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传统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范文1

2、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礼花、囍花、鞋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

3、剪纸是公元前1600----1100年开始的。西汉时传说汉武帝的庞妃死后,皇帝思念不已。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庞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

4、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5、我也剪了很多剪纸,其中有一条霸王龙,它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它身躯庞大,后肢强健,前肢短小,尾巴很长,张着血盆大嘴,眼睛死死地盯着前面的三角龙,仿佛在说:“哈哈,我又有一顿美餐了!”

中国传统艺术范文2

关键词:木雕艺术;道德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J5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83-2引言

传统木雕艺术作为展现和传承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民间艺术形式,其将忠义思想、爱国情怀、孝悌观念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使当下充斥在各种高科技产品中的我们依旧能够受到洗礼,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平。所以,将渗透着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统木雕艺术一直传承下去是当下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一、 传统木雕艺术

传统的木雕艺术是一种以装饰纹样以及动植物等为主要表现内容,并以木构件作为载体传达给民众道德内涵和审美思想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民间道德文化现象。我国传统木雕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木雕这种形式将自然状态下的动植物雕刻出来,促使自然状态下的动植物精神层次的意义,表达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我国传统木雕艺术具有显而易见的教化作用,绝大多数的木雕作品都渗透了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儒家思想的渗透主要是雕刻木雕的劳动人民借鉴小说、戏曲、历史人物以及神话故事等来完成木雕作品,其不仅渗透了儒家思想和学说,更寄托人们对安定、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传统木雕艺术善于运用神作为保佑人们生活幸福,“福满人间”(图一)这个木雕作品中的弥勒佛是个乐天派长耳垂肩,弯眉笑眼,面相丰润饱满寓意为幸福洒满人间;弥勒佛手执佛珠,寓意为以慈悲为怀,宽恕人们的过错,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给他们以幸福,美满的生活;弥勒佛又脚踏金元宝,象征招财纳福,金元宝更是象征财富和荣华富贵寓意招财进宝。这充分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雕刻“福满人间”将所有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寄托在弥勒佛祖的身上。可见,传统木雕艺术所传达的意义真实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的思想和精神。

传统木雕艺术也是歌颂历史人物的一种方式,通过雕刻古代历史人物,将他们或大义凌然、傲骨清风、坚强不屈的精神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以此来祭奠历史人物。例如“李白”(图二)木雕艺术品中李白双手背在身后,头高高地扬起,相似在深思、亦相似大义凛然,充分的体现了李白不为权贵折腰的形象。相信木雕艺人是怀着敬佩和感激的心情执起雕具将李白的淡然、从容、脱俗一点一点地雕刻出来。所以说,传统木雕艺术能够成为我国艺术瑰宝是有原因的,将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所具有的高风亮节、坚强不屈、不同流合污等精神充分的展现出来,以此来无声的教导人们要学习历史人物所具有的精神。

图一“福满人间”传统木雕艺术品(作者:郑煌章)

图二“李白”传统木雕艺术品(作者:郑煌章)

二、 传统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传统木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简单来说,传统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道德艺术息息相关。传统木雕艺术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中国传统道德意识,还在内涵上反映中国道德思想,这使得传统木雕艺术与传统道德文化一直紧密相连。如若要具体说明传统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关系,笔者认为从传统木雕艺术对爱国传统和传统美德的展现来说明,会更加的适合。更加真切,更加具有说服力。

(一) 传统木雕艺术对爱国传统的展现

“爱国”在我国古代是仁人志士一生所追求的。当然,作为战乱牺牲者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爱国情怀也是非常值得人们敬佩的,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爱国将士的表达方式不同,他们是通过木雕作品的创作来展现的。

1、 以戏曲人物为题材,展现忠义思想。

在我国古代,通过木雕来表达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热爱是非常盛行的,尤其是在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无论是臣子、将士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对君主的忠义都是深入骨髓的。将士以战死沙场的决心来表示对国家的忠诚,为人臣子的学士大夫等是通过举荐对策来捍卫国家,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则是通过雕刻各种戏曲中的英雄人物来表达爱国之心,像古代人民所雕刻的“桃园三结义”就是将自己的爱国思想通过木雕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代表作品之一。这说明传统木雕艺术能够将人们心中忠义思想表达出来,而这也正是表达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忠义思想的良好方式。

