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范文1
在“互联网+”已在我国社会建设多领域普遍应用的前提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亦已成为当下社会各领域工作新的方式,O2O法则作为当下具有普适意义的互联网思维范式,日益被人们所接受。鉴于此,本文拟以O2O法则为认识理据,就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等构成的整体结构层次,系统探索“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教育教学模式与资源体系建设,以期进一步明晰我国教育教学转型的方向,拓展符合时展需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推动教学系统重构的探索实践。
一、O2O法则比照下的智慧教育可行性分析
O2O(Online To Offline)专指线上、线下商务,是一种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前台、将线下商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商务模式。当前,这一商务理念已进化为“互联网+”时代的基本价值论法则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运行模式。O2O法则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以互联网技术变革传统产业业态,并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运营和系统管理,旨在使传统产业生机勃发、协调发展。在O2O法则下,运行业态不再区分线上与线下,而是一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步运行的新型服务体系。事实证明,O2O法则不仅适用于商务运行,同样也适用于互联网时代教育等其他社会业态的转型需要。
与传统信息化教育相比,智慧教育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育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从生态学的视角看,智慧教育是技术推动下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其教育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绝色高效的教育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从技术的视角来看,智慧教育是一个集约化的信息系统工程,其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可见,智慧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2]
因此,“互联网+”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以不断革新的互联网技术提升教育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实现工具革新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就此而言,转换传统行业服务方式和服务场所,创造一切服从大众需要、线上线下协调运行和便捷服务的O2O模式,与上述“互联网+”教育所需要具备的形态性质与根本理念恰相吻合。
二、目前“互联网+”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教育+网络信息化”教学并未能系统整合和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集成优势,亦不能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学习需要,“互联网+”教育还问题重重且任重道远。
其一,信息技术应用流于形式。尽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已久,但学校教育网络信息化仍流于形式。当前网上虽开设了在线开放课程、在线作业批改等在线教学形式,但稍加考察便不难发现:这些貌似网络信息技术化的教学形式只是将线下实体课堂搬上了网络,仍然是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完成作业和学期考试等传统教学方法,依然属于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级形态。
其二,线上课程教学目标与实践脱节。慕课(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为人类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突破。[2]在解决就学机会和教育公平等问题方面,慕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尝试,也为教育变革开创了划时代的探索视角,使学校教育因此具有了告别传统教育理念、调整传统教学策略和传授模式的创新动机。借此,课堂教学有望告别传统,建构出依托大数据技术、创新强化学生知识获取与内化能动性的新型教学体系。然而,当前慕课等线上课程教学形式仍存在着种种与教育目标不甚协调的问题。首先,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科教学对应的方法创新,现有慕课视频讲座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以致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课程内容与当下社会现实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应有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慕课等线上课程规模浩大,虽然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共享,但教师讲课之余与学生沟通寥寥,知识结构理解、吸收与内化的教学层面被不同程度地忽略。总之,慕课由于缺乏线下互动而使知识体验缺失,其教学实践与其设定的优质教学、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兴趣的初衷相去甚远。
其三,资源链接不足,知识更新滞后。教学资源匮乏与教学情境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学校教学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虽然可用于学校教学的各类教育资源知识库、学习平台系统和作业批改网等在线教育资源比比皆是,但这些教学资源多半仅为各类教育机构独自使用,相互之间缺乏分工合作和扁平化链接。这种教育资源各自为政的状态,使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利用,严重影响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发展。
正是教学资源的相对封闭状态,致使我国课程结构与教学基本形式难有根本性的转变,即使某项课程偶有创新,也往往多年重复使用,难与迅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活环境等形成与时俱进的现时性关联,导致学生知识理解困难。
其四,信息递送和管理体系建设意识薄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教育,需要相应的设备系统来获取教育资源和实现教学管理,要求线下形成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监督与线上教学平台系统融合成统一的运营管理机制,进而形成完整的递送与管理体系,以有效保障和控制最终的O2O教学成效。然而,由于有关部门信息递送体系建设意识薄弱而投入不足,我国校园数字技术设备条件落后,网络运行速度较慢,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效果。这是当前我国学校教学中许多教学改革难题持续存在、难以解决的根源所在。
三、基于O2O法则的智慧教育的实现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1.把握教育规律与信息技术规律,实现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
首先,应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为此,学校教学者不仅需要深谙教育的内在规律,还应熟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规律,并使两个规律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既要聚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和潜力,也需要重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体验。因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主动学习。
其次,由于未来的教学形态将不再有线上线下之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是今后社会各领域的常态工作范式,因此,“互联网+”教育应打破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各行其道的尴尬局面,就教学环境、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与教学评价,展开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探索。具体说来,教学环境应当由传统教室或网络环境向线上线下一切适宜学习的空间转移;教学结构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动态化更新,并实现课程体系结构的生态化,即依据不同的发展定位,设定动态开放的O2O课程结构,形成能够适应于学生终身学习、动态灵活的线上线下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应建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校教学信息交互平台和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线上线下有机对接的O2O教学模式,以形成智慧教学;教学资源则应更多拓展使用云教育数据库,链接线上线下一切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以形成教学资源共享,方便智慧学习。与此同时,还应形成线上线下贯通的教学监督与评价的O2O系统管理体系,以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评价和智慧服务。
2.以扁平化思维实现智慧教育资源效应的最大化
当下流于形式的信息技术教学远非“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不仅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并使二者深度融合,而且还需要同时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与管理的深度融合。
传统教育体制往往容易造成优质教学资源过度集中,难以实现教育公平。如前所述,当前互联网在线教育虽已能够广泛链接各类开放性学习资源,但由于缺乏沟通合作,大量资源仍各自为政,缺乏协作和共享。扁平化思维是O2O的重要资源策略,其能够消除层级障碍,直接实现资源链接,因而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使资源使用者和提供者达到双赢,并实现资源生态效应。O2O的扁平化思维有望进一步加快教育资源传递的速度,使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的教育资源模式,往往极易聚合超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进而大大降低学习和教学的投入成本。也就是说,以O2O产业链思维形成学校教学资源的多向度扁平化生态连接和充分共享,不仅可以有效地克服学校教学形式固定重复的弊端,有利于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还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建设费用。
以O2O法则理念建构学校教学资源体系,可以尝试在国内校际与相关国家教学机构之间,形成各具所长、分工合作的教学资源产业化链接,以加强学校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关联性,寻求学校教学资源平衡协同、生态化利用的实现途径,弥补当前学校教学资源的种种不足,使教学投入效应最大化。
3.建构与时俱进的智慧教育课程结构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结构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来实现;第二阶段是理解、吸收与内化,由学生通过课后复习、阅读表达等途径来完成。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知识内化不够,多归因于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传授,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然而,学生之所以学习动力不足,除了缺乏学习意识或学习意识不强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教学课程结构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
