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范文1
关键词 网络学习平台;百度知道;交互机制;教学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50—02
网络教育教与学分离的本质特征,要求学习者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笔者应用百度知道后,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借鉴其交互机制应用于网络学习平台,对吸引和激励学习者参与平台交互具有现实应用价值。本文在比较百度知道和学习平台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基于Moore交互分类模型的交互机制,以期促进学习者在网络平台中的有效学习和高水平交互。
1 网络学习平台交互现状
网络学习交互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循环流动与内部加工处理的过程,可理解为教师、学生、计算机、课程间的信息传播过程。实践经验和研究数据表明,并不是有了先进的网络双向交互技术[1],就能实现网络学习所期望的高质量交互。平台交互现状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1 交互激励缺乏
现有网络学习平台几乎没有提供交互约束和激励措施。多数人开始怀着兴趣参与讨论学习(据调查统计,参与者达75%,观望者达25%)[2],之后登录交流场所也不发言,呈现“游客”状态,导致平台学习气氛降低。
1.2 交互有效性差
一项“对学生取得学习效果最有帮助的交互方式”调查显示,24.47%的学生倾向于与同伴交流有助学习,12.77%的学生认为师生间交互促进有效学习。可见师生及生生间的群体互动很少。
1.3 交互评价低效
如果没有评价标准支持学a生交互,网络学习将变成一个随心所欲的垃圾场所。实际上,网络课程平台很少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学习评价,评价结果也不能很好促进深入学习。
2 百度知道及其交互机制
百度公司于2005年11月8日正式推出百度知道,它是面向全球的知识共享与传播平台,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互动问答机制[3],将悬赏作为激励机制,面向全社会解决用户所提出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分享知识效果。截至2012年4月11日11时,百度知道累计解决问题179 882 298个,待完善问题16 615 842个,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分析百度知道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交互机制。
2.1 积分奖励机制
为鼓励用户参加知识分享,百度知道采用双积分制度,分别为经验值和财富值。随着经验值积累,用户等级会提高,从而体现用户在知道的身份和地位;随着财富值积累,用户可在知道商城进行消费。用户参加各类活动,如登录、提交回答、投票、回答被采纳为最佳答案等,会增加积分。用户对到期问题不作任何处理;提问、回答、评论上线后被删除,会被扣除积分。
2.2 用户等级机制
为促使用户提升知识分享,百度知道采用用户等级机制。等级设置是根据不同的积分数量来划分等级,分为头衔和采纳率星级,头衔反应积分高低,共20级,采纳率星级反映用户回答问题的采纳率高低,共7级。积分达到一定分值,系统自动完成级别提高,积分降低也会使级别下降。
2.3 问题分类机制
百度知道问题分类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领域,突出与日常生活需求有关、普通用户感兴趣的类目。用户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进行公开提问,不受任何知识层次限制。因为问题分类明确、贴近生活需求,所以用户对获取知识有强烈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知道资源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3 百度知道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比较
百度知道平台旨在搭建知识需求者和知识提供者之间的桥梁,网络学习平台是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教学辅导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两者存在相关性和异同点,如表1所示。
适当引入百度知道的交互机制,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主动与教师、其他学生交互,积极与学习资源交互,改善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现状,增强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
4 应用与思考
基于百度知道的交互分析,以网络学习平台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为主线,构建交互机制。
4.1 引入积分机制
网络学习平台可借鉴百度知道积分奖励模式,引入积分机制,促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意识[4],以求达到维护和促进交互活动的目的。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分,如学习课程资源、提交作业、讨论区发言、协作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等。
4.2 引入学级修炼机制
网络学习平台可建立学级修炼机制,将路线划分为6个层次,由低到高排列为初窥门径、蜻蜓点水、渐入佳境、心领神会、神乎其技、炉火纯青,有效发挥其价值导向作用,保证学生参与平台的持续性和主动性。
4.3 增加任务引导式交互机制
百度知道根据社会热点问题和用户设置的关键词,为用户推荐任务。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需求、学生特征和文化环境来推出附带积分奖励的学习任务。学习在复杂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学生不会由于中途懈怠而降低学习兴趣[5]。
4.4 创建“学习之星”考核机制
平台可建立类似百度知道的学生档案,设置指标实时记录学习细节。一个月内表现优秀的学生被挑选为“学习之星”入选平台助手团,通过开放地建构分享知识,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并获得更多与教师、同伴、信息的交互[6],以期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4.5 建立“协作+自主”交互机制
根据百度“知道团队”的特色,建立“协作+自主”交互机制,强调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通过与团队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学习力,获得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经验的分享。
参考文献
[1]舒存叶,等.网络课程交互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69—72.
