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设计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空间设计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空间设计笔记

公共空间设计笔记范文1

关键词:土木工程 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 过程控制

一、引言

当前,大多新建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均定位为应用型,技术型,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多难逃老牌学校已有教学理念和的教学模式桎梏。毕业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是对所学课程的综合训练,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同时,毕业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工作作风、实践探索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中,绝大多数院校均采用毕业设计的手段来完成,因此,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等都会对毕业设计质量产生影响。

二、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个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方向的定位、毕业设计内容、专业知识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体到毕业设计,则由于经验的不足,特色培养还没有完全成熟和固化。但总体看来,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选题难

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方向选择是否恰当,内容确定是否合理以及设计工作量的多寡都会对学生能否迅速适应现场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毕业设计方案不容易脱离各大重点院校原有的模式。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大多属于建筑+结构或结构+施工,涉及的结构型式基本上是多层框架结构,毕业选题在形式上表现单调,内容上流于单一,根据一人一题的要求,大多只能通过变换工程名称的方式来应付,与工程实际不能很好的结合。

2、学生择业、就业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有冲突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扩招,输出的毕业生人数也逐年递增,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就安徽新华学院土木工程系而言,很多学生为保证就业,在大四毕业实习阶段就与建筑施工单位达成了就业协议,但由于建筑产品在时间上的特殊性,一但形成这种共识,学生很难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毕业设计。就业率和毕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难以取舍。

3、师资力量不足,指导教师的水平有限和责任心不强

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师资力量不足也成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按照安徽新华学院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8名学生,尽管如此,大部分的教师仍忙于上课和科研,学生一周难得见上指导教师几次面。教师指导时间的不够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解决,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无法保证。同时,大部分青年指导教师没有工程背景,工程知识缺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毕业设计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对毕业设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土木工程专业过程监控的具体措施

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障。针对毕业设计实施环节中出现的以上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还在于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和不规范。为优化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完全有必要建立过程监控体系。且监控体系必须贯穿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确定指导教师、选题、开题、下达任务书、查阅和收集资料、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评阅答辩及归档等。经过对安徽新华学院三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过程监控体系的确立可以从以下几个个方面着手。

1、毕业选题的监控

严把选题关,可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加以拓宽。目前80%的学生就业是走向施工、造价、监理等单位,应该增加毕业设计中施工、造价等部分的比例及难度,降低结构设计部分的比例及难度,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了解工程项目全过程,从立项、基本资料收集、方案比较的前期工作到施工可行性分析、实际经济指标考核等后期环节及与相关工程的配合,实现“工程师基本训练”。考虑到部分学生提前就业,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选题前,可调研并结合学生所在的工程项目确定毕业选题,以达到真题真做的效果。

2、加强对学生的监控管理

要求学生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查阅、收集的资料等整理成报告提交,作为对学生设计过程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也将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逻辑能力、对科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对于毕业实践阶段参加工作和考研的同学,指导教师必须加强与其的联系,不能放任自流。对于参加工作的学生,可以与其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取得联系,作为第二指导老师,共同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同时要求这些学生定时接受检查和阶段考核,否则不予答辩,让学生从思想上将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重视起来,协调好工作、考研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按时按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3、加强对教师的监控管理,打造责任心强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可以聘请工程从业人员参加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一方面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开展指导工作,让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在下达设计任务书的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编制好毕业设计进度表,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做详细的指导记录。进度表要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选题,根据指导内容进行编制,将指导工作细化至设计过程中各个关键点,具体到每次指导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也具体到设计的每个步骤,从而有利于掌握学生在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指导记录中除记录学生的设计进度外,还要给出相应的评价意见。在检查阶段成果时,除检查内容的正确、完整与否之外,特别注意各位学生的设计成果中所采用的设计条件是否与任务书所给的一致、计算书的内容是否与图纸一致,防止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互相抄袭。

四、结语

笔者针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给出了建议见解,以上措施在我系07级土木工程部分学生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立足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实事求是,不拘一格,将实践教学落在实处,通过不断对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以期对以后的毕业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注:安徽新华学院教研项目(编号:2010jy023);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编号:20101149)。

参考文献:

[1]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5):101-104.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公共空间设计笔记范文2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设计;创新和实践;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孙宜华(1970-),男,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李力(1964-),女,湖南汨罗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教授。(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101-02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科目。当今,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必须大力倡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克服传统工科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1]而地方综合性大学更应该结合自身所处的区域位置,积极探索一条毕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之路。

一、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的背景

为加速培养造就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教育部于2010年6月23日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采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本科阶段四年学习中在企业学习工作时间必须累计达1年。[2]卓越计划的启动无疑为地方综合性高校的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即:大学生毕业设计可以尝试走一条校企合作的创新实践之路。

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企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能得到学校导师的专业理论指导,又能结合自身就业方向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的校企联合充分响应了国家教育部卓越计划倡议精神,同时也顺应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愿望。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培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学校发展目标之一;学生则希望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参加到实际生产劳动中去,实现理论知识向社会财富的转移;而企业则欢迎动手能力强、进入角色快、职业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3]校企合作既能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又能较好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峡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确立了“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全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与发展,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大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校企合作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认真学习并吸取国家教育部卓越计划精神内涵,笔者探索在安排学生毕业设计时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并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校企合作开展了实践和调研分析。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