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类共享资源,重新建构基于O2O理念的教学结构,以不同发展定位设定动态开放的课程构成,并及时进行动态化更新。除了关注课程结构逻辑性使学生理解、内化知识之外,还需要使教学结构的两个阶段课程比值恰当,为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创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以便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等交际方式进行学习,从授课方式上建立起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内化机制。可采取组织学生们观看视频,学习国内外知名教授讲授的课程,并与教师进行探讨等多种开放性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内化。[4]
4.创建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模式和管理体系
(1)教学模式。如果将智慧教育理解为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需要的智慧性教学系统,那么教学模式无疑是智慧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而教学模式之所以要进行变革,核心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学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也就是说,由于拥有高度发达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当前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O2O理念下学校教学模式应切实满足并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帮助其建立起强大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基于可协作的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自组织性质的探究式知识建构。这一目标能否达到,关乎学生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竞争和能否自觉开展终身学习。因此,O2O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应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实现优质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必然成为学校O2O教学模式中的根本性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根本性转变――从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知识创造型人才。[5]根据这样的整合目的,凡适合线上开出的课程应尽量在线上开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留出精力,在线下课堂通过更为深入的解惑答疑、组织讨论等,帮助学生巩固和提升线上学习到的知识。课程作业和过程性测评考试可以在线上完成,总结性考试或考查则可在线下完成,以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与考核。总之,以O2O理念创设的课程教学,将是基于线下实体课堂、线上慕课在线教学资料,或线下实体课堂、线上答疑+在线批改等形式交替教学,整合线上线下之间、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相互之间互动交流,以完成知识建构的全新教学模式(见表1)。而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依据自身所长分工协作,开展课程内容设计与制作等教学资源建设、线下组织面授、在线互动答疑、教学安排、课程总结评价等教务工作,即以团队方式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
(2)课程资源。O2O教学模式下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应依据优化原则合理定位,对通用性程度较高的课程,可直接引进、共享国内外名校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或使用慕课等开放性在线教学资源,也可使用国内校际合作开发区域共享的在线资源。与此同时,教学资源
建设还应根据本校特色专业教学的具体要求,开发各类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相关资源。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资源设计应避免在视频制作上过度投入。授课视频虽然在教学资源中相对重要,但与时俱进的教学阅读材料、视频和实践探索等同样重要。O2O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细致考察和精心准备,切实做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建设,使之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和简洁明了的媒体呈现效果。
此外,对不同的课程内容,资源的使用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需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采用学习者感兴趣的现实实例,激发学习者兴趣;对辅知识课程,则需要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尤其需要利用协作方的资源链接,采用专题讲座或访谈等授课方法,以真情实景促进和提高学习者的应用能力;对基础课程,则可利用短小精湛的线上信息资源,实现在线引导教学。总之,恰当地利用O2O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可充分实现与时俱进、精炼适用的学校教学。
(3)管理模式。如前所述,学校教学O2O远非以线上线下简单叠加的教学平台即可实现预期成效,其同样需要完整的运营体系来掌控教学过程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为教学制定适合于线上线下操作评价的规范流程,这些教学规范和评价系统还需要以O2O系统化思维,使线上线下平台系统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管理系统,对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以保障教学系统的职能执行力和教学效果。为保证得到资源协作各方普遍认同和有机协作,O2O资源模式应在规则制定、过程监管、冲突裁判、服务链接等方面形成系统管理的组织职能,形成学校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变革的O2O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
(4)教学资源递送体系。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O2O教学模式课程通常需要提供大量结构化的教学视频等在线资源,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从教师制作在线教学视频到学生在线学习视频,再到构建课堂协作学习环境等,O2O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网络条件和与之匹配的计算机设备支持,因为其授课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平台支持的适合性。尤其是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影响极大,更需要相应网络技术条件的有效支持。当前Web3.0网络虽已经实现高度智能化,但大多数学校的校园设备落后,网络卡慢已严重制约正常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学校教学。因此,学校需要通过提高服务器性能配置、增大宽带接入量等途径,卓有成效地解决校园网络的信息递送问题。只有切实做好学校教学资源的信息递送体系建设,方可能落实O2O教学模式,进而使教育技术与学校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
(5)教学管理和业绩考评体系。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在线教学资源质量、线上线下教学沟通与交流的效果,以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等,无不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实现有效考核。需要强调的是,O2O提倡将服务流程规范和服务评审两大系统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运行体系,而不是满足于搭建线上线下简单结合的运营平台。因此,学校教学应形成线上线下教学管理和业绩考评深度融合的完整运行体系,以确保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反馈评价体系,O2O法则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由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参与,不但要注重对学习成效的评价,还要依据大数据建立学习者的个体学习档案,加强对学习成效的全过程监评,实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等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需要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的一切内容,覆盖学习方法选择、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效果、学习计划、专业表达和作业成绩等方面。形成性评价侧重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而总结性评价则需体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程度,所有这些评价都将依据大数据形成最终科学判断,并使之用于指导后续的教学与学习。
5.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混合学习;图像处理;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53-04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D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应地,“数字图像处理”也成为一门重要的信息技术类课程。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许多教师对此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实践。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经过归纳总结,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数字图像处理在各普通高校以选修课的方式出现,课时一般在16或者32学时,主讲教师在
较少的课时内要完成内容的讲授、指导学生练习操作,又要对典型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分身乏术。2.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背景不同,知识准备上存在偏差。3.由于选修课多安排于晚上,教师下课后留在课堂的时间不足,师生交流讨论以课内为主,很难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4.选修课的教师往往是兼职,因此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资源的制作、学生作业的及时评价与反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寻找开源项目新闻系统在本校架设部署“Photoshop换影留型”学习网站,完成对教学资源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帮助学生完成线上简单学习。自主编写并开发Photoshop课程作业提交系统,促使学生互评作业与教师点评结合,对学生作业及时评价并发现作业中碰到的典型问题予以纠正。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创设学习群对师生交流不充分的现状进行调整。笔者将线上学习课程与课堂学习课程进行有机混合,对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践,试图改变当前高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师资匮乏、重视总结性评价而轻视形成性评价与师生交流不充分的现状,建设一个低成本的校级混合教学课程。
