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互联网产业模式日渐壮大,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媒体。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电力能源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积极推动电力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也在大力的倡导我国产业的环保化,这对我国传统电力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电力产业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1]。因此,为了保证我国电力行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对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成为必然。电力营销的模式创新主要是在迎合市场需求方面,保证企业在最快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保证将电力的营销实现最大化。

一、电力营销的市场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电力行业开始受到市场经济的持续影响。电力行业的营销环节作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始决定着电力行业的长期性发展。传统电力行业的营销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充分的了解其存在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更好的推进电力企业的长足发展。

1.供不应求的市场,使电力企业不重视电力营销

我国的电力企业一直在市场中处于‘卖方’的角色,长期以来的供不应求使得电力企业对营销工作的不重视。电力企业对用户需求没有充分掌握,更加没有营销工作中的售前、售后等体系,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电力企业的营销,也形成了电力企业营销模式的不合理性。

2.电力营销手段有限,无法开拓市场

电力企业在营销手段上基本局限于传统的营销手段,例如常见的电视广告、纸媒宣传等等,这种营销手段忽略了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无法将电力企业的需求真正的宣传出来,做不到好的策划宣传,势必将对电力企业的营销产生一定的影响。

3.电力企业服务意识落后

电力企业在市场上由于长期的供不应求模式,导致电力企业在服务意识上产生落后,这种传统的市场垄断,使得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观念都十分的落后[2],从管理层到基层都没有将服务这一概念重视起来。电力企业对用户的需求和潜力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市场的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服务理念,无法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服务意识的缺失,也使得电力企业在对市场用户分析的技术和设备上缺乏相应系统,到目前为止,电力企业依然不能对市场用户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极大的阻碍了电力企业的营销。

二、移动互联网形势下的电力营销应该树立的创新理念

1.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

电力营销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的把握市场发展的动态,利用先进科技技术对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市场潜力做出评估,并基于此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对市场进行有效开拓。

2.建立一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理念

营销的主导因素是用户的满意度,在电力的市场营销中,要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利用一切先进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市场营销的管理和业务进行控制,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保证电力商品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3.树立一个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要重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在广告策划反面,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采用人性化宣传模式。在电力企业的服务环节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采取相应的服务,尽可能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三、“互联网+”电力营销模式的建议

1.营销策划的精准传播

营销的精准性就是将广告投放给适合的人,根据用户的划分,对广告进行精准投放[3]。当前社会的信息化,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见。利用互联网和网络的通信技术对电力营销策略进行创新,在广告的策划方面,由传统的广告媒体投放转向于互联网广告模式的宣传。创新营销策略,将广告在互联网上的投放根据客户需求更加的偏向精准性。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深入分析用户的需求,并根据其消费路径进行跟踪和判断,广泛的开发客户,根据客户标签进行分类投放互联网营销广告。

2.在互联网平台上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

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最优之处就在于其对话式营销,这种营销模式区别与传统的投放式营销,注重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倾听客户的声音,发掘不同客户的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沟通以影响潜在客户的消费理念,这种营销方式,可以对客户的反馈进行快速的把握,是企业更加及时的把握客户传递的意见。在2015年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超过了9.4亿人[4],微博、论坛、贴吧等网络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营销开始变得便捷,并有相对低廉的成本和将强大的时效性。通信运营商4G移动数据的推出,WIFI网络的大范围覆盖,使得网络交流更加的便捷,利用互联网平台与电力客户进行及时沟通成为营销的重要手段。利用微信公众号的营销模式,将营销变为口碑营销的模式,通过微信朋友圈中的口口相传方式对商品进行推广,形成一个具有高度互动性的营销模式。

四、结语

“互联网+”的电力营销模式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能力,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能够打破地域和时间等界限,最大程度的开发潜在客户的范围。因此,为了能够保证电力营销的利益最大化,必须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力量,精准投递营销方案,并与消费者保持互动,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珂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力营销新模式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4,20(05):63-64.

