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1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也可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打造线上线下混和模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深度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完成,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而是必备活动,线下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是基于线上学习的基础,实施的更深入、更贴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立即反馈给教师,教师综合学生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从理论及实践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这门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方式进行,以场地调研、资料搜集及分析,制订一些课题要求等。然而,景观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1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是高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各大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降低对传统教学的依赖,缩减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学时。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学时有大幅度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时都有所减少,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新课题,在缩减学时的情况下,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师侧重点不均衡的现象,有的教师重视理论、有的则重视实践,这样会剥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或影响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高校相继开设景观设计专业,国内开设的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也有不少,有交通类院校、建筑类及艺术学院等,也有不少的生物、地理等院校也有开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设计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创造能力与设计表现技术。根据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开设的学科也就不同,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设计为主,将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有的院校景观设计专业都是以园林景观设计、植物栽培为主要科目。还有些高校是由景观设计专业分化而来,景观设计专业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高素质的景观设计人才是必经之路。
1.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思想与理念也随之更新,“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者基本技能、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绝大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大优点就是学习时间灵活,可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主导的学习将更具针对性,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知识碎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方面将授课视频化增加趣味内容,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借助多种信息技术实现授课内容的趣味化、教学网络化,网络教学覆盖面广,教学对象多元化,对本校学生及社会人员的管理定量化,将视频、作业、笔记及讨论融入教学中;另外,授课教师也很好地组织教学素材,其材料框架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授课意图,甚至可开发作业、笔记讨论等交互式环节。线上课程的出现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弥补线下课程授课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有很多时间在课上和学生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扬长避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优秀师资队伍的暂时短缺也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高校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配名师课程,快速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节约院校资源,共享其它院校优秀教师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名师的授课内容、专业知识、教材教辅等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不仅方便传播、使用,同时也实现长久保存,成为院校的战略资产。
1.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趋势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线上主要的课程是理论基础知识,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采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学生、多媒体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在互联网平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传授共享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后疫情时代,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发现线上授课的优势。首先,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教学的局限性,学生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的通信设备,随时都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线上教学资源广泛,不仅局限于书本及教材,学生可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自己选择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最后,线上教学的学习评价更加的透明、公正及多样化,学生能更直观看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距,进而更好地促使努力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但线上教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与学生面对线上教学都有个适应度,就目前疫情期间情况看,线上教学的开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线上教学在技术上需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需更客观的硬件设施,但因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不同线上教学的开展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家里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线上学习。
1.3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根据课程大纲制订教学内容,课堂上采取多媒体播放与材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内容的讲解,并对学生都是随机提问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的知识程度及课后作业效果看,这种教学方式已然达不到最优教学效果,要想课程上真正实现最优的效果,就需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检验在教学上能否得到更好的效果。
2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缺点,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混和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制订,设计教学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知识的探索,以达到内化知识的结果,课后学以致用,完成在线作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2.1教学理念设计
教学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基础与拓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充分参与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及思维性。教学设计理念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方面内容,课前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的自学任务,学生在课前查看学习任务并很好地完成自学,教师通过学生自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课中主要通过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特点进行课程思政、基础要拓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生活中案例的引导开展对其重点知识讲解,对难点知识,通过实验内容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等,总结及分享难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注重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课后通过在学习平台线上自学情况及思考题,在讨论区域可进行线上讨论,便于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
2.2混合式教学组织情况
2.2.1课前知识授课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做好课程规划,阅读目标导学,明确学生学习的要点,提炼教学重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梳理好章节内容,编写微课程字幕与课件美化;将所有准备好的课程上传到微课的平台上,在线解答学生的疑惑和追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同时通过进行在线测评总结学生的疑点,明确课堂教学方向。学生将要完成目标导学,明确学习要点,通过自学教材、微课助学、合作互学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以上在线测评,并发现不懂之处加以巩固学习。参见图1。2.2.2课中知识内化课中内化知识,针对课前的预习中学生可能遇到难点设置一些挑战性和创新性问题,层层把关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探索。对一些重点需解答的问题组织分组进行讨论及汇报,评价颠簸,结合景观园林设计案例,将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最后在开展随课堂测评实验和课堂小结;学生参与小组的讨论案例,互动交流,完成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2.2.3课后的提升知识教师在关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下,及时批改作业,运用引导式解答,鼓励学生线上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提升。开展出景观设计作品进行持续改进。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完成线上测评与作业,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巩固。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线上资源
在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中,内容繁多、涉及范围也较广,由于线上线下教学学时有限,如何利用线上资源补充知识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根据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内容梳理成32个知识点,再将每个知识点分为8-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个知识点下的设置课件和附件将供学生自学,测评和作业包括客观和主观进行练习内容,目前此方法是检测学生微课视频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在线讨论话题是微课视频和课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课后的深度拓展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3.2将案例分析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模式
在讨论中认识真知、分析中联实际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河流生态污染教学中,设置四个挑战性问题及创新性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掌握三个阶段性的特点。课堂教学中重点是从关注教师是否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转移到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知识点并将其准确运用。课堂展示的任务由易到难,此时的课堂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方式,这样才会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教师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学生完成成果展示,并且给予客观的评价及指导;同时,还可对成功的“生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授课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丰富课程内容,改善学习氛围,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对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原理、抽象的概念更易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后续建设需及时更新和互补课程教学内容,要将慕课堂、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引入教学实践中,编写与混合教学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材,打造持续改进在线课程与本院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金课”。景观设计实践课程具有政策及实践性强、专业化程度高、涉及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多且领域广等特点。教学内容构成需全面且自成体系,更要强化应用及实用性。通过环评全过程的梳理,形成以导则为纲,指南与规范为翼,考试真题强化理解为辅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环保经理人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关注力,提升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知力及内涵延伸,不断提高对景观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边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2,45(04):29-31.