2、 以山水花鸟为题材,表达爱国思想

古人有通过诗词歌赋描写山水花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当然,也有木雕艺人借山水素材来一展心中的爱国思想的行为。是的,我国古代的传统木雕艺术善用山水素材来体现爱国思想。看似简单的山水雕刻艺术其实是雕刻艺人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自己爱国思想,这种借山水花鸟来抒情的雕刻方式充分的将我国道德文化中的爱国思想展现出来。

(二) 传统木雕艺术对传统美德的展现

传统木雕艺术除了表达古人的爱国情怀外,还充分地展现了我国的传统美德。运用传统木雕艺术展现传统美德的方式有雕刻吉祥图案、雕刻风俗民情等等。

1、 雕刻吉祥图案,寄托美好的愿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处在战乱中,对于平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强烈。雕刻作为古代劳动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雕刻在木雕上,它因此成为人们寄托情怀的一种手段,这使得各种不同类型吉祥图案的木雕出现。传统木雕艺术中对于美好祝愿的传达是通过将各种动物、植物等雕刻在木雕上,通过动植物的谐音来构造吉祥图案,像比较常见的“鱼”的谐音为“余”,人们将其寓为年年有余之一。所以说,传统木雕艺术也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

2、 雕刻风俗民情,表达孝悌观念

“孝”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木雕艺术通过风俗民情来体现孝悌的观念。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尽孝是中国传统美德文化内容之一,其中包括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等。在我国传统木雕艺术中以各种风俗民情为素材,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等孝道充分地表达出来,促使人们在欣赏传统木雕艺术时能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尽孝这一美德。所以,传统木雕艺术将孝悌观念表达出来,就相当于间接地传颂我国传统道德文化。

结束语

传承至今,传统木雕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了,它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一直在深深地吸引人们,使人们致力于木雕事业,更加注重传统木雕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要说传统木雕艺术的魅力,笔者认为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分不开的,传统木雕作品的内容和内涵充分地展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比如爱国思想、传统美德。不管怎样,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渗透在传统木雕作品中,促使传统木雕艺术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徐伟.谈传统木雕花板艺术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J].成功(教育),2009,(02).

[2]李建华,冯丕红.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理念的分疏递进[J].武陵学刊,2011,(04).

[3]孙文营.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精神关系问题的思考[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4]段小青.花腰傣传统民居的文化功能与生态意义――对新平南碱村“傣卡”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

[5]建平.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关系之我见[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

[6]梁昭华,高国珍,李永轮.明清民居木雕装饰图案造型的多样性[J].美术大观,2008,(11).

中国传统艺术范文3

关键词:现代招贴设计;招贴画;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49-02

首先就设计文化而言,西方工业革命以来,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政府对于设计在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同时也促进了设计文化的发展。在中国,相对于西方来说,大众对于设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整体设计水平不高,中国的现代设计改革和发展也只是近20年的事情,因此,设计师需要唤起大众对设计更多、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认可。

中国香港的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前启后,破旧创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洽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他创作的大量文化招贴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欢。我们要明白,现代招贴设计的确需要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而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宣传,又需要现代招贴设计体现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蕴。

一、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招贴画

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所以最初的传统图形,经过时间的衍变,进而延伸出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许多美好象征意义来。从这些传统文化内涵都可以看到广告的雏形形态,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在我国用于公益和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招贴和文化招贴,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宣传,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

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传播手段的革新,无不对广告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1886年出现于巴黎街头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画是近代招贴的开始时期,那么我国招贴的产生则以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应该说是我国招贴广告的开端与发展。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招贴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联、捷克特别是波兰招贴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所提高,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传统艺术又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的招贴艺术手法。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应该即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肯定具有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招贴艺术。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二、传统艺术对现代招贴画的影响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引导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宣传画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东西,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就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例如,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的理念,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招贴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好的招贴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又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 以一当十”,要表现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好的招贴画要能引人入胜,唤起人的联想,引起人的美好愿望,表现意境,就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而这一切,恰恰是我国招贴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