[2]常明.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探究[J].信息通信,2016,09(06):145-146.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网络效应 业务整合 盈利模式

1 前言

移动互联网业务将主要指构筑在IP数据网络基础之上的、具有开放型特征的移动信息服务应用,比如:移动搜索、移动定位、手机视频、手机音乐下载、即时通讯的移动应用等业务。最近两三年,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规模和应用形态产生了爆发式的增长,据专业电信咨询公司易观国际的一项统计数据,我国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手机上网的一种格式,类似www是电脑上网一样,WAP是专门给手机上网制定的,只有手机才能浏览WAP开头的网页)活跃用户数从2006年6月的2925万猛升至2009年6月的1.5亿。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商业价值日趋明显。传统互联网的移动化将为当前的电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移动互联网这一融合的产业环境中,大量的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入电信服务的领域,电信服务的价值链和产业规则都发生了根本转变。融合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盈利思路实际上融合了来自于通信业、互联网业、软件业甚至传媒行业等多方面的启示与经验积累。在传统的单边市场盈利(如:交叉补贴)和双边市场盈利(如:交易分成、广告)模式之外,本文将重点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特色的网络效应及业务整合盈利模式,主要表现为劳务交换、虚拟货币和赠予三种形式,以期为电信运营商顺应变革、把握住机遇拓展思路和提供决策参考。

2 劳务交换模式

劳务交换模式是网络经济学思想在互联网市场盈利模式方面的突出体现。试图借助劳务交换的方式实现盈利的应用一般具备鲜明的Web 2.0特征。在该模式中,用户所付出的“劳务”在一定条件下。将有可能使厂商获得在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的难以被复制的资源和能力,用户并不需要为享有的服务支付任何费用,但他们的参与(如:普通使用、点评、内容收集、信息整理等)却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外部性,从而通过其他多种创造性途径为服务提供者做出贡献,譬如服务数据的丰富与精炼、帮助产品改善服务质量等,上述贡献的结果通常可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从而实现产品提供者与其使用者之间的互惠双赢。进而,产品提供者可利用上述劳务交换过程中用户所产生的价值,转而采用诸如广告、交易市场、交叉补贴等其他盈利方法,实现最终的盈利。

从表面来看,这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新产品的试用活动,用户可以免费使用这些试用产品,但是其必须接受厂商的定期调查并提出自己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但实际上,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劳务交换模式与这类“试用活动”的理解仍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主要体现在:首先,采用该模式的厂商一般倾向于使这种“试用活动”常态化。用户正常使用产品的过程即“试用”的过程。而且用户用来交换产品使用的“劳务”不仅局限于为产品提出改进意见;其次,该模式融合了80/20模式的基本思想,采用该模式的厂商普遍高度重视其产品的边际成本控制,能够以相对低廉的成本代价来换取海量用户的参与是这一模式成立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其区别于TD手机等实体产品试用的关键所在;其三,通过该模式实现盈利的核心,不仅在于合理的劳务交换方式,而且还在于用户劳务面向实际利润的二次转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劳务交换模式一般必须与其他盈利模式结合使用,其应用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体现为单独起作用的形式。

实际上,借助“外部性”盈利是这种劳务交换模式的核心思想所在,海量用户的参与行为将会带动更多的用户参与,从而导致其产品价值与市场规模的自发性增长,这对于产品的营销推广及其持续性发展而言,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移动互联网中,由于其应用所具有的环境传感性及其交互性本质,在无需人为过多介入的情况下,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参与往往能够为应用提供更多的有价值信息,从而为劳务交换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几乎所有“用户创造内容”(UGC)模式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中都会存在“劳务交换”的痕迹。比如:手机导航类应用中的生活类信息服务,用户在免费使用其基础导航服务的同时,也能察觉到当前人群密集的区域,以获知城市街区的繁华位置、或及时获悉社会热点事件等;用户在旅游景点手机拍照并免费上传至网上与他人分享时,同时也捎带上传其所在物理位置,从而帮助更多的潜在游客通过网络查询和了解其周边的景致等。尽管在总体思路上,移动互联网中的劳务交换模式与传统互联网相差无几,但在创意和可实施基础方面,前者显然更具潜在的发展空间。

大众点评WAP网是一个典型的UGC移动网站,用户可免费浏览其他用户的点评(主要是针对餐馆,也包括其他一些娱乐健身场所),同时也可以自己做出点评供其他用户参考。这种模式得以推广的前提是:厂商必须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如积分、折扣、返利等,以充分激发用户的参与性,鼓励其主动提供劳务。大众点评网在大量用户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身的营销、渠道价值,推出了点评卡(用户可凭卡在联盟店铺享受折扣优惠)、线下餐馆指南书籍等多种服务,这实际上是一种劳务交换与精准广告投放相结合、外加收入分成的综合盈利思路。