[2]张佩佩.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1):71-73.
[3]唐晓亚.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J].居舍,2022,(01):111-113.
[4]韩丽莹.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思考———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12):276-279.
[5]侯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探索与实践[J].现代园艺,2021,44(19):172-173+177.
[6]张伟宁,温立国.园林景观设计与原生态环境保护———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9):2808.
[7]张玮缨.基于智慧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2
在“互联网+”已在我国社会建设多领域普遍应用的前提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亦已成为当下社会各领域工作新的方式,O2O法则作为当下具有普适意义的互联网思维范式,日益被人们所接受。鉴于此,本文拟以O2O法则为认识理据,就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等构成的整体结构层次,系统探索“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教育教学模式与资源体系建设,以期进一步明晰我国教育教学转型的方向,拓展符合时展需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推动教学系统重构的探索实践。
一、O2O法则比照下的智慧教育可行性分析
O2O(Online To Offline)专指线上、线下商务,是一种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前台、将线下商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商务模式。当前,这一商务理念已进化为“互联网+”时代的基本价值论法则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运行模式。O2O法则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以互联网技术变革传统产业业态,并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运营和系统管理,旨在使传统产业生机勃发、协调发展。在O2O法则下,运行业态不再区分线上与线下,而是一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步运行的新型服务体系。事实证明,O2O法则不仅适用于商务运行,同样也适用于互联网时代教育等其他社会业态的转型需要。
与传统信息化教育相比,智慧教育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育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从生态学的视角看,智慧教育是技术推动下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其教育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绝色高效的教育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从技术的视角来看,智慧教育是一个集约化的信息系统工程,其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可见,智慧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2]
因此,“互联网+”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以不断革新的互联网技术提升教育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实现工具革新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就此而言,转换传统行业服务方式和服务场所,创造一切服从大众需要、线上线下协调运行和便捷服务的O2O模式,与上述“互联网+”教育所需要具备的形态性质与根本理念恰相吻合。
二、目前“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教育+网络信息化”教学并未能系统整合和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集成优势,亦不能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学习需要,“互联网+”教育还问题重重且任重道远。
其一,信息技术应用流于形式。尽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已久,但学校教育网络信息化仍流于形式。当前网上虽开设了在线开放课程、在线作业批改等在线教学形式,但稍加考察便不难发现:这些貌似网络信息技术化的教学形式只是将线下实体课堂搬上了网络,仍然是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完成作业和学期考试等传统教学方法,依然属于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级形态。
其二,线上课程教学目标与实践脱节。慕课(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为人类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突破。[2]在解决就学机会和教育公平等问题方面,慕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尝试,也为教育变革开创了划时代的探索视角,使学校教育因此具有了告别传统教育理念、调整传统教学策略和传授模式的创新动机。借此,课堂教学有望告别传统,建构出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强化学生知识获取与内化能动性的新型教学体系。然而,当前慕课等线上课程教学形式仍存在着种种与教育目标不甚协调的问题。首先,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科教学对应的方法创新,现有慕课视频讲座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以致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课程内容与当下社会现实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应有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慕课等线上课程规模浩大,虽然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共享,但教师讲课之余与学生沟通寥寥,知识结构理解、吸收与内化的教学层面被不同程度地忽略。总之,慕课由于缺乏线下互动而使知识体验缺失,其教学实践与其设定的优质教学、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兴趣的初衷相去甚远。
其三,资源链接不足,知识更新滞后。教学资源匮乏与教学情境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学校教学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虽然可用于学校教学的各类教育资源知识库、学习平台系统和作业批改网等在线教育资源比比皆是,但这些教学资源多半仅为各类教育机构独自使用,相互之间缺乏分工合作和扁平化链接。这种教育资源各自为政的状态,使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利用,严重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发展。
正是教学资源的相对封闭状态,致使我国课程结构与教学基本形式难有根本性的转变,即使某项课程偶有创新,也往往多年重复使用,难与迅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环境等形成与时俱进的现时性关联,导致学生知识理解困难。
其四,信息递送和管理体系建设意识薄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教育,需要相应的设备系统来获取教育资源和实现教学管理,要求线下形成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监督与线上教学平台系统融合成统一的运营管理机制,进而形成完整的递送与管理体系,以有效保障和控制最终的O2O教学成效。然而,由于有关部门信息递送体系建设意识薄弱而投入不足,我国校园数字技术设备条件落后,网络运行速度较慢,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效果。这是当前我国学校教学中许多教学改革难题持续存在、难以解决的根源所在。
三、基于O2O法则的智慧教育的实现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1.把握教育规律与信息技术规律,实现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
首先,应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为此,学校教学者不仅需要深谙教育的内在规律,还应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规律,并使两个规律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既要聚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和潜力,也需要重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体验。因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主动学习。