[2]姜强,等.在线交互激励式非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6(11):53—55.
[3]李彬,等.“百度知道”对医学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建设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3):65—66.
[4]汪琼,等.构建未来在线学习环境:一个在线交互虚拟学习环境构建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3(9):78—81.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范文2
[关键词]网络教育 学习中心 学生 教学管理
网络教育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知识传输和知识学习的新型教育形式,它代表了现代远程教育中先进技术和实用性的有效结合,我国大学网络教育起步晚、发展快,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各普通高等学校的网络教育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形成了在网络教育学习平台中拥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能提供利用BBS论坛、在线答疑等灵活多样的师生、生生交互方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主学习形式以及侧重理解的开放式考试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网络在工作、家庭中普及率的提升,网络教育形式越来越被大众尤其是成年职业人群所接受,各高校的网络教育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网络教育学习中心概述
普通高等学校的网络教育办学机构一般设在相应高校的网络学院。为了招生、管理的方便,各高等学校的网络学院均在校外设立了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或教学服务中心、教学站、教学点(以下统称“学习中心”)。学历教育校外学习中心,一般设在经国家批准设立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配合网络学院在本中心地区开展招生宣传、组织生源完成招生考试、信息处理,做好本中心的学生注册、学籍管理,学生学生证、教材的发放,结业考试等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学习中心承担着保证教学要求和质量的责任。
在远程教育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欲增强其生命力,质量问题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教学质量对网络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习中心以及远程教育本身的发展都是关键问题。在网络学院一学习中心一学生这一网络教育实施链条中,学习中心起着枢纽作用。如何发挥好学习中心纽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教育优秀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不同情况,为学生做好服务,是影响该学习中心地区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也是学习中心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
影响网络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
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主要靠学生自主实现。学生置身于个人的学习氛围中,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己把握学习进度,直至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在无形中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是网络教育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学生使用网络方便、有较高的自学素养等等,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网络学院、学习中心又疏于对学生进行引导、服务与管理,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目前影响网络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少必要的入学导学,学生对网络教育学习过程缺乏足够了解。网络教育是一种以网络为主要的学习平台、以网络为主要的管理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教学管理,同时辅以必要的面对面的教学指导的学习形式,并非等同为完全的网络学习。尤其在网络教育学生学习的第一学期,常常出现因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滞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下,而对网络教育学习的全过程并不十分了解,未能按时在网上提交作业,及时查询考试信息,延误正常学习的情形。学生抱怨老师没有及时转告自己,学习中心认为学生应该自己去网络平台查询,而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问题。
其次,网络普及率不均,部分学生获取网络资源受限。网络教育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是网络。尽管网络教育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差异很大,在学生的家庭、工作中,网络普及率不均。对使用网络不便的学生,难以从网络上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不能及时有效地与教师沟通学习信息,难以保证学习质量。
再次,部分学生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匮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好学习资源。网络教育由于师生时空相对分离,使得网络教学的进行必须靠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进行,对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有部分成人学员在参加网络学习时,看重的是较为开放的期末考试形式,学历是否在工作中晋升时被认可,对网络教育学习形式的过程关注不够,缺乏足够的了解,有的学生连一些常规的电脑操作技能都不具备,如此低的信息素质既不利于网络教学的顺利开展,也不利于自主学习的有效进行,网络学习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第四,自主、开放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缺少学习的情感支持。远程网络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的学习经常处于个别化、分散化状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匮乏,学员对学习容易产生隔离感和孤独感。网络学习平台设计主要是导学,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学。学习中心管理侧重学生学期初的课程注册与学期末的考试组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缺少必要的监管,有的同学因故耽误了交作业时间,不能按时参加课程结业考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兴趣、欲望相互激发的缺失,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也给网络教育的社会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加强学习中心教学管理对策构想
第一,增强为学生做好服务的理念,使学生熟悉网络教育学习的全过程。学习中心除做好对学生统一的常规管理外,注意了解学生的特点,增强为学生做好服务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对年龄偏大记忆力差,使用网络不熟练的学员,在入学一开始,可采取为他们专门演示网络学习平台中在线答疑、网上课件点播、课程论坛等学习方式的操作流程,让他们对学习平台的使用有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对学生在参加网络教育学习初期因对网络教育学习过程缺乏足够了解容易出现的问题,用书面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强化学生对网络教育学习过程的了解,避免学生因不知而影响学习的情形,增强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学习中心提供使用网络的便利,方便学生学习。同一学习中心学生地域相对集中,离学习中心相对较近。设立学习中心的单位可加大人力、经费投入,使学习中心在做好学生常规管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对使用网络不便的学生,学习中心在一学期中可集中几次时间,为学生在学习中心提供开放使用网络学习的时间,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学习中心管理教师预约,随时为学生提供使用网络学习的便利。
第三,改革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课导学形式,提高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为了帮助网络教育学习者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理念,掌握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学习的基本技能,各高校网络教育教学计划都专门设立了指导学生网络教育学习的课程,诸如,中南大学网络教育的“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课、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的“导学”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的“入学