3 虚拟货币模式

虚拟货币是应用、社区、游戏以及其他一些产品服务中的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等价交换单位。用户可通过网站赠送或优惠支付等途径获得该货币,在某些虚拟货币体系中,也允许用户通过普通货币来购买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在金融市场及商旅、服饰、餐饮等大众消费市场领域以积分形式广泛的存在。从购买能力看,虚拟货币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一类可以购买实体商品,但仅限于虚拟货币发行者所提供的有限商品类别(如:银行信用卡积分);一类只能购买虚拟物品如道具、特权(如:腾讯的Q币);一类则具有折现能力,但一般不是直接兑换现金,而是购买商品时可以折返部分费用(如:淘宝商城的积分)。从虚拟货币与一般货币的兑换能力来看,分为可直接以普通货币购买的虚拟货币和不可购买的虚拟货币。

消费积分返利更多体现为一种可控的软性补贴策略,其兑换的解释权仍归虚拟货币发行方所有:一方面,当用户以实物兑换或者是以再次消费折现的方式兑现其积分所对应的补贴价值时,其兑现行为本身便保证了积分回馈中所包含的特定营销目的能够被切实地实现;而另一方面,当用户对其所获积分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时,事实上,此时的虚拟货币发行方或产品提供方也并不会因此而承担任何额外的实际补贴成本,这显然有效地节省了其营销成本。

虚拟货币的盈利价值主要体现在:有效的用户激励、用户粘性与系统锁定、多业务网络效应的平滑迁徙 (将某一成熟业务的用户群体平滑扩散或迁徙至新发展的业务之上)、通过积分返利平台盈利、通过积分兑换平台盈利、通过用户的直接购买盈利和缓解现金流压力等。

在移动互联网中,绝大多数采用虚拟货币模式的服务应用均借鉴了互联网游戏、社区、电子商务等服务中积分与虚拟货币系统的成功经验。其与互联网中的虚拟货币模式的最大差异不在于基本的盈利思路。而在于相关产业链的格局:当前,移动业务开展的特殊性使得电信运营商在虚拟货币相关产业链中异军突起,正在成为一个最具产业控制潜力的“央行”角色。不少中小厂商也可能面临着必须自建虚币体系的困境;而移动电信运营商则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和非常便利的销售、兑换渠道,因而具备着统一发行、代售和管理虚拟货币的天然优势。

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品牌下的M值专属积分体系是当前国内移动互联网中最具影响力的电信运营商虚拟货币产品之一。M值在功能上与全球通客户积分类似,但其可兑换购买的实物和产品与全球通积分商城存在着一定差异;作为一套以用户激励为主要目的的虚拟货币系统,M值除了可通过常规业务的使用来获得之外,也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业务营销推广活动来获取,比如:通过网络充值即可获赠400M值等。M值具有前文所提到的绝大多数虚拟货币属性,可用于承载多种形式的虚拟货币盈利模式,其所对应的积分货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现已成为中国移动培养自身移动互联网差异化竞争实力的有力举措之一。

4 赠予模式

赠予模式指的是基于一些用户的利他心理,提供一个平台,供其免费分发或赠送自身的劳务成果或物品。通常那些积极赠予他人物品的用户也会通过该平台接收他人的赠予。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这样的赠予平台一般均以相应的网络平台或社区形式存在,而赠予的物品也并不仅限于实物,还包括信息、经验和知识的分享等;比如维基百科,其内容完全由热心的用户自发提供,这本身即可视为一种用户对自身知识的赠予行为。

赠予经济又称礼物经济,此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驳斥传统经济学中认为人的行为始终理性这一基本假设。在赠予经济中,礼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一般并没有明确的预期回馈对象,也没有预期回馈的内容,其许多分享行为出自于非制式的习惯;而与此同时,礼物的施与受之间已转换成一种未明确规定的义务,形成赠予者与收礼者之间的隐晦关系。赠予经济也可被看作是一种债务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交易者的目标是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礼物债务人,进而获得更多的关注、信誉和机会,而不像在商品经济中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

作为赠予平台运营者和赠予方其实并不期待通过赠予行为直接获得金钱收入,而是希望获得其他互联网上的稀缺资源,比如关注、赞誉和机会等。赠予模式所获得的注意力及其信誉价值可以为其平台带来实际利益,但这一目的通常需要其他的上层盈利模式与之配合方可实现,比如:广告模式和劳务交换模式等。

