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1

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小衔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58-01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做好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工作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1]。当前,如何更好地在学前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摆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分析

1.1 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目前,为了迎合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部分幼儿园提前把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教给幼儿。这样就导致了幼小衔接工作中,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的现象,甚至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多数幼儿园缺乏全面了解儿童发展规律的专业教师,导致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的推动力不足。以上现象均不能使幼小衔接工作顺利进行,不能真正体现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1.2 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

幼小衔接工作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过程中增加另一个学习环节,实质上是指幼儿园应该顺应儿童发展规律完成与小学的过渡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幼儿进入小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并且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在本质上,幼小衔接工作起到了缓冲小学教育阶段与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坡度,真正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不分离的整体。

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培养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指教师要把一年级所学的内容教给幼儿,而是合理利用小学与幼儿园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其入学前做好坚实的心理准备。幼儿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小学教育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真正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实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目标,这也为幼儿入学后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一工作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自己,注重培养幼儿珍惜时间和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幼小衔接工作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自律能力,可以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过程。

2 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2.1 真正明确幼儿园与小学差异

事实上,幼儿在入学前的知识储备只要求能够适当识字并且能够会十以内的加减法。所以,教师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授小学内容。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明确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第一,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从儿童健康成长的角度来安排幼小衔接工作进程。第二,注重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设身处地为幼儿设计团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真正尊重幼儿和关心幼儿。

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在幼儿园,幼儿绝大部分时间都受到教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在小学,教师对学生生活上的照顾减少。在学习上,幼儿园注重寓教于玩,以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小学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任务和规则意识,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方式并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应该建立一个稳定的作息制度,培养幼儿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教师也应该注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自己玩耍或者思考[2]。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可以多安排一些小任务和小活动,要求幼儿用自己带的物品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规则意识。

2.2 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心理介入活动,以多种形式优化幼儿合作与交流能力,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在课程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个体特殊性和差异性,设计有针对性的团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真正提高幼儿衔接工作的质量。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关于时间和环境的游戏,比如“我要上学啦”、“十分钟能做什么”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为了真正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双方的沟通与协作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组织大班幼儿到小学进行参观学习,请小学生到大班介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可以使幼儿真正了解小学的学习任务和生活要求,建立良好的入学心理准备。加强幼小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加强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之间的联系。两者可以定期沟通和交流,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幼小衔接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作业时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在幼儿进入小学初期,可以适当调整幼儿园大班的生活内容与学习内容,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节奏和学习节奏,多增加生动有趣的内容和趣味形象的活动,安排合理的上课时间和作业量,逐步提出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要求,从而构建一个幼小衔接工作的育人环境[3]。教师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画着幼儿课外活动的图片,把拼音卡片贴到显眼的地方,让幼儿时刻不忘学习的内容,找来幼儿(也是一年级学生)自己画的画,张贴在学习园地里,用他们做的手工作品布置教室,幼儿一开始就有参与感。这样的调整可以使幼儿比较自然地进入小学生角色,真正培养幼儿长期学习的欲望。

总之,我们要拒绝幼儿教育小学化,从理论上和行动上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该立足于幼儿园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敢于探索教学方式,敢于创新教学内容,真正地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和学习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斯婧.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广西教育,2016,23(37):122-123.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问题分析;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P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177-01

一、互联网时代中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线上服务教育服务机构分布过于分散

在互联网时代中我国高校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自身的线上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一方面是缺乏相应的数据资源支持,另外一方面是自身的线上服务机构过于分散,无法满足学生线上学习共享的需要。虽然在高校自身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各个高校都开通了自己的线上服务资源学习平台,都能够满足广大师生线上学习的需要,但是在其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方面缺少线下教学服务机构的有效维护,另外一方面是高校自身的服务体系的运营机构分布过于分散,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无法有效的整合,不能形成集中性的教学优势来满足学生学习资源或缺的需要。同时各个教学资源部门之间数据资源信息难以形成高效的共享模式,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标准化的数据采集体系难以保障各个部门之间教学共享信息进行准确的对接和传递,给教学资源信息的传递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数据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