本次调研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如何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实施校企合作,怎样保证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完善的指导,校企合作对大学生毕业设计有什么作用,校企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调研对象为三峡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本文将结合毕业设计课题选定、研究方法确定、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成果输出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1.毕业设计课题选定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实施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参与工程设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使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要。因而,在拟订毕业设计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尽量贴近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本次调研中,该学生毕业设计最初拟订课题为《焊接结构超声波探伤及影响因素研究》,而该学生的就业单位是一家专门从事电力系统智能化记录分析和时间同步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该生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产品的结构设计。显然,原定毕业设计课题与其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关联不大,对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作用也不显著。况且,就业单位也希望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结合企业实际,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毕业工作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在与就业单位进行多次协调商议之后最终确定该生毕业设计采取校企合作方案,并拟订毕业设计课题为《ZH-XX型电力故障录波器典型钣金箱体构件的结构设计》。于是,该生毕业设计在达到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要求的同时也能深入到其就业后的具体业务工作中去,使得该毕业设计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

2.毕业设计研究方案的确定

在毕业设计的校企合作中还有一个必须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那便是如何充分利用和整合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能得到完善的指导和充分实践。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校企合作才能在大学生毕业设计中起到应有的创新和实践作用。在校企合作毕业设计中,既需要学校老师的理论指导和进程监督,又需要合作单位的实践指导和实时督促,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学生在企业实习就不可避免地远离学校,这对理论指导和监督造成不便;而企业毕竟不是教育单位,不可能像学校那样专注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由三方共同确定合理的毕业设计研究方案,并借助互联网等通讯工具随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指导。

针对该生的毕业设计,我们拟订的方案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需要学校教师指导的主要有:相关文献资料查询、要求制订、结构设计、三维建模等。需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指导有:要求的制订、高温测试、EMC测试等。

3.企业实践环节

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是指学生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环境设备,结合自身岗位的工作内容,在选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内进行实践与探索,完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加深对理论认识”的过程。通过企业实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该生毕业设计企业实践中,先是通过对各种电气用钣金箱体结构设计行业标准的学习,加深对钣金箱体结构设计的了解。同时,通过对SolidWorks等结构设计软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结构设计方法和软件。然后,参与到实际产品的结构设计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电器用箱体结构设计的要求、技能。最后,经企业测试人员培训,掌握高温测试、静电脉冲测试、雷击浪涌测试、震荡衰减波测试等测试方法,明确这些测试对产品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在完成上述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该生对电器用钣金箱体的结构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该学生所设计的ZH-XX型电力故障录波器典型钣金箱体构件基本能够满足产品所需的安装尺寸要求、工艺性要求、使用强度要求和EMC电磁兼容性要求,使得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毕业设计成果输出

当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达到预定要求之后,学生便需及时返回学校完成毕业设计的成果输出。毕业设计成果输出主要包括:相关图纸绘制、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打印装订以及毕业答辩的准备工作。毕业设计成果是检验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好坏的直接指标。在完成毕业设计成果输出时,学校老师需要按照学校相关的毕业设计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按时保量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在该生的毕业设计中,该生于5月初返回学校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实习情况和毕业设计完成情况,由老师对前期成果给予评价,并对后续工作提出安排和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该生于5月中旬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初稿的撰写,提交老师审核。老师在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初稿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最后,学生修改论文,5月底提交打印并装订好毕业设计论文,6月上旬完成毕业答辩。其间,该生对毕业设计成果进行总结凝练,撰写出期刊论文稿,论文《基于SolidWorks的钣金箱体结构逆向设计实现》在年内公开发表。[4]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进校企合作机制有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的优秀高校毕业生。通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后可以看出,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合理安排好毕业设计中的环节和流程,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既能够较好地保证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同时,也为毕业生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打下一定的基础,使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3):49-52.

[2]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等.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1,(4):49-52.

公共空间设计笔记范文3

【摘要】针对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M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方式是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必选项,并围绕环境与碳排放、交通建设、住宅与就业、服务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水资源与废物处理等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态 建设 必选项

我们知道,美国的城市低密度发展,城市化与机动化同步进行,是一种车轮上的城市化,这种低密度发展带来高油耗,城市堵塞和身体肥胖症。考虑中国城市化进行,改革开发三十多年,尤其近十年来,城市建设和城市规模突飞猛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同时,城镇化也面临诸多问题:机动化和燃煤引起城市空气污染日渐严重、城市郊区化及其城市发展蔓延、水污染引发的水资源短缺尚未解决、能源危机与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等等。虽然欧美国家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创新点,但其放任自由的发展模型值得我们思考,我们要有一个均衡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发展,二是要减排,三是要改善。可持续发展方式是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必选项,是正确的发展观和城市应对之道。

1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

1.1可持续能源。使用目标是减少化学能源、多用可再生能源、以一种环境友好、社会友好的方式使用能源;减少减低碳排放的直接方式是减少碳补偿化石燃料的燃放,间接方式是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在能源定价应该进行高效的管理。