二、实施混合教学的先决条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使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提升师生交流频次。笔者所在的高校已完成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较完善。教学区内完全覆盖学校无线网络,各学生宿舍校园网全部部署。学生基本完全拥有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有条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学习网站和作业提交网站的部署可以让学生在网站上浏览课件、观看课程视频、提交作业等操作,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部署的网站包含了基础工具组、图层蒙版与通道、色彩的调整、滤镜操作、图像处理高级操作五个基本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图像处理教学内容相一致。网站上的课程内容主要采用了图文并混与视频来呈现,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观看,课程视频采取时间短数量多的方式。另外,网站上对每个知识点有拓展、与其它知识点有联系等内容,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拓展、深度学习。
为了使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学习,强调团队教学,邀请同校相关专业老师成立三人教学团队,分工制作教学视频和图文教程。挑选已经结课的优秀学生作为即时学习群里的交流讨论助教。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更新和学生助教的加入使得及时反馈、动态改进教学策略成为可能。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模式创设与实践
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混合的过程不单是技术手段上的混合,也是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混合。笔者尝试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环境方面
教学环境作为对学习活动的支撑,其设计必须参照教学内容来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与概念的讲授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在此情境下,传递-接受模式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常规的多媒体环境能很好的适用此种情况。本校机房部署凌极第三代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可实现专业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考试中心、开放式学习中心等多功能合一的专业教学环境。教学系统可以直接导入各种多媒体格式的课件进行教学,为课堂交互反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平台。此系统是对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的有效技术补充。在综合性较强的图片处理教学内容中,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校园网建设、学生宿舍、图书馆等校园环境。软件环境则包括有利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有利于辅助课堂教学和师生交流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与即时通讯软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得本校的无线网络达到无死角覆盖,教学资源网站与作业提交网站的搭建及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线上学习、讨论交流等活动可以高效进行。
2.教学内容方面
由于图像处理课程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既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有适当的内容拓展、与其它知识的联结。内容设置的层次渐进性,易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进行有效的联结内化。(见表1)
在网站教学平台上以各种图文并混教程、课程视频、幻灯片课件等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在线或者下载后脱机观看。在学生使用频次较高的课程视频制作上,优先考虑由教学团队采用当下校本素材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在录制前,通过查找学习相关知识的视频,采众之长,适当的简化、凝练后由本教学团队老师将知识点融入到与学生卷入度较高的实例中进行讲解。作为学习检测的手段,结合知识内容,在网站教学平台上布置每个章节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在下一次上课之前必须上传到作品提交网站。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提供了更加详实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
3.教学时间方面
在教学时间方面,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每个时段都有一些适当的变更。在基础知识与概念的传授阶段,课前阶段要求学生做一次对上节课内容的简单测试题,课中注重对基础概念和知识的传输,课后针对学生答疑。在综合实际操作知识组合阶段,课前教师在即时通讯工具群组中本次学习任务,学生自定时间观看课程内容,在完成初次学习后,需要完成针对内容相关的小测验。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学生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群与教师、在线助教或同学讨论解决。
课中阶段主要实施翻转课堂。课前完成知识点的掌握,课中通过讨论、协商和探索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联结。图像处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站教学平台已经简单学习了本节内容,在课中就有较充分的时间开展探究讨论和项目协作等活动。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图像处理技巧与操作等问题进行探索分析,在探讨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联结,提高学生对已有案例使用方法的逆推分析和实际处理能力。
课后阶段主要是通过课后作业查缺补漏与知识拓展阶段。在学生作业提交网站上评定学生的作业,教师主评,学生互评。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对没有完成作业进度的学生及时督促。对本章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知识的拓展学习。学生通过评阅他人作业和查看老师对作品的评价,查找自己与他人的差别,查缺补漏,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学生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也是一次梳理的过程。
4.教学方法方面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混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学习(对于一些基本的色彩概念,原色与补色,像素等知识内容),案例分析(通过观察实际应用的图像案例,比如楼下公交站牌上的广告,学校主页的设计、本校某餐馆的菜单设计等),团队合作(学生分组,按照主题内容要求,分工完成素材的寻找、构图的设计与最终的效果处理)生生间交流学习(学生之间就图像处理课程学习进行经验交流),基于问题解决式的学习(如针对图片的某一种专项处理,比如给一个破旧且有折痕的黑白照片进行修复上色),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各种工具组合利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等。
5.学习评价方面
线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在学习评价上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结合平时作业成绩,兼顾学期末终章作业结果,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是总成绩占比的40%,考虑到学生可能通过观看其他学习网站的同类课程内容来进行自学,因此,针对线上学习的评价占比20%。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在网站的登录次数,在线测试成绩和观看视频的时间来评价。线下成绩评价占比20%,通过学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团队讨论时是否能积极有效的提出问题或者回答问题等表现进行评价。
总结性评价包括终章作业的评分和各成员互评分,占总评成绩的60%。各成员互评分占20%,主要检验学生在线下协作过程中是否有效的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由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确定分数。终章作业占40%,主要是鼓励学生自己从素材的找寻、图片的构图、围绕某个主题完成图片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以教师评价为主。
四、混合教学效果分析
2014年3月-2014年11月,在这两个学期中,笔者在图像处理选修班,开展了32个学时共有120名各学院的学生参与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教学模式的实践,在课程整体结束后,使用李特克量表、学生综合成绩分析报告和单人访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汇总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与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持较高的满意度(76%的学生持肯定意见)如图1示。异于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课堂参与程度好。
笔者将每次课后测验题(5次测验,每次10题)答对数、提交作品数目(5次提交作品)与作品的师评分数作为统计对象,对比分析了测试班的60份报告和对照班的60份报告(见表2),从表2中可见,测试班的学生在平时课后测验、作业提交次数及作品师评分上小幅度高于对照班的同学。
五、总结与展望
在上线下混合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中,将线上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根据课程内容的需求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混合。合理安排传统课堂教学或翻转课堂,促使学生在课程的投入时间上加大投入,学生在课下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自学,在课堂内开展探讨,围绕课程中的难点进行协商、交流、解决;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注重教学过程的指导,在指导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反馈给学生更深入的课程理解。当然,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非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和整体学习氛围,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而无法顺利自学。课程作业较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此门课程上,导致其它课程学习时间减少。多种学习方式有时候流于表面而未达到深入学习等。这些问题给今后的教学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03:1-6.
[2]Charles D.Dziuban, Joel L.Hartman, Blended Learning[EB /OL].http: / / .hk /search?hl=zh-CN&source =hp&q = + Charles + D.+Dziuban%2C+Joel+L.+Hartman% 2C+Blended+Learning&aq=f&aqi=&aql=&oq=&gsrfa=2014-06-02.