在现代高校线上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中,线上数据资源不能及时有效的更新,不能满足广大师生教学数据资源获取的需要,同时高校在自身数据库资源匹配的过程当中,数据资源不能及时的更新造成各个学科的信息数据记录较为缺乏,缺少相应的信息数据支持,不能进行相应的数据索引。同时在数据资源共享方面,高校的线上服务信息数据还缺少相应的数据资源整合模式,无法对整体的信息数据建立标准化更新体系,并且与其他院系教学数据资源共享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师生的线上学习需要。同时各个高校的线上教学平台缺少实时数据资源支持,没有完善化的数据搜索体系,无法及时有效的对线上的数据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对于其他来源渠道的信息资源,没有着信息共享级别的设置,缺少相应的移动信息服务支撑,不能最大化的满足各类用户信息资源获取的需要。

二、针对互联网时代中我国高校教育存在问题的控制策略

(一)注重集中优势资源扩充线上教育服务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中为了有效加强高校的综合教育能力必须根据现代高校线上教育体系的建设模式来着重建立标准化的高校线上教育服务体系,一方面是在充分满足高校教育服务需求上充分提升高校的综合教育能力,一方面是要根据高校线上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校的教育服务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结合不同的教育思路集中建设线上服务体系,落实到每一个课程教育服务机构当中,充分提升高校综合教育的能力,满足广大师生课程资源获取的需要。在线上课程资源信息化综合服务的过程当中,应该从高校教育资源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入手根据统一的数据管理规范建设标准化的线上课程资源综合服务体系,形成标准化的信息数据系统来满足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一方面要以数据资源信息作为载体,借助高校线上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优势来对各种课程数据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在满足高标准线上课程资源数据处理体系建设的需求上,完善线上课程资源的服务与管理,充分提升高校线上课程资源的综合影响力,建立统一的课程资源共享体系,对各种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和统一的管理,充分满足师生信息课程资源获取的需要,保障师生能够较大程度上享受到课程资源信息,通过高校线上服务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课程信息资源,提升课程资源信息获取效率,保障在信息的及时交互下,师生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取课程资源信息。

(二)加强线上课程信息资源的控制力度及时的进行资源更新

各个高校要想充分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就要将自身所掌握的教学资源及时快速的拓展出去,在满足师生线上使用课程资源的同时及时的对现有的线上课程资源进行及时更新,在充分满足用户线上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前提下,提升信息的综合影响能力,使得社会各个领域都能够通过高校的线上教育服务体系来及时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找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内容。在实现线上课程资源控制的前提下要建立高标准的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平台的课程信息数据优势来满足线上课程数据共享机制建设的需要,同时立足于线上课程数据的高效率整合,线上课程信息资源要在实现资源对接的前提下建立开放性的网络信息环境,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信息资源优势来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在帮助用户应对多方面课程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帮助用户实现课程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M足现代线上课程资源的整合的要求,提升资源信息的使用频率,保障课程数据的资源安全性。

三、如何提升高校教育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时代中为了充分提升高校教育体系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各个高等院校要依据自身的教学资源优势来建立高标准的线上教学服务平台来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一方面是各个高校在教育事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有着“互联网+”的思维,借助互联网优势来充分的整合教育资源,在充分满足社会各领域教学资信息或缺的需求上加强教学信息的共享频率,保障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充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借力“互联网+”助推教育现代化[J].朱绪海.学周刊.2016(05).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3

一、首先研究《考试说明》,分析中考试题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中考试题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具体化。只有研究《考试说明》,同时分析中考试题,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才能体会自己平时教学中与命题组在理解《考试说明》上的差距,并争取缩小这一差距,才能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地指导考生进行复习。比如,《考试说明》指出:“考试要求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但如何界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试说明》并未明确指出。同样,《考试说明》还指出:“考试旨在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具体化?上述种种都只能通过深入研究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才能使之具体化,从而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是非常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考试说明》、分析中考试题的过程中,切不可搞什么“猜题”、“押题”。比如有人说:中考试题有周期性,去年考了什么今年一定不考;去年没考的内容,今年肯定要考。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事实已给猜题、押题者的做法作了最好的回答,实践表明猜题押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在复习课中寻找学习乐趣

