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发热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发热护理问题范文1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新生儿窒息: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1.7新生儿被盗:当今社会各类流动人口较多,拐卖儿童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病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家属若对病区人员及环境不了解,极易让犯罪分子钻空子,冒充医务工作者盗走新生儿,引发新的医疗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建立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且要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另外随时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新生儿发热护理问题范文2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护理干预;治愈出院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0-01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感染易扩散,病情危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诊断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护士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2013年,收治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1例,其中男孩7例,女孩4例。年龄5天-28天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如:李晓妹,女,十天,2010年10月2日早上10:30分入院。患儿系1孕34周2天,早破水七天,臀位,在隆阳区医院妇产科行臀抽产娩出,体重1.85kg,Apgar评分1分钟6分,5分钟8分,出生后患儿一直呼吸不规则阵发性暂停,面色苍白青灰,阵发性青紫,口周青紫,不吃不哭,不动,,尿少,反应差,呼吸不规则,暂停几次2天出现黄疸,总胆红素13.45mg,9天患儿口吐咖啡色样物,不吃不哭不动,,尿少急送入本科以新生儿血症住院,经过三十天抗感染治疗及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落实,患儿转危为安,2010年11月2日早上10:00治愈出院。
1.2 方法 向患儿及家属了解患儿情况取得第一次资料,根据患儿情况进行整体护理。入院后护士配合医师及时进行抢救。立即将患儿置开放式暖箱,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呼吸机的应用,给患儿持续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认真执行医嘱,书面病危通知,协助医生做血气分析,血培养,肝肾功能、电解质、交叉配血,心肌酶、血糖等化验、完善各种检,认真书写抢救记录,生命征监测。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落实,使患儿身心得到全面护理。
1.2.1 注意体温变化,患败血症的新生儿,多见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或高达40度以上,可持速不退,也有的表现体温不稳定,发热达38.5度以上,忽而降至36度以下,还有长期低热,体温在37-38度之间,当病情严重,机体反应低下时,常表现体温不升,四肢冰冷,遇有高热时应物理降温,如体温不升应给予保暖。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1.2.2 呼吸及面色的观察:患儿可出现呼吸不规则,气急,屏气或呼吸困难,紫绀者有并发肺炎的可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气吸入。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同时伴有呼吸表浅,心音低钝,体温不升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休克,应通知医生及时抢救。病理性黄疸是本症的重要症状之一,系细菌感染产生的溶血素,造成红细胞破坏增多或毒素损坏肝细胞所致,如黄疸进行性加重,要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2.3 消化系统的改变,表现有食欲减退,吮吸力弱或拒乳,并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1.2.4 神经及精神症状的观察 若感染未及时控制,则进一步发展,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并不少见,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如有,屏气,尖叫,两眼凝视或抽搐,更应引起重视,应及时作脑脊液检,以便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1.2.5 注意出血倾向,患儿感染严重者可见患儿皮肤皮下脂肪硬肿,同时因毒素刺激,使毛细血管受损,也可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出血倾向。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大小不等的瘀斑,吐咖啡色液体或血,肺出血,同时可有便血。应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发生吐血时,注意侧卧,清出口腔呕吐物,防止窒息,并给止血药或输新鲜血及血浆。
1.3 效果评定 患儿面色青灰苍白,口周青紫、呼吸不规则,阵发性暂停,有咖啡样物流出,由于及时发现并给对症处理及时抢救,患儿于2010年10月7日转危为安,10月22日治愈出院。
2 结果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通过广普抗菌素应用及采取综合疗法,病死率下降,护理人员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早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和积极配和抢救预防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新生儿所以易患败血症,主要与新生儿所特有的解生理特点有关,由于新生儿皮肤粘膜柔软嫩且薄,血管丰富,似一个的大创面,容易破损感染,未愈合的脐带又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当受到细菌感染时,屏障机能弱,淋巴结内细菌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而发展成败血症。另外母亲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或羊膜腔感染,可通过胎盘血液循环传给胎儿。分娩过程中如有羊膜早破、产程过长,污染羊水及产道感染,或有窒息如吸入羊水、胎便等,其次助产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因急产未按无菌操作原接生均可导致新生儿感染,产前、和产后感染血症发生较早一般产后3天内发病,产后感染在出生3-5天以后,由于医院护理用具消毒不严或工作人员带菌亦可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泌尿道传给新生儿疾病。
临床实践表明:优质整体护理的应用可使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身心得到全面的护理,及时抢救,制定护理计划,使之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7-279.
[3] 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6-227.
