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31―01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庭和学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为此,作为校长,我们要切实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基础,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沟通,育的方向、目标、方法等。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学校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又要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在家校互动中,密切与家长的关系,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更进一步,真正实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互动,提高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资源。
二、全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双赢
1. 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工作和更好地教育学生提供宝贵的依据。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通过问卷调查,能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还可以定期发放家长问卷,对学校管理、教学、伙食、班级服务质量及孩子最喜欢的教师等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了解家长对班级及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计划,改进工作。在拟家长调查问卷时,首先要做到问卷语言有亲和力,让家长很容易接受。其次要做到卷面内容有针对性,能够集中反映问题。第三问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便于家长填写。第四问卷必须真实、可靠。
2.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宽家校沟通渠道,营造良好家校共育氛围。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形成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教育工作格局,学校必须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宽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形成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在学校全体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信函沟通、电话访谈,班级QQ群、微信、留言版、校长邮箱、班主任邮箱等家校网络平台交流,现身说法,案例教学等,充分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全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双赢。
三、不断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 合作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11-02
一 问题提出
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更有利于深化、丰富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都鼓励幼儿园加强与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国际教育组织也倡导关注儿童的社会学习,重视使用家庭和社区资源。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既关系到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已经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 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必要性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不仅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相辅相成,不可相互替代,一旦形成教育合力,将能发挥最大的效力。
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共育能使家长更好地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学者南希・波拉和安妮・亨德森发现,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更有利于改善孩子的成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长具有教育子女的天然动力和热情,但他们大多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而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不仅可以帮助家长获得教育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理解,从而会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和社区的联系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学校、公园、企业、医院、超市等,这是培养幼儿的乡土观念和情感的主要物质因素,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物质基础。幼儿园将其教育活动与效果推向社区,通过向社区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获得的经验通过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应当是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全方位教育。在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育的基础是家庭教育,主导是幼儿园教育,而社区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续。三者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加强学前教育的整体有效性。
三 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具体策略
1.建立家、园、社区共育的幼儿园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真正做到家、园、社区的合作共育,保证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合作共育的长效机制。在幼儿园建立合作共育管理制度是切实可行的办法,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树立合作共育的观念,让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理解合作共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合作共育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不能流于形式,因此这一制度应翔实可行。(3)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协调整个家、园、社区合作,从而让家、园、社区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产生最大的整体效能。
