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翻转课堂的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翻转课堂的反思

翻转课堂的反思范文1

【关键词】翻D课堂 初中英语 教学反思

初中是学生重新建立对英语总体印象的阶段,也成为夯实基础的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以老师上课学生课后做题为主要模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而且学习压力大,因此,“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初中教师的另一种选择。但是,随着“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初中英语翻转课堂的现状

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指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开发资源

(包括制作视频、设计学习任务单等),学生在课外根据教师开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而课堂上的时间就用于学生质疑、教师答疑,或者同学之间的共同研究,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教学形态,翻转了教与学的顺序,强调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实践性。

虽然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学形态的“翻转”,但它只改变了教学的顺序,对于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还是基本相同的,例如课程标准、教材编制、学生评价等,在这些环节中,教师还是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无法仅仅依靠课程开发就达到教学目的。

目前翻转课堂出现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课前活动设计和课堂师生互动之间的脱节,很多学生在观看完微视频之后,甚少有自己的深究,常常也是被动接受视频内容,导致在课堂上的讨论和研究成效不大。

初中英语仁爱版教材更注重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和多媒体相结合的各种辅教学资料和课程资源,这对于翻转课堂的视频准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教师在进行课前视频制作时难以突出传统课程的桎梏,创新程度不高,难以引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利用微视频进行课程内容讲解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录制,为教学活动做各种准备。

即使在有声音有画面的多媒体形式下,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还是不尽如人意,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与真正进行课堂讨论的时间中间存在空白,这容易造成记忆流失。课堂上的师生探究活动,由于操作性、实践性任务占的比重较高,学生仍然缺少一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自主思维能力。在注重交流沟通的课堂中,课堂氛围的营造更加是难点,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真正成为激荡智慧、促进发展的场所,是翻转课堂实现其价值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以仁爱版为例对初中英语翻转课堂的几点建议

1.精心设计课前活动,研透教材。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要求教师将课前任务与学习目的设计成为课堂的出发点。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具体的课前任务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关键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导学的基础,是整节课学生和老师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来源,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为了实现课前任务单的明确性与有效性,教师需要研透新课标,深挖教材及教材资源库中的有效资源,使学生在课前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够及时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自学课程内容。

2.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按话题顺序进行讲授,而仁爱版教材每个模块的内容都很灵活,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对话形式、图文结合,以及“pair work” 等。不仅注重每个模块的词汇和语法考查,更重视考核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交际运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树立起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理念,将英语学科和社会热点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贴近真实生活,能在生活中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分享功能,利用学生的小组合作力量等优势资源,来提取课堂上的反馈素材,激起学生自主投入英语学习的热情。

3.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跟进学生动态。由于翻转课堂的主体课堂构成是学生自己对于课程内容的讨论、分析和提问,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因此学生在课堂结束后的反馈信息是十分重要而且宝贵的,教师不能固执地把自己放在课堂绝对主宰者的位置上,而是要关注学生对课堂进程的反应,发现哪些地方是吸引学生的,而哪些部分又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整堂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跟进”学生动态,而不是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师要在上课过程中,时刻关注学情,以学导教,以学定教,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

三、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才刚刚起步,一些问题恰好是值得人们反思并加以改进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众多研究者对“翻转课堂”的不断探索,实践经验会更丰富,使“翻转课堂”的教学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英语教学艺术将会日趋完善。

翻转课堂的反思范文2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反思;对策

从2012年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慕课)带来的“数字化海啸”至今4年时间里,关于慕课的缺点和不足已经逐渐显露。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的阿曼多・福克斯教授(Armando Fox)提出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被哈佛的学者称之为“后MOOC”。作为MOOC的继续和发展,SPOC将更优质的在线数字化资源提供给高校和课堂,其中翻转课堂与SPOC的结合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于2016年夏对浙江工业大学开设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本科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证研究,从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入手,结合平台后台数据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基于SPOC翻转课堂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旨在促进SPOC与翻转课堂更好地融合,促进教学变革。

