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室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实验室管理制度

病理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2月~2006年1月收治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室早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分布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治疗组:益气养血解毒方。药用:党参15g,丹参20g,当归20g,阿胶10g(烊化),甘松15g,土茯苓30g,双花15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②对照组: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9g/袋)1袋,日3次,冲服。两组均3个月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综合疗效标准: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证候积分减少≥95%,血清酶、心肌肌钙蛋白T恢复正常,心电图达临床治愈标准。②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证候积分减少≥70%,血清酶、心肌肌钙蛋白T基本恢复正常,心电图达显效标准。③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证候积分减少≥30%,血清酶、心肌肌钙蛋白T有一定改善,心电图达有效标准。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血清酶、心肌肌钙蛋白T均无改善,心电图无效。

心电图疗效:早搏应做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检查,病例不少于早搏总例数的1/3,其他早搏病例可做定时1小时以上示波,观察治疗前后早搏情况。①临床治愈:24小时早搏为偶发或完全消失。②显效:早搏减少80%以上。③有效:早搏减少50%~80%。④无效:早搏减少小于50%。

中医证的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症状分级量化表制定。

统计方法: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u检验。

结 果

两组总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经 Ridit分析,Ridit治=0.4183,Ridit对=0.5819,u=2.191, P

两组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数量的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0例,加重4例,总有效率53.3%;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的比较:治疗组对中医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其他中医症状有改善,两组相比,在改善患者的心悸、乏力、咽痛、头晕眼花、发热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安全性指标观测: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无明显变化。

不良反应:治疗组用药前后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益气养血解毒方服用安全,无不良反应。

讨 论

晋唐时期医家详细论述了心悸的发生是由体虚、心气不足兼风邪乘虚袭人导致的病因病机理论,开始认识到心悸属本虚标实之病,以本虚为主。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理变化包括虚实两个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虚,使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实者为痰火扰心、水饮上凌、心血瘀阻,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心悸,亦有医家对此加以补充和发挥。朱氏认为心悸的病因可分气虚、阳虚、阴虚、血瘀、痰浊、肝肾虚等,但复合病机占临床大多数;汪氏认为正气虚损是内因,邪气入脏犯心是外因,气血失调,痰浊内停是病机,皆与本课题所述一致。

病理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布拉氏酵母菌散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最为多见。该病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病初可有呕吐,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病程约3~8 d。笔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4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2例,男52例,女40例;年龄0.05)。

方法:两组均常规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蒙脱石散口服辅助治疗,调整饮食,避免滥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静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每袋含有250 mg布拉氏酵母菌),1岁以下患儿每天顿服1包,1岁以上患儿1包/次,2次,d服药(间隔12 h服1次),根据情况可以与白水或果汁一起服用,但注意与蒙脱石散剂间隔2 h口服。

疗效判断标准:依据1998年全国小儿腹泻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①显效:治疗72 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至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h,大便次数减少至42次/d,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h,腹泻次数仍>2次/d,大便性状无明显好转,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结果

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良反应: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讨论

病理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形态学;实验室;科学管理;有效策略;分析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以人体的各种功能和属性形态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集病理研究、解剖和组织胚胎学于一体的学科。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将现有管理学的方法有效的应用到医学实验室当中,从人员到信息、科教、仪器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实验室的应用效率。

一、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参考现代管理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来的科学管理制度,按照这个制度进行规范化的运营,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遗憾的是,我国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并没用根据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规范使用它。例如,虽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是专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落实各项制度的监督检查措施,对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还存在不按制度操作和操作不规范问题,从而导致实验设备报废率较高。还有些学生没有充分执行动态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耗材领用登记不及时,相关实验标本存储随意,常用的药品试剂、教学用房资源随意处置,相关的电力设备不及时插拔电源插头现象也普遍存在。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详细执行实验室管理规定而造成的。因此,促进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发挥出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最大作用。