在移动互联网赠予模式当中,由于国内持有信用卡或者使用网银的用户量有限,因此当赠予礼品为现金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就相对困难,而手机话费则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支付渠道。因此在5・12地震之后,中国移动随即推出了捐赠电话,使得用户可将话费直接变现捐赠。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环境使其还比较适合于个人信息、经验的免费赠予。手机的随身性可以把握住用户瞬间的分享;中动,适合于一些旅游感受、餐饮服务体验和其他类似生活信息分享;移动互联网用户还可通过手机拍照或摄影的方式,即时上传其内容与评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上述礼品形式及内涵不同,将有可能会对赠予模式其上层的二次盈利模式的选取产生一定的影响。

5 结束语

盈利模式旨在回答商业模式最为本质的问题,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在价值创造方面最为关注的决策考虑因素。

正如前言所说,在具有多产业融合特征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中,电信运营商将面临着更为多元化的市场挑战和机遇。与复杂的市场环境相对应,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某一种特定的、单一的盈利模式。而应该被理解为一系列构筑在开放融合应用基础上的盈利策略及思路的总和。移动互联网中的多数业务盈利模式既进一步发展了传统互联网中野蛮生长、自由演进的敏捷性特点,同时也充分继承了传统移动通信网中垄断生存、可控发展的统筹观念。当前的各种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正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融合产业所拥有的各方面产业经济特色的综合体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多种盈利思路之间不断地碰撞与融合,继劳务交换、虚拟货币和赠予模式之后,还将涌现出更多的创新盈利模式。

作者简介

屈雪莲: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曾发表近30篇论文。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3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传统商业模式中,“用户模式”往往不在考虑范畴之内。传统的商业更多从“盈利模式”开始考虑,所谓无利不起早,一定是有利可图、想清楚了盈利模式才会去做这个生意。但在互联网业务,企业首先要集中精力考虑用户模式,首先考虑怎么发展客户,怎样以某种方式获得客户,以某种方式获得很好的用户体验,进而形成一定规模的客户平台,等到形成了一定的用户规模和用户忠诚度(或称黏性)之后,再来考虑如何开发这些用户资源来赚钱。比如YouTube,在网站开办之后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确定的盈利模式,但它的网络视频给了用户全新的体验,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成功地创造了自己的用户模式,而为相应的盈利模式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用虚拟空间映射实体世界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是一个由众多个人组成的社会化网络空间,根据消费者在这个社会化网络空间中的商业消费行为的两大类,我们可以把社会化网络中的这个虚拟空间分成两个子空间:数字消费空间和实体生活映射空间。

先来看数字消费空间。这个空间里的产品是纯数字化的消费品,听音乐、读书都是可以数字化消费的。传统的书籍和唱片,那些有形的东西其实都只是载体,我们真正消费的是音乐本身和文字所带来的信息,而不是光盘和纸张。所有这些信息产品现在都已经数字化,所有这些信息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不再需要建立任何一个有形的载体。

再来看实体生活映射空间。我们现实生活的许多消费行为,比如吃饭喝酒,没有办法放到虚拟空间去进行,还必须让我们的真身到实地去消费,但即使是餐饮、娱乐、旅行这些实体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是可以通过信息映射到网络空间,我们把这个空间称为做实体生活映射空间。我们通过映射到这个虚拟空间的信息,去驱动和影响我们在实体世界中的行为。比如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都是通过网上信息去驱动的一个个消费行为。

当我们寻找移动互联网业务机会的时候,应该清楚移动互联网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本质上,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真实地、完整地映射我们的实体世界。

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寻找新定位

在整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中,大家没有必要一窝蜂地都去追App store这个热潮。应该看到,苹果的App Store只是苹果自己这个半封闭的生态中的一个部分。但这个部分是最值得仿效的最重要部分吗?我们认为,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最重要的是形成网上社区。在这个网上社区中,用户能够把用户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行为、偏好等都真实而完整地映射出来,创造出全新的数字化生活,从而为增值业务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

移动互联网给运营商、给服务提供商(SP)/内容供应商(CP)等行业参与者的机会和挑战在哪里?无论是对个人移动互联网还是对于企业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我们都需要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图,只有理解了整个生态环境,我们才能找到机会和定位。