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累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招贴画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我们从来不曾用如实的描写,逼真的再现要求过中国传统艺术,没有人指责某些山水画不符合透视的原则,也没人批评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为我们对自已的传统艺术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懂得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作品的魅力,决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为转移,有时候,欣赏者不是简单地接受宣传,同时也是探索、发现和补充,从而得到欣赏的乐趣,正因为欣赏者有所探索,有所发现和创造,作品的主题,才能产生可深入的影响。而这种特点正符合了招贴艺术的要求。

三、结论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传统美学观对我国现代招贴艺术的一些影响。而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影响,同样从中受益非浅。要将传统图形艺术运用到现代的招贴设计之中,就应该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让其具有民族性、现实性的一面得以弘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2]赵希岗.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J].装饰,2003.

中国传统艺术范文4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油画;影响;融合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75-01

中国风景油画源自西方油画,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艺术家的思想,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使艺术家恢复了所谓的“自我意识”。现阶段,中国风景油画无论在制作范围的技术、手段方面,还是在精神内容方面,比起西方来说,都还有距离,因此,要发展中国风景油画就必须也只有在中国山水画丰富内涵的优势下,扬长避短,努力借鉴西方油画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在中国,青年艺术家用极短的时间演绎了西方现代艺术近百年来的历程,它而后又将矛头对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这些年来,一些当代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中国传统符号和现实社会的结合,就是符合当下社会的语境和现实意义的。

一、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风景油画绘画语言之比较

风景作为内容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事实,它实际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离而又神秘的关系,风景画的历史不过是人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历史。中国山水画萌芽于晋,真正起点在元朝时期,在隋唐发展,五代、宋代达到成熟,元明清至今为延续发展阶段。宋代以后,中国山水画这一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而“在西方艺术里,风景画只有一个短暂而间歇的历史”,西方风景油画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历史沿革,只是以画派形式出现短期。在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开始萌芽,但大部分风景画是作为人物的背景而起衬托作用的。十七世纪的荷兰小画派,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巴比松风景画派,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印象派,都是西方风景油画的闪亮点。除了印象主义,西方风景油画一直不是绘画领域的主角,而印象主义在当时也是非主流的,只是后来才被大家所认可。在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以及现代主义诸流派所表现的绘画内容―――风景,一直是他们表达绘画理念的实验场,“只有在十九世纪,风景画才成了占优势的艺术,并创造了它自己崭新的美学。”

二、中国山水画在油画中的影响

油画风景的技法、材料、形式语言都是西方传到中国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进入中国之后,几代艺术家潜心研究油画的观念和技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关注如何使油画的艺术形式民族化,这也是油画民族化的发展符合文化发展的逻辑。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后,中国山水画中原本具有的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使中国油画家在趣味上与美学观念上同西方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某种共鸣。但西方表现主义“自我表现”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相去甚远。不管是油画风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与写意精神,还是中国山水画吸收了油画技巧语言。独立于东西文化的第三种绘画形态,“油画山水”形成了。“油画山水”的概念是在1993年提出的。

三、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油画的融合创新

油画自从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油画家一方面受西方油画的影响,在艺术语言上寻求与西方的对位;另一方面又受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维的影响,主观自觉地力图摆脱艺术殖民地痕迹,以本土观念来改造它,而在艺术语言上又呈现出与西方不对位的势态,构成了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复杂状况,从而表现出中西文化对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双重影响。