一、翻转课堂的应然发展:从MOOC走向SPOC

(一) 为何从MOOC走向SPOC

自2012年MOOC蓬勃发展至今,褒奖与争议的声音从未间断,尽管MOOC拥有免费优质的课程资源,持续多样的学习服务支持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机制[1],但是课程完成率低,难以实行个性化的学习,学习体验缺失,教学效果难以评估以及其商业运行模式[2]等问题使慕课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瓶颈。2013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SPOC[3],希望将MOOC和课堂面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慕课的继续和发展,笔者将MOOC和SPOC在表1中做了对比。

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SPOC的优点明显多于MOOC。其一:SPOC传承了MOOC的先进思想:重点突出的微视频、少量高效的精准测验、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学习-学分-学位认证以及就业推荐、广泛联通的社交网络、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相融合等[4],这些做法都是SPOC所借鉴吸收的。其次,SPOC可以化解MOOC面临的问题:MOOC的弃课率居高不下、发放的证书含金量低、制作成本高和缺乏成熟的商业运行模式[5],而SPOC设置了准入条件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习者在最初就被淘汰,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的出勤率和参与度。第三,在商业运行模式方面,SPOC通过与高校或者教育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专属服务来获得收益。最后,SPOC是MOOC的超越,MOOC强调在线学习,而SPOC侧重混合式学习,在教育模式教育效率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将MOOC的在线教育与面授的优势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的基本模式

目前基于SPOC设计的翻转课堂有三种模式。[6]

1.SPOC视频替代模式

该模式教师课前用SPOC视频来替代自己制作的视频,通过SPOC的练习题来替代教师设置的练习题,辅之以教师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反馈,以这样的形式完成课前对新知识的学习。课中教师利用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来设置项目案例教学。

2.SPOC视频+自制视频模式

该模式下,学生需要课前注册SPOC学习平台的账号,观看平台上面的SPOC视频微课程,又需要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课程。这种教学模式也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阶段,除了观看的微视频资源来源有不同以外,其他与SPOC视频替代模式基本相同。

3.二次开发模式

该模式是对SPOC平台与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对网络教学平台的二次开发:将高校原有的学生教学平台与SPOC平台进行整合,按照翻转课堂的要求将高校原有的平台进行改造,将学校原有的教学平台作为SPOC平台的组成部分; (2)课程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将原有的微课程、习题、PPT等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的改造,c高校合作的SPOC平台直接提供适合于本校专业的微视频课程资源,或者教师参与SPOC的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录制,其开发方式与“SPOC视频+自制视频”的模式基本相同。

二、从实然角度分析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探究SPOC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高校教学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以及平台数据分析的方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整体满意度,了解学生对该上课模式的基本情况,并为后续的反思与对策提供依据。该问卷涉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学生对于作业难度的承受情况和课中上课方式的态度偏好等指标,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反思与对策。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本研究还利用了超星泛雅课程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后台提供的数据对学生平台访问量、在线交流数量以及观看微课时长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研究对象及过程

“多媒体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原则,以学生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为目标开展教学。该课程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展开,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学,学生除了能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外,还能进行线上的互动,在课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提供必要的解答和帮助。学生课前通过微视频教学内容进行自学,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与思考,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项目化案例教学,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吸收,课后回看课程巩固知识达到对知识的升华[7]。该课程借助平台展开教学,其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为此,本研究从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师范专业选取了37名大学生(男生33名,女生4名)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37份,回收37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37份,有效率为100%,对问卷中的数据全部录入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论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技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方式和平台,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完全参与,同时还可通过课中参与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达到知识的内化吸收。虽然翻转课堂在一定意义上改进了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基础在于学生能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比如通过教学案例或者微课)掌握所学知识,课中学生能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课后进行自我巩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方式,在本次试验的结果中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课前自学阶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一次翻转课堂结束后会将最新的任务单以及视频学习单元上传至平台,一般有一周的时间作为翻转课堂课前自学阶段,自学阶段的作业需在课前一天提交。但是基于平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课前自学阶段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通过对学生登录平台的访问量分析,得到学生每天登陆平台访问量折线统计图。

