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树立创新意识

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开放操作;拓宽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22-01

当今国力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高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社会里,教育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学教学抓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巧设趣味性问题,让学生乐于创新

小学生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特点:好奇、好动、好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能力,提出带有趣味性的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开动大脑,在学习中不断激发思维的火花,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小明去商店购买玩具的情境:“小明准备买一个木偶,而且要给木偶搭配一顶帽子,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搭配?”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举手,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马上又问:“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呢?你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把它们找出来吗?”这个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方法。有的学生用道具来演示搭配方法;有的学生用则符号代替木偶和帽子进行搭配;有的学生采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教师通过巧设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寻找不同搭配方法的规律,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巧设生活性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实践。数学亦如此,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要尽量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数学知识能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真正做到让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时候进行创新,获取更加有效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了“圆的面积”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面积最大的图形吗?”这是个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积极探索研究、合作交流,争取找到最好的答案。经过研究,学生发现: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这一发现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有的学生联想到了许多花的形状是圆形,这样能接受更多的阳光,吸引更多的蜜蜂蝴蝶为它传粉;也有学生联想到水管都是圆形的,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材料,同时也利于水的流动……

三、开放教学思想,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和接受,更应该是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出一种师生融洽的平等氛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于发言、敢于提问、敢于辩论、敢于创新,帮助每位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促进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简算6+6+6+5+6=时,大多数学生列成6×4+5=29,少数几位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列出6×5-1=29,但也个别学生的做法与上面都不一样,列成5×5+4=29。这种思路虽然有些出人意料,但教师觉察出这是可贵的创造性萌芽,应此马上予以肯定。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激情,使学生感到“我”很重要,“我”能行,从而建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开放操作活动,促进积极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也在于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倡导数学操作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操作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再创新。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时,教师通过媒体出示了用七巧板拼出的猫、羊、鱼和人,让学生观察、交流。随后教师问:“你能和老师一样拼出这些图形吗?你能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拼出更漂亮的图形吗?”这一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进行着创造。不久,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就创作出来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在传授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范文2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认真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表现自我的余地,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尽量避免把教师自己的个人意识强加给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担心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按照自己的意图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即使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新课标的特点,做好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里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探索过程,在探索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对学生主要进行启发、诱导;而学生是一个探索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才能发现规律,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多想、多问,大胆猜测,发展直觉思维。探索的过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但可能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使人的大脑发达,可使想象变成现实。当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得到创新成果时,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会激起他们不断创新的兴趣。数学课中有许多让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想一想,说一说。因为动手操作就必须要动脑思考,怎样操作,先操作什么,通过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如:在教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讨论除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外,还可不可以把它剪拼成其他图形来推导呢?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再让他们小组讨论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如有的学生就想出了可以拼成三角形来推导,有的学生甚至想把它拼成梯形来推导,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

四、巧设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创新

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富有思考性的练习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巧设练习,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课堂中适度引入一些开放题,其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开拓学生思路,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养成创新习惯。条件不足或有余的开放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题多变或一题多问的开放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法,能促进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的发展;探究规律的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

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范文3

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是通过对学生的意识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来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吸收。创新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国防发展中重点提倡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创新意识;培养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作为支撑,而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运动习惯的高中体育,也应该要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型发展的这一号召。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这一发展的背景下,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相P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分析

从教育的发展态势来看,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培养是为了以后能够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普遍化、科学化。从人的思想发展上来讲,创新意识是其他一切意识养成的基础和推动力量,也是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必须具备的思想意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意识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体育教学,并创新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提炼自己的体育潜能。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变革、思想变革的导火索,学生才能够点燃创新与变革的火箭。

二、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

创新意识培养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制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验证。高中体育教学属于户外教学活动,实践机会也更多,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条件,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教学核心。传统的高中教学理论主要针对体育发展史和体育技能进行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档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文化学习课程的压力,一切活动的开展也都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高中体育教学课程要求开展的,对体育教学还不够重视,教学核心的制定更是偏离了教学本质,因此,必须树立以创新意识体育教学核心,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围绕创新意识培养而开展。高中学习生涯中较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在体育课中放松身心是一方面,但是,更应该抓紧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推动作用。

(二)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开展体育创新课堂的基础,也给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起到了标榜作用。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意识,然后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课程安排进行培训和优化,以创新教学为主要参考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尤其注意是规范,而与约束无关,积极支持教师在教学中标新立异,创新教学方法。

(三)教学准备工作。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同样具备层次性、递进性。在向创新意识培养的体育教学课程过渡之前,要给予学生一个缓冲期、适应期,之前学生的体育课一直都比较自由涣散,如果突然将学生召集起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一定要事先进行规划,例如,第一次的课程可以给学生预留25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第二次预留20分钟,第三次预留15分钟,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适应慢慢被统一管理的体育教学课。在学过程中,要注意迎合学生的兴趣,实施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更有创新的体育活动,注意增加竞争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对学生提问,提问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式,提问的类型要有创新性,例如:羽毛球还可以有哪些发球和对打方式,然后邀请回答者进行演示。

