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1
或是环游世界,流连于山水间,当一回迟暮的徐霞客;或与小辈嬉笑逗乐,承欢膝下,共享天伦之乐;或同老友品茶聊天,琴棋书画,无限美好尽在夕阳。在生活节奏加速的今天,这样的富足养老生活,日益成为众人的期待。
可是,要想成就未来生活的这番遐想也并不容易。按照前文我们粗略的计算,想要支撑起富足的养老生活,需要的资金不可谓少矣。要想在退休后喝到源源不断的甘泉,离不开年富力强时的努力“掘井”,凭着储蓄毅力,早日为自己筹划一笔充裕的养老金必不可少。
30岁后开始筹划养老金
谈到养老金的筹划,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个五十岁时才需要考虑的命题。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事业刚刚起步,建立小家庭、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四十不惑,事业有所成就,子女的教育和未来是他们的生活中心。只有进入半百,华发渐生的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哦,是不是该为自己的养老做做打算了?
其实,如果当你跨过了五十岁的、门槛,才开始重视自己的养老问题,要想实现理想中的富足养老,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是因为对于五十岁的人来说,已经经历过了事业上的巅峰期,想要在收入上有大幅提升,已经不像三四十岁时那么容易;而且距离退休的时间不多,出于养老资金安全的考虑,也不允许你从事太多的高风险投资,投资回报率势必不会太高,“钱生钱”的速度自然也会放慢。
假如你提前10年、20年,把养老作为一项重要的理财目标来考虑,每个月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养老金的储备,在“复利”这个神奇工具的作用下,你所需要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就大不一样了。
我们不妨让数据来说话,看看提早储备养老金,会对我们的财富积累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案例】小王今年刚过而立之年,就职于一家中型企业,妻子和小王同龄,两人的家庭月收入目前达到了12000元,在上这座城市里也算得上是“中产”了。和每一对年轻夫妇一样,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平淡。“保障衣食无忧是不够的,关键是能够在退休之后也能够保持生活的品质,在老年的时候也可以和时代保持同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小王这样描述。为了实现这样的生活目标,小两口决定从现在就建立起一笔养老储备金。根据他们的测算,两人在25年之后,也就是他们退休的时候,至少需要160万元的资金积累。
“不过,我们刚刚买了房,银行账户上的资金不过区区几万元,160万元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小王似乎有些无奈。
那么,我们不如帮小王夫妇来算一笔账,看看实现这个目标究竟有多难。我们假设小王夫妇的养老金储备可以获得6%的资本回报,那么从现在开始,小王夫妇每年需要投入的养老储备资金为29162元,25年后就可以达到160万元这个目标。平均计算下来,他们每个月需要投入的资金不足2500元,这对于月收入过万元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更何况,他们现在还年轻,未来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即使考虑子女教育费用和其他的生活目标,每个月2500元的养老金投入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可是后推10年,假若小王夫妇从40岁开始才打算进行养老金的储备,得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从40岁到55岁退休,中间经历15年,依然按照每年6%的投资收益率来计算,他们每年需要投入养老基金68740元,即月均投入5700元左右,才能够在55岁前达到160万元的养老金目标。但是5700元这个月投入,对于小王夫妇来说,可能就有点吃力了。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到,养老储备的建立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对于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过了30岁这道坎,就应当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养老金的筹划。这样,通过一个长期、稳定的养老投资计划,细水长流,即使你的收入并不算高,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富足养老”的梦想也依然可以实现。
建立养老储备专户投资
与海外一些“零储蓄”的现象相比,我们国家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很多家庭会留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储蓄资产。其主要的目的,一是为了家庭重大支出,二是负责子女教育,三就是考虑到养老资金。不过,在这些家庭中,一个很常见的做法是把所有的资产集中在一起,很少会设立专门的账户管理自己的养老储备金。
集中管理资金,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容易产生的弊端就是偏向于重视家庭的短期目标,像买车、买房,而忽视了像养老这样的长期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养老储备金就被逐渐侵蚀掉了。
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就是子女的婚嫁房。由于房价居高不下,很多年轻人在就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无力支付购房首付。因此很多婚嫁房的首付都是由双方父母来“赞助”,由子女自己偿还房贷。而父母们出于让儿女居有定所的需要,也会毫不犹豫地从家庭资产中拨出大笔的资金。于是,原本看上去还算丰厚的资产,在儿女婚嫁之后遭遇了“瘦身”,原该从容的养老生活也因此停留在了“梦想”的层面。
【案例】身为一名会计师,罗先生对自己和太太养老的问题非常重视。他说:“辛苦了一辈子,总希望自己在退休时拥有一份从容。”他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为退休养老做计划,把会计师的严谨也带到了养老账户的管理中来。
“这和企业经营的道理是一样的。企业如果要购置新的设备,肯定会进行资金的预提,而不会把资金通通留在一个账户上,用多用少自己都没有数。”罗先生这样解释,“我太太的收入一般,月均4000元左右,基本符合我们养老储备的需要。”所以,在罗先生家一应支出均由罗先生来承担,太太工资卡上的钱则全部留做养老储备,“如果停留在银行储蓄上,收益未免太低了一点。我帮太太的银行账户开通了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功能,每个月10日就会转账过去,这笔钱我们约定好退休前谁也不能动。”罗先生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对养老资金的情况一目了然。他们会定时查看账户,看看养老资金的状况。“像去年基金收益比较高,我们养老资金也增值了不少,我就和太太说,看来我们可以提前几年退休了。”他笑道。
当然,作为父母,子女的教育也是罗先生和太太所关心的问题。每年末,罗先生有一笔不低的年终奖,这笔年终奖的投向就是用女儿名字开设的银行账户。他觉得,这种分账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处理好“养老”和“子女教育”这两个问题。
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富足养老”的目标,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学会进行养老储备金的专户投资非常有必要。我
们的建议是,对于已经建立起积累的家庭来说,可以划拨出一定的份额,指定为养老储备金,而日常的积累也可以不断投入到这个账户中,以达到壮大养老储备的目的。
阶段性调整投资风格
只要早早建立起了养老规划,凭着储蓄毅力,实现富足养老离我们就不遥远。不过,要想让自己的养老账户按时完成既定目标,还离不开我们的辛劳“耕作”,这就是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投资,借助“复利”这个工具,让养老储备金实现增值。
那么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投资方式,让你的养老账户快快长大?在目前的投资市场环境下,相信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股市。的确,从去年的牛市行情启动之后,股票投资者获益颇丰,很多人从中尝到了甜头。可是,在养老储备金的投资中,单纯寄望于股票等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就不可取了。毕竟,养老储备金担负着你退休后生活的重任,万一有什么闪失,富足养老的愿望就堪忧了。
