调控,针对光电子和微电子应用,分别实现高电子迁移率、半绝缘和低电阻率的氮化镓材料制备,并完成相关器件的性能验证,支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考核指标:(1)实现6英寸、8英寸硅衬底上高质量氮化镓基外延材料生产,位错密度达到107cm-2量级,翘曲度<30 um,AlGaN/GaN异质结二维电子气浓度>9E12cm-2,迁移率>2200cm2/V·s。
(2)实现6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制备,衬底TTV<20 um,表面RMS<0.3nm,厚度>600 um,位错密度达到105cm-2量级,电阻率在0.01~109Ω.cm可调控。
1012 T1100及以上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开展T1100及以上级别的新一代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突破T1100高品质原丝纺制技术、均质化预氧化碳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大通道外热式预氧化炉、宽幅高温碳化炉等关键生产装备。
考核指标:拉伸强度≥7000MPa,拉伸模量≥324GPa,批次内离散系数≤3%,批次间离散系数≤5%,断裂伸长率≥1.9%,含碳量≥95%,纤维直径≥5um,纤维规格≥12K。
2.高端芯片
1021 基于RISC-V架构CPU及第三方IP研发集成、微控制单元(MCU)、数字信号处理(DSP)、5G通信用射频芯片等高端芯片的设计技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平台设计技术
1022 高压功率集成电路、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器件及模块等先进制备工艺及装备制造技术
1023 多芯片板级扇出(Fanout)封装、多芯片系统集成(SiP)封装、三维封装等先进封装测试技术
1024 大尺寸低缺陷高纯度单晶硅片、高功率密度封装及散热材料、高纯度化学试剂、高端光刻胶等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3.纳米及先进碳材料
1031 新型纳米传感器等微纳器件和纳米改性金属、二维纳米材料等新型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
1032 氮化镓、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1033 大丝束等碳纤维低成本制备及复合材料设计应用技术
1034 高品质石墨烯宏量制备技术及改性、跨界应用技术
4.区块链
1041 共识算法、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核心算法、开源软件及硬件
1042 高性能分布式存储、区块数据、时间戳等区块链存储核心技术
1043 非对称加密、多方安全计算、可信数据网络、隐私保护、轻量级密码等区块链加密核心技术
1044 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溯源、区块链物流、区块链数据共享等区块链应用技术
5.人工智能
1051 无监督学习、神经网络、类脑计算、认知计算等核心技术及软件
1052 AI视觉算法、自适应感知、新型交互模态、AI开源软件等应用关键技术、软件及系统
1053 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神经网络芯片、图形处理器(GPU)芯片等人工智能专用硬件和模组制造技术
1054 智能脑机接口、智能假肢、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可移动智能终端关键技术
6.未来网络与通信
1061 多网络协同组织、可软件定义多模式无线网络、边缘环境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新型网络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技术
1062 6G移动通信、毫米波与太赫兹无线通信、窄带物联网(NB-IoT)、光通信、北斗导航通信、微纳卫星星座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技术
1063 量子秘钥分发、量子光源、量子中继等量子保密通信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
1064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及保密关键技术
7.智能机器人
1071 多模态人机自然交互、通用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机器人联邦学习等关键技术及软件
1072 人工触觉皮肤、高精度驱控一体化关节、新型精密减速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及检测关键技术
1073 医疗及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足式行走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整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1074 高精度重载机器人、先进工业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整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8.增材制造
1081 记忆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精细球形金属粉末、高性能聚合物等增材制造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1082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高精度阵列式打印头等增材制造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1083 4D打印、复合材料打印、移动式增材加工修复与再制造等增材制造先进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制造技术
