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范文1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161-02
近年来,4G技术迅猛发展并被普及应用,各大运营商为了推动自身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数据服务的资费,再加上用户习惯的改变,促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得以加快。在广播覆盖方面,用户逐渐转变为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收听广播,比如通过微信、微博、各类APP等平台收听广播。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用户通过手机终端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达到47.8%,提示传统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收听广播的人群被分流。在这样的情势下,需要对两种广播覆盖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索广播产业在当前格局下的发展路径。
1 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广播的覆盖特点
1.1 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特点
就传统广播覆盖情况来看,由于较少人收听其短、中波覆盖的广播,所以文中的传统广播覆盖以调频覆盖为例。从其覆盖方式特点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收听成本低。用户要想收听传统广播,其成本如下:一台收音机(价格为几十到几百元)、电池(几块到十几块),而广播信号免费,总体收听成本非常低。用户若想收听移动互联网广播,则需要购买智能手机终端,价格至少几百元以上,耗电量大,且收听时产生较大的数据流量,在流量计费的背景下,用户的数据流量费用较多。
2)收听效果好。传统广播历史悠久,在广播覆盖中,主要通过FM发射,发射台的信号源基本上属于模拟信号,可以通过调频直接收听,无需压缩和解码;即使通过卫星接收、转播,为了方便用户收听,大多数电台采取的、也是比较低的编码格式压缩比,信号损耗小,借助卫星直接转发,耗时短,用户采用收音机接收,不会出现受网速、带宽等影响而产生的困扰,音质好、实时性强。而在移动互联网广播中,为了用户可以良接收信号,采取比较高的编码格式压缩比,信号损耗大,且其中的中转环节较多,受网络带宽影响,出现延时情况,且声音变化大,失真度较高,若太多用户同时在线,缓冲延时会更严重。
3)听众较稳定。在移动互联网广播的收听人群中,大多是年轻人群,他们接触新媒体较快,人群的个性较分明,对节目要求较高,风格多变,比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很难固定某一个电台。而在传统广播的收听人群中,大多是车载人群、学生、中老人、农村老百姓等,收听广播的时间较长,会固定收听广播的习惯,对感兴趣的节目比较忠诚,不易转移。因此,传统广播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的听众。
4)特殊职能的无可替代性。传统广播除了满足人们的娱乐、新闻等功能外,还具有另外的特殊职能,即对特定人群的公益及公共服务和主流宣传,比如农技卫生服务、应急广播等(面向广大农村百姓和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群);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面向新疆等边疆省市),在维护民族统一等方面的职能尤为突出,这些都还是优势之一。
1.2 移动互联网广播覆盖的特点
1)更高的互动性。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移动手机终端的智能化程度,市场上的广播收听软件的数量、功能日益增多,且用户与广播的参与性较传统传播明显增强。移动互联网广播为用户提供广播节目时,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比如用户关心的美食、导航、上门一对一服务等,还可以点播回放自己喜欢的节目。转变了传统广播的单向、被动的接收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海量、即时性地参与到节目当中。
2)更广的覆盖范围。为了提供自身的市场份额,国内的各大运营商不断改善服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比如在信号覆盖方面加大基站建设。目前,只要有人到达,都有无线通讯信号的相伴。随着4G技术的普及,各基站原有的信道、带宽均得以扩充。在这样强大的数据服务下,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收听自己感兴趣的音频。由此可见,与传统广播相比,移动终端有声产品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
3)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移动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特点,用户在收听广播节目时,可以打破传统广播的地域限制,只要用户所在的地区可提供数据服务,就可以任意收听自己感兴趣的节目、频道、有声产品等,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和组合,形成个性化的定制应用。但是,传统广播则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要想收听自己感兴趣的广播节目,需要在当地有信号覆盖的频道,而且频道的数量有限,大多是CNR(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2套,或是当地各电台自办的节目等,基本上都是一些固定的广播节目,广播里播什么,听众就只能听什么,自主选择空间较小。
