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云计算的主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云计算的主要特征范文1
关键词: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学
中图分类号:G255
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是研究图书馆的理论,指导着图书馆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图书馆所使用的技术和手段越来越先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1.图书馆学的产生与发展
图书馆学的产生,可从1807年德国的施莱廷格提出“图书馆学”专门名词算起 [1]。在这200年的历史中,图书馆学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不断地发展和深化。
1.1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
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过程大至经历了以下几个学术流派:
1.1.1整理学派。这是国外图书馆学史上出现最早的学术流派。它对研究对象的界说,源于图书整理实践活动,属于经验的总结。它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图书馆整理、操作方法和工作内容。代表人物有德国施莱廷格和艾伯特、美国的杜威。
1.1.2管理学派。稍晚于整理学派而出现。主要特征是将所有图书馆工作纳入图书馆管理,强调图书馆的经营管理。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帕尼兹、爱德华兹、哈里森等人。
1.1.3交流学派。主要特征是融合情报学的理论与方法,注重情报分析和用户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存在的知识交流现象、情报交流现象和科学交流现象。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谢拉、前苏联的丘巴梁等人。
1.1.4新技术学派。强调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1.1.5信息管理学派。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资源体系及其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有马丁、斯特洛特曼等人[2]。
1.2国内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演变过程
我国的图书馆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虽然比国外晚了100多年,但体现了本国的特色。主要按时间依次出现了以下几种学说:
1.2.1要素说。认为图书馆由几个相关的要素组成,如书籍、馆员、读者等。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代表人物是刘国钧。
1.2.2规律说。把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及其规律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发生、发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的科学”。
1.2.3矛盾说。认为图书馆学是研究藏与用的矛盾;收藏与提供的矛盾;管理与利用的矛盾。代表人物有黄宗忠、曾俊一等。
1.2.4系统说。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系统。代表人物是郭星寿。
1.2.5图书馆说与图书馆事业说。都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整体及其相关因素。代表人物有周文骏、吴慰慈、邵巍等。
1.2.6交流说。其中包括“文献交流说”,认为图书馆学理论基本上是利用文献进行情况交流工作的经验的结晶,代表人物是周文骏。“知识交流说”认为图书馆是促进社会知识交流的社会机构;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知识交流,代表人物有宓浩、黄纯元。“文献信息交流说”认为文献信息交流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献信息交流,代表人物有倪波、荀昌荣。
1.2.7知识说。认为知识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知识的研究必然成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方向。代表人物是彭修义。
1.2.8符号信息说。认为符号信息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是郑金山。
1.2.9资源说。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图书馆是一种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所以,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代表人物有徐引篪、霍国庆。
目前,有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整个中国图书馆学史其实就是模仿他人的历史。笔者认为他对中国学者们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的认识是不够的,从以上9种国内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的学说,可以看出国内学者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
2.图书馆学史与图书馆史的不同
图书馆史是以图书馆发展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讨论人类进入文明世界和有文献资料收集以来,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研究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图书馆学史只有两百年的历史。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发展过程中还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引入数学方法的文献计量学 [3];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已突破了“图书馆组织、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如图书馆法治环境研究、图书馆服务受众研究(包括受众权益研究)、“图书馆自由”研究、“图书馆哲学”研究、知识组织与管理研究、知识服务研究、“人文图书馆学”研究[4]等。因此,不应把两者混为一谈。
3.图书馆学是以机构命名的
由于图书馆学是以图书馆这一机构命名。因此,有的学者埋怨施莱廷格给图书馆学起了一个不规范的“名字”。而有的学者认为以机构命名的学科也未尝不可,也有一些学科就是以机构命名的,如银行学、博物馆学等,因而,“图书馆学”这一名称可以不改。还有的学者认为,图书馆工作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利用,以机构命名的“图书馆学”已经束缚了学科的发展;对图书馆的研究只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国外将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综合成一门学问,称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体现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更体现了学科的完整性。
图书馆学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图书馆学的研究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扩大。所以不论图书馆学今后是否改名,它仍是图书馆工作者和研究者工作中的灯塔。
参考文献:
[1]程卓.读史所以鉴今:评《中国图书馆学史》.中国图书评论,1994(6).
[2]苏娜.国内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之争.情报资料工作,2007(2).
[3]钱鹏.议“图书馆学史”研究.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5(7).
