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1
关键词:绥化市;家园合作;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84-02
教育部2001年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1] 对《纲要》的这一精神,绥化市幼儿园贯彻得如何呢?
一、问题与分析
(一)教师与家长的角色单一,地位不平等,没有形成互动
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最主要的两个大环境,教师和家长分别是这两个大环境中的实施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应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但受长期狭隘教育观的影响,绥化市的幼儿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教育孩子的专家,是“权威者”,习惯于要求家长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把家长看做是被动的学习者,必须依赖于“专家”来完成育儿的任务。尽管在谈话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与家长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而事实上这种单一性的要求与接受,根本不可能发挥家长的作用,更无法形成教育孩子的双向互动与统一性。
(二)家园合作表面化现象严重,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因此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然而从调查中发现,目前绥化市家长对幼儿园的参与较多地停留在表面,主要表现为: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的多,真正参与的少,例如: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但活动结束之后却都是匆匆离开,并没有对活动进行总结和交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幼儿园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园质量的价值,而且也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有的教师害怕家长参与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更多的麻烦,只愿意嘴上说,表面上做,却不愿意将工作深入进行。受传统教育观念“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师之惰”的影响,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教师管,两方面各司其职,互不影响。教育方法缺乏统一性,造成幼儿教育观念的混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绥化市家园合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家园合作的渠道狭窄,形式不够多样
在对绥化市10所幼儿园(绥化市机关幼儿园、绥化市幼儿园、小百灵幼儿园、绥化市神童第二幼儿园、绥化市神童第四幼儿园、哈佛幼儿园、美艺双语幼儿园、天资幼儿园、学府幼儿园、骄子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面谈、电话沟通是目前家园合作的主要形式。面谈虽然比较直接、有针对性,但匆匆数语,多在入园、离园的时候进行,效率不高。一位老师一天最多和三四位家长面谈,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仅次于面谈的电话沟通,不能全面、具体、详细地让家长了解到幼儿一天在园中的情况。其他的诸如家园联系手册、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也都只注重形式,虽然能在计划中看得到,但是在执行中却很难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园刊、网站在绥化市幼儿园大部分尚属空白,只有极少数幼儿园开通了网站,但多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
(四)家园合作中家庭与幼儿园的责任不明确
家园合作是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既然是相互配合的工作,必然就有一定的责任分工,才能使工作正常的有序的进行下去。但就对绥化市幼儿园的调查结果来看,有一些小幼儿园没有正式的家园合作制度(如学府幼儿园、小百灵幼儿园、哈佛幼儿园等),民办私立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家园合作的内涵还并不完全理解。与教师相比,家长对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责任不明确,好多家长把自己配合幼儿园工作仅仅看成是知识学习上的配合,却不能意识到配合幼儿园工作是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一种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家园合作的双方责任不够明确[2]。
二、思考与教育建议
幼教实践证明,幼儿园只有“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育影响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幼儿园及教师自身首先要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负有“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的责任。“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不可否认,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占主导地位,是家园合作的发起者、策划者、组织者。然而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绝对正确的。教师要学会尊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耐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合作环境。这样家园合作才能保持协调一致。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园关系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切不可将家园合作视为额外的负担或权宜之计。
(二)提高认识,强化家园双方的合作意识
众所周知,家庭与儿童有着特殊的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入园前的生活是在家庭里度过的,每个孩子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在幼儿入园后,这一切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的教育。家长都十分关心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作为家长不仅要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和支持学校的课程。因此,幼儿园应以此为契机,把儿童的学习活动作为与家庭开展合作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吸引家长的广泛参与[3] 。所以,幼儿园必须同时向家长大力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统一认识,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互配合,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三)通过培训,提高家园双方的合作技能
面对当前绥化市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家园双方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家园合作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育观,教育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家园合作的实效。根据各园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广泛进行观摩、交流、总结,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与家长沟通的技能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足见其在幼教中的特殊重要性。幼儿教师应当具备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如与家长面对面交谈时,聆听的技巧,以适合家长的态度、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考虑家长的观点和心情;在向不同类型的家长传达信息时,特别是描述孩子的行为,提出意见和建议时应当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而再点出孩子的不足;多鼓励、少打击等等。这些技巧的运用将会使双方围绕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而达成共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发现,家长们普遍喜欢利用接孩子的这段时间参加集体活动、沟通活动,教师就应当把“家长会”、“咨询活动”等安排在这一时间里,以便于更多的家长能参与进来;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予以指导,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四)拓展渠道,促进家园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家园合作的目的是使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密切配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因此家园合作的形式绝不仅仅是入园、离园时双方相互交谈反映情况这么简单。家园合作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园刊、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访和进行书信、电话、网络等联系。教师也可在自己班级门外的墙壁上开辟一块空间,作为家长园地,定期向家长介绍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可以是某个学科的教案,也可以是某个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在开展活动中,让家长参与班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家长委员会参与教育管理以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说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如家长的职业、经历以及兴趣爱好,都可以帮助幼儿园开展某一方面的教育活动,可以请担任警察、医生、司机、厨师工作的家长到课堂给幼儿表演、讲述,以弥补教师知识经验的不足,甚至有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教育经验也可以“刷新”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也使幼儿有机会了解自己的父母亲的工作与“本领”,对家长产生敬佩、尊敬的情感。家长和幼儿一起为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收集资料、实地观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都促进了亲子交往,密切了亲子关系[4]。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和教师应真正将家园合作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并认真思考研究符合绥化市实际情况的家园合作方式,努力贯彻《纲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5.
