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划分的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层建筑物划分的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层建筑物划分的标准

高层建筑物划分的标准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结构;性能目标;稳定性

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是将钢材通过工艺手段制造成建筑构件,高层钢结构应用到高层建筑物中,会使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为建筑物的使用提供极大的安全保障。高层钢结构的性能要保证在受到地震危害时,实现有效的减震功能,避免建筑物受到过大的破坏,所以高层钢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抗震性能达到标准。根据现有的地震灾害案例以及钢结构模型,对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建立起完善的钢结构性能目标。

一、高层钢结构的抗破坏性能和抗震性能

我国钢结构的设计发展比较晚,已经建立完成的高层建筑钢结构还没有经历过大型地震灾害的破坏。所以钢结构模型主要选取国外的钢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地震灾害后钢结构的整体破坏,对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破坏进行总结。

地震灾害会对高层建筑的钢结构造成稳定性丧失、节点破坏的问题,但是不会导致建筑物的整体倒塌。节点破坏是因为钢结构的节点受到地震反复荷载的影响,出现脆性断裂的现象。钢结构的节点是力量传输的关键部位,所以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钢结构的节点应力就会集中起来,对节点造成破坏,钢结构在受到地震灾害时还会出现连接板的损坏。钢结构在受到强震影响时,主体构件和节点都会进入到屈服状态,使钢结构主体受到保护,避免主体结构的破坏程度过高,导致建筑倒塌。但是总体来看,高层钢结构的整体性能还是比较好的,具体的抗震能力还是和构件、节点的连接相关。

二、高层钢结构性能目标设计和建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

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钢结构主要是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在性能目标设计和建立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节点和构件连接的测算,控制钢结构的荷载、抗震和抗破坏参数,避免钢结构设计完成后引发稳定性问题。

(二)保证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的经济性

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是一种比较新的观念,钢结构的应用会导致高层建筑的设计建造成本得到一定比例的提升,所以在保证钢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控制好钢结构设计和建立的经济性,对钢结构的设计和建立的材料性能进行控制,避免高层建筑的建设成本过高。

(三)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防火性

高层钢结构在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出现结构变形的情况,所以在钢结构性能目标建立时要注意钢结构的防火性,在设计过程中,降低结构的膨胀系数,并对钢结构建立的材料进行筛选,避免高热环境中,结构膨胀爆裂的现象发生,而且钢结构中的电路要与构件保证一定的距离,避免电路碰到钢结构上出现放电现象,影响钢结构的防火性。

(四)高层钢结构的环保性

高层钢结构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种新型结构,所以该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要保证其环保性,这样才能促进高层钢结构的应用。确保高层钢结构可以与周围环境有效的融合,促进钢结构的开发和利用。

三、高层钢结构性能水准的划分和量化

(一)高层钢结构性能水准的划分

高层钢结构的性能水准包括结构的抗震性、抗破坏性等等,而钢结构的性能水准受到结构强度、节点裂缝、结构变形的影响,所以把钢结构的性能水准划分为几个级别,分别是性能良好、性能微损、性能损伤、性能破坏和性能丧失。在性能良好和微损级别,主要是个别的构件出现了轻微的变形现象,在这种性能水准内,钢结构的整体结构功能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也不用对结构进行修补;在性能损伤的级别时,结构整体功能受到了影响,但损伤部位是可以修复的,在修理之后钢结构还是可以继续应用;在结构破坏级别,钢结构会出现较大的变形,而且在节点出会出现大量的裂缝,影响了整体结构的性能,建筑中的人员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性能丧失级别整个钢结构已经没有修复的可能,需要及时对此钢结构进行拆除,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高层钢结构性能的量化

在对钢结构的性能进行量化时,需要结合钢结构的强度、变形情况、承重负载以及疲劳周期等进行综合量化,量化过程不能由单一的参数来决定,要结合多个参数对性能目标进行量化,保证钢结构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