如图2所示,本课程一共进行了7次翻转课堂,每一条折线代表一次翻转课堂的平台访问量。在作业的前5天,平台访问数极低,第六天、第七天平台的访问量陡增,是前几天平台访问量的200倍以上。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第六天、第七天(即作业提交的截止日期),登陆平台进行在线视频的学习。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向不纯,并不是单一的知识导向动机,而是为了完成作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适应大班化授课法的教学模式,学生养成了“被监督着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适应的。这样的习惯使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因此扭转学生的学习观念,打破原有习惯,提供对学生来说更加有吸引力的微课资源,才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且偏重实践的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教学原理。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强,具有内隐性和情境性,学生要在交流和讨论中、体验与反思中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及群体智慧的生成。如图3所示,学生的线上讨论次数也不乐观,7次翻转课堂在线上交流5次以下的人占76%,5-10次讨论的学生占8%,10-15次的W生占3%,15次以上的占13%。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选择线上交流的方式。同时,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将学生在线讨论次数低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并没有提出明确的交流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学生不知道该交流什么,也就是说学生交流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性格的缘故不想选择在线交流的方式,这部分学生不愿意在平台上面提出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引起同学们的嘲笑。还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面对面的向老师请教或者面对面的跟同学讨论,他们不愿意参与人数过多的小组讨论,认为面对面的讨论让他们更有收获。要保障翻转课堂课中内化的效果,必须在课前自学阶段,依照课程内容设置可以引起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任务与问题。

2.课中内化部分学生参与度低

在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进行学习,课堂上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而在翻转课堂里,教学的有效实施取决于两个重要方面。第一个方面,学生是否能通过教师课前提供的视频课程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如何组织项目活动使学生达到学习知识内化吸收的目的。统计表明,在项目化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参与了教师组织的四种教学模式,但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如表2所示,在四种项目化案例教学中,基本有30%的学生选择“轮到我了再参与”,“非常投入”参与的学生平均不足10%,其中相对效果较好的讨论方式是教师引导的讨论,投入参与讨论的学生达到70%。少数学生表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时,个别组员依赖性很强,任务基本由组长完成。在翻转课堂上教师组织项目活动时,无法避免滥竽充数的学生存在,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跟上或者兴趣上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教师难以跟踪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况,因此要保证翻转课堂的课堂质量,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一个“表演者”而是成为了一个“导演”,他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完成,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思考,他所设计的项目教学案例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能否自己爬上这个“台阶”。因此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特别是课中教师进行项目教学时,不仅存在学生内化吸收程度不够,也存在某些教师难以设计课程、适当安排教学的问题。

3.翻转过程中学生负担大

从后台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平均观看时长达到630.1分钟,微课程总共250.7分钟(陈述性知识占176.7分钟,程序性知识占74分钟),学生的平均反刍比为252%。对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和学生最终的成绩做相关分析,得到表3。

显著性为0.81(显著性大于0.05证明不相关),说明视频的观看时长与学生的成绩不相关。对学生做了调查(48.3%的学生认为视频质量差导致回看,28.4%的学生认为微视频不能维持学习兴趣走神导致回看,11.2%的学生认为回看视频巩固知识,12.1%的学生认为作为课后作业辅助回看视频),发现学生观看微视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与往届学生相比,该班级学生的成绩与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对学生做的调查表明,学生对微视频的质量满意度低,视频的质量导致学生反复回看浪费了大量的不必要的时间。学生认为,视频长度适中(10分钟以内)、讲解生动形象、有条理,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另外,作业的难度偏大也是众多学生认为负担大的主要因素,超过80%的学生认为作业难度过大,为了完成这门课程作业付出是其他科的数倍。

三、反思和对策

(一)优化精简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所需要的微课程资源作用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在课前自学阶段,观看微视频是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自主学习;二是在课中内化阶段,在学习基础概念时学生重复观看加强记忆和反复思考,省去了教师反复讲解耽误的课堂时间;三是课后完成作业时再次回看视频加深巩固,弄清楚混乱或者不懂的知识。优质教学资源在翻转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极其重要,微视频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前自学的程度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课堂上面的项目案例教学才能顺利的开展。它是翻转课堂的基石。必须观察,微视频资源是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观看之后能否有所收获有所思考。微课程是将一课时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用一个“微视频”进行讲解,并配有相应的针对性练习,加以巩固;这些微视频的时长,一般是在 5~10 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 20 分钟)。[8]微课程的设置应当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课程形式更加有吸引力,内容的分布更加合理。

