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质找矿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TP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96-2

0引言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寻找地表矿藏的难度日益加深,寻找矿产的方向趋于隐伏的、半隐伏的矿床。遥感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项高新技术。遥感影像能够全面、客观地描述地表综合景观的几何特征,此外遥感图像不仅能够获得地表景观的形态、分布组合,还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和成分等,从而实现地物的目标。遥感技术是在地质找矿的初始阶段,在地质工作程度低、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更加重要。

1遥感地质找矿的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

遥感信息具有丰富的地质内涵以及坚固的物理基础。因此,遥感地质找矿中具有宏观性、信息量大、多波段、便于定位、立体感强等优势,是地质找矿十分重要的手段。在遥感影像分析中,影像传递含矿载体的两种明显标志:光谱特征以及纹理特征。不同的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形成与产出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例如中酸入体对应的斑岩铜矿等等。光谱特征反映了岩石类型和层序的差异以及矿物成分和含量的差异。蚀变岩矿物本身具有光谱特征,所以一定类型的蚀变岩矿物对应一定矿种。纹理特征则反映的是地质构造特征和岩石类型特征,即通过研究遥感影像信息的分析,进而揭示区域构造体系。

2遥感技术的找矿应用

2.1直接应用

围岩蚀变是指汽水热液或者岩浆热液使得围岩的构造、结构以及成分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围岩蚀变的组合同矿床类型、围岩成分有一定的联系,即矿化的范围通常要低于围岩蚀变的范围,并且在空间分布上不同种类的蚀变类型与金属矿化常有规律可参考。所以,围岩蚀变可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

2.2间接应用

内生矿产一般产于各类地质构造的边缘部位,重要的矿产分布于板块构造不同的结合部或者靠近边界的地带;此外内生矿产与地质构造相伴而生,矿床成带分布,成矿规模和与地质构造大致相当。在地下水以及微生物的参与下,某些矿物或金属元素导致上方的地层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土壤层的成分变化,同时植物对金属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聚集作用,使得植物体内的叶绿素以及含水量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使植被在反射光谱时出现差异。同样,矿产地的生物化学特征为遥感找矿提供了可能,即通过对遥感资料中因生物化学效应产生的植被光谱异常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植被覆盖区的矿产。该技术较为成功的是黔东南地区金矿遥感信息提取。矿床形成后会根据所在环境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影响矿床的某些性状。通过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宏观对比,研究矿床剥蚀改造的作用;通过对矿床位置与区域夷平面关系的研究,找寻矿床在不同夷平面的分布规律,完善夷平面的找矿。成功的例子是新疆省阿尔泰地区1:250000遥感地质图。

3感地质找矿的主要技术程序

实践表明,遥感图像的特点是直观、迅速、准确。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具体来说主要有六个环节,详情见表2。

4结束语

遥感技术是矿产勘探的一项重要手段,并且也矿产勘探的运用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遥感技术的直接应用是蚀变遥感信息的提取,间接应用则主要有地质构造信息、矿床改造信息和植被的光谱特征等方面,同时遥感找矿技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外遥感找矿技术须以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以图像处理和综合解译为主要方法,紧密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建立健全遥感找矿模式,缩小找矿的靶区,实现遥感找矿的目的。遥感找矿技术在地形条件较差、交通闭塞的地区更有不可忽视的优越性,我们只有综合应用多种手段,采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才能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实现矿产勘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新霞,杨建民,张玉君,姚佛军.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地质找矿论丛,2008(2).

[2]郭峰利,杨联荣.浅谈地质找矿中的遥感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8).