在性能水准为良好和微损级别时,整个结构基本没有受到破坏,所以可以选择变形极限来作为该级别的性能目标量化标准

在性能水准为损坏时,钢结构在遇到中等破坏或者中震情况时,是可以修复的,所以可以选择结构的弹性塑性来对性能目标进行量化。

在性能水准处于破坏或者丧失级别时,主体结构已经受到了比较大的损伤,而且部分结构已经不能使用,所以量化时可以按照结构的变形位移来进行量化。

(三)高层钢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

高层钢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要以建筑物的抗震防范水准为基础,在小震过后,高层钢结构大部分要保持在性能完好的状态,不需要对钢结构进行修复和补充;在中震的情况下,可以有微损和损害的情况发生,但是不能出现钢结构性能丧失的现象,在短期的修补之后,建筑物可以继续投入使用;在大震情况下,建筑结构的性能可以遭到破坏,但是不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结论:

高层建筑钢结构性能目标的建立可以让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更加明确,避免了性能目标不清晰使建筑物在受到地震灾害时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对钢结构在各个性能水准下的破坏程度进行描述,并对性能目标进行量化。利用钢结构的性能水准进行性能目标的建立,可以反映出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同的抗震级别,实现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超.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247.

[2] 王涛. 浅论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节点设计原理与实践[J]. 门窗,2012,10:271+274.

[3] 姜春宝.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 科学中国人,2015,17:16.

高层建筑物划分的标准范文2

关键字:高层建筑;防排烟;优化设计;实践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优差直接与其安全情况成正比,因此必须重视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方案,在合理的经济情况下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内部的疏散能力,进而减少建筑物内的烟气排放,这不仅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而且对消防安全工作也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

一、优化设计理论

防排烟优化设计目前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是避免火灾以及意外伤害的较为经济的一种设计方案,其通过增加机械加压通风系统从而自动控制排风量,减少火灾或者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烟气扩散程度,从而保证高层建筑物内的人员得以及时安全疏散,防止因烟气造成人员意外伤害,为消防队员进行营救争取了时间。

根据建筑物的防火分区,设置不同的通风口;同时观测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的日常风向以及日常风速,运用软件分析法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最佳方案,使高层建筑防排风的优化设计方案更具有实践性和有效性。

二、分区优化

(一)防烟分区与防火分区的联系

只有对防火分区进行了解,才能优化防烟分区的设计方案,减少在实际设置中的误差。

防烟分区应该与防火分区保持一致,建筑面积应该≤500㎡。

(二)根据排烟量进行分区优化

防烟分区的划分标准应该按照排烟量的多少进行规划。

高层建筑的种类有很多,商场、居民楼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两种形态。

1.考虑到居民楼的建筑布局,其中必然拥有自然排烟口,因此应该采用机械排烟的方式进行防烟区的优化。方式一:在排烟口两端设置40/60cm的内走道。方式二:通过在窗口一端设置外窗,在其中设置30~60cm的内走道。方式三:设置中庭,中庭的净高度为12m。方式四:通过在防烟区的某一房间内设置排烟管道,一般情况下房间距离排烟口的位置不超过30m。

2.在商场进行防烟区的划分,需要采用系统化的方案设置空调、消防以及排风换气管道。通过将主风口接入排烟竖井从而实现消防风机的正常运行。

3.在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加大防排烟设计的范围,这样通过多个自动化系统,就能够延缓火灾的蔓延速度,使人员得以及时疏散,进行灭火,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层建筑物因空间闭塞排烟不畅的弊端,对减少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通过防排烟分区的优化,合理布置了建筑物的排风口,控制了排风量,布局具有合理性、安全性的特点。

三、高层建筑在实际中采取的防排烟设计方案

作为高层建筑的防排烟优化方案,必须符合建筑物的综合要求,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设计的正常实施。在措施提出之前,需要对高层建筑进行地理位置的测量,对其建筑材料规范进行分析,从而保证排烟设计措施的合理性。