2 传统广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无论是传统广播还是移动终端的有声应用,都是时展的产物。正如“立体声”的出现催生了“音乐广播”;“固定电话”的普及催生了电台热线节目;“手机”的出现促动了现场连线报道和短信互动平台;“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类型广播浪潮;“3G移动终端”乃至“4G”的普及也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广播、乃至传统媒体的生态。回望历史,广播的每一次革命性变革、都是由“技术变革”推动和引发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广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2.1 二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处于并存状态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具有收听成本低、收听效果好、听众较稳定、特殊功能的无可替代性等优势;而移动互联网广播则具有互动性高、覆盖范围广泛、用户自主选择空间大等优势,二者各有自身的特点。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移动终端有声应用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音质、成本、延时等问题。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广播会处于并存状态,为不同的收听人群提供类型化的服务,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
2.2 二者的优势会更加凸显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喜爱网络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广播事业会朝着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互动性方向发展和完善,与未来的广播收听人群的需求日益吻合。因此,收听移动终端广播或有声应用的人群会越来越多,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步上升。与此同时,由于广大农村受众等类型人群受各自的收听习惯、收听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会选择传统广播覆盖来收听音频节目,传统广播也有为这些人群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其主流宣传、公益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仍会继续凸显。
2.3 车载人群是移动终端发展的推动者
车载人群具有目的明确(当地交通广播提供的各类对象化信息服务)、忠诚度高等特点。但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中,干线公路的传统广播覆盖不够完整,而且很多乡村公路还接收不到,给车载人群的广播收听带来了不便。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移动互联网广播的收听成本能够下降,达到人群可以承受的心理预期之后,这类人群就会选择无线上网的方法进行广播收听。这样一来,借助车载人群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移动终端的发展。
3 结论
传统广播和移动互联网广播覆盖各有自身的优势,而技术的革新才是推动人们生活、工作方式改变和前进的动力。因此,在未来发展中,二者虽然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并存状态。但随着4G技术的升级,收听成本的下降,移动互联网会给广播收听人群带来更大的便利。相信人们会越来越趋向于移动广播终端,满足多方面的订阅与推送的音频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安远.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广播的大胆尝试――浅析浙江新闻广播FM98.8[J].视听纵横,2014(6):55-58,1.
[2]王春美,王岚岚,葛文婕.国内外广播发展动向及趋势[J].中国广播,2015(2):43-46.
[3]安远.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App的发展与传统广播的转型[J].视听纵横,2015(1):106-109.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范文2
为什么要研究互联网信息的组织,其实互联网不外乎信息和人,人和信息的交互,人和人通过信息产生交互,或者人人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交互。互联网上的信息包括了虚拟知识,商品信息,新闻等等,这些不同的信息成就了不同的互联网公司。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组织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1.屏幕大小不同;屏幕大小的不同,按照互联网的逻辑广告的价值就不同,屏幕越大广告价值越大,所以广告的角度目前还是电视>电脑>手机;屏幕小是特点,手机上还需要找到更适合其特点的盈利模式。2.应用场景不同;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用手机,外出路上,所谓的碎片时间,只有手机没有电脑的时候,应用场景往往决定了应用的特点,需要更适合这些场景来使用和消费。3.信息组织方式;这个也不能说不同,更多的是多了一个地理位置的维度,而这个地理位置的维度我觉得将会是一个有着很大价值可以去挖掘的。因为从前两个特点而言,任何一种新的设备出来,好像是都会具有的特点,屏幕大小,场景。但是手机随身携带,天然和位置结合的特点未来一定会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特性。
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产品不外乎满足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其实不外乎马斯洛理论,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国内那些互联网巨头,不就是满足了这些基本需求吗?
互联网是这样,其实移动互联网也是满足这些需求。当然在互联网时代,被验证的商业模式,目前有广告,游戏,电子商务,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目前被验证的好像只有游戏。对于游戏而言,大众娱乐需求,我相信不同设备,只要用户这种生活的方式改变,愿意使用这些不同的设备,游戏的需求将一直存在;对于电子商务,在移动设备目前更像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电子商务站其实更像是内容站,对于内容站而言,不同设备只是终端而已;广告在移动设备上面目前大多认为可能不是一种特别好的变现方式,所以作为移动互联网而言还需要找到更适合其的盈利方式。
从上面我们提到的移动互联网信息组织方式的特点来看,既然位置是移动互联网的特点,那我觉得未来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最大可能性可能也在于此。线下如此多的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商家,如果能够通过移动设备获取更多的用户和收益,让用户获取更好的体验,我觉得这个里面会有很大的商机。并且生活中确实有太多的不方便,如果都能用手机实现这些需求,为什么不呢?