对此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微视频制作的风格上,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细节方面不必一一罗列,辅之以相关叙述文件;多用图表图片视频而不是单一的文字叙述,字体与颜色统一,多加入音乐与视频的元素,声音解释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画面清晰,音质良好,视频时长适中;在提供的微视频的数量上,应该尽量减少微视频的数量,保证在最精简的微视频中提供课程所需的知识,而不是一股脑的提供所有与课程相关的微视频给学生观看,教师应该在提供课前微视频时有所筛选。优化精简课程资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学校层面,可以采用二次开发课程的方法来减轻教师负担,同时微课程资源共享也可以加快优化教学资源的进程。

(二)提升教师课程设计能力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既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又是教师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一种机遇。首先,是对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教师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教师是SPOC微课程的录制者,是课前任务单的设计者,是与学生线上线下交流的参与者,是把握课堂秩序的管理者,是学生课后的辅导者。[9]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过程正好相反。不少人认为翻转课堂就是“课前自学+课中内化”的模式,却忽视了翻转课堂的两个关键点:第一,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的学习;第二,学生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10]

课前自学阶段,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微视频课程的质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教师作为微课程的录制者,对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兴趣点的设置,都是对熟悉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提出的挑战。在录制微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同时,教学活动不一定能覆w到教材的方方面面,学生水平不等,想做分层教学,师生比例就需要加大。翻转课堂更多是培养运用和理解的能力,但并不是能够直接快速反映在分数的提高上,作为教师还要转变原来的评价观念,不能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对于教师来说,全面提升课程设计能力是保障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

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不仅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翻转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讲授,学生死背硬记、强化训练的被动学习状态。对于适应大班化基础教育的学生来说,翻转课堂这种新的上课形式他们并不能很快适应,进入角色。教育学家布鲁姆曾经提出:对于特定知识点的学习,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和情感准备状态决定着学习的效果。[11]此时,有效的互动是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解决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学中,互动仅仅局限于“师生”“生生”的互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是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不再受到面对面交互的限制,交互媒体的引入实现了双向甚至多向的交互。在翻转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交互媒体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合理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在课前的自学阶段,通过人机互动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醒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对课堂学习有充分认知准备和积极的情感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得到反馈从而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在课堂内化阶段面对面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动更深入、更广泛、更具针对性;课后升华阶段,通过交互媒体进行教学反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成败积极归因,提高教学效能感。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都是翻转课堂的参与者和缔造者,有效的互动提高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主体参与度和效果,教师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有针对性选择性科学性地设计学生课前和课堂的学习内容,使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课外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生,促进多维目标的达成,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乐趣并提升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汪基德,冯莹莹,汪滢.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2014(9):104-111.

[2]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9-47.

[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4]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7.

[5]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6]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王晓波,陈生萍,黄云,董坚峰.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8.

[7]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8][9]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翻转课堂的反思范文3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化学 思维 活动

翻转课堂最早发源于美国,它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其对应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通过视频资料进行自学,然后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作业和问题进行处理,因此实际操作中要教师先录制教学微视频,再通过网络手段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学习;其次,课堂上,学生主要是通过作业来检查自学效果,或是和同学老师共同探讨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辅导,因此这一教学过程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彻底性颠覆。对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它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它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有着强有力的推动效果。

一、翻转课堂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学生的问题。相比于导学案教学而言,翻转课堂通过视频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而不再局限为文本的阅读,能够向学生传递更加丰富的信息,因此这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等同于以往所说的课前预习,而是一种教师以视频形式进行介入的深度学习。以“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教师先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安排下去,并将重要内容讲解和实验录制成视频,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主把握学习节奏,并在教学视频的协助下进行学习。此外,在课堂学习阶段,学生要主动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将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展示出来,在小组合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分析疑难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一阶段的节奏依然由学生进行把握。在学生以翻转课堂进行学习时,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要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所学内容,系统化搭建知识网络,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由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实施翻转课堂的步骤与实践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深度分析教材,对知识体系形成深刻且全面的认识;其次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梳理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探究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视频的内容设计上,教师要注意渗透引导作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系统化整理知识,构建基础知识的网络化,防止知识离散化,这将有助于学生思维严密性和逻辑性的培养,从而发展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对本章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后续学习,从整体来讲,本章将引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通过让学生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来了解化学。笔者结合翻转课堂的基本特点,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1.分割内容