那么如何投资你的养老储备金呢?比较合理的操作思路是――对养老储备金的投资进行组合,同时按照自己的年龄与退休时间,逐步调整组合中高风险投资与低风险投资的比例,使得整个投资组合的风格从积极过渡到稳健,而在临近退休时养老储备金的投资则以保守为主。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你是从30岁开始进行养老金的储备,那么在30~40岁这个阶段里,储备金的投资可以适当地承担一些风险,以博取更高的收益回报。像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都是可以用较高比例参与的投资产品。跨过了40岁,这种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就要降一降了,可以考虑将一半以上的资产转换成债券,或是投资于一些平衡式基金。要是你已经年过半百,奉劝你为了自己即将来临的富足养老生活,从积极投资的前线上退下来,把收益固定的债券和与此同类型的基金作为养老金的“保护神”。
在正式退休之后,我们对养老金的投资则不应再寄托于“增值”,而是应当全力“保值”了。一般在这个时候,养老金投资只要保证战胜通货膨胀率就可以了。现在有这么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反而对高风险投资更加热衷,导致“银发投资”非常活跃,在不少证券营业部的大厅里、银行新售基金的长队里都活跃着很多老年人的身影。他们中的不少人是拿着自己的养老钱,希望到牛市上博一记。其实,退休后如此激进投资并不可取,这是因为对于退休老人们来说,他们的财富创造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已经很低,身体健康也经不起市场波动的考验。投资风险总是与收益成正比的,如果投资不利,那么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也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富足养老甚至会变成泡影。
在目前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适合养老的投资产品,它们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就是按照投资风险与投资年限成反比的原理,将投资风格逐步由积极转换为平稳。如汇丰晋信所推出的“2016生命周期基金”,在投资期内会逐步在基金投资标的中降低股票的比例,提高债券的比例。通过这种看似机械的设计,可以保障投资风险随着投资人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在保障一定收益的同时,确保了投资者的财务目标不会受到影响。在海外的一些养老基金的设计中,也是应用了这样的原理。对于没有太多时间研究投资市场的人来说,选择类似的产品,也是培育养老储备金的一种途径。“富足退休”―途径之一――耐力复利双作用资金储备越早越好
尹 娟
要想在退休后喝到源源不断的甘泉,离不开年富力强时的努力“掘井”,凭着储蓄毅力和投资复利。在退休前你也可以拥有一笔充裕的养老储备。
或是环游世界,流连于山水间,当一回迟暮的徐霞客;或与小辈嬉笑逗乐,承欢膝下,共享天伦之乐;或同老友品茶聊天,琴棋书画,无限美好尽在夕阳。在生活节奏加速的今天,这样的富足养老生活,日益成为众人的期待。
可是,要想成就未来生活的这番遐想也并不容易。按照前文我们粗略的计算,想要支撑起富足的养老生活,需要的资金不可谓少矣。要想在退休后喝到源源不断的甘泉,离不开年富力强时的努力“掘井”,凭着储蓄毅力,早日为自己筹划一笔充裕的养老金必不可少。
30岁后开始筹划养老金
谈到养老金的筹划,不少人都觉得这是个五十岁时才需要考虑的命题。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事业刚刚起步,建立小家庭、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是他们的首要目标;四十不惑,事业有所成就,子女的教育和未来是他们的生活中心。只有进入半百,华发渐生的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哦,是不是该为自己的养老做做打算了?
其实,如果当你跨过了五十岁的、门槛,才开始重视自己的养老问题,要想实现理想中的富足养老,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是因为对于五十岁的人来说,已经经历过了事业上的巅峰期,想要在收入上有大幅提升,已经不像三四十岁时那么容易;而且距离退休的时间不多,出于养老资金安全的考虑,也不允许你从事太多的高风险投资,投资回报率势必不会太高,“钱生钱”的速度自然也会放慢。
假如你提前10年、20年,把养老作为一项重要的理财目标来考虑,每个月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养老金的储备,在“复利”这个神奇工具的作用下,你所需要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就大不一样了。
我们不妨让数据来说话,看看提早储备养老金,会对我们的财富积累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案例】小王今年刚过而立之年,就职于一家中型企业,妻子和小王同龄,两人的家庭月收入目前达到了12000元,在上这座城市里也算得上是“中产”了。和每一对年轻夫妇一样,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老年生活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平淡。“保障衣食无忧是不够的,关键是能够在退休之后也能够保持生活的品质,在老年的时候也可以和时代保持同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小王这样描述。为了实现这样的生活目标,小两口决定从现在就建立起一笔养老储备金。根据他们的测算,两人在25年之后,也就是他们退休的时候,至少需要160万元的资金积累。
“不过,我们刚刚买了房,银行账户上的资金不过区区几万元,160万元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小王似乎有些无奈。
那么,我们不如帮小王夫妇来算一笔账,看看实现这个目标究竟有多难。我们假设小王夫妇的养老金储备可以获得6%的资本回报,那么从现在开始,小王夫妇每年需要投入的养老储备资金为29162元,25年后就可以达到160万元这个目标。平均计算下来,他们每个月需要投入的资金不足2500元,这对于月收入过万元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更何况,他们现在还年轻,未来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即使考虑子女教育费用和其他的生活目标,每个月2500元的养老金投入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可是后推10年,假若小王夫妇从
40岁开始才打算进行养老金的储备,得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从40岁到55岁退休,中间经历15年,依然按照每年6%的投资收益率来计算,他们每年需要投入养老基金68740元,即月均投入5700元左右,才能够在55岁前达到160万元的养老金目标。但是5700元这个月投入,对于小王夫妇来说,可能就有点吃力了。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到,养老储备的建立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对于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过了30岁这道坎,就应当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养老金的筹划。这样,通过一个长期、稳定的养老投资计划,细水长流,即使你的收入并不算高,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富足养老”的梦想也依然可以实现。
建立养老储备专户投资
与海外一些“零储蓄”的现象相比,我们国家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很多家庭会留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储蓄资产。其主要的目的,一是为了家庭重大支出,二是负责子女教育,三就是考虑到养老资金。不过,在这些家庭中,一个很常见的做法是把所有的资产集中在一起,很少会设立专门的账户管理自己的养老储备金。
集中管理资金,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容易产生的弊端就是偏向于重视家庭的短期目标,像买车、买房,而忽视了像养老这样的长期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养老储备金就被逐渐侵蚀掉了。
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就是子女的婚嫁房。由于房价居高不下,很多年轻人在就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无力支付购房首付。因此很多婚嫁房的首付都是由双方父母来“赞助”,由子女自己偿还房贷。而父母们出于让儿女居有定所的需要,也会毫不犹豫地从家庭资产中拨出大笔的资金。于是,原本看上去还算丰厚的资产,在儿女婚嫁之后遭遇了“瘦身”,原该从容的养老生活也因此停留在了“梦想”的层面。