四、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
纵观下来,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随身携带,所以出了碎片时间消费以外,最大的不同在于位置,所以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机会和位置相关的服务,LBS,O2O。
因为从另外一个逻辑来看,那些和位置不相关的领域来看,从互联网延伸到移动互联网,只需要多做一个合适手机的客户端,比如关系,如果只是纯粹为了在手机上做关系,利用通讯录,我觉得很难,因为手机只是一个终端,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新的终端类型,那基于新的终端都能重建关系圈吗,我觉得不能,因为关系只有一套。基于现有关系的延伸和拓展比重建更容易。但是我也觉得基于设备特性的利用,基于位置的关系还是尤其存在的发展空间。
从垂直领域来看,和位置相关的领域可能会在移动互联网上有更大的发展,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会让我们改变一些做事的方式,比如预订酒店的方式,比如寻找美食的方式,比如对于旅行中的一些方式(下图中我列举了一些,我相信还有更多),我相信移动互联网中的创业者需要更加的了解生活,因为移动互联网中的这些需求都源自于生活中真实的需求。
五、如何索引位置信息
最近也一直在想,互联网上为什么大家都需要搜索引擎,因为大家需要找到一种相对靠谱的从海量互联网找到想要内容的方式。搜索引擎通过Spider抓取信息,用户搜索关键词时搜索引擎通过一定的算法按照一定的排序方式展示信息。其实搜索引擎用了一种方式有效的索引互联网信息,那我想如果移动互联网有一个搜索巨头,这个巨头是否一定需要索引这些线下的所有带有位置的信息的实体信息?当然也许未来移动互联网上的杀手级应用的形态和我们目前想象的都不通,但我相信如何高效的索引带有地理位置的信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向,获取大量的深度POI信息,这些信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如何去挖掘其价值,但是从商业的角度,如何用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来获取这些POI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能够快速获取POI信息呢?扫街固然可以,但是从规模和成本的角度考虑,我相信未来UGC肯定才是王道,Foursquare模式我一度以为可以,不过发现也没有达到我想象的预期。
那么有哪些快速索引位置信息的方式呢?我觉得照片是一种,手机照片天然含有位置信息,其实这些招聘里面的信息都是和位置对应的,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方式将照片和现实实体对应起来也会很有价值;另外二维码,现实增强等等或许都是,但是目前来看这两个领域还没有得到大量的普及,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好的方式?如果能够高效低成本的大量索引位置信息,或许会成为Next Big Thing!拭目以待吧!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范文3
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智能终端快速普及,为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巨大挑战。本文对移动互联网保险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必要性,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新思路,寄希望对我国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保险;问题
1移动互联网保险的内涵和特点
移动互联网保险是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自助获得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以及缴费、核保、承包、信息查询、保全变更、续期交费、理赔给付等一系列保险服务。事实上,移动互联网保险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保险业务和服务直接通过智能终端传递给客户。与传统保险相比,移动互联网保险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第一,移动用户身份相对是固定的,可以直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保险服务;第二,直接通过网络就可以办理保险业务和享受保险服务,终端不固定,交易时间和地点也不受限制;第三,利用LBS定位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与位置相关交易服务。
2我国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保险行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特别是在营销模式方面,没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导致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缺乏创新,加大了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也难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空间非常大,将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到保险行业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还比较低,但是人口数量却非常多,而且老龄化严重。随着经济不断稳定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移动互联网保险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3我国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结合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以及我国移动互联网保险的现状,我国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还是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3.1用户需求挖掘存在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消费行为更加理性,网络购买过程可以分为产品信息搜索、评估选择、购买三个阶段,保险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大力挖掘移动消费群体显性和隐形保险需求,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更多网络用户,这是移动互联网保险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
3.2发展方向存在问题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移动互联网保险,但是,究竟是走移动互联网保险之路,还是走保险移动互联网之路,很多保险公司都存在疑虑。移动互联网的保险,关注的是整个保险市场,需要保险公司借助移动互联网不断革新产品,优化产品形态;保险移动互联网强调的是营销渠道,结合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销售保险产品,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发展方向是现阶段保险公司亟需解决的问题。
3.3保险产品创新存在问题
产品始终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武器,保险公司应该要结合互联网消费碎片化、小金额、大批量、高频次的特点设计出多款线上产品。但是目前线上很多产品仅仅抓住了创新这一关键词,没有考虑充分保险产品结构和合理性,各项流程存在不规范问题。产品创新是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必经之路,也是凸显移动互联网保险的重要手段。
3.4营销渠道拓展存在问题