[3]孙曼丽.国外大学混合学习教学模式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92):153-160.
[4]敖谦,刘华,贾善德.混合学习下“案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3:122-126.
[5]徐明,周恕义,乔虹.教学模式引导下的多样性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03(24):94-99.
[6]钱文华,徐丹,岳昆等.图像处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S2):240-242.
[7]邵文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5:60-62.
[8]费少梅,王进,陆国栋.信息技术支持的SCH-SPOC在线教育新模式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57-60.
[9]欧阳丽莎,李思思,王艳凤.混合教学与德国探讨式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整合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6(317):93-97.
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零售”概念;营销人才;优化策略
一、“新零售”概念解析
(一)什么是什么是“新零售”
关于“新零售”,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新零售”概念是区别于传统零售的一种新型零售业态。“新零售”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不断普及,得益于电子商务特别是商业领域线上销售模式的开发与不断发展。但是随着电商线上线下联动的不断饱和,纯电商发展的时代显得越发无力,而且电商问题逐步暴露。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国家关于推动零售业转型相关政策的带动下,以重视用户体验为中心,采取线上线下以及多方跨界联动的发展模式备受业界重视和关注。它不是简单的O2O即线上线下联动和物流的简单配合,而是在注重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科技基础上的一种营销理念的变革,一种渠道壁垒的打破和渠道瓶颈的突破。
(二)““新零售”模式
对应到“新零售”模式上,业界一致认同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线上线下+物流。在原有零售业线上线下渠道开辟的过程中,增强线上线下两者的联动性,实现资源互补,从而达到线上线下合作共赢的目的。同时由于物流在当今人们消费生活别是零售产品等资源配置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业内很多人士不是积极构建自己的专业物流体系,就是积极与物流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因为在信息社会,速度就是利润,效率体现在速度上。通过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在物流方面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物流配送高峰期就近配送,实现同款同价,到店就近取货,使线上线下成为销售不可分割、互为一体的关系。其二,构建零售行业内部营销平台。从现代营销理念出发,产品的销售效果在于保证产品的品质、关注用户需求,同时还在于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平台的打造。在这个平台上,数以万计的制造商、营销商以及相关的合作伙伴都能够实现更深度更密切的合作。其三,利用科技打造范围更广更优质的体验式消费服务。顾客就是上帝,从消费场景化构建出发,为的就是更进一步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关系,有效影响用户的购物心理,增强顾客与商品之间的黏和度,提升客户忠诚度,最终树立品牌形象。
二、“新零售”在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
(一)““新零售”的理论基础根植于现代市场营销学
并为其延续发展提供方向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营销学大师杰罗姆麦卡锡在其著作《基础营销》一书中提出了营销4Ps理论,并在随后的市场营销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近些年,随着O2O、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业融合发展新态势的出现,市场营销理论亟待得到进一步探索发展,“新零售”概念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前沿。“新零售”理论的发展为现代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
(二)““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及“新零售”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2016年,马云在杭州云溪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认为单纯的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线上线下与物流结合的新时代,阿里更是将2017年定为“新零售”元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在2016年“双十一”当天下发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号召实体零售业与电商融合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实例,让我们强烈感受到营销人才的现实需求日益增加,这不仅是“新零售”电商平台网络营销模式的兴起和高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点变化的客观现实。
(三)高校营销人才高品质培养的内在需求强烈
作为管理类二级学科的市场营销专业,担负着培养我国市场营销管理人才的重任。“新零售”理论是现代市场营销的最新发展成果,“新零售”模式的兴起使得社会对现代营销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才能够培养出更合适的社会人才。加强对“新零售”教学的研究,调整我国高校营销人才培养规划,是高校营销专业教育教学的必然出路。由此可见,重视营销专业,提高现代营销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相关学术界教育界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要从对比中找到优劣势,从现实需求中发现问题,从“新零售”概念的变化中发现人才培养工作的转变,加大对行业营销人才教育上的物质和文化投入,促进高校营销专业的高品质发展。
三、当前高校营销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同时出现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同时出现,培养目标不明晰不明晰,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人才实用性不强
高校营销人才培养基数大,但是为社会输送的合用的营销人才却存在着极大的缺口。这既是现代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同时也是社会营销领域用人的基本情况,出现了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两难”局面。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使得高校营销人才培养规划在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上极度缺乏,有的高校甚至还在沿用传统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而营销学本身很强调实践性。因此,高校实际培养出来的营销专业人才在符合岗位要求、适应岗位环境以及专业技能实际操作上往往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此外,从人才市场需求来看,“新零售”要求营销人才不仅需要精通营销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信息素养、网络技术、心理学知识、职业素养等相关行业知识技能。
(二)课程设置存在结构性不合理现象
当前,在“新零售”背景下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整体上缺乏协调性。其二,各高校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缺乏必要的规范。其三,营销专业选修课没有从企业的具体需要出发,而且缺乏系统性,这就严重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对照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完善高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高校教师资源有限高校教师资源有限,影响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效果
任何学科的建设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而且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档次、质量和教学效果。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发展,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师资质量的提升。当下高校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师资专业素养保守传统,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结构配置缺乏科学合理性。这就造成了某些专业课程由于没有师资而不能开设、新的教育培训内容无法更新等现象的出现。
(四)实践教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当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有所发展,不少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但是也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其一,校企合作的内容如何与专业实践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其二,校企合作中学生如何才能切实深入企业的实际运营和管理中,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合作。其三,校企合作如何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校内实践活动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离不开学校政策的支持。
四、“新零售”概念下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制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和办学特和办学特色,提高营销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要竭力提高营销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具体来说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经济发展为指导,根据“新零售”业态下营销人才的岗位用人标准,科学制定未来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真正突出营销的专业特色,重视实践教学,形成办学特色。另一方面,牢牢抓住校企合作不动摇。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振兴与发展的关键问题,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零售业无处不在,“新零售”作为各类零售的必选之路,通过校企合作,把握行业需求,真正提升营销毕业生的实用性。
(二)遵循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遵循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高校营销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育人为本,德能并修首先,针对课程设置缺乏整体协调性的问题,根据高校营销人才培养规划,科学设定培养目标,并依据目标优化自然学科教学内容,合理增加人文学科课程内容。与此同时,从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出发,从实用角度入手,精简公共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营销专业内容的时间,大力加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有效拓展。其次,规范和完善营销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对教材要及时进行更新,选用知识全面、观点客观正确的教材。此外,要提高课程体系在顶层设计上的规范性,加强校际间营销专业教学交流,缩小在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上存在的差异。最后,结合“新零售”业态的需求,细化区域行业的真实需求,设置针对性、应用性、实操性更强的课程,实现课程教学与“新零售”业态及岗位工作能力的无缝对接。课程体系设置既要包含营销理念、沟通技巧、产品推广策略、客户心理等内容,也要包含线上客服、软文写作、网图处理、网页美工等,结合线上、线下工作要求综合开展营销实训。
