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表现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085-02
0 引言
近几年中,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各大城市中建筑工程此起彼伏,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我国的建筑施工领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在建筑工程中存在很大的危险。在建筑工程的工程风险中,所进行的风险管理仍然处在过程控制型和经验控制型,如何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隐患,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是如今的建筑业有序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风险
1.1 施工技术
1.1.1 主体结构工程 在高层建筑中,主体的结构工程非常重要,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问题,会对承包商和业主造成巨大的损失。业主在施工时,最好使用由咨询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同时,面临脚手架和支撑物等进行分析,对建筑商的施工进行制约,保留最终的审查权利,在合同中没有说明和规定的承包人所采取的保护结构的方法必须在业主允许之后方可进行。
1.1.2 消防工程 建筑工程消防工程可以延伸到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所涵盖的内容,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控制消防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在消防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分为经济风险、技术分线以及自然风险。根据建筑消防建设、运行所产生的风险可以分为设计、施工安装和投入三个主要的风险阶段。在各个阶段中风险阶段是不同的,设计阶段的风险只能间接反映,对工程的影响较小;施工安装期间所产生的风险便比较直接。这些通过加强施工的质量和管理可以有效预防。
1.1.3 给排水工程 在高层建筑中,给排水的质量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以及使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给排水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要适应变化不断的市场就必须面临风险的考验,例如开发新技术、项目建设、市场风险等。大部分业主希望承担较低的风险同时谋求高的收益,这要求了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给排水的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决策和预测,综合收益、风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选择最佳的方案。
1.2 项目管理
1.2.1 决策错误 信息的取舍失误以及失真是指施工单位在手机有关部门的信息时整理不全面,忽略了正确的信息,导致决策层的判断没有足够的现象。决策错误包括了信息的取舍失误、信息失真、中介风险、风险、投标风险、报价失误等多方面得失误。中介风险和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外地时由于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通常通过中介或者机构投标,在这一环节中可能存在欺诈的风险; 投标风险在后期的施工和管理中有着非常大的难度,表现为施工方为了中标率压低了报价,以接近成本的报价中标。
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亏损,缺乏报价的技巧导致报价偏低影响最终的收益,对于竞争对手的估计不足,报价失误表位为对于市场中的价格没有充分了解。
1.2.2 合同风险 签约时,合同条款中的不平等条款,定义不准确,遗漏条款;履行中项目管理者的工作能力限制,协调工作不力,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等,都是可能存在的风险。
1.2.3 责任风险 包括了法律责任风险、人事责任风险、替代责任风险和职业责任风险。其中,法律责任风险具体的表现为法律的不健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等,没有正确的理解法律的限制;人事责任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决策层所聘用的管理人员的施工经验、技术水平和道德品质,一个经验丰富、拥有高超技术水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项目经理,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风险的扩散,在工作中能够预测到潜在风险;替代责任为工程进行中所产生的风险,表现为材料替代、人员替代、施工方案替代三个方面;职业责任风险则表现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以及是否敬业。
1.2.4 价格上涨 承包商在施工的过程中承担着所有的成本,必须对意外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出尽可能合理的报价。业主如果允许承包商按照最终的费用进行报销,承包商既可以避免涨价部分的费用。如果业主承担了费用上涨的部分,就会使承包商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合同中如果列出预防条款,是能够解决涨价的有效方法。承包商在报价环节提供附加的利益、工资率、材料的价格表,在得到公证的前提下可作为报销的标准。
1.2.5 财产损坏和工伤赔偿 在施工期间由于财产损坏、工伤引起的赔偿主要由业主方方承担,由承包上提供对财产损坏和公共伤害的范围以及工伤的补偿范围。可以通过投保降低风险损失。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很多风险都可以进行投保,例如公共财产损坏、工伤、单方违约造成的损失、意外事故导致的损失等。
1.2.6 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 通常不利的地质条件无法进行预见,根据管理,不可预见的风险应当由承包商承担。通常,经验丰富的开发商会将价格报高,业主必须按照高价支付可能不存在的风险补偿。业主为了避免这一款项,可以考虑是否由己方策划那个胆风险。业主不想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应当提供精准的地质资料、相关图片,使投标人清楚的了解到地质条件的情况,投标的过程中考虑意外的风险补偿。如果出现问题,可以作为依据进行索赔。
2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措施
针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可控的损失,主要的措施包括了风险回避、控制损失、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财务手段等。
2.1 风险回避 主要指的是中断风险源,将风险遏制在发展阶段。回避风险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风险,但是和后期可能存在的风险相比,这些风险和风险在后期产生时所造成的损失相比微不足道。例如投标时尽量回避风险大的项目,以选择风险小、收益适中的项目为选择,对于可能造成亏损的项目要放弃。如果风险超出了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无法成功掌握项目,最好不参加投标。可以说回避风险是消极的风险管理方法,但是对于避免损失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2.2 预防损失 预防损失指的是在财务中使用各种的预防措施,杜绝可能发生的损失。使用预防损失的风险管理方法是企业积极进行风险防范的表现。比如承包商为了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能够得到及时的供应,可以在采购的过程中选择多家供应商;为了避免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所导致的返工、罚款,可以提高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对于项目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措施的培训,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减少可能发生事故的机会;学习如何能够利用索赔技术来减免承包商所承受的损失。
2.3 减少损失 减少损失主要指的是在已经发生了风险损失之后,通过使用相应的措施来遏制损失恶化或者减少损失扩展可能出现的蔓延和扩展,将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例如业主付款延期,施工队可以通过使用停工、施工队伍撤出的方式提出索赔的要求,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诉讼;发生施工事故之后应当紧急救护;所安装的火灾预警等防范系统都是为了将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之内。
2.4 分离风险 分离风险指的是按照单位将风险进行分割,避免产生连锁反映。这种处理能够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减少损失。承包商进行设备采购时可以使用分离风险的方法,尽量减少由于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汇率风险,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国家、地区采购设备,以多种货币作为支付方式,一旦汇率发生大幅度的波动,也能将损失减少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材料分割存放也是分离风险的一种手段。因为使用分隔存放分离了风险单位,对于每个风险单位进行合理安排,不会影响各自的风险源,能够有效避免在材料的集中存放时有可能遭受的损失。