目前移动互联网保险营销渠道还处于摸索阶段,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例如移动Web在网络推广方面存在问题,浏览量非常有限;移动APP的下载量和留存量难以提升等。如何让网络用户从被动保险到主动参与移动互联网保险,是现阶段移动互联网保险营销渠道拓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5风险把控存在问题
移动互联网保险主要存在产品风险、信息安全风险、逆选择风险和业务风险等四大风险问题。移动互联网保险与传统保险的根本属性和核心功能是相似的,所以传统保险存在的风险问题同样存在,而且还有可能伴随着一些由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新型风险,直接损害到各方利益。保险公司必须要在风险把控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产品安全性。
4我国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新思路
现阶段,国内各大保险公司都逐步开通了移动互联网渠道,主要包括移动Web服务、第三方销售平台、中介网站、互联网保险公司、移动APP应用等五种移动互联网营销渠道,充分利用了移动终端快速便捷、自由开放、互动共享的特征,让保险交易各方具有多样性选择权,大大提升了保险业务的智能化运作,互联网保费交易额也实现了大幅提升。针对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保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思路:
(1)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把用户需求细分,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移动互联网保险产品,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
(2)结合发展现状,制定移动互联网保险长远发展方向;
(3)运用极致思维,将产品创新做到极致,包括服务和营销模式,全面提高用户体验度;
(4)多渠道并用,找到适合保险公司发展的线上营销渠道;
(5)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实时监控风险,确保移动互联网保险线上平台合法、合规运营,切实维护各方利益。
5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1-0048-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由传统的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正以其便携带性、强实效性、多媒体性、精准性、个性化等特点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生活、娱乐等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开辟出新的信息服务体系和服务理念,移动图书馆、移动阅读等全新的服务不断涌现,以满足读者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服务需求,这是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1 移动互联网
1.1 概念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及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应用于实践活动的总称,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产物,它继承了移动通信的随时、随地、随性和互联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二者优势融合,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移动互联网在诸多行业得到实际应用,例如金融业的超便捷网银系统、炒股机,运营商行业3G 商务―在线办公,教育行业的电子书包、移动课堂,交通业的智能导航,路况查询,旅游业的出行百科全书,图书馆行业的移动图书馆等。
1.2 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指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一种状态,而不在乎说它通过什么样的设备来进行。这个设备可以是手机,可以是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终端等,是在一种移动的、随身的状态下里访问互联网,真正体现互联网“anytime、anywhere、anyway”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有:
①便捷性。如今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是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携带便利,还具备体积小、重量相对轻便、操作简单、方便,让我们时刻都能连接上互联网进行学习、娱乐。
②实效性强。手机等移动终端时刻可以介入互联网,可以与移动互联网终端、传统PC等终端进行信息交换,例如一条信息或新闻可以通过微信、微薄、社交网站等进行即时、交流等,具备很强的时效性。
③多媒体性。移动通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3G、4G通讯技术的出现,让以前难以想象的实时通话、视频、文件传输、图形等形式的媒体类型变得非常简单,这种多种媒体的随时、时刻的通讯,更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媒介方式。
④个性化。终端个性化表现在消费移动终端与个人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其次,网络个性化表现为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Mashup等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互联网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⑤智能性。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可以定位自己所处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及声音的信息。如各类社交APP都应用了此类功能,而现在更新的设备还可以感受到温度、嗅觉、触碰感,这显然要比传统的设备“聪明”很多。
2 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
2.1 现状分析
移动互联的来临要求我们迅速融入并进行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图书馆如何才能吸引读者,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显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移动图书馆及相关信息服务,让传统的图书馆转变成移动互联网图书馆,让读者利用各类移动终端快速、便捷的获取到传统图书馆能获取的更多资源与内容,提供给读者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信息服务,这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功能。
国外的移动通讯技术相对比较发达,故国外的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上的应用相对领先,服务内容也是在不断拓展中,包括SMS、WAP网站建设、移动检索、移动电子图书、移动个性化信息服务等,在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除了常见的WAP服务,信息推送,各个数据库供应商也推出了相应的移动产品,例如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厂商在提供传统的电子图书之余,近年来还推出了超星电子图书馆,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连接上互联网,进行图书预约、续借,并可进行图书馆所有电子资源的浏览及下载。大大丰富了读者使用移动终端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类型。国内在图书馆在融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做出了从传统数字图书馆到移动图书馆的应变,例如清华的图书馆自2006年即开始陆续利用WAP网站的形式提供更丰富的图书馆服务,除了提供常规的的查询书目记录之外,也呈现出不同的馆藏特色,以及馆内很多电子资源都能通过移动终端的方式进行检索、浏览及下载。