1.2可持续用水。可持续用水的目标为提高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做到减少设施从当地资源获取水的数量,尽可能循环利用设施用水,可持续用水应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提高设施和家用电器的效率;采取节水景观改良土壤、减少蒸发、除去杂草、选择当地植物、选择性运用草皮、考虑灌溉种植;提高锅炉操作,改良操作和保养、减少循环来降低水消耗、翻新获得更好的水与能源效率。

1.3材料和资源。可持续使用不要耗尽有限资源、降低现有的有限资源的压力、不要增加污染或对居住者的健康安全冒险。

1.4工作场所管理。一是提高空间的弹性应用,空间设计经深思熟虑、设计灵活的IT结构、使用模块化家具。二是支持办公空间的转换,安装实时网络装置、给所有办公桌配置笔记本电脑对接站和手机充电器、支持无线网络、支持桌面和会议室视频会议。三是创建高效的工作环境。四是成功的可持续工作空间管理,如弹性高效的工作空间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

1.5可接受的室内空气质量。可接受的室内空气质量指的是能保证每个人的舒适度,当80%的使用者没有表明不满意的程度时,我们称之为可接受状态。室内空气质量的威胁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包括了外界的污染,二手尾气,外面的湿度,土壤污染物。内因包括了空调通风设备,设备运行和材料,人员,建筑构件和家具。

1.6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方法包括土地填埋、焚烧、资源回收、循环使用、堆制肥料、热处理(热解气化)。新建/翻新项目种类须包括废弃物管理。回收/循环使用修建和拆除的建筑材料,减少回收,运输和原材料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的废弃物流程管理活动包括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回收再利用能够节约自然资源、防止进行废弃物的土地填埋、节能、节约资金、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减少污染和全球变暖。

1.7可持续发展建筑场地。基本准则是调节全球及当地气候、净化空气及用水、可不断再生的居住环境、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提供可观赏性。场地影响举措包括改善雨洪管理;保留完整的雨水控制机制;收集并再利用雨水;增加可渗透性表面。尽可能的少用化肥和杀虫剂;为过滤和清洁雨水添加景观功能。铺地区域可持续选择使用浅色的沥青;使用混凝土而不是沥青来铺设人行道;采用不同厚度的混凝土覆盖现有的沥青区域。

2 可持续发展方式是绿色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必选项

2.1环境与碳排放。在环境与碳排放问题上,通过采用创新的、覆盖全城镇范围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全面实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将家庭、学校、商店、办公室和社区设施纳入系统中,实现全面的低碳排放控制。所有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或高性能节能建筑,所有的公园或公共空间都应进行高水平的城市设计,而且必须满足节能减排要求。这些设计和控制内容必须纳入生态城镇社区远期规划管治的范畴,能够长期监控和指导生态城镇的发展和建设。

2.2交通建设。在交通问题上,应编制覆盖整个地区的交通规划,将提高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作为生态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尽量减少小汽车出行。每个住宅的规划和区位设置应在10分钟以内的步行距离抵达发车间距较密的公共交通或地铁车站;设置邻里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卫生健康、社区中心、小商店等。在生态城市各种设施的整体布局规划上,不能出现依赖小汽车的规划模式和空间布局,即美国南部的郊区化模式。

2.3住宅与就业。在住宅问题上,首先依据建筑节能标准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在房屋内配置实时的能源监控系统、实时的通信、高速度的宽带。在建筑材料上必须体现高标准的节能。通过综合节能,在当地产生低或零碳排放的能源;通过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低和零碳排放的供暖系统和供热计量等措施,实现再进一步减低碳排放。在就业问题上,要求生态城市内部实现混合的商务和居住功能,尽可能减少非可持续的、钟摆式的通勤出行的生成。

2.4服务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在服务设施上,要求建设可持续的社区,提供为居民的富裕、健康和愉快地生活有所帮助的设施。在绿色基础设施上,要有公共的、管理良好的、高质量的绿色开放空间网络。绿色空间要求具有多功能和多样化,可以用于游玩和娱乐,可以安全地步行和骑车,能够提供野生憩息功能,可以是城市纳凉之处,也可以是雨水蓄积与排散之地。

公共空间设计笔记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美学;用户体验

图书馆起源于文化,致力于文化。现代图书馆就像一部立体、富有魅力的无声教科书,它以开放、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来访读者进行审美的熏陶和塑造,将知识文化内化于人的所思所想,促进人类继承和发展知识。作为公共建筑,空间规划利用对图书馆是否能够充分发扬文化特质、表现艺术审美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图书馆空间规划的艺术意境与文化品位,能够更好地将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展现出来,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的职能。

一、图书馆空间研究现状

随着国外诸多探讨空间先进理念的推动,图书馆的空间价值被重新发现,国内图书馆界针对空间这一主题的探索也日益深入。颇受关注的图书馆空间研究涉及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IC空间)、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Commons,LC空间)、第三空间(TheThirdPlace)以及公共空间(PublicSpace),研究的主题方向扩展到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阅览空间、共享空间、空间布局等。从空间理论的研究层面来看,图书馆界对空间主题的探究从最初的建筑空间、空间布局等物理空间,发展、延伸至对图书馆价值理念层面上公共空间和第三空间等的研究。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美学理论为指导,旨在从艺术审美及用户体验的角度把握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表现,探讨设计美学视域下的空间规划办法。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一)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要素