2.5 分散风险 风险分散与风险分离不同,风险分散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风险的目的。承包商采用工程分包形式是风险分散的一个有效手段。
2.6 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也是风险控制管理常用的一种手段,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有些风险通过以上的手段无法进行有效控制,作为项目的管理者最好能够通过转移风险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转移风险并不是转嫁损失,使用这种手段也并不是损人利己,损害商业道德的行为。由于有些风险可能对某些利益团体造成损失,但是在转移之后不一定会对他人造成损失。主要原因是个人所占有的优势和资源不同,因此对于风险所能承受的范围也不相同。转移风险能够适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分包、技术转让以及财产出租。合同、财产以及技术的所有人以分包工程、合同、转让技术、出租房屋或设备的手段,将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他人,减轻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压力。
2.7 财务手段 采用投保的形式将承包商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如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增加风险准备金,例如在投标报价中,承包商可以根据工程技术、业主的资信、自然环境、合同等方面的风险大小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在报价上加上一笔风险准备金。总之,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项目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和识别风险,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预防为主,就能够减少风险,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风险只有做到一体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只有在企业的内部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从投标到项目管理,从材料采购到施工技术,都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提高企业内部的整体风险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有志.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03):142-143.
[2]陈津生.建设工程保险实务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09):342-343.
[3]陈伟珂.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07):94-96.
[4]刘书玲.高层建筑施工细节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4):136-137.
[5]《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实用手册》编委会,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实用手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04):175-176.
[6]谢亚伟,金德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6):103-104.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表现范文2
1.1高层建筑采暖、通风等情况分析
一般来说,楼层越高,建筑的占地面积就会越大,否则安全性就会大大降低。特别是一些摩天大楼的设计,往往看起来就好比一座大山,但是无论是低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建筑的采暖、采光、和通风情况都必须达到基本的要求,否则高层建筑本身就会事与愿违,变得没有必要。高层建筑的采暖不能完全依赖天然的太阳光的热量,由于高层建筑面积较大,其建筑的内部往往不可能直接受到太阳光的热量影响,所以其热量的来源就需要高层建筑的暖通设备来提供。而暖通设备的核心就是不断地向高层建筑内部注入暖风,因此通风条件是暖风是否可以有效的传送的关键。同时通风也是保证高层建筑内部环境清洁的核心,当暖通系统将干净清洁暖风空气注入到高层建筑的每一寸空间时候,同时也是去除掉高层建筑中国污浊空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保证高层建筑内的气温适宜人体居住,也是保证人的身体健康的关键。
1.2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类型
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根据高层建筑设计的不同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水系统,第二种是全空气系统,第三种是空气-水的综合系统。暖通空调的全水系统是指高层建筑中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都会由水进行调节。其利用的原理是水的比热容更大,单位面积水可以容纳更多的热量,换言之水问的身高和降低都很缓慢,所以高层建筑就可以利用晚上的水循环将热量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建筑当中。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全空气系统比全水系统更加直接,这种系统设计是直接将空气的温度加热到适宜人体居住的温度,让后通过复杂的运输系统,直接注入到高层建筑内部,同时抽走或者将冷空气和污浊的空气挤走,保证在高层建筑里的人可以随时享受到温暖且新鲜的空气。而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水-空气系统就是将同时借助水和空气两种方式同时供暖,取长补短,其效果也往往会更好。
2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关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居住的舒适性,其设计工作非常关键,但是由于高城建筑的复杂性,其设计工作要比一般的建筑要困难得多。首先,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人员应当对高层建筑的设计了如指掌,对于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非常清晰,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对于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布局,保障系统运行的平稳和安全。其次,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应当关注建筑所在地的环境情况。处于南方和处于北方或者处于高原和处于盆地的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差距很大,设计师必须提前对当地的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让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当地的环境契合的更好,不仅可以节约经济成本,也会增加建筑的舒适性。最后,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应当充分的了解市场的行情。因为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用材会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每种材料的效果不同其价格也不同,而设计人员应该充分的了解每种材料的优缺点和价格才能建立模型选择最佳的材料来施工。
3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原则
3.1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安全第一