2.2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举措
①移动图书馆建设。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必须做出相应变革,才能适应读者以手机等移动终端方式利用图书馆的要求。而数字图书馆时代,读者可以通过传统互联网利用图书馆的海量资源,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来临,如果图书馆不改变自己的信息服务模式,图书馆将不再能吸引读者,不再传承图书馆的文华传播、信息服务等宗旨。首先我们需要从信息资源建设、移动服务创新等方面来顺应移动互联网图书馆建设。移动图书馆首要的就是移动资源的建设,一种能适合移动终端检索、浏览及下载的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多媒体等资源类型能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方便、高效利用。首先采访工作需要改变,以前我们把绝大部分资源建设资金用了购买纸质的图书,现在我们则需要考虑合理地将部分资源建设经费用来建设移动图书馆平台以及移动电子图书资源,让移动终端能利用的资源逐步加大,例如购买超星数字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平台,它可以让读者利用移动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方便快速地访问超星电子图书馆海量资源,还可以登录到超星移动平台对自己已借的纸质图书进行续借等操作。
②WAP网站建设。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手、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全球标准,类似http协议的标准,规定了类似WEB服务器与客户浏览器交互的WAP方式和规范,WAP服务内容服务器存储着大量的信息及资源供移动终端来访问、查询、浏览及下载。在移动互联网中,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而WAP也可以将个性化信息PUSH到移动终端,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有效方式之一。
③检索方式革新。将传统的基于PC端的检索服务升级到移动终端的模式,提供给用户一个简洁、明了而利用移动终端利用的信息资源检索入口。特别是作为图书馆门户资源检索的传统的OPAC已不适合在移动终端使用,必须进行革新。现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应用了基于移动终端访问模式的OPAC公共联机检索,确保了读者可以选择传统模式的OPAC进行检索,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检索。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馆藏目录检索。
④移动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一直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个性化服务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必要的方式之一,根据读者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利用图书馆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有的放矢地为读者提供针对。
⑤互动。利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技术服务读者,图书馆建立自己的博客、微信公众平台等与移动终端的读者实时互动,也可以利用SNS与读者交流沟通,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与图书馆进行交互。
3 结 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图书馆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一步飞跃,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对传统图书馆功能进行的拓展。融合、创新、主动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来服务读者,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用户、资源和技术平台等优势,让读者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都能享用图书馆的浩瀚资源,努力创造新的信息服务方法和理念,推动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杜春娥,孙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特点与受众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2012,(13).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4G;网页设计;通讯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通行设备性能与无线网络通信速度的提升,以移动智能终端数量的快速增长为主要标志,主要体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大众生活中的出现。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研究与统计及互联网应用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在全球互联网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部分程度上是由其互联网市场的规模所决定的。据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预计达到了7.9亿人,与2014年数量相比增长8.4%,增速呈现走低的趋势,进入平稳增长阶段。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3134.3亿元,增幅达到72.2%。而2016年,移动互联网整体将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虽然人口福利消失,但是基于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单用户价值将呈现大幅提升的趋势。预计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移动互联网规模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的速度。但是,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会带来相关产业的变化,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体现在网络速度得到飞速提高、网络资费套餐更加优惠。同时,摆脱了宽大固定的显示屏和键盘鼠标的局限,替代的是小巧方便的智能手机,易于携带的平板电脑以及各种各样的袖珍终端。这样,网页设计作为网络浏览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变化及要求。如何应对及改造这一变化,成为移动互联网中重要的问题。
1 移动互联网当前发展现状
1.1 4G网络的应用推动了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通信服务全世界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主要是通过4G网络的推动。4G网络,即移动通信系统的第四代产品,它的最大特点主要就是在通信容量上超大,在速度上超快,以及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对接、任意漫游。并且,能够很好地处理图像、声频和视频,能够以影视等各种多媒体形式来提供商务电话与视频、电话会议及网页浏览等信息服务。[1]所以,4G移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便利,也有效地提高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1.2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采用模式