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资源调查;矿产资源监测调查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61-2

0 引言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方面和领域通过利用遥感技术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执法、土地变更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在国土资源管理问题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深入运用,遥感技术已经能够应用到土地资源调查评价领域,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遥感技术最初一般应用于遥感地质填图,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逐渐拓展到地质环境调监测、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地质灾害预警等众多领域,尤其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开始处在无法替代的地位,有效地为国土资源的管理规划、矿产秩序管理和有效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和矿产勘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动力。

1.1 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

作为一种获得信息的有效方式,遥感技术的信息量丰富、信息获取周期短,并具有多光谱的特性,所以,它在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MSS卫星遥感数据采集技术便开始应用于全国土地概查工作当中;80年代后期,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90年代初,全国县级土地详查工作也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展开,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新设备、新技术,诸如QuickBird,IKONOS,SPOT-5等高分辨率、多时段卫星数据开始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的调查监测当中,在全面展开利用动态遥感进行土地监测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了全国的土地遥感监测体系。

所以,近些年来,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已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级政府也逐渐开始顺应形势,颁布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SPOT2.5m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术规定》等标准规程,2005年,国土资源部承担了国家“863”课题“规模化高效土地资源遥感业务运行系统”建设,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等各种遥感高端技术的研究;2007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了大量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使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2 在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现代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道路。在地质灾害,诸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的调查研究中,遥感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被充分发挥,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救灾工作时,我们利用机载遥感资料进行震后相应的救灾工作,而且利用高科技的1:1万航片制定了相应的震害图,在唐山地震的营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救灾工作效率,能够节省时间和资金的耗费,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灾害地区的受灾状况。

除此之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遥感影像技术也被利用于有效提取并分析活动性线性构造及环形构造信息,从而获取汶川地区地面断裂、冒沙和位移等各种地貌的直观画面和直观情况分析,从构造规模、地质活动程度等各个方面有效分析出余震发生的种种情况及其危害程度,评估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并且《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的出版,也是以遥感技术所获得的各项资料为依据而制作的。此外,通过对不同时间遥感资料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容易发生震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不稳定的地区,帮助进行相应的预测和分析,充分地了解已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地区地质的破坏程度,做好防震救灾工作。

1.3 在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高光谱遥感一般利用搭载于航空或航天平台上的成像光谱仪监测各类地物的光谱特性,取得相应的图谱合一的信息。所以,它被充分地利用到矿产资源调查、开发和利用的各类监测活动,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发展空间。

随着AIS-1的出现,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由多光谱的定性描述向高光谱定量物质组成鉴别进行技术跨越,至此,我国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逐步开始应用到地表岩石、矿物的具体识别与填图当中。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土资源部利用遥感技术对多个矿产资源进行了开发和监测,基本查明了进行监测的区域各类矿种能够进行开采的具置、废弃物分布状况等,并方便进行各类执法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各类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遥感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遥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2.1 数据资源不够丰富

多时相、高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资源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当中显得尤其重要,虽然它已经在各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科技和资金等问题的限制,高质量、高水平的遥感数据的卫星源却很少。在国内现在虽然有“遥感三号”、“遥感四号”等能够有效用于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但这些卫星分辨率具有相对较低、成像周期长等缺点,所以不能完全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各类需求。因此,我国一般从国外购买相应的遥感数据和遥感资料,因此,高质量遥感数据资源十分珍贵,我国自主获取高质量、高水平的遥感影像数据源的各种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才能获得更好的遥感资料。

2.2 遥感技术实力薄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自动化水平不高

目前,遥感技术能够对中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十分成熟的科学研究。而目前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必须在充分满足管理和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进行,但目前基于纹理的分类和信息提取技术仍然不能满足要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自动化水平不高。

3 遥感技术在未来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数据库资源的有效利用,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空间发展。

3.1 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一般来说,国土资源部每年对全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相应的监测工作。但近些年来,随着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许多省市进行监测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随着管理工作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各类特征和优势,十分有利于相应工作的开展,所以,一些地级市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土管理工作,也开始进行相应的监测工作,其趋势是省级监测的时间间隔将会越来越短,地级市进行监测的次数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帮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基本实现了遥感监测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产业化经营和应用。但由于种种限制,在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常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技术对于数据和资料的获取有着很大的缺陷性和局限性,不能准确地获取国土利用问题的各类资料,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遥感技术需要避免恶劣天气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使其具有全天候穿透能力等优势,这样将会在未来的土地利用和调查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和价值。