【案例】身为一名会计师,罗先生对自己和太太养老的问题非常重视。他说:“辛苦了一辈子,总希望自己在退休时拥有一份从容。”他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为退休养老做计划,把会计师的严谨也带到了养老账户的管理中来。
“这和企业经营的道理是一样的。企业如果要购置新的设备,肯定会进行资金的预提,而不会把资金通通留在一个账户上,用多用少自己都没有数。”罗先生这样解释,“我太太的收入一般,月均4000元左右,基本符合我们养老储备的需要。”所以,在罗先生家一应支出均由罗先生来承担,太太工资卡上的钱则全部留做养老储备,“如果停留在银行储蓄上,收益未免太低了一点。我帮太太的银行账户开通了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功能,每个月10日就会转账过去,这笔钱我们约定好退休前谁也不能动。”罗先生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对养老资金的情况一目了然。他们会定时查看账户,看看养老资金的状况。“像去年基金收益比较高,我们养老资金也增值了不少,我就和太太说,看来我们可以提前几年退休了。”他笑道。
当然,作为父母,子女的教育也是罗先生和太太所关心的问题。每年末,罗先生有一笔不低的年终奖,这笔年终奖的投向就是用女儿名字开设的银行账户。他觉得,这种分账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处理好“养老”和“子女教育”这两个问题。
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富足养老”的目标,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学会进行养老储备金的专户投资非常有必要。我们的建议是,对于已经建立起积累的家庭来说,可以划拨出一定的份额,指定为养老储备金,而日常的积累也可以不断投入到这个账户中,以达到壮大养老储备的目的。
阶段性调整投资风格
只要早早建立起了养老规划,凭着储蓄毅力,实现富足养老离我们就不遥远。不过,要想让自己的养老账户按时完成既定目标,还离不开我们的辛劳“耕作”,这就是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投资,借助“复利”这个工具,让养老储备金实现增值。
那么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投资方式,让你的养老账户快快长大?在目前的投资市场环境下,相信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股市。的确,从去年的牛市行情启动之后,股票投资者获益颇丰,很多人从中尝到了甜头。可是,在养老储备金的投资中,单纯寄望于股票等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就不可取了。毕竟,养老储备金担负着你退休后生活的重任,万一有什么闪失,富足养老的愿望就堪忧了。
那么如何投资你的养老储备金呢?比较合理的操作思路是――对养老储备金的投资进行组合,同时按照自己的年龄与退休时间,逐步调整组合中高风险投资与低风险投资的比例,使得整个投资组合的风格从积极过渡到稳健,而在临近退休时养老储备金的投资则以保守为主。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你是从30岁开始进行养老金的储备,那么在30~40岁这个阶段里,储备金的投资可以适当地承担一些风险,以博取更高的收益回报。像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都是可以用较高比例参与的投资产品。跨过了40岁,这种高风险投资的比例就要降一降了,可以考虑将一半以上的资产转换成债券,或是投资于一些平衡式基金。要是你已经年过半百,奉劝你为了自己即将来临的富足养老生活,从积极投资的前线上退下来,把收益固定的债券和与此同类型的基金作为养老金的“保护神”。
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2
长久以来中小企业在资源型城市中的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在这类城市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将人、财、物等资源集中到资源类产业,没有充分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上扶持力度也没有到位,中小企业难以发挥经济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吸纳就业潜力大的优势。风险投资在资源型城市中扶持中小企业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不仅仅是推动了一个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它为资源类产业中过剩的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强调一点,在资源型城市中,风险投资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不单单局限于中小企业,还包括一些资源类大企业、大集团。资源型城市风险投资的服务方向定位于矿产采掘、冶炼技术的创新项目,提高资源开采效率、使用效率、降低能耗的科研计划。大企业集团拥有雄厚的财力、物力,当然不缺少资金,但是技术创新的风险全由企业独自承担,一旦技术研发失败,投入的资金一分都收不回来。而如果有了风险资本的介入,不但有效分散了风险,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风险投资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组建国有投融资平台,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资源型城市中政府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示范效应、放大效应,以地方财政为主要支撑,建立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的投资主体是政府,所运营的是国有资产,必须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优化国有资产投资结构,盘活存量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政府投资公司,必须落实当地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方向,发挥公司资金的示范引导和杠杆放大效应,提供完善的投融资服务,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到那些商业性资金不愿进入的、具有高风险、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领域,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投资管理公司坚持以打造统一、高效的投融资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目的,以整合优良资产和优势资源、集聚国内外资本、提高融资能力、结合当地实际加快科技成果引进和产业化、孵化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为重点,对属于当地的国有资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政府主导、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做大做强资源型城市的风险投资事业、科技产业扶持事业,为资源型城市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
风险投资机构是风险投资市场的重要主体之一,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是发达的风险投资市场必不可少的元素。资源型城市中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对高新技术的需求程度。因此当地政府应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前面提到当地政府应组建国有独资的投资管理公司,其服务对象既包括风险投资公司又包括创业企业。它的资金可以通过设立引导基金的方式扶持商业性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也可以成为风险投资基金的重要来源,通过参加这两种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吸引广泛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拓宽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