(三)内外结合内外结合,合理分工,统筹安排改善师资
首先,在“新零售”背景下,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的教师团队要尽快转变营销理念,变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教育技术,但又不要完全依赖教育技术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环节。另一方面,紧跟市场形势变化,“新零售”需要的营销人才是线上线下市场均能驾驭的人才,需要加强学生以体验营销为主的软营销能力培养,所以教学内容要随之调整。其次,在营销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的诸如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加大实践课程的仿真程度和增加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市场的变化和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最后,加强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转型空间。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在深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这个过程需要学校有为教师转型保驾护航的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
(四)有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高校在继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逐步改善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局面,建议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地方经济转型的需求来开展深度合作。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首先改变观念,明确高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地位,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办法等,使企业也成为培养高校营销人才参与者、管理者和考核者,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同时,完善政府相关政策,规范高校相关制度,企业与高校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范文4
摘 要:介绍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SPOC资源建设、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即时通讯工具配合课堂教学、碎片化与知识结构导图、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介绍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通过对比成绩说明实施效果,对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与总结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混合教学;翻转课堂;SPOC
0 引 言
大学计算机教育已被教育部确定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现有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时数少,教学内容只能停留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上,而后续专业课却要求学生使用C语言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如何跨越从基础知识到专业应用的鸿沟,如何在知识和思维之间搭起桥梁,如何夯实基本功,培养和应用计算思维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这些是该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着力破解,一是从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方面,寻求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并能拓展应用能力的关键知识点;二是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验证是否可以利用MOOC+SPOC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破解这样的矛盾[1]。
1 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放模式,有着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能将学习过程、进度、参与讨论等情况保存下来,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实现教学过程化的电子管理,但MOOC也有缺陷,如居高不下的退课率、教师无法掌控学生的学习进程、习题甚至是考试都无法确保是否学生本人完成。如何充分利用MOOC优质共享资源并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互相融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小范围私有在线课程,是MOOC的一个分支,规模一般为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MOOC+SPOC是指各学校基于同一门MOOC课程建设的专有的特色化在线开放课程。SPOC分同步SPOC和异步SPOC,同步SPOC是指SPOC和MOOC同时进行,学生不但可以得到MOOC团队的在线辅导,而且可申请到结业证书;而异步SPOC是由本校教师独立MOOC资源,根据学校定位、专业以及入学基础的差异,教师可以对MOOC资源如短视频、教学课件、测试题、期末考试题及讨论话题进行增加或删除,建设高于或低于MOOC标杆性课程内容,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SPOC课程资源。
基于MOOC+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本校或MOOC教师)“线上”提供教学视频、话题讨论、测试题等教学资源,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师根据线上数据的反馈从而决定线下课堂内容,实现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把传统课堂的教与学翻转成为线上的教与学,线下则以讨论和答疑为主,从而提高W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2.1 进行SPOC资源建设
2016年春,我们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SPOC课程,该课程同步李凤霞教授C语言程序设计上的MOOC课程。由于李凤霞教授实验用到的编译环境是Dec C++,而我们要求的编译环境是Visual C++6.0,因此教学团队建设了私有SPOC资源,包括录制Visual C++6.0环境中程序的运行、出错类型和程序调试方法的视频,建设延展思维、拓展应用、单元测试等富文本配套资源并上传至中国大学MOOC的SPOC平台,如图1所示。
2.2 实施翻转课堂方案
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的第二章C语言基础知识和第三章结构化程序设计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合线上MOOC学习,而实验内容适合线下以任务、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按照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活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主题为“计算环境与程序的编写及运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见表1。
要想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使知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认可和自主输出,从而支撑与教师的互动;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编排。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法不适合整门课程使用,仅适合对部分章节的部分内容且仅适合作为课堂局部教学使用。
2.3 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工具QQ的群功能
由于QQ普遍使用,可利用QQ群功能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用于教学通知、布置作业和问题答疑。渐进式信息可刺激学生递进阶梯式思考,为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效途径。
(1)课前:将单元测试内容到课程QQ群,学生使用手机阅读测试题目,将答案直接写在纸上;教师在课程QQ群公布答案,并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评阅试卷。
(2)课中:教师可根据实验难易程度和学生课上反应程度,每隔一段时间在课程QQ群里实验题目、实验要求、问题描述、问题分析、算法设计、提示代码和程序代码;学生将问题或答案第一时间上传到群里,教师答疑和点评,学生分享互相学习,见表2。
(3)课后:学生将上机未完成的作业,包括编译未通过的源程序代码上传至课程QQ群,学生及师生间可协助共同调试,通过加分、红包、点赞、表情包、书面评语等方式进行鼓励。
2.4 利用碎片化与知识结构导图
碎片化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反复理解,成为课堂教学充分和有力的补充。每段3~8min的视频讲述一个完整知识点,学生可将视频资源下载到手机,随时随地对较难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使学习变得随心所欲。碎片化也有不足,如零散知识点和分散知识块不利于学生知识整体框架的搭建,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弥补这一缺陷,每章设计的知识结构导图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组织关系,教师可依据知识结构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和系统化引导,学生则可依据知识结构导图巩固复习,使零散的知识点得以重组及系统化。某章的知识结构导图设计如图3所示。
2.5 提升计算思维能力
学习程序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融合创造性地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其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员可通过分析问题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如在学生完成数值和函数的学习后,给出问题:编程实现通讯录,要求能按照不同方式录入、查询和修改联系人信息,并能对联系人分组和按姓名进行排序。首先,讲解如何将已知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的形式,即问题的表示;其次,分析求解问题的方法和输出的结果;最后,引入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算法,编写代码并调试执行。
通过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锻炼计算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分组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视频,从问题描述、模块化划分、数据类型定义和程序关键代码注释这几方面解决本领域某一专业问题。从学习知识时的思考和实践到讲解知识时的分析和领悟,角色的互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有落脚点。
3 实施效果及评价
3.1 线上线下成绩对比
我们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随机挑选3个班12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采用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同一专业的其他普通班级采用传统模式。