3.2 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光谱信息层次丰富、波段窄、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做到反复演示某些指示矿物的丰度,将使遥感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在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监测方面,成为地质及矿产资源找矿、监测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

3.3 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遥感技术的利用前景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监测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针对目标区域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进行监测,而且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逐步从定性化向定量化发展,并可逐步应用于地震前期的监测,今后,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地质灾害,一般需要在使用卫星系统的基础下,以航空、地面等多种监测为主要的手段,进行全天候、多时相的连续观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4 结语

在利用国土资源遥感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做好调查与分析研究的结合、遥感技术与常规方法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推广,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有效利用遥感技术不仅有着很强的可行性,而且也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一定会为国土资源管理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承蕊,张和生.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1).

[2] 丁建华,肖克炎.遥感技术在我国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02).

[3] 谢慧芬.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3).

[4] 王文卿.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测绘通报,2009,(6).

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地质遥感;地质构造;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67-01

1 地质遥感技术的概况

地质遥感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已经造成了不可比拟的影响力。在空间信息和地质工作的相关产业中,地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技g方式。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遥感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带动了地质相关方面调查工作的深层次,大范围的改革。地质遥感技术可以对大气信息、地表信息等进行及时且全面的调查和掌控。为勘察资源、绘制地图、地质构造等提供了极为强大的技术支持。岩石性质分析和地质构造识别是地质遥感技术的两大基础性内容,是地质研究更深层次研究的必备知识。

遥感图像技术是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将地质的信息以较为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一门技术,可以对地表和地下物质变化所产生的电磁波及其引发的相关效应进行记录。由于不同的地质的属性,电磁波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遥感图像的图形差异和色调的差异便是分析地质属性最为基本的信息。

地质和地质体的现代并不是以一种断点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而是在近千万年的地质变化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演化而来的。这些发展特征之间必然有着一定性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辨别地貌可以分析发现不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遥感技术甚至可以在地质的活动和一些被掩盖的信息上显示出更为强大的优势。卫星定位和航空摄影也是遥感技术经常会涉及到的领域,我们利用视野上面的绝对优势,在局部绘图、岩性分析、精细处理等相关的领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2 地质构造识别的思考

2.1 水平岩层识别的思考

如果我们用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就会很不容易发现水平岩层上的一些产状信息,这是因为这些水平在遭受侵蚀之后,往往会形成由较硬的岩层构成德尔保护层,并且形成陡坡。这样就保护了下部的一些较软的岩层。但是这些水平岩层经受切割而形成的地貌,我们可以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发现到。并且会发现软岩的缓坡和硬岩行后才能的陡坡呈同心圆形状分布,有较深阴影的为硬岩的陡坡,而较浅的色调为软岩的陡坡。

2.2 倾斜岩层识别的思考

在低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上观测倾斜岩层,基本的情况是有着较长坡面的为顺向坡,较短的为逆向坡。如果在观测时这两种坡面的坡面长度基本上一致,就可以基本判定岩层的倾斜角是45度,当然这种情况下要判定倾向问题还要借助其他的分析工具。如果倾斜岩层被沟谷所切分,这种情况下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我们可以观测到岩层形成的三角面,通过分析的岩层形态就可以判定岩层的产状。

2.3 褶皱及其类型识别的思考

在遥感影像上,我们一般把褶皱的特征归结为对斯性和岩层产状要素的识别影像。对影像的的分析我们通常会综合运用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首先我们会根据分辨率较低影像上看到光的情况进行整体体识别,确定褶皱的存在。其次要进行细节的识别,这时候就需要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识别,以确定褶皱的类型。褶皱构造是由一系列的岩层组成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岩石构造出来的就一定是褶皱。其实这些岩层分为硬岩和软岩,硬岩形成正地形,软岩形成谷地。这些交错分布的正地形和谷底在遥感影像上会形成不同的色带,因此确定褶皱的关键步骤就是先在影像上找到最稳定并且延续性最好的平行色带,把它作为标志层,再从标志层的色带中找到呈圈闭的圆形、马蹄形、长条形、橄榄形或马蹄形椭圆形等,这样就能确定是褶皱。如果大的褶皱能在中低分辨率影像上面看到,那么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就能看到具体产状要素以及岩体层的分布层是否对称。