(一)对楼梯间采取防烟措施

在高层建筑防排烟优化设计中,需要对建筑内死角、不具有自然排风的角落进行技术性分析。像合用前室、前室以及防烟楼梯间均可能是没有自然通风口的死角部位,因此需要对这些部位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送风量进行分析,比较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量的表格与实际计算数据的出入,从中取比较大的数值应用到设计方案中。

根据不同的层数进行送风量的计算,从而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设计加压送风系统,能够在遭遇火灾时进行系统自动报警,并且及时通风排烟,有利于人员的疏散。

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应该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在1~2层有两个核心筒形式的防烟楼梯间,那么便采取系统时段送风法,分别选取较为闭塞的、通风最为不顺的四个楼层进行通风系统的设置。

如果在3~6层有四个独立防烟楼梯间,那么便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在楼层与楼层之间,即裙楼的屋面上。

采用庞统泄压阀以及压差感应器取代原有的余压阀,从而对不同时段的送风量进行合理调整,保证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有效性。

(二)合用前室——电梯

保证电梯的消防措施完善,分不同时段对1~2层核心筒式的消防电梯前室实行加压送风,将装置装在自地下到42层的三个送风段,采用自动闭路设置保证在火灾以及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进行自动启动,并通过泄压装置进行泄压,增加送风量、减少烟雾的扩散,增加疏散人群的时间。

(三)送风系统的设置

对电梯合用前室以及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能够有效的进行防烟,避免灾害的蔓延,而送风量的多少则是关系到烟雾扩散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建立高层建筑烟气控制的模型,考虑在开门或者是关门的情况下烟气的扑出动能,对烟气冲出门洞的风速以及烟气速度进行分析,保证风速与其压力的关系平衡性,通过模型建立完善计算方式的不足。

(四)对系统运行方式进行优化

改良原有的系统运行方式,从单点火灾以及多点火灾的形态着手,对通风口以及送风口的开启时间以及开启形态进行设置,从而以最经济的形式进行最有效的防风安全设计。

(五)优化管材的尺寸

分析优化之前的方案中的风量、风压,从而调整其中相关参数,保证其管材的尺寸与优化后的设计相符合,减少因管材尺寸的不适对送风量、风速、横截面积等造成的影响,按照技术要求标准进行核对,保证其送风口的位置精准。

保证管道的布局合理,对管道的走向进行调整,节省高层建筑的空间,使管道布局具有美观性的特点。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物防排烟的优化设计理论进行分析,进行防排烟分区优化,采取合适的防排烟设计方案,从而解决现有高层建筑中排烟效果的不足,提高防排烟设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逵.高层建筑防排烟优化设计探析与实践[J].中华民居,2011,(4):79-80.

[2] 张靖岩,霍然,王浩波等.高层建筑安全核区域防排烟技术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1):10-15.

[3] 欧高文,胡志.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0,(z1):150-151.

高层建筑物划分的标准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seismic performance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structure and seismic design the process of how to solve problems, and then analyzes the impact of building the main factors of seismic effec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high building aseismic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in this, mentioned the a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broad prospect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地震作用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它是一种随机的、尚不能准确预见和准确计算的外部作用,目前规范给出的计算方法还是一种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要进行精确的抗震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影响到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抗震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建筑师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作出相关分析,以同行参考!

1 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规定和标准

震级是根据地震的强度而进行的划分,在我国,地震划分为六个级别:3级为小地震,3~4.5级为有感地震,4.5"--6级为中强地震,6~7为级强烈地震,7~8级为大地震,8级以上的为巨大地震,是国家根据相关的历史、地理和地质方面的经验资料,经过勘查和验证,对进行地震分组的一个经验数值,它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有甲、乙、丁类建筑,在我国大部分的房屋抗震等级是8度,可以抵抗6级地震的作用。国家设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按照建筑物的分类和设防标准,根据房屋高度、结构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比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抗震等级可以分一般、较为严重、严重和很严重这4个级别。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混凝土结构应高根据建筑的高度、建筑的结构和设防的烈度运用不同的抗震等级,而且应该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措施要求。