其次,由于未来的教学形态将不再有线上线下之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是今后社会各领域的常态工作范式,因此,“互联网+”教育应打破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各行其道的尴尬局面,就教学环境、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与教学评价,展开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探索。具体说来,教学环境应当由传统教室或网络环境向线上线下一切适宜学习的空间转移;教学结构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动态化更新,并实现课程体系结构的生态化,即依据不同的发展定位,设定动态开放的O2O课程结构,形成能够适应于学生终身学习、动态灵活的线上线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应建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校教学信息交互平台和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线上线下有机对接的O2O教学模式,以形成智慧教学;教学资源则应更多拓展使用云教育数据库,链接线上线下一切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以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方便智慧学习。与此同时,还应形成线上线下贯通的教学监督与评价的O2O系统管理体系,以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评价和智慧服务。
2.以扁平化思维实现智慧教育资源效应的最大化
当下流于形式的信息技术教学远非“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不仅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并使二者深度融合,而且还需要同时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传统教育体制往往容易造成优质教学资源过度集中,难以实现教育公平。如前所述,当前互联网在线教育虽已能够广泛链接各类开放性学习资源,但由于缺乏沟通合作,大量资源仍各自为政,缺乏协作和共享。扁平化思维是O2O的重要资源策略,其能够消除层级障碍,直接实现资源链接,因而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达到双赢,并实现资源生态效应。O2O的扁平化思维有望进一步加快教育资源传递的速度,使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模式,往往极易聚合超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进而大大降低学习和教学的投入成本。也就是说,以O2O产业链思维形成学校教学资源的多向度扁平化生态连接和充分共享,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学校教学形式固定重复的弊端,有利于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还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建设费用。
以O2O法则理念建构学校教学资源体系,可以尝试在国内校际与相关国家教学机构之间,形成各具所长、分工合作的教学资源产业化链接,以加强学校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关联性,寻求学校教学资源平衡协同、生态化利用的实现途径,弥补当前学校教学资源的种种不足,使教学投入效应最大化。
3.建构与时俱进的智慧教育课程结构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结构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来实现;第二阶段是理解、吸收与内化,由学生通过课后复习、阅读表达等途径来完成。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知识内化不够,多归因于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传授,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然而,学生之所以学习动力不足,除了缺乏学习意识或学习意识不强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课程结构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
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类共享资源,重新建构基于O2O理念的教学结构,以不同发展定位设定动态开放的课程构成,并及时进行动态化更新。除了关注课程结构逻辑性使学生理解、内化知识之外,还需要使教学结构的两个阶段课程比值恰当,为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创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以便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等交际方式进行学习,从授课方式上建立起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化机制。可采取组织学生们观看视频,学习国内外知名教授讲授的课程,并与教师进行探讨等多种开放性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内化。[4]
4.创建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模式和管理体系
(1)教学模式。如果将智慧教育理解为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需要的智慧性教学系统,那么教学模式无疑是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而教学模式之所以要进行变革,核心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学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也就是说,由于拥有高度发达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当前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O2O理念下学校教学模式应切实满足并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帮助其建立起强大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基于可协作的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自组织性质的探究式知识建构。这一目标能否达到,关乎学生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竞争和能否自觉开展终身学习。因此,O2O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应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实现优质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必然成为学校O2O教学模式中的根本性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从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知识创造型人才。[5]根据这样的整合目的,凡适合线上开出的课程应尽量在线上开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留出精力,在线下课堂通过更为深入的解惑答疑、组织讨论等,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线上学习到的知识。课程作业和过程性测评考试可以在线上完成,总结性考试或考查则可在线下完成,以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与考核。总之,以O2O理念创设的课程教学,将是基于线下实体课堂、线上慕课在线教学资料,或线下实体课堂、线上答疑+在线批改等形式交替教学,整合线上线下之间、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相互之间互动交流,以完成知识建构的全新教学模式(见表1)。而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依据自身所长分工协作,开展课程内容设计与制作等教学资源建设、线下组织面授、在线互动答疑、教学安排、课程总结评价等教务工作,即以团队方式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
(2)课程资源。O2O教学模式下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应依据优化原则合理定位,对通用性程度较高的课程,可直接引进、共享国内外名校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或使用慕课等开放性在线教学资源,也可使用国内校际合作开发区域共享的在线资源。与此同时,教学资源
建设还应根据本校特色专业教学的具体要求,开发各类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相关资源。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资源设计应避免在视频制作上过度投入。授课视频虽然在教学资源中相对重要,但与时俱进的教学阅读材料、视频和实践探索等同样重要。O2O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细致考察和精心准备,切实做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建设,使之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和简洁明了的媒体呈现效果。
此外,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资源的使用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需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采用学习者感兴趣的现实实例,激发学习者兴趣;对辅知识课程,则需要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尤其需要利用协作方的资源链接,采用专题讲座或访谈等授课方法,以真情实景促进和提高学习者的应用能力;对基础课程,则可利用短小精湛的线上信息资源,实现在线引导教学。总之,恰当地利用O2O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可充分实现与时俱进、精炼适用的学校教学。
(3)管理模式。如前所述,学校教学O2O远非以线上线下简单叠加的教学平台即可实现预期成效,其同样需要完整的运营体系来掌控教学过程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为教学制定适合于线上线下操作评价的规范流程,这些教学规范和评价系统还需要以O2O系统化思维,使线上线下平台系统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管理系统,对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以保障教学系统的职能执行力和教学效果。为保证得到资源协作各方普遍认同和有机协作,O2O资源模式应在规则制定、过程监管、冲突裁判、服务链接等方面形成系统管理的组织职能,形成学校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变革的O2O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