本章涉及到很多初中化学的概念,笔者先对本章中的基本概念与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然后以若干相关联的概念和知识点为一组,每一组则对应一系列短视频讲解,这里需强调的是,划分知识点时,组内概念和知识的关系必须紧密,而组际之间的关系一般较为松散,它们整体搭建起来就是对“物质构成的奥秘”整章内容的解读。

2.视频录制

教师在录制视频之前,要对视频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一般来讲一个视频就对应一个知识点,而且视频的长度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为宜。视频的内容可以是知识讲解,也可以是实验演示,亦或是课件模拟,而最关键的是视频内容要切合学生认知的需要。

例如,笔者在帮助学生学习“原子的构成”时,就录制了这样一个视频,其中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笔者对原子概念的讲解,二是通过“原子弹爆炸”的模拟课件让学生形象化理解原子的构成。

3.答疑解惑

教师视频录制结束之后,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下载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教师所录制的视频统一上传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已喜欢的教师视频,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学生在课下可以自主实现知识的掌握,而在课上,我们所要处理的问题,一是通过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深化W生的认识;二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时课堂将成为学生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同时教师也要事先准备好实验器材,让学生结合自身需要重新进行化学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深化自己对规律的认识。

对学生而言,“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内容本来生涩难懂,但是以上述三个步骤来实施教学,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翻转课堂强化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有了大幅提升。

翻转课堂从其诞生之日就备受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其原因就在于这是对教学流程革命性的创新,它从根本上将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前台,对他们思维拓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大有裨益,当然如何更加有效地将其与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整合还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俊仙.《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化学用语教学研究[J]. 化学教与学,2011(04).

[2] 霍惠芳.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 延安大学,2014.

翻转课堂的反思范文4

一、条件支持,软件硬件须匹配

要上成、上好一节翻转课,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硬件都要齐备,教师制作和运用时,还要具有必须的软件。

首先是硬件,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看课前视频。在现有条件的局限下,教师要做好一个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普通视频,至少需要人手一台能制作视频的电脑,但很多高中学校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不少学校是一个办公室配备一台电脑,一个全校教师公用的电子备课室中的电脑,大多只能比较顺畅地进行文本编辑而已,这样的硬件设施是难以维持翻转课堂的视频制作需求的。同时,学生观看视频也需要移动设备终端,电脑、平板、手机都行,但电脑不方便携带,后两者通常不允许学生带到学校,因此,走读生要回家才能看,而住校生只能共同用教室电子设备观看。前两者的时间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后者使用的集体性,更是削弱剥夺了学生的个性需要,而住校生在课余时间进出教室的时间并不统一,所以这种观看视频的方式还让他们的自主学习变得支离破碎。

其次是软件。虽然教师是社会中自学能力最强的人群之一,但由于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事物,学习资料不足、学习经验空白。教师们一脚踏进翻转课堂中,就开始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视频的第一步,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即使有爱好电脑的老师,也只是在自己爱好的那些方面比较熟练,如办公软件、photoshop等,一般还只是运用,并不知其原理,对比较专业的视频制作基本不熟悉。而且目前也没有很适合非专业人士制作教学视频的软件,笔者试用过会声会影、狸窝和vegas12等通用型视频软件,但都不是很顺手,这是其一;其二,正如前文有人提出的那样,教师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支撑,才能做出成熟、高品质的视频,而且教师自己的“软件”配备也很不充分。尤其语文教师,文科距离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较之其他的理工科专业更远,他们想掌握比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们一面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面还要边学边用新的技术保证质量,只有恰到好处的忙碌,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才能,过分的忙碌,只能拉低教学质量。