2.4 断层及其类型识别的思考

断层在遥感的影像上呈现为线性状态,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断层构造。断层基本上是由两种表现形式构成的:一是两种不同色调之间形成的分界线呈现出线状延伸的状态,二是两侧的岩层的色调与线性的色调有着明显的不同。当然,有些不是断层的地物也有可能具备这两个影像的特征,比如道路、较小的河流、岩层的走向、山脊、渠道、岩层的界面等等,因此我们为了更为准确的判断断层,还应当对断层的水系、断层的两侧岩性和整体断层的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的研究。

2.5 活动断裂识别的思考

在研究断裂性质时,我们最应当注意的是如何确定活动断裂,因为活动断裂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建设紧密相连。活动断裂不仅具备上面所说的断裂构造的影像特征,还有这几方面的特征:沟谷和山形之间明显的变形和错位;山前近代或现代洪积扇的错开;突然中断的山形走向;呈线性排列的震中活动频繁。活动断裂在通常情况下往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这是在一些时间久远的断裂层上发展起来的,发展的同时又会有新的断裂形成。为了确定两条或者两组及其以上断裂之间的新老关系时,我们应当注意总是新断裂切断老的断裂。

3 地质构造运动分析的思考

采用现代技术完成对遥感影像的解译,一方面能够判断地质岩性和地质构,另一方面还可以完成对某个地区的近、现代地壳运动特征的分析,尤其是当新构造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且会引起老断裂的重新活动和新断裂的产生的时候。与此同时它也能够反映在地貌、水泵等特征上面。上升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掀升,抬升为比较均匀的上升,掀升则是指空间的不均匀上升。表现在地貌上就是出现土地的抬升及河流的切割,换而言之就是山地切割的深度与现代地壳上升的幅度成正比。在遥感影像上我们可以很清晰的识别出河流的切割深度,这样也就可以求出地壳上升的幅度。负地形是地壳的下沉区在地貌上的显著表现,如许多荒地,对于周围山地来讲都是所谓的下沉区。两者交接的地带一般会有断裂的存在。此外,另一个反映地壳升降运动的是洪积扇的分布,简单来说就是从山地河谷出口处、冲积的分布。山地上升时,冲积―洪积扇的堆积较为旺盛,颗粒比较粗,表面坡度相对比较陡,其扇体本身也遭受了后期的切割,所以在前端形成了新的冲积―洪积扇。根据上面讲述的内容,我们还能够分析出地壳上升运动的节奏性,根据洪积扇规模的大小还能确定每次上升运动的强度大小。此外,洪积扇的偏转、扭曲等变形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地壳掀斜、升降的特征。在水系表现方面上,上升区一般表现为放射状水系。下降区则为汇聚状水系。不对称水系也恰恰反映了流域内的不对称升降运动。影像中的某些椭圆形的隆起,也可以观察到水系的绕行特征。

4 结语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对于地质构造和运动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遥感技术不仅对识别岩层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岩层的产状也有着很大的识别功能。地质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上的研究,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范文4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遥感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最近几年来被运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并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遥感技术在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图以及防治图的编制工作中发挥着很强大的作用,同时在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方面也有特别大的帮助。本文介绍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和其发展趋势。

1 传统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遇到的难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地质灾害调查项目中逐渐引入了遥感技术。传统的影像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光谱分辨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解译的需求,对岩石的性质的分辨能力十分的有限。在地质勘探的过程当中,除了某些个别的情况之外,传统的影像很难直接用于直接找矿石。

2)空间分辨率低,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容易直接被利用进行地质勘探工作,而是需要根据该地区在几万年来地质演变的过程当中和地质构造演变的分布进行调查工作,而传统的影像不能满足地质构造细致化解体的需求。