1084 面向制造领域的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批量化增减材制造关键技术和设计制造软件系统
9.数据分析
1091 云存储、离散存储等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
1092 高性能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
1093 数据挖掘、非结构数据自动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数据处理技术
1094 面向生产制造、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等场景的大数据应用软件及系统
10.先进能源
1101 高效低成本N型双面电池(TOPCon)和薄膜电池等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高可靠性低成本发电组件关键技术及工艺
1102 页岩气、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一代清洁能源关键技术
1103 可再生能源制氢、高效储氢加氢、安全用氢等关键技术
1104 能源互联网、微能量收集、新一代储能等关键技术
11.智能与新能源汽车
1111 辅助和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座舱、能源管理等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
1112 分布式驱动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固态激光雷达、车物互联(V2X)底层通信等关键技术及部件
1113 固态锂离子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高功率密度动力电池、高性能充电系统等关键技术及部件
1114 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及轻量化设计及制造技术
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本类项目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提供技术支撑。
1.新材料
2011 高端光电子材料及先进显示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2012 特种高分子、特种陶瓷、特种分离膜、金属有机框架(MOF)、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2013 高温合金、钛铝合金、海洋用钢、高端轴承钢、高性能纤维等新型结构材料制备技术
2014 新材料高通量计算方法及软件、高通量制备、表征及评价等材料基因组关键技术
2.电子信息
2021 国产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高端软件及硬件关键技术
2022 激光显示、Micro-LED等新型显示器件、工业级插件和连接器、有色金属氧化物(ITO)靶材等核心电子器件制备技术
2023 真空蒸镀机、高品质化学气相沉积(CVD)装置和湿法工艺等核心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2024 虚拟增强现实、数字媒体等先进数字文化科技关键技术
3.先进制造
2031 磁悬浮轴承、高端液压(气动)件、高精度密封件、微小型液压件等高性能机械基础件制造技术
2032 激光加工、精密铸造、高精度光学器件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技术
2033 高端数控机床、大吨位智能化工程机械、高精度智能装配装备、智能化大型海工装备、航空发动机等大型整机装备设计、控制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2034 网络协同制造、按需制造、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软件系统
4.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2041 薄片化晶硅电池、钝化膜及钝化发射极、背面电池(PERC)等高性能低成本太阳能光伏关键技术
2042 10MW以上风电机组、低风速整机等先进风机关键技术
2043 大容量柔性输电、远距离特高压输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与消纳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2044 三废高效洁净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微界面反应、新型余废热高效利用等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5.安全生产
2051 安全生产信息化、灾害事故监测预警、危险气体泄漏检测及精准定位、生命探测等灾害预警侦测关键技术
2052 危险环境作业、安全巡检、应急救援等机器人,高机动救援成套化装备等安全生产智能装备制造技术
2053 便携式自组网通信终端、远距离透地通信及人员精准定位、井下水下远距离救援通信等应急救援通信关键技术
2054 危化品贮槽应急堵漏、危险气体泄漏安全环保处置、险恶环境灭火救援等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
6.其他非规划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
2061 除上述所列技术方向外,其他满足我省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且技术创新性高、突破性强、带动性大的非规划创新关键核心技术。
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范文2
单纯靠价格来撬动市场消费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今,消费需求、趋势和动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消费者更看中购买的产品能否带来更多体验价值和享受价值。唯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全产业链配套的品牌企业,才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新、奇、特的价值。
