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文1

实施职工技能提升活动,是金州公司夯实基础、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强金州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安全、优质、高效为选冶化稳定生产保驾护航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促进职工立足岗位学技练艺,不断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在分公司全体员工中掀起“学技能、比技术”的热潮,根据集团公司要求,金州公司结合专业化技术队伍结构,迅速制定活动方案,启动2016年职工技能提升工程。

一、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为技能比赛组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金州公司3月20日召开了素质提升活动启动大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设立活动办公室,采取工会牵头,人力资源主抓,各车间分解承办的措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制定职工技能比赛实施方案,明确比赛工种、时间进度、人员、培训方式、比赛程序,确保活动起点高,目标高,程序严。

3、建立培训档案,对各工种培训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工会定期进行检查督导,确保技能比赛活动扎实开展。

4、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利用自办的《检修风采》、《检修工会》和公司电视台、党建网页、镍都报,大力宣传技术能手、金牌工人。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保证了技能培训有序开展

1、以技术比武为契机,开展全员岗位技能培训。

分公司根据各车间专业技术特点,安排检修一车间承担铆工、焊工、起重工、防腐工的技能培训;检修二车间负责电工的培训;检修三车间负责钳工、管工培训;检修四车间负责机加工培训;修炉车间负责筑炉工培训。分技术培训阶段(3月1日-8月31日);比武选拔阶段(3月1日-7月31日);强化培训阶段(8月1日-8月31日);分公司技能比赛阶段(11月-12月);总结表彰阶段(12月),充分发挥各车间技术优势,重点组织30名钳工、30名电工、20名起重工、20名铆工、30名火法冶炼筑炉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

2、深化培训组织保障,确保技术比武活动有序开展。

为保证技术比武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各承办车间灵活组织,合理处理检修、抢修与学习培训在时间上的冲突,充分利用现场实训,保证培训课时和培训效果。

培训第一阶段采取全员参加,业余时间分批组织,重点围绕专业基础知识,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和考核、各工种按比例选拔出文化程度高,专业基础好的职工进入第二阶段技能培训,逐渐提升专业理论难度,并与生产检修相结合,针对个别设备故障频率高现象、集中组织人员进入现场进行问题查摆、分析、讨论改进方案。根据集团公司技能大赛工作安排,分公司按名额分配组织理论与实际比武,选拔出技术尖子,进行第三阶段脱产强化培训。

分公司根据集团公司职工技能比赛活动安排,积极组织人员制定技术比武的培训大纲,同时积极联系沟通综合管理室负责人,做好技术比武的场地、设备、材料、人员等方面的协调准备工作。克服各种困难,本着节俭、长效、实用、规范的原则,充分开展各类培训、练兵工作,确保技术比武的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落到实处。

3、开展专题培训,强化高技能人才技术水平

分公司根据本次技术比武的实际情况,通过精心选拔关键岗位、技术过硬优秀员工,由分公司组织开展各工种高级技能强化培训班,通过聘请分公司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印发复习资料、试题开展理论强化培训,聘请特、高级技师开展实际操作的脱产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

三、  精心组织,精心选拔,用技能比赛成绩检验培训效果

分公司工会和各车间分会紧紧围绕分公司工作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班组精细化管理建设工作,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和“每日一题,每周一练”,施行优秀班组长、岗位能手上讲台、带徒弟,努力实现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岗位技能素质双提升。今年共举办各类职工技能培训班四期,培训385人次,职工技能等级通过率显著提高。检修分工公司青工祝彭业、张财德取得甘肃省第十届“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床工种比赛第三名、第四名。完成集团公司省级一类和省级二类技能比赛工种的选拔考试,胡新红、房成海包揽火法冶金筑炉工前两名,宋焕明、王德刚、刘万福包揽电工比赛前三名,张建成、李西妮获得钳工比赛前两名,金少荣、魏红兵获得冷作工比赛前二名,赵立彬、王生龙获得起重工比赛前两名,共有21名职工通过本届职工技能大赛晋升了技术等级,其中6人晋级为高级技师,3人晋级为技师,5人晋升为高级工,4人晋升为中级工,3人晋升为初级工,职工技能水平得到了认可,职工参与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四、勇挑重担,圆满完成公司通用工种实际操作比武组织工作