指南”课。目前,除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外,其他高校的网络教育所有课程都是相应高校的远程教育学习平台统一网上指导。对实践性强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课,学习中心可与网络学院沟通,由学习中心进行现场学习指导,各学习中心配备专门的网络教育学习导员,将该课程的学习辅导由学习中心学习导员承担,确保每一位学生能熟练使用学习平台,获取必须的、最适合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利用网络教育的学习优势。
第四,增加督学措施,加强情感支持,使学生乐学。网络教育学生成人在职的多,不少学生需要处理好家庭、工作关系,才能轻松应对学习。要保证网络教学质量,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各环节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支持与监管,增强网络学院、学习中心、学生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比如,在高校网络教育学习平台的设计中,可增加督学板块,增加交作业截至日期倒计时标识,或在距离交作业截至日期小于某一天数时,自动将学生导入所在学习中心的催交作业名单;学习中心导员及时从该板块了解到本学习中心学生学习情况信息,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情况,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对学生的关心。学习中心也可将学生电话、QQ、工作单位等基本的联系信息,尽早转发给每个同学,选择几个学有余力的同学任组长,分几个督学小组,组内同学根据情况选择电话、短信或QQ等较为方便的方式,同学之间多联系,互通学习信息,既促进了学习,又增进了友谊,方便工作、学习中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健康而良好的情感支持下快乐学习。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范文3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作者简介:宋春红(1973-),女,湖北天门人,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唐洪祥(1973-),男,湖北天门人,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辽宁 大连 1160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38-02
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提高远程教学质量的紧迫性
自1999年教育部在中央电大和67所普通高校试点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以来,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在我国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办学形式,步入快速发展的规模扩张阶段,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至2011年,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十年试点累计招生988万人,增长迅速。在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尤其是67所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远程教学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另一支重要力量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12年探索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主要表现在通过试点,长期封闭的大学教育资源以网络教育的形式面向社会开放,并且在办学过程中建设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推动了网络教育这一新型的远程教育形式,探索了基于网络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2]但试点以来,67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的整体办学规模没有超过全国电大系统。如2008年至2011年,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试点本、专科累积招生数达251万人,67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2008年至2011年累积招生数仅为67万人。两种模式招生规模差异悬殊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普通高校传统的品牌价值在网络教育上并没有体现出来,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质量和电大相比并不占明显优势;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缺乏电大遍布全国的系统,在招生宣传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随着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试点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竞争也将越演越烈。在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硬件系统无法和电大相媲美、办学质量优势不明显以及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建立有效的远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此保障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的质量,通过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学来获取社会公信力,从而获得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自身持续的发展。
二、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经过十多年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探索,远程教学过程及模式日益完善,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影响了远程教学的质量。
1.专业设置雷同,缺乏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是远程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现。[3]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都集中开设了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行政管理等热门专业,而无论这些热门专业是否是本校的特色优势专业或强势专业,由此导致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专业设置雷同,缺乏办学特色。此外,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专业设置定位上的单一和趋同在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同时也加剧了高校间的恶性竞争。
2.本专科专业层次不清,培养目标不明确
从专业层次类别的设置来看,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绝大部分试点高校同时开设了高起专和专升本两种专业培养方向。部分试点院校同一专业的高起专和专升本培养计划从课程的录制、教学到指导等几乎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专科和本科的层次没有加以区分、安排,培养目标区分度不高,不利于按需培养和提高不同层次结构人才的质量。[3]
3.没有实现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
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参加高校网络教育远程学习的学生多是高考落榜生或者专科毕业生,这部分群体主要有以下特点:[4]多数为在职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具有鲜明的职业背景,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专业选择取向明确;学习动机明确、多样化;学习基础较差。因此,他们和传统的高校精英教育的对象完全不同。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大多请高校的相关授课教师录制网络视频课件,这些教师一般是将给全日制学生上课的内容全盘搬上网络视频,很少考虑到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实际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要求。高校教师给全日制学生上课一般理论知识讲解得比较深入透彻,而实践知识相对讲解得比较少,使得制作的网络视频课件要么公式推导太多,理论太深,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要么和实践联系太少,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知识的学习要求。
4.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形式单一