现代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是集馆舍环境建设、知识信息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用户需求建设于一体的综合设计,是通过风格定位、功能划分、空间布局、动态流向、光照设计、色彩装饰、材料运用等环境艺术手法,创造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者基于使用功能和设计美学的要求,综合考虑绿色生态、陈设艺术、空间色彩、声环境、空间采光、通用设计、家具形式、视听环境和通风系统等,将图书馆总体空间艺术和建筑之美深度融合,利用局部空间的特定环境,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年龄、性格、职业读者的多元化的艺术场所。设计优良的图书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雕琢,使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丰富为美学展示和价值引导,将美的内涵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图书馆在知识收集与资源保存的基础上,其空间功能也融合了立体的美学拼贴,在无形中创造着一种综合效果。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引入设计美学的必要性

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承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特征。现代图书馆不仅要呈现出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纵深,更应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创新知识的集合地。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通过美学引导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转变读者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获得吸引读者到图书馆的持续动力,在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同时,借助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实现对受教育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健全、完善的品格,从而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和价值导向的树立。因此,设计者应当综合考虑图书馆自身、读者、美学、使用体验等多种因素,打造功能设计、审美情趣和使用体验都让人满意的图书馆空间。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凸显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而且应该充分实现图书馆空间审美的文化传播功能。

三、燕山大学新图书馆空间规划中利用设计美学的实践

燕山大学新图书馆(以下简称“新馆”)通过理性的空间组织和造型手法表达了简洁有力的现代感。主体建筑由若干个类似盒子的形体组成,设计概念取自古代线装书,建筑外观体现了中国线装书书函的雅致结构,自然地围合出内庭院──内含中国传统书院中的园林精神理念。竖向排列的玻璃幕墙与石墙形似书架,规则地排列着,体现出韵律感,象征理工院校的严谨学风。外观界面的透明玻璃使读者在室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室内的空间开阔、自由、流畅,也为读者与行人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性,流动性的空间设计将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和接纳性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以燕大文库表现文化传承

大学文库是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藏阅空间,建立大学文库是高校图书馆对学校智力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收藏、保存、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中国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大学文库,有研究学者认为,中国高校文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高校文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则处于实体文库与虚拟平台共建阶段,也有少数一流高校的文库已经达到根深叶茂、资源与服务日臻完善的阶段。燕山大学图书馆于新馆规划设计燕大文库,在收集燕山大学名师、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学名师与优秀校友的学术著作、教案、讲义、笔记、手稿、手绘图纸等进行收集、陈展。名师是有着深刻思想、业界公认的专家、学者,是能够感染学生的教师,他们一生中产生的大量著作、手稿,使用过的教学教案,批注过的学生论文等文献资料,能从不同侧面彰显学校的教育科研、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与成就。燕大文库秉承“弘扬学术精神,传承燕大文化”的设计理念,承担了燕山大学文化传承的责任。除收藏和展示区外,燕大文库还设立了接待区和阅读区。设计师将文库功能与建筑美学相结合,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元素,延展文库藏、展的功能至交流和阅读,通过室内设计实现文库收藏与展示、阅览与交流的功能,吸引读者驻足与利用。

(二)以主题书斋展现人文情怀

现代图书馆的设计理念之一是把图书馆作为多种目的使用者长时间停留的空间,图书馆正走向高度的空间复合化。长时间处于开敞的大环境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感,设计者应根据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打破单一的藏阅空间界限,将功能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演变为容纳学习、科研、交往等多样化、多功能需求的复合型学习场所。新馆于开敞的传统阅读区域以书斋的方式规划设置了6个特色主题阅读厅,借助建筑结构,打破单调、机械的开敞式阅读环境,根据所处区域藏书的内容定位书斋的设计风格和主题意向,例如,社会科学藏书区设计了红色文化与馆史典藏两个文学主题;自然科学藏书区展示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科普类主题;样本藏书区规划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史学主题。6个主题阅读厅的装修设计及家具选购与所在大区的室内设计风格相互呼应,形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体系,既可以单独使用,成为开敞阅读环境中的点缀元素,又可以巧妙地成为共享空间中的衔接空间,将公共开敞的藏阅区域通过设计美学合理地配置,构成良好的空间序列体系。同时,利用角落空间和边缘空间围合出的半透明环境,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研究和交往互动需求,实现领域感和独立空间体验。通透的玻璃隔断使读者在书斋之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书斋内的包容、自由、流畅也为读者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书斋的设计不仅使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增加了过渡空间的阅读氛围,凸显了空间的艺术审美与人文情怀,是充分发挥设计美学指导意义与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的实践之一。

(三)以创意梦工厂实现多样化文化服务

图书馆空间的多样性表现在兼具个人与协作、开放与封闭、安静与嘈杂等多种属性,随着读者学习行为、阅读习惯和研究目标的改变,更多的研讨、交流、协作、创新、展示空间横空出世。保持公众兴趣是现代图书馆设计的目的之一,趣味性的空间体验让阅览环境不再乏味单调,通过空间的层次性打破实体边界,同时延伸心理空间。图书馆的开放交流场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新馆利用大厅上空的连廊开放讨论区域设计沙龙性质的创意梦工厂,借鉴奥地利设计公司BeneGmbH的BOX概念,以盒子为基础模块,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灵活地组合为桌子、长凳、案台、阶梯等,轻松改造家具结构和空间形态,为团队工作和沙龙文化注入新维度,激发团队活力和创造力。创意梦工厂创造的自由、灵动的空间特质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变化,更催化了服务创新与空间融合的化学反应。燕山大学是理工科类高校,燕山大学图书馆在努力营造科学、严谨的学术氛围的同时,竭力为广大师生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文化支撑。新馆通过布置开放的交流空间,努力为读者营造集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创新体验、社交体验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为图书馆多样的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可能。