3)时间方面的分辨率较低,不能够满足信息化的地质分析的需求。传统的影像制作周期较长,分辨率比现在遥感技术影像低很多,在地质灾害调查程度上,很难与现在的地质情况相对接,会阻碍地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最终阻碍我国地质勘探方面的进步。

2 遥感调查的工作及其方法

在我国2014年开始实施的《滑坡及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中,调查的具体方法大致可以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进行:对调查区资料的收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人工地面检查、地球物理的探测、山地方面的工程、钻探、进行简单测试与进行试验活动。因此,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在灾害的调查防治中处于导向的地位,最后将调查的结果以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作为点底图,通过进行多方面数据的融合,然后进行分析,可以提高野外调查工作的速度和准确率。利用遥感进行调查的方法和作用如下:

1)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人工调查的对象,我们可以利用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将以往受过灾的地点进行收集,使用正确的坐标将其标注,最后投射到遥感影像当中,对后面进行调查和野外的部署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

2)对地质灾害进行解释:遥感解释作为遥感地质灾害调查中的最重要的手段,高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养生可以作为解释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遥感地质灾害解释的工作主要包括确定受灾的分布特征、解释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以及其位移特征、发展趋势,最后再对其危害程度和范围进行评估和评价,最终通过野外工作人员的验证后制作成为解释卡。

3)对项目的统筹兼顾。遥感调查在地质灾害中的运用,与传统的钻探等专业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现代信息技术中既可以形成单独的报告内容,同时也可以贯穿其中所有项目的工作。虽然遥感技术所得到的只是图像,但是经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工和处理,再结合其他信息,可以制作出很多的效果图。无论是传统地面调查还是其他的调查都可以将遥感影像作为前期的分析资料。由此可见,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在实际的生活中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

3 对标志和结果进行解释和翻译

1)崩塌。崩塌形成的地方的下方为崩塌堆积物,主要发生崩塌的部位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断壁,这种情况在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上,特别容易被识别。崩塌形成的特征主要包括:形成的地带多在河谷或者断崖的两侧,崩塌之后形成的物质会在坡角形成堆积物,一般会呈现为锥状。崩塌以后的地区一般不长植被,会形成坡度较陡的条形,容易被遥感所感知。

2)滑坡。在一般的情况下,遥感图像上对滑坡体的识别最主要的是包括对滑坡体特定的地貌及其平面形态和水系特征等方面的特征。在遥感图像中,有时候会受到人工活动的影响,在其形态上和地貌的部位特别容易和人工所形成的梯田相混淆,给最后的制图阶段造成一定的困难。

3)矿山。在开矿较多的地区(如山西大同和江西的上饶地区),与矿山开发的活动相关的解译内容主要包括地上的露天开采、地下的钻探开采、矿山建筑、中转的场地等等。在我们新技术的遥感影像上面显示,地面上的物体界限非常分明、色彩很鲜艳,与此同时,纹理比较粗糙,比较难识别,纹理也有很不规则的斑块或者条纹,再一个特征就是亮度与其他地质地貌有很大的不同,在遥感影像中显示的特征很明显。

4 结论及建议

近些年来,我国把遥感这项新的技术应用在了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当中,对于地质灾害这方面总结并且探索出了合理的调查与分析方法,遥感技术成为地质灾害防范与治理中一种新的表现方式,也即将成为地质灾害防治中主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地点的调查项目作为其研究和分析的基础,通过新兴的遥感调查进行分析和总结后,可以分析出遥感技术对整个受灾和救灾项目中的作用进行相关论述。

?C上所述,如果对江西上饶地区地质灾害进行监测的话,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知道其规模一般是数百到数千立方米,植被的分布非常茂盛,并且分布不均,所以我们采用高分辨率为主、多光谱的形式为辅助,多种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上饶地区的遥感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方法。

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遥感技术;特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TJ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720095-01

前言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对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和太空资源的开发和争夺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和民族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遥感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它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从航空时代进入航天时代。由于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因此,遥感技术已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伴随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带来了新一轮遥感应用的热潮。现在,卫星应用覆盖了减灾、健康、环境监测、能源调查等,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许多领域,遥感对地观测技术有着无限光明的应用前景。