任何一项设计和施工都要将安全摆在第一位,正所谓人命关天。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并非是一般的系统,其系统的用料会涉及到很多依然易燃物品,所以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火灾的因素,否则一旦建筑遇到火灾这些筑暖通空调系统将会增加很多额外风险。此外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安全性还表现在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和湿度是否对于人体是最佳的,所以就要求暖风空调系统是否能够保证空气的来源是干净的,无毒无害是关键。此外温度的设计也要和室外温度契合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否则人在建筑内生活久了就很难一下适应室外的温度,这样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因此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3.2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环保原则是关键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用料很大,在如今人们环保关键越来越强的今天,对于系统施工的材料选取应该尽可能的按照环保的要求做。此外,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应该秉承节能的原则,其设计是否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对自然热源的利用,是否在实际中更多的体现节能的意识,是否在很多环节都能充分的使用环保设备,是否在设计的时候建立科学的模型计算,确保暖风运输系统最短路径,这些都是保证高层建筑整体环保节能的关键所在。
3.3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经济性是基本要求
一个高层建筑的建设本身应当是盈利的,这也是保证高层建筑安全和舒适度必不可少的因素。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在当今社会是万万行不通的。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是否真的体现其经济性,是否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的成本也是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理性的分析,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也并不应该占据整个高城建筑工程预算过多资源,因此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经济性设计就是施工成败的关键。而对于系统设计的经济性就需要设计人员的素质达到要求,其专业技术非常过硬,才能够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4结束语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表现范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1 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同时能够节省投资,譬如节能环保的创新设计,可以说,一个良好的创新设计理念,将为建筑物建设节约大量的资金。
1.2 建筑物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要求与城市整体协调统一,而建筑物设计的创新管理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物多样性的外观需求,而且能够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将得到体现。
1.3 建筑物设计的创新思维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设计水平要求方面精益求精, 这是对社会、对后代高度负责任的精神。
二、建筑设计中应该包含的创新型思维
2.1建筑设计中蕴含的绿色思维。我国已经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阶段,绿色建筑的设计就是循环经济中的一种明确体现,而我们应该去深思的就是实现地更加合理性和科学性。绿色建筑倡导的就是通过最合理的成本去掌控最大限度的能源的消耗,即创新加上平衡的绿色思维设计。由此之后设计的观念、内涵、方法甚至是管理体系都会发生变化,这种软性变化也应该值得我们去重视,而其硬性的新材料和技术都和造价息息相关,也是我们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注意的方面,以达到功能、艺术性、环境以及性能各个方面和谐最优的目的。绿色建筑设计也是对于”精宜之道”的倡导,精说的是把技术常规性的精细化,具体地去分析具体项目,在吸收国内外经验之后扩大常规技术所含的效能,避免浪费资源。宜说的是适宜地根据项目定位应用新型技术,同时要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兼顾新型与风险的相容性。
2.2建筑设计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思维。建筑设计并不是独立形成的,是对于美学和认知的转换,在设计中要表现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表现力,所以以人为本是重点。新建筑关系着居民生活,是聚合力、公众精神以及首创精神的联合体,凝聚着人们对其具有的归属感、心理认知以及人文景观的认可,是对现代主义的人文精神的追求。故而在城市建筑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夹杂着象征性和自豪感的以人为本的新美术意象。
2.3建筑设计中可以应用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变化,也影响着建筑设计,它把以往的形体简单性都打破了,追求的是对于多元的情趣审美,故而在塑造形体时多是打破了以往的单一或是多面几何形体设计,多是倾向于形体的非线性设计。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任意扭曲变形形体,以便于观察模型结构,测定各项指数,复杂的加减处理都可以对其操作,在该领域对于多元化的趋向也尤显突出。在设计中,浮于建筑表皮的设计也都采用了数字技术,比如说电子显示屏、广告媒介以及霓虹灯的设计,更加宽泛的手段使得设计更能衬托出现代都市的氛围,这些新的手段都意味着数字文化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通过影响科技时尚以及信息媒介等来改变设计元素和手段,使其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做出了不可限量的贡献。
2.4建筑设计中蕴含的联想式思维,即依照事物间相似性进行类比,在某些事物中联想到对于建筑设计的某个方面的创新思维方法。联想要有一定的前提,也就是事物间需要具备可比性,而在意义上事物或是概念之间在的差距是需要被忽略的,然后进行联系。在设计时根据建筑内容的针对性参照建筑之外的内在性,将这些无联系的方面进行关联,最终得到设计上的创新。联想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在进行联想时可以对所有知识进行动员、整合、搭接以及变换,以此来得到丰富的联想进行设计创新,比方说悉尼歌剧院的船帆形状的成功。
三、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简单问题的引申。①设备系统设计问题。建筑的建造考虑到技术方面是没有问题的,相关的成果以及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考虑到设备系统方面,就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建筑一旦进行高层设计就不是简单地进行层加或是拉伸,所以在设计时要格外注意,而且高层建筑的侧向风力也是应该注意的重点。②防排烟系统设计。首先应该对排烟的方式进行差别确认,高层建筑中对于楼梯电梯间以及前室等设计的排烟设施多是采用自然排烟,因此要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再加上对于机械防烟设施的设计,以便于建筑的安全性。在封闭的楼梯间要进行防烟设计,可以采用正压送风设计或者增设对于前室的设计进行防烟送风。③电梯
设计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比如说纽约的世贸中心,在整个建筑中大概有246个电梯,当电梯在进行高速的运送时,大楼如果出现15cm或是以上的晃动,那时在一松一紧之间电梯的钢缆很可能会受力不匀,从而导致损伤,带来危险隐患。由于这种情况,在设计中可以增设一些报警系统和跟踪电梯钢缆运行的系统机构,以便于对其长度根据具体情况实行随时调节,均衡其受力状态。在建筑设计中一些现象不会出现在底层中比如说在冬季时,在电梯井出现地下室或低层中的冷空气,根据烟囱效应得知,强大的气流会使电梯门出现故障,或是其他异味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或是电焊操作在底层时,可能由于泄漏了燃气,气流加上火
源等进入高层,这些情况都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格外注意这些方面,因为建筑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结构会更加复杂化,在设计和维护时一些简单的问题都会产生极为复杂的后续反应。
(2)消防问题。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安全问题时就要注意对于火灾的防控,电器设备或者施工机械等情况若是管理维护使用不当都有引发火灾的可能,也会造成不能挽救的危害。在对于高层的消防问题来说,首先考虑的是火灾蔓延的问题,其扩散极为迅速,由于众多可燃物,其成为纵向烟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出现了拔风抽力效应,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后果极为严重。在设计时可以增设一些控风用的防风阀,避免出现火溢现象,在严密闭合的空间中控制火势。其次是考虑到人员的疏散问题,因为高层建筑中人口容量是计较大的,比方说在超出300m时就能在万数之上。在进行人员疏散时,只能借助消防电梯,因而楼梯才是疏散人员的真正途径,所以在设计时要格外地注意对于楼梯功能性的设计。再次是在发生可能的危险时,要注意对于灭火的设计,比方说场地设计和登高高度设计等,所以在设计时增设对于设备的区域。高层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对于消防的设计才能达到目的,使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3)抗震设计的相关问题。在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平面设计可能由于在外形和尺度上存在问题,导致质心形心偏心大,或者是刚度和形状等情况出现的对于抗震性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规范中要求在底端安设部分抗震墙,确保建筑整体性,不出现薄弱环节,抗震墙会应用带钢筋的小砌块墙和钢筋混凝土墙,在底框结构中设防为6°低于4层则采用砌块抗震墙,规范中要求为强化建筑的地段应该使用约束砌块,不仅可以降低预算还能大大增加原砌体结构的侧移刚度和抗压性能,同时底框会对刚度比较敏感,而约束砌块正是针对这种刚度变化进行有力调控的方法,在规范中也重点说明了约束砌块的使用规则和限制条件。抗震墙