格兰仕持续多年坚持研发高投入,积极与国际一流专业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研发中心、海内外著名高等院校打造产学研战略联盟。高起点、大投入换来的是大量核心技术和中坚产品,在微波炉领域,格兰仕突破性研发制造出世界上首款向上开启的圆形微波炉UOVO,这个世界首创的产品融20多项国际国内专利于一身,在智能化、全功能、安全性、热效率、趣味性等多方面实现升级,被誉为中国家电“十二五”期间转型升级的标志性产品;在空调领域,成功开发和应用光波杀菌、变流变频、20分贝超低静音等实用新型技术,精益制造出Q系列、V系列精品高能效空调;在冰洗产业,格兰仕洗衣机能够智能感知衣物的重量,从而准确调节洗涤、漂洗用水,控制洗衣时间,为用户创造了一种既智能更低碳的洗涤方式;格兰仕全风冷直流变频冰箱不仅更节能,内设“动感温控”装置,能实现冷藏、冷冻、-7°软冷冻转换,能针对不同食物创造不同的温度保鲜区间。
人性化的“控温专家”
“精品家电,承载着中国家电行业的最高技术内涵。最快速地将最具价值的产品推送给中国消费者,最快速地将科技力量转化成消费者的幸福指数,是格兰仕作为行业领导品牌的担当。”格兰仕新闻发言人陆骥烈说。
2012年,集整合创新于一体的格兰仕空调,以变流科技植入变频空调,开启空调产业新篇章,更以“控温专家”的法力,适时调控温度,让产品的服务更加具象和体贴,备受消费者的好评。
作为变流科技变频空调的扛鼎之作,格兰仕空调吸纳世界知名品牌核心技术,配合格兰仕变流控制技术,实现电机软启动,不仅动力强劲而且气流输出更加平顺,运转也更为安静,给使用者带来畅爽舒适又润物无声的家居体验。
据了解,格兰仕空调全部采用高智能芯片,是名副其实的“控温专家”。格兰仕空调能自动监控空调送风距离,根据距离远近自动控制送风时间,远距离区域延长送风时间,确保温控有效。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在±0.5℃之间有微小波动,空间内每个角落都能享受同样的舒适,让每一度的温馨体验都在消费者的掌握之中。
在格兰仕空调的生产车间——上万平方米的车间里几十条生产线上,各种零部件从传送带的一端起始,经过几十名、上百名工人以及机器手的组装,在传送带的另一端变成整机,包装之后发往世界各地。这些产品,无不凸显出格兰仕空调的核心技术、自主制造的压缩机……倾注的不仅仅对精益生产、精工制造的追求,更是格兰仕对空调消费者的关注。
实际上,从高端直接切入一线空调市场,格兰仕除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更在于对技术的自我掌控和二次创新。如今,格兰仕通过对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掌握和创新,形成全产业链运作,实现了格兰仕空调的技术、制造、整机及全产业链配套的持续发展。陆骥烈说,格兰仕进入任何一个新的产业,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厨卫等新产业的时候,就是在完成了二次技术创新以后,才进行产品制造、生产实践的。在空调产品上,尤为显著。
创新集成
事实上,格兰仕在对技术的二次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见地一一从核心零部件开始,不断升级的压缩机技术、优化风道设计……让集合整体创新的产品说话,让产品更具有人性,更富有生命力。
格兰仕变频空调引进变流科技后,优化整流环节变直流,进一步减少能量损耗,保持温度平稳运行,使空调使用更舒适、更节能、更静音,进一步减少能耗,让使用者不仅省力省心,而且省时省钱。
经由12年的锤炼,其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掌控以及格兰仕大规模制造能力,使得格兰仕空调不断成功突围,以其技术成效、市场活跃力度、产品表现等为消费者所关注。
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范文3
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业务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开启了信息产业新的周期。同技术产业周期的转换相对应,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移动芯片取代PC操作系统和芯片成为当今信息产业基础技术发展主线,产业格局亦发生颠覆变化。尤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带动了信息产业基础技术发展模式的变化,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开源开放和移动芯片产业的水平化分工最具代表性:
1、开源开放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发展和生态维系的主导方式,我国充分利用全球开源资源发展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产业成为可能。以Android为代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改变了PC时期微软封闭授权的模式,形成了开源化发展的新局面,并体现以下新特点,一是系统内核基于开源Linux,并在系统中间件以及应用组件中大量采用开源软件。二是基于开源协议对操作系统源代码开放,允许第三方依据自身应用及功能发展需求进行修改和定制,从而在开源操作系统平台上调动硬件、软件和服务企业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最大程度集聚产业力量。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开源开放的发展模式是我国突破操作系统技术的重要机遇,我国已有若干企业开始参与到系统技术的研发当中。