2.建立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
第一,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交流、家园联系的纽带,是鼓励家长用行动参与教育的方式,家长委员会有权利和义务了解幼儿园的重大决策和发展规划,并配合好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家长委员会由全体家长推选组成,设立会长、委员等职务,定期召开会议,议题包括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由家长委员参与的互动活动既能拓展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形式,又能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同时,家长可深刻体验幼儿园教育的工作特点,有利于家园配合、增进理解。
第二,建立社区委员会。社区委员会是由社区内与幼儿教育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和经济实体参与组成,是一个能统筹、协调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的组织机构。建立社区委员会将能健全社区教育机构,方便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使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紧密联系。社区委员会可以举办的活动多种多样,如组织大型联欢活动,组织义卖、捐献活动等。
3.开办家长学校,创建合作共育平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开办家长学校,将有利于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开办家长学校是幼儿园不可推卸的重任,其活动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以“父母课堂”“亲子班”为平台,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或组织家长沙龙,针对家庭教育案例,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调整教子思路;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将家长学校的内容放到网上,让更多的家长能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家长学校直接促进了家园共育,家长在活动中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促使家长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4.整合资源,促进家、园、社区教育一体化
第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加强家园联系。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作家、厨师、律师、警察等,他们具有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利用家长们自身职业优势和家庭资源,让家长直接参与课程活动,会使幼儿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和感受。
第二,调动社区资源,实现社区教育本土化。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必须面向社会,融入社会。社区丰富的人力和物质环境资源为幼儿向社会的学习提供了保证,利用社区资源的主要形式有:参观活动、体验活动、分享活动等。如到公园去看花草树木、野餐,到动物园去看动物,到商店、超市去购物,到图书馆、博物馆去看展览。通过这些实地的参观和体验,让幼儿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融入生活。
第三,整理、建立资源库,整合教育资源。一是开展普查。针对入园的所有幼儿,包括幼儿基本情况、家庭基本信息等,建立一个幼儿家庭资源资料库;针对幼儿园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社区环境资源统计调查,形成社区资源资料库。二是分类整理。对已获得的资料统计分类,并用数据图表及表格的形式详细说明。三是统筹与规划。通过统计、分类和整理,根据资源的不同作用和价值,幼儿园与相关家长、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为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琼、袁丽.变革中的国际教师教育及其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6(11)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文件
[3]李兰生.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朱小燕.教学管理民主化与家、园、社区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6(4):56~57
[5]任向红、周岩.幼儿园如何创建与社区的良好关系[J].山东教育,2008(Z3)
[6]许晓蓉.幼儿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策略探微[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
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范文3
【案例背景】
随着新时代高科技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演变,学校教育也进入深水区,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落差很大。现实中家庭教育的理念多失偏颇:一是家庭教育有失管教,二是教育期望失落准则。有失管教表现在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期望没准则表现在孩子只重技能忽略品格修养,成绩好就好孩子,考上好大学就算有出息,能挣大钱就算是有成就。现在多数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品质提升,这是家庭教育的隐性缺失。再加上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监护人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学校又不积极配合。这样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家校之间自然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分析近几年,发生在家校之间的矛盾纠纷事件,学业负担方面的占大多比例,究其原因,多在双方对教育的理解不同、认识有分歧所至。怎么才能及时有效化解家校之间的矛盾纠纷?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是摆在现代学校管理评价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案例描述】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缺失,家长教育简单粗暴,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偏面浮浅。城南友谊小学围绕五年发展规划,在家校共育方面积极探索,把“培训家长”作为学校的一项主要常规来管、来抓、来评价,取得了显著成效。