国际远程教育专家泰特认为学习支持服务是指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材料,包括通过面授、函授、电话和互联网等形式而进行的导学、咨询以及学习中心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元素,那就是支持学生的学习,不论他们是单独学习还是小组学习。[5]从现代远程教学实践角度看,加强和发展学习支持服务有利于降低学生的流失率,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提高远程高校的竞争力。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包括学生支持服务热线、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以及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其中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主要体现在辅导教师网上课程辅导。和电大相比,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形式相对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由此降低了学生的满意度,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三、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保证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学的质量必须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制订入手,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及全方位的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来保证教学质量。
1.根据高校的专业特色设置远程教育专业,办出特色
目前,许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主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没有考虑高校自身的专业特色,由此导致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专业设置雷同,缺乏办学特色。为了避免各高校远程教育办学类型、层次、专业、面向对象的趋同,确保各高校平等竞争协调发展,各试点高校应有分层与分工,发挥优势。各试点高校应在本校特色优势或强项的办学类型与专业层次上办出特色与水平。例如,理工科高校在办学类型与专业层次上应办出理工科特色,财经类大学应办出财经特色,综合性大学应办出综合特色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优势资源输送到全国各地,才能避免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才能促进高校网络教育的协调发展。
2.拉开本专科专业层次,明确本专科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目前,部分试点院校同一专业的高起专和专升本培养计划中,专科和本科的层次没有加以区分、安排,培养目标区分度不高,不利于按需培养和提高不同层次结构人才的质量。因此,需要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尽量拉开本专科专业层次,明确本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同时根据本专科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课程安排。例如专科专业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围绕技能操作知识进行讲解;本科专业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围绕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进行讲解。两者的课程讲解深度是不一样的,专科是本科的基础,本科是专业的深化。
3.资源开发方面实现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
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才能保证学习者有选择地自主学习。因此,高校开展远程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设优质的教育资源。[6]保证优质教学资源的前提是必须根据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编写适用的文字教材和制作适用的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网络课件,做到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职成人,由此决定了课程内容应突出应用性与实用性。根据远程教育学生学习基础差、所学知识强调应用性与实用性的特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请主讲教师录制课件和编写文字教材时可向主讲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如:要求老师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增加实际应用方面知识的讲解,重点训练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一方面感觉学起来不难,另一方面感觉所学的知识非常有用,就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远程教学的效果,保障远程教学的质量。
4.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
蒋国珍等[7]通过对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学生学习支持方式选择倾向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倾向选择的学习支持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面授、直播课、网上辅导材料、电话等。尤其是面授,最受学生的欢迎。这也是目前电大广泛采用的一种学习支持活动。面授是传统教育的典型特征。面授的特点是师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见面。但从世界各国远程教育实践看,纯粹的远程教育很少,师生见面往往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例如,英国开放大学除安排面授辅导外,还利用暑期组织学生住在大学校园内,学生和教师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8]可见,远程教学中虽然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时空分离状态,但不排除适当的面授。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主要体现在辅导教师在网上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辅导,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形式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因此,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除安排辅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网上课程辅导外,还应安排辅导教师为学生提供诸如面授辅导、电话辅导、电子邮件辅导、网络视频辅导等多种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让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课程学习辅导。受教育部对网络高等教育全盘面授的限制以及为了充分利用高校网络学院开发的优质视频课件资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可考虑采用视频课件播放加辅导教师面辅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课程面授辅导服务。
四、结束语
远程教学质量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生命线”。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维护“生命线”各项措施的有机体系。建立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远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网络教育学院应根据高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的特点,高举质量第一的大旗,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制订、资源开发、课程辅导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远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远程教育一开始就在一个规范化、制度化、高质量的平台上运作,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人们的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是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平.远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比较与改进[J].开放教育研究,2010,(10):35-40.
[2]单从凯.“后试点时代”的高校网络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10,(9):6-7.
[3]卢勃.中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7):68-72.
[4]李潇.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J].科教文汇,2009,
(7):54.
[5]张惊涛.高等教育分类与远程开放大学内涵建设[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6):18-23.
[6]侯建军.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
2006,(2):9-15.