(二)实验设备发挥作用不充分

虽然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打破了实验室按学科设置的壁垒,建立了包括胚胎学、生物免疫、病理研究和人体寄生学等学科的综合型实验室。但是,在形态学实验室的集约化应用过程中,还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用室用房、仪器设备和实验人员进行科学调配,特别是在各学科分科教学的现实下,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使用还存在着使用高峰期问题,这导致医学形态学实验室资源仍然十分紧张缺乏。而且,以分散式投资来购买实验设备的方式,对新型设备购买预算追加有限,使现代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系统的设备更新严重不足,导致了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跟不上时代要求。医学形态学实验室设备不能跟上时代前沿,也就意味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落伍。因此,必须尽可能的使实验设备与时代同步,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更需要加强在数字化、模拟化和信息化方面的投入。

(三)教学与管理双向进行问题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分属两个系统,实验室的使用人员在管理上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小,从而难以发挥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管理作用。只单纯的依靠实验室专职人员管理,难以发挥出管理的合力效应。医学形态实验教学中个别学生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学生受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影响,参与实验的目的还有相当大的功利性,学生往往不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这使学生只重视如何使用实验仪器,忽视了学生在爱护仪器和科学使用仪器方面的作用。实验本身有着复杂的准备过程,通常准备的过程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熟悉和掌握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这无疑使学生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动手操作的机会。

(四)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开展好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不能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但是,在实验室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麻痹大意思想,上级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教育也不能有效开展,不能针对管理人员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教育。在工作中不能有效搭配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能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术研讨活动,不能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从而不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每一次的实验室应用负责任,而且还要具备各学科相关的知识及技能,从而配合教师完成相关学科的实验任务,因此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有义务了解相关理论和国际先进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岗位轮转机会相对较少,操作能能力相对较低,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因此,促进形态学实验室的专职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使他们成为形成实验室的主体管理力量,需要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二、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基本原则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是充分借鉴现代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建立起来的科学的医学实验室系统,建立明确的形态学实验室管理目标,理顺管理人员与实验室使用人员的关系,从而保证实验室高效使用。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理原则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使用合理性原则,是建立在根据形态学实验室现有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对形态学实验室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满足教学和科研使用的原则。合理性原则要求使用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预先对实验室资源进行申请,由实验室管理中心对实验室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从而保证最大化的应用形态学实验室资源,切实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需求。

(二)安全原则

安全性原则要求对在保证形态学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使用仪器设备。要求专业管理人员和使用人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有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人员的作用,切实发现并改进在实验室使用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要求实验操作人员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从而保证形态学实验室资源可以被科学的使用。

(三)全员参与

形态学实验室的专业人员与实验室的使用人员共同负有实验室的管理责任,应当共同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来,要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明确有限的管理职责,从而做到各负其责,保证各种责任制度能落到实处,能将日常实验室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以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予以解决,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三、提升形态学实验室管理效率的策略

近年来,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热潮,各种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巨额的资金被投入到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建设中,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在我国广泛的被应用到培养各学科医学人才当中,切实提高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可以更加规范合理的使用实验室资源,可以整体推进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促进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究。

(一)完善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逐步的完善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可以使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实验室的作用。具体来说,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对实验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等都建立相结独立的操作规程,从而指导相管理人员有目的和有意识的科学管理实验室。其次,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实验仪器设备建立管理档案,切实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全面有效监控。第三,建立双重的实验管理设备检查制度,由实验操作人员进行第一重检查,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第二重检查,从而将可能存在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二)重点加强实验设备管理

为了有效降低实验设备的损耗,应当在详细规范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对试验设备的管理。首先,加强对显微镜的管理。显微镜是形态实验室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设备,也是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最主要工具,要养成学生正确的操作习惯,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使用规则,要切实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其次,在高低倍镜头的切换使用时,要使学生把切片小心的放在镜头下,要将切片上的组织标本正对镜头的正中央。显微镜使用完毕后,要让学生先调到处显微镜电源最小,然后再关闭电源。第三,要使学生爱护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要使学生参与到实验仪器的保养维护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理念。