2 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因素

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需明确建筑物抗震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下面,将从建筑结构本身的设计效果、施工材料施工过程以及建筑场地情况3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建筑结构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施工过程

建筑结构的材料是影响抗震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个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这样一点:在一般情况下,地震对建筑物作用力的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成正比。在同等地震环境下,建筑物材料使用越好,其受到的地震作用力也相对较小;反之,建筑物就会遭到来自地震的很大的作用力。所以,在实际的建筑物的建设中,建议他们多采用隔断、板楼、维护墙等构件,广泛采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板、塑料板材等质轻的建筑材料,这将会有利于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建筑结构施工过程同施工材料共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效果。所以,高层建筑在具体施工中,要加强监管和规范,严格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从建筑结构的质量上来提高抗震效果。

2.2 建筑物自身的结构设计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影响抗震效果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建筑物若要达到抗震目的,必须进行合适的结构设计,保证抗震措施合理,能够基本实现小地震不坏、大地震不倒这样的目标。无论点式住宅或是版式住宅,都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如果建筑物对平面的布置较为复杂,质心与

刚心不一致,在地震情况下,将会加剧地震的作用影响力,破坏性增强。所以,建筑物的结构平面布置尽量保证建筑物质心和刚心重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出屋面建筑部分不宜太高,以降低地震过程中的鞭梢影响;平面布置不规则的房屋注意偏离建筑结构刚心远端的抗震墙等等。

2.3 建筑物所处地质环境情况

在地震中,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岩石断层、山体崩塌、地表滑坡等使得地表发生运动,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海啸、水灾等次生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破坏。在造成建筑物破坏的诸多原因中,有些是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预防的。所以,在选择建筑工地的位置之前,要进行详尽的勘探考察,分析地形和地质条件,避开不利地段,挑选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点。

3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法

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要从减小地震作用力的输入和增强地震抵抗力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尽可能减小地震作用能量的输入,运用高延性设计、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的运用,注重抗震结构的设计,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增多抗震防线的建设。将减小地震作用力和增强建筑的地震抵抗力二者结合起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建筑抗震的设计施工。

3.1 减少地震发生时能量的输入

在具体的设计中,积极采用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方法,对具体的方案进行定量分析,使结构的变形弹性满足预期地震作用力下的变形需求。对建筑构件的承载力进行验收的同时,还要控制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限值;并且更具建筑构件的变形和建筑结构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确定构件的变形值;根据建筑界面的应变分布以及大小,来确定建筑构件的构造需求。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在坚固的场地上进行建筑施工,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发生作用时能量的输入,从而减弱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程度。

3.2 运用高延性设计、推广消震和隔震措施的运用

现在在我国,许多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多采用延性结构,也就是适当的空着建筑结构的刚度,允许地震时结构的构件进入到具有很大延性的塑性状态,从而消耗地震作用时的能量,使地震反应减小,减弱地震给高层建筑带来的破坏和重大损失。如果某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较小,但是具有较高的延性,那么在地震中它也不容易倒塌,因为延性构件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经受住很大的结构变形。延性结构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它可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使结构物“裂而不倒一。

3.3 注重抗震结构的设计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结构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150 m以上的建筑,采用的3种主要结构体系(框.筒、筒中筒和框架.支撑体系),都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我国钢材生产数量已较大,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尽可能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或钢结构,以减小柱断面尺寸,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我国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具有价高的思想价值,可以指导很多实际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可以从传统的硬性为主的抗震模式向以柔性为主的抗震模式转变,实现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有效地减弱地震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冲击力。比如,在高层建筑的拱形结构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迪拜帆船酒店,外观如同一张鼓满了风的帆,一共有56层、321 m高,就是运用拱结构抗震减灾的很好的例子。

4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前景展望

今后若干年,中国仍将是世界上修建高层建筑最多的国家,这将会给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带来新的难题。21世纪,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将有如下变化:

(1)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体系将从以硬性为主向柔性为主的结构抗震转变,通过“以柔克刚”方式,调整建筑结构构件的隔震、减震和消震来实现抗震目的。