(4)教学资源递送体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O2O教学模式课程通常需要提供大量结构化的教学视频等在线资源,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师制作在线教学视频到学生在线学习视频,再到构建课堂协作学习环境等,O2O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网络条件和与之匹配的计算机设备支持,因为其授课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持的适合性。尤其是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影响极大,更需要相应网络技术条件的有效支持。当前Web3.0网络虽已经实现高度智能化,但大多数学校的校园设备落后,网络卡慢已严重制约正常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学校教学。因此,学校需要通过提高服务器性能配置、增大宽带接入量等途径,卓有成效地解决校园网络的信息递送问题。只有切实做好学校教学资源的信息递送体系建设,方可能落实O2O教学模式,进而使教育技术与学校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
(5)教学管理和业绩考评体系。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在线教学资源质量、线上线下教学沟通与交流的效果,以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等,无不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有效考核。需要强调的是,O2O提倡将服务流程规范和服务评审两大系统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而不是满足于搭建线上线下简单结合的运营平台。因此,学校教学应形成线上线下教学管理和业绩考评深度融合的完整运行体系,以确保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反馈评价体系,O2O法则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由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参与,不但要注重对学习成效的评价,还要依据大数据建立学习者的个体学习档案,加强对学习成效的全过程监评,实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等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需要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的一切内容,覆盖学习方法选择、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效果、学习计划、专业表达和作业成绩等方面。形成性评价侧重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而总结性评价则需体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程度,所有这些评价都将依据大数据形成最终科学判断,并使之用于指导后续的教学与学习。
5.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统计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当前社会技术应用的主流,数字化经济、数字化社会发展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数据无处不在。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推动企业会计转型,逐步由过去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处理模式发展到基于会计信息、会计数据进行经营管理的业财融合模式,数据分析成为会计人的必备能力[1]。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统计学”课程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会计学专业的“统计学”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统计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要立足于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借助于媒介环境中多个元素的混合,确保教学模式改革在统计学课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化和最优化。
1.1闭环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混合式教学设计要以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怎么解决”“需要哪些理论知识支撑”“哪些已经具备”“哪些还未知”,引导学生发现“未知”的知识,将其带入课程中去学习。学习完相应的知识后,最后环节要落在“怎么解决”层面,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真正解决问题。
1.2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以任务为驱动安排教学过程。首先任务方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然后任务须在限定时间内以多人协作方式完成,且前后多个任务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最后对任务完成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任务驱动式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
1.3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原则
根据教学大纲对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专业术语、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调查研究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若干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中安排预习资料、自学参考资料、讨论话题和测试题等资源模块。资源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短视频、音频和图片等。
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本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主要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整合利用超星学习通的通知、签到、分组、讨论、上传下载、作业、投票、互评和统计等交互功能,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形式推送项目任务及测试题,实时记录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及结果,配合微信、腾讯会议等软件与学生随时交流。
2.1课前先行探索
课前教学阶段主要是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包括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是问题导入环节,新知识点引入要结合身边的逸闻趣事或者热点新闻事件,注重知识的前承与传递,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点,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预习环节,学习通平台推送预习课件、短视频、相关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同时布置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在“讨论”模块踊跃发言,以此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先行测试环节,针对每节课教学内容,5―7个客观题形成先行摸底测试题,通过完成先行测试题目,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话题讨论和先行测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发现学习积极性较差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及时采取相应的辅导策略。通过课前教学的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先行探索”进行量化评价,基于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话题留言以及提交测试题目的时间和认真程度,超星学习通能够自动完成对学生预习效果的可视化分析。这些分析结果有助于教师及时修改课中教学设计、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设置。
2.2课中协作研讨