要对称均匀分布以加大结构的抗扭性,要限制横墙的最大间距避免出现楼板变形荷载无法向抗震墙传递的状况。规范规定混凝土横纵墙中的钢筋调整要超过0.3%,调整约束砌体墙间距为300mm,在平面上设置水平钢筋和分布筋点焊而成的拉结网片。框架结构中通常都为弱柱强梁,是因为梁受到上部的荷载故而增大了截面的高度,刚度超出了柱,柱较易受到毁坏。规范中加大了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对于普通约束转砌块和小砌块的墙体要增加框架的附加剪力和轴力的抗震性验算。底端上轴线可承受的地震倾翻力矩按照框架和抗震墙的侧移有效刚度分配比例来确立,结果可能会偏小,但是增大了框架柱上的轴线上承受的地震轴力和剪力,此外若是楼盖的长宽比超过2.5,要充分考虑楼盖的变形力作用,在设计时要采取合适的楼盖刚度进行假定设计并建立模型。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表现范文4
关键词:智能消防应用 管理建筑物
随着现代化城市布局的扩大,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大型公共场所规模扩大,特大火灾发生几率也呈上升趋势,消防安全成为关系社会安定和公众安全的重要问题。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重在“自防自救”,建筑内自动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灭火成功率高达九成以上。因此,消防系统智能化的发展,是提高楼宇自动化水平,迎合通过楼宇自控技术实现更高安全保障的需要,也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 建筑智能消防系统的应用
近年来网络、通讯、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应用现代技术实现建筑消防系统智能化。智能消防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讯等消防设备,而消防控制室是这个系统的检测控制中心,它全天侯的监测多种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火情,它将成为紧急信息汇集、显示处理中心,及时准确的反馈火情的发展过程,正确迅速的控制多种机关设备,达到疏导和保护人员、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1]。传统的消防模式和依靠救援的灭火方式是落后时代的消防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很多场所的消防要求,只有完善的智能消防设施起到“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减少火灾损失、降低人员伤亡。建筑内智能消防系统在防止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财产损失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建筑智能消防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各地的消防安全检查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建筑智能消防系统在管理和运行中存在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方面的问题
在检查中发现,很多小区的消防设施因发生故障或损坏而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按钮、指示灯失灵,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器失效、接收不到信号反馈,排烟系统的送风口打不开、消防水泵不能启动等,因为小区的消防设施多是由物业公司负责,物业是自负盈亏的服务企业,出于运行成本考虑。发现设施损坏却不舍得花钱对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消防设施将形同虚设。对一些娱乐场所的检查中还发现,为了使用方便,业主常开防火门、常闭排烟窗,关闭消防水泵出水口阀门,导致火灾智能消防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2]。还有一些单位消防器材无人管理,内部消防设施、器材被盗现象严重,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损坏突出,消防设施器材长期处于缺损状态。
2 员工管理问题
建筑智能消防设施的产品种类很多,涉及的学科面广、专业性强,因此技术支持要求较高,如果没有专业的消防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无法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行。但是现行的消防设施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流动性强,不少人员身兼数职,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值班人员未经培训上岗,不知如何操作消防控制设备、不会处置火灾报警和故障报警,对于出现的屏蔽多、误报多的现象要么听之任之、要么熟视无睹。这都是因为物业管理部门对消防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总认为住宅楼不会发生大的问题,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更没有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人员。
3 系统维护和保养方面的问题
消防设施的维护需要花费精力和金钱,而且这些消防设施平时几乎用不到,所以大部分单位和企业没有形成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长效机制,只是把设置消防设施和建消防控制室作为应付消防部门验收的临时任务,验收过后没有后续的管理措施。智能消防设施中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通过报警控制柜实时监控本系统的运行情况外,其它系统沿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消防水泵、喷淋泵、风机、消防电梯、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送风口、电磁阀、防火卷帘及它们的管网线路等设备都不能直观、实时地显示工作状态[3]。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定期地检测它们,才能确切地掌握它们的运行情况;只有定期地检修它们,才能保证它们长期无故障的运行。否则,在不知不觉中极易造成诸多技术隐患,陡然增加消防人员的责任与风险。
三 建筑智能消防系统的管理
1消防机构担负起了社会安全监督的神圣职责,作为消防职能部门要严格消防执法,从系统设计审核、施工检查、竣工验收、定期检查、突击检查等都要严格把关,严厉打击建筑智能消防系统在设计、施工、应用管理中的出现的各类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依法督促整改并予以处罚。对于建筑内的智能消防设施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未保持正确有效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予以查处,督促使用方加强消防系统的保养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整良好状态,以备建筑智能消防设施在预防和急救火灾的关键时刻能发挥其重要作用[4]。
2 智能消防系统投入运行以后,不懂智能系统的先进技术,是导致应用和管理差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消防监督机构在对建筑消防设施实施监督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及消防教育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各公司相应的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要提高消防系统监督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让操作人员了解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指导系统操作人员掌握紧急情况处置流程,以及灾害处置措施,不断更新消防知识,严格实施持证上岗[5];同时消防系统的管理单位要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内部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按期对消防统清洗除尘,进行电气参数校验调整,保留检查记录,建立一支懂管理、会操作的建筑消防设施管理队伍。