简述云计算的主要特征范文2
【关键词】资源共享 平台建设
共享概念及其背景
2012年4月27日,不列颠图书馆的“五年来”的研讨会――图书馆从传统数据观走向关联数据及语义网――五周年,总结出“如果我们不能学会分享,没人再会跟我们玩了”的结论,深刻强调了资源共建共享的重大意义。
所谓关联数据及语义网的含义是:通过给万维网上的文档(如:HTML)添加能够被计算机所理解的语义(Meta data),从而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媒介。其主要特征是:开发一系列计算机可理解和处理的表达语义信息的语言和技术,以支持网络环境下广泛有效的自动推理。
所谓共享,就是指的这一状况。这是新技术背景下网络及信息交互的产物,将会给人类社会的信息资源应用带来巨大变化。
2001年7月30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召开了题为“语义网基础设施和应用”的学术会议,这是有关语义网的第一个国际会议,可以作为共享概念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共享应用发展概况:
共享是新技术的产物,因此,其必先发生发展于发达国家,特别是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是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高校和民间组织都为网络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力量。建设的网络资源多为国家级的大型资源信息中心,具有代表性的有:FREE,即联邦优质教育资源,由50多家联邦政府机构共同合作而建立,网站为全美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免费网络课程与课外学习资料;OhioLINK,即俄亥俄图书馆和信息网络,由俄亥俄州组建,覆盖全州的大型图书文献信息网络,连接全州83所大学、学院和俄州图书馆,实现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系统;CERES,即教育资源中心项目,由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提供资助,蒙大纳州立大学和来自全美的任课教师开发,包括一个资源丰富的在线图书馆和基础教育天文学课程教学的交互式教育资源。之所以如此,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首先,在经费投入上,主要以联邦政府或州政府的行政拨款为主。其次,其国家政府极力发挥资源提供者的作用,支持其国家资源信息中心建立了可容纳数百个教案的数字图书馆。
加拿大也非常重视共享教育资源的建设。2002年加拿大政府发起了eduSource项目,其目标是创建跨越整个加拿大的国家互联同享的学习对象库网络,开发的教育资源对所有的加拿大人开放,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积极涉入或加入这一过程,形成一种全球化趋势,中国也不例外。但整体上属于刚起步阶段,应当格外引起重视。
由发达国家的历程可知,构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的作用首当其冲。通过政府教育部门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设立一套可行而有效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从开放、远程、多元和人本的角度考虑,利用教育云计算技术把各种各样的计算资源和应用软件通过互联网送到教室、实验室和学生宿舍,提供与教育相关的使用环境组建一个区域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库,通过VPN技术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解决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信息孤岛等问题,同时增强区域内教师间的信息交流,进一步加快深层次发展的步伐。
这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所给予的启示。
资源共享及其平台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事实表明,无论某一信息机构多么强大,其拥有的资源和全社会已有资源相比,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是所有信息机构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紧迫问题。因此,共建共享就成为必要和必然。
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据调查,各类院校无论大小,均存在数字资源互补的需要。图书馆2.0(Lib2.0)的诞生,开创了“开源互动”为核心的“微内容,宏服务”方式。创作个体从少数转为多数,信息资源从稀缺转为富余;服务无限的宏服务导致多样化的局面。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5A”理想(即任何用户(Any user)在任何时候(Any time)、任何地点(Any where)获得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拥有的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的移动图书馆平台。使所有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有效解决了资源有限及其互补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充分展示了资源共享共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构建模式
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对它的构建作一介绍和探讨,特别是构建模式。总括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1.资源库内容的构建模式
⑴构建lib2.0所涉的“微内容”为专题。提供其相关历史时期电子化的地图、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图片、影像、文字材料,以及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课件等。对于学生资源库内有全国最优秀教师的讲课,便于对比学习;动画或影像类较多;资源形式灵活、寓教于乐。
⑵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开放性好,方便用户编辑、修改,有完备的权限管理功能。
⑶分类清晰、方便检索、更新及时,能反映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尤其是以积件形式的教学资源,方便修改,便于制作适合教师自己需要的课件。
⑷建设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媒体素材(文本、音像等)、试题、文献资料等;二是结构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件积件、网络课件、专题网站等;三是网络课程类资源,主要指通过网络展现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四是教师技能库,是指教师教学技能方法的演示资料或讲座视频;五是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2.网络构建模式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是虚拟专用网络的简称。在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上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链接,实现在公网上传输私用数据。有效节约经费、减少重复投资,发挥各自优势、保持校本特色,增加品种、完善各类数字资源建设为构建策略,通过VPN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库共享。
3.共享构建模式
即教育云计算。其核心是虚拟应用、虚拟桌面交付基础架构和云终端接入设备。根据需要灵活地作出更改而不需要修改整个环境,提高IT系统的运营效率,更有效地管理资源,从而达到随时随地、按需提供的教育服务。服务器端的云计算是此平台的研究核心。