金州公司承担了省级一类、二类比赛项目火法冶炼筑炉工、钳工、铆工、起重工、电工的实际操作考试,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金州公司成立比武工作组,详细制定各工种的比赛方案,克服检修任务繁重,人员紧张、时间紧迫等困难,加班加点按标准制作工件200余件,装配电气控制系统19套,为各工种实际操作比赛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     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保证赛事的严肃性,按照比赛规则和程序,集团公司于8月初组织召开了考评员工作会议,确定考试内容、考试工器具,材料。分公司根据考评组提供的工具、试件、材料清单,迅速安排场地准备、试件下料、加工,落实场地后勤服务、宣传等工作。8月中旬,分公司召开考务工作会,逐一核实安全准入、试件、工具、材料、场地、设备、书面资料以及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后勤保障等工作,保证了比赛有条不紊进行。

2、严格比赛过程控制,保证比赛公平公正。

为保证比赛的严密性,比赛领导小组从出题、制卷、试件编号、试件考评、统分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管控,由纪检和督导人员全过程跟踪,尤其是在承办省级二类项目钳工、铆工的技能实际操作比赛中,从审题、出题、制卷、考试程序、考评标准到比赛材料、设备、工具准备,场地服务、管理均做到了严密的部署,考务人员、考评人员也严格遵守纪律,实现比赛过程无争议。

五、总结经验,创新管理,促进职工技能提升

通过本次比赛,极大地促进了内部职工之间、各兄弟单位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交流,提高了职工素质及企业的竞争力。使广大参赛选手能够通过技能竞赛看到了自己在岗位上的价值,增强了认真学习技术,努力提高技能,争做公司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信心,奠定了今后个人发展的基础优势。

从这次竞赛中,我们也看到和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培训条件所限,工学矛盾突出,个别工种培训流于形式;励措施薄弱,奖励面窄,公司技术比武只奖励前三名,职工参与竞争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技能比赛形式单一,内容呆板;个别工种整体水平较好,但没有技术尖子,全能性的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六、今后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思路

1、加强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经常性地开展短平快技术比武。

积极探索单一工种和复合工种比赛相结合,一专多能比赛相结合,个人与团体协作相结合的技术比赛。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文2

[关键词]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

一、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背景分析根据对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9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在建筑工地安全生产事故中受伤或死亡的,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刚放下农具,就到建筑工地从事建筑施工,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缺少应有基本技能,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伤亡事故、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负担,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运行和社会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对农民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临海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我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大成绩,位居台州市的前列。为加强农村建房施工的安全管理,临海市建设规划局2005年7月份出台《临海市村镇农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市开展农村建筑工匠职业技能培训。2005年12月6日以来,在各镇、街道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共2230人,对培训、鉴定合格的2230名农村建筑工匠核发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有力的支持了农村劳动转移工作。2006年对全市在建工地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钢筋工、油漆工、架子工、电工等1110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1108名技术工人通过鉴定,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能竞赛活动,2006年6月2日至6月3日,临海市建筑业协会组织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共有三人获一等奖,五人获二等奖。在于2006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举行的台州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共有三人获得二等奖,三人获得三等奖,临海市建设规划局获优秀组织奖。在2006年7月30日至8月3日举行的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陈章清(钢筋工)、万平(砌筑工)等二人获二等奖,何飞龙(镶贴工)获三等奖。

总结临海市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拥有经验丰富、布局合理的培训机构临海市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于2004年3月30日被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确定第一批建筑技工技能等级培训办班点,于2004年5月派出混凝土工、抹灰工、砌筑工、架子工等工种老师到杭州市参加建筑技工技能应知应会讲课教师、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取得了相关工种的教师、考评员资格证书,拥有临海建设大楼多功能厅1个、大会议室1个、小会议室10个,共1750㎡的教学场所,随时可提供面积达10000㎡以上的在建工地作为实习场所,同时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光测距仪等先进教学设备,作为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用。

(二)形成了初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运行体系在组织方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网络”的工作体系。“一个中心”:建立了由分管建筑业的副局长任主任,局办公室、建筑业科、城建科等相关科室成员组成的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全市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工作。“两个网络”:一是建筑业企业教育培训服务网络,主要是以建筑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组织在建工地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二是农村以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基地的农民工培训网络。对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和各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实行资源整合,实现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发挥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优势,带动各镇、街道成教中心开展培训。各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则发挥贴近农民的优势,负责开展宣传、招生等工作。