新生儿发热护理问题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 破伤风; 治疗及相关的护理情况
[中图分类号] R6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224-01
我院自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新生儿破伤风16例,治愈6例,死亡4例,自动离院6例,现将治疗情况小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均为足月顺产、旧法接生、来自农村的新生儿,男12例,女4例,日龄5~14d。潜伏期4~7d者15例,其中12例2d内发生痉挛,3例3d后发生痉挛,潜伏期9d者1例。16例均有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压唇试验阳性,痉挛抽搐伴面色青紫,其中窒息性抽搐2例,入院时体温不升者3例;发热者6例,体温在38℃~39℃;7例体温正常。入院后每天均用双氧水清洗脐部,TATL500°脐周封闭1次,破伤风抗毒素2~3万,静脉点滴1次,安定5mg/次,静脉推注,q4h~6h,痉挛减轻后改为鼻饲安定,剂量、间隔时间同上,痉挛控制后淅减量停药;若上述剂量不能控制痉挛,则在原基础上每次递增安定1mg,最大量为8mg;若痉挛仍频繁,则适当加用鲁米那5~10mg/kg/次或冬眠灵和非那根各1mg/kg/次,呼吸微弱,心率小于100次/min者,静脉推注东莨菪碱0.03~0.05mg/kg/次,同时用Ampicillin或Pencilline抗感染,鼻饲牛奶或母乳,配合恰当的护理。
2 结果
窒息性抽搐2例,入院时体温不升者3例,均治愈;发热者6例,体温在38℃~39℃,1例治愈,3例死亡,2例自动;7例体温正常者治愈2例,死亡1例,自动离院4例。
3 讨论
新生儿破伤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其病死率本组高达到25%左右,抢救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3.1 合理护理
3.1.1 脐部处理每日用双氧水清洗后敷自制剂粉,抑制破伤风杆菌繁殖。
3.1.2 减少刺激患儿置隔离隔音,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
3.1.3 合理喂养抽搐频繁者,暂禁食,以免误吸窒息,抽搐好转后鼻饲母乳喂养或牛奶,有条件者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保证能量供应。
3.1.4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痰阻。
3.2 控制痉挛
3.2.1 尽快控制抽搐发作安定副作用小,案例范围大,1次服用10倍治疗量仅出现嗜睡、镇静作用[1],故首选,剂量及用法见本文临床资料部分。单用安定不能有效地控制抽搐者,则在抽搐频繁时段内加用鲁米那或冬眠灵和非那根,可有效制止抽搐,本组病例即是用此方法。
3.2.2 中和毒素要求一次足量静滴破伤风抗毒素,迅速中和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破伤风外毒素阻止其作用于神经组织,以免发生抽搐。
3.3 并发症的处理
3.3.1 防治败血症顾勇[2]撰文指出新生儿破伤风合并败血症是造成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组4例死亡病例中,3例有发热,亦提示感染是死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控制抽搐的同时,做脐部分泌物、血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是必要的,无药敏报告时,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如Ampicillin或Pencilline加庆大或丁胺卡那霉素或灭滴灵,能有效控制感染,增加抢救成功率。
3.3.2 窒息性抽搐新生儿破伤风常因抽搐而窒息,出现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此时应立即清理呼吸,保持通畅,吸氧。心率若大于100次/min,静脉推注安定,剂量视控制抽搐的次数来定;呼吸肌痉挛解除,呼吸恢复,切不可盲目施行人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以免呼吸肌因刺激而持续痉挛,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若心率小于100次/min,则在上述处理的同时,静脉推注东莨菪碱0.02~0.04mg/kg/次,每次20~30min1次[3],连用2~3次无好转,则考虑呼衰存在,宜行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行人工心外按压。本组2例均获治愈。
3.3.3 低体温及硬肿症本组患儿有3例体温不升,经恒温箱、电子保湿衣治疗,体温正常,配合上述止痉、抗炎、喂养,均治愈。
4 结论
对新生儿破伤风,要及早进行全面、合理的纵使治疗,帮其度过痉挛关、感染关,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有效治疗,抢救成功的机会是很大的。特别是对窒息性抽搐的处理,笔者认为切不可盲目行人工呼吸、人工胸外按压;以免呼吸肌因刺激而持续痉挛,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 药理学.中山医科大学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8.
