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监督的主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监督的主体范文1
摘要:会计监督是整个经济监督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经济监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决定于资金运动上的独立性,还决定于会计监督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但是由于会计监督理论和操作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会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
一、引言
会计监督,一直是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热点。从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是否具有监督职能大讨论,到将会计监督作为写入《会计法》,都说明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和人们的关心程度。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持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察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法,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1]从这一基本含义,可以看出会计监督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会计监督的主体具有授权性。二是会计监督的客体具有明确性。三是会计监督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四是会计监督具有合法性。五是会计监督的目的具有效益性。在我国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长期以来人们对它寄于厚望,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但实践中,会计监督作用一直不尽人意。会计改革以来,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而事实上会计监督却呈现出低效率、弱化势态。为什么呢?
二、会计监督的理论先天不足,弱化了会计监督,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
首先,对会计监督主体的认识不足,使得会计监督缺位,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有人认为会计监督主体是国家,也有人认为是企业,最普遍的认识是认为会计监督主体是会计人员。这种对会计监督主体的认识不足,使得我国会计监督主体缺位。其实我国会计监督主体经历了一个由“国家会计主体论”到“企业会计主体论”的转化的过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服务的对象是国家,与此相适应的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与评价,从而维护财政法规,保护社会主义财产,所以会计监督主体也是国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会计服务的对象不再直接是国家,而主要是企业。会计为企业内部经营提供信息,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优化,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为企业有关方面提供信息,协调企业与有关各方的关系,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与此相适应的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资金运动进行控制,以保障各项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会计监督主体也相应转为企业。所以为了防范会计舞弊的发生,我们必须从会计监督的主体角度强化会计监督:(1)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核算、审查、分析及报告的所有程序与步骤,能有效地防止侵占集体和国有财产,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在遵守会计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出合理的货币资金、存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往来结算、报表编制、内部稽核和岗位责任等制度,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2)必须完善对领导的考核、奖惩制度。单位领导是企业经济业务的决策者,是会计人员的领导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会计人员执行会计监督的效果,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各项改革还不到位,使得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大,为尽量避免经营权侵占所有权,必须完善对领导业绩的考核制度,不仅应从报表数据,还应结合企业实绩、发展前景、人才使用、内部凝聚力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综合考核、评价单位领导的经营业绩,并做到奖罚分明、奖惩有力。(3)必须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人员竞争上岗制度。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在人才的流动和合理使用上,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尽量做到人尽其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对会计人员实行竞争上岗,能有效地促进会计人员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促进会计监督质量的提高。(4)必须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因为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行为主体,会计监督的实施效果直接通过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工作体现出来。为此,从会计人员角度强化会计监督:一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近几年来,我国大专院校的会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也形成了一种制度,使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文凭、证书只是过去知识和能力的证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经济现象不断涌现,理论知识不断调整和完善,只有不断加强后续教育,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此,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为我国不断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提供了法规保障。二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是行动的指南,会计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不弄虚作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严格履行职责,认真执行会计监督。其次,对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不足,使得会计监督越位,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目前对会计监督体系的认识产生了一种误区,即将会计监督分为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和政府会计监督三种。这是一种监督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的分类法。按此分类,会影响到会计监督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和会计监督的实施。对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不足,会造成对会计舞弊虽然监督者甚多,但不分主次,从而导致会计舞弊监督越位。我认为,企业的会计监督主体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单位的管理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其二是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贷款人和他们在企业的代表如董事、独立董事、监事等,税务部门、潜在的投资者、财务分析师等);其三是政府;此外,如对政府会计监督要实施再监督,则还应有一监督主体——人大,因为人大可以保证政府会计监督的正常运行和效率,对政府会计监督起再监督的作用。因此,会计监督可分为企业内部责任人的会计监督、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会计监督和政府的会计监督。而且在上述会计监督体系中,政府的会计监督最为重要,在所有的会计监督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完善我国政府会计监督的思考成为必然。然而要搞好我国政府的会计监督,就必须从理论、方法、组织和措施上予以解决。构建一个适合于市场经济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监督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能保证该体制高效运行的机制,对于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顺利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对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的差异性分析不足,使得会计监督错位,导致会计舞弊的发生。