从艺术传统方面比较而言。西方风景油画更注重写实,用固定视点方法,选择某一景物的典型形态来表现,如霍贝玛的《林间小道》运用独特精到的透视方法,画面的视点处理得很低,两排树木和地平线构成十字形,构图十分稳定,小道消失处便是透视的灭点。西方早期风景油画虽然也有用线表达对象的微妙变化,尤其是人物画,但线的价值却体现在造型的表现上。不注重线自身的变化性,只是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全面影响后,西方油画线的作用才引起重视,出现了马蒂斯的线的简练,单纯的概括美:米罗的线的天真,纯朴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西方,写实的油画在十九世纪已经登峰造极,中国油画的写实能力与之相比望尘莫及。表现性的,抽象性的现代油画,西方在吸取东方艺术营养以后已风格流派纷呈,而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历来是不可低估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书法这种姐妹艺术的价值也还有待发掘和发扬光大,假如中国风景油画的美术教育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人手,再把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融会进去,进而学习西方油画技法,全面熟悉材料手段,相信我国的美术界会出现更多的世界级的油画家,同样也可以创作出世界上最美的风景画,中国的油画事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国艺术家只要能吃透传统,真正认识、理解传统艺术,同时对西方油画语言作透彻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风景油画一定会做出成绩,在世界艺术之林中长成参天的大树。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

[2]周林生.宋元绘画[M].河北教育出版社.

[3]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中国传统艺术范文5

【关键词】中国画;审美;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画的核心命题是――如何能更好的实现色调的渐变,这个命题有多重要我们不妨从中国画的产生说起。我们知道,中国画的形成是以水性的中国画颜料以及能够产生晕化作用的宣纸为载体的,之所以选择这种载体,就是为了让颜色与水相互作用产生生动而丰富的渐变。

同时,现代中国画通过对“形”的解构,力求表现笔墨本身的韵致与精神,从而体现出其自身的精神理念和自我价值。而对于材料的探索和研究,也使得现代中国画有了更新的面貌和发展空间,画家在保持传统媒材,充分发挥水墨的性能和趣味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元素,融合了其他材料,在西方绘画中寻求灵感,甚至改变其空间存在的方式。从艺术观念的角度上,为现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观念。

一、国画独特的审美

中国画从工具材料、艺术追求、审美理想等方面与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1.工具材料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笔、墨、纸、绢。与西方绘画所使用的画笔颜料相比,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中国画用笔即毛笔。毛笔的特点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笔端尖而有锋,有利于线描勾勒,并可以发挥多种笔法,以绘制流畅婉转、富于动感的线条见长。中国画的一大特色为用线条来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墨,传统的中国画用墨,以纯细的桐油烟或松烟精制而成。根据与水的调和比例的大小,可以有微妙的浓淡变化。中国画家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界玄目光色的困扰,专注于画面笔情墨韵的营造和对象精神气质的捕捉,成就一个清淡幽雅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用的纸绢,有较好的韵墨性能,使墨汁在上面渗化开来自然形成浓淡不同的层次。可以说中国画的笔墨与纸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个浓淡相宜、笔歌墨舞的艺术世界。

2.描绘手段

中国绘画描绘形象的目的,不象西方写实绘画那样欲创造一个视觉幻想的世界,而是从一定程度上把绘画当成一种“示意”行为,即通过笔下的形体表示创造者的情意。明暗光影、色彩斑斓都引退到创造者的关注视野之外,而借助灵活飞动的线条,挥洒自如的笔墨,造就一个饱含创作主体情感和意志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这才是中国画画家描绘形象时的真正目的。

3.整体效果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绘画在整体效果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空白”。中国画家在描绘出主体之外,大多不画背景,在画面上留有较多的空白。中国画形状各异的空白本身,既形成一种节奏变化,有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效果。画面的空白时画家简约笔墨的结果。中国画素有崇尚简练的传统。

二、国画的美学特点

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在二维空间的范围内,反映现实美、表达人的审美感受的艺术。绘画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线条美、色彩美和构图美上。中国传统绘画有其独特的美学体系,美学观点,美学范畴。

1.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既是画家创作的原则,也是欣赏的原则。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能够产生意境的形象,并不是一般的普通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这种形象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诸方面的高度完美的统一。它根本的美学不满足于有限事物的外在形式模仿,而要在有限中去表现无限,塑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从而能引发看图人的审美想象。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

2.形神统一观

形就是形似,是对物象外形的描绘;神即神似,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特征的把握。

3.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最准确、最几种地概括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基本精神,是构成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审美尺度最根本的审美要求。气韵生动着眼于宏观的自然与人生,立足于艺术的生命结构和自然生命运动的统一,更具有艺术本体论的深刻涵义。绘画作品如果气韵生动,就会给观赏者造成一个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4.天人统一观