新生儿发热护理问题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观察;护理
如何观察和护理新生儿,表面上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与一般的观察与护理并无不同。其实不然,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不仅能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而且是捕捉病因、争取时间,求得高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掌握好这项护理技术。
一、新生儿的观察,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1.观察新生儿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如观察新生儿黄疽出现的时间、发展快慢。生理性黄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现,7至10天后消退。如黄疽出现过早(24小时内),发展过快,应注意发现并及时报告。如新生儿有病理信号,即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花纹等症状,说明其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如病情进一步发展,以致出现面部及四肢发维,体温不升,对刺激反应消失,则表明病情正在恶化。
2.观察新生儿有无面色苍白,阵发性青紫,拒乳、呕吐、嗜睡、烦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暂停,出现抽搐等脑症状,如出现新生儿尖叫、眼球震颤、四戚肌张力亢进等,即提示有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多见于早产儿、胎头吸引儿,急产婴儿中也偶有发现。
3.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节律、频率及心律的改变。一般新生儿每分钟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匀,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如出现病理信号时,即出现呼吸、心率增快,面色发灰,烦燥不安、紫绀,呼吸浅促,这表明患儿肺的有效通气不足,肺泡气体交换有障碍,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氧并增加氧气的吸入量。如出现双吸气,抽泣样呼吸,吵吸不整或暂停等,则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临床观察中多见于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的婴儿,且病情变化快,发展也快。
4.观察新生儿是否呕吐。重点关注呕吐物的颜色、次数、量、气味。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一次进食量过多,牛奶温度不适,或进食后过早搬动,均可出现溢奶,或呕吐少量残奶。若呕吐物带有咖啡色样物,淡红色带泡沫状,且呕吐频繁、量多,呕吐呈喷射状,均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5.观察新生儿的睡眠。一般新生儿睡眠时安静舒坦,呼吸均匀,有时面部会呈现出各种表情,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如果他们在睡眠时烦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涩,面红、呼吸声粗,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发热的预兆。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新生儿会在睡眠时表现出烦燥不安,额部微冷湿润,手足心湿润的现象,应注意并及时向医师报告。
6.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状、气味、次数、颜色及时间。新生儿胎粪呈墨绿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黄色软膏样,稍带酸味,亦可呈淡黄色,便稍干。新生儿多数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极少到48小时。
新生儿发热护理问题范文5
长期以来产科护理只重视在院护理而忽视出院后的护理需求,致使许多出院产妇面对出现的母婴问题而不知所措。由于近年来住院分娩产妇的增加,家庭访视的局限性,导致对出院产妇访视不及时,以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1]。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自2009年3月开始实行对出院产妇进行电话随访,指导产妇做好产后自身和新生儿的护理,以提高和促进母婴健康,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促进母乳喂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随访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规定,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因此,通过对出院产妇进行有目的的家庭和电话随访,为产妇提后保健、合理营养、科学育儿、母乳喂养指导等服务,以及解决家属在护理产妇和新生儿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使产妇产后身体尽早恢复,指导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延伸护理服务。
1.2 随访内容 产后产妇饮食、睡眠情况;通过了解恶露量、性质及颜色,切口情况,掌握产后子宫恢复情况;通过了解新生儿吃奶情况、大小便、皮肤颜色及脐部护理以及体重等知道新生儿生存状况母乳喂养情况。
1.3 方法 制定出“产后电话访视记录表”,产妇产后第14天以及第28天内由相对固定的护理人员及时给产妇打电话进行随访。了解出院后产妇的饮食结构,指导产妇合理饮食,产妇饮食以少量多餐、容易消化、浑素搭配为原则,肉类、蛋类、蔬菜及水果等多样化,从而有利于产后体力的恢复,同时保证泌乳。了解产妇现子宫复旧情况,询问是否还有阴道出血,如有,量是多是少,颜色如何,有否下腹疼痛,如有以上症状,及时指导用药或者回院检查。如是剖宫产或侧切分娩了解切口是否疼痛,有无红肿、硬结现象,有无发热等异常情况。孩子的一般情况,包括反应及吃奶情况、皮肤有无异常、大小便是否正常、脐带是否脱落、预防接种卡介苗处有无反应并提醒预防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提醒42 d新生儿行听力筛查及母婴复诊,母乳喂养情况:产妇乳汁分泌情况是否能让婴儿吃饱,鼓励产妇坚持纯母乳喂养,鼓励产后适当运动,指导产后康复训练,尽早恢复体力。最后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产妇及婴儿易出现的问题及产妇的需求,统计分析纯母乳喂养率,以帮助我院护理人员进一步做好出院指导,进一步促进工作,帮助产妇合理喂养婴儿,促进产妇的康复。
2 意义
现代通讯工具的应用,解决了产妇的后顾之忧,使产妇出院后能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指导,解决初为父母对婴儿护理知识的缺乏。
3 效果评价
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电话随访提升产妇的满意率,使更多的产妇来院分娩,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4 讨论
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是立院之本,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出院产妇的电话随访,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将健康教育由院内延伸到院外,使出院产妇及时得到护士的正确指导和跟踪观察,提高了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同时随访护士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丰富的临床知识及相关学科理论,因此必须学习和掌握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知识,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通过主动联系,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和满意率[3]。对出院产妇电话随访的开展,体现了护理模式的改变,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并且随访的内容主要是健康教育,使母乳喂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 刘素娥,覃桂荣,麦蔚莹,等.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5,(11).