(三)探索形成了多种农民工培训模式第一,“职业技能培训夜校”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利用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在建工地民工教育为平台,以“夜校”为主要形式,以公司、项目部、民工三方分担培训费用投入,以满足民工教育需求为基本原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2006年24月10日至6月4日组织的砌筑工、混凝土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利用夜间民工休息时间,在不影响授课老师、民工日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市建设大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建筑工地对民工开展技能鉴定工作。第二,“民工学校”模式。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开办了“民工学校”,把教育服务送上门,把各种教育培训的菜单送到民工手里,受到民工的欢迎。因为集中居住便于组织管理,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如2006年10月,送培训到临海市旭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分包施工的建筑工地民工学校,集中培训了200名民工。第三,“成人教育学校”模式。在我市各镇、街道开展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以政府、建筑工匠分担培训费用投入。其中上盘镇采取镇政府全部买单,该镇农民涌跃参加,共有600多人参加。目前全市共有2300名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使镇、街道建筑工匠整体素质和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民工持证上岗的检查制度。虽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对大量农民工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但是后续的检查制度未及时跟上,使施工企业、农民工认为有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都一样,因此他们的参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施工企业参加架子工、电工等特种作业的积极性较高,因为《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对无证上岗人员的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过高。农村劳动力是培训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对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最终决定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费,经临海市物价部门审批共为385元,实际收取300元/人,相当民工5天劳动的工资,高于普通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使得大多数需受培训的民工不愿或无法参加。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因有政府的补贴,只对民工收取135元培训、鉴定费,普通农民工能够承受,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相对高些。

(三)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企业在培养民工职业技能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因建筑行业流动性较大,民工不稳定,今天这个企业培养的民工,明天可能就跑到其他企业的工地去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在民工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培养技术工人。

(四)没有形成对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建立鼓励技术工人钻研技术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收入分配机制,持有初级以上技能证书的工人拿不到比无证上岗工人高的报酬,因而激发不起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行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全面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督促无证操作人员参加培训,接受鉴定,开展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检查,未持证上岗情况严重的,给予项目经理计分、列入建设工程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理。为便于施工现场的持证上岗管理,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持证上岗胸卡,胸卡上印制了持证人近期免冠照片、姓名、技术工种和岗位证书编号,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劳务作业技术工人必须佩带胸卡上岗,并建立上岗证网上查询系统,加强对上岗人员的管理。

(二)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引导企业落实职工工资总额2.5%用于职工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普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广泛开展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主力军。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电工实训 分层教学法

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力求体现国家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精神,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笔者学院对电工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在电工实训教学中逐步引入分层教学法,以此来强化电工技能培训。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在实习或工作中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一、职业院校电工实训课教学现状

电工实训课作为电子、机电、机械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普通教育的不断扩招,加之各地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实训课课时较少,考核方式落后。电工实训课是机电、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体系里面所占的课时比例比较小,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一般是包含在理论课时里面的,这使得电工电子实训课时所占比例就更小,有些课题甚至没有实训课。传统的实训教学不是直接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都是以批阅实训报告作为成绩的主要标准,实训教学考核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实训教师缺乏,实训经费不足,许多职业院校的专职实训教师很少,很多实训课程是由理论教师完成的,而这部分教师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普遍没有充足的时间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发新的实训项目。

二、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是建构在分析学生学情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在教学中首先了解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现状,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提高。这对于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的职校生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往的实训教学往往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得饱”,一部分学生“吃不着”,分层教学法克服了以往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发展。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在职业院校电工实训课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以职业技能所依托的理论知识为主线,操作训练和实训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成系列项目的任务展开,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在联系有效,衔接与呼应合理,强化了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学生分层

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即将走进企业的学生,分层教学法实施的基础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分层的依据则是学生日常回答课堂提问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在以往实训课中的完成质量、实训成绩等。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将学生分为A层:基础较差,完全需要教师指导的学生;B层:能完成基本操作,在一些难点需要教师指导的学生;C层:操作技能较好,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生。根据这三层学生的不同学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但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训成绩恰当地对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

2.教学内容分层

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实训教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在实训“照明电路安装及电能计量”项目时,可安排A层学生完成“照明平面图的识读”,学习目标定为掌握照明平面图的识读及应用;而B层学生完成“电力平面图的识读” ,学习目标定为掌握电力平面图的识读及应用;最后C层学生完成“室内配线的安装原则及安装程序”,学习目标定为掌握室内配线的安装原则、程序。这样就在实训教学中构建了“基础培训+强化练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成绩和动手操作能力。