[2]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7-8).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2
【关键词】 新时期 家校合作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2
教育是一项合作的事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只有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要素,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家校合作新模式,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不久前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合作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谁建立了更好的家校合作模式,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家校合作要探索新的途径,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及家庭教育水平,以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更好地落实教育目标。笔者综合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家校合作研究理论,结合本校家校合作的建设,对新时期家校合作的新途径作如下思考与探索。
一、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更新家长育儿观念
当前基础教育中,家庭环境和学生群体均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家长大多为80后的父母,他们年轻、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但由于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的了解不够深,缺乏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指导,单凭自己对孩子的爱而展开教育,过分溺爱容易导致孩子变得任性、自我。
二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数量大增,单亲父母面对孩子的心理阴影和自卑情绪,往往难以和孩子沟通,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面对新形势下父母们渴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得到专业的教育指导,而学校也需要整合家长资源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两大需求,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加大重视力度,健全组织保障
在教育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基础。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整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只有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才能充分利用丰富、无限的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并且,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建设好“家长学校”是一种重要方法,要使家长学校发挥其应有作用,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全力配合。要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制度以保障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营造家校通力合作的平等、自由、良好的育人氛围。
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组建了一支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校长亲自牵头挂帅,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学校德育组和各年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家长学校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各班主任担任辅导员,各司其职,认真授课,注意搜集学员意见和建议,做好课后反思。
(二)加强师资建设,发挥主力作用
要办好家长学校,使每一位家长都学有所获,能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家校沟通能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联系人,其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家校合作的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重塑教师新形象,使教师从封闭的校园环境走向开放的社会、家庭,紧密联系学生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各方因素,使其一致,形成合力。教师与家长良好的沟通也是传授先进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校自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始终坚持在本校选拔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骨干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与全校教师交流分享与家长沟通的经验。还通过专家讲座及业务学习,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与家长交流、沟通、合作的相关技巧,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育儿水平。同时,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其能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沟通方式,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措施,始终以包容、理解的心态面对各种类型家长,因材施教、换位思考,培养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还利用家访、电话访谈、校讯通等途径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学习动态,保持双向交流,充分肯定家长所做的努力及其作用,赢得家长的好感和信任,从而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三)举办教育讲座,提高家教水平
面对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就必须针对相关家校合作的调查、分析、开展研究,开发家长培训特色课程,给家长更专业、更具体、更有效的指导,“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如果父母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没有足够的教育水平,那么教育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给学校教育带来种种制约因素和障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因此,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需要建立在家长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学校要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到校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就家长在平时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或存在困惑进行互动实际交流,接受更多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指点迷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积极加强本校师资培训之外,我校还明确提出并大力贯彻落实“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教理念,定期邀请赏识教育专家、老师到校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传授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为人父母、养儿育女的责任感。
二、积极组建家委会,密切家校合作关系
2010年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也强调:“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家委会是家校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家长和学校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家长们可以通过家委会的形式关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监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家长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家校合作形式,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着监督、建议和决策作用。为了有效落实家委会成员的责任,我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实行“一年一调整”制度。每学年初,各班自主构建班级“家委会”,再由班主任推荐家长到年级,成立年级“家委会”。依此类推,最后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为健全“家委会”的职能,为了规范“家委会”的有效运行,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