课中主要采取的是线下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内容涵盖三方面:重要的知识点、先行探索中出错率高的知识点、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及时跟进随堂练习题。通过学习通平台3―5个限时练习题目,题型一般为客观题。随堂练习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练习结果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利用学习通平台“选人”“抢答”功能加强课堂教学互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提问回答式的互动形式,手机终端开展互动教学可以全体参与,尤其对于胆怯消极、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选人”“抢答”式的教学互动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融于专业理论知识,为专业打造“私人订制”模式[3]。每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应根据专业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设计,区别于财经类专业的通用案例和教学场景。本课程打造的是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因此在教学案例和实践运用场景方面均来自会计职业相关领域,基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加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用于解决会计职业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针对“统计学”课程特点,有部分教学内容要进行Excel和SPSS软件的实操练习。由于教学大纲没有安排相应的上机实验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笔记本进课堂,教师课堂演示完后要求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实操练习。实操练习选用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多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教学数据素材。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统计学方法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商业敏感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
2.3课后巩固拓展
课后教学辅助对课程学习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可采用学习通作业与章节测试,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线上直接完成,系统自动批改,答案及解析均可在系统中查看,学生根据答案解析纠正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对于仍有疑惑的问题或者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实时在微信群里讲解分析,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QQ群里拓展学习资料,也可以分享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网络阅读链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愿完成。每一模块教学内容完成后,公布各班学习情况,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以此激励同学们找到自身不足,持续保证自身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后教学辅导的过程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一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二是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学生学到了什么”可以通过客观性检测和主动性检测得知,客观性检测由教师在学习通平台的测试和作业随时展现,主动性检测由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发言主述式反馈。综合两种检测结果,衡量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中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学生希望得到哪些帮助等。基于课后线上学习效果检测、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复盘迭代,促进线上线下教学形成良性闭环。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较以前完全线下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加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上的课件、文档和链接等教学资料进行线上先行探索;教师以课前预习情况为出发点进行课堂讲授,通过学习通APP发起课堂选人、抢答和讨论等环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课后加强线上跟踪,通过布置统计学作业、测验等任务,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元化的特征,保证了“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3.2提升学生在会计专业中应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师生的在线实时互动,以专业实践应用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方式创建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会计职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借助任务驱动将统计学内容与会计案例结合起来,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做中学”的混合式教学效果,沉浸式的课程体验帮助学生成长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3.3实时追踪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根据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学情统计发现,学生线上章节学习次数达到2778次;签到9次,平均签到率92%;根据选人、抢答以及学习任务完成等情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积分,满分50分,积分30分以上的比例超过70%;课后作业及测验共6次,平均完成率94%,平均分为82分。这些统计数据说明学生线上教学参与度较高,任务达成度较好。实时追踪学生学习状态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双向互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统计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
“互联网+”时代,高校课堂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学生互联网原住民的特征,将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中[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建立集体验、互动、考核、评价、反思于一体的学习场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对培养创新型统计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课程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实践,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4.1智慧教学工具很重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互联网+”时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迫切要求。超星学习通作为一款新型的智慧教学工具,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受到了师生的欢迎。高校应当为智慧教学工具的推广使用提供便利,包括更新课堂教学设备、完善网络配置,通过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吸引更多的教师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2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人
智慧教学工具和环境很重要,但是利用工具和环境的是教师。教师观念不同、能力不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成效也不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还运用过去的教学方式肯定是不行的。教师应该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教师优秀的混合式教学能力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不够,不能完全做到有效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科学安排线上线下教学任务。
4.3混合式教学团队建设需要加强
目前课程组教师以老教师居多、青年教师较少,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较多,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但是对混合式教学实践应用相对比较顺利。在混合式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每位教师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课程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力量,形成教师团队的合力,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提升以及学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郑峰,朱维维,吴琼.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教学改革探索——以统计学课程为例[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4):22-24.
[2]李芳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统计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统计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20(36):50-52.