3.考评分层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文4

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两年来,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足和问题。本文就此作些分析,供参考。一、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

20__年是我市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各项培训任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1.51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30.77(完成省计划的270.76)。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4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24.82(完成省计划的580.56);农民转移技能培训4.49万人,完成省、市年度计划的128.5(省、市计划相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9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49.09(完成省计划的159.45);后备劳动力培训1.56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64.47(完成省计划的367.65)。转移培训就业率达到了75.75。总结各地的工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落实责任是搞好培训工作的保障。市委、市政府把农民素质培训纳入了今年的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市委专门下发了丽委〔20__〕1文件,对今年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市政府把它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个方面实事之一,分解给相关市领导。20__年上半年,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市里及时调整了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县(市、区)也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及时调整了领导和办公机构。八月份市委、市政府在云和县召开了培训转移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分管书记、县长、素质培训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陈荣高,副市长肖建中分别进行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多次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12月27日又召开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协调小组会议,就20__年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对20__年的培训工作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还把素质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丽委〔20__〕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把农民素质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部门。为了鼓励和调动各县(市、区)的工作积极性,市里专门拿出资金,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各县(市、区)也把这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云和县召开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与乡镇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又将任务分解到各行政村和驻村干部,明确了奖罚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莲都区除了把素质培训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外,还与农业局、劳动局、教育局、经贸局等部门签订目标责任制,对乡镇进行考核评比,给予一定奖励。缙云县为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多次召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缙云县职业技能培训券管理实施办法》、《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乡镇考核办法》等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内容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做到“五个针对,五个突出”。

我市属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不强,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山多地少,人员居住分散,农村外出劳动力多,家中妇女、老人、小孩多,但拥有生态、侨乡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因此,各地立足__实际,发挥__优势,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呈现出明显的“五个针对,五个突出”的特征。

1、针对务农劳动力素质提高,突出__特色农业产业培育的实用技术培训。__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林产品等产业和产品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把这些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做大做强,各地围绕这些产业,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庆元县是中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地和 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香菇城”和世界“香菇之源”。全县有2万多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业。为了提升这一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该县除了对农户进行面上良种和原辅材料选用、制菇场地要求、规范管理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外,还聘请省、市专家对骨干农户按出口卫生标准等要求,进行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目前该县50以上的产品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和地区。茶叶是松阳的支柱产业,农业部门就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茶叶种植和制作前沿技术培训,使松阳茶叶上了一个档次,并建起了10万亩的名茶基地;同时,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种植和经营大户,以松阳茶叶市场为依托,在县外建立基地和承包经营,做大了松阳茶叶产业,促进了松阳农村经济的发展。

2、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突出以来料加工为重点的就地就业转移培训。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的58从事一产,为实现农闲季节的充分就业、解决妇女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各地突出抓了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目前全市有近5万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如庆元县针对农村和社区闲散妇女劳动力多的情况,以政府埋单方式邀请外地优秀经纪人、工商和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经纪人进行培训,然后由经纪人再对这些妇女进行加工技术培训。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扶持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目前该县已有1.3万多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加工费达1400多万元。缙云、云和、松阳、遂昌等地也以政府埋单的方式开展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

3、针对增强农民外出开发创业能力,突出__传统优势产业的技能培训。我市农民历史上就有外出创业的传统,龙(泉)庆(元)景(宁)菇农、缙云的鸭农等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各地围绕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云和县聘请省农科院和本地知名专家,不间断地对各乡镇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并对各乡镇推荐的有5年以上实际操作经验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全国统一的技术职称证书和技术合格证书。同时,把这些获得证书的农民冠以“云和师傅”,极力加以宣传,把他们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网页,为“云和师傅”走向全国搭建信息平台。异地开发的领域已从最初的单一的食用菌延伸到了茶叶、玩具、水电、运输等行业,有6000多人,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的135个县。

4、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低的现状,突出职业技能培训。从我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看,大多属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劳动报酬低,转移稳定性差,而劳务市场上技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人十分紧缺。为此,我市各地努力克服资金紧、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档次。全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79万人,占农民转移技能培训的41.01,比去年底提高近3个百分点。如遂昌县以“电工、车工、钳工、焊工”四大特色工种为培训重点,着力打造“遂昌技工”品牌。对参加电工、车工、钳工、焊工等技工类培训的农民,允许其参加再次培训,即“取得初级资格证书的,可参加中级培训;取得中级资格证书,可参加高级培训”,不受职业技能培训券1人只能享受1次的规定限制。同时,调整并提高了对“遂昌技工”品牌培训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最高补贴600元,调整提高为:电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电焊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1200元;车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800元;钳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