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表现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照明系统;防雷系统;消防系统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2-0090-03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装饰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原材料不断更新,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的质量标准也有新的要求,因此在装修施工中既要结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成熟的施工技术、新型材料以新工艺,又要突出建筑电气工程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及要求,在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建筑电气工程装修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规范的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一、建筑电气工程装修简介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装修主要包括:供配电、照明、防雷接地、总等电位联结及局部等电位联结、电话及网络系统,电视、可视对讲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以及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等。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之前,首先要在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的情况下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剔凿造成对建筑的破坏和浪费,或因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而造成工程延期或延误。尤其对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因系统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应慎重考虑实施。其次要对施工建筑的施工条件进行分析,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建筑电气工程的装修。
二、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
(一)建筑供配电系统的施工
一般而言,居民建筑的供配电系统采用220/380V的交流电进行供电,电源引自小区变电所。变(配)电所是联系发电厂与用户的中间环节,它起着变换与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所的施工以后应满足以下条件。
1.变电所应保持室内干燥、严防雨水进入。
2.变电所应考虑通风良好,使电气设备正常工作。
3.变电所的高度应大于4m,应设置便于大型设备进出的大门和人员出入的门,且所有的门应向外开。
4.变电所的容量较大时,应单设值班室、设备维修室、设备库房等。
高压电经变电所变电以后变为低压电,并经低压配电系统输送到用户。低压配电系统是由配电装置和配电线路组成。低压配电方式是指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低压配电方式有放射式、树干式、链式三种形式。
从变(配)电所到各建筑楼层的外线应采RC150钢管保护,并分别引入各建筑楼层,并根据供电负荷等级,对消防用电、电梯及楼梯间照明等分别进行供电。
(二)建筑照明系统
照明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照明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保证安全生产。照明又能对建筑进行装饰,发挥和表现建筑环境的美感。因此照明系统已成为建筑电气工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建筑的照明系统一般包括:普通照明、楼梯间照明以及应急照明。
现在住宅楼梯间的照明大多采用声光控制,其不仅有利于节能,而且消防强。应急照明一般采用由EPS供电日光灯,同时所有灯具都应加装一根接地线。
1. 照明系统中最重要的是普通照明系统,普通的照明系统包括从电表后线路到用灯具这部分。施工前应现根据线路图,并结合建筑内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和配电箱定出坐标及高度,从而确定电气线路的布置、走向。
(1)室内装饰工程的电路中布线。一般宜采取从线路末端开始向线路端头方向施工的方法。具体地说,即先从最末的灯头或插座开始布线,使沿线各导线向配电箱、配电盘汇集。这样做不仅方便清理归接各用电器具回路,避免归接入配电箱(盘)时产生混乱和遗漏,而且也方便在穿线或入电箱时预留出适当长度的导线,从而减少电线的损耗率。
(2)照明器具的安装,应在建筑室内装饰完成后进行。单股导线可直接与器具相连接,多股导线应搪锡并压接线鼻子后与器具相连接,插座相序为左零右火上接地,开关应为火进控出再接灯,各种箱盘具有可靠接地。根据照明灯具的安装方式其分为:吊杆式安装、吊链式安装和吸顶式安装。不同的安装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具体使用时应按各自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像吸顶式安装,其要求日光灯紧贴建筑物的表面,日光灯箱完全遮盖住灯头盒,灯箱电源线应套上黄腊管以保护导线。日光灯安装在吊顶上时,应用自攻螺丝将灯箱固定在龙骨上,灯箱固定好后,将电源线压入灯箱的端子板上,把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在灯箱的端子板上,把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将灯箱调整顺直,最后把日光灯管装好。在照明灯具固定式严禁使用预埋木砖固定灯具,白炽软线吊灯其软线两端应盘圈 挂锡后与灯具端子压接,同一单位工程中吊线长度应一致。为保证使用安全,卫生间灯具应安装在卫生间侧墙上,且应使用防水灯头。
2. 应急照明系统的安装。
(1)为了方便平时维护与管理,消防应急照明工程中的照明最好按层以专用馈电回路供电。
(2)为保证消防应急照明供电电源的可靠,有条件的应由变电所的低压应急母线段供电,即当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电源时,只要发电机投入使用,它就有电继续保证供电。
(3)在火灾状态下,靠近地面的烟少、氧气多,人疏散的本能反应是弯腰或匍匐前进,因而局部高照度照明比高位安装带来的均匀照度更为有效。所以提倡低位安装,即在靠近地面或在地面高度上提供疏散应急照明。
(4)做好配电线路的防火保护,暗敷时敷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穿金属管,并在钢管外面刷防火涂料或采用其它防火措施;线路采用防火电缆或耐火电缆、电线。
在安装开关和插座时应注意:插座的接地端子不与零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接线的相序应保持一致;接地线或接零线在插座间不能够串联连接。暗装的插座面板应紧贴墙面,并保证其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划伤,装饰帽齐全;同一室内插座应保持安装高度一致。同一建筑物的开关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的通断位置一致,操作灵活、接触可靠;开关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边缘的距离应保持在0.15~0.2m范围内。
(三)建筑防雷系统施工
对高层建筑而言,防雷系统十分重要,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装修时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得规定进行防雷系统的设计。一般而言,建筑物大多采用防雷接地的方式。
防雷接地方式的接地系统采用40×4镀锌扁钢将混凝土承台柱底部钢筋网纵横两方向连接,埋深按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可作换土处理或加降阻剂处理。防雷系统的铁件均应做镀锌处理。建筑物上避雷带采用φ10镀锌圆钢明敷,避雷下引线利用四根柱筋上下通畅焊接,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装置焊接。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穿线钢管,电缆金属铠装层,金属构件及建筑物内各种金属管线均须接地,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须在进出处与接地装置连接。
(四)消防系统的施工
消防系统是建筑物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安装系统,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装修施工时,应建立良好合适的消防网络,在商户、库房、会所、电梯间、走廊等地应设置感温探测器,在楼梯间、出入口、走廊、电梯厅等处设手动报瞥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消防泵房、变配电室、电梯机房等房间设消防直通电话等。在施工时应保证消防栓口出水方向与设置消防栓的墙面成0°角;对一些暗敷在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设置过梁,以防止其因受荷载作用使箱体变形,从而导致箱门开启失灵。在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的明文规定进行施工,以防止因图施工方便而简化施工所带来的消防系统的隐患。在安装火灾探测器时应保证。
1.探测器至墙边、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同时在其周围0.5m范围内无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大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门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
2.探测器的确认灯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并在安装前对探测器进行防潮防腐处理;手动报警按钮安装牢固,不倾料。