[3]吴佳.线上线下混合式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J].高等教育,2019(13):14-14.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应用
一、基于慕课得到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
翻转课堂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指的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内容不仅包括老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还包括一些实验练习,讨论以及考核等。课程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重要保障。网络上开放的学习资源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触到并同时学习到课堂内容,而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老师面对面授课的形式。慕课提供了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给予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二、基于慕课资源的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一)翻转课堂助力慕课的持续发展
慕课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学习是一个不断汲取营养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如此,因此,仅仅依靠慕课提供的在线学习可能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视频传授的知识内容。翻转课堂提供了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慕课在线的优势又可以通过线下交流弥补其不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单单在课堂上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所以线上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翻转课堂助力慕课的持续发展,基于慕课资源的翻转课堂在老师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升需借力慕课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教学内容需要补充改善,教学质量也亟待提升,慕课提供的在线课程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提供了便利。慕课的内容丰富多样,与英语教材相互补充,其开放性资源方便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学习。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适当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上开放的资源,并将视频中资源与课堂内容穿插结合,督促学生课堂外学习,推行翻转课堂的理念适时安排师生间交流互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对英语语言本身的不熟悉使一些学生学习慕课内容时存在难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学生可能将此原因归咎为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认为是学校,老师的不足,导致自己水平低下,主张远离课堂,破坏了原本应该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接受慕课模式的挑战,化敌而为己用,将慕课的开放性与课堂的严谨性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学之路,从而让饱受诟病的传统教学得以升华。让学生不再厌恶课堂,走进课堂,与老师建立起深厚的羁绊,这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慕课资源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由于上文已经指出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定义,那么可以看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即将两者相结合,以慕课资源为基础,以翻转课堂为延伸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对学校及教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模式,适当调整授课方法,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前课后及时预习复习慕课内容,保证教学的实用性,其次,学生需要调整学习方法,适应慕课的课堂形式,并积极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学校需要保证教学的组织性与公开性,使每位参与课堂的成员,都能对此次授课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收到的评价及时予以反馈和调整。这样一来,英语课教学,既能受到传统经验的引导,又能受到先进教育技术的熏陶,其效果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一)教师施教方式
在这个方式下,教师将慕课资源作为基础形式,将网络多媒体作为环境,将翻转课堂作为方法。教师主要讲慕课资源的内容,这是进行翻转课堂的基石,在国内,目前两个主流的慕课平台分别为中国大学MOOCS和学堂在线,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均能够为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提供符合其英语水平的慕课资源,这里面也包含不少对的主要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水平的课程。慕课里的教学内容基本是按主题进行编写的。不过慕课平台虽然提供了这些专门的英语课堂,但是这些课堂还是比较倾向针对英语能力较好的学生,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进行分班,根据不同的水平安排不同程度的课程,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慕课资源。
(二)学生学习方式
基于慕课资源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总结的方式逐渐成为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慕课资源能够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通常的课堂教育教师是以水平中等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作为教学目标的,这样的话,成绩好的学生理解知识点很容易,会觉得上课无聊,而成绩较差的水平则无法完全理解掌握所有的教学内容,这样会让学生的成绩差距变更大,从而让一部分学生无法时刻保持好奇感和激情。基于慕课资源的翻转课堂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提前知道这堂课的教学要求,因此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可快可慢,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看,不限制学生的观看次数和观看时间,这样学生就能最好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掌握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全部做好课前预习的功课,这样就为教师上课质量得到基A性保障,在正式讲课的时候学生就可进行深一步的讨论,成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在课上讨论,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进而达到理想对的教学质量。
通过慕课平台进行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和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学习,慕课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责任感。同时,也只有学生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知道自己的学习节奏,让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完成学习目标,并为完成目标进行努力和探究,用一定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目标实践性,这样才是一种真正自觉。自主的学习过程,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要更好的利用慕课平台资源,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是基础,学生的技术能力和信息能力则是影响慕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点,学生应该去培养、学习利用平台去搜索、选择对自己有学习意义的精品课程,学会利用平台进行索引、评价、参与到平台讨论、做好笔记等,需要学生去培养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地方还很多。