二、学校管理,人性调节要跟上

翻转后的课堂教学开放尺度更大,这必然要占据教师课堂准备和批改作业以及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这其中还包含语文教师经常担任班主任,翻转以后的课堂准备要比原备课时间更长等因素。教师既想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又想要保持原有的教学质量,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有的教师辛辛苦苦加班加点都不一定能够做好:或许视频没做完,下一节课就即将来临;或许课还没备周全,上课铃就已经响了;或许作业拖了好久没时间改……他们也不想这样,但他们又能怎样?是放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翻转革新?还是减少教务处或科组安排的任务?语文教师要顾及的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他同时还担任班主任时,要顾及的还有学生和班级的整体发展,本来工作量就已经超重,此时又增加了新的学习、实践、总结、改进任务,占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已是毋庸置疑的,也许因此影响了教学质量,也许因此耽误了各种学习,也许因此影响了教师的家庭关系。对此,学校管理者是不是应该体恤一下教师迎难而上之情,思考一下那些每学期作业要亲改多少次,作文要写多少回,测试要够多少遍的教条量化检查的效果,斟酌一下每个教师找学生谈话必须记录时间、人物、内容、效果的必要,形式主义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有价值的时间。或许学校有学校的难处,但既然要进行改革,就不可能将所有的重量都压在教师身上,让被社会神化要求的普通教师,罔顾生存的压力而硬逼之成为高不可攀的神。

有时看到有些教师为此晚到会场而被记迟到,笔者会莫名地烦躁。有一次到某推行翻转课堂的学校听课,看到他们在打卡室公布的没有上交政治学习笔记,没有完成调查问卷的教师名单,催促教课进程的通知等等,再看到有的教师因为翻转课堂遭遇困难,又没有时间解决而痛苦时,不由得与他们一同叹息。语文教师的工作是难以量化的,他们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前后都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工作要做,硬性量化必然会导致视频素材找到一半,被迫停下去参加学生集会,回来后忘了要怎么继续,结果要重头再做,还会使教师在参加各种翻转课程的培训时,不得不带上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否则完不成学期任务。诸如此类的问题,给本就在磕磕绊绊中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更增添了难度。

没有得到学校管理人性化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犹如一段没有得到家长祝福的婚姻,其中必然矛盾重重,问题多多。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才能给翻转课堂的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提供肥沃的土壤,才能让教师安心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

三、家长质疑,自制不足反有害

记得有一次上《鸿门宴》前,笔者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并完成视频后的检测,结果还没上课,就有家长给笔者打来电话。电话中首先说了学生一回到家,就用语文作业作挡箭牌上电脑,开始还在看视频,可是看着看着就偷偷藏起了最小化的游戏界面,家长最后是不顾他的反对,陪着看完了视频,做完了作业。然后他又向笔者说出了他的不满:学生本来眼睛就不好,每天回家是用限制了时间的上网来奖励他的良好学习表现,据说在学校上课有不少科目教学时也是用多媒体或白板,现在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小视频、做作业,如果每一科都这样,学生这眼睛也就不用要了。同时,回家用电脑的时间长了,自制力不好的学生,必然会心痒痒地总想着电脑另一端的聊天、贴吧、社区等,使用电子设备上网,无形中就拉近了这些诱惑与学生的距离,家长不可能天天守着他们学习,如此一来,弊就一定大于利。

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刻地反思,笔者现在还没有将课堂翻转变成教学常态,只是在自己时间能够安排过来的情况下,隔三差五从教材中寻找一些比较适合的课文展开翻转教学。期间发现,首先,翻转课堂条件下的学生,相比在传统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需要更强的自制力。因为传统教学一直在教室中进行,学生始终处于教师的管控之中,讲点话,走点神,打下瞌睡,还有迟到早退等,都会被教师用各种方式干涉管理。而翻转课堂后,学生观看课前视频这一段的学习一半靠自觉,一半靠视频的吸引,其实单就吸引力而言,由外行的教师制作的学习视频,无论如何是难以与程序员开发的游戏视频相提并论的,除了少部分有理想的学生会以学习为己任外,一直在传统教育中成长的中国学生,大部分人都是会在丧失有效监管后,放任自己的兴趣战胜责任的。因此,在实施课堂翻转前,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学生自觉性的培养,使之强化到一定程度后,才算是奠定了翻转课堂的学生基础。其次,我国早已是“近视大国”,据相关报道,仅高中生的近视比例,就达到了70.34%,如今的翻转课堂每天都有若干门课程是必看视频不可的,当学生玩游戏的时候,聊天的时候,家长老师都会用“害怕近视”作为理由予以断然的干涉。而如今教学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家长没看到,回家后的他们看到了,难免会形成纠结。所以,如何有力地说服家长,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是翻转课堂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除以上三点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目前都在制约着翻转课堂的实施,语文教师面临的不仅是跨地域、跨学情的参考,还有跨学科的借鉴(国外的课堂翻转多用于知识点集中的理科课程)。如果我们尚不能提供有效开展的充分条件,就火急火燎地转课堂登堂入室,用跟风改革的形式为自己贴金,这事实上并不是在促进教育,而是在危害教育,学生不是小白鼠,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他们进行盲目的试验。当社会、教育部门和学生都还没有适应,就让处于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教师,将课堂翻转过来,这样的做法是莽撞的,是盲目的。笔者以为,尝试引进新模式介入教育是可以的,但应循序渐进,从浅层次小范围开始,其后是否要“渐进”,引用多少,都还要看前期的试验结果。当然,革故鼎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进步的定式,但“必然”速度的快慢,“定式”背后的忧患,都需要与教育改革有关系的一切人,冷静而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强.传统教育环境下对翻转课堂的再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5,(07).