(三)充分调动国有大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在资源型城市长期的发展中,城市中的大企业特别是资源类产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一方面,这些资本可以作为风险资本的潜在来源,使其汇入到社会风险基金的行列,扶持广大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传统产业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也是创新主体,也应该积极地利用自身和外部资源寻求创新,以先进的技术促进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和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改变初级产品较多、技术含量较低的实际,使这些大企业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当中的重中之重,国有大企业应该瞄准产业链条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的高端节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进开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发展中高端产品。政府应该采取一些鼓励性的措施,比如规定每年应该投入多大比例的研发支出、规定研发支出适当抵扣企业所得税,通过这些鼓励性措施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在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核心辐射作用。
(四)重视培养和引进风险投资人才
风险投资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风险投资人才和风险企业家。人才流失严重是制约资源型城市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资源型城市应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制定人才发展战略,首先是立足培养和留住人才,再次就是引进人才。首先,政府应该对教育事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对本科、大专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要努力营造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建立和完善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培育机制。同时为企业与学校的研究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为创新人才提供与其科研成果相匹配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受到肯定,继续从事科技研发。其次,我们要不惜成本引进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国际上优秀的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人才,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
(五)完善风险投资发展所需要的服务环境
中介服务的缺位或不完善会制约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是建设风险投资事业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要制定一些政策法规规范其服务质量,明确其中介职能,使其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地为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提供服务。完善中介组织的资质审定及从业人员资格考核制度,对于违法从业机构和人员严肃处理,加大惩罚力度。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采取税收优惠和激励措施培育相关中介机构,同时采取措施激励中介机构创新服务,为风险投资事业提供更大的帮助。
(六)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金融环境
资本市场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是阻碍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一大拦路虎,希望创业板的进一步发展能鼓舞风险投资人士的信心,为风险投资在国内的退出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风险投资的另一条退出场所就是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方式,使风险投资者退出投资。资源型城市中的产权交易中心从建立之初就被定位于为国企改革服务,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上都属于民营企业,不包括在产权交易市场服务对象的行列之中。政府应积极督促产权交易中心拓宽其业务范围、创新业务种类,将中小企业纳入其服务对象。产权交易市场可以进一步细分,划分为回购市场、并购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3
在不同生命阶段,个人或家庭具有不同的财务状况、资金需求和风险承受力,从而理财需求、寿险需求也就不同,个人成长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都与个人理财规划的制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四六”理财法从总体上说,就是理财规划人员要按照客户所属不同的家庭、收入层次和年龄段对客户进行科学客观的理财规划指导。具体来说,“三四六”理财法中的“三”指的是“三种收入”:高收入人群,中高收入人群和中低收入人群。“四”指的是“四种家庭”:形成期家庭(从结婚到生子),成长期家庭(从子女出生到其完成学业),成熟期家庭(从子女参加工作到夫妻退休)和衰老期家庭(夫妻退休到死亡);“六”指的是“六个年龄段”: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34岁)、稳定期(35-44岁)、维持期(45-54岁)、空巢期(55-64岁)和养老期(65岁-死亡)。
二、用“三四六”理财法进行个人寿险规划
(一)“六”个年龄阶段与寿险购买
人是家庭的组成元素,个人在其成长生命周期里,其个人收支平衡在不同的年龄段有很大差别,当然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把个人的生命成长周期以十年为一个年龄段进而划分为六个年龄阶段,分别进行讨论,分析其理财需求,从而确定个人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计划,见表1。1.探索期
探索期大约在15-24岁的十年之间,个人在探索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高等教育阶段大学以及高校的选择,本科毕业后是就业还是继续走升学路线继续深造,如果出国深造则还需要预先考虑费用的问题。财务方面:此时期个人通常是单身,居住情况是同父母居住或住学校宿舍。这个时间短的个人收入通常比较单薄,有可能来源于打工或父母的零用钱以及学校的奖、助学金等。因此,在寿险规划方面,由于收入很有限,所以主要考虑低保费的意外险和医疗险。学生可以考虑购买学生综合保障险,单身青年可以考虑购买保额10-20万的定期寿险或保额20-40万的意外死亡险,受益人均为父母。
2.建立期
建立期大约在25-34岁之间,个人此时刚刚踏入社会,工作、事业上可谓是刚刚起步,其财务特点十分鲜明:就是低收入、高支出(“月光族”基本上都出现于此年龄段),而且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都会选择择偶、结婚、生子的生活路线,所以常常由于资金短缺而不得不求助于父母。建议年轻小夫妻们在此阶段要努力工作,提高银行储蓄;并且注意积累资金,准备购房的首付款。在寿险规划方面:(1)购买保额为年收入5-10倍的定期寿险,以配偶为受益人。(2)购买保额为年收入2-5倍的定期寿险,以子女为受益人。(3)视实际情况购买子女教育金保险。
3.稳定期
稳定期大约在35岁-44岁这十年间,每个人基本上有了大约10年左右的工作经验,经历了这个阶段,个人应该充分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个人的财务准备方面: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首先,其子女都已经进入小学或者中学学习,因此家庭应该积极地为子女的高等教育积累足够的教育资金;其次,不少人在这个年龄段都购买了自己的房屋,如果是贷款购买的,则需要准备好足够的资金偿还房屋贷款;再次,此时人们已经步入中年,因此在退休养老金方面也要初步具有准备的意识。寿险规划方面,除了前几个阶段购买的保险以外,由于综合财力的增加,还可以在增加保险购买品种:(1)购买定期寿险,寿险保额始终等于房屋欠贷金额,属于保额递减型寿险,其意义在于如果还款人由于某些意外原因不幸去世的话,房屋贷款可以由保险公司继续偿还,而不至于由银行拍卖而使活着的家属失去房屋。(2)购买教育保险,为受教育阶段的子女继续筹划今后所需要的教育费用。
4.维持期