在应用的层面上,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在目前阶段主要使用两种应用模式,其一为WAP方式。它所使用的是无线网络应用协议,其网站模式主要是针对手机电脑而设计的。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二者的速率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固定互联网就是依照它们的速率特点,从而设计出全新的适应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采用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也相应地失去了一定的固定互联网内容。其二为Web方式。它所使用的是固定互联网,将移动终端的速配完全输进固定互联网的内容。它不需要再次开发网站内容,只要通过移动客户终端,使用移动浏览器就能够实现。目前所采用的两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都可以满足在互联网中用户实现网络冲浪的需求。
2 移动互联背景下网页设计的可行性原则分析
2.1 明确目标用户群
在每一项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对目标用户群的确定。对移动互联产品进行网页设计。通常的惯性要求是以使用移动网络用户的需求为主要设计目标,设计对象是移动手机电脑终端客户群。因为利用手机上互联网的用户比使用电脑上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多得多,所以在网页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手机用户的喜好特性,明确设计产品具体针对哪些用户群,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了解应用平台的细节
由于网页本身和外在的因素影响,在浏览网页上呈现出的移动通讯产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首先要掌握目标应用平台的相关细节。一般来说,生产软件或硬件的厂家会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和介绍详细的规范文档,以便从中规范文档中获得自己所要求的目标平台信息,然后将所有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形成一种个性化的版本,这样就提高了移动应用的可用性。[2]
3 移动互联产品在网页设计上的具体策略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各种移动互联网的载体,为了使用户方便携带及被充分利用,需要挖掘出一些使用功能。例如,功能的多方面改造提升,需要提高产品价格;尺寸的大小变化,要考虑到电池上的耐用问题。最重要而言,移动互联网具有丰富而精彩的多媒体服务,这是受到终端客户群青睐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使这些丰富的多媒体服务成为现实,在网页设计上实行人性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3.1 改造舒适性整体
为了移动通讯产品能够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地接受,首先要针对网页设计在整体性上进行有效改造。一般来说,用户在浏览网页时都是处于随机状态或者是浮动状态。因此,网站上所有的信息要达到迅速、准确、容易、方便地被浏览或者被阅读。所以,在网页设计中要合理地规划菜单和文本,尽可能地优化图片与内容,把较大面积与分辨率缩小成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显示屏中,避免由此造成各种不合理的缩放变化,为用户打造一个舒适性的网页整体。
3.2 精准化内容
利用最小的成本呈现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对流量的节约,用户体验的改善,最直接的是为用户省去不必要的费用。[3]网页设计者可以从精简页面设计到导航与书签功能,尽可能地帮助用户避免不必要的文本信息输入,缩减不必要的程序与功能,减少设计过深的多级菜单,以人性化与客户满意度为主要目标,对呈现内容尽量精准化。
3.3 增添延续性操作
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速,由Web1.0发展到Web2.0,再由Web2.0发展到现在的Web3.0[4],所用时间非常之短。Web1.0是互联网的发展初期,使用的技术是静态网页开发技术,由于静态网页为互联网的发展初期,交互性差是它的短板,但是它具有快速访问的特点以及稳定性强的特点。Web2.0的发展保存了Web1.0的优点,而扬弃了它的交互性差的缺点,从而改善了Web1.0存在的漏洞,提高了网站与用户的交互性,给新闻网站、博客和电子商务等带来了便利,但是它的缺点是安全性能不高。随着在传统技术上的改造与发展,Web3.0改善了这些技术问题,并逐步完善了网络体系。因此,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替,还是以传统互联网为基础。现不少手机用户仍然坚持着传统的互联网操作,所以在网页设计上,最好延续传统互联网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用户能够更快地熟悉移动通讯产品的新兴上网功能,更快地与移动互联网融合。
3.4 设计视觉要素
在网页设计中,文字、色彩、图形以及图像是最为根本的视觉传达元素。通过点、线、面构成了立体基本形态,在交互中以瞬息万变的视觉变化冲击着受众的眼球,从而形成了网页设计的视觉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传统的视觉符号,设计人员通过对复杂繁琐的文字信息经过精心处理变成简单浓缩的特性,有利于改善客户的心理体验。
把文字信息逐步向图形、图像及色彩转变。[5]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原本只能呈现单一文字的互联网现在可以利用每一个栩栩如生的图形和图像进行显示。并且,这些图形和图像所表达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任何文字的表述,从而使用户在视觉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因图形图像本身数据量占用空间及数据量较大,给用户在时间上和流量上产生了不少的费用。因此,网页设计要尽可能地减少使用色彩艳丽的图像。这样不但能够使数据量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证,而且又可保障图形图像的表达效果,提高设计程序的工作效率。
3.5 增加返回按钮和链接
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人性化服务及直观体验,最好在网页上设计出返回按钮,以及设置链接等。[6]由于一些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其自身程序没有设置返回按钮,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设置返回按钮,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方便。由于在移动网站上进行输入非常不方便,其难度较大。因此,在网页设计过程中,应当向客户给出单选按钮及列表,这样用户就能够根据自己意愿进行自由选择。一般来说,移动设备屏幕面积尺寸都较小,用户点击链接时需要准确地点击,所以设计师可以使用以下方法:第一,要适当地设计出较大的字体;第二,在链接的周围,应当设计出较大面积的留白;第三,要为链接加上下划线及背景颜色,以方便移动设备用户能更快地确认他们点击的链接内容。
4 结语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一种崭新的多功能平台,它包括媒体信息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电子商务以及生活娱乐等等。网页设计技术必须紧跟科学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为移动互联网服务。如今,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大众获得信息和生活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对移动设备的网页进行科学设计是时代的要求。移动通讯产品的网页设计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梅倩.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页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4).