1.把对“家长的培训”纳入五年规划,构建家校并育机制。“学校规划”围绕“学生发展”这一条主线,搭建“教师成长、家长成长”两个平台,依托学校“读书月、艺术月、感恩月、科技月”四个活动载体,建构“习惯教育课程体系、阅读教育课程体系、活动教育课程体系、艺体教育课程体系”四个方面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五个维度”教育目标:即做“好学生”,“好老师”、“好家长”、“好学校”、“好校长”。在“规划框架”中,学校把“三个一”教育机制中的“家长培训”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通过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搭建家长学校交流平台,创建和谐稳定的家校关系,不断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2.把对“家长的培训”列入主题活动计划,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从2014年春季开学,学校全面启动家庭教育知识主题系列培训教育活动,着手对所有年级家长进行全覆盖式教育,培训内容围绕“知心姐姐”卢勤的家庭教育知识视频,分低、中、高年级段集中轮周进行主题学习讲座,从“给父母的忠告、爱孩子的十种方法、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等12个主题、25个内容,36周时间进行视频观看,在学习中借鉴,在感悟中践行。通过培训,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让更多的家长形成共识: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3.把对“家长的培训”定入学校常规来抓,共建快乐成长家园。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凝聚家校育人合力。2016年暑期开学后,学校深入创新家校联系活动,通过完善家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微信平台这些教育工具,破解家庭教育中的盲点。每周一是校长接待日,家长走进学校嘘长问短,触及学校教育的短板和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校长信箱着力解决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成了得力“助手”;微信平台更是成了简捷便利的交流沟通方式。这些策略和手段的使用解决了家长对教育知识的需求、解决了学生教育的薄弱环节、解决了家校联系的热点难点,这些都为推动文明校园建设、都为学生间矛盾预警、都为家校教育契合度建立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
4.把对“家长的培训”深入开展成为学校开学必修课,打造师生成长的阳光乐园。多年来他们对一年级学生家长开展的系列培训包括:①教导处负责的入学常规教育管理知识培训(包括学生上学带的一张卫生纸都要讲到);②以老带新家长对家长的经验分享培训(即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家长对一年级家长的培训);③教师层面的教育要求培训(升入二年级的原一年级老师对家长进行培训);④专家层面的家庭教育理念系列培训;⑤学校层面的校长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家庭价值观方面的互动式培训。五场培训使家庭教育系列知识走进家长心中,达到让家长迅速配合学校、帮助老师做好方方面面教育常规管理,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案例分析】
1.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的能力,改善家长的期望,提高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实施教育能力。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与家长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培训会、交流座谈会、联欢会,可以增加学校与家庭双方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促进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方面的教学相长,有效合作。通过这些平台与方式,让家长能更加理解与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达成家庭、学校对孩子的“共育”。
2.对家长进行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部分。一方面家长接受培训,另一方面家长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优质资源交流共享,为学校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城南友谊小学在家委会的多方配合下形成了学校“护学岗”管理队伍,使学生放学秩序管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城南友谊小学政教处每天轮流安排10名家长自愿服务者根据学校安排时间提前签到、穿服装、拿指挥旗,对学生上下学路段的五大路口(郝经公园入口、希望广场面粉厂入口、幼儿园下坡入口、学校大门下学生入口、三中巷上台阶入口)进行交通管控,有力整治了交通和其它安全隐患,成为“家校合育”的一面旗帜。
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范文4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0000)
摘要:家校合作是新时代的发展呼吁下的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探索家校合作对当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家校合作的角色定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家校合作的反思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家校合作的进展及其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状调查;文献综述;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0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1]因此探索家校合作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参考了1999年至2051年校园CNKI中的30篇期刊论文及万方数据中的20篇学位论文,并对其进行了整理。
1.家校合作的概念
“家校合作”目前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对此,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校合作进行了解释。
徐锦俊从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意义上指出,“家校合作指学校与家庭在认识一致、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地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发展。”[2]刘衍玲,臧源,张大均,在其论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指出“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3]周丹认为“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他指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4]岳瑛在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时指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指教师与家长通过交往实现的教育原则,教育要求,教育过程,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一致互补。[5]杨俊认为"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已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6]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机构--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地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7]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家校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综合以上几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从他们对家校合作概念的理解中,我们对家校合作的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