[2]李玉斌,尹航,武亚男,姚巧红.翻转课堂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5).

[3]杜才.当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4]孔冰.在“翻转”的课堂实现教师的“翻转”――对“翻转课堂”的一点感受[J].学园,2014,(06).

[5]蒋信伟.守正出新: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理性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4).

翻转课堂的反思范文5

思想品德;翻转课堂;导学案;小组合作;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又称翻转教学、颠倒教室、翻转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在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学习资源,然后学生在家中或课后观摩视频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辅学、在线导学等网络教学工作;之后,学生回到课堂,教师和学生以导学案为平台,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平台,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完成教学过程,翻转了传统的课堂顺序,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该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此,笔者主要探索“翻转课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工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制作导学案。导学案中包括学习目标、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合作探究、案例精析、达标测试、总结反思等。设计导学案的核心是让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置学习目标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在学完这一节课之后,将会做些什么事情”,这就是“使能目标”。之后,教师应利用具体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方式呈现课本知识点。设计导学案后,教师应制作教学视频,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点有形象、直观的了解。例如,教学《跨越代沟》(科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调控逆反心理、跨越代沟的技巧,学会理解父爱和母爱。(2)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学会正确看待教师的批评与表扬,掌握与教师沟通的技巧。2.使能目标:(1)掌握与教师、父母沟通的技巧。(2)克服逆反心理,提高自我调适和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提高自控的能力。3.专题问题设计(搜集一些反映学生与父母、教师有代沟以及消除代沟的图片、文档、视频等,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回答问题):(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2)怎么孝敬父母?(3)代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有哪些消除代沟的策略?4.教学硬件: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支持。

二、课堂交流与合作

上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自由开展讨论,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采取合适的交互策略,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比较常见的交互策略有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辩论会等。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对组织纪律比较好的、讨论气氛比较活跃的小组,教师应给予加分,而不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应扣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掌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小组讨论成果的汇报,在范围上可大可小,在形式上灵活多变,在汇报、交流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或者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奖励。课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汇报情况的录像上传到公共的网络平台,供同学们讨论、学习和评价。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而在点评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互相点评的机会,从而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教学《跨越代沟》一课,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么孝敬父母”“代沟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策略”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开展辩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请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重点关注“与父母相处时的对与错”。这样教学,学生在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掌握了与父母交往的技巧,在合作中实现了共同进步。

三、反馈评价阶段

“翻转课堂”提倡采用多元化、开放式、过程性、制度化的评价方式,这要求教师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多方面的需要。学生在家庭教育、思维、个性、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和反馈方式。如对自负的学生,教师在反馈时应指出他的不足,帮助他完善自我;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并做出适度、准确、及时的反馈,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例如,教学《跨越代沟》一课,对以自我为中心、一味指责父母不对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其不足,引导其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不敢发言或发言过短),教师应鼓励其大胆发言,说出自己在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种种;对在讨论过程中使用过激语言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及时进行调整,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进行讨论和辩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评价,能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我。