1.遥感技术的涵义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

当前遥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2.遥感技术主要特点

2.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3.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3.1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害调查,可达到及时、详细、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不同地质地貌背景下能监测出地质灾害隐患区段,还能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灾情调查、动态监测和损失评估。为此,我国设立了专门的“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课题,经过近20年的实践,已摸索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方法。在“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3.2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成为了人类世界所面临的发展瓶颈。遥感技术应用于宏观生态环境要素的监测,具有视野广阔、获取的信息量多、效率高、适应性强、可用于动态监测等众多优点,同时其技术方法成熟。为此,采用卫星遥感这一面向全球的先进技术,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面积、全天时、全天候的环境监测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我们提供常规环境监测手段难以获得的全球性的环境遥感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我们进行环境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

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其从空中对地表环境进行大面积同步连续监测,突破了以往从地面研究环境的局限性。

如赤潮遥感监测。1995年至1997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开展了“海洋水产养殖区赤潮监测及其短期预报试验研究”,该项目成功地监测和预报了1997年11月发生在广东沿海和1997年7月发生在浙江的赤潮。开创了国内赤潮卫星遥感实时监测和预测的先河。

3.3遥感技术在农业气象灾害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对气象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农业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绘制更加清晰、形象的气象图;进行气候资源监测评价;气象灾害评估;气象灾害预警、气候分析评价等等气象服务;建设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支持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开发;利用气象数据,结合GIS背景资料对危害区域、危险程度、受害作物面积进行分析、计算、评估,预测洪涝灾害的演进规律,提供受灾区域、受灾人口与损失估算报告,并根据已有的抗洪措施形成后期应急反应方案以及防灾系统建设方案。

3.4遥感技术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海洋渔业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内外各渔业相关科研单位和大学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遥感技术应用于海洋渔业,具有大面积观测和实时动态监测的优点,可以获取多种海洋环境要素信息,对预报渔场渔情信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手段。

3.5遥感技术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及其相关分析技术为流行病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周晓农等人利用1989年与1995年两次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资料和我国黄河以南1∶100万数字化地图建立了我国钉螺分布的GIS,显示了我国不同地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强度、分布范围、数据来源及时间等。

为应付未来突发,可利用遥感技术提供目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疾病预测资料,以制订卫勤保障计划,保障部队战斗力。美国军方从1982年以来就运用遥感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他们以降雨量和气温以及从LANDSAT-3MSS获取的数据为参数预测了菲律宾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分布,并用来计算美军军事演习期间可能由于血吸虫病而导致的潜在伤亡数;另外还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战争时区别自然状态的疾病暴发与由于使用生物战剂引起的疾病暴发的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日臻完善,遥感技术必将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侯春红.公路地质灾害调查中的遥感技术,中国减灾2007,3.

[2]刘爱容.GIS支持下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科技资讯,2007(7).

[3]郑锦秀.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技术,福建气象学报,2001(2).

[4]周金星.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技术述评,山地学报,2001(19).

遥感技术在地质方面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利水电勘测工作应用

1前言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工程中所使用的遥感技术还处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在进行大范围的地质勘测时,经常将遥感技术与其它适合的勘测技术结合应用,这样的勘测方法能大大提高勘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如今我国在进行水利地质勘测时最常用到的就是遥感技术,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在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影响。