[2] 陆远蓉,李晓婷.与职业能力对接的高职计算机课程开发探索――以《移动互联网站设计》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3] 陆远蓉,李晓婷.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移动互联网站设计》学习情境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4(6).
[4] 杨颖.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教通讯,2015(18).
[5] 周胜安,王圆.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
[6] 李欢.基于移动互联的IM交互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7] 于淼.浅析网页设计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1(14).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WAP;移动互联网;移动业务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782-03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WU Nan1, HU Bin2
(1.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 2.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 Consulting Institute Co.,Ltd.,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mutual penet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network,mobile internet become the future of mobile services.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features and present status of the mobile internet,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net and mobile network,finally give some discuss and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Key words: wap; mobile internet; mobile service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电信网两个领域相互渗透,单一的电信业务和单一的互联网业务已不能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移动中对信息感知的需求,人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并交互信息,而电信网络移动性的特点和互联网丰富业务的优势相互结合,产生了质的飞跃,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主要讨论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发展现状,提出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建议,为电信运营商的后续发展演进提供参考。
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移动互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日韩和欧美等国家的移动互联网及其提供的业务处于领先水平,我国相对落后。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是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如图1所示,从产业链来看,移动互联网涉及终端用户、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内容或应用提供商等多个环节;从标准组织来看,移动互联网相关标准涉及到ITU、IETF、3GPP等多个国际标准组织。
图1移动互联网示意图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主要优势在于移动状态下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从运营模式来看,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用户可以免费获取信息内容,盈利模式主要通过广告收入获利,这与传统的电信业务的计费模式不同。而作为移动通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融合产物,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运营模式更多体现出包容性,从业务内容、业务下载、业务互通等多方面体现获利的需求,业务融合了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的计费模式,且其中互联网对用户免费的后向盈利模式对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影响较大。
从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情况看出,电信运营商最初在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拥有的广大用户 资源使其在竞争中拥有绝对优势,他们不仅扮演着网络接入商的角色,还是服务提供商,同时对终端制造行业和内容提供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几乎都可以涉足。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电信网之间围墙的打破,电信运营商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丧失了对数据业务的全面掌握,同时,原有的基础电信业务也受到了互联网业务的冲击,电信运营商不能用以往封闭的心态主导产业链,而应该以开发的心态面对竞争,加强合作共赢,促使移动互联网向着健康的方向的发展。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从移动互联网发展角度来看,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移动终端上开展业务的互联网新兴企业都取得了高速增长,比如腾讯、苹果等公司增幅都超过了百分之百;而传统电信运营商相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增长较慢,增长普遍偏低,如AT&T、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都基本在百分之十左右或更低,电信运营商相比互联网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相对落后,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其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仍需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掌控业务控制权
电信运营商最初开展数据增值业务的时候,通过的WAP、短信等平台开放出来数据增值业务掌控权在自己手中,CP/SP通过分成的模式是与电信运营商结算的,如图2所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运营商已经很难像以前那样掌控所有的数据增值业务,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取代电信运营商与业务提供商分成结算。而这部分业务在运营商的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正逐年上升,直逼传统的语音业务。电信产业链发生变化使运营商产业链地位降低,互联网运营商在新业务服务提供上占据主动。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应该结合移动通信独有的属性,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的业务,并掌握业务控制权,从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的目的。