(三)管理队伍专业化

按照有效管理原则,形态学实验室应当着眼于长远发展,建立起专业的管理队伍,由实验管理中心安排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组织专职形态学实验室管理队伍,切实根据教学科研任务要求,加强对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首先,专职管理队伍要建立起职级与责任对应机制,由专人进行专项工作的管理,具体到设备检查、标本存储,药剂使用、耗材储备等不同工作都由专人负责。其次,加强对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第三、定期施行岗位轮换,允许实验室专业管理人员轮换到教学、科研等其它岗位,从而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第四,对专业管理人员实行个性化管理,充分尊重管理人员在业务学习、职称晋升、管理创新方面的意愿要求,创造更好的条件,允许专业管理人员围绕形态医学进行科研攻坚,从而使专业管理人向科研和教学等方向发展。

结语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对培养医学人才有重要意义,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应当有效发挥专业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共同作用。具体来说,应当在有效完善的各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发挥出专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让实验室的使用人员共同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进一步有效避免损害实验室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病理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生化实验室;环境;绿色实验室;措施

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对生物化学实验室(简称生化实验室)数量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在教学和科研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射线等产生的污染物大量递增,虽在数量与强度上不及工业污染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但已成为典型的小污染源,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1],因此,探寻其有效解决途径,更好的维护实验和科研的质量,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已是现今生化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

1 导致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危害

1.1非人为造成的污染及危害

1.1.1辐射污染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光辐射两类。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及流产、不孕等疾患的主要诱因之一,可对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役系统造成直接伤害。长时间、大量的辐射可直接导致大脑组织发育和骨髓发育异常, 使视力和造血功能下降, 导致肝病,甚或是视网膜脱落。而电磁辐射可使男性下降, 女性内分泌紊乱, 月经失调等[2] 。

1.1.2废弃材料污染主要由于实验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小白鼠、大白鼠等一次性实验材料所引发,而其多是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注射药物以及动物本身带有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1.1.3 化学物污染有机物污染:多是指一些典型的致癌试剂如乙酰胆碱、溴化钇锭、苯肼等,可对机体产生有急、慢毒性,且具易挥发、难降解、高残留等特点,可通过食物链损害健康,具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无机污染物:主要是指酸、碱、重金属和剧毒物质如氰化物等的污染。酸如:碱污染使PH 值发生变化, 妨碍水化自净作用[3]。重金属、氰化物等不仅毒性大而且具有蓄积性,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存活造成极大的威胁。

1.2 人为造成的污染及危害

1.2.1 操作不当引发现有报道中:2004中科院福建某研究所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 发生有毒气体泄漏事件, 导致260 余人中毒, 1 人死亡[4] 。事件说明在搬运有毒、易爆气体时应尽量避免碰撞、爆晒、靠近高温热源, 以免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的事件。同时,由于部分高校供电设备设施陈旧, 线路老化, 常发生短路, 防火能力低[2],加之操作人员用电不慎, 极易引起电气火灾和触电, 灼伤或电休克等事故。

1.2.2 管理不善导致一般而言,当管理不善时忘关水龙头而造成渗漏而损坏下层实验室仪器的现象常有发生。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实验过程所使用或产生的废弃动物尸体、病理学废弃物、血液废弃物、菌株及相关制品和其它具有感染性实验废弃物的随意丢弃,由于生物性实验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若未经严格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后果较为严重,使得有害微生物扩展传播。

2 预防污染对策分析

2.1从管理上预防环境污染

2.1.1健全管理制度, 提高安全意识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从而更好的做到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 安全检查有法可依。平素工作中,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每次活动后开展评比活动,注重对师生的安全教育, 提高大家搞好安全活动的兴趣, 使其提高环保意识, 倡导安全和绿色文化。

2.1.2加强环保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在实验室原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存放、管理制度和一些有关的安全条例的基础上,加大杜绝环境污染设施的投入力度,开展多渠道的环保演讲,使其明晰未经处理的实验废液、废物及有毒、有害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对于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使其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2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2.1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实验室高校实验室的设计应以安全、环保为核心,在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的基础上,加大对实验室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给水排水、气体供应、配电、自动控制和消防设施等配置的投入,使其设备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符合排污要求的标准实验室。