2.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国内关于国内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其中苗建玲在其论文《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对各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9]
对家校合作的认识。
在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家校之间要保持一致进行合作,强调共同发挥家校“合力”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互补。
许多教育人士从家庭、学校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以达到两者的功能互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
在德育方面强调家庭的作用。
有的学者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和家庭环境的不同类型角度,阐述家庭对学校德育的环境作用。有的研究者从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和角色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家庭与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对立与冲突。
3.家校合作中各参与人员的角色定位
家校合作中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家长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因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需要的不同,在不同的实践,不同的地点,充任的角色就有所不同。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是这样。他们只有意识到自己所担任的不同角色,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的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11]
3.1 家校合作中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学校管理人员在家校合作中具有四种角色.首先,他们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员"和组织者。他要通过对家校合作的大力宣传、指导,使教职员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使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对家长参与的欢迎,营造出学校与家庭合作,通力共育人才的新气象。
其次,他是家校合作活动的策划人和支持者。要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并努力建设这样一个合作关系。
再次,学校管理人员的第三个角色就是他自身,“学校管理者”。他必须在家长与管理人员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他除了影响学校的整体气氛和精神外,还要使学校保持"门户"开放政策,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等。
最后,学校管理人员是活动的协调人。缺乏对家校合作活动的有效协调与管理,家校合作就无法实现连续性。
3.2 教师在家校合作活动中的角色。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除教师本身外,还包括活动的推行人、指导者、咨询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的朋友、交流的对象等。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许多教师除以上角色外,还与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长”。教师也会为人父母,也是一代儿童的抚育者。当他们从家长的角色再回到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时,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要。
4.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上,许多家长,学校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和在实践中的偏差两方面进行论述这一问题。
4.1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
马忠虎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包括以下两点:[12]
1.从家长方面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孩子的一切都应该学校负责,因而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的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自己只提供钱,供穿,从思想上放松了孩子的教育。在这种思想下,如果不是学校“请”,他们是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的。
2.从学校方面看,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了家长的教育。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家长不懂教育,他们不能也无法参与孩子的教育,请他们来反而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因此,学校单方面教学生,使家长不能全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无法进行针对性教育;老师说教流于一般化,变成空洞的说教,泛泛而起不到相应作用。
(二)任学兵指出家校合作的问题出在政策上支持的力度不够[14]
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订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或法律,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益,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有法可依,合法的行使自己的权力。同时,强化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加强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合作欠深度
关于这一问题任学兵在家校合作与素质教育一文中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目前常用的合作方式是开家长会,让家长签字,家访和个别交流等。这些活动以了解通报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各自的事情,缺少有计划,有深度的共育层面上的合作,更缺少对合作活动的检查,监督等措施。[15]