图2移动互联网业务构架示意图
2)改变运营商盈利困境
原有的电信网更多强调控制、运营和管理,而互联网自发展之初就强调灵活、开放,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是两个网络融合交汇,两个网络的融合和交汇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围墙花园模式,改变用户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而伴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逐步普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外部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终端的智能化使得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控制力逐渐削弱,而这部分业务在运营商的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正逐年上升,直逼传统的语音业务,电信运营商有沦为“管道”的风险。因此,运营商应积极转型,创新和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以保障企业盈利,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3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传统互联网在终端和业务上将逐步走向统一,在融合路径上,移动互联网将经历借鉴、模仿、复制、业务互通和深度融合几个发展阶段,对于运营商来说,在席卷而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如何发展用户,扩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基础成为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首要的问题,它影响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我们需要对以下的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加强业务互联互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成功的互联网业务提供商把业务向移动终端上转移,互联互通是最终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业务假如能够实现互联通,例如,即时消息互联互通能够像当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短信互通一样。它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也能为运营商带来更好的利润,虽然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但是互联互通问题本身更多的是一个政策性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因此,建议政府能够有效督导业务在不同运营商间的互通,同时建议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方能够通过开放的心态去寻求合作得到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赢。
2)加强监管和安全保证
移动互联网与用户紧密联系,用户需要更安全的业务,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安全方面需要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营商加强管理,提高移动互联网络本身的安全性,选择高性能的网络安全产品,建立统一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监管体系,规范运营商和SP的业务经营;二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保护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加强互联网门户的监管和打击不法分子。
3)新商业模式和积极转型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业务取得快速发展,运营商如果想保持其原有的收益,不简单沦为“管道商”,必须积极向提供数 据业务提供商转型,而移动互联网应用,与电信应用和互联网不同,很难简单通过时间流量费或免费方式建立业务推广和盈利模式。电信运营商积极探讨并做到运营商、平台服务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共赢,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促使移动互联网向着健康的方向的发展。
4)开展差异化合作
与日本、韩国运营商相比,欧美运营商由于缺乏较强势的产业链地位和对新业务的开发能力,通常采取与传统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该种方式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初期,不仅能有效增加用户基础,而且成熟的业务模式对于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对于国内运营商来说,与传统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业务提供方式。可针对不同的互联网业务,与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国内运营商应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
5)建立适合网络和支撑系统
从国际标准组织的技术发展目标来看,移动网络正在向着扁平化,原有的网络结构已经不适合于未来的全IP化的要求。在选择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设备的后向演进和前向兼容,使网络逐渐平滑向全IP构架过渡。此外,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网络融合的过程,融合后的资费管理模式与现有资费管理模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融合通信业务提供给用户一个集话音、视频、数据、无线等为一体的通信,用户用一个终端就可以享受顺畅的通信方式。为支持融合业务实施整合,运营商需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现有市场、客户群体以及增值业务和捆绑产品组合,需要建立合适的IT支撑系统构架来更好的适应市场。
4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终端、网络的不断发展,实现技术、商业模式及参与主体的不断多元化,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将与互联网上一样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规模将会超过互联网,电信运营商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要有开发的心态,与产业链密切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分析终端用户的需求,构建适合自己的核心体系,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将真正走向融合,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卫.移动互联网业务逻辑──互联网正向无线世界演进,运营商受益无穷[J].电信建设,2001(3).
[2]王挚琦.创建移动互联网全新商业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9(12).
[3]张宏科.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电信科学,2004(10).
[4]张鹏.运营商、传统SNS争先布局移动互联网[J].通信世界,20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