四、设计美学视域下图书馆空间规划利用的思考

(一)融合时代文明特质,展现文化育人内涵

图书馆建筑是典型的文化建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刻写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明轨迹的重任。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与文化背景良好地融合,将当下时代的文化底蕴充分地体现出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主要为高校的师生,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结合本校历史底蕴,立足学科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艺术性;区级、市级或省级的公共图书馆则应当结合当地的文脉,有效地挖掘地域文化,将图书馆与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习俗与空间艺术设计联系在一起,让读者一步入图书馆就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善用科学规划理念,提升空间美育价值

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现代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放眼于图书馆整体环境构架,合理地布设多样化的功能分区,设计流畅的交通动线,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光环境和装饰环境,提供人性化的室内导向系统,同时对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研究,充分权衡暂时与永久、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期之间的利弊关系以及计划与实施的差别控制等问题,最大限度、最为合理地利用图书馆人文及现有的景观资源,创造出集生态美学、环境效益于一身,适合读者学习行为和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的环境。

(三)发挥设计美学优势,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艺术性是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灵魂。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和对话艺术。设计师应以审美的视角规划图书馆空间,提升空间的意境与品位,根据馆舍建筑风格及文化定位,将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图书馆内部大环境中,使空间的环境氛围协调统一,通过满足读者深层次的心理追求,达成读者追求美和感受美的强烈愿望。总之,设计师应将图书馆建筑之美与艺术之美高度融合,努力让每一个室内区域的设计都能够体现出现代化、开放化、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魅力,从而打造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

五、结语与启发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近年来,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多数图书馆开始意识到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且针对空间规划带来的环境美化、服务延伸和管理探索等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活动。目前,国内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构建已经呈现出艺术氛围营造与理性空间构建相结合的趋势,功能空间设置也从为单纯阅览、单纯体验、单纯艺术表现而设置的直接单义空间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发展。但是大部分图书馆的规划设计仍以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和业务服务为主,较少丰富空间内涵,更不用说融入空间美感。加上受经费投入、服务主旨、治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图书馆在全方位考虑和融入用户价值感官、审美需求、文化传承等方面还有所不足,设计中仍然存在不能与功能充分融合,无法与区域、校园和图书馆文化协调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设计美学融入图书馆空间规划,将美学和文化要素场景化,通过空间功能的人性化设计和艺术元素的高度融合提升图书馆服务动能,打造有温度、有灵魂的学术文化公共空间,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著,廖薇.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空间演化及再造的驱动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2):22-28,41.

[2]B-architecten.合成美学布鲁塞尔Muntpunt图书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3):112-117.

[3]程妹芳.基于LC服务的图书馆空间整合与重组──以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36(12):68-70.

[4]彭悦莹.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当代旅游,2019(2):235.

[5]兰小媛,潘卫,郭晶,等.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9):70-74.

[6]胡惠琴.日本图书馆设计的时代性[J].建筑学报,2003(9):66-69.

公共空间设计笔记范文5

就在秋天的一个午后,上完博士班课,没计划的,听着妈妈米亚的音乐……沿着北大西南门的墙边往北走去,突然眼前就出现一座露天的卖书市集,秋阳洒洒,只见一群人穿梭其间,翻书、看书、找书……这是北大延续多年的假日文化书市,仿佛是自动成形的一个书市,这里的书新旧杂陈,学术和大众书都可见着,在这里充满着一种寻书的乐趣。这是北大的一角,身为新鲜人的我才知悉的角落,却老早是海淀区中关村一带最显着人文的特色。

让你离不开的书城

沿北大西南门墙外的颐和园路向南行,约十分钟路程跨过四环西路就到 “中关村图书大厦”。整个大厦一楼最外圈黄金的位置都让给饭馆,各式各样的美味这里都有。大厦前的开敞广场,有不少厂商抓住美好周末时光做着宣传,这些可不是什么好吃、好玩的广告,而是一家外文学习机构在招揽学生,这或许正是中关村的与众不同。不缺餐馆、不缺小贩,在这里汇聚的人有着更多向上学习的动机。踏入中关村大厦内的书店时,这样的气氛更是让人震动。已不算小的书店,从一楼到四楼处处充满着人。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周末,这些人放弃了大好天气,选择在这里消磨假日。而书城除了提供近万平方米的场地,及20余万种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也在窗边风景最佳处设置一整排方便看书的位子,几个重要书区内也都设置阅读区。读者完全不用辛苦站着翻书,可以大大方方坐在桌边捧一本书,看上一天。有些学生倒是干脆,当场振笔疾书地把笔记本摊开抄个过瘾,也有人翻开英文图书当场背起单词来。这种景象任何店员都不会出面阻拦,让我好生佩服这个企业经营者的气度。没事,就抄吧,抄累了不免就想买了,抄久了铁定又培养了一位爱书人,今日没钱买书,明日有钱铁定是忠实客户,反正客户进门了就有机会。