[7]蒋国珍,伟远,贵秋.对远程学生学习支持方式选择倾向的调查与分析——广播电视大学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5):54-57.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范文4
关键词:网络教育;自主学习;学习途径
中图分类号:D422.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101-01
在学习积极性的程度上,可以把网络教育学员分为主动型、随从型和被动型。这三类学生要依托网络学习,对网上资源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别的。因此,要使网上资源吸引学生,就必须创新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不断提高资源的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这包括要适应个别化网上自主学习的要求,特别是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习对象来整合、应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要避免课程重复建设,精心设计精品网络课程和创新网上互动教学模式来提高网络教学的“磁力场效应”。
一、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一)针对网络教育特点改善推陈出新。1.网络课程要针对成人教育注重学员层次较低的特点,在教学计划设计上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个别高校还是照搬全日制的教学计划,按照全日制学生精英教育来要求网络教育学员而忽略了成人教育的特点。如高等数学、英语及深奥的专业课程往往使学员在入学初期产生畏难情绪。2.从课程教学平台向专业教学平台的转变,不同的高校网络学院要办出专业特色,要坚持个性、坚持特色。在网络环境下,坚持教学特色,或者坚持个性化教学也许是最重要的。其中,体现课程特色,就要有一种“主打”媒体或“主打”教学形式,或者对媒体的梯级和重要次序有所区分。高校教授的网上课堂也要体现出了教师的个人特色,增加教授与网络学员的交流,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资源、新技术不是主要的,出现一批“名师”才标志着网络教学的成功。在技术特色上,网络教学必须对新技术保持高度的敏感,要根据课程特点,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促进网络教学的开展。当然,在这方面同样要坚持特色。3.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课件制作要注重关注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发展方向与现实要求相适应的多种媒体的应用,经常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的修改更新课件;要注重多种媒体的应用提高课件的易用性和趣味性。4.希望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加快网络实习实验室建设,成人学员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学习中迫切的需要将其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相对照,而学习中心提供的实验机会因时间和机位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学员的要求。在线实验模型的设计总体来说是要实现学生、教师、实验内容之间充分的交互,这里的核心也是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要构建在线实验室。
(二)立足自主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学习中心工作模式。一是学习中心的软硬件准备,软件是人员要配齐,包括专职招生人员、学务管理人员、助学教师(班主任)和考务人员(最好不要兼职)。硬件是必要的网络环境比如10M(100M)光缆的互联网接入、多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照相机和与学员数目相适应的网络计算机室等等。以满足对网络学员的学习指导和服务。二是学习中心在招生期间宣传要充分强调网络教育的网上学习的优势和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使学员认识到学习主体是自主网络学习为其以后的网络学习打下基础。心理准备就是上好开学典礼第一课,让学生了解网络学习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为上网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思想准备就是重视《网络教育入学指南》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为上网学习做好思想准备;技术准备就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网页浏览、资源下载、压缩与解压缩、电子邮件的收发及计算机安全等),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为上网学习作好技术准备。三是在“训导-自主”模式中通过入学教育与各项技能培训,对学习者进行导学、助学,努力促进学习者实现个别化自主学习。四是学习中心发挥班主任和学习小组的核心作用以提高网络教育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助学教师(班主任)的专业特点任命选出,尽量与分管的学员相适应。由班主任根据学员特点划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对提高网络教育质量增加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学习中心要针对没有网络学习环境的或网络环境较差的学员提供充分的网络学习基础。大多城市内的学员都具备网络学习环境,而偏远的农村乡镇学员可以由学习中心统一联系乡镇中心学校网络机房和乡镇网吧,定期为学员提供上网学习的机会以满足学员直接访问高校网院的高质量的网络课件,并提高学员的网络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是高校提供光盘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在统一网络教育管理教学形式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毕竟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因此,学生是网络学习的主人和主体,提高学习自主性要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网络环境把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作为较理想的技术手段,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除了在因材施教,为实施教学个别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依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目的。
总的来看,与成人高考教育(函授)、自学考试教育相比,网络教育的优势是明显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招生考试录取时间不同、课程考试时间不同、毕业设计安排答辩要求不同等等,这些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学员的上网学习的积极性。在千方百计创新网络教育工作模式的同时,希望奥鹏、知金、弘成等国家级公共服务体系能联合网络教育学院做到教学管理、招生等方面的统一。尤其是奥鹏远程教育,可以借助电大优势,联合各个网络教育学院逐渐统一网络学习形式,发挥出自己的带头作用。
作者单位:临沂职业学院电大远程开放学院
参考文献: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范文5
关键词:网络教育;高等数学;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03-02
《高等数学》是网络高等教育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教育高等数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方面。通过笔者多年来从事高等数学的网上教学工作来看,网络教育学院上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成人在职人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性、应用型人才。然而网络教育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个别人甚至严重匮乏。包括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加过高考等高中阶段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已参加工作多年,早已将有关高等数学知识遗忘。面对这种情况,如果网络教育教师只是单纯地辅导高等数学知识,就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而跟不上高等数学的学习。另外,一部分学生不仅基础较差,而且学习方法都很难适应高等数学的学习,再加上对网络教育学习环境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质量。