(2)建筑材料对结构抗震的影响越来越得到重视。建筑材料的各个抗震指标的提升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研制新的建筑材料可推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通过优化的抗震方法设计,来实现高层建筑的抗震要求。

(3)计算机模拟抗震试验得到广泛应用。将制作好的模型或结构构件放在模拟地震振动台上,台面输入某一确定性的地震记录,能够较好地反映该次确定性地震作用的效果。计算机模拟环境可以拟真抗震效果,帮助科学改进各因素,有效抗震。

另外,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也有了新的转变:从线性分析向非线性分析转变,从确定性分析向非确定性分析转变,从振型分解反应分析向时程分析法转变 。

5 结语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技术是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我们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对高层建筑所处的地质和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选用适合的抗震结构,注重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减小地震的作用力,增强地震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高层建筑抗震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物划分的标准范文4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疏散到地面时间长;二是人员较多,不易疏散;三是高层建筑火势蔓延极快,增加了疏散困难,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火灾案例分析表明,在火灾中有一半人数以上是被烟熏死的。

1.1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起火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扑救十分困难。例如:热辐射强、烟雾浓、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快,消防队员难以堵截;消防队使用的灭火及救护设施高度有限,因此室内消防给水设施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设施。当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宅时,室内消防水量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向高楼供水,但消防水带耐压能力常常不能适应需要,此外,建筑物如果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因攀登高楼体力不够,不能及时达到火层进行扑救,消防器材也不能随时补充,均会影响扑救。

1.2火险隐患多

高层建筑通常功能多元化,易燃物多,若管理不当,发生火灾可能性很大。特别是一些面积大、超高层建筑,情况更为复杂,一旦发生火宅,后果不堪设想。

2超高层防火疏散设计的措施

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必须结合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考虑防火安全。我国在1982年底,经国家经委和公安部联合颁发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属于国家标准,设计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火设计,设计单位应对工程项目的防火设计负责,凡不符合设计防火规范的工程,不能上报审批或交付施工。在设计超高层建筑的防火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布局要保证安全畅通。保持与其它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对广场、空地和绿化做好合理规划,保证消防车可以顺利接近高层建筑。

(2)合理进行划分防火区。采取每层做水平的区分(以防火墙划分)和垂直的分区(以耐火的楼板划分),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单元内加以扑灭,防止向上层和相邻单元扩散。同时,对各种管道及线路的设计要尽力消除取火及蔓延的可能性。

(3)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构件(墙、柱、防火门等)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以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

(4)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明直接。在靠近防火单元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控制最远房间到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做好疏散楼梯的防火封闭和排烟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迅速地撤离。

(5)尽量做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的不燃化或难燃化,以减少火照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6)做好建筑物的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

(7)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及联动控制功能,控制和智慧报警、灭火、排烟、疏散等。

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设计防火规范,包括各种正在制定,即将公布的有关专业规范。必须从整体考虑,包括各种正在制订,即将公布的有关专业规范。必须从整体考虑,加强建筑与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工种的配合,使防火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加强防火设计的同时,还必须健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审核工作,保证《规范》的贯彻执行。防火设计审核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设计单位内部,从设计组到设计室以及院管理室都应建立防火设计审核制度,明确防火负责人。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消防监督机构,负责消防监督工作,各地公安消防监督机关根据此制订相应的管理规定,把高层建筑列为重点审查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最后的施工图,都须报审,未经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审核批准的工程设计,不得交付施工。设计部分内部和公安消防监督机关的审核工作,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防火规范得到正确、前面的贯彻。防止由于建筑单位和设计人员不重视或不理解,使《规范》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留下隐患和造成难以解决的后果。

高层建筑物划分的标准范文5

关键词:城市建设,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建筑物无论从外观造型还是地理分布角度来观察,都显示杂乱无章,建筑的整体性失衡,纷繁无序,无法产生亲近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我国高层建筑建造时都以“新、奇”为设计原则,过分追求自身建筑的与众不同,显示出自身独有的特性,而并未对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要点问题进行认真的考虑研究。因此,对高层建筑设计要点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有助于提高城市高层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亲近感。城市中建筑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合理的建筑设计是高层建筑是否与城市空间融洽的重要依据。