新生儿发热护理问题范文6
【摘要】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减少产后瘀积胀痛,由专职责任护士针对性干预,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干预组产妇术后纯母乳喂养率以及术后48小时泌乳量明显均高于普通护理组。结论:深入了解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因素,加上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很好地提高剖宫产术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质量;促进产褥期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提高产妇产褥期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术;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 减少胀痛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院2013年上半年收治剖宫产的产妇提起80例,足月新生儿,体重2.5-3.5kg,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普通组,每组40例。
1.2 方法:产后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8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均在孕期进行母乳喂养宣教,产后实施母婴同室,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有专人进行调查登记。
1.2.1 护理方法:随机将行剖宫产的产妇80例分成干预组和普通组,每组40例,普通组按级别护理要求,接受母乳喂养宣教,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给予产科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入院开始由专职护士对孕妇就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让其有适应的心理准备为,术后及时协助生活助理,及时了解产妇所需,针对其不足及时协助告知,凝问及时解答,对其饮食,睡眼,生活习性根据其特点及时调整,术后及时协助医生及麻醉师做好镇痛的护理。
1.2.1.1 干预组护理措施:
(1)强化产前母乳喂养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尤其是母乳喂养、的护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等知识宣教。做好产前评估,及时纠正不利于母乳喂养的认识。如孕妇有凹陷,教会孕妇牵拉,促进喂养的成功。
(2)及时指导产妇正确哺乳的技巧,当发生皲裂时在喂奶完毕后将乳汁涂在上,促进的尽快愈合。每次喂奶后,如仍有较多的余奶,应及时挤出,排空。瘀积引起发热超过38度以上的,应暂停哺乳。
(3)婴儿出生后脐带处理完毕,即与母亲局部皮肤接触,入病房30分钟内责任护士帮助早接触、早吸吮。
(4)剖宫产后因受限制,伤口疼痛等因素,产妇会放松母乳喂养,此时要耐心指导。具体方法:手术当日协助产妇采用侧卧位喂乳[1],即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上下方,使婴儿将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里,另一手固定婴儿头部,防止鼻部受压影响呼吸。术后1天开始坐位环抱式哺乳,当乳质分泌较多,新生儿未及时进食乳汁时,要及时将多余的乳汁及时要及按摩,然后及时挤出中多余的乳汁,促进乳腺的排空,可以促进乳汁的再次分泌,还可以防止瘀积引起疼痛及发热。
(5)保证充足睡眠,及时疏通乳腺管。有研究证明,对产后泌乳起决定作用的是泌乳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GCS)的浓度[2]。所以术后镇痛,能有效地减轻剖宫产妇的伤口疼痛,以此保证充足的睡眠,指导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保证每天睡眠时间累计8~9小时,充足睡眠还能促进产妇术后恢复及泌乳,促进产妇生活自理。
(6)饮食指导 术后6小时后让产妇进食自己喜好的半流质,进食后鼓励并协助产妇下床活动,排气后进食软食,然后过渡为普食。饮食的营养素要全面,易消化,促进乳汁的营养全面。产妇饮食以荤素搭配,可进含高纤维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1.2.1.2 普通组护理措施:
按爱婴医院的要求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产妇术后6小时开始进半流汁,排气后给予常规饮食。母乳不足者可采用小勺喂养婴儿。
1.3 泌乳量的判断标准:母乳充足:两次哺乳后婴儿有满足感;母乳不足:哺乳后婴儿仍哭闹不安需加配方奶粉哺乳后有满足感。
1.4 瘀积胀痛的标准:产妇平卧或坐起,检查者用右手拼拢手指,平触。双侧平软,无硬结、无触痛、胀、麻,及全身发热反应;触之有痛、胀、麻,双侧或一侧有硬结,及全身发热,说明有瘀积。
2 结果(详见术后母乳喂养对比图)
2.1 泌乳情况比较:干预组产妇术后48小时泌乳量明显均高于普通组,48小时泌乳量基本能满足新生儿的需要。
2.2 母乳喂养率的比较:干预组产妇术后纯母乳喂养明显高于普通组产妇纯母乳喂,且干预组更级及时撑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2.3 产后瘀积发生率:干预组产妇术后瘀积发生率仅2.5%;普通组产妇术后瘀积发生率高达30%,其中50%存在引起发热现象,延长了住院天数,影响术后恢复及产褥期生活质量。〖XC55.JPG;%56%57〗〖XC56.JPG;%56%57〗
3、结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同时母乳可提供婴儿足够的抗体,预防婴儿疾病的发生[3]。提高母乳喂养是产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进食,消除产后忧郁、失眠、对哺乳信心不足等因素,及做好剖宫产术后镇痛等,对术后母乳喂养非常重要的。本文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使剖宫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率以及48小时泌乳量提高,干预组明显高于普通组,说明合理的护理干预能给产妇提供帮助和支持,提高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率及纯母乳喂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冬秀.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