4.共享软件平台构建模式
⑴检索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的多功能检索系统应该遵守文献著录的有关标准,确保资源入库后的科学性、规范性。主要包括对馆藏非书光盘数据和网络数据库进行深度整合和综合处理,在主页上建立数据库指南,帮助读者了解使用数据库,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有效信息,优化检索质量,强化特色文献信息交流的通用性,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化提供保障。
⑵构建机构知识体系。各级各类图书馆建立自己专题教育信息资源。
⑶开发开放的系统接口,建立多个馆联盟的,类别齐全、类型多样的综合化教育信息资源体系。变孤单的机构知识系统为能被相互调用的服务,嵌入到综合化的系统环境,服务到桌面平台。
⑷构建知识讨论圈。在综合化的系统平台上构建知识讨论圈。针对读者个人知识库日志记录中未检索到的资源记录载入知识讨论圈,通过云应用技术使各级图书馆共同参与搜索资源,更新各机构知识资源库,同时同步解答到知识讨论圈。
⑸构建读者个人知识库,记录读者检索日志。
⑹机构知识库和个人知识库的互动:未来的思考,问题解答,互动交流。
⑺嵌入移动短信平台,使资源变得“指”上可查、“指”上可取、“指”上可询,即Lib2.0的“宏服务”宗旨。
其他构建要素
共建共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因此,除技术因素外,还应考虑如下要素,以发挥社会职能部门无可比拟的社会化组织作用,以便更好地完成与实现共建共享的构建与作用。
⑴成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规划小组,解决建设此项目的专项人力。
⑵采用协议制,优化教育资源建设。首先,信息资源点击率越高或下载流量越多,表示资源的受欢迎程度越高,相应资源软件开发商的收益就越高。其次,通过点击量的多少付费于资源开发者所开发的资源,软件开发商必将主动重视资源用户的反馈意见。最后,通过点击量的反馈或评价反馈,可使资源创作者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不断修订、完善同一个资源,刺激教育信息资源供给者的创作欲望,从而形成教育信息资源高质量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
⑶设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资金。
⑷教育主管部门与资源需求方的运行方式。采用共建共享中心资源库方案,教育主管部门集中拨款辖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商业化的高质量教育信息资源。将等额的经费转化成“教育信息使用券”即虚拟网络货币,按比例划拨到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教育信息使用券”消费教育信息资源库内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各学校上一年的信息资源消费情况,制订奖惩措施,鼓励广大用户广泛使用中心资源库的教育信息资源。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原本每年拨给各个学校5万元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现在以相等值的教育信息使用券替代,学校把这些信息使用券发给全体教师、学生,由他们使用这些资源券,自主获取区域中心资源库中信息。若某个学校用完了这5万元信息使用券,来年可追加该学校的信息使用卷(比如,追加到7万元),若某个学校没有用完这些信息使用券,则来年将减少该学校的信息使用券。如此,通过资源使用券机制达到区域内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通过教育信息使用券机制,还可避免学校擅自把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挪为他用。
结 语
简述云计算的主要特征范文3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34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中药饮片也发生着变化,中药配方颗粒就是其中之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剂量准确,而且清洁卫生,同时避免了人工抓药造成的差错。目前中药配方颗粒除了在我国广泛的使用外,也进入了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中药配方颗粒的科学、规范的应用促进了中医学和中药学向现代化的发展,繁荣了我国的中医事业。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汤剂为原料,经过提取、纯化分离、制粒、干燥、包装五个步骤制成,而实现中药配方颗粒包装的主要手段就是包装机械,包装环节使用的材料、工艺和设备等都可能造成药品污染,从而影响药品的安全,包装设备对保证药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量、填充、包裹、封口等生产工序中,包装设备对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提高卫生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的发展
1.1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的发展现状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起步比较晚,技术水平比较低,主要依赖进口设备,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制造用于烟草加工、制糖、制盐等行业的包装机械。20世纪90年代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兴起,中药生产企业引入一些半自动的食品包装机械进行生产,部分老旧设备甚至沿用至今。
20世纪90年代后期包装机械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使我国包装机械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包装机械的质量和性能上来看,我国的包装机械与发达国家的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以生产小型立式包装机为主,三边封立式颗粒包装机的生产能力为40-90包/min,同类机型在国外已经淘汰。我国的旋转式高速颗粒包装机的生产能力为200-500包/min,而日本的同类机型的生产能力为200-1000包/min,且性能稳定。我国的多列条状袋颗粒包装机最多可以做到12列,生产能力为300-600包/min,日本的同类机型最多可以做到20列,生产能力为300-1200包/min,而意大利的同类机型最多可以做到24列,生产能力是多少包300-1500/min。
随着国家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开放政策不断松动,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将会越来越繁荣,随之而来就是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厂房建设、生产线建设和设备升级改造,中药配方颗粒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因此,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也即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2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包装机械行业每年都会有新机型投放市场,但是在包装机械的自动化、智能化、成套性以及前沿技术应用等方面,还无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7000多家包装机械制造企业,而专门从事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研发的企业非常少,而且中小型企业占据大多数,由于企业自身规模、技术基础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开展深层次的包装技术研发与变革,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自动化水平层次还比较低。