再走几层不免觉得有些累,正想买瓶水喝,惊喜地发现书店一角有家店铺,摊子上卖着简单的饮料。在小卖铺里歇息,看到店里的桌上放有个人电脑,询问一下店家说目前还没开放使用,但心想日后呢?会开放读者上网?看来这书城的经营观念还真前卫,活脱脱就是赌城的经营手法――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想尽办法把客人留在店内,留得愈久就愈有机会。事实上以中关村图书大厦开幕以来的业绩,也证明这样的生意模式是可行的 。

谁说爱书人都是死气沉沉的学院培养来的,在中关村有这样一个优雅、明亮的购书环境中,会培养更广泛而多元的爱书人吧!

品茗、喝咖啡、阅读

买了些书,稍作歇息。 图书大厦临四环西路这面的小馆都是不错的选择。书城南边的 “上岛咖啡店”,优雅宁静,提供中式餐饮和浓郁的咖啡。如果想喝点茶,寻着隔壁圆形楼梯上二楼,一眼便可见“茶”字 。才进“嘉木舍茶艺馆”的大门就能感受到与西式咖啡厅完全不同的风味,店内摆设透露出极其优雅的中国味道。 沿苏州街向南多走几步,便是星巴克。这几家店特别适合喜欢安静看书的你。若是只想稍作休息,把钱省出多淘几本好书,那就跨过苏州街到对面的海淀书城区吧,平易近人的麦当劳立刻出现在眼前,一杯咖啡的价格也立刻从三十几块降到了六七块,环境也还干净明朗。

书法、线装书,只在中国书店

进入“海淀图书城”的牌楼,就进入著名的海淀图书城的范围了。海淀图书城不只是一栋图书大厦或是一间大书城,而是以一条 220米、10米宽的街道为轴心的小街,街道多是卖书的,建筑物里有正规的书店,沿街更是处处可见卖书小贩。由于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小市集,假日非常热闹,除了卖书,吃的、穿的、用的一样不少、就算不买书,来这走走也会满载而归。

在大大小小的书店、书摊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大街上同时拥有几家店面的“中国书店”。相较于“中关村书店”的巨大与明亮,“中国书店”更多一些典雅与古朴,在书种的选择和经营方式上,明显有别于“中关村书店”求全、求齐、求新的做法。书店的地下一楼是特价书区,3元就可意外挑到一些陈旧好书。若真有幸捞到宝,那可真是一大乐事。一楼专卖学习书法工具的特区,面积不小, 店家弘扬中国文化的用心显而易见,而这样的用心愈往上层走愈发浓郁,当看到一部部蓝皮仿古线装书静静的躺在书架上时,立刻被中华文化的浩大深远所震撼 。在繁华的北京,有这样一家书店愿意为一批深爱中国文化的读者设立这样一个线装书特区,可见其心,此区也有不少外国人、留学生、港台生浏览。

除了和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书画、线装书,店内还有个不得不提的书区,就是连环漫画特区。不是今日的日本或是西洋漫画, 而是纯中国的连环漫画。书的开本多半不大,约明信片大小,主题包括古典文学西厢记、水浒传、金瓶梅等,也有西方故事,更多的是爱国漫画,透露着浓浓的昔日革命知青味。由于时代递变,这样的出版风格反倒极端的显眼,即便不看内容,都想买来珍藏或是送礼,毕竟实在是很有特色。

图书论斤卖,折扣最实惠

除了“中国书店”,海淀书城内有更多大大小小活脱脱就像仓储式的书店。因为书太多、人也太多,加上花花绿绿的特加标语和海报,整个书店只能以“眼花缭乱”来形容。可是低折扣的优惠,让读者完全不在意书店的凌乱,随意的,就在散落四处来不及摆放的书堆间随便找个地方,就地翻起书来。

这样以低价促销取胜的书店,一间挨着一间。简单隔板后又是一家,一直走进去,没有尽头。有趣的事有些书店,也提供租借图书的服务,读者只需先缴年费,就可在一年内依规定借阅图书。对阅读量较大的读者而言,也不失为方便之道,可以随时看到更多的新书。

“淘书公社”是家位于地下室的书店。这是一家以“斤”卖书的书店,每斤8块的价格,让你不得不感叹价格之低。不过你可不要小看这家书店,虽然书价低,但是店面宽敞,环境优雅,还有个卖茶的餐饮区域。虽然餐饮区已经不再营业,但这还是让这家书店在海淀书城一堆的特价书店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文化商城,艺文生活

到海淀书城了,那就一定要去“第三极图书大厦”。“第三极图书大厦”是一家以书店为主的商城,地下层是美食街,二楼、三楼有餐厅、字画艺品店和服饰用品店等,一至三楼内设置的餐厅档次和衣服品味,与书城客户的品位相得益彰。这其中有家非常吸引眼球的点。原来这是一家艺品店――artkey。老板亦是台湾人,可惜无缘见着。老板希望将艺术带入生活。听说这家公司已和中西方近千位艺术家签订合约,希望把艺术家的画作与生活中的杯碗器皿和家具等结合在一起,让艺术走入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浏览店内的商品,上面不乏齐白石等大家的画作,商品的制作质量精致,独特的品味应该吸引不少常来书城的读者。