1 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设计原理

1.1 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个主要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形成的视觉感受,是设计师做建筑设计时十分注重的部分。建筑的整体尺度主要是强调了整体性对于建筑的重要性,目前相关的整体尺度均衡理论有很多种,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在设计建筑群的整体尺度时,要注意“主体、裙房和顶部”是高层建筑三个主要的

组成部分,有时为了增加建筑造型的活泼生动性,也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添入一些活跃元素。处理好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对是否能建造出一个层次鲜明,外观优美的高层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确定这三个部分的尺度时,应该避免每一个部分独立成块,各自采用不同的尺度参考体系,而是应该遵循一

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整体性。

1.2 近人尺度

所谓近人尺度就是指高层建筑的进出口和最底部分的尺寸大小给人的视觉感受。由于这部分是用户每天都要接触,且最易被人们细致观察,是形成人们对该建筑直接感受的最基础的部分。建筑入口的柱子、檐口、大门、墙面的尺度划分、窗户、装饰的处理以及建筑底层,在进行近人尺度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些部分尺度感的划分要比整体尺度部分的划分更加细致。为了营造出一个由街道到建筑体内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以达到使人们心理的逐步适应的目的,我们可以在建筑的周围及人口部分对空间加以适当的限定。由于高层建筑底层部分是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所以对于建筑的尺度设计应该以人的尺度作为参考系,不能太小或者太大,过小就会影响建筑的尺度感,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过大则会是建筑过于宏大而增加了与人们的距离感,缺少亲近感。

1.3 细部尺度

细部尺度主要是指建筑材料的质感,指高层建筑更细分的尺度大小。这细分尺度的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生活,我们经常通过触摸来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对于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我们分别通过“美好”和“可恶”来形容对于它们的感受,这就形成了人的视觉质感。在建造建筑时,为了能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的美好感受或者能使人们愿意用手去触摸而营造出建筑给人的亲近感,建筑设计师就是运用这一原理,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来塑造建筑物。

2 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2.1 高层建筑采光设计

减少人工照明的能源消耗和优化日光的使用是高层建筑设计时的资源节约型目标之一。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日光的直射对人视觉舒适度的不利影响以及减少热能的消耗来减轻高层建筑的制冷压力,往往采用被动日光技术来对建筑物中直射的光线进行控制。下面来介绍几种较为先进的日光采集系统:

(1)通过提高单位面积进光区域内有效日光量,来减轻对阳光辐射产生的制冷负荷,从而减少了建筑物的能耗;

(2)为了能在不增加窗户周围的阳光强度且能使其到达采光更深的工作区域,可以通过阳光发射到屋顶平面来完成;

(3)仔细设计阻挡阳光直射的系统,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导致的眩光和温度不适。设计的难度在于每天和全年阳光位置及获得的不断变化。自然采光的建筑无论设计得多好,只有在日光有效利用和代替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才能节约能源。

当然,进行采光设计时,可以在人工照明节能和少量增加阳光热量获得之间寻求平衡。我们可以完善座位和工作平面规划,通过更好的窗户和立面设计来减少眩光,获得自然采光。研究表明,太阳光的适当获得和开阔视野可以提供一种舒适感。然而,为保证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用者应该可以控制光线的

数量和质量;设计者需综合考虑能耗、背景光线、屋顶灯和窗户的自然采光等因素,并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视觉环境。

2.2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构造柱是否已经设置在了大厅的四角和外墙的转弯处,且位置是否正确;此外,还要注意山墙和纵墙的交界处是否设置了抗震构造柱和是否用构造柱代替了砖墙承重等问题。2)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者资料不全。在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情况下贸然

进行施工是不可取的。若没有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时就缺少了必要的依据,对此我们要注意以下情况:在设计方案会审后或者规划设计阶段便直接进行设计施工图;在扩初设计会审后就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3)抗震设防标准掌握不当。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划分的设防等级,