单调的复习对人脑的刺激若反复多次,会使脑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很快从兴奋转为抑制,最后甚至昏昏欲睡,因此宜采用不同形式复习。可以将性质不同的课程(如史地、数理)交替安排,穿插复习,使大脑各神经区得到轮换休息,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把视、听、读、写等结合起来,变单调为有趣,适时调节,记忆就越牢固,复习效果就越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以往的老师们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过的知识,如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原原本本地复述梳理一遍。这样做学生不仅感到乏味又不易记忆。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复习概念时,常采用章节知识归类编码法,即先列出所要复习的知识要点,然后归类排队,再用数字编码,这样做可增加学生复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最主要的是起点到了把章节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实现厚薄间的转化。例如,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四类:(1)――一个基础;(2)――两个要点;(3)――三种延伸;(4)――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有的在思维,有的在议论,有的在阅读课本,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其答案如下:(1)――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2)――两个要点。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4)四个异同点。①端点个数不同;②图形特征不同;③表示方法不同;④描述的定义不同;事实证明,这种善于转化的复习确实能提高复习效率。

三、解题思路的多样性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4

一、尊重、信任学困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困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学困生,教师必须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将学困生与其他学生放在同一地位,一视同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学困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教师要耐心帮助、诱导、鼓励他们改正,而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去讽刺、挖苦他们。因为他们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这颗心,蹲下身子与他们真心进行沟通,那么他们就会愿意亲近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待的一切任务,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就能得以提高。如我班王某同学,平时非常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完不成作业,回家还向父母撒谎说作业已在学校完成,对此我没有对他当头一棒,而是经常找他谈话,与他谈理想,讲学习的重要性,哪些是好的、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对的、不该做的,从而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之后,他作业完成得及时了,上课听讲认真了,而且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成绩直线上升。这说明他已从心理上接纳了老师,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尊重和信任学困生,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这样就能使他们与教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就能转化学困生使之逐渐成为优秀生。

此外,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尊重你、信任你。如果教师对优秀生所犯的错误,既往不咎,而对学困生严加批评的话,他们就会从心里不相信你、不喜欢你,继而不喜欢你的课,讨厌你所教的学科,这样,学困生转化就无从谈起。因此,学困生转化,教师的公平公正是教育的心理基础。

二、寻找、发现闪光点,由自卑到自信

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他们越学不会就越不爱学,再加上自尊心很脆弱、内心非常自卑,更渴望教师对自己帮助。而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当一个人有自信心、对自己怀着期望时,就会成为他渴望成为的那种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发现、放大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提供一个可以发挥其闪光点的平台,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也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三年级学生魏某,学习成绩差,但爱劳动,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夸奖他爱劳动,让他帮忙倒垃圾,他很乐意,并且倒完垃圾后还把教室里其他地方的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魏某,让大家学习魏某自觉捡垃圾的好习惯,魏某很高兴。以后每逢劳动,我就表扬他的这个好习惯,并给予他学习方面的期待,久而久之,他在班上变自信了,学习也变主动了。

三、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每天进步一点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困生的转化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爱护学困生,尊重学困生,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增强对教师的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总之,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循循善诱、持之以恒,用爱心感化每个学困生,就一定能够使学困生走出困境。

四、因材施教,为学困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5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基础教学 课堂学习

化学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占重要位置,它不仅是初三阶段的关键学科,还可能影响高中文理分科。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一年的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以下我结合一些优秀的化学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做好化学的基础教学。

1.采用正确的教学形式,端正教学态度

初三化学的第一堂课对今后的化学教学至关重要,第一堂课留给学生的是化学的第一印象。初三时出现一门新课程和一位新老师,这对于已经适应原有教学结构的学生而言还不习惯,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这门学科,首先在第一节课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化学这门学科的现实意义,明白这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还是对日常生活有用的应用学科。

第一堂课,学生对教师或是化学这门学科都有试探的心理,老师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课程教学的成效。因为是新来的老师,某些学生会怀疑你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会故意在课堂上讲话,如果这时教师采取专制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训斥一番,课堂气氛就会因此变得沉闷,没有学生再敢在化学课上发出一点声响,这对于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必定不利。在遇到以上情况时,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暗示这些学生,既管理课堂又不影响教学氛围。

教师不应采取专制的教学方式,专制的教师无法看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采用的是满堂灌的形式,讲台上老师兢兢业业地传授课本知识,底下鸦雀无声,得不到一点回应。这样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毫无益处的,学生的化学学习是失败的,教师的教学也是失败的。专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异常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坐得端正在认真听讲,其实思维早已飘向远方,在课堂上坐着的只是一具躯壳,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学生成绩不断下降。