大厦三楼以上整整四个楼层都是书店!“第三极书局”开幕时,标榜的也是一个“大”字。书局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书店内有30万种图书和10万种音像制品。但令人欣喜的是,相较于“中关村书店”,2006年7月才开幕的“第三极书店”,显然不只有“大”而已。书店环境优雅自然不用多说,只消稍微逛了一下就会发现,这里每个书区的区分较为明显。除了每个书区入口上方都有明显的标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建筑物本身就是狭长型的,每层的空间设计大体相同,只要一上电梯,首先遇到的就是圆形的结账柜台,然后沿着中轴线直行,就能迅速浏览到每个书区清楚的标识。读者可以在行走的过程中快速决定要到哪一区找书,绝不会因为书城的面积过大,在东转西转的过程中失去方向,迷失在书海中。此外对原版台港图书的引进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这样的空间当然绝不仅仅是卖书,在商场内部和外面还有公共艺术空间,不定期会邀请一流艺术家来此进行艺术展览。原本可能损及店内空间美感的大圆柱,现在却变成现成的广告灯箱,可以看到近期艺文表演的讯息,这实在是店家巧妙又有意义的安排。最让人感到窝心的,是这样一家人流量众多的书店,却始终能保持卫生间的清洁,而且还从不缺少纸巾的提供。小处方见用心。经营者的用心和认真,实在让读者非常受用。

公共空间设计笔记范文6

关键词 网路教学 情感沟通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类通识教育课程,是我校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第一批试点开授的全网络模式授课课程。从2010年至今,网络通识课程已经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开设了5年的时间,每年提供20门计算机类通识课程供学生选修,每年选修学生人数达到3千余人。计算机类通识网络教育课程以其特有的多媒体集成功能、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情景的虚拟化,实现了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由于其突出的优势,网络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

2014年第二学期末,为调查计算机类通识课教学工作在网络平台中的开展情况,我中心在网上向本学期选修课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发放675份,回收654份。在对于网络教学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同学们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给予肯定,对于教师使用多媒体资源授课的多元化与灵活性也表示肯定,但是在对“学生中是否意识到网络教学环境中师生情感缺失这种现象”的统计中,有将近72%的同学觉得情感缺失,只有28%的同学没有感觉。数据表明在网络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对于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授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在网络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能回避的问题之一。如何加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沟通,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师生情感沟通策略,成为开展网络教学中需要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

2网络学习环境中情感交流缺失的表现分析

2.1网络课件中的情感流失

教师作为网络教学课件的提供者,有的老师对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解过于片面,有的老师受到多媒体课件操作能力的制约。很多原本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课件变成了简单的“课本搬家”,有的学生戏称PPT为“骗骗他”,可见在网络教学中没有情感律动的课件是多么单调乏味。同时,教师原本声情并茂的教学课堂讲解,被模式化的课件代替之后,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是觉得课堂被机械的,冰冷的语言界面代替了。

2.2师生交互中的情感缺失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的交互情节往往被设计成为答疑讨论区,或者是电子邮件的答疑。这一切的网络互动活动,都是建立在文字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对于显示器背后的教师形象感觉到陌生和隐秘。学生离开了他们熟悉的传统课堂,没有了教师生动和富有表现力的现场讲解,也看不到具有教师性格特点和强烈知识暗示色彩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传统课堂中那些能够引导教师知识点拨欲望的活生生的学习者文化群体形象,和能触发学习者群体进行知识感悟的教师文化个体形象,已经渐行渐远了。

2.3网络交流空间设计中产生的情感缺失

根据统计,网上交流空间活动性比较强的区域往往是学生关注度高的领域,比如网游俱乐部,日韩发烧友,聊天室等等。这样交流互动积极的现象很少出现在网络课堂交流的空间里。教师为了监督网络教学情况,有时简单的要求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发帖量,并计入平时成绩。网上的互动交流多半成为学生为了完成平时成绩而选择的无奈之举。看起来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答疑讨论区,学生分组协作学习,课堂作业以及课堂笔记等功能模块虽然都为学习者使用,但是缺乏对于互动区域的真正引导和组织。怎么将学习过程与学习交流结合起来,使得学习者对于这些交互的学习行为作为网上自助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割裂开的行为活动。

反馈的延时性造成网络教学平台中交流的最大阻碍,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程中可以明显的感觉出来,如遇五一、十一等小长假过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降低,很长一段时间交流平台中的学习者参与讨论的次数明显减少,学习者学习兴趣有衰退的迹象。讨论次数的减少,反馈信息的延迟,使得教师也产生了携带心理。教师参与领导讨论的次数也明显减少,讨论的深度也肤浅起来。

2.4师生关系异化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得不把自己与教师和同学的网络“交往”理解为“完成学习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对于“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接受,使他们忽视了网络学习的“目的性价值”。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将学习者异化为物,而且最终也使教师异化,从而使师生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3加强网络教学情感沟通的策略