五、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家校合作前人已经从概念,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理论基础,家校合作活动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我国在家校合作研究领域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水平较低,家校合作的研究比较分散、不成体系,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本研究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家校合作相关理论和经验,通过研究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并对学校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探寻和发现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当前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 徐锦俊.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5,(9):100-105.
[3] 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30(2): 400-402.
[4] 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4-36.
[5] 岳瑛.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家校指导,班主任.2003,2:34-36.
[6] 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29-31.
[7]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
[8]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科学院学报.2002,6(3):50-53.
[9] 苗建玲.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济南市棋盘街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8,10:7.
[10] 张丽竞.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50,(3):158-159.
[11] 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36-39.
[12] 马忠虎.影响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25-32.
[13] 历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48-350.
[14]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8-95.
[15] 徐金贵,颜辉荣.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6-38.
[16] 岳瑛.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班主任之友.2002,(2):14-15.
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范文5
【关 键 词】 价值观念;团队建设;实战演练
至沙坪坝区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以来,全区各校“教师共同体”“学生共同体”“师生共同体”“校级共同体”“家校共同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组建起来,但在实际合作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师还不能真正抛弃保守、自私、害怕别人学了自己经验等一些陈旧的观念,真心融入团队合作中来,合作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下面我们通过培训学习、价值引领、组建共同体、团队研究、共同体评价五个方面来论述。
一、培训学习,转变观念
组织老师们共读佐藤学的论著《静悄悄的革命》和《学校的挑战》,要求老师们撰写读书笔记,开展育英“童真杯”学习论坛活动,学习周边邻国进行教学改革的经验,使老师们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和思想。我们还多次邀请重庆市龚春燕院长、进修学院院长龚熊飞到校讲座,学校校长、主任也纷纷走上讲台,向老师们宣讲合作的意义,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使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学会合作是时代的必须要求,团队协作能将个体优势发挥到极致,并能很好地弥补各自的缺点。那些不断强调个人能力,因为害怕失去便拒绝与他人分享的人,永远战胜不了团队协作的智慧。老师们要牢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二、建立合作共享的价值规范
一个好的团队必须要有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经过学校的大力倡导,老师们的反复讨论,“互帮互助、合作共研、学习成长”已经成为育英研究团队的共同追求。
在老师们合作共研中,我们总是不断引导大家做到:学会分享,善于分享,才能在成就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教研共同体中所有的老师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在教育教学中有共同的话题和不同的问题可以交流,每个人都能从自己或者他人的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一部分“影子”,因而这种“被需要”的价值感就会驱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教研共同体中。因此,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分享研读教材的心得、分享对学生学情的把控,分享课件多媒体资源,分享教育转变差生的智慧策略、分享预习、复习的资源、分享班级活动的好的点子。一个班的家长到校上课,这个年级所有的学生一起分享,上学期五年级的老师们不放过一个家长进课堂的资源,学生们分享了12场家长课堂。校园的合作分享已蔚然成风。
三、组建研究团队,潜心“校本研修”
1. 组建年级、年段、学科、跨年级、跨学科共同体。我们学校语文学科是以年级组,数学学科是以年段组,综合学科是以学科组为单位组建的共同体,在语文、数学等大学科中还建立了跨年级的精英研究团队,针对学科教师较少,教研能力较薄弱的综合学科,课题组组织中层干部、骨干教师与其结对,形成跨学科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建立,在实践研究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2. 实施“青蓝工程”,组建师徒“四商课堂”教学研修共同体,实现职初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的人才培养战略。目前,我校师徒结对共有27对,其中,与入格教师结队有10对,与青年教师结队有12对,风格教师与专家结队共有5队。目前学校教师队伍形成了校级骨干教师到区市级骨干教师,再到区域名师的良好的发展结构。
3. 组建校际共同体,加强辐射引领。作为“沙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第三小组的组长学校,认真履行领头羊的职责,把教学经验向成员学校辐射,实现共同发展。我校先后组织或承担共同体及跨共同体研究活动。多次组织市区级骨干教师奔赴沙区回龙坝镇小学、三桥小学送教。在沙区“学本式卓越课堂”赛课和综合学科展评公开课等活动中,学校还利用班级多,骨干教师多的优势,先后多次组织成员学校各学科的赛前磨课研讨活动,较好地落实了共同体“真合作,互提携,共成长”的宗旨。