3.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米且应采用管卡固定,软管与设备的盒(箱〕应采用镇母固定,外接导线的端都应作显明标志。
4.统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或电缆、不得用镀锌扁钢或金属软管,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
5.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配线整齐,遴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每根导线端部应标明编号。
(五)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施工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是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自动化仪表等方面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控制系统。其主要由系统网络、网络设备、现场控制器、中央监控系统、监测信号及传感器、控制信号及驱动器几部分构成。因而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施工主要体现在现场传感器的安装技术,执行器的安装以及电动调节阀的安装。
传感器的安装应保证传感器上箭头所指方向为流动的正方向,不能弄错方向;管道如有震动,还应在传感器两侧加支撑;传感器的上下游直管段不应小于5~10倍管径,以消除流体漩涡,改善流速场的分布,从而提高流量测控精度。
电动调节阀的安装应保证电动阀阀体上的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操作;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门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适当的防晒、防雨措施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装修工程施工,牵涉到建筑装修各个方面的细致工作,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在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减少事故发生机率,使建筑装修中的电气工程施工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宗小平.建筑室内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J].福建建筑,2007,(6).
[2] 莫顺强.浅谈电气工程师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J].法制与经济,2011,(10).
高层建筑火灾风险的表现范文6
一、背景分析:机遇与挑战双重变奏中的公共消防行政
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公共消防行政将呈现出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的双重变奏局面。
(一)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既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经济总量将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这样的发展态势给消防工作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界,以至广大普通人民群众,在主观方面都迫切要求强化消防工作,保护发展成果和个人财富,在客观方面则是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为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带来的挑战表现在:社会财富进一步增加,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可预知和不可预知的消防安全风险必将进一步增多,高层、地下、大空间、异型等特殊建筑以及石油、化工等特殊企业必将大量涌现,火灾势必存在一个潜在的上升空间,持续确保火灾形势平稳难度很大。
(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既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的单位和农村的是社会管理的最主要载体”,①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整体性。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先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形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和利益单元的个体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个体工商户、个体经营户等“社会人”成为了独立的利益单元,必须自主经营、自负赢亏,对自己的财产负责,相对比作为“单位人”时更加关注自身的消防安全;另一方面,消防部门面临的监管面大大增加,如何改革消防工作模式,拓展消防管理主体,创新消防管理方式,怎样发挥社区以及农村村委会等组织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确保将消防服务运送到基层一线,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文化环境的深刻变迁既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中国公民长期以来对行政权力习惯服从,普遍具有“父母官”情节,给政府部门以行政命令方式实施行政管理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文化和心理“土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公民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大大增强,促使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社会生活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被视为天然合理的政府行为方式,现在可能要面临公众的理性审视,甚至可能会因为不合理而受到公众的拒绝。在此背景下,如何根据文化环境的深刻变迁,合理调整消防行政行为方式,规范消防行政执法,提高消防行政效率,增强消防执法公信力,尽可能减少消防行政阻力,最大限度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既是新的机遇,又是新的挑战。
(四)消防部队的职能拓展既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消防法》修订实施后,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职能成为了消防部队的法定职能。这一重大修订总体上符合消防工作的发展趋势,但也形成了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一方面,这一修订使消防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为加强车辆器材装备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消防硬实力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消防部队的任务,如何凭借现有警力和技战术水平有效履行法定的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职能任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深入实践。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抢占先机,先行一步,在挑战因素还没有全面聚合爆发时,着力创新消防治理模式,提升消防综合实力,提前做好打大仗、抢大险的准备工作,在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变奏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二、总体遵循:走契合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消防工作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之路
从根本上说,消防工作是一项服务性、保障性的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从服务于百姓民生。同时,消防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不能完全背离消防工作规律来谋划部署工作任务。我国著名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专家李泽厚指出:“……中国人的思维总喜欢要求科学直接为社会生活服务,因而,科学常常变成或只是技术,对科学的独立意义、独立力量,对科学本身思辨的完备等等,便不够注意。”②消防工作发展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由于消防部队作为军队的特殊性以及火灾的高度敏感性,近年来,消防行为动辄被上升为政治行为,容易陷入“泛政治化”的窠臼,一定程度上存在与消防工作规律相疏离的现象,即通常只注重强调消防工作为政治和经济社会服务,对消防工作本身的发展规律、对消防学科体系研究得不深不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有鉴于此,推进消防工作发展,总体上必须契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消防工作自身的客观规律,具体而言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遵循一个规律:遵循消防工作社会化这个规律