教师在上第一堂课以前必须认真备课,将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学生对化学课有了兴趣,就会接受化学教师,课堂管理也会变得简单。

2.关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无论是哪门学科,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对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初中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在班主任眼里,学生在初三时期已经有了好坏优劣之分,化学教师无需打听学生的优劣,在新开设的化学课中,每个学生都将开始一个新的学习历程,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教师不应对学生以前的成绩产生偏见。对哪些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充分发掘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有了老师的激励,学生对自己也有了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化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过程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机械地传输到学生的脑中,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微笑,使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师生之间不再是严谨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亲切的朋友。在课堂问题的提问中,对于学生优秀的回答,教师应给予表扬,并激励其再接再厉,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做得更好。如果一些学生的回答不够理想,则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题目,指出哪些地方存在错误,鼓励学生改正。

3.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做的并不是把知识点硬生生地塞入学生的脑中,退一万步讲,采取这种方法,即便是学生接受教师所讲述的,也会非常累,长此以往,很快就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现代新模式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谈到如何激发及延续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总结如下:

(1)要注重教学中对实验课程的演示。其实就是多让学生接触实验,无论是看教师做也好,让他们自己做也好。实验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实验相比普通讲授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渐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这时候要做的是顺势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由于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机器活跃的状态,接受这些知识会更轻松。

(2)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动手参与到实验中。在进行到某些操作性比较强又比较抽象的章节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多多动手实验,如此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热情与兴趣会被激发出来。另外,通过一个简单而成功的实验,可以树立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

(3)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保持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虽然有趣,但是毕竟许多学校条件有限,每节课都在实验室做实验是不现实的,而且某些危险的实验不适合中学生自己做,所以,为了保持学生的学时热情,教师必须出奇招。比如可以采取分组讨论法、材料收集法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初中学科,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基础稳固才能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更顺利。教师要以一种亲和的态度将学生带入化学学习的殿堂,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带来的教学效应,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参考文献:

[1]许洪良.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范文6

尽管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很多教师仍然没有彻底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物理课堂上仍然满堂课讲,完全忽视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主体的地位,这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必须将这种陈旧的教学思想彻底抛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练”的环节。那么,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好学生练的工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也是智力之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各种练习中,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在讲解惯性知识时,例举“鸡蛋落水杯”等实例,让学生相互讨论、分析,从而使学生最终能掌握惯性知识。

二、精选习题,提高学生“练”的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学“练”的工作中,教师不能盲目地让学生“练”,如大搞题海战术,那是无效练习。设计学生练习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练习要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除了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技能掌握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知识获得过程的训练,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比如,有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小军在某个夏天,他从自家的冰箱中拿出了几块冰放在水杯中,几分钟后,小军想用筷子搅动水杯里的冰块,可他发现那几块冰已经粘在一起了。请你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学生不能完整地解答这道题目,有的学生说:水的温度比冰高,冰融化要吸收水的热量,所以就粘着了;还有的学生说:水遇到冰降低温度,开始凝固,所以粘在一起了。由此可见,学生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我设计了一些引导性的小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理解题意,提高此题练习的教学效率:1.为什么冰能粘着?2.水杯里的水都凝固了吗?假如不是的话,是哪部分水凝固成冰了呢?3.冰的附近的水是否直接凝固成冰?应该需要什么条件呢?4.冰块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吸收附近水的热量?学生通过对这几个小问题的思考,就能比较准确、精炼的回答该问题了。这个物理练习的设计,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思考这道题目的时候,能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讲解体现了引导、启发的原则,充分体现了重知识获得过程的理念。

三、学生的“练”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因此,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不仅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物理题目,是学生练习的重点之一。比如,2008年湘潭市的中考题:2008年湖南省发生了特大的冰灾,高压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很多电线和高压塔不堪重负而被拉断,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增粗的主要原因是(?摇?摇)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B.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水。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D.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该题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将物理中的热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物理知识,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效地体现了“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四、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学生与学生之间,无论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总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好练习教学的指导工作。要对具体的练习进行必要的分类,设计的习题要有层次性,不能把过难的问题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否则会严重伤害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应该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