维持期大约在45岁-54岁期间,个人经过20年左右的工作努力,在事业上或多或少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其经济实力在此时是最强的。在财务规划方面:子女此时基本上处于高等教育阶段(本科或研究生),子女教育金在之前已经准备妥当了;贷款买房的,房屋贷款也已经基本还清;因此,此时个人理财的主要目标是准备足够的养老金。在寿险规划上:(1)购买足够的健康险,以满足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2)购买养老保险,越早买越好,买得早,相同保额保费就越少。当然,由于此时个人经济实力最强,因此购买保险时有条件的个人在考虑其保障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考虑保险的投资功能。
5.空巢期
空巢期大约在55岁-64岁时期,大多数人在此阶段处于退休前后的时期,从事业上来讲,管理人员在这个阶段大都应该做到高管位置;而技术人员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从而成为了高级技师或者高级工程师;子女一般都已经就业,他们可能会继续与父母居住或者在外面居住。财务状况上:此年龄段人士应该采取稳健的理财策略,降低投资性产品的购买,增加存款数量并且增加稳定收益理财产品的额度。寿险规划方面:(1)购买养老保险的要继续缴纳保费,如果觉得额度不够也可以适当增加保额;(2)考虑到遗产规划问题,可以购买终身寿险,因为保险具有合法避税功能。
6.养老期
养老期是在65岁以后这段时期,事业上如果单位返聘,还可以继续发挥余热,也可以做顾问等,子女此时基本都成家立业,拥有自己的家庭。财务规划上:领取退休金,安度晚年,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寿险规划方面:领取养老保险的保险金直至去世。
(二)“四”种家庭与寿险购买
个人理财不仅分析个人成长的生命周期,还要考虑家庭生命周期,因为理财策划是根据整个家庭做出的。家庭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四个时期。形成期是从结婚到子女出生,成长期是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学业,成熟期是子女完成学业独立到夫妻退休,衰老期是夫妻退休到全部去世。一般,在形成期阶段家庭承受风险能力较强,随后高风险投资的比例逐渐减少,逐步增加储蓄、养老和医疗的贮备,见表2。
1.形成期
形成期是指从夫妻结婚到生子这段时间,一般为1-3年,这个期间的财务状况:从单身时期的不稳定逐渐稳定下来,很多夫妻将要购买自己的住房,因此要准备首付款,也要为未来出生的子女做好教育款规划。寿险规划方面:(1)购买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防止因大病或意外导致财务状况出现较大波动;(2)购买定期寿险,以配偶为受益人,防止自己死亡而使配偶生存状况下降;(3)购买定期寿险,寿险保额等于房贷金额,防止还款人死亡而导致房屋被拍卖。
2.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从子女出生到子女完成学业这段时间,一般持续18-22年,家庭状况方面夫妻二人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技能不断得到加强,同时,子女年龄逐渐增大,财务状况:家庭收入逐渐稳步提高,教育费用支出越来越多,随着家庭收支情况逐渐进入稳定状态,应该逐渐增加投资类金融产品的购买数量。寿险规划方面:(1)购买教育保险,为子女积累教育保障金;(2)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因夫妻年纪逐渐增大而产生的后顾之忧;(3)购买新型投资类保险,其中包括分红类保险、投资联结保险和万能保险。
3.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子女参加工作到夫妻双双退休这段时间,一般为10-15年,家庭此时已经进入完全稳定时期,子女经济上已经独立,家庭收入稳步提高,支出不断减少,资产总额不断增多,负债逐渐减少,事业上同时也进入巅峰时期,但夫妇年龄增大,身体状况不断下滑。财务安排上:主要任务为增加退休金做准备,风险投资比率逐渐下调,稳定投资比率要提升上去。寿险规划上:主要购买养老保险,增加退休后的退休养老金。
4.衰老期
衰老期是指夫妻退休到死亡这段时间,随着整体收入的下降,生活和医疗支出不断增加,家庭抗风险能力逐渐下降。在财务安排上:要强调资金的安全性,降低风险投入的比重,资金安排在安度晚年和安排后事上。寿险规划方面:领取养老保险的养老金。
(三)“三”种收入水平与寿险购买
按照经济收入状况,将消费者分为高收入阶层、中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4]通过分析各自的主要风险,制定合适的寿险规划。
1.高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是指经济收入水平极高、在国内名列前茅,抗风险能力非常强的那部分人群,通常指的是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例如成功的企业家、老板、文体明星等。这部分人的财务情况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收入支出都非常大。寿险规划方面:(1)购买终身寿险,为自己庞大的遗产合法避税,虽然我国遗产税的征订还在规划之中,但大额遗产征税是早晚的事;(2)购买意外险,高收入人群遭遇意外以后的财务波动数额大,对家庭冲击更大,因此意外险可以使高收入人群的意外支出更加平稳;(3)购买健康险,高收入人群健康出现问题后,收入损失比其他阶层损失更大,因此要购买高端医疗、医疗组合型健康保险,解除健康问题的后顾之忧。总之,高收入人群可以购买保障型保险、健康险、终身寿险等保险,保费占年收入达约20%左右。
2.中高收入阶层
中高收入人群是指生活优越、富足,收入水平高、稳定,但已经不再享受国企的福利制度的那部分人群,例如像外企中的高级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高级技术人员等。这些人购买保险能力强,对保险的需求量大,对保险的认可度比较高,因此是保险销售的主要对象。在寿险规划方面:(1)购买养老保险、终身寿险,为退休、身故解除后顾之忧;(2)购买健康险、医疗险,避免因身体健康问题导致收入水平明显下降;(3)购买新型寿险,中高收入人群生活比较富足,往往在购买基础性保险后还有富余资金,可以考虑购买分红型、万能型保险和投资联结保险实现资产的稳步增长;(4)购买意外保险,以家人为受益人。总之,中高收入人群可以购买养老险、终身寿险、健康险、投资险、意外险,其总保额低于高收入阶层,总保费占年收入的10%-20%。
3.中低收入阶层
中低收入阶层是指收入低、福利低、抗风险能力低的三低阶层,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这部分人比例还比较大。对于购买保险来讲,中低收入阶层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刚解决温饱问题,无力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另一类是除了满足衣食住行以外,收入还有剩余,还有能力购买保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险的保障能力有限,因此很多人还需要购买商业保险予以补充。寿险规划方面:(1)购买定期寿险、短期意外保险,由于收入低的原因,在品种上尽量考虑保费低、保障全面的保险种类;(2)购买医疗险,由于中低收入人群抗风险能力较弱,以此保身体健康、保大病是最重要的;(3)在投资类型上选择储蓄型保险,本来生活就不富裕,储蓄型险到时间未出险可以归还本金。总之,中低收入人群可以买意外险、大病险,保费占年收入的3%-10%。
三、结论
总之,人寿保险是个人理财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寿险理财在个人理财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其他理财工具所不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目前,保险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寿险理财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三四六”理财法作为一种理财方法,把个人分为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收入层次,把家庭分为不同的时期,对其进行分别理财。此方法效率更高、理财效果更科学,已经在寿险理财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因此,每个保险公司的人都应该熟练掌握“三四六”寿险理财法,这样才能够更高效地为客户做好寿险理财规划,同时更轻松地实现公司人寿产品的成功销售。
参考文献
[1]刘小书.个人理财与个人人寿保险规划研究[D].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2009.
[2]北京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金融理财原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21-22.
[3]张云,李晴.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4):51-53.