2.2.2 开展微型实验研究采用微型化操作, 不仅可减少试剂用量,而且可降低实验中药品的纯度, 浓度的要求,可用普通品代替高纯度药品, 探索用无毒药品试剂代替有毒药品试剂的实验方法, 同时注意控制用量不仅能够降低成本, 更重要的是增强实验的安全性,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可见,生化实验室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即可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方案,节约化学试剂进行微型化实验,从源头上减轻污染,也可从管理上,制定更为健全的化学废液、化学药品回收制度,通过多渠道加强环保意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对废弃污染物分类回收、集中处理,认真执行有关有毒、有害化学废液的管理制度,从而防止环境污染,保障社会安全。

参考文献

[1]余华. 对实验室污染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J].中国环境管理工作干部学院学报, 2005, ( 1) : 58..60.

[2]唐吉玉. 高校物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 11( 1) : 83..88.

[3]孙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5, ( 11) : 130.

病理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5

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所引发的职业暴露事件不断出现,已经成为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问题。应从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转运、贮存、交接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规范化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教育引导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不断完善操作规程,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杜绝由于医疗废物导致的职业暴露发生,对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污染环境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医疗废物;医疗机构;管理

21世纪以来,各类传染病频发,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机构作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力军,面临不断出现的“新”病原体挑战,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1],成为新的焦点,因忽视生物安全从而导致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事件屡有发生[2],由于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所引发的事件尤为突出。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污染性垃圾,如使用过的棉球、手术后的废弃品、过期的药品等,因其携带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3]。若处理不当,不但医务人员面对一定的感染风险,引发医源性传播,而且由于其空间污染的特性,可导致环境污染,引发疾病的流行。建立规范化的医疗废物管理系统,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医源性传播[4],可以有效地降低传染病的流行风险。

1医疗废物分类

依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目前通常将医疗废物分为损伤性、感染性、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废物五大类,最常引起生物安全事件的是前两类。医疗机构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可分为固体和液体废物两类,不论固体还是液体废物均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高压灭菌)后,固体废物存于医疗废物暂存场所,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清运处理;液体废物在调节pH至中性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医护人员常常由于处理注射器和针头等损伤性废物的方法不当而发生职业暴露,医疗废物收集及处置人员也是发生锐器损伤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或病理切片后废弃的组织、病理腊块等病理性废物以及废弃的药品、疫苗等药物性废物,特别是废弃的减毒活疫苗,应严格按照感染性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化学消毒剂等化学性废物应由有资质的部门集中回收处置。

2医疗废物的管理

2.1建立管理体系

医疗废物作为医疗机构生物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容易被忽视。首先应该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要正确分析医疗废物管理涉及到的部门,查找可能存在的危险环节并评估其危险性。

2.2建立制度

2.2.1分类收集制度

工作人员应将处理好的医疗垃圾分类收集,严禁将损伤性、感染性废物等混合收集,收集的物品不得多于包装袋盛放量的3/4,用黄色胶带缠绕封口(或48h内),贴上专用标签,标签信息应包括医疗垃圾分类、重量、产生科室及时间,由指定人员转运到临时贮存地点保存。

2.2.2转运制度

医疗废物转运应指定专门人员按规定穿戴工作手套等防护装备,按照规定的专门路线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周转箱和专用平车进行转运。转运人员应检查医疗废物包装,确保医疗废物的完整性,严防洒、漏事件的发生;核对医疗废物标签信息,无误后方可运送。运送交接后应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消毒,并将运送工具放置于固定地点加锁保存,以便下次正常使用。

2.2.3集中贮存制度

贮存医疗废物的暂存地应为独立的密闭房屋设施,房间内应有上下水,设施地点应便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清运,并远离生活区。暂存点应设有医疗废物标识和禁止吸烟、禁止饮食标识并有防蝇防鼠设施,暂存点应加锁由专人管理,通常贮存时间不超过2d,冷藏贮存不超过7d。