2、水平化分工是移动芯片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我国有机会充分参与到核心芯片的研发当中。PC时代,英特尔独揽基础架构、芯片设计、芯片制造三大环节并封闭发展,仅授权AMD和威盛进行少量x86芯片生产,其他企业/国家难以进入。移动智能终端时代,ARM对全产业开放基础架构技术,任何企业均可在缴纳一定费用、取得许可之后,进行芯片设计,ARM授权企业已达300多家。产业开放推动水平分工进一步细化,在制造和设计分离的基础上,继续分化出专注于IP核研发的企业,更降低了芯片设计技术门槛,推动其快速繁荣。由于分工的水平化,我国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芯片的设计以及制造当中。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两个领域均有了良好发展基础,目前在移动互联网各产业要素中表现的综合实力远优于PC时代。总体看,产业链各环节素质齐备,创新群体数目显著增加,通信运营、互联网与终端制造等企业的市场掌控力度均有实质性提升,并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芯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当前操作系统、芯片两大核心技术的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因此把握好当前互联网带动的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机遇,就有可能使我国能够大幅度缩短学习曲线,实质性参与到核心基础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当中。特别是以开源为路径,以生态系统为目标实现我国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创新突破;抓智能终端和移动通信的已有基础,聚焦移动芯片产业,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和技术进一步提升,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掌握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芯片两大核心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产业从追随到领先的突破、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范文4
叫做街不是街
中关村智造大街由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运营,由它在海淀区政府的引领下进行规划、策划、运营和招商,是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下的新型科技服务平台。在这里汇聚的是技术和智力资源,而不是传统的工厂。
中关村智造大街位于五道口地区,以清华东街、成府东小街为中轴线,目前全长380米,北起双清路、南至成府路、东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西至中关村东路。目前街区业态以办公和商业为主,同方大厦、清华科技园、东升大厦、优盛大厦、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等都在区域范围内。周边环绕清华、北大、北航、北科、北邮等高校,以及中科院的部分研究所。
“它的物理空间将会逐步延伸,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长度。”中关村智能硬件梦工场董事长程静介绍说,这条大街不仅是大道的形态,也是一个产业特色功能区的概念。
中关村智造大街将围绕科技服务平台,支持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及一些具有活跃度的中小技术创业者,并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进行对接,通过科技服务和龙头企业共同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依附于这个生态环境,加速推动智能制造业核心技术产业在海淀的加速集聚。
事实上,中关村智造大街也将成为中小学生的科普实战基地。在这条大街上将会设有若干个面积不等的专项实验室,并配套3D打印、车床等设备,让中小学生在这里能“智造”出自己的“梦想”。
从服务到创新再到价值
用服务链带动创新链,再带动价值链,这就是中关村智造大街追求的生态体系布局。在程静看来,这里很像台湾的新竹。“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新竹能经久不衰?根源就在于新竹的科技创新形成了当地最高产值的百分比,新竹整个链条的布局比较合理。例如从集成电路到龙头企业,再到创新机构的孵化,它的生态体系搭建非常好。”
在谋划之初,中关村智造大街就很“在意”这条链的结构。中关村智造大街有大型的技术服务平台、软硬件技术服务测试平台,有“出身”梦工场的敏捷制造,快速样品机,集成了国内外大量高端的测试设备,更大型的测试则依托于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同时,还有与智能硬件配套的上下游,包括元器件、模具、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在这个层面上形成了一个顶层的、前端的服务基地,之后就是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最后则是聚集龙头企业。
“在销售层面,我们也和京东、北京联通等面对消费的、面对行业的销售平台进行了对接,让它们成为这个生态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中关村智造大街将从创新产品的样品设计、样品制造,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政策等支持条件,到最后的产品销售全面覆盖。”程静说。
程静对北京商报记者说,目前入驻中关村智造大街的机构有两个最大的特色:一是国际上大的创新企业集聚;二是国内的国家级实验室。例如,目前已吸引了从硅谷回来的团队、从荷兰回来的VR团队等国际上市值已经比较高的核心技术的集聚,中科院传感器的技术也已经集聚于此,并准备服务全北京的高端智能制造和智能硬件产业。
推动智能制造企业从0到1
中关村智造大街与中关村创业大街有怎样的内生联系呢?“创新创业是多方面的,一部分在创业大街、一部分是在大学里、一部分是家里或是一些企业的工程师和高管,这些都是创新创业的来源地,只是位置不同而已。”程静认为,中关村智造大街是创新链条发展中的一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看,没有创业大街就没有对智造大街的创新支撑。创新创业从创业大街到智造大街,最后发展到创新元素的集聚、龙头型企业的集聚和引领、核心技术的产业集聚,这是一个大的循环。所以,中关村智造大街与中关村创业大街是相连的、互动的。
根据计划,未来的中关村智造大街将是智能制造的产业孵化中心,也是智能制造的标准创制中心,也是国际技术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的中心,通过搭建的各类服务平台,帮助智能制造企业实现从0到1的过程。