5、针对__侨乡优势的发挥,突出以跨国就业为重点的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青田县依托华侨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出国务工,全面实行国际劳务免费培训,县财政对经培训达到初级职业技能标准的每人补贴300元,属欠发达乡镇的,每人补贴400元。加强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对县职业技术学校、总工会、县劳动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师资进行全面摸底、充实、登记和造册,鼓励社会兴办了18家英语、厨师等国际劳务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农民出国就业需求,通过定向、委托等培训形式,着力抓好基础外语、厨师和服装等国际劳务培训,发放了5889本职业技能证书,为农民出国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培训模式与转移就业相结合,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围绕如何有效地开展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

1、培训券制度。遂昌、缙云县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行培训券制度。他们的具体做法:由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劳务办)统一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券”发放到各乡镇,再由乡镇政府在组织村、社区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培训券发放给需要培训的农民,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学习时间、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凭培训券向县财政兑现培训经费。由于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之间为争取更多的培训券,增加了培训设施,聘请好的师资,开设适应农民需要的专业,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政企联合。近年来,我市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各地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员组织发动方面的优势,企业有良好的设施、师资等优势,实施政企业合作搞培训。青田县工业重镇温溪,制鞋业发展较快,他们就委托意尔康、格瑞斯等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企业,招收本地劳动力,实行车间授课,岗位实习,定期考核鉴定,并根据合格人数给企业支付必要的培训费。培训合格的人员,去留自由,愿意留在企业务工的,企业优先安排岗位。今年已培训387名学员, 经统一考核后,384名合格人员被代培企业聘用,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深受企业和农民的欢迎。青田县飞鹤度假山庄以前经常招不到员工,自从设立了餐饮服务技能委培点后,已有20多位学员结业后直接留在山庄工作。企业负责人说,举办培训班不仅能创收,而且成了招收员工的最佳途径,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定点招收学员、定点培训、定点就业“一条龙”。云和县云丰乡与本县最大的玩具企业建立长期的政企合作关系,实行“五个定”的方式(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岗位、定技能)开展培训。缙云、遂昌、莲都等地也与本地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政企培训就业合作关系。

3、定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转移,为此我市各地加强了市场需求调研,围绕企业需要,进行定向培训。缙云县今年初专门组织人员,对18家不同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员工素质情况和用工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本地企业有大量的用工空间,为此,他们召集了县内100多家上规模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的用工方向和标准要求,与企业商谈合作定向培训,今年为这些企业定向培训电子电工、服装车工、焊工、保安、超市管理人员、宾馆服务等人员20__多人。

4、订单培训。各县(市、区)充分利用职业高中、就业中心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就业渠道开展订单培训。如松阳县与省火电公司、省送变电公司、新安江电力公司订有长期合同,是三家公司的经济协警培训基地,每年为他们培训上百名保安员。这种方式有利解决农村劳动力怕培训后就业难的后顾之忧。

5、来料加工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培训、就业都在家门口,上可敬老下可顾小,方便群众,文化程度要求又不高,比较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失为解决当前“招生难”的一种良好方法。