2.2.4交接管理制度

医疗废弃物的转运,临时贮存及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清运均要实行交接管理,以避免医疗废物的流失,交接登记应包括下列信息:交接日期、来源、分类、重量、交运人,登记资料应保存3年,以备检查。

2.2.5人员管理制度

从事医疗废物的管理、转运、贮存、交接等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相关专业技术以及防护知识的培训,重点关注新分配及新调入人员,所有人员均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不使用保洁等非专业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尤其是收集、转运工作,以降低不必要的感染。应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并注射乙肝、麻疹等相关疫苗,必要时贮存相关人员的本底血清。

2.2.6应急处置制度

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洒漏事件,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洒漏物,吸收溢出物,从外向内倾倒适当的消毒剂,保留15~30min后进行清理。洒漏医疗废物清理后要对污染地面局部喷洒漂白粉或0.5%含氯消毒液,保留15~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如果医疗废物污染到皮肤黏膜或发生皮肤刺伤,应首先对伤口进行挤血,然后用水冲洗,对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15~20min,同时立即报告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对事件的危险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2.3注意事项

2.3.1选择有资质企业生产的锐器盒

锐器盒为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锐器盒放置锐器不应超过锐器盒总容积的3/4。

2.3.2医疗废物处理的首要原则

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供应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因此高压灭菌器的高压效果至关重要。每年应对高压灭菌器的高压效果进行至少一次评价,每次高压灭菌均应放置3M指示带以监测高压效果。

2.3.3医疗废物收集后的处理

医疗废物收集后一定要用胶带缠绕进行封口,使得封口后的医疗垃圾不易打开,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一日一清,不要过夜,严防流失。

2.3.4转运用的医疗废物周转箱和专用平车要及时进行消毒

一定要让消毒剂保留15~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切不可缩短消毒时间。在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者中普及医疗废物的法律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医疗废物处置不当造成危害的后果,科学合理地制订各种制度将医疗废物纳入规范化管理十分重要,教育引导涉及医疗废物的产生、收集、转运、贮存、交接等诸多环节的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建立正确的工作规范,不断完善操作规程,确保环环相扣无缝连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系统,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切实杜绝由于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导致的职业暴露发生。

作者:顾文辉 单位:北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室

参考文献

[1]由继红.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28):169-171.

[2]于敏,皮之军,李建海.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及事故预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29):207-209.

病理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6

中图分类号:R - 331 文献标识码:A

医学当中的形态学涉猎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等的相关内容,是医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医学的发展,显微形态实验水平的提高是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医学实验发展的必然趋势。显微形态学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主要依赖具体的教学实验来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创新形态实验模式,加强实验室管理是改革显微形态学教学的有效措施,符合临床医学、应用医学和医学研究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医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显微实验能力。

一、显微形态技术的发展和意义

(一)显微形态技术的发展历程

医学的诞生可以一直追朔到古希腊时代,那时医学尚处于启蒙阶段,最初的代表是阿耳克美翁,他首次提出了“活体解剖”的概念,他著有生物学最早关于解剖的专著。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留有《希柏克拉底文集》,在《古代医学》《论解剖》中有大量的解剖知识,为医学的启蒙奠定了基础。

显微解剖学于19世纪后期诞生,伴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显微解剖学日渐成熟。德国科学家 J. Slchleiden1838年开始了对细胞的研究,细胞学应运而生,拓展了医学工作者的视野,促进了人体组织学的诞生。显微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过革新和发展,显微技术从光学发展电子技术,显微镜的放大倍率高达数十万倍,分辨力由 0.2 mm 提高到 0.2 nm(超微)。近几十年,随着科技的提升,尤其是数码技术在显微科技中的应用,促进了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科学的发展,拓展到分子基因领域,数码显微技术成为新时期医学形态实验的重要手段。