其大致内涵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相互统一的。艺术家应将自己融入自然。

5.心物统一观

“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表示审美主体,也就是人,“物”则表示审美客体,即客观事物。心物统一是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范畴。

三、国画的发展历程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山水画,似乎一边在发展抽象水墨,另一边则注重写实和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思考。在近几年举办的一些展览中,抽象主义仍然是艺术家关注的方式,不过,无意中我们却看到传统的影子在时隐时显,一种更加关注传统的抽象性山水画正逐步形成自己有特点的,且能与国际画坛接轨的艺术风格。而推动当代水墨发展的各种展览研讨又给于了实验水墨足够的承认,一些展览更是回荡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

中国传统艺术范文6

【关键词】传统艺术;油画教学;渗透

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复杂,合理应用中国传统艺术并将其应用到对应教学任务当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其艺术感知有较为明显的教育作用。在开展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可应用、可拓展的学习环境,融合中国传统艺术,提升油画表现水平。

一、中国油画教育的发展现状

1、与本土画作存在差异,学生接受难度大油画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特点鲜明的绘画方式,与本土绘画手法相比,油画在展示作者个人艺术观感的过程中强调色彩与形体的有机融合,注重“质感”,这与我国传统绘画中所表达出的写意、境界等内容不同。在已经产生艺术差异的教育背景下,部分学生并不能有效、有序的吸收油画知识。加之油画艺术遵循“不断变革”这一创作原理,在18世纪之后,油画在社会、艺术、科技等多元因素的冲击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画家开始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思维灵感、更丰富的创作理论,从结构、层次、线条灯多个方面对油画进行改革创新,在这种环境下,油画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达内涵。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油画,学生需要根据教学要求作出多元化的教育感知,但如果没有足够丰厚的理论知识支持学生,油画学习也无法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2、教学手法僵硬,教学思路单一学生的创作力是支持其完成油画学习的关键所在,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即使已经表现出了浓厚的创造欲望与优秀的创造能力,部分学生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其综合表现仍然差强人意。与传统的艺术教育形式不同,油画是一个从感官到启发的过程,在学生完全认知艺术特点、理清油画结构框架之前,其无法完全掌握油画的布局技巧与创作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环节,部分学校并未整理出适合于当前油画教学阶段的教学手法,在要求学生多看、多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理清油画学习与创作环节的对应思路,更无法突破教学瓶颈。

二、中国传统艺术在油画教学中的表达形式

1、表达技巧及意境“意境”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所产生的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但在观赏优秀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观测者能够切实的感受到意境是真实存在的,这与油画中的“创作思想”不谋而合。在注重作品形态与谋篇布局的情况下,中外作家的笔墨、画风虽然存在差异,但其都强调整体的和谐——从布局到表达的和谐,从素材到塑像的和谐,中国古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多运用更为抽象的中国元素,如果将其融入到西方油画中,则变成了具体化的形象表达,在融入表达艺术与意境的情况下,油画将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情与表现形式。

2、笔墨技巧及形式风格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笔墨是中国画家表达个人情感、修养、意识的重要手段,在阐述自身的情趣与趣味的同时,独特的笔墨艺术能够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构建更为宏大的笔下世界。在古画绘制环节,古人讲笔墨技巧按照运笔方式分为圆、平、留、变、重五种,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种用墨形式——浓、淡、泼、破、焦、渍、宿,依靠五笔七墨的互相配合完成艺术意境的升华。在现代油画教学环节,这些表现手法也时有体现,借助更为丰富的色彩填充,创作者能够依据个人意愿为作品带入更丰富的意境,提升作品的表现形式,使画作内容超出画作本身。在与西方油画概念的空间技巧、二维绘制等思路相互将结合的情况下,油画能够同时完成写意与写实的双向表达。