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4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5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二)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三)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四)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五)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掌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详细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如提货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如支票、商业票据等)以及资本证券(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报。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特殊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一)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准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兴趣的产品。
(二)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一人)、家庭形成期(两人)、家庭建设期(三人以上)、家庭成熟期(子女进入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细分期(子女开始独立生活)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如果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如果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晰,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2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如果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准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三)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四)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也就是说,工薪阶层不论是属于上述哪种类型或阶段,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都要具体状况具体对待,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进行抉择。当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也有共通之处。一旦工薪者决定了要进行证券投资,就应努力作到以下四点来保证策略生效。
(一)制定具体可行的各期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计划,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与经济实力,确定在不同年龄与时期的投资目标,并在达到预期收益水平时要适时收手,重新选择下一个目标。
(二)遵照投资理财的基本规律。总体上工薪阶层进行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本着“终身快乐”的原则,也就是要尽量作到“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幸福”原则。在具体选择投资品种时,要遵循“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
(三)确定详细周全的步骤。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最好要制订具体的投资步骤,逐步有效的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各层次的投资品种,最终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
(四)制定稳中求变的策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是决定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投资策略有很多,关键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在投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工薪阶层如果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以上四点,在找到适合自己的证券投资策略基础上,加强对策略的落实与调整,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必然有较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柏丹.低风险公务员不妨尝试高风险理财[N]北京现代商报,2004.11.1
[2]理财专家讲解家庭理财误区面面观[EB/OL],2006.3.20.
[3]家庭月收入一万如何低风险理财[EB/OL],2006.2.23.
[4]理财从货币市场基金开始[EB/OL],2006.3.20.
[5]李艳,佘若雯.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女性修炼攻守兼备投资功力[J]大众理财顾问.2006(3).
[6]工薪阶层如何才能获得更多“外快”[EB/OL],2005.4.5
[7]朱桂芳.工薪族理财:收入状况决定风险控制级别[N].南方日报.2005.6.27
[8]彭振武.中国家庭的投资理财模型:工具、模型、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中高风险投资规划范文6
关键词 软件产业;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动态竞争力;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3-0047-08
一、引 言
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因此学者们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的国际投资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英国里丁大学的John H. Dunning指出对外直接投资能很好地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使得东道国希望借助贸易措施保护该国产业的想法失灵[1],Yothin Jinjara对美国跨国公司活动的追踪发现FDI会导致东道国的宏观经济风险[2],Lia and Liu通过对21个发达国家和63个发展中国家的30年间的数据分析,认为FDI会加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3]。Solomon认为FDI会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4]。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我国学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产业安全问题。早期的研究也多关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认为外商凭借其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或营销优势,通过兼并收购及投资方式控制某些重要产业,由此引发产业安全问题[5]。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不同的角度分析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其中得到最广泛认同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竞争力[6]、产业控制力[7]和产业环境[8]。也有学者指出知识产权风险是导致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9];王学人等认为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非均衡[10];王瑛认为国际分工是导致产业安全问题产生的因素[11];李孟刚则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将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分为组织因素、结构因素、布局因素和政策因素[12]。这些影响因素多体现了外部威胁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学者们构建了多种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纵观现有的有关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考虑,却极少考虑企业的创新能力、规模、实力等微观因素;然而,企业作为产业的微观主体,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基础。而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因素对产业安全的影响较少涉及,但对于软件产业这样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而言,这些因素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不同的产业,虽然产业安全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又有其独特性。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产业自身的特征及发展环境的变化,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此外,现有的研究集中于从理论层面,缺乏实证分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软件产业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研究软件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评价等问题,有助于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针对软件产业的特点,对软件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将产业的微观主体“企业”首次纳入考查对象,从产业动态竞争力的视角全面系统的分析软件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
二、 软件产业的特征及安全问题的实质
1. 软件产业的特征
软件产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有许多明显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征:
(1)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人才是软件产业最重要的生产因素。软件产业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人才就意味着拥有竞争优势。软件产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具备大批素质高、结构合理的软件人才。Tschang通过印度软件产业的研究,认为充足的软件人力资源储备和政府扶持是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13]。
(2)自主创新能力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品牌是软件业发展的关键资源,这些资源决定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软件产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将是中国软件企业打造企业品牌、进入世界市场的关键。自主创新能力是拥有知识产权的前提和关键,自主创新不足将导致核心技术的缺乏,继而导致无法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 软件企业的规模是影响软件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软件企业的规模是客户选择承包商的重要参考指标,一般情况下,规模小的软件企业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创新能力、价值创造等诸多方面难以与大企业抗衡。印度软件企业项目完成率高达90%,与印度拥有众多大规模软件企业密不可分,这也使得印度在全球软件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相比小的软件公司,大公司获取订单的机会更多。
(4)产业发展环境看,除了传统产业所依赖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外,知识产权保护和软件行业协会成熟度同样是影响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保障,软件的盗版现象是扼杀企业创新的首因。而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数据表明,行业协会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例如印度软件业之所以取得世界第一的成就,与行业协会NASSCOM的帮助密不可分。
2. 软件产业安全的实质
现有的研究大多认为产业控制力是产业安全的重要体现,产业控制力是实现产业安全的关键性因素也得到业界共识。通常包括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等,然而现实中有控股权和控制权是有差别的。此外,产业控制力体现的更多是从静态的角度考虑问题,然而,产业安全的本质是动态变化的,反映的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例如一个现在看拥有控制力的产业,如果在动态变化中失去控制力,从发展的角度看也是不安全的。因此,从动态的角度看,具有控制力的产业只有具有竞争力,才能拥有持续的控制力。
FDI可能导致东道国重要产业被外资控制,从而引发东道国产业安全问题的观点已引起广泛共识。然而对于成长期急需资金的产业来说是否需要限制外资仍然存在巨大争议,IDG投资经理对此就表示:“外资不是中国软件企业应不应该接受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经历的一个过程”。软件产业在我国属于成长期,国内软件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与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且面临严重的资金不足。在此情况下接受外资有利于软件企业本身的成长与发展。从软件强国印度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外资金已占印度风险投资60%以上。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外资的股权控制率和市场控制率均远高于产业平均水平,但对于成长期的产业来说,这两者较高并不能反映产业的安全状况一定受到了威胁。相反,现阶段接受外资可能是我国软件企业快速成长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