不能任意的提高或者降低设防等级,前者会造成工程投资超支,后者则会影响整栋建筑的安全性,不利于抗震。

2.3 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设计

(1)人员疏散困难设计。众所周知,高层建筑往往是人群分布密集的区域。如果发生火灾,除了消防专用电梯之外的其他电梯必须马上降至底层暂停使用,这样人员的疏散必须通过楼梯,大大延长了疏散的时间和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人员疏散问题。

(2)火灾蔓延迅速。由于超高层建筑中存在许多可燃物,它们形成了许多纵向烟筒。当火灾发生时,这些烟囱的拔风抽力效应可以促进火焰及烟气的蔓延,高度越高,抽力越大,这种效应就越强烈。超高层建筑的烟筒效应是最难防范的,虽然可在管道内设置一些防火阀,然而这些防火阀可能出现控制失灵、无法严密闭合等情况,从而导致有火溢出直至延烧。

(3)火灾扑灭问题。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在灭火过程中,就会遇到建筑周围场地小或者登高高度受限等具体问题。另外,如前文所述,高层建筑的火势蔓延迅速,也增加了扑救的难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中必须充分重视消防问题。只有全面考虑高层建筑中可能出现的消防问题,并在相关设计中消除这些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才能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根本目标。

3 结语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必将不断的涌现出来。城市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门面,是城市最显著的象征物。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工作,深入的分析设计过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在保证高层建筑安全性的前提下,设计出具有该城市鲜明特色的高层建筑,为城市增

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满足人们观赏和使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田毅,陈丹娜.浅议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整合[J].价值工程,2011(12):21-22.

[2] 魏国,李楠.高层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1(6):34-35.

[3] 包玉坤.浅谈现代高层建筑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1(1):78.80.

[4] 裴中良.探讨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J].城市建设(下旬),2010(4):74-76.

高层建筑物划分的标准范文6

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1高层建筑采光设计

减少人工照明的能源消耗和优化日光的使用是高层建筑设计时的资源节约型目标之一。一般情况下,为了减少日光的直射对人视觉舒适度的不利影响以及减少热能的消耗来减轻高层建筑的制冷压力,往往采用被动日光技术来对建筑物中直射的光线进行控制。下面来介绍几种较为先进的日光采集系统:1)通过提高单位面积进光区域内有效日光量,来减轻对阳光辐射产生的制冷负荷,从而减少了建筑物的能耗;2)为了能在不增加窗户周围的阳光强度且能使其到达采光更深的工作区域,可以通过阳光发射到屋顶平面来完成;3)仔细设计阻挡阳光直射的系统,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导致的眩光和温度不适。设计的难度在于每天和全年阳光位置及获得的不断变化。自然采光的建筑无论设计得多好,只有在日光有效利用和代替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才能节约能源。当然,进行采光设计时,可以在人工照明节能和少量增加阳光热量获得之间寻求平衡。我们可以完善座位和工作平面规划,通过更好的窗户和立面设计来减少眩光,获得自然采光。研究表明,太阳光的适当获得和开阔视野可以提供一种舒适感。然而,为保证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用者应该可以控制光线的数量和质量;设计者需综合考虑能耗、背景光线、屋顶灯和窗户的自然采光等因素,并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视觉环境。

2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1)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构造柱是否已经设置在了大厅的四角和外墙的转弯处,且位置是否正确;此外,还要注意山墙和纵墙的交界处是否设置了抗震构造柱和是否用构造柱代替了砖墙承重等问题。2)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者资料不全。在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情况下贸然进行施工是不可取的。若没有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时就缺少了必要的依据,对此我们要注意以下情况:在设计方案会审后或者规划设计阶段便直接进行设计施工图;在扩初设计会审后就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3)抗震设防标准掌握不当。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划分的设防等级,不能任意的提高或者降低设防等级,前者会造成工程投资超支,后者则会影响整栋建筑的安全性,不利于抗震。

3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