2对遥感技术的介绍

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它的主要组成设备是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等,因为有着这些先进的设备,遥感技术不仅仅能进行扫描传输等工作,甚至还能将其作为照相机来进行拍照,所以有很多领域如水利工程、军事、天气气象等都开始引入遥感技术来进行工作。遥感技术在进行地质勘测时对于不同的物质使用不同的光波进行探测,例如在探测水岩石、土壤是就使用绿光,而红光段是用来探测植物生长于污水等的,另外在对资源或者矿石等的探测时使用红外光段。由此可见,遥感技术在各种领域对各种物质的勘测都很全面准确。遥感技术主要是由遥感设备、信息传递、采集目标的特征、对信息的处理判断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中遥感设备主要进行信息的收集工作,捕捉到所要勘测的目标背景辐射出的电磁波信号,由此来对物体的信息进行收集,这个部分是遥感技术最基础的部分。在遥感设备将信息收集起来之后,信息传递部分就是将目标信息进行记录保存,以便以后使用。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将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整理提取出来,在传送给地面的接收站。目标特征的采集是指对接收到的物体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其的光谱特征,在比较目标的光谱特征,确认所找的目标物体。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深度的处理,将其转换为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在进行判断,从而了解勘测地质的特性。

3工程勘测中使用遥感技术的必要性

各种工程建筑质量的好坏主要受工程勘测的影响,建设一项重要的工程,只拥有经济政治等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开始前还需要对工程所在的地区进行了解,例如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是否适合进行工程的建设等。这时就要对地质进行勘测,而传统的勘测方法在技术上有着局限性,很难准确全面地对进行勘测,勘测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但遥感技术能够弥补传统勘测技术的不足,从整体上提高了工程勘测的效率与质量,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4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现在遥感技术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勘测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勘测进行的更加顺利高效。相对于其他建筑工程来说,水利水电工程要更为繁琐,而且这项工程的建造能够有效地规划保护水资源。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是我国现在十分重视的。对地质的勘测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提高地质勘测的水平与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它大大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以下将列出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的几个方面的应用。

4.1对水利水电工程构造的稳定性进行勘测

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对其构造稳定性的勘测是十分必要的,构造的稳定性能够保证工程不受地质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工程的寿命。对工程稳定性的勘测不能只看表面,对工程的内部也要进行勘测,这样才能确保地质结构稳定,不会发生变化。在对地质结构稳定性勘测过程中,使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得有关地质结构的信息,进而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确定地质构造是否稳定。传统的勘测技术虽然也能够进行稳定性勘测,但却无法准确的对断层近期活动进行分析,而遥感技术却能做到这点。

4.2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漏可能性勘测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出现渗漏的情况,这大大降低了工程的使用性与寿命。所以如何解决渗漏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十分重要,一般岩溶地区的地下暗河、断裂破碎带、渗漏性大的风华岩体等都容易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发生渗漏情况。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生渗漏情况,首先必须要找出造成工程渗漏的原因所在,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工程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来解决渗漏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在建设中采用遥感技术来勘测地质,了解地质的分布情况与组成成分,记录控制容易发生渗漏的地质区域,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出现渗漏的可能性。

4.3对水利水电工程不良地质现象的勘测

水利水电工程要想能够长期稳定的使用,就必须保证地质的平稳性,不能存在不良地质,否则就有可能是工程出现滑坡、泥石流等严重损坏。传统使用的勘测方法对地质的一些不良情况例如滑坡等的发展速度无法勘测,这就不利于保证工程的稳定性。而这些不良地质的发展与变化都能通过遥感技术来勘测得到,这样就能让相关工作人员获得不良地质的信息情况,然后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提出解决措施,从而能达到预防不良地质产生的效果。

4.4对天然建筑材料的勘测

在地质中存在着很多天然的建筑材料,例如土料、混凝土以及石料等,这些天然建筑材料能否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使用就需要考虑这些材料质量是否合格、在地质中的含量有多少、开采的难易程度等各个问题,这些问题使用传统的勘测技术难以解决,这就意味着无法使用天然建筑材料,使得工程建筑成本消耗更多。但是遥感技术能够通过红外遥感与微波遥感来勘测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在地质中的含量与分布位置,这样就降低了工作人员对建筑材料调查与开采的难度,让开采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高效。

5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因为其牵涉的范围较广、建设结构繁琐、规模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必须要有质量保证。遥感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勘测技术,它在传统的勘测技术上做到了更准确、更高效、更全面,它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将遥感技术大力的引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彭伟,徐磊,徐陵陵.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新方法的应用与展望[J].企业导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