另外,校领导小组协同“家委会”成员结合每学年学校实际工作,制定每学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让家长们参与学校工作的决策中。同时,家长委员们能密切联系本校、本班家长,及时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学校,共同协调参与学校管理。
(二)专设场所,沙龙互动
学校为家长委员会设立网络群,让家委会代表到在网络群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商讨,并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及时改进。学校也推荐符合家长需求的有关家教类的专业书籍,通过阅读他人家教故事,给家长提供经验借鉴。为方便家长间的交流沟通,我们还成立了家长沙龙,开设家长开放日,以及通过定期会议、公共邮箱、电话等通讯形式,创设家校沟通平台。此外,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召开会议,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
(三)家长义工,拉近距离
要理解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的心理,同时,进一步挖掘、利用广大家长资源,家校合作要通过建立一支庞大的家长义工队伍,一方面给家长提供亲身参与教育的机会与平台,另一方面能建立家庭与学校密切联系的关系。每当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可召集家长义工协助学校顺利开展工作。家长义工在帮助学校开展活动的时候,可以切身感受孩子学习环境、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拉近家长、教师和孩子的情感距离。
三、开展特色家校活动,提高家校合作实效
要切实拉近家长、学校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开展一系列的家校特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通过开展系列特色活动,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集家长智慧,改进学校工作,让“父母、教师、校长和子女都参与学校发展战略的确立中来,并共同合作确立了学校和学区核心价值观的结构。”可以通过家长流动日记、家访、电话、电子邮箱等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反映给家长,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夯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家长建立与孩子之间良性的亲子关系,我们学校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学校每年有特色活动,如“我与爸妈量相似笑脸”“亲子诵读”“中秋亲子同乐做月饼”“家庭植树乐融融”等,活动内容丰富。我们明确这是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参与的节日。为帮助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创设更多家长与学校、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加强孩子和父母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十分重视亲子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如在春游时举行低年级的亲子游、“大手拉小手”亲子阅读、“好家长”、“书香家庭”评选、重阳节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学校还创办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童话节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童话的世界里共享快乐。
我校善于挖掘家长资源,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课堂和活动中,利用家长职业特点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丰富学校教育元素,为学生成长提供更为良好的条件。如请擅长讲故事的“故事爸爸妈妈”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生动的故事,在愉快的氛围中给孩子心灵的启迪;请医生家长进教室为孩子上“防蛀牙”课;请消防警察家长进校为孩子们上“消防课”等。家长作为专业人士,其讲述增加了知识的科学性、趣味性,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科学之窗,而参与活动的家长也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地增强了对学校的归属感。
我校根据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新时期下家校合作的新方式。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还将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家校合作更为有效的新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
社,1984:398.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3
-----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根据县教体局相关文件精神,在全校开展“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现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大家访活动主题:走进家庭,携手育人。
二、 总体目标以开展“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为契机,加强学校与家庭的经常性联系,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改进教育工作,塑造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重点关注六类((特困、孤儿、单亲、留守、外工、再婚)家庭,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关爱下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组织机构 :
组 长:朱旭东
成 员:袁小红
董尚智
杨平安
四、家访内容
(一)开展家庭调研。鼓励教师走出校园,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生活现状,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学习习惯,以便于针对学生家庭成长环境进行因材施教。
(二)宣传育人理念:要有意识地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教学目标、日常管理要求等,努力使家长理解并产生认同,从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突出安全教育:要积极宣传学校法制安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防灾抗灾的有关常识,争取家长对学校安全法制教育的积极配合,有效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四)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要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通过与学生和家长零距离地接触沟通,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
(五)进行学习指导。做好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重点关注学困生、偏科生,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指导预案,以导学为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六)促进家校沟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鼓励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广泛征询家长对学校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家访重点
本次访问对象是全体学生,对下列重点对象应做到必访,并建立师生一对一的联系帮扶机制:
(一)
是经济困难家庭;
(二)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
(三)是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
(四)是留守儿童及单亲子女家庭;
(五)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
六、家访要求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家访前将做好充分准备,对被访学生全面了解,明确谈话主题。将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注重交流的方式方法,多鼓励、多赞赏、多倾听,创设和谐氛围。从关心、爱护和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家校合作的方式。