这是多年来公安消防部门一直坚持和宣传的理念,修订实施后的《消防法》已将其上升为消防工作原则。但是,一种理念或一个规定从纸面到付诸行动,尚有一段距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消防工作社会化还远远没有达到深入人心的程度。在思想方面,表现在有些社会单位和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应负的消防安全责任,认为消防工作仅仅是消防部门的事;在行为方面,表现在有些单位和个人虽然认识到自己应负的消防安全责任,但是却怠于履行责任。当前,在应急救援已成为公安消防部队法定职能的前提之下,不遗余力地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我国消防警力有限而民力无穷的突出特点,只有坚定不移而又积极稳妥地推动消防自逐步回归社会,着力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自治能力,才是做好消防工作的正道。反之,如果还是由消防部门对消防工作大包大揽,实属越俎代庖之举,消防官兵疲于奔命不说,对于提升全社会的整体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实无益处。当然,消防部门也不可能完全推卸责任,只是要把责任落实到《消防法》规定的监督管理上面,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上面。
(二)提升两种实力: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
消防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和发展历程,类似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和发展历程。在物质基础还极为薄弱的情况下,先要致力于发展物质文明,而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消防硬实力与软实力也是一样,如果只偏重某一方面,是难以提升全社会的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客观地看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等硬实力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而全社会对消防工作的认知程度、公民消防安全素质等软实力则还相对较为落后。从多年来的消防工作实践看,火灾的发生虽然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原因,但绝大部分火灾都是因人类的生产、生活而引发的,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是最大的火灾隐患。有鉴于此,必须坚持消防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在坚持不懈地抓好消防硬实力发展的同时,采取实施消防人才工程、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工程等举措,着力提升消防软实力,通过软硬结合,提升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综合实力。
(三)避免三种倾向:避免只务虚不务实的倾向、只务实不务虚的倾向、务实与务虚“两张皮”的倾向
只务虚不务实表现在常常以发文代替工作。应该说,消防局、总队、支队作为三级机关,发文是一种必要的工作手段,但是如果要求基层大队也必须对上级发的每一个文件都套发一个,就是典型的务虚不务实的表现,因为基层大队工作的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只务实不务虚主要是指只注重埋头苦干、不注重总结宣传,致使一些好的做法没有上升为经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这在支队、基层大中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务实与务虚“两张皮”,简单的说,就是做的与说的不一致,结果是做得好的没总结宣传好,说得好的又没有反映实际工作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在实干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上升为可供部队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
三、趋向探索:从管制型消防向治理型消防迈进
近年来,在全球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中,治理成为了国际社会科学中最时髦的术语之一,尤其是在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更是作为热门词汇随处使用。治理与统治的区别在于:从主体来看,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公共部门,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部门与私人机构的合作,而统治的主体则必然是社会的公共机构;从权力运行的向度来看,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主张用治理代替统治,是因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既存在市场的失灵,又存在国家的失灵,只有广泛发挥政府、市场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施行综合治理,方能奏效。当然,治理也有效力高低之分,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善治理论③。公共消防行政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既需要国家的主导,又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拓展消防治理主体,创新消防治理方式,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当前,推动公共消防行政从管制型向治理型迈进,重点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努力。
(一)消防责任立体化
数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形态,在此社会形态中生活的中国人形成了一种封闭型人格,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流动型人格相对应。这种封闭型人格表现在传统中国人对公共事务缺乏兴趣,参与性不强,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是这一性格的突出写照④。而火灾作为一种不确定的风险,恰恰需要一定范围的人群实施集体预防,只要有一人或者数人防范不到位,都有可能引发灾难,因而常常容易陷入预防不足的困境⑤。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社会文化和心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数千年的传统还是发挥着潜在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因此,提升火灾风险防范水平,最大可能减少火灾的发生,关键在于在全社会构建立体化的消防安全责任网格。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就是对政府、部门、单位和公民消防安全责任的具体规定。这四个层次主体的责任互有区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在落实政府责任方面,关键在于牢固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加大消防投入,绝不能以牺牲公共消防安全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在落实部门责任方面,关键在于消除消防工作是消防部门一家之事的错误观念,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各部门抓消防工作的合力;在落实单位责任方面,关键在于按照权责明确的要求,牢固树立业责自负的意识,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在落实公民消防安全责任方面,关键在于培养广大公民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大家都参与到消防工作中来,真正形成全民消防的工作格局。