(三)教学组织形式
慕课是以“学”为本作为教学态度,以微视频课程作为教学方式,在课堂后添加教学评价的教学平台,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新的教学方式。但是慕课学习方式还是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无法及时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自觉性较低的学生无法监控器教学过程等。因此需要基于慕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模式,利用线上线下联合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线上的慕课平台上的课堂,学生可以相互交流问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线下的课堂讨论,可以利用分组比赛的方式进行,分组最好采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分在一组的分组形式,不过在讨论的时候,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参加讨论、回答,这样的学习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了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评价形式
慕课平台的教学方式的评价形式和传统课堂的评价形式是不一样的,不过目标却是相同的,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判断、控制和学习成果的检验。因为慕课平台教学是一种依赖于技术能力的学习方式,所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验也需要借助网络后台集合学生的学习资料信息。基于慕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是利用线上和线下两方面的教学形式进行的,只有结合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果和线下学习成果,综合进行教学评价,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才是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5.073
1引言
“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性和传播力迅速渗入各行各业。立足于学科前沿、以职业培养和技术培养为目的的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此类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于2012年成为全球流行的教学资源分享模式。如王宁(2014)所述,依赖于信息技术继续发展及个体个性化学习需求,慕课对于高等教育传统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并带来彰显多知识管理的机遇和挑战。随着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启动,国内高校为推动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纷纷自建或联合组建慕课平台,以分享国外在线开放资源并鼓励推动本土建设。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国际化趋势密不可分的商科传统课程必然受到这波互联网革命洗礼。与之前已有研究略有不同,本文专注于慕课平台已开发的财务类课程,梳理其特点,就本土该类课程慕课化适用性进行探讨。
2慕课平台财务类课程开展现状
国内慕课平台有多家,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好大学在线、慕课中国、慕课学院等,既涉及课程开发,也有对国内外已开发课程的互联网分享。考虑到财务类课程操作性较强、与实务联系紧密、内容往往与专业资格证书教育相关等特点,以“会计”和“财务”为关键词,在前述平台搜索开发方为高校或行业专业组织的课程。截止至2017年3月底,上述平台共推出70门财务类课程,整体看有以下特点。
2.1有效课程较少,线上线下发展不同步
作为传统专业,财务线下课程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专业强校特色也极为明显。相较而言,已有慕课虽涉及财务会计等专业核心,但总量较少。尤其是由本土高校推出的仅19门,未形成线上体系。这与线下现状不符。另外由于在线课程实际开放时间有差异,且不少课程仅提供超链接需另行注册,有效性难以判定,导致同一时段内数量不足。
2.2授课语种多样化,中文课程占四分之一
70门慕课中,中文授课18门,其他俄、法、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外语授课7门;英语授课占总数一半,极少数视频标中文字幕;北外推出1门英文课程。慕课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将国外课程“引进来”,也实现本土资源“走出去”。很显然,作为商业语言的财务类课程,线上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呈现不对等状态。
2.3课程提供方较为集中
中文?n程集中由哈工大、清华及台湾地区大学推出。非中文课程推出高校有伊利诺伊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麦考瑞大学、墨尔本大学、巴黎高等商学院及英国专业组织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
2.4内容立足于传统又结合现实
大部分慕课内容与线下一致,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等。但也有围绕单一主题深入挖掘,如项目成本管理、会计史等。还有涉及专门行业,如餐旅会计学、法务会计、并购会计等;及作为专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如ACCA预备课程。这些在线下向特殊对象讲授的课程通过线上方式让更多学习者获取资源,利于推动“财务+行业”发展,并为跨领域需求提供知识储备。
2.5课程开展和管理方式变化不大,但具有互联网特征
以本土开发的19门为例,学习时间一般安排为8周-16周,周安排为2-5课时,与线下安排相似。根据披露的教学安排,主要涉及专业知识讲解和分析,仍采用常见讲授式,将内容以课件、文本及视频方式进行展示。课件与线下无区别,但考虑在线学习特点,文本通常简明扼要,视频通常每段不超过20分钟。考核方式也由平时、期中及期末构成,同样包括以客观题为主的作业。通过平台可开展在线讨论、答疑、资料分享,实现对课程时间精确掌控和量化考评“无纸化”操作,便于界定成绩级别。学习者也可随时了解进度完成目标获取学分和取得课程完结证书。
2.6教学与技术“集成创新”,实现资源大规模分享
李晓明(2016)认为慕课是由主讲教师负责,通过互联网开放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以讲课短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通告邮件及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有一定时长的教学过程。慕课集合传统教学环节及在线互动支持,如通过讨论版及时答疑、通过外部链接资源分享;从教学过程管理还可实现“大数据”收集及资源大规模分享。慕课由于不受地域时间限制而受益者众多。根据平台显示,清华大学的财务管理听课者超过12万,北外会计学原理、哈工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中会及福州大学财务报表编制等课程参与者破万,其余课程也有千人规模,这是线下无法比拟的。数据不仅能反映课程市场需求和有用性,也可为教学效果提供信息。课程组通过问卷设计获取反馈。事实上,大部分在线课堂都设置反馈环节,“大数据”为传统教学活动提供飞跃助力。
3慕课平台财务类课程开展评价
结合前述现状及国内就该主题的相关探讨,认为财务类慕课在互联网发展与教育实践交叉背景下的改革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3.1建设目标不明确
慕课定位于线下“替代”还是“补充”,使用者定位于本专业还是普众,这些未在课程说明中予以解释。对于高校来说,现行课程不一定是依使用者需求而建,更可能依赖于建设难易程度,这导致多方开发者利用同一资源提供重复内容,未能达到资源最优化。本土19门中会计学基础5门,中文授课的4门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要通过对开课学校选择及试听来作出听课决策。相较而言,ACCA课程因其与专业证书直接挂钩的明确目的,使得开发者学习者一目了然。
3.2建设框架或展示框架缺失
财务类课程学习应存有循序渐进过程。在线模式给予非专业者接触财务知识机会。但在线体系框架缺失给学习者带来“信息超载”下选择性困难,使之不能迅速获取资源。而且非专业者甚至是专业初学者对于“财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一些名称类同但内容不同课程无法区分,更不用提按循序渐进方式学习。框架缺失也会引发资源开发利用同质性,虽平台可对课程标签,但统一框架缺失使得这种分类存在随意性、缺少科学性。
3.3课程制作成本考量
当期已开发课程,其形式?似于将线下课程翻录编辑为在线视频,将线下问答转变为在线题库和讨论版,即使是形式上的“替代”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此外如彭凤麟(2014)所述惰性学生边缘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线课程需增强吸引力。这样的课程建设需团队支持,成员不仅包含专业教师还要有技术人员。这也使得课程在前期备课、视频拍摄、后期效果制作等投入上远超传统。这也是当前的一大阻碍因素。此外,后期更新维护及开课期间与听课者的在线沟通与交流也都需极大投入。
3.4开展效果难以通过平台全面实现