我国从2001年开始,各医学院校开始建立形态实验室,复旦大学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形态实验教学中心”,其他地区的部分高校也建立了数码互动实验室。这些显微形态实验室都配备有显微镜、展台、投影仪、视频展台等设备设施。形态实验中心一般由2个或多个实验室构成,实验室之间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传递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可以实现多个实验室同步教学,提高了实验室教学的效率。

目前,很多高校形态实验室基本建立,机器设备也都相对完善,逐渐理顺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建立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有关制度,并加大了制度的执行力度,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维护都由专业人士负责,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显微形态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完善推动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显微形态知识与医学临床的关系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提高,显微形态学的教学水平也相应有所提升,提高医学学生的显微形态学知识与实验技能是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关资料显示,医学的专业课近60门,无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的教师和学生,每天都在研究“器官、组织与细胞”。因此,强化医学学生的显微实验知识与技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医学显微形态学的相关课程《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等。加强学生的显微技能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熟悉显微镜的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切片的阅览和分析,为学生将来从事医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显微形态实验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显微形态学是医学学生的必修课程。显微形态学主要是通过显微镜操作和观察获得微细结构的科学知识,较为枯燥和复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传统的显微形态实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方式机械化,教师示范,学生跟从,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而且教师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设备设施的维护不到位,导致一些实验资源的浪费,影响教学质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码显微互动的研发成功,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成为了显微形态实验未来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高科技实现了实验的高效与准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模式互动性很强,实验教学氛围轻松愉悦。

二、显微形态实验教学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形态学实验教学发展不均衡

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对形态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有部分医学院校还没有建立起形态实验中心,各学校的实验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地的显微形态实验教学发展不均衡。

(二)学科整合力度较小,实验课程体系有待建立

各医学院校正在加强对形态实验教学的探索,创新实验方法,遵循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但目前示范性的实验教学模式较为盛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院校还很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被激发出来。部分医学院校在形态学和其他医学方面的融合力度较小,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习时学科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不利于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一般学校以形态实验教学为主线,开设了一些实验项目,包含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关于其他学科的实验内容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实验教学效果受到制约。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实验室管理不到位

形态实验室都要配套的实验设施和设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但部分院校由于经费和管理等因素,实验设施不够完善,学校对其不够重视。实验里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实验教学因为这些客观因素,开展难度较大。

三、提高显微形态实验室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规范设备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都要经过试验,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和细胞的机构。因此,显微镜是实验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设备,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仪器。教学实验用的显微镜一般较为老旧,光学系统相对模糊,零件也容易破损,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医学院校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及时更新显微镜设备。其次,还要针对显微镜管理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实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次,教师教学前要告知学生的基础操作要点,减少对显微镜的损耗。

(二)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建设的方案制定要符合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室的位置和设计方案要保证其安全性。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实验室的使用要经过实验人员的协调和沟通,做好实验室交接等工作。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和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和使用,设备和设施的清洗和维护工作要及时到位。高校要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室建设,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实验装置和材料充足,为学生形态实验的开展提供所需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验环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的建立

显微形态实验教学在医学院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校要注意对形态实验资源的整合,建立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首先,将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显微形态实验教学中,利用声、光、电等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有机结合,利用网络进行传输,多个实验室可以同步实现教学,经济且实用。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实验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关于实验室人员的管理

(一)对实验教师加强管理

医学院校的教师是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人员,学校要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还要制定实验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教师遵守相关规定,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在显微形态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实验要求和守则,指导学生基本操作,加强其对仪器和实验材料的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责任感。教师要经常巡视,课间不得离开,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督促学生检查设备和用品,安排学生打扫实验室。

医学院校要注意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要承担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技能。尤其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采取一对一的指导,对每名新进教师配备一名年资较高的实验教师,对青年教师加以指导和帮助。院校要制定公开课制度,针对实验课程进行公开课安排,这种听课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督促教师加强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显微形态实验室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实验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医学院校的显微形态实验教学有了显著提升。做好显微形态实验室工作是促进医学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实验室设备设施的管理,有助于高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