会计监督是特殊环境下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会计控制是抽象的,涵盖整个会计核算的历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时期的会计控制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会计监督是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与特殊的经济环境相联系的一种会计控制。“在史前时代便可发现,原始人所作的刻画符号,开始便与管理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人们一开始就进行的计量与记录便出自对经济进行管理的动机。”[2]这时的管理动机就是对生产、生活做到心中有数,是最初级的控制形式。“进入文明社会后,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逐步构建起来,这时客观上与簿记核算职能并存的还有簿记的监督职能……。”[3]有了簿记,就有了会计监督,但从企业来说,会计监督只是国民经济控制系统的一个环节,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它只是不完善的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果不把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的差异性分清,就有可能当会计舞弊发生时不能因时因地,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适时适地地进行监督,导致对会计舞弊监督错位,弱化了对会计舞弊的监督。所以应该理顺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的差异性:
项目会计监督会计控制
实施时间不同只能是事后监督可以是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范围不同只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不仅和外部环境紧密相连,而且和外部环境形成有机整体
依据不完全相同财经法律、法规、制度较完善的会计控制没有现成的依据,它是面向市场和内部环境,以取得最终效益为依据,只有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才与会计监督相同,是以财经法纪作为依据的。
“反映”方式不同对经济事项的事后监督,只能从外表反映,不能从经济事项的内部进行反映能对经济事项进行事前控制,消除了不确定的不利因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本质。同时,生产经营过程以前的事前控制通过预决策反映出来,而会计监督不能对预决策进行反映。
外延不同会计监督存在于会计控制之中,是会计控制的组成部分。会计控制也离不开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的主体范文2
关键词:会计监督;会计行为主体;企业
会计监督是会计行为主体的重要基本职能,对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企业会计监督内部控制水平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而其职能发挥在各经济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成效也不尽然完全相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会计监督在宏观审视角度去看,会计监督确实能够保障国家利益,并促进国家各项有利政策可顺利实施;在微观审视角度上去看,会计监督又能确保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投资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能够客观变现。即会计监督在以国家作为主体的同时,还与以其他利益作为主体,并按照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市场经济规律,配套法制、经济手段去展开多元化会计监督。
一、当前会计监督体系存有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监督体系尚未成熟,监督成效缺失
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主要以政府行政机关单位、社会审计组织监督机构、企事业组织机构的会计监督为主。
而现行会计监督体系下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首先,会计审计规范性欠缺,不少会计事务所、企业等有关组织机构的主管单位在人员管理活动、资金投入或投放安排上、以及事后收益分配等的处理,往往存在不规范、繁复的关系;其次,是政府机关监督体系也往往存在着职责分工不明、管理混乱的被动局面。即由于例行的检查责任未能有效落实导致检查反复次数激增。
而这不仅徒增了检查工作负荷程度,同时也使被检单位的会计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处理,进而导致恶性循环的不利局面形成。
(二)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发挥缺乏执行动力
目前,我国以中小发展规模为主的企业组织机构中,在治理公司时经常存在企业经理独把经营管理权的局面。而负责招聘会计行为主体的事宜也常存在经理单独负责的局面。
并且,在实际负责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经理的权利层次也与该单位的会计人员所拥有的权利不同,尤其行政监督职能方面则更是难以落实到经理人员身上。
也就是说,不少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的监督职能发挥所欠缺的是执行力,在实践监督中很难对自身所负责的会计信息拥有决定权限,进而导致自身行为的作用发生往往依附于部门负责人的决定,逐步丧失了监督主动权。
(三)会计信息公开执行不力
在国内不少企业组织机构中的会计信息公开执行不力,主要原因是对外公开的企业并不情愿把全部会计信息公之于众,即多数企业处于行业竞争不愿公开会计信息。因此,其也就导致社会上的投资者很难了解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真实业绩如何,以及财务管理的具体执行程度如何。
此外,这也会直接影响地方政府政策的执行效率以及银行信贷政策的有效倾斜。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未能全面公开,不仅会使企业内部自身控制执行不力,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做假造假、故意虚化会计信息账面业绩等行为的发生,并且也会给相关审计组织机构带来工作负担,在对其资产进行审计盘查时出现账实不符以及账据与账账不符的情况发生。
值得指出的是,不少企业的会计信息原始凭证规模也较大,不能面面俱到盘查清楚。但由于长期发生并出现这种恶性局面,无疑也加剧了相关处理工作的难度与负担,引致更多的问题发生,这就需要企业能够认真履行相关管理机制要求,尽其所能做好会计信息公开,而非重点调查、抽查式的应付了事。
二、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实行对策
(一)逐步健全会计监督体系
1.完善外部监督体系。为了确保自身企业会计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成果得以保障,企业组织机构也应当提供内容真实、可靠完整的真实性会计信息、报表等。
为此,在外部监督体系完善过程中,首要展开的工作就是能够选择一些资历较高的中介服务机构去客观进行审计与评估。
2.完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应当在建立会计监督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按照管理制度要求、约束标准去正规履行制度内容,从而才能保证会计行为主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报表、凭证等具备时效性与完整性,即会计信息可靠程度能予以保证。
其次,还应当健全会计制度,加强会计行为主体的专业能力培养建设,要求会计人员从业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得以均衡提高,从而才能提高会计行为主体责任意识与从业观念,并为会计行为主体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奠定有利基础,对于企业部门或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提高部门业绩时,会计行为主体则敢顶敢撞。
3.强化会计内部核算监督。
企业财务单位应当加大管理输出力度对会计核算例行严格监督机制。也就是说,要求会计核算监督检查能够做到以实际经济业务作为基础展开会计核算,并严格遵守相关程序。
如,填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做出会计报告等。此外,对于财务报告的负责人签名、盖章、负责人员归属问题也要落实,实现明确分工、权责利一体,从而才能确保账实、账证、账表相符。
(二)加强对经营者的会计监督
企业经营者会计监督按层次划分可归结为以下几类:主要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会计监督、企业会计行为主体以及相关机构的会计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会计监督。也就是说,如何加强对这几类责任主体的监督意义重要。
不少企业或企业部门、单位为了自身或整个部门利益着想时,往往会对会计信息做手脚,提供信息虚假程度较高的会计信息,目的是虚化会计信息账面上的业绩,用以向银行、或者外部投资人等提供这类信息,另对方相信公司业绩等相关问题,达到利益变现的可能。
此外,不少企业常常存在主要负责人套牢会计工作人员、主动刻意控制会计行为主体相关权利的事件发生,对其加以行为约束,从而保证会计人员行为发生可以受到控制,并被扣了政治帽子说是为了维护企业利益。
因此,企业应当明确各阶层责任主体的管理机制,按照相关监督约束机制要求进行约束,能够严格自律,恪守本职工作,以此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维护企业利益。
(三)建立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建立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需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
其一,为了企业的会计信息成为公开性信息,要制定相关公开披露的机制,对于约束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和报告的具体行为也要制定相关的制度;
其二,建立企业专用的会计信息公开渠道,有如:网站、内部报刊、电台广播等;
其三,建立企业会计信息的讨论区,并准许社会各界人员发表疑问。
这些公开披露的制度和渠道,能够很快收到监督管理成效,进而为企业会计监督奠定了坚实社会监督基础,避免了会计监督管理漏洞形成。
结 语:
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建设进程工作意义深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由内之外的全面积极开展,以此才能保证单位“管理内功”的水平提高,发挥强大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成效,为企业经营生产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凭证,降低投资理财风险,实现健康长足发展。(作者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湖南长沙 410125)
参考文献:
[1]贺荣利. 试论新《会计法》下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J]. 西部财会, 2010,(10) .
[2]兰海燕. 关于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1).
会计监督的主体范文3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法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作为财经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参与单位经营管理维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着保证单位经济活动认真执行法规的重要责任[1]。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法律负责,也是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外部监督等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内容
1.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督,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法,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
2.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2]
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会计人员要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权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监督。
3.会计监督的对象是特定的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
这里的“特定主体”,就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它包括经济活动相联系的经济关系。至于资金运动,是由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并把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4.会计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引起的特点
会计监督的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在各个方面经济政策体现会计的执行情况,最终都将反映在会计上;二是表现在会计监督的价值信息的综合性上。它具有稳定性和经常性;伴随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就进行了会计监督。
5.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会计监督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合伙企业,都必须按照有关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实施会计监督。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二、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
1.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监督力度
从目前实际情况分析,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会计不具有监督职能,而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混淆了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界限,会计代表着多种利益主体,显得无所适从,同时也是企业管理者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不够清楚,使得企业会计忙于应付管理者的要求,失去相对独立性[3]。
2.受利益驱动的影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受一些部门和单位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会计监督在理论认识上存在问题,致使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不力。
3.法制观念和环境导致会计监督弱化
法制观念淡薄是我国公民的普遍现象,我国会计监督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认真执行会计法规制度,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本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4],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4.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因为企事业单位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没有设置,简单的内部审核制度也没有,即便有也不落实、不执行、形同虚设。
5.会计外部监督不到位
会计外部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国家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制定法规、执行法规和检查法规三个环节来实现的。但是,国家会计监督相对于管理这一数量庞大的经济运行独立体。监督力量显得薄弱,国家财政监督失去了它原有的威慑力。
三、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分析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针对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配置权力和职责,注意责权利之间的平衡,明确决策者的权利和责任,成立辅助决策的专门机构,建立配套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一系列主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权限内,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整的作用[5]。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监督职能
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能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职能。一是要会计队伍建设,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和完善会计行为、会计程序及会计方法规范。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会计电化系统,实现会计监督科学化,有效监督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转的全过程,提高管理效益和监管水平。三是拥有公共权利的部门应当发挥监督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3.完善会计监督理论及立法建设
现行会计法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比较笼统,不能适应变化的经济情况。这与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也有一定的联系。目前理论界从宏观体制改革角度考虑问题较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作为只涉及微观经济一个方面的会计监督理论,如何与变革中的微观经济体制相配合,以指导会计实践,是一个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理论上的止步,必将导致法律规定滞于现实,不能规范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7]。会计监督的法律规定也应该进一步细化。如明确从事不同会计事务的会计人员的分工,从事监督应遵守的程序,违反会计规定应承担的责任等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会计监督是一项极其广泛的经济基础工作,只有各个方面及层次协同一致,才能将会计监督落实到实处。当前,不可否认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可否认会计监督弱化的客观事实。并通过完善会计信息责任追究机制、部门沟通机制、日常协调机制,突出财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与监督职能,强化会计监督需要全社会的重视[8]。
参考文献:
[1]陈毓圭.对会计监督的几点看法[J].会计研究,2005(06).
[2]刘峰,徐红.浅谈会计监督的特点及其主要内容[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5):1-30.
[3]罗平.浅谈会计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8).
[4]段瑞芬,郑美枝,王科唯.论会计监督的挑战及对策[M].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5]杨彬.会计监督有效性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05).
[6]郑孝蕴.强化会计监督的几点设想[J].事业财会,2011(02).
[7]杨复唐.关于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学术版,2012(8).
会计监督的主体范文4
一、当前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1、会计监督不力的表现:首先,会计凭证失真,会计信息模糊。这种现象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为了掩盖不合法的经济内容,变造原始凭证,从而形成表面上合法的经济内容,凭假发票报销。面对这种现象,会计人员的是中监督显得无能为力。