财务类注重于实践操作,此类指导较难通过线上实现。开放式课程由于不限人数的规模及不指定时间点的方式使得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存在问题,影响效果。Ebner(2016)指出,互动是在线学习最重要三要素之一。本土19门全为理论课,会计信息系统还特别强调课程关注的是软件研发而非应用。此外,开放式平台允许学习者自由注册会导致同一学习者同时有多个账号并加入同一课程,影响课程完成率计算。开放式还易产生作业抄袭,影响效果。对此类的顾虑也阻碍慕课的推进。
4展望
慕课通过免费教学资源共享使所有人有机会获取最好教育,助于职业生涯、知识拓展和人际关系发展。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教学资源的地域界限、时间界限、校际界限被打破,流动性得到增强;更为广泛的沟通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和效果。这也正是承担全球商业语言传播的财务类课程所需的平台,课程慕课化发展势在必行。
但是,前述问题及高地(2014)提及的慕课完成率不高、教学模式限于传统、难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学习体验缺失、效果难评估及结果缺乏认证等总结,说明慕课推进需要统筹安排。
首先,明确慕课建设目标,建立统一框架。从开发角度,应将线上定位为线下“互补”,适当纳入高校学分体系及资格证书认证阶段。两者建设进程保持一致,受统一指导。这不仅应体现于专业发展方向上,也应体现于课程从易到难设置上;明确专业学习者各阶段课程顺序,并与其他学习者建议修读区分。从平台角度,实现技术对体系框架的支持。
其次,整合优化资源,减少同质,提高效益。互联网作用在于信息迅速传播,这有利于无形智力资源整合,减少课程同质性。如前提及,当前慕课较为集中,但有些课在线版缺失。有必要在统一框架下对资源划分模块,再深入开发。开发者也可集中资源更好推进目标建设。
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区别范文6
授课题目: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课型:实验课
所属学科:化学
教 材:赵新华主编,《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
一、 教学内容分析
由于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的限制,很多阳离子或阴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共存于溶液中的各离子彼此干扰较少,且许多阳离子或阴离子有特征反应,故可采用分别分析法,即利用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分析特性先对试剂进行一系列初步试验,分析并初步确定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然后根据离子性质的差异和特征反应进行鉴定。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离子鉴定或未知物的鉴别,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新方法、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
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在进行该实验之前,了解了一些典型物质的分析与鉴定,通过设计化学实验的相关内容,对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化学实验有一定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该实验之前,学生已进行了多次无机化学实验,掌握了大多数仪器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通过对设计的实验方案实施,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与教材进行比对,更好地明白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 思政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发现新方法、积极探索的精神。
2、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已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的鉴定或鉴别。
(2) 巩固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运用所学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物质的鉴定或鉴别。
2、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常见离子和阴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未知物进行鉴别或鉴定。
五、 教学方法
1、 采用理论讲授和操作演示的方法;
2、 采用“线上预习——线下实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线上巩固”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
线
上
预
习
学习通线上学习任务:
预习实验;
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点、实验关键点;
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登录学习通,完成线上学习;
预习实验内容。
自主安排
导
入
新
课
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再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可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定和鉴别,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体会,尝试举例。
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3~5min
提
出
问
题
问题铺垫:通过对前面一些实验中对一些典型的物质分析与鉴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鉴别未知物的意识,但是还未系统的学习过鉴定或鉴别物质的方法,那么对某种物质或离子进行鉴定时的依据是什么?应该如何鉴定离子和鉴别未知物呢?
思考归纳,回答所提出 的问题,巩固理论知识。
思考、
讨论、
完善方案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锻炼归纳总结与表达能力。
35 min
问题提出:
1、如何区别二片银白色金属:铝片和锌片?
2、如何设计实验鉴别四种黑色和近于黑色的氧化物:CuO、Co2O3、PbO2、MnO2?
3、未知混合液1,2,3分别含有Cr3+,Mn2+,Fe3+,Co2+,Ni2+离子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以确定未知液中含有哪几种离子,哪几种离子不存在?
4、当盛有以下十种钠盐试剂瓶标签被腐蚀,如何分别鉴定这些物质:NaNO3、Na2S、Na2S2O3、Na3PO4、NaCl、Na2CO3、NaHCO3、Na2SO4、NaBr、Na2SO3?
解
决
问
题
解决问题:(列出方案)
1、可以利用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先加稀盐酸溶解、再加浓氨水)对铝片和锌片进行鉴别。
2、根据他们与浓盐酸地反应条件和产物的不同进行分析,再利用不同阳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鉴定。
3、利用阳离子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4、利用钠盐中阴离子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问题解决详细方案见教学内容
动动手:讲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操作,指出其中的不足。
开展实验,解决问题。
2 h
课
堂
小
结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中的不足,与先前的理论分析做对比。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进行思政教育:科学家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积极探索。
积极参与课堂小结,回顾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自主探索精神。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2~3 min
线
上
提
升
线上讨论题:
1、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对盛有以下十种硝酸盐的试剂瓶标签被腐蚀试加以鉴别:AgNO3、Hg(NO3)2、Hg(NO3)2、 Pb(NO3)2、NaNO3、Cd(NO3)2、Zn(NO3)2、Al(NO3)3、KNO3、Mn(NO3)2?
线上拓展学习资料:
1、登录学习通,学习网课视频资料。
2、完成线上资料拓展学习。
学生积极参与且思考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自主安排时间
七、 参考资料
1、 李华民等,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付强,普通化学实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勇等,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科学出版社,2000.
4、 袁书玉,无机化学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沈君朴,实验无机化学(第2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