在个人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其价值链主要是四个环节:内容生产、内容聚集、内容发送、内容接收。内容生产部分包括音乐、电影、新闻、体育、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各种内容形态,其提供者主要是各种电视节目、电影视频及音乐等制作方和发行方;内容聚合部分包括内容管理、内容编排、内容转码、内容呈现、标准变换等,其典型参与者有YouTube、优酷网、土豆网(微博)、Facebook,新浪微博等互联网企业;内容发送部分则是把聚合后的数字化内容分发到移动终端的网络,包括有线/IPTV/卫星,下一代无线网(4G,LTE),无线电,平面等,这其中包括中国电信(微博)、东方有线、Comcost和AT&T等运营商。最后是内容接收部分是各种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其典型参与者,包括苹果、诺基亚(微博)、索爱等终端制造商。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企业只参与价值链其中的一个环节,而有些企业则参与了价值链的多个环节。如索尼公司,在内容生产和内容接收环节都有参与。

以上便是由不同的层次所形成的整个个人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其中各个层面,从终端、应用、开发社区到运营商的能力开放,都有非常多的商业机会,原本完全不同领域的不同角色在新的价值链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

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正在产生一个全新的ITC(IT and Communications ?信息通信)生态,这将会给整个IT和通信行业带来新一轮创新机会。在这个新的生态中,个人或者中小型公司的创新力量会得到更好的价值体现。中小规模的SP、CP或AP(Service Provider,Content provider, Application Provider)公司,只要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能强有力发挥作用的位置,都会找到很好的商业机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以前做SP和CP的,都是将面对个人消费者的服务产品放到运营商的平台上运行,然后跟运营商分成,现在简单产品放进去不会再有那么好的收益。如果从企业信息化移动应用当中找到服务企业所擅长的应用,哪怕是简单的应用,只要在某一方面能发挥创意,把移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利用起来,企业都会得到很多很好的机会。在企业移动信息化方面,中小型企业乃至个人相信都会有潜在的巨大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是用户为王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4

2014年,互联网上的竞争会加剧。对于那些互联网创业者,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思考。

免费,是“基本理论”

10多年前,当你第一次使用互联网时,为什么很兴奋?因为互联网上的很多娱乐、信息是不用花钱的。直到今天,互联网公司的这一点依然没有改变。

腾讯只花了三年时间,就用一个微信,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商业模式颠覆了。过去我们用移动、联通发彩信还要钱,但用微信,一分钱不用花,还可以发照片、发视频。免费,依然是互联网很大的一个“基础理论”。

为什么免费?通过免费的模式,我们可以累积庞大的用户群。

通过“免费理论”创新,依然是互联网很大的亮点。互联网企业希望通过工具和平台累积足够庞大的用户群。有了成千上万用户以后,用户只要稍微看看广告、玩玩游戏,企业就可以挣钱了。所以,累积庞大的用户群是免费的根本目标。

先抄袭,后超越

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一模一样,都需要先模仿,先抄过来。我发明一个创新模式,而且这种新模式颠覆了一切,颠覆了同行,引起了世界的改变,这不可能。

互联网创业仍然离不开三种基本盈利模式:

1.传统电商模式。将线下零售交易搬到网上,这依然是今天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盈利模式。

2.广告。在网上听音乐、看视频、看电影、交朋友都不需要花钱,但是肯定要接受一些增值服务,用户得看广告、点广告。

3.增值类游戏服务。无论是手游还是PC桌游,我们看到了游戏增值服务依然是互联网的重要盈利模式。

创业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创新,看看这三种盈利模式与企业自身有什么关系?哪个行业的哪一种商业模式和互联网结合,与企业自身更匹配?

永远不要在乎创新是否会消亡,企业只会越创越灵活,越创越丰富,任何企业不创新必死。

2014管理风向标

Q:在您的公司里,2014年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5

2月25日,新浪201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并宣布,新浪微博2013年第四季度正式实现盈利,获得300万美元季度营业利润。

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一般都遵从这样的估值规则,先看看行业业务模式是否得到认可,之后再看用户增长量,以及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再接着就看营收的增长速度,是否盈利,以及盈利的增长率。

新浪微博正赶着首次单季盈利的热乎劲儿拟IPO,看起来好像有点急不可待,但机不可失,时不再待。

时机难得

从外部大环境来看,目前中概股在美国股市的筹资环境也有改善。在经历了2011年做空者猎杀后,2013年下半年中概股在美国股市中的整体融资环境有所改善,2013年年底有58同城、去哪儿网及汽车之家相继上市,目前如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也相继递交招股书,这段时间应该是中概股美国融资的黄金时期,只要稍有条件能去美国融资的,都在赶这阵风。