(二)尊重家长,树立形象。对家长态度诚恳,加强与家长的感情联系,虚心接受家长的正确意见,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家长因不了解情况而提出的不正确甚至偏激的意见,耐心诚恳地加以解释,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走访中,不接受家长吃请或馈赠的礼物,树立和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三)做好记录,认真改进。进行家访时,每位教师认真填写《家访记录手册》,记录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认真分析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校对教师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门研究,拿出改进意见,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取信于学生,取信于家长。
(四)教师家访不允许接受家长的宴请,不允许接受家长的礼物等。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4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统一战线;教育效果
去年亲眼所见发生在办公室的一个案例:一位学生因屡次作业不完成,家长被班主任“请”到了办公室,当着家长和学生的面,班主任数落着学生从开学到现在的种种不是,痛痛快快地发泄了一通,然后像教训孩子一样,对家长一阵劈头盖脸的“再教育”。
上面案例中的班主任“请”家长到学校,希望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对。班主任如何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工作,产生教育合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在家时的学习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和在家的表现等,就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去,与家长很好地交流、沟通,这样有利于在教育学生方面实现家校共管,形成家校教育工作统一战线,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家校合力,事半功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和梦想。作为家长,他们将子女送入学校学习,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希望学校、老师能把孩子培养成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加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作为班主任,我特别注重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
开学第一天,缴费注册时,我就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每位家长,便于及时联络和沟通。这样能让家长们有一个和老师交流沟通的途径,也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赢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只有家长信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校的活动就能得到家长的支持。作为班主任自己,有时也要主动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有些班主任只有在学生学习退步,违反纪律的情况下才打电话给家长,“报忧不报喜”,这就不利于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及时做好教育工作。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家校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二、家校沟通,增进情感。
通过家访,班主任详细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们就怎样共同教育好子女,怎样更好的沟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家长们也对学校工作、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家访让自己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教育学生十分有意义。通过上门家访,可以起到巩固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教育成果的作用,了解学生平时在家中的思想动向,和家长进行心灵交流,通过这种交流逐步建立起家校之间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有了这样的信任关系,家长对学校,对班主任的工作更理解了,并给予充分支持和配合,而学生也对班主任自然而然产生了某种亲情和依赖。原有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渐消失,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大大加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打十次电话的效果不如一次上门家访。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坐在一起,面对面交谈,心与心沟通,拉家常,谈学习,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因此,要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不能只动动手(打电话),还要动动脚――上门家访。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那么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何搞好具有现代精神和时代特点的家校沟通与合作呢?我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深化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
1、深化家长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可以先把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用文字表述,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近况,这样易于沟通。不要只盯着成绩,可以谈谈自己的教育新设想,让家长们提建议、想方法,多让家长参与发言,让家长与你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定会发现家长中有“高手”,可能有些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在你之上呢。科学分析家长会的内容,必要时还需“备课”,那些需公开讲,那些需私下讲。认真分析家长的社会角色,选择合适的沟通语言和方法,对家长一律尊敬,不分贵贱,因为他们能帮助你教育好你的学生,让你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2、变革家访。家访首先要在观念上变化,不要只是告状,可以与家长谈学生的优点,谈学生的潜力,谈学生近阶段的进步,可以和家长共同为学生设计发展方向。
3、创新校访。主动邀请家长关注学校工作,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校运会、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活动。
(二)构建新型的家校沟通合作的方式。
1、书面形式的联系。与家长书面交流沟通,具有针对性强,反映问题及时全面的优点。书面联系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使家校联系渠道随时畅通;对学校的一些重要举措可以通过发放告家长书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沟通,以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2、把孩子养在老师家。随着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如现在杭州市就有把孩子“寄养”在老师家中的“寄宿制家教”,且越来越多。陈先生把难以管教的儿子寄养在老师家,半个学期下来孩子变乖了,懂事了,学习成绩进步了。他高兴地说:“把孩子‘养’在老师家,我们很高兴看到孩子的转变和进步,非常感谢老师。”“寄宿制家教”的模式,虽然老师非常辛苦,但看到自己的学生切切实实的进步,就会觉得付出非常值得。
3、联合家教。由学校组织,班主任负责实施,把几位各有专长的家长,几位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子女联合起来,分配好时间,由不同特长的家长给孩子上课传授知识,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在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开始实施的家教方式――联合家教。作为班主任,在这样的联合家教的组建过程中,起到了最可信赖的“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两者在教育学生成才的目标上是一致的。经过家校沟通,班主任也广泛接触社会,扩大见识,开拓视野,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但不管如何,建立家校统一战线,形成家校教育工作统一战线合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学生教育好,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做好家校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作者孔乡仙;《成才之路》2011年18期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5
【关键词】“三联多动”;家校合作;留守儿童;西北地区;对策研究
良好教育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而这种默契的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长和教师以及社会的积极配合和互助协调。西北地区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制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诸多消极因素,家校合作存在许多弊端。因此对当前西部地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理性解读至关重要。