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范文5
一、加强技术研发,夯实核心能力。手机行业已经由过去单一的产品、简单的生产制造、低价营销模式向软件与硬件结合、产业链整合能力和面向用户体验的互联网营销转变。但是手机产业的竞争,其核心仍然是技术的竞争,只有对技术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才能实现用户体验改善。
手机产业链企业都需加大在技术研发的投入,在工业设计、芯片器件、集成能力、软硬件匹配、用户接口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攻关实现设计创新、能力创新,提升产品“含金量”和溢价能力。
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ICT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集成、模仿是很多企业最初的发展方式,但自主创新、专利积累与保护,才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国内行业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手机企业更要加强手机专利的申报、管理和积累,助力企业的商业利益以及社会效益。
二、注重趋势研判,前瞻产业未来。当前,全球终端产业正在加快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创新正在深刻影响竞争格局,移动终端正成为信息通信技术融合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应用创新的重要平台。
一方面,终端智能化正在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智能终端产品设计、应用功能不断丰富,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应用的结合日益紧密,用户体验成为决定产品输赢的关键。另一方面,在智能终端基础上伴随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更快发展,智能硬件正在成为产业新热点,成为智能终端产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未来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智能终端产业是一个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并日新月异的行业,业界必须关注产业发展趋势,从技术、市场以及商业模式等多维度,加强研究和判断,把握产业方向,前瞻产业未来,更长远布局手机产业发展。
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范文6
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强国基石,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并寄予厚望的产业领域。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方向指引下,我们沿大工业产业链挖掘投资机会,看好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民参军)、3D打印、核电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
沿大工业产业链挖掘投资机会
《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纲领,同样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指导文件,其中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中有七大与机械行业密切相关。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方向指引下,我们沿大工业产业链挖掘投资机会。
产业链下游――梳理需求端(固定资产投资三大领域),选择细分景气领域的优质个股;产业链上游――在绝大多数子行业领域产能过剩、投资低迷的背景下,选择在产业链上游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部件有核心竞争力的潜力个股。
基建投资(持续景气):作为经济安全运行的基石,国内基建投资持续高位,有继续加码的可能;“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基建出海的重要平台,涉及面广泛,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起到积极作用;国内+国外的基建投资将明显拉动对机械装备的需求,我们判断核电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持续景气。
制造业投资(产业升级转型):中国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大而不强”弊端渐显,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工业4.0”持续火热,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引领智能装备进入新的发展时代;我们看好制造业升级和创新相关等领域,判断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和3D打印领域处于长期景气期。
房地产投资(整体低景气):回避主要靠房地产需求拉动的机械装备领域。
推荐五大领域
第一,航空航天装备(民参军)。政策推进释放了民参军市场机遇,而民参军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国防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民参军可以有效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军工产业升级,为铸造强军“利器”提供物质技术支撑。