计算机类的公共课程多以操作性较强的工具软件作为授课内容,在以前的传统课堂中,这些课程是在机房中讲授的,教师就在学生身边指导学生上机实践,学生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与教师取得沟通,教师也可以在机房中观察学生的上机情况,从而第一时间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不同在于:学生和教师是一种半分离状态。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面部表情、语言、眼神、手势、语调、语气等有效而直观的情感传播形式,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互动则存在着互动的非实时性与互动的间接性。针对网络教学的这些特点,我们在计算机类网上公共选修课授课过程中提出以下策略提高师生的情感交流:

3.1激发学生情感参与,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情感设计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情感设计。网络教学课件是计算机类通识课教学中承载认知任务的情感场所,能够为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时应注意页面的色彩的运用,布局的整体性。使各种元素如:动画、文字、声音、图片等合理的搭配,使学生在打开页面时就能立即被吸引住。根据计算机类通识课程的特点,很多操作工具课程的网络课件制作,应该更加突出教师操作屏幕录制。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结合慕课理念,短小精干的操作视频,简单明了的介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并带着积极、快乐的情绪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经验,同时不同的学习者对事物的兴趣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课件组织方面,我们就针对学生计算机能力及对知识点掌握情况,准备多个套系的课件资源,有的系列资源适合初学者,有的课件资源有一定的拔高实例,可以为掌握较好的同学提供学习帮助。抛开简单的教学知识点,因为计算机类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师还尽可能多的准备一些实例操作课件内容,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诱发学生对这一科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

在课件的设计中还应提供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清晰的课程组织结构,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多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指导作用被弱化,容易出现学生学习无目标的情况,所以电子学习任务必须比传统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更清晰,更简洁。在网络教学课堂上,任何不明确的学习任务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混乱和不满。所以教师可通过电子公告明确课程讨论主题,布置适宜学生学习的任务,用以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实践证明,与学生的交流老师要主动,布置的讨论话题教师积极参与回复,会给学生很大的交流信心,发帖和跟帖讨论的数量就会有明显提高。反之,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或是回答问题,教师不闻不问,或是简单的回复“好”“对”这类简单词语,会引起学生被敷衍漠视的感觉。

3.2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辅导,增进师生的情感

网络教学的虚拟性使学习者可以超越时空的有形障碍,过着一种虚拟的学习生活。虽然这种虚拟的教学环境可以非常接近现实情境,能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式的教学,但它毕竟是虚拟的。它随之带来的是学习者情感交流的不足,不能培养真实的人类感情等问题。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在传递师生情感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把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的作用,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不用过多的干涉。给出规定的时间段,给出需要完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的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教室的监控系统或是网络教学平台数据统计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行为的偏差通过答疑讨论区或是一对一的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及时的纠正。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智慧的火花予以及时的肯定。这样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胜任感,激发学生的后继动力。当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发问率比较高,或是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做出反馈,可以通过答疑讨论区、电子公告栏等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鼓励,避免学生因为问题长时间不能得到解决而产生畏难情绪。

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必须加强老师的指导。由于网络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筛选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传递学习资源。教师在网络课堂中的主导性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向导。为了使辅导更有效,笔者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有:第一,使用问题推动法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第二,加强异步辅导。这里的异步辅导是指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培优补差的个别辅导。在计算机类通识课程中,除了网上学习之外,每个学期还安排了面授答疑时间。答疑时间由教师根据网上课堂中授课情况决定。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BBS互动,课程作业的提交,教师能够感觉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点的出现,这时教师可以在课程通知中对面授答疑的时间和地点做出通知,有问题的学生来交流即可,不点名,不记旷课,一切在主动知识获取的前提下放松的完成。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教师回归到了讲台上,学生从键盘鼠标旁来到教室,学生带着问题来,可能简短的交流老师就解决了学生学习操作中一个困扰多时的疑问,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效果。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真切的感到老师的关心时,他们会在平日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老师充满信任和感激。

3.3有效促进情感交流,必须实施网络协作式学习

网络的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指的是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其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教学本就是一种人际交往,信息的传递。从时空上来说,教师与学生共处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毕竟显得更加拘谨。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表现的更加轻松,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不仅可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还可使学生的体验自己情感、认识他人情感、表达自己情感、影响他人情感的能力得到培养。

为每个学习小组开辟一个专门的网络空间,有效实现学生协作和师生协作。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按照前期知识储备能力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有利于学生的交流,而专门学生教学讨论区的设立更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小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入相应的讨论区,通过你问我答,集思广益的探讨形式来完成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有孤单的感觉,特别是在获得其他组员的帮助鼓励之后,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作为老师则可关注学生的整个争论过程,对其中正确的结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并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计算机类通识课教育网络教学平台中设有“学生互助讨论区”、“自主素材展示区”等栏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从而有效促进生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协作学习使参与协作活动的学习者(包括教师)共同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中的成员可经常在互动讨论区里互相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成员之间就会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基金项目:2013年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青年教师科研培养基金项目XJEDU2013S02“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的情感培养研究(教改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晓曼,张天荣.网络课程中情感交互因素及策略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2] 陈集炎.浅析网络教育中情感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民营科技, 2009(11).

[3] 朱小蔓,朱永新.中国教育:情感缺失[J].读书,2012(01).

[4] 黄瑛,杨改学.现代远程教育中情感缺失问题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 2007(03).

[5] 冯满堂,王瑞杰,马青玉.情感计算及其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