1家长与教师都要提高认识,双方都要认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自身的权力与义务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因而教师要善于与不同职业、身份、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的家长沟通,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共同提高认识,共同教育学生。家长也要更加主动地与教师联系沟通,熟知孩子在校的情况,关注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深化家校合作,难点是需要家长观念的转变,树立注重子女特色发展的人才观、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支持子女的个性发展的民主教育观等。
2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校合作,长期坚持
对于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教师应制定计划,将家校合作普及全班学生,推进家校合作的实施效果。教师与家长也应提高合作技能,进而提高合作效率。虽然对学生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身心状况,他们无论在沟通、理解、社交和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由于家庭对孩子的希望不同、要求不同,教育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达成最终的教育目标,我们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他们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家长,以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去引导家长,而不能居高临下。
3家校合作双方主体必须对家校合作的每一次活动要做充分准备,做到胸有成竹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合作内容绝大部分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状况,对于学生的品德、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其他需求等涉及较少。但仅有学业成绩而缺乏能力的人在当今社会是立不住脚的。因此家长来学校除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外,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性格发展和生活状况,以及组织纪律等方面。为此,学校有关人员,尤其是班主任应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接触、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家长来学校,教师才能较准确地叙述学生的表现,使家长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
4定期合作与不定期合作相结合,提高实效性
学校应定期,如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召开家长会,或家访,及时了解、汇报学生的情况,确定教育方法,掌握教育效果。当然,还要结合不定期的合作,使近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每次家长会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避免单纯谈孩子的成绩而导致一些家长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要改变以往“教师报告会”的模式,不仅要通过教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也要让家长咨询、讨论、建议,以成为真正的“交流式的家长会”。家访时要注意全面反映与了解学生的情况,不可以将家访变相为“告状”,避免产生负面的教育效果。
5合作主体要相互信任,细心沟通
学校应把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向家长明确;家长也应该把自己对子女的期望、育人方法等向学校表明。然后,家长和学校两方面进行谋和、协商,力求在上述各方面达到一致,从而避免作用到学生身上的‘扭力’,使家校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师要以一种诚心诚意的态度主动地去尊重所有的学生家长,这是教师与家长能够密切配合的基础。教师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家长,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缺点时,不能只做简单的汇报,或作出“法官”式的“判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本着对教育事业负责的精神,真心诚意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让每个家长都能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中。
经过两年的时间和研究,学校和家长育人目标一致,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沟通中解决。展望未来的教育形势,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走向多元,政府权力走向有限,学校的发展从主观封闭走向民主开放。只有构建民主开放的家校合作机制,才能获得家长、社区的关心与支持,才能实现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共同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2] 8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0期
对家校合作的理解和建议范文6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与家长沟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因此,不能真正把家长的力量纳毕业论文入到教育合力中来。一些家长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家校沟通,认为,无非就是问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他们往往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处。另外,他们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认为沟通应该是学校的事,而自己的力量则可有可无,孩子在学校,也就把教育的重任完全地交给了学校。因此,很多家长不能配合学校完成一定的教育工作,更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管理的工作中来。
二:家长会的形式参与多于实质参与
由于家长的兴趣、需求、动机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长在与学校进行沟通合作的过程中希望参与活动的形式与层次也各不相同。杭州大学刘力教授认为家长参与活动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形式上的参与,人际的参与和管理式的参与。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主要集中在表层化的参与层次,通常是由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这一层次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家长联系薄、家长报纸等。在个别学校也出现了“人际的参与”。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参与家校管理这一更高层次的“管理式的参与”形式在目前的家校沟通与合作过程中十分少见。
三:单向灌输多余双向沟通
家长会、电话联系和约见家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一些较高层次的直接参与方式仍然不太受欢迎,因而尚未采用或很少被采用。在家校沟通方面,很多学校仍然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双向沟通。由于学校对家长只是一味的灌输,很少采纳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较表面化的层面。
四:随意性多于计划性
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召开一两次家长会,其余时间均是为了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教师与个别家长进行的沟通,随意性较强。这种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家长不能从活动中学习到较系统、较稳固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难以形成时间上和效果上的强化。即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
五:学习问题多于综合素质
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比单一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度远比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要高的多,而排在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内容末位的则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六: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家长个体需求
现阶段家校沟通的方式,多数是在同一时间,面向全体家长进行。但是,还不能够对某一类学生家长或某些特殊的个体进行更有帮助的指导。因此,还不能满足家长的个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