2.教师方面。根据网络教育的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聘用的网络教育教师都是来自其他院校的兼职人员,他们很难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网络教育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从长远发展看,网络教育学院应该拥有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有的高校聘用的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均为刚毕业的优秀人才。他们年龄较小,学习能力较强,对工作充满极大热情。但由于他们从小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对网络教育的学生要求习惯同高校全日制统招生进行比较,而且教师队伍最初成立,无历史借鉴,因此缺乏一定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教师逐渐掌握网络教育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人要求,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现代化教学水平,遵循教学原则,顺利实现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
二、网络教育高等数学的教学初探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那么根据高等数学的教学特点,教学原则应贯彻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网络教育学院的培养对象是成人在职人员,他们学习的侧重点偏向于跟自己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对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缺乏重视,有个别学生会认为基础课无用,没有什么学习价值。这些都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思想不够明确的表现。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向学生说明高等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到了现代,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各个领域。通过这些讲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为高等数学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强,但缺少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即使花费很多的学习时间,却没有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网上教学同学生积极交流和讨论高等数学有益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认为学习高等数学之前,要对初等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基本初等函数及其计算公式会在高等数学中再次重述;常用的几何公式、不等式和数学归纳法会对微积分的学习有所帮助;方程的解法是学会微分方程的基础;二项式定理、数列公式、因式分解公式是求有关无穷级数相关知识的基本方法等等。这些都是有益的学习方法,经过实践认证,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忽视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网上教学就应该在淡化理论的同时,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高等数学的概念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关联的实例引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导数概念时,可以通过求变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的过程,归纳出求解方法步骤,撇开具体意义,得到“导数(变化率)”的概念。还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介绍与变化率有关的问题。适用于机电类专业学生,可介绍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转角对时间的导数、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是电量对于时间的导数等变化率问题;适用于经济类专业学生,可介绍产品总产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边际成本)等等。在引用实例讲述知识后,还可以引入典型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再反过来论证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同时也给学生建立了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进一步联系生产实际,并为其他学科服务。
3.直观性原则。由于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形式是非面授性质的,学生的学习途径都在网上进行,那么课件、教材和导学资料是学生最直观接触的学习材料,直观的运用更为广泛和重要。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各种图片、图表、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等多元化的教学媒体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下图所示。
1图表――导数的知识结构图
2图片――微分的几何意义
另外,为了解决网络教育学院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面对面直观交流的机会,我们利用考前问题较为集中的时期,主持网上实时答疑。通过视频与语音交流,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到直观的作用。
4.启发性原则。“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动力。学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需要。由于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数学素质相对较差,缺乏乐于思考、头脑开放、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经常在网络平台课程论坛中应用鼓励性语言、挑战式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学生用心思考,有时用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境地,为解决疑问积极探索。如极限的概念,基本是一条线贯穿在高等数学中,那么左极限与右极限,左连续与右连续,左导数与右导数,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学习定积分时,“偶倍奇零”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证明的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任务转化为个体的思维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自我思考,并进行实践探索,从而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
5.循序渐进原则。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大部分在中学阶段没有得到初等数学系统的学习,或者学习的不尽人意。因此在课程论坛中,很多学生表示学习高等数学很吃力,如同“看天书”。个人认为这是学习“跃进”的表现。循序渐进的必要,首先是被科学知识本身的严密系统性决定的,其次还由于学生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我都会编写学前准备的入门知识加入到导学资料中。如五个基本初等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数列、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等等,这些都是高等数学中要用到的知识和基本算法。只有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能力提高了,学习进度自然会快,效率自然会提高。