三、在油画教学环节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措施

1、联系本土艺术,建立艺术感知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品,油画传入中国的时间不过百年,其发展经历也较为曲折,在投入教育行业之后,并未形成系统可行的教育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难度更大,由于缺乏情感基础,学生会单纯的将油画教学视为“任务”,而不是“兴趣”或者“艺术”,在油画教学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油画艺术价值的同时,应突破油画教学的短板,引导学生发现油画中蕴含的教育加之,利用本土艺术实现教学拓展,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到油画教学当中,使具有中国元素的油画走向世界。教师应积极建立从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通往油画教学的巧玲,提升学生的油画创作水平,将学生的模仿式学习装华为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创建联系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画的枢纽。在开展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以油画为核心、以本土艺术为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本土艺术应用到油画创作当中,提升作品意境,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在我国古典绘画环节,大部分画家与文人墨客都注重作品的自然形态,在绘制画作的过程中,强调“无为而治”“随遇而安”,教师可将古典绘画思维融入到油画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层次化的绘画教学模式,完成主观创作与客观调节的全面统一,形成心手如一的和谐境界。油画教学是学生观察生活、获得灵感并自行进行表达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为了绘画而绘画”,而不是“必须绘画而绘画”,依靠传统艺术的融入建立理论基础,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作欲望,在“无我”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灵感得以无限制的发挥,其能够自主参与油画教学,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2、融入绘画技巧,丰富表达层次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与绘画技能由来已久,其中并不缺乏震惊后世、可圈可点的艺术作品,但回顾当前,要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到油画教学当中,就要油画本身具有的艺术特点对传统绘画技巧进行调整,使其能够以开放、融合的状态进入到油画创作当中。在油画教学环节,部分教师反映学生的油画创作是“苍白的,缺少灵魂的”,这与学生的个人表达技巧有关,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个人的创作意识,学生在参与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产生妥协、屈服等心理,在多次修改之后,部分学生开始可以忽略油画中的中国传统艺术,单独以写实的形式开展创作。要将传统艺术融入到油画教学当中,就必须使学生理解油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对于油画教学是有意义、有推动作用的,引导学生接受中国传统艺术,并将其引申到油画创作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在培养学生油画学习意识的同时,避免剑走偏锋,以手法和技巧为铺垫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五笔七墨”作为理论材料引入到油画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色彩运用技巧,在不断变化油画特制的同时,对油画进行创新,教师可为学生展出优秀的中国绘画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技巧、颜色与情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表达。以吴作人先生的油画作品《负水女》为例,借助线条与颜色的相互配合,作者在作品中展示了耀眼的白云、沉重的大地,以厚实利落的笔触皴擦粼粼波光,使画面富有逆光感、层次感。在获得学习对象的情况下,学生会对作品的画风、特点进行模仿,创造出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油画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配合中国古典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如明暗层次、阴影搭配等,为作品赋予生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作为学生艺术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应引领学生放开思维,加入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表达技巧,表现个人情感,为西方油画注入中国元素。

3、色彩搭配元素,展现东方魅力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油画具有特点鲜明的表达形式,在艺术领域二者各有千秋,要完成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画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就要大胆探索,积极前进,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表现艺术特色。色彩是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颜色单配、协调环节,二者存有不同的认知态度——中国油画更注重记忆色与经验色,强调利用线条、阴影以及单独色彩表现出自然的绚丽之美,如齐白石先生的《虾》,徐悲鸿先生的《八骏图》等,而在油画创作环节,其表达颜色更为鲜明,人文意识与情感观念更为强烈。教师可利用二者之间不同的颜色额表现构建教学框架,以中国色彩为主题,引导学生做出大胆的教学变革,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具有个人意识的创作,如依靠某几种颜色或某种色调开展的油画创作,利用固定的色彩表达思想感情,通过不同的层次技巧丰富表达形式,以简单的层次赋予画作深厚的神秘感。在开展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中国传统艺术的引入,我国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在油画中的应用也应该是不受限制的,教师可选择具有中国艺术韵味的艺术产物作为绘画对象,帮助学生形成艺术表达。在开展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可选择具有中国意识的艺术产物作为绘画对象,如屏风、雕塑、露个等,也可选择抽象艺术形式作为油画修饰,如篆刻、符号等,引导油画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达,实现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画教学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