市场空间扩大和军品高毛利特性为企业发展打开上升通道。军品采购定价机制的改变,有助于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改善经营业绩,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随着民参军政策的推进,国防工业体系从业务开始逐级向核心业务开放,资质壁垒逐渐消除,技术优势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优势将带来较高的议价和盈利能力,不同技术实力的民参军企业未来将表现出明显的盈利能力差异和持续经营差异,能够拥有持续技术产出平台的民营企业将成为最大赢家。
许多民参军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进入航空工业体系或者增强自身技术实力,建议关注新研股份(300159.SZ)、应流股份(603308.SH)、达刚路机(300103.SZ)、威海广泰(002111.SZ)和四川九洲(000801.SZ)。
第二,智能装备。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是制造业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危; 中国未来劳动力人口锐减,人口老龄化加剧,催生巨大的智能装备需求;高端数控机床技术的缺失是中国机械制造大而不强的根源所在,高附加值部件加工依赖国外;人工替代经济性的上升催生工业机器人巨大需求,未来制造业自动化是生产主力军。
我们看好布局高端数控机床领域,技术优势突出,产业发展取得突破的公司;看好拥有自动化行业核心技术+行业应用经验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尤其要重视在数控技术、核心零部件技术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实力的公司。
建议关注诚益通(300430.SZ)、弘讯科技(603015.SH)和普丽盛(300442.SZ)。此外,我们还看好布局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国产替代能力出色的公司;建议关注恒锋工具(300488.SZ)、秦川机床(000837.SZ)和川仪股份(603100.SH)。
第三,3D打印。3D技术即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3D打印在2025年的市场规模约为222亿-500亿美元;欧美国家处于3D打印的领先地位,而由于关键技术突破+政府支持+资本市场的追逐热捧,中国3D打印迎来爆发式增长。
我们当前看好桌面级3D打印设备市场,中长期看好3D打印材料及3D打印应用服务市场; 由于目前几乎没有以3D打印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我们后续将持续跟踪各家企业在3D打印业务领域的进展;建议关注南风股份(300004.SZ)和华工科技(000988.SZ)。
第四,核电装备。能源战略布局与能源结构调整两大因素驱动了核电发展,国内核电必将大发展。
2015年各项实质性进展,国内核电重启提速趋势比较确定;根据核电“十三五”规划初稿,到2030年中国核电发电占比从目前的2%提高到8%-10%;2020年前核电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目标未变,未来5年内中国核电设备制造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而2020年到2030年的核电设备投资额将达到2500亿元。
国内基建仍是对冲经济的重要抓手,核电和高铁一样也是重要投入点,国内核电项目审批加速,而国外“一带一路”也是消耗过剩产能的重要出口,核电是中国高端制造又一张名片,核电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看好从事核一级主管道、主泵泵壳等核电领域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建议关注核电设备业务占比较高(或者未来占比提升),具备高技术壁垒、实现进口替代的个股;建议关注应流股份(603308.SH)、盾安环境(002011.SZ)、日机密封(300470.SZ)和通裕重工(300185.SZ)。
第五,轨道交通装备。铁路建设作为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中西部铁路投资加大,2014年铁路投资重回历史高点,2015年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根据铁路“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不低于2.3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2.8万亿元,中西部铁路、城际铁路是未来规划建设的重点;简单测算未来中国所需高铁动车组至少将超过1200组,即使扣除2015年即将交付的400多组,也还需要800余组;考虑到加密需求,未来高铁动车组需求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国内新线路投产和线路加密需求保证动车组需求,“一带一路”大国战略开拓海外市场,铁路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改革,力保铁路(高铁)装备需求稳定;南北车合并后将产生合力效应,将更具实力参与海外项目,有助于降低内耗提高盈利能力,也有助于推进动车组标准化进程以及核心技术研制应用,动车组国产化率有望快速提升。
目前中国动车组配套的高铁轴承、空心轴、轮对、刹车片以及连接器等核心零部件绝大部分国外采购,这些零部件国产化实现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巨大,相关领域具备核心技术,有潜力实现进口替代的零部件企业机会较大;建议关注中国中车(601766.SH)、永贵电器(300351.SZ)、康尼机电(603111.SH)、鼎汉技术(300011.SZ)和思维列控(603508.SH)等。
业务转型升级谋求持续发展
机械行业很多传统业务领域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兼并谋求业务转型,介入有潜力领域从而实现持续发展,很多经营低迷的公司“改头换面”重获新生。从国际经验看,并购是大公司成长的必经之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装备领域公司都经历了并购扩张的过程,并购不仅可以塑造“大市值”公司,更重要的是能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