6.巩固性原则。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复习的方法有很多种,个人认为在线作业的完成和模拟试题的学习就是两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在线作业属于阶段性复习,它不仅是平日成绩,更是对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深化,弥补学生掌握知识中的缺陷。网络教育学院的在线作业一般由客观题构成,主要用来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线作业时,应告诉学生每次在线作业的组成章节,如高等数学的第一次在线作业是由第一章函数与极限、第二章导数与微分和第三章微分学的应用组成。当学生完成这些章节的学习后,应及时完成第一次在线作业,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了使学生全面、系统、巩固地掌握一学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弄清重点和关键,前后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析易混淆的概念,纠正运用知识时常犯的错误,在期末复习阶段,我们提供模拟试题供学生学习。模拟试题的题型应当多样化,难度恰当,份量适中,题目编排顺序合理。如高等数学的模拟试题应强调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和基本计算方法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拔高,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
7.可接受性原则。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只有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才能被他们理解、接受。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网络教育学院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就不应等同于普通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注意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课程内容应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不同专业在保证必修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和选择。(2)对难度较大的部分基础理论,不追求严格的论证和推导,只作简单说明。(3)注重基本运算的训练,不追求过分复杂的计算和变换。如学到多元函数的积分时,需要学生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会利用二重积分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一些几何量和一些简单的物理量。而学到三重积分时,就不多做要求,只需要学生理解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三重积分的方法即可,对三重积分的应用可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
8.因材施教原则。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同高校全日制统招生不同,他们的基础较差,年龄跨度大,学生的层次也是参差不齐,这就需要解决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如接触过高等数学的学生会在网络平台课程论坛中提出一些难度略大,学科跨度广的问题,这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仔细研究解题思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数学能力较差,基础知识非常薄弱,课程论坛提出的问题较为初级,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认真组织语言文字,回答要全面、细致,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诚然,各种教学原则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随着网络教育学院的不断发展,高等数学的教学原则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作为一名网络教育的专职教师,既要遵循和运用已有的教学原则,又要使之不断充实和完善,勇于改革高等数学的课程建设,进而全面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8-40.
[2]兰光福.《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J].今日科苑,2009,(13):195.
网络教育学习指导范文6
DonaldNorman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用户体验的概念,强调在互联网领域要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产品。SchmittBH提出用户体验是个体对某项刺激产生的个别化感受,分为Sense,Feel,Think,Act和Relate五个模块。用户对于产品的评判不止是在客观的形态和功能上,也取决于用户个体心理、情绪、信仰等主观感受[1]。JesseJamesGarrett提出了用户体验要素的五个层次: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和战略层,分别从用户需求、产品功能、运作方式、产品表现形式、视觉呈现五层面,从抽象到具体逐层设计产品[2]。ISO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Hassenzahl和Tractinsky指出用户体验是用户内心状况和具有某些特征的系统在一定的交互环境下产生的结果。所谓“用户体验”可以说是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或接受服务时,人结合已有的经验对品牌特征、可用性、有效性、内容性等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和满意程度。用户体验的核心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从考虑用户的需求、喜好、体验出发。用户体验理论从诞生之初至今,已经受到很多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在网站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软件开发等方面应用广泛,在教育领域的网络课件制作方面亦早有探索。
2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概述
2.1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概念
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用数字化技术传递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3]。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可以分为广义的支持服务和狭义的支持服务。广义的支持服务是指网络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管理活动,狭义的支持服务是指专门成立支持服务部门或专门的支持服务工作人员对学习中心的建设、发展以及学生的顺利学习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服务。本文提到的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是广义的支持服务,广义的支持服务可以分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两大类,具体包含院校管理、教师支持服务、学生支持服务、技术和资源支持服务、课程设计、中心(站点)支持服务等。当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问、困惑时,教育者提供的帮助称之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包括导学、课程讲解、辅导、答疑、考核以及在学习方法上提供的指导。教务管理、学习平台设计、学生活动组织等可纳入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的范畴。
2.2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特征
2.2.1支持服务主体社会化