现有研究往往将产业中的所有企业同等对待,但产业中企业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发挥的作用和对产业的影响力有重大差别。例如,一个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这些龙头企业如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则产业从整体和长远看就是安全的。而一般企业即使缺乏竞争力或被外资控制,也不会对产业造成致命的影响。因此,在对某个产业进行研究时,将产业中的重要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更为客观和公正。杨国亮认为把一个产业的全部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从重要性上加以区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14]。软件产业的发展更加依赖领军型企业的作用,领军型企业通常具有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对于产业发展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和更重要的作用。因此,产业安全的实质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由本国资本所控制的重要企业拥有一定的规模和核心技术的控制力,在国际竞争中具备动态竞争力,使该国的重要产业能够抵御外来威胁并不断获得持续发展的状态。
三、研究假设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围绕自主创新能力、软件企业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协会、风险投资与软件产业动态竞争力和软件产业安全,以及产业动态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的关系建立研究假设。
1.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动态竞争力、产业安全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徐辉鸿认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产业安全的核心指标[9]。朱建民等的研究认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具有生成能力的基础[15]。软件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从而维护软件产业的安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1a、H1b:
H1a: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产业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
H1b: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
2. 软件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动态竞争力、产业安全
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的基础。作为产业的微观主体,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企业身上。打造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关系到软件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软件产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软件企业竞争力包括软件企业规模和软件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两个方面。
(1)软件企业规模。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由于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均较高等问题,规模大的企业更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创新,并且易从技术创新的成果中获取更高的收益。研究表明:软件企业规模偏小导致软件开发方式难以实现标准化,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化,软件质量难以保证。大规模企业不仅易于实现协同效应和学习效应,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并且有助于管理的规范化和软件开发水平的提高。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软件企业规模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
H2b:软件企业规模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
(2)软件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软件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从打造规模和控制质量开始。为规范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提高软件开发质量,软件企业应当积极遵守和推进国际标准和质量认证。CMM/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软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专用通行证。麦肯锡的调查显示,全球第一个达到CMM5的印度软件外包提供商Wipro的软件项目按合同完成率达到了99.3% ,而在全球所有软件开发项目中,只有平均16% 能按计划完成。可见,软件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对于软件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假设如下:
H3a:软件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
H3b:软件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
3. 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动态竞争力、产业安全
知识产权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相比其它产业,知识密集型的软件产业更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两个方面。
(1)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对软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与国家的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密不可分。美国为保护高新技术的产业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技术扩散等进行强有力保护的法律。而印度1994年开始修订的版权法,是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协议)基本原则制定的,对数据库知识产权、以源代码或目标代码表达的计算机程序、著作出租权的保护范围、权利限制与作品的合理使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界定和规范,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版权法之一。通过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印度软件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软件企业创新积极性受挫,影响风险投资进入的积极性,从而破坏软件市场次序和投资环境,对软件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假设如下:
H4a: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
H4b: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
(2)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世界软件业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标准和知识产权的竞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越发成为软件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企业将无法真正走向世界。只有软件知识产权受到了尊重和保护,才能形成自主创新的环境,提高软件开发水平,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假设:
H5a: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程度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
H5b:自主知识产权的掌握程度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
4. 行业协会成熟度和产业动态竞争力、产业安全
在软件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和企业无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但行业协会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数据表明,行业协会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例如软件外包之所以取得世界第一的成就,与印度服务与软件外包行业协会NASSCOM的帮助密不可分。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6a:行业协会成熟度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
H6b:行业协会成熟度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
5.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产业动态竞争力、产业安全
软件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才和资金两部分,软件产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风险投资。
(1)人才状况。人才是软件产业的核心要素。一定规模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是软件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软件产业发达的国家,通常都拥有大批高水平的软件管理及技术人才,且相对比较稳定。印度和以色列近年来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这些国家拥有大批高水平的软件技术和经营人才,因此人才竞争力是衡量对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软件成本中绝大多数是人力资源成本,因此,人力资源成本也是影响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人才状况是人才数量、技能、水平、结构、成本等的综合反映。提出如下假设:
H7a:人才状况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即人才状况的综合结果越好,产业动态竞争力越强。
H7b:人才状况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即人才状况的综合结果越好,产业越安全。
(2)风险投资的数量。软件企业中无形资产占绝大多数,并且软件业务具有高风险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软件企业很难获取风险投资以外的其它资金来源。就世界软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是促进软件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风险投资对美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已受到广泛认同,美国硅谷吸引的风险投资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1/3,使其成为全世界高科技创新的代表;而著名的微软公司也是得益于风险投资。印度通过大力发展和鼓励风险投资,解决了长期困扰印度企业的资金问题。可以说,发展风险投资是我国软件产业解决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8a:风险投资的数量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即投往软件业的风险投资越多
H8b:风险投资的数量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
6. 产业动态竞争力与产业安全
产业动态竞争力指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拥有的持续竞争力,张其仔将竞争力分为静态竞争力和动态竞争力。静态竞争力指“特定时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而动态竞争力指“不同时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反映的是产业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为衡量产业动态竞争力,本文使用内资企业规模增加值(Δs)、内资企业效益增加值(Δp)和动态显性比较优势增值率(cr)三个指标来测量。具体解释如下:
内资企业规模增长值用公式表示为:Δs=st+1-st,表示从t时期到 (t+1)时期内资企业的相对规模的变化。s=Sd /S表示产业中内资产业的相对规模。Sd 表示内资企业的总产值,反映内资企业的规模,可以用公式Sd=Cd ・Rd表示,Cd是企业数,Rd是企业的平均规模。同理,S=C・R表示产业的总规模。
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值是影响产业效益竞争力的两大因素。劳动生产率产业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力技术熟练程度的综合表现。本文用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值来衡量产业效益的变化。Pd表示产业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P表示产业所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则Δp=P■■/P■■/P■■表示从t时期到(t+1)时期内资企业相对效益的变化。
产业安全是一个综合指标,一个产业安全与否,不仅要在纵向上考察不同时期的增加值率,分析内资企业的变化趋势。还需要与国外该产业的发展状况做比较。衡量一个国家某产业是否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最常用的测度指标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RCA=(Xi/Xt)/(Wi/Wt),式中Xi表示一国某商品出口值;Xt表示一国商品出口总值;Wi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Wt表示世界商品出口总值。动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cr=RCAt+1/RCAt,指一个时段内的RCA指数与前一时段RCA指数之比,反映出一个国家某产业显性比较优势的变化。提出假设如下:
H9:产业动态竞争力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
四、实证研究
1. 模型的构建与变量选择
本研究假设,软件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因此,本研究共设置7个潜变量,其中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是内生潜在变量,其余为外生潜在变量。根据前文对软件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目的对7个潜变量设置各自的观测变量,各观测变量的定义见表1。共设置了26个观测变量,将在后面设计的调查问卷中将对其进行测量。