从新浪微博财务状况来看,新浪微博在2013年第四财季首次实现盈利。诚然,这对新浪微博来讲,绝对是个利好。而就在一个月前,首次实现盈利的京东也迫不及待地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显然,互联网企业实现盈利对于企业的估值会有一个提升,上市融资自然就提上日程。

从另一方面来看,尽管新浪微博的用户越来越多来自于移动互联网,但其本质是植根于在线互联网的社交模式,这种社交模式正受到来自移动互联网社交模式诸如微信的不小冲击。尽管活跃用户还在增长,但是显然已是强弩之末。新浪微博目前采用种种如发红包、与电视台合作等推广模式来吸引用户的注意,但是微博带给用户的新鲜感已然丧失,对于用户而言,已成为鸡肋。

没有办法,不仅仅是微博,就是腾讯的QQ用户群也要让位于微信,而FACEBOOK也不得不花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来抢一张移动互联网的门票。在这样的背景下,时间拖得越久,新浪微博的估值就越打折扣,财务数据会是衡量估值的重要参考,但是如果整体的业务模式已然过时,那么再好的财务业绩也难以得到高倍的溢价。

Twitter是好参考

好在Twitter,也就是微博的鼻祖,在2013年11月份上市,目前市值300亿美元。如今的Twitter同新浪微博一样,也面临用户活跃度下降及移动互联网下新兴社交模式冲击的困局。其盈利模式主要是广告及数据授权,近年来的财务数据如表1中所示。

从Twitter的财务数据上看,其营收数据表现不错,增长速度非常快,但盈利数据表现并不佳,除了调整税前息前摊销前利润为正之外,其他主要财务主标数据如净利润及非准则净利润均为负数。也就是说,Twitter还未完全摆脱盈利的困扰。

再来看看新浪微博的财务表现。在此之前,先看看其盈利模式。目前新浪微博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广告、增值服务。在增值服务内容项下也包括数据授权业务。另外,新浪与Twitter的营收结构都是广告是大头,数据授权等增值服务占小头,故二者盈利模式看起来很接近。由于新浪微博还未正式递交招股书,所以暂时还拿不到较多的财务数据,我们主要看其营收数据。

新浪微博2013年第四季度营收总计7140万美元,其中广告营收5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3%,微博非广告业务营收为1540万美元,同比增长114%。增值服务在第四季度比较抢眼,源于其前几个季度增值服务增长平缓,而第四季度增势迅猛。新浪微博增值服务以前业务主要包括微博游戏营收分享和微博会员收费,四季度新增加数据授权业务,这也是该季度增值服务的主要收入贡献来源。

新浪微博在2012年及2013年财年总营收分别为6280万美元及1.88亿美元。从营收整体增长性来看,表现尚可。新浪微博自2012年第二季度首次获得营收以来,除了2013年第一季度出现环比增长下降,其他各季营收环比均为正增长。尽管新浪宣称2013年第四财季新浪微博首次季度盈利,盈利金额为300美元,但预计2013年新浪微博全年业绩仍旧亏损。不过,首次季度盈利也算是个重大利好了。当然,目前尚不清楚新浪微博的单季盈利是准则净利润(net profit),还是非准则净利润(non-gaap net profit),或者是调整税前息前摊销前利润(adjusted ebitda)。

总的看来,twitter的营收数据整体规模要比新浪微博高出3倍,但增长趋势很接近,盈利模式也接近,并且,虽然都有某些指标出现盈利,但还未完全摆脱盈利的困扰。故twitter的市值可以作为新浪微博估值的一个参考。

阿里好“靠山”

当然,相比Twitter而言,新浪微博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投资与业务合作。

2013年4月29日,新浪微博宣布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约18%。同时,新浪还宣布微博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这一战略合作预计在未来三年内给新浪微博带来大约3.8亿美元的营销和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收入。

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的战略合作对后者营收的影响也在2013年之后的财季得到体现。阿里巴巴电商对新浪微博的贡献有广告及数据授权,广告营收在新浪微博的2013年第二财季予以体现,而数据授权则是2013年第四财季予以体现。