线上MOOC成绩是单元测试、作业、讨论和期末测试成绩的加权,最终取得MOOC有效成绩的人数为91人,其中优秀32人,合格51人,不合格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5.2%、56.0%和8.8%。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MOOC学人数是8 103人,其中2 927人优秀,2 552人合格,2 624人不合格,分别占选修课程的36.1%、31.5%和32.4%。较高的退课率是MOOC的常见现象,但太原科技大学学生的优秀率和MOOC整体持平,合格率远高于MOOC整体水平,说明学生整体水平高于MOOC课程教学要求。
线下成绩比对的数据来自于某教师同时授课的普通班和实验班。我们分别从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和平均成绩3方面进行比较,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实验班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和平均成绩均高于普通班,说明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课程的完成率和优秀率。
3.2 调查与评价
我们对MOOC+SPOC平台、资源使用、混合教学、翻转课堂、无纸化考试等多众多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结果显示,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
4 工作展望
教改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名校的MOOC资源并不完全适合地方院校的教学需求,如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课程的编译环境是Dev C++,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小红课程的编译环境是Code:Blocks,而大部分地方院校采用的是Visual C++6.0,教学过程中运行环境的来回切换、程序调试方法的差异等都给初学者带来困扰,因此建设符合地方院校特色的计算机基础类MOOC资源势在必行。太原科技大学联合忻州师范学院和吕梁学院实现协同创新[2]共建共享,联合建设MOOC资源,实现定制化SPOC和个性化SPOC,并按照32学时、48学时和64学时打包成不同类的课程,从实际项目开发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入手,师生联合录制适合不同学科门类体现计算思维的典型案例,从而满足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需求。
5 结 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将担负起培养作为科学思维三大支柱之一的计算思维能力的主要任务,将为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好必要的知R和应用能力铺垫,将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素养、熟悉计算机应用的信息社会公民[3]。
MOOC的兴起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不仅对于促进大学高水平课堂建设具有明显作用,对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借助MOOC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实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借助MOOC平台开设高水平、体现改革方向的课程,提高任课教师教学水平,使其成为惠及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资源建设”(1-3);山西省重点教改项目“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2016069);校教改项目“计算机基础课程类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设计与改革实践”(201520)。
第一作者简介:胡静,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智能计算和计算机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战德臣, 聂兰顺, 张丽杰, 等. 大学计算机课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改革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5(8): 29-33.
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创新;“O&O”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08-02
一、传统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9世纪70年代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提出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媒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以及鼓励学生参与提高评论分析推理能力、扩大社会认知、训练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等优点,在法学、管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强调实践的学科领域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运用。然而,在许多学校仍然以大班化教学为主的条件下,传统的案例教学方式,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参与面小和受益面窄。在不同类型的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总是呈现出“少数积极参与―部分偶尔掺和―大量游离在外”的现象。积极参与的少数,通常思维比较灵活,表达能力强,在各类课程的案例教学中都表现突出,其余同学仅在教师的要求下,偶尔参与讨论。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实际上无法得到有效训练导致了挫败或不公平感。
2.参与的阶段性和浅层次特征。现有的案例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由“准备和挑选案例―准备案例阅读材料―布置任务―组织课堂讨论―总结和提炼”五个环节来实现。学生主要参与的是第四和第五个环节,主要完成的是材料阅读和分析讨论两个任务。由于时间有限,因而思考、讨论和分析在很大情况下仅限于提供的材料为基础,学生参与程度较浅,思考不够深入,不利于实现创新学习的目的。
3.效果和评估的单维性。在现有的案例教学中,较多情况是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比较注重案例的针对性和生动性,并有预设的知识点和原理,主要用于知识补充或者原理归纳。故而在学生评价时,通常注重的是学生分析的结果与原设知识点的吻合程度,对于学生的定位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创新问题解决方法等创新学习的能力考察和评估是不足的,具有评估的单维性特征。
二、线上学习给案例教学的机会和挑战
21世纪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正式和非正式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出和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线上学习机会。在线学习方式的出现给经典的案例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革新机会。
1.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改变了教师的信息主导地位。网络中的信息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不同的方式分散地存在于各类网页、网站、虚拟社区、数据资源库中。“9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这种信息渠道有着天然的熟悉和亲近,通过多元化的网络渠道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作为信息守门人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在信息运用上的地位是平等的。
2.信息的立体多面性,改变了案例教学的单一目标。网络环境的开放型特征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任务要求和认知方式来选择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组织学习。围绕同一个企业案例,信息的存在形式、陈述问题的角度、观点等都存在着多面性,更容易构成一个立体的案例形态。学生在主动搜集和分类信息时,运用各个角度的原理去融合,案例教学目标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3.信息获取的主动性改变了学生的介入方式和程度。由于占据了信息获取的主动性,学生由原来地被动等待资源和信息的提供且仅在课堂里阶段性地参与,转化为可以多阶段甚至全程地参与案例教学;由有导向的有限信息的处理,转向大量的多角度信息处理;由原理或工具聚焦型的案例分析过程,转向更加发散性的案例分析和碰撞。学生的介入方式更加多样,参与的深度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基于线上线下联动的“O&O”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流程解构与重组。依赖课堂开展的案例教学的传统流程如图1所示,以教师和学生“分段式”参与为主要特征。依靠网络与课堂的双重路径来开展“O&O”(即online and offline)案例教学需要对上述流程进行解构和重组。“O&O”案例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整个过程以案例为起点,线上线下穿插,教师发挥牵引作用,学生“阶段式”参与转变为交互式全程参与。
在“O&O”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概要型案例”替代了案例选择和材料的准备,作为案例教学的起点,概要型案例,主要是确定案例主体、主题和主要任务,教师只案例的基础信息,如企业名称、案例相关的企业活动领域以及案例任务,并不提供具体和详细的背景资料。原本由教师包办的素材收集任务,交由学生线上完成。
学生在资料搜集和整理这个环节有自。他们根据对案例主题和任务的理解,在线上能动地开展资料搜索,并按照相关性进行分类选择和整理,形成案例资料集。在课堂内,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点评,资料集得到汇集、评估和分享,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案例主体的全貌,避免教师主观性资料陈述方式可能带来的案例分析的偏向性。
在“O&O”案例教学中,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虽以在课堂完成为主,却保持向“网络”开放,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在形成观点、判断时可以借助网络的支持,或者与网络中的相关观点进行融合,与类似的案例或情境进行横向比较,以修正或者强化自己的观点。
最后,“O&O”案例教学过程不以教师对于案例讨论的点评和总结为终结,而是继续向线上延伸。学生根据课堂内的讨论,结合自己对资料的独特掌握,形成个性化的案例,在网络上进行分享,接受他人点评,展开延伸性讨论。
2.学生角色和任务的更新。在“O&O”案例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要求完成的系列任务包括:(1)“案例要求解读”,即对案例的主题进行理解和把握。学生不是从一个明确的、确定的问题开始,而是学会明确问题和提出问题。(2)资料收集、筛选和条理化,即根据自己对案例的解读,搜集网络中存在的理论文献、网络数据资料、观点评析等不同类型的资料,并按案例要求进行阅读、理解、筛选和转化。在此任务环节,学生不仅要运用资料搜索的能力,也将相关知识与问题建立了联系。(3)“资料分享与归并”。@是学生相互之间共享信息的过程,是建立学生相互讨论基础的一个重要步骤。(4)讨论和观点呈现。在信息资料系统化的基础上,学生紧扣案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分析依据,得出结论,设计解决方案。(5)延伸思考和案例写作。学生在比较多个不同的方案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调整,或者提出资料补充搜集的需求,在线下继续开展延伸的案例研究。
四、Y语
网络运用已经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习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顺应“互联网+”的趋势发展教育和教学,并不仅局限于开放型自主学习平台的开发和利用,也同样应该与课堂教学融合。“O&O”案例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向互联网开放,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种方式,能够对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改善案例教学效果发挥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焕贵,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0,(6):150-152.