翻转课堂的反思范文6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分层教学

一直以来,追求“高效率教学”是所有教育模式革新的目标,而“翻转课堂”科学模式的出现正是将传统教学中“课中信息传递――课后知识内化与吸收”的过程翻转倒置,从而将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交予学生去完成知识巩固、内化和吸收。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以微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教”的过程,在课堂上以学生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教师答疑解惑的形式完成学生“学”的过程。但目前而言,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流程和方法可借鉴,我校也正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教学,而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有所反思。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1.有效实现分层教学

传统班级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沿用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是存在差异的,这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全面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但“翻转课堂”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将基础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自学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把握观看过程,可以暂停,也可以反复播放,在课中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有效解决了分层教学的问题。

2.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堂活动积极性不强,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参与互动的主动性以及回答的创造性不强,而“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一般以“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展开,课前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结论,课中再将这些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或结论反馈出来,供师生共同探究,这样民主的课堂组织形式留给了学生更多施展自我的空间,结合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得到提升,也避免了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伤及自尊情形出现,并且能够不断积累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充分关注学生

“翻转课堂”中,课堂时间多数留给了学生去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有充分时间解决自身疑难和为他人解决疑难,使知识在小组互动内化吸收,也使教师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更清楚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以便识别和跟踪学生的疑难,更好地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这样一来,就让学生从传统学习的“只学不想”和“只听不做”的简单“模仿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探路者”,也将教师“满堂灌”的课堂形象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二、对“翻转课堂”的思考

1.开展“翻转课堂”是种摒弃传统的冒险

作为新兴事物,“翻转课堂”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尝试运用之初,有的教师对它产生了怀疑,知识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这能成吗?学生家长也会有所顾虑,这样的教学效果到底能让人放心吗?学生也会疑问,以前都是老师教,现在变成学生自学解疑了,这样的课堂有些无所适从了。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习惯和学生学习习惯都是围绕“教师中心”,而翻转课堂真正围绕“学生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非常广阔的教育前景,尽管处于实践阶段,但其优势不言而喻。

2.课前微课视频时间长度怎么控制

有研究显示,微课视频录制时长不超过十分钟效果最佳,但高中数学教学时间紧、内容多、难度大,在十分钟之内讲解清楚某一节的知识点尚可,但对知识的解析教师想在视频中稍加剖析,恐怕就要超时了。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在减少知识量后,又怕难以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所以我认为采取“翻转课堂”模式教学,首先应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3.微课的制作时间成本怎么减少

做好一节微课,需要老师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制作课件、教案、学案、录制微视频,这几个环节在落实中,课件、教案、学案都可利用时间完成,但花费时间成本较高,在实践中一般需要2~3小时,而录制微课的环节受技术限制,一般都是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完成,需要约1~2小时,并且还有些教师受自身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所限,不易完成。有的地区和学校采用资源共享和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也有以“慕课”形式整合教学视频资源,大大减轻了教师负担,可惜目前这样的资源少之又少。

4.课前自身的监督和引导如何落实

课前自学是反转课堂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没有它,基础知识教学中信息传递途径就被切断,课堂中的交流解惑便无法进行下去。实践中,我发现对于在线视频学生自学的监督落实存在一定难度。脱离课堂后,学生的自学是借助网络多媒体完成的,学生看不看视频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家长监督,遇到这样的问题后,我在学案中增加了预习检测环节,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自学状况,督促学生落实自学,也有教师采用在线教学和在线答题的形式进行监督。

5.“翻转课堂”是否真正因材施教

教师和学生在转换教学思维的过程中,能否真正解开传统课堂习惯的枷锁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实践中,我发现,从学生角度来看,起初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长期尝试之后,学生对其热度有所减弱,甚至觉得老师都录了微课,上课不认真听也没事,回家可以看视频自学,但往往都不了了之,从而使课堂互动中学生讨论并不热烈,提问主动性并不高。从教师角度来看,学生不提问时或学生自学后疑问较多时,都担心学生未能较好理解知识,又容易回顾传统课堂模式教学,还是讲得多,从而留给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引导的时间有限。如此之后,微课便只剩下了形式,无形中却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这样一来,教师一言堂后,翻转课堂的一大优势“因材施教”便名存实亡了。所以,如何将微课趣味化、知识生活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自学的习惯,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