由于我市的培训模式比较贴近市场、贴近农民、贴近实际,深受群众欢迎。

(四)监督管理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民就业转移。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各地始终把提升培训质量、优化培训效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1、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按照“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方便农民”的原则,各地整合教育、劳动力、经贸等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培训资源,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以乡村成校或其他社会办学渠道为教学培训点,以相关企业为技能培训实习依托的培训网络。同时各地还制定了考核培训机构绩效的评价标准,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及时取缔,考核不合格员不予发放相关证书。对培训项目实行招标,根据专业、费用、培训后就业率等条件在定点培训机构中进行招标,招标书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布,由素质培训办公室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有关协议,明确双方义务、责任。通过规范培训基地行为,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2、加强监督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为了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市时加大了对各地培训情况的核查力度,今年下半年(机构调整后)组织人员以电话随机抽查、到学员就业地召开座谈会、培训现场等方式向学员了解学习、就业、费用,以及学习、就业过程中有那些困难等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各地共同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各地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力求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检查、训后有核查。云和县对定点培训基地不仅认真抓好每期培训班的训前计划审核,而且做到训中跟踪检查,坚持普遍督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公开明查与临时暗访相结合,对培训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有力地推动了培训质量的提升。同时,对技能培训,除了来料加工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无等级的专业外,鼓励其考取等级证书,财政按取得等级证书的人数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这样就迫使培训机构注重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服务,促进农民就业。茅临生副省长在全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开展农民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农民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而做好培训服务工作,是实现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的关键。我市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和经验。如云和县组建了63个各类服务组织,其中异地联络服务机构就有49个,为外出创业农民提供维权、信息、帮助协调经营过程中的困难等服务;成立了14个县乡(镇)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援助服务中心,为滞留在农村的老人、小孩提供帮助,以解决外出创业农民的后顾之忧;组建了一支170人的村级转移工作联络员队伍。一年来为农民解决了各种纠纷120多件次,该县领导还先后八次120多名各级领导前往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市慰问外出转移开发的农民,做了大量的改善开发环境、维护合法权益的工作。遂昌县强化了培训后的服务网络建设,把工作网络向乡镇、企业延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镇配合、企业参与”的服务工作体系;通过乡镇建劳动保护站,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建设,举办大型劳务招聘会等方式促进农民转移。缙云县今年拿出50万元资金奖励给介绍农民就业成绩突出的中介组织。巾帼公司是坐落在青田县海口镇的一家缝纫工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缝纫工在600人以上,周边乡镇的农民都慕名而来,除了该基地与外地服装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就业不成问题外,巾帼公司在向企业输送工人时,会代替企业和工人签订用工合同,明确企业在工人上班一个月后,将工人全年工资总额的70打入巾帼公司的工人专用账户,由巾帼公司,合同还规定了用工企业和缝纫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劳资双方的权益。农民缝纫工认为,通过巾帼公司介绍出去打工,在工资上有保障,他们也放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素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培训档次还较低;培训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宣传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加强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建议

1、突出培训重点。一是要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村合作社社员、经营大户为重点,加大标准化和新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二是围绕异地开发,开展创业能力提高培训。进行农业异地开发是我市的传统,也是__的优势,加大对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实用技能提高的培训。三是围绕就地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加强合作力度,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针对农村妇女多、外出难的问题,开展来料加工培训,使农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四是围绕特色劳务输出,开展有针对性的转移技能培训,如出国务工培训,工业园区用工[文秘站:]培训等。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文5

一、建立培训机制,靠强能促开发。我们以全县40所乡镇农民夜校和县农广校、农函大、职校、技校等相关专业部门建立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网点为阵地,大力组织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培训各类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人员3000多名,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使他们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举办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机械操作技术、电工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培训农村基层组织骨干、各类行政管理人才2000人,他们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二、建立市场机制,靠盘活促开发。我们充分发挥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以人才市场为依托,和全国近二十个省市的近200家组织人事部门建立了人才市场信息资源联系,广泛收集、获取就业信息,使我县农民就业选择范围极大拓宽。近几年,我们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先后向二滩、三峡、小浪底、凌津滩等国家重点工程推荐输送优秀的土木工、钳工、焊工达800多名,不仅树立了组织人事部门良好的声誉,而且为县里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同时,坚持输出与引进并重,与有关部门一道从县外先后引进急需紧缺实用人才230人。

三、建立评价机制,靠“授衔”促开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实用人才虽然有实践技能,但是在一些地方不易被群众认可,难登大雅之堂。为了改变他们这种有“名”无“份”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对实用人才的评价新机制,在全县开展乡镇企业专技人员、民办企业专技人员及农民职称评审工作,主动为各类实用人才“授衔”。到目前为止,共为乡镇企业专技人才申报评定高、中、初级职称2800人,稳定了乡镇企业专技人员队伍;向市职改办申报评审民办企业专技人员中级职称210名,评定初级职称667名;为1500名农民评定了初级职称,他们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务工都得到了认可,待遇也比一般人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范文6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电子电工专业 技能 人才培养

一、引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倍增效应。另外,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广大的市场,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强国的诞生,是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共同铸就的,高素质的电子电工专业人才是目前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事业方兴未艾。