[2]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62-64.
Innovative Design of "O&O" Case Teaching
LIN Qiao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Ningbo,Zhejiang 315100,China)
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O2O教学模式;数据监控;反馈激励;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20-05
一、引言
过程性评价又称形成性评价,是介于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间的一种评价范式。与在课程开始前对学习者进行摸底测试的诊断性评价和以评定学业最终成绩为目标的总结性评价不同,过程性评价涉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1]。过程性评价具有过程动态、反馈及时、方式灵活、可持续性的特点。马炅[2]以电子学习档案袋为平台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学习者完成的任务与状态做出评价,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引导与评价;姚争为[3]则指出单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过程性评价易流于形式,难以引起学习者反思,因此以教师的责任心为保障,强调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操作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因此,只有提高了过程性评价中被评价主体的有效接受程度,才能真正实现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简称O2O)教学模式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教W模式应用,其中包括翻转课堂、MOOCs与面授课程相结合、SPOC应用等等[4],有学者分析了整合O2O与MOOCs的泛在阅读新趋势的同时,提出了O2O教学模式在MOOCs中的应用方案[5];还有学者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O2O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量化评估,主要以学习者的情绪感知和行为感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6]。可见,恰当的利用O2O教学模式中学习行为的相关数据,将其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助于使过程性评价更具针对性与可靠性。
为学习者提供新型教学模式下恰当的学习评价方法,构建在新型教学模式下的多元化学习评价机制,内容主要包含学习互动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方面[7]。已有研究也有对MOOC、SPOC等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的探讨,但数量还比较少。本文对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设计,利用线上网络实时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在交互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结合过程性评价能充分调动师生之间互动的优点,以提高反馈评价的有效接受度为目的,促进学习者在O2O教学模式下高效完成任务。在汇编语言O2O教学模式的课程实践中,教师依据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学习风格在师生交互时通过线上平台对学习者进行激励并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情绪高涨,从而促进学习、优化教学。
二、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设计
众多在线学习行为分析模型认为,在线学习行为分析以其特殊的行为反馈机制,综合了自底向上的信息处理加工和自顶向下的行为关联分析的双向处理模式,对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掘学习者潜能具有重大价值[8]。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十分重要[9]。根据“能力本位”教育教学理念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评价的要求[10],评价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方法、过程、效果以及学习态度。因此,为了对学习者做出全面准确的个性化评价,我们在实施该过程性评价之前进行了学习者分析;在实施过程中,规定课程必须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保证学习者的完全参与。
在O2O教学模式实现实时互动基础上,构建了O2O教学模式下过程动态、反馈及时、方式灵活、可持续性的过程性评价方法。该过程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两部分(如图1所示),线上数字化学习平台与线下多媒体教室实现了评价平台的多元;而助学者(指教师和助教)与学习者作为主要参与者,实现了教师、学习者与助教参与评价的主体多元;师生利用线下面对面进行质疑解难,从而形成动态循环、师生双向互动的评价机制。
1.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的分析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在学习偏好方面,我们设计了一套由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组成的学习偏好调查问卷,区分学习者学习偏好信息为积极和消极。在学习风格方面,本文使用的是Felder-Silverman 的学习风格模型。根据《汇编语言》属于程序设计型课程的特点,选择了学习者信息加工、感知、输入和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参考相关在线行为分析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将不同学习者按照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分为:擅长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者(A类),擅长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者(B类)和介于两者之间平衡的学习者(C类)。
依据前期对学习者的分析,对不同学习者实施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目的在于优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减少与教师的疏离感,增加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多元动态评价
多元、动态是该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特点,学习者分析作为实施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前提,为线上线下对学习者进行数据监测与个性化的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数据监测依托于数字化学习平台,包括学习者线上学习的各种数据和线下出勤率、师生交互频率、学习者反馈接受度、课程成绩;个性化的质性评估则以学习者分析为参考,作为给予学习者反馈激励的主要形式,包括评语与私信。
(1)数字化学习平台
数字化学习平台作为O2O教学模式的主要载体,具有网络互动性强,用户粘性度高的特点,有利于在线上开展过程性评价,是该评价方法主体互动化的主要表现途径。将目前实用性较高的网络教学平台“实验楼”和“课堂派”作为本文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的载体,分别负责学习者在线学习和师生在线交互,提供在线学习行为数据评价反馈与个性化评语反馈激励,两者相辅相成,旨在丰富评价内容,多种类多角度的给学习者客观公正的个性化评价。
实验楼是国内领先的IT技术实训平台,其课程主要以实验为主,采用创新的“在线实验”学习模式,为学习者的操作实验提供环境。该平台功能包括记录学习者的有效点击次数、实验操作时长、提交报告数、实验问答数、学习该门课程总实验数等数据以反映其学习状态,同时平台中自动评分的功能鼓励学习者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并及时对已提交的报告做出反馈,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并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及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此外,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中参考他人的编程情况或向老师提问来解决实验过程中碰到的疑难。
课堂派是一款基于网站和移动端平台的在线课堂管理工具,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的交流互动,通过课堂派都可以实现学习者与老师随时沟通和分享。作为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交互行为的平台,课堂派在该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中承担使学习者获得指导和鼓励,让教师的教学管理更加轻松人性化的重要角色。
(2)多元动态评价方法
本文提出的动态评价方法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针对性,与评价主体的联动性。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教师根据学习者不同的类型,在给出评价时,对擅长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者以保持兴趣为主,对擅长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者以鼓励为主,而对介于两者之间平衡的学习者则以激发热情为主;多元的参考标准下,动态的调整对不同类型学习者评价内容的侧重点。
评价内容的针对性: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客观的数据监测:学习者线上的作业提交效率、作业重复率、课堂出勤率、私信互悠德实龋助学者以其为根据对学习者反馈并激励,如助教提醒学习者作业完成是否规范,监督学习者的有效出勤等,同时协助教师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为师生借助私信功能进行个性化的质性评估,进行线上实时交互提供了保障。
评价主体的联动性:助教将线下测试与练习成绩在平台进行公示之后,促使学习者向老师进行提问,努力在学习者之间形成竞争机制,使平时成绩真正富有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综合学习者线上线下的表现,通过课堂派定期为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从而形成师生间联动的良性过程性评价循环。
基于上述实验楼与课堂派两个数字化学习平台对过程性评价的支持,将二者同时融入设计中,使得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与联动性。而学习者作为过程性评价内容的主要接收者,也可针对教师或助教的评语通过以上两大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二次反馈。