其次,它又表现为内部管理松弛,会计监督不力。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制度极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有规章制度,但不落实、不考核,形同虚设,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均处于监督无力状态,致使大量违纪现象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法违纪,致使会计监督丧失效力。
2、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1)会计定位造成的局限。由于会计肩负处理各种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使命,因此会计信息往往是各种利益关注的焦点,编造虚假会计信息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手段,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定位于为微观经济主体服务上,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利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法人利益是一致的。正是这种鱼水关系,决定了会计人员对本主体的经济活动的监督受到限制和削弱。
(2)国家和社会监督的外部环境不健全,内部监控不得力。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监督,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应该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他们往往偏重于国家利益而不够重视企业事业单位的各自特点和需要,在执行会计检查和监督时,难免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另外,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因素过重,主观随意性过大;更有少数执法人员私心太重,一旦得利,便放弃原则,上述原因都导致了难以形成健全的国家和社会监督的外部环境。
部分会计人员素质比较低,也是造成会计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有两种情形:一市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难以辨别经济业务活动的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二是由于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差,思想觉悟低,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甚至与违法乱纪者沆瀣一气,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3)人们对会计监督的必要性认识比较模糊也是成因之一。有人提出,在两权分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要全力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一部分企业领导认为,现在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法人代表来决策,由法人代表向国家负责,会计只要服从就是了。
对策
二、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加强会计监督职能,这应该是所有的企业领导、会计人员和政府部门都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强化会计监督途径包括以下三点:
1、深化改革,完善经济监督体系,实现政企分开,是扭转会计监督不力的根本出路。当前会计监督不力的问题是现行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不能有效适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市场经济需要的侧面反映。会计监督作为现行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必然受到整体系统的影响。事实上,不止会计监督、审计、财务及其他监督也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力的问题,只有从全局着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经济监督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管理与经济监督混淆并相互干扰的矛盾,才能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法制建设。国家监督主要指财政、审计和税务监督。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代表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经营的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监督的思维方式和目的应从过去的单纯检查,转变到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单位利益的方向上,在帮助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
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大力发展注师事业,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须手段。要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会计接轨,逐步实现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同挂靠单位脱钩,使会计师事务所真正成为依法经营、自主管理,独立承担社会和法律责任的社会中介组织。
会计监督的主体范文5
论文摘要 规范治理公司就不可忽视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有效公司治理的主要表现,阐述了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实现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也逐步趋于成熟。对于谋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管理当局是企业目标的实施者。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企业会计站在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立场,寄希望于会计和管理当局立场一致,产生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交易趋向于复杂化,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记录、计量、报告都会对管理效率和最终的经济利益分配,带来明显的经济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会计活动都能服从于企业的利益需要。由于会计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处于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加之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在一个机构中处于一种相对从属地位,就会计的职能定位形成以下观点:一、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其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为有关方面提供管理信息;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流于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
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或是后来在地中海兴起的复式记账,还是发展到今天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归溯为人类记述经济活动的需要,“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产生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点不容置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筹集、投放、运用、收回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会计来完成,处于这一个核心的位置,如何发挥其在一个管理组织中的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实现这些目标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 转贴于
2.会计要强化管理职能,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完整、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服务。