(二)治理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中,行政权力只能由政府来行使,政府包办了所有公共事务。体现在公共消防行政中,政府充当了管家和保姆的角色,包揽了从政府到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事务。在这种公共消防行政模式下,一方面,政府大包大揽,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单位和公民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缺失,隐患不断,造成了政府在消防工作领域的高成本低效益局面。久而久之,政府成为万能政府,社会的消防安全自治能力丧失怠尽,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坐等政府来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坐等消防队来扑救火灾的等、靠、要现象。推动公共消防行政由管制型向治理型迈进,意味着政府不再是消防治理的唯一主体,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市场等因素在消防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实现单纯由政府包办消防向政府与社会和市场合办消防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消防资源配置。要坚持统放结合的原则,对必须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坚决承担起来,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力争使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消防资源配置基本公平;而政府既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项,要坚决剥离出去,由市场和社会承担起来。要积极稳妥地鼓励中介组织参与社会消防管理服务工作,改变目前消防中介组织泛行政化的不良倾向,切实发挥其在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安全评估、消防技术咨询、消防职业技术鉴定等方面的作用。要用好经济、保险、信贷、税收等杠杆,督促单位强化自身消防安全风险管理。尤其要注重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和辅助社会管理功能,提高火灾风险管理水平和灾后救济能力。
(三)力量建设多样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鉴于消防现役警力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消防工作需要的现实,必须坚持现役消防力量和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两条腿走路的消防力量发展模式。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也是有着明确认识的。但是,尽管近年来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但是在建、养、训、管、用方面,全国各地都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综合起来看,主要有队员经济收入过低、缺乏归属感、没有前景和出路、队伍性质不明确、队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切实管用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规、政策保障,避免长期处于低层次徘徊甚至停滞不前的不良状态,切实发挥这支队伍在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中应有的作用。
(四)城乡防控一体化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政策,客观上导致城乡之间公共消防资源配置不合理。无论从消防力量的分布、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公民接受消防安全教育的机会等哪一方面进行考察,农村都远远落后于城市,甚至很多农村地区完全处于公共消防服务的真空区,火灾防控基础十分薄弱。尽可能缩小城乡差别,为城乡公民提供基本均等的公共消防安全服务,是政府应尽的义务。要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消防资源的公平配置,尽快消除实现城乡公共消防服务均等化的体制和制度障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消防服务供给机制。要着力改变农村公共消防产品主要由农民自己供给、城市公共消防产品由政府负担的不合理现状,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结合扶贫开发、村庄整治、农村电网改造以及乡村公路、人畜饮水、沼气、信息等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公共消防设施。要加大对农村的消防宣传教育力度。目前的消防宣传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偶尔延伸到农村。农民群体整体文化素质本身就低于城市居民,掌握的消防安全知识也就偏少。把宣传的重点转向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弥补由于专业消防力量无法覆盖农村而导致的消防服务欠账。
(五)监督执法规范化
中央政法委、公安部部署开展“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和“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以来,公安机关各警种都在积极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实践,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成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从“三项重点工作”来看,公正廉洁执法不仅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本身也可以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从“三项建设”来看,信息化建设是手段,执法规范化是要求,和谐警民关系是目的。从消防工作职能来看,灭火和应急救援是直接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工作,深受群众拥护,而在消防监督执法领域,只要稍稍出点差错,就会损害在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中积累起来的良好声誉。因此,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消防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声望。这是从消防工作领域内部来看待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从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层面看,还必须把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大前提下来看待。随着法治建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过去盛行的经验型执法、粗放型执法必然要向规范化执法转变,才能适应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
(六)隐患整治常态化
近年来,为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全国消防部队常常是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大规模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尤其是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发生重特大火灾后,都要在全国部署开展专项行动。这种运动式的执法方式是典型的“双刃剑”,一方面,通过大规模专项整治,消除了一些火灾隐患,对稳定火灾形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一阵风式非常规执法方式破坏了正常的执法秩序,不仅使基层官兵疲于奔命,而且有扰民嫌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必须坚持解决现实斗争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既要通过采取专项整治等非常措施,解决好消防现实斗争问题,全力确保火灾形势平稳,又要逐步走出运动式执法的怪圈,构建火灾隐患整治长效机制,实现隐患整治由运动化向常态化转变。
(七)灭火救援专业化
《消防法》修订实施后,将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日常性应急救援工作纳入到消防部队的法定职能里面来,进一步拓展了职能范围。应该说,这是符合消防工作基本规律和国际惯例的。但是,在警力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履行新“统”进来这一部分法定职能,如何应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高层、地下建筑以及异型大空间建筑火灾、石油化工火灾等现代火灾,是摆在各级公安消防部队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必须结合消防部队职能拓展的要求,立足疑难、复杂条件下的灭火救援任务,瞄准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任务,强化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训练,组织开展灭火抢险救援战例和特殊火灾扑救等重点课题战术研究,提高部队初战控制、协同配合、组织指挥、攻坚作战能力。要加强战训基础建设,开展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工作,完善跨区域作战、灾害事故类型和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形成灭火救援数字化预案体系。要加快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特种疑难灾害事故处置等专业培训,着力应对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危险化学品泄漏和地震灾害、交通事故处置等任务。要着力加强部队人员、装备建设,不断推进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履职能力,使消防部队切实承担起以火灾扑救、重大灾害事故和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