二、问题的提出

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是当展迅速、应用广泛、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在电子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支撑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化趋势在二十一世纪更为凸显,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彼此间的交往也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而越发频繁,这就使得电子电工专业人才更加紧缺,需求也越来越多,培养和造就大批量的电子电工专业型人才的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在了职业学校教师的肩上。大力发展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加快和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社会的需求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既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任务是源源不断地为我国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因此,大力发展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加快和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在争夺人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因为这是保证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中能够长期占优势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分工是复杂和多层次的,因此,它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相当数量的高级技术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中级和初级技术人才和熟练的劳动后备力量。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电子电工技术日新月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电子电工专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市场所需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人才。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人先树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已经选择了自己未来的职业,不管是否是终极目标,但是至少选择了一种职业,也就意味着将来的方向。当然其中也不乏“半路出家”的,或者正准备“半路出家”的学生。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为将来更好的就业做准备,学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感恩社会的使命感。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职业品德――既要有社会主义公德,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要根据不同的职业来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幸福的个人、有用的人才。

3.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任务中,不能忽视的一项内容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学习活动实现的。职业学校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做到在职业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以知识为中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电工专业型人才既要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实际操作技能,能运用各种自动化设备,方可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技能技巧,而且要学习理论知识。偏重其一都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理论和技能的掌握要“恰到好处”。什么是“恰到好处”呢?国家教委指出:职业教育正在探索性的实施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式教学,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转变成一个一个任务,把所要学的专业技术全部融合在里面。所谓理论知识的“恰到好处”就是要完成的这个任务需要什么理论知识,就得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如此这般,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后都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大有裨益。

4.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

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也就是说每一所职业学校的专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专业。也就是说,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企业需要和职业岗位,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动者。所以职业学校必须定期进行市场调查调研,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同时也要经常和电子电工专业的专家进行沟通,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提升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度。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所谓“双元制”,就是学校为一元,企业为另一元。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企业与学校配合,实践与理论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制度,目的是培训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对于电子电工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可或缺的就是实践动手能力,这方面我们一定要予以格外重视。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技能的训练,其中实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满足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突出体现电工电子专业的行业性和职业性。我们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行业和岗位需要为依据,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按照国际通行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教育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四、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荀子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选择了一个专业,但不努力学习,是成不了这一行的状元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热门技能,技术含量高,不努力,不专研是一事无成的。故而,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电子电工专业来讲,比如单片机、PCL等,这些技术都是需要编程的,看似学弱电,强电部分也要学,甚至好要学习机械,所以不努力怎么行呢。基于当下的电子电工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思考如下。

1.配备专业设施。

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支撑技术。促进电子电工专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和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政策上给予扶持,财政上给予支持;职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体化办学,注重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验设备要跟上,实验材料要充裕。这些皆是基础环节,亦是必备条件。

2.强化教师培训。

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既然学生要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教师更应终身学习。德国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之所以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就在于有一支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学历高,知识丰富,能力素质好,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也好,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培养师资的经验,通过多种渠道充实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和大学生不同之处在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前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淡薄,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曰:“学不可以已。”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不断提升,而提升的最好途径就是培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以实行教师学习终身制。

3.精心课程设置。

当前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征是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和集成化,电工电子及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常常要涉及到计算机、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光学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而且自动化水平越高、机器设备就越复杂,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就越高。电子电工专业是一个比较大的专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职高学生从选专业那天起,职业便是他们思考的主题,奋斗的目标就是一席称心的岗位。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很难全面学习。目前,很多学校对电子电工专业开设的课程比较多,学习的时间比较分散。针对这样一个现状,我认为电子电工专业的中职学生应该重点学习应用型的知识,如电子装配、电工和制冷等专业知识。电子电工专业的高职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可以从基础开始,先学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子装配和电工,再“精心打磨”一个热门技能,比如电子类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单片机、传感器与PLC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最大限度地缩短职业学校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潜伏期”。另外,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这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盏指路明灯。很多学校实行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就是让学生从实际入手制订相应的目标计划。还有就是要开设职业道德、审美学和体育运动等一系列文化素质辅助教育课程。

五、结语

歌德曾经说:“真正的教养只有通过职业教育才能够实现。”职业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电子电工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这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职教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因为,一种职业资格不仅是我们生存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我们发展自身、了解自身价值和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保证。舒适的生活,是无数技能型人才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没有这些技能型人才,我们将寸步难行,所以我们职教人肩负着神圣的使命。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当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不懈奋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会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