3.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即自我约束和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过程的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会计监督,包括行政监督即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以及个人检举制度的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确立,其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和信息真实;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并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会计监督的内容与其目标和要求相联系。在计划体制下监督的内容着重合法性监督,即企业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符合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要求。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监督的内容和目标发生改变,会计监督不仅要符合国家而且要符合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和要求,同时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会计政策成为监督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具体的监督内容构成上,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通过这些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实施达到严格控制、有效监管,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地持续发展。作为企业会计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综上所述,现代会计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实现对既定目标的关键性管理工作,其职能定位,由单纯的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走向全面的综合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会计与经营管理双重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必然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应当十分注重会计系统的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的创新及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内在性质。为此,要对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公司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会计监督的主体范文6
会计监管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进行监管的时候通常主体是政府或者是非政府机构,在监管的过程中,要依据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同时要通过这些手段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引导和干预。会计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同时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在法律法规方面不断的进行完善。对会计监管情况进行了解,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1.1内部监督
在单位内部进行会计监督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要求,因此,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能够更好的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出现舞弊的情况。在内部会计监督方面要对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行控制,因此要采取一系列的制度和方法对其进行制约。会计内部监督的主体是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主要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1.2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对相关的委托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审计的一种行为,同时在进行监督完成以后要据实做出客观的评价,社会监督要保证依法进行。社会监督是一种中介性和公证性的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同时在进行监督时,能够将社会公众的力量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进行结合,这样就使得会计社会监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会计事务所。
1.3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是一种政府监督行为,是一种外部监督形式,在进行监督的时候,政府的一些部门要依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企业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进行监督和检查。财政部门是进行会计国家监督的主体,在进行监督时主要对企业的会计账簿是否依法设置进行检查,同时要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检查。
2我国会计监管的主要问题
2.1会计机构监管职能弱
企事业是会计监督的基层机构,同时也是会计监督检查的执行者。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现在,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立性越来越强的情况,同时在内部监督管理体系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些管理者和经营者还是存在着独断专行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一些违法乱纪的情况出现,同时也会导致一些经济案件的出现。一些经济案件的发生和会计造假是有很大关系的,为此,会计人员一定要保证集体的利益不会受到威胁,对出现的企业管理者不依法进行办事的情况,要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2.2社会监督不力
新的会计法在会计监督管理方面建立了新的模式,将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国家监督管理和社会监督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国家监督和单位的内部监督出现了管理下降的情况,同时在社会监督方面也出现了监督不力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实现监督管理单位的财务活动交给社会,一定要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很好的管理。不仅要从人员素质方面进行管理,在职业标准和职业环境等方面都要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社会监督的作用得到体现。
2.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现代制度下,为了更好的维护单位的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很多企事业单位在规章制度方面都是不健全的,因此,在各种监督管理制度方面是非常缺乏的,同时在内部根本就没有设置审计机构和人员,这样就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非常不健全。即使有些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是比较健全的,但是在落实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非常容易导致会计秩序出现混乱的情况,或者是出现的情况。
3解决我国会计监管问题的对策
3.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单位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2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加强外部监督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设
企事业在进行会计监督的时候更多的只是强调内部监督的作用,这样做是无法取得效果的,因此,在会计监督方面也要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审计监督、政府监督和内部会计监督相结合。在加强外部监督方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在单位内部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同时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这样此案更好的实现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能为会计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确保会计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3.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因此,单位的负责人要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负责。单位的负责人对会计工作进行重视能够更好的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职责得到实现,同时能够更好保证会计机构在工作中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指使,因此,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依法处理相关的会计事项,同时要加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这样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明确会计监督的职能。
3.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的总结,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有很大的影响。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有非常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履行其职责,同时会计人员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约束,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会计工作的信誉。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