四、在实战演练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1. 培训引路,破解疑难。针对老师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遇到的问题,我们首先邀请了沙坪坝区进修学院龚院长来校讲座,帮助老师们理清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什么是假合作,什么是真合作,怎样进行深度合作,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益?龚院长的讲座为老师们指点了迷津,接下来,学校校长、主任纷纷上阵,就老师们在课堂上遇到的难点问题,如怎样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互学、展学”,开展《导学精要的有效使用》等专题培训,帮助老师们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2. 课例研究,榜样示范。为了探索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都让骨干教师进行示范引领。大家抱着相互欣赏的态度,不直接评价老师教得怎么样以及改进的建议,而是把关注点转移到学生身上,陈述自己看到的事实,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与思考,专家也针对老师们不解的困惑进行专业的帮扶,大家平等、愉悦的交流,研讨氛围空前浓厚。
3. 精英团队,备战展课。有了校本研修作为扎实的基础,当我们学校的程k、孙明月老师被光荣抽选出来作为语数学科展课代表时,我们迅速组建了磨课精英团队,大家分工合作,连续几天挑灯夜战,双休日不休,我们团队拼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
每学期,学校都会评出“最美研究团队”,校长基金现如今都是奖励团队的,得奖团队每学期期末总结,年级组组长总会不约而同谈到他们温暖和谐、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年级组团队,对年级组团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参考文献】
[1] 吴兆颐. 如何创建学习型团队[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策略范文6
阳光家长俱乐部是学校实施“阳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协手共建的家校社团,旨在挖掘社会、家长参教、议教、协教的有利资源,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育人的阳光生态链条,以此带动和辐射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家长科学育子服务,创设融家校社为一体的家长成长课堂,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
一、创新价值:注册社团组织,实现家校协作的可持续发展
1. 机构性质
家长俱乐部由学校主办,广东省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协办,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是在潮州市民政局合法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机构。家长俱乐部为会员制,实行以会养部制度,以会费作为活动经费。同时,接受社会自愿捐款,用于家长俱乐部的业务活动,其业务范畴面向参会的全体家长成员,业务项目以探索家庭教育、科学育子为主要内容,其一切服务均属会员专用,不对外营业。
2. 创建目标
阳光家长俱乐部以家庭教育为主题,倡导科学的教育观念,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会员解决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和烦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努力把俱乐部打造成为会员的精神家园,努力引领家长做“阳光智慧家长”。
3. 组织机构
家长俱乐部理事会领导机构,由城南中英文学校董事长任荣誉理事长,城南中英文学校校长任理事长,副校长任副理事长,家长理事会推选2-6名家长任副理事长,各年级推荐6-9名家长理事成员。同时,聘请3-5名领导顾问,5-8名专家顾问作为俱乐部的客座教授。另外,设立2名财务兼职人员,成立财务稽核小组,监督财务合法管理和使用。
4. 入会条件
热爱和关注家庭教育事业的城南学校学生家长都有入会资格。当然,要求家长理解并同意俱乐部章程,热心支持俱乐部活动。
5. 会员权益
(1)俱乐部向会员免费提供家长课堂学习,会员每年参加1―2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活动。
(2)俱乐部免费为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会员提供家庭教育顾问、孩子成长发展咨询服务。
(3)俱乐部每年免费向会员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书籍和资料。
(4)俱乐部创建“阳光家校俱乐部”网站,向会员开放,会员可免费登录俱乐部网站,享受浏览、下载网站资源,参与论坛讨论等服务。
6. 会员义务
(1)维护本俱乐部的声誉和形象,遵守俱乐部章程和活动规则;
(2)积极参加俱乐部发起、组织的各类活动;
(3)对办好俱乐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服务社会,扶贫助困,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5)按章程规定每年交纳会员费,鼓励有资力的会员自主捐资支持俱乐部的建设。
二、实施操作:搭建家长成长课堂,促进家长学习成长
阳光家长俱乐部主张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把过去的“财富育子观”转变成“培养孩子成财富”的新教育观。把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能独立面对自己的未来,开创自己美好生活和财富的人。为此,家长俱乐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更新父母的教育观念,提升家教水平,促进家长学习成长。
1. 俱乐部经常邀请学者专家到家长学校给家长上课,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如聘请韩山师院教育系教授为家长作“在构建和谐家校中家长的角色扮演”专题讲座;邀请赏识教育专家到我校举办“赏识教育”专题讲座,深受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好评。
2.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针对当前独生子女“自我中心”、不珍惜时间、不感恩父母等问题,家长俱乐部开展了“亲子共读”“致父母感动的一封信”“走进父母的日子里的采风”等亲情活动,不断地创设机会与平台,让学生了解家长为培养子女辛勤劳作的艰辛,教育学生要珍惜父母的关爱,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3. 组织家校联谊活动。为了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家长俱乐部积极开展“家长访问工作日”活动,拉近了家校的距离。通过家长访问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教师,面对面、推心置腹地与教师互动沟通的同时,教师又能针对性地指导家长科学育子的方法、策略,达到互相尊重,互相信赖,协作共育的目标。此外,家长俱乐部协同学校开展“教学开放日”“校长访问日”等活动,开通“心桥卡”“心灵信箱”和“阳光热线”,搭建和谐沟通的阳光心灵桥梁,有效化解家校的内在矛盾,增进了家校的情谊,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4. 开展亲子活动。每学年,家长俱乐部定期组织“亲子共读”“亲子同乐”“亲子同赛”等趣味盎然的亲子活动,以增进亲子之情,拉近了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产生了浓厚的亲情寓教效果。
5. 组织家长义工服务活动。每逢学校组织开展重大活动,家长俱乐部都会发出聘请,邀请家长参与义工服务。在服务中,家长感受学校教师工作的艰辛,体验教书育人的苦乐,增进了对教师的尊重之情,并自觉地成为了家校和谐共建的“友谊使者”。
6. 开发科学教子的校本教材和专题网页。俱乐部协同学校先后组织家长编辑出版《科学育子》《家长课堂》等富有特色的俱乐部的校本教材,有效提高了家长家教水平,促进了家校教育同步发展。校园网还为家长创设网上经验论坛空间,实现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