三、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设计的实施
计算机专业课程《汇编语言》采用O2O教学模式,将多媒体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整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发生在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中;线上教学则通过在线实训平台“实验楼”与在线管理平台“课堂派”实行评价。评价内容涉及两类:数据监测和个性化的质性评估,前者主要包括学习者行为数据(登陆次数、在线时长)、师生交互频率(线上私信互动、线下交流),课程成绩(实验成绩、测试成绩);而后者表现在学习者反馈接受度(是否有效接受意见,互动积极性是否提高)。
1.学习者分类
在《汇编语言》课程教学前期,对本校 2014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测试,共发放57份测试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份,确定这54名学生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偏好分类为:擅长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者(A类),擅长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者(B类)和介于两者之间平衡的学习者(C类)。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三类学生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评价。学习者分布情况如表1。
2.多种类多角度的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的结合密不可分,线下评价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室的面对面交流,而线上评价主要以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媒介。《汇编语言》中的实验部分是线上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在不同阶段借助数字化平台将实验题目给学习者,该平台可为学习者提供实验环境,作为提交作业和交流讨论的媒介,并通过实时的练习与及时的指导使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在学期末要求学习者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或者有挑战性的实验题目,寻找合适的协作伙伴组成实验小组完成小组实验汇报。
学期内对学生持续使用该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变化,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情况,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而前期对学生的学习者分析使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反馈更具有针对性与准确性,提高了学习者实验任务完成的效率。在合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与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的跟踪评价与指导的同时,结合线下面对面的师生交互,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客观数据与激励评语。
(1)客观数据
即平台监控所得数据,主要包括实验楼给出学生的提交报告数、实验问答数、学习该门课程总实验数的数据信息,以及课堂派已提交作业率、有效出勤率、私信互动频率等(如图2所示);反馈激励则通过实验楼的在线交互与课堂派的私信功能实时给出。
(2)交流反馈
依据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需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同时基于学习者特征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包括线下的交互和线上的答疑、反馈和提示等),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和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提高学习效率(如图3)。此外,同样身为学生助教作为线上交互的参与者,更倾向于从学习者的情感角度出发给出具备激励性质的反馈评价,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评价反馈的接受程度,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有动力。
在教学的最后,对学生的实验大作业进行检查,组织学生进行期末测试,并完成针对该设计实施的满意度调查。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完成的任务与状态做出总结性评价。
3.过程性评价效果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应用实践,利用满意度调查、学习者成绩的相关分析获得过程性评价实施效果的详细情况如下:
(1)满意度调查分析
在学期末发放的54份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回收的有效问卷的54份,其中绝大多数的学习者对本课程采用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设计表示接受并满意(其中82%的学习者表示非常满意),71%的学生表示该模式下能够得到的教师的有效评价,包括各种类型的学习者,他们认为这样的过程性评价对于学习程序编写非常有帮助,教师的反馈评价帮助他们解决了对知识点的相关疑问,有助于他们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由此该过程性评价基本实现了教学对学习者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2)实践实验结果
从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数据监控上看,与教师互动提问的人数在逐渐增加,且成绩的提高与学习者在线时间以及向老师提问的频率成正比。92%的学习者有效的参与到了整个过程性评价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来看,A类学习者成绩最为稳定;C类的学习者进步最大,期末成绩达到良好的占到86%,;而B类学习者积极性最高,有效在线时间与互动频率最高。
因此,在本次教学中,各类型学习者在不同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效果,在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看出B类学习者其学习方法通过持续的个性化评价反馈效果最显著,集中体现在其有效在线时长,平台互动频率跟随过程性评价的跟进而增加。此外,线上互动频率较高的学习者大部分属于B类与C类学习者,他们在线下面对面教学中活跃度依然呈现较高势态。而会对教师的反馈主动质疑,进行二次反馈的学习者中,B类与C类学习者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总体而言,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通过该评价模式达到了课程学习的预期目标,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B类与C类学习者由初次接触课程的缺乏兴趣到兴趣高涨,听课和实验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得到提高。线下面对面交流作为线上反馈评价的重要补充,为助学者有机的整合学习者线上数据与实时互动给予了支撑。
在该过程性评价下,学习者接收到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实践证明这对提高反馈评价的有效接受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证明O2O教学模式下运用该过程性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
四、结语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设计,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判断,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水平作出评价,并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进而形成良性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实验楼、课堂派平台为全面多元的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借助这两个平台可以有效监测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为科学客观的实现过程性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依靠平台自动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进而督促学习者形成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并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
O2O教学模式具有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形式多样、师生间交流多向的优势,我们为O2O教学模式下设计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充分利用其优势,旨在为高校中实施O2O教学模式课程的评价机制提供可参考的模型。本文在学习行为数据的收集方面,还需要完善,后期可以通^加强对教学活动数据的深度分析,不断完善O2O教学模式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2]马炅.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媒体作品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1(2):82-86.
[3]姚争为,滕国栋.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24):87-88.
[4]王若宾,杜春涛,张白波.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O2O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 (12):115.
[5]王佑美.跨媒体阅读:整合O2O与MOOCs的泛在阅读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2.
[6]余燕芳.基于移动学习的O2O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52.
[7]丁慧,王小刚.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中学习评价机制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5(5):31.
[8]胡艺龄,顾小清,赵春.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建模及挖掘[J].开放教育研究,201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