(四)方式创新与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思想向创新的方向上引导,注意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某些问题的答案评价方面、学生练习方式上面不能过于刻板。在竞技技能学习与运用中,可以提出要求与规范,但是,并不限制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达到标准效果即可。可以较多地利用现在的网络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演示、精彩赛事播放与讲解等,都是非常优秀先进的教学方式。下面,笔者将举出两个例子进行说明:一是制订任务与角色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是学者角色,也可以是教师角色,可以让学生进行教学讲解,以角色转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学者的时候,学生的想法是学生要如何躲避老师的监督,当他成为老师以后很清楚地知道学生会做些什么,也就能够意识到制止曾经自己有过的、不恰当的行为。二是技能教学的创新在篮球教学中,一般会采用小组传球、头顶传球的方式,经历创新以后,出现了胯下运球、背后运球的方式,还可以有单手运球方式,通过新颖的技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养成必须经历的过程,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试图去创新,从而养成创新思维。高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独特优势,应该大力进行开发,通过思想与方式的转变,提高其创新意识培养的力度。

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范文4

一、确立三种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一)位置意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把自己看成是管理者,还应把自己看成是被管理者。班主任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挥主要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引导班级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要善于采纳班干部的意见,听取学生的心声。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

(二)参与意识。在确立位置意识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应确立参与意识,即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只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活动,班主任才能真正体验班级活动的成功与不足,才能全面感受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和德育工作的盲点;而只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闪光点才能在各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营造勇于创新的氛围,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班主任在参与过程中可科学驾驭各项活动,完善学生各种欠成熟的思路或做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三)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班主任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意识,才能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推陈出新。班主任应有意识地运用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潜移化中学会竞争,进而学会创新。学生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是一种优势,也正是教师可以调动发挥的有利因素。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好胜心理这一积极因素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二、树立三个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一)教育观念。班主任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树立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激发学生进取欲望,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发展观念。班主任应站在时代高度及时向学生传递各种先进信息,使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充满时代气息,都能体现跨世纪学生的风貌。比如组织课外活动。如果我们能合理把握各种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衔接点、切入点,给传统的德育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便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传统活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效。

(三)持久观念。班主任必须树立持久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成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来抓。首先,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为创新意识的萌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要使每项班级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新意,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创新的喜悦和魅力:最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不定期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的创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坚持三种做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障

(一)班级的各项活动以实话实说为基点。由于某些教育模式的僵化,使多数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时习惯用一种固定模式作为评价事物的尺度,即习惯了说套话、说空话、说假话,只有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坚持实话实说、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忆。只有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使学生有所建树,有所创造。

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范文5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怎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呢?我们具体做法有:1.讲大势,明方向。今年年初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高三学生要成为国家的建没者,要成为振兴中华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明确当今世界发展的这个大趋势,从现在起树立创新的紧迫意识。2.讲改革,明目标。从我国高考改革看,为了贯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教改精神,近两年来政治考试说明中都强调政治科高考以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意考查考生初步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变过去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把选拔考试焦点转向考查学生能不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创新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根本任务。要打好高考这一仗,就必须明确高考改革的目标,树立创新意识,适应高考要求。

二、表扬学生比老师做得更好

如何树立创新意识范文6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师要用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这门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这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会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聪明才智得以全面展现,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作了探究:

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心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勇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引导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理念。通过创新意识的引导,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力,释放创新激情。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从而有了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的萌芽。我们应该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细心呵护嫩芽般的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课堂上,我常常会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吗”,“为什么很多房顶是尖顶三角形的”等等。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单纯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精神为动力,要勇于创新,要有恒心有毅力,并且不怕挫折,同时还要有对问题执著解决的勇气。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构思题型、精心设计情境、激活学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图形周长的计算”时,我首先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测,但圆就有了一定难度。当我看到有学生把圆“滚”到尺子上测时,我问道“任何圆形我们都可以‘滚’到尺子上测吗?”从而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并最终想出了“绳测”的方法。后来我继续向学生设疑,从而证明“滚动”和“绳测”的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周长的统一规律呢?这就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们认真观察、思考、操作,并最终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

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提问可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学生要借鉴前辈科学家不断发现、发明、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智慧,又培养了技能,并且充分体验了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周围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挖掘出来、创造出来。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小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接触、观察物体的本能,这种本能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本能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先有想象才能有创新,想象力是创新的起点,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想象开始。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创新的乐趣,享受创新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为学生多提供一题多解的教学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5000米,一人从甲地出发去乙地,10分钟后走了500米,问再过多少分钟能到达乙地?

学生列出不同算式:

(1)(5000-500)÷(500÷10)

(2)(5000÷5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