2. 数据的处理
(1) 问卷的设计与调查。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方法对软件产业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SEM的特征,首先要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根据观测变量的要求设计了18个题目,对每个题目均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对受访者的主观认知进行测量。
在调查对象上,选取分成三部分:软件企业、行业协会和高校研究人员,企业主要选取福州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厦门软件园三个软件园区软件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项目经理和知名软件企业的员工。行业主要选取福建省软件协会工作人员。高校主要选择软件研究相关的科研团队和研究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剔除无效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21份。符合SEM方法对大样本数据的要求。
(2)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和效度是衡量数据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目的是对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考察。数据的信度通常采用Cronbach's α的值来反映,通常认为Cronbach's α值大于0.7时,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检验数据的效度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常用的检验参数有:拟合优度指数(GFI)、比较拟合指数(CFI)、估计误差均方根(RMSE)和NFI(常规拟合指数)。利用Amos7.0软件,调查数据的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见,5个潜变量的Cronbach's α的值均大于0.7,说明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检查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运行SPSS17.0和AMOS17.0软件,结果显示,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表明观测的变量具有较好的效度,满足数据分析的要求。使用验证性因子进行效度检验时,一般认为拟合指数GFI、NEF、CFI的值越接近1,拟合度越好,通常要求大于0.9;而RMSE一般要求小于0.05。从表2的拟合度指标可见,知识产权保护和生产要素供给的拟合度指标GFI和NFI略低于0.9,但仍然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3. 结构方程分析
(1)路径分析。通过Amos17.0分析,得到潜变量之间以及潜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见表3。用C.R.指标对每一条路径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具体为通过P值对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进行判断。P值小于0.05表示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值大于0.05则表明没通过检验。
同理,通过对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的分析和检验,出现了3条P值大于0.05的路径,分别是“inninn-3”、“ipripr-3”和“facfac-2”。结果表明,观测变量“产业集聚度较高,企业间沟通紧密”不能很好的解释“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软件行业关于版权问题的纠纷少”不能很好的解释“知识产权保护”,而观测变量“人才结构较为合理”对“生产要素供给”的解释力亦不够。
(2)模型的修正与检验。删除“inn-3”、“ipr-3”和“和“fac-2”三个变量,对观测变量重新进行编号,新的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及路径系数见图2。
对修正后的模型再进行路径分析和评价,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模型路径系数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通过检验。对模型的评价显示模型修正后拟合优度有所改善,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3)影响因素作用分析。对修正后的模型潜变量之间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外生潜在变量对内生潜在变量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表5是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总的影响系数。
从潜变量之间的影响系数大小可以看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竞争力”、“生产因素供给”与“行业协会”是影响产业动态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的几个关键因素。这几个因素对软件产业动态竞争力的直接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企业竞争力”(0.59)、“自主创新能力”(0.47)、“生产要素供给”(0.29)、“行业协会”(0.23)、“知识产权保护”(0.15);对软件产业安全的直接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自主创新能力”(0.64)、“产业动态竞争力”(0.62)、“知识产权保护”(0.51)、“企业竞争力”(0.47)、“生产要素”(0.31)、 “行业协会”(0.23)。
五、结论和对策建议
1. 研究结论
本文从“产业潜在竞争力”的视角软件产业安全进行考查。体现了产业安全动态性的特点,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定量化的研究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协会、生产要素供给状况5个因素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和产业安全的影响。结论如下:
产业动态竞争力对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且影响效果明显;
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和软件产业安全均有正向影响,并且影响效果显著;
软件企业竞争力对产业动态竞争力和产业安全均有正向影响,影响效果较为显著;
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对软件产业动态竞争力和产业安全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行业协会的成熟度对软件产业动态竞争力和产业安全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软件产业生产要素(人才、风险投资)的供给对软件产业动态竞争力和产业安全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2. 对策建议
从上述结论可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竞争力”、“生产因素供给”与“行业协会”均对软件产业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维护我国软件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
(1)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在新兴产业兴起和成长的过程中,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活动已由过去的单纯企业化行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由政府推动和引导的社会化行为。即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对于培育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产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可通过以下途径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①在加强现有政策执行力度的同时,要积极研究和推进新的软件产业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通过政策保护和扶持本国幼稚型产业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之一;② 建立以国家为主导的软件业风险投资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和鼓励对软件产业的风险投资;③ 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人才优惠政策,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④ 制定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等。通过法律条例的形式保护软件开发商的知识产权,提高国内软件开发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水平。
(2)发挥软件行业协会的引领和服务作用。软件产业要做大做强,除了政府政策支持和软件企业自身努力外,还需要一个对软件行业态势和发展方向具有高度敏感性的行业协会组织,通过加强政府和产业间的协调和对话,打造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①行业协会应该强化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助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和推动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充当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②搭建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平台,推进企业间的相互交流。③推动制定行业标准和业务标准,建立和完善软件进出口技术标准体系。④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场动态,组织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3)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企业是产业的微观主体,因此软件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软件企业身上。美国学者John N Ellison等对美国的产业安全进行研究时,反对给产业大量补贴,而是建议让企业自己去解决问题,认为增强竞争力是企业自己的事。软件企业可从以下方面提升竞争力:①软件企业应发挥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如设立自己专门的技术开发中心,培养自己的R&D人员,投入足够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增强与外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注重产学研结合的开发模式,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② 规范管理过程,提高软件质量。一方面,软件企业应积极遵循国际标准,积极推进ISO9000和CMM的评估和认证;另一方面,软件企业应认真学习跨国软件企业在运营管理、软件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软件开发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③ 扩大企业规模,打造企业品牌。为扩大企业规模和影响力,企业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如:与其它软件企业合作扩大自身实力;发展与客户关系,发展长期合作;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积极进行市场营销,开拓国内外市场等。
[参考文献]
[1] John H. Dunning Globalization,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M].New York: Pergamon Press,1998.
[2] Yothin Jinjarak,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macroeconomic risk[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conomics,2007,35(3): 509-519.
[3] Li,X.,Liu,X..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n increasingly endogenous relationship[J]. World development,2005,33(3):393-407.
[4] Solomon,E. 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Host Country Factors and Economic Growth[J]. Ensayos Revista de Economia,2011,30(1),41-70.
[5] 祝金龙,解志韬,李小星.FDI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9(3): 57-61.
[6] 郑宝华,李东,曹泽,等. 基于产业竞争力的产业安全成因分析[J]. 经济学动态,2008(4): 75-78.
[7] 卜伟,谢敏华,蔡慧芬. 基于产业控制力分析的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问题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3): 62-66.
[8] 白彭.中国产业安全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8):15-16.
[9] 徐辉鸿. 产业安全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要素分析[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16-20.
[10] 王学人,张立.产业安全问题制度非均衡成因探讨[J].求索,2004(4): 18-20.
[11] 王瑛.论产业分工对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4): 44-49.
[12] 李孟刚.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第三版)[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13] Tschang 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kills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in the Indian Software Industry[Z]. ADB Institute Working Paper,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