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学历教育的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知识深度,并取得社会认可的学历;非学历教育一般针对的是需要丰富已有知识、补充新知识或习得新技能的学生。2014年12月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针对新生进行学习情况调查,在282份有效问卷中有255人次表示学习的目的是提升学历,149人次表示学习目的是学习知识,其他是交朋友、单位要求等。目前高校网络教育的主要学习群体是在职从业人员,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生活阅历和经验积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特征,认知的形成是在各种文化、思想、理论、观念等的相互碰撞中螺旋上升。学习群体空间分布不集中、行业分布各异、年龄差距较大、思想观念趋于成熟,其中不乏在所在领域里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有着各自不同的分析角度、认识能力和接受水平。
2.2.2支持服务环境复杂化
高校网络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能。支持服务的发生处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虚拟校园环境当中。社会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和推崇,直接影响支持服务开展的顺利程度。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给学习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对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产生影响。深处各地的学习者,通过互联网与管理者、教师、学习平台搭建起虚拟的校园环境,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南京大学的调查显示,84%的网络教育学生之间依靠网络交流,主要的在线教学、交流、实践、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少量线下活动共同形成高校网络教育的“校园文化”。
2.2.3支持服务内容多元化
支持服务的内容多元化表现为所提供的服务涉及到教和学的多方面,具体有:课程服务,包括基于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的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教学支持服务,包括学习开始阶段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学习平台功能培训、学习计划制定等导学服务;学习过程中通过邮件、论坛、电话进行答疑、讨论、组织学习活动等辅导工作,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跟踪、分析、考核等学习评价服务;学习资源的提供,包括教学资源库、相关学习信息的链接、数字图书馆;技术支持,包括搭建学习平台,解决技术疑问,维护数字资源,保障学生账户安全等;管理,包括符合在职从业人员特征的学籍、学分、财务管理和质量监控、学生支持服务、个性化需求解决等。
2.2.4支持服务平台网络化
目前高校网络教育发展迅猛,以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试点单位中发展规模较小的南京大学为例,目前在籍学生达万人,遍布全国42座城市。而根据重庆大学的网络教育学院官网数据显示其学生分布遍及全国各地。远程的学习方式决定了支持服务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实现,要求构建学生、教师、资源、管理者之间的网络交互环境。
2.2.5支持服务程序链条化
高校网络教育在根本上遵从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高校网络教育支持服务也围绕教师、学生、管理者、学习中心等重要因素逐层展开,所以在一定角度上讲支持服务是一项程序性的工作,环环相扣。
3用户体验对网络教育支持服务的启示
用户体验是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中,用户在与产品的交互中所得到的体验,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用户体验也就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在学习平台的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3.1以用户为导向,突出学生(用户)的主体地位
高校网络教育的教与学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双向互动。因此,高校网络教育要重视、关注接受主体的地位,支持服务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学生是自身意识和行为的承担者,必须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对教学内容作出反映、选择、理解、内化,并最终外显即应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动机上表现为自我学习需求的提出,在学习态度上表现为对网络教育的认可和信任,在学习形式上表现为对网络学习模式的适应,在学习观念上表现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在认识程度上表现为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的紧密结合,在个人实现上表现为思想境界提升诉求的满足。
3.2优化教学资源(产品质量)
高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以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结合网络教育特征创新资源建设理念。首先,要提高教学资源质量。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考虑不同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和职业背景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能切实地得到所学知识的指导,满足对接受客体的需要。其次,资源的表现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到与学习者的互动性,避免“看”课件的学习形式,激发学习者在课程学习时思想意识上的参与性。其次,要有丰富多样的资源存量,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在相关资源,并加以推广合理利用,推进教学资源共享。借鉴国外Openlearn,MOOC等资源共享模式,统筹各个高校优质资源。给学生选择资源提供较大空间的同时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最后,借鉴用户体验中信息的可获取性和易用性,扩展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并重视资源的挖掘、筛选和二次加工,满足学生对教学资源上的体验需求。
3.3重视网络教育环境
高校网络教育应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以及虚拟校园环境三角度出发,构建用户体验环境。从社会环境上讲,网络教育需要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度,目前网络教育的发展日趋成熟,但社会对网络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潜力关注、了解得不够,还有一大部分学习者不能完全接受网络学习手段,仍然偏向于传统的成人教育,亟需打造出社会信赖的网络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网络环境的改进仍有很大空间,具体包括网络设备的优化和网络环境的净化。虚拟校园环境的打造也应该是高校网络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部分,主要通过网络和现实的结合,从学习支持、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营造学术氛围,组织文化活动,使得网络教育的学习者身处各地仍能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3.4树立教师服务理念
用户体验强调用户的参与性、主导性和能动性发挥,使高校网络教育的方式从教育功能向兼具教育和服务双重性转变,随之原有教育理念中的说教、灌输、传授也转变为知识服务,更多地考虑如何将学生放在体验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要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利用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信息的获取,体验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流行的网络技术,合理地应用到网络教学过程中。随着网络化的深入发展搭建一系列便捷的交互平台,如通过微博通知、传播消息;师生通过QQ软件沟通交流;构建虚拟学习社区;APP客户端的开发等。也在当地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下教学,如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学术研讨等。
3.5构建人性化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