在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对新浪微博的营收贡献相比2013年应该会更多。因为有了阿里巴巴电商的平台支持,新浪微博在未来三年内营收自然有相对可靠的保障。显然,这是Twitter所没有的优势,尽管如今的Twitter也在试水电商业务。2014年1月份,据媒体称,Twitter即将与支付初创企业Stripe合作,推出可以让用户直接从在Twitter社交网站上进行网络购物的服务。而Stripe将主要负责为Twitter处理用户微博提交的信用卡付款请求。但显然,这样的营收方式没有阿里巴巴电商对新浪微博平台的营收贡献来得直接。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范文6

DCCI分析发现,从国际互联网巨头来看,谷歌允许广告主通过AdWords投放移动广告,Facebook开始允许广告主单独购买移动广告,Twitter上一季度有很多天的移动广告收入超过网站广告收入,种种迹象表明,移动互联网仍在探索初期,广告仍旧是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但不是全部盈利模式。即将与7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Adworld2012互动营销世界*夏暨2012微锋汇也将重点讨论这一话题。

品牌广告不是移动互联网主要盈利模式

2011年,是移动广告市场的拐点,无线广告市场迎来了一场蜕变,而2012年,蜕变仍将继续,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75亿元,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将达到737.7亿元。仅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57.2亿元,保持92.63%的高速增长。

DCCI调查发现,用户对移动App应用内广告的接触度还不高,仍处于发展阶段,电视广告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触最多的广告(73.0%),手机短/彩信群发广告则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触较多且最不能接受的广告类型,而未定制过的短彩信广告则是用户接触最多且最不能接受的移动广告类型。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增速明显,并且用户的接受度较高,是未来移动广告发展的重点之一

移动广告呈现在用户面前大部分处于碎片化时间段,因此大部分用户是“出于打发时间观看移动互联网广告”,而多媒体联动的广告则更能吸引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关注,27.69%的用户认为“同时出现在移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的广告更能吸引我的注意力”。目前用户对移动App应用内广告的接触度还不高,仍处于发展阶段,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增速明显,并且用户的接受度较高,是未来移动广告发展的重点之一。

过去两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快速增长。为了在这一市场分得一杯羹,很多互联网公司加入竞争,纷纷推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手机,其中涉足的厂商已有阿里巴巴、百度、盛大、百度,近期参与的还有360和网易。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用户。不过百度CEO李彦宏说,没有新的商业模式,用户再多也会失败。移动终端,屏幕小;使用时段,都是碎片时间。屏幕小,放了广告就没有空间放别的东西;时间碎,重量级游戏就玩不起来。PC互联网以广告、游戏、电子商务等为主导的商业模式,照搬到移动互联网上就将受到挑战。应该先了解一下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

中国移动开发者生存现状

目前国内一些开发者渐渐在放弃安卓而选择苹果,为什么?DCCI调查发现,开发者越来越年轻化,分散化,49.3%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在18~25岁,以大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白领为主,26~30岁的用户占26.0%,是第二群主力用户,二三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是主力。市场前景67.2%、获利前景53.6%、市场渗透率50.8%是移动开发者选择应用平台的主要因素,开发成本因素占比也有所上升。

2012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崛起

DCCI研究发现,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经常使用的移动网络应用前三类:即时通信类(62.51%)、移动浏览器(54.04%)和移动新闻(43.44%);而移动支付/电商等也入眼帘,不过关注还不高。LBS服务成使用最少的应用,但事实上LBS已经是App的标配。

在中国Android应用商店累计App类别结构中,游戏以27.1%%份额最大(其中益智类游戏43.4%排名第一);图书11.2%、娱乐14.8%排名二三;同比中国IOS应用商店,尽管游戏份额仍最大但比例明显小了很多。

移动互联网未来趋势

(1) Android、iOS和Windows Phone“三分天下”之势将成,Google—Apple—Microsoft三巨头决战云—管—端立体布局,用户体验和需求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升华,这也将为终端厂商、运营商、开发商等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会

(2) Android平板和Windows Phone平板发力,平板市场将不再是苹果的“独霸天下”,或许继手机市场三分天下格局后,平板市场也将成“蜀魏吴”的态势

(3) 随着Html5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页应用的呈现和体验与移动App相比已经不枉多让,浏览器Web App将与移动App共同抢占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入口

(4) 移动互联网时代,二三线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是主力,未来仍将继续扩散到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农村“将包围”城市”,中小城市移动互联网用户更积极,覆盖面更广,用户从高端向大众蔓延,Android短期内占优,

(5) 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电商化趋势明显,2012年应用服务和内容服务需要向“两化”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