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利润低,企业盈利能力差,很难吸引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导致行业内的人才队伍参差不齐,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多年来技术创新主要依靠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或者依靠国家临时组建的产学研技术创新项目来完成,原始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团队缺乏长效机制,而且包装机械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工业基础技术的进步,目前我国包装机械的研发依然停留在仿制阶段,还没有掌握发达国家先进设备的核心技术,设备的研制也不能紧跟市场需求。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缺乏有力的法律制约,往往技术人员历经心血开发出来的新型设备刚刚投放市场就被仿制,而且同一种产品在短时间内会有多家企业同时生产,由于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原始设计企业无法追究其他仿制厂家的责任,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新技术研发的积极性,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2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的问题对策
2.1 夯实技术基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是机械、计算机、电气、材料和中医制药等多学科集成的科技成果,我国必须对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加热技术、包装材料技术、制药工程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等基础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包装机械的自动化程度、运行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改善包b袋的封口质量,达到相关的行业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通过质量保证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增强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技术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企业和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联合培养,立足于高校和企业两大平台,基于工程项目的共同开发对企业技术人才和高校学生进行双向培养,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结合,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高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型技术人才。
2.2 企业要坚持质量第一,实施品牌战略
随着GMP标准的逐步提高,国家对制药行业的监管更加严格,导致中药生产企业对制药设备的要求会不断提高,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才能满足制药行业的需求。
我国的包装机械行业应该走品牌战略,只有坚持“质量第一”的企业才具备创造知名品牌的基础,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注重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的生产意识,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逐步走向“少品种、专业化、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探索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前沿工艺的研究,以务实的心态发展企业,用高质量和高性能的产品淘汰竞争者,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成长为著名企业、成为著名品牌。
2.3 调动企业积极性,国家政策扶植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及时了解企业的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对重点企业的财政投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资本投入为主体,并吸纳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企业的技术革新、试验研究和新型装备的研制,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对重点项目实施财政补贴政策。
在技术层面上,强化行业专家委员会为企业排忧解难的作用,适时诊断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加强企业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建立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进一步做强龙头企业,盘活创新型小企业,鼓励我国包装机械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
3 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新型包装机械往往是机电一体化的装置,其实质就是基于系统控制的观点,运用过程控制原理,将机械、电气、电子、信息和检测等相关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成果。而我国的一些技术人员对新技术不敢用,甚至不会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包装机械水平的提升。
目前,国外的新型包装机大都采用伺服电机控制,提升了设备的工作精度和速度;多级机械传动结构采用分离传动技术,缩短整机的传动链,减小多级传动造成的系统误差,使机械结构大为简化;复杂的机械运动采用多电机拖动同步化技术,提升了机械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工业CCD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物料识别、分拣和搬运的速度,极大地提升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气动执行机构的广泛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由于制药企业对工作环境的洁净卫生要求非常严格,新型气动执行机构基本都免维护和保养,使包装设备能够更好的满足制药企业的洁净要求。
3.2 市场竞争由价格战转向技术战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有很多小型企业,一些企业品牌塑造意识不强,新产品研发的技术实力弱,经常仿制市场上已有的设备,然后通过低价销售来吸引客户,这种经营行为破坏了市场规则,往往毁掉的是企业自身的发展,甚至危害整个包装机械行业。行业龙头企业应该通过引进高端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长期的技术沉淀,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积极的引进国外的新技术,深度消化后转变成自己的设计经验,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研发更贴近用户的新产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将生产管理和售后服务全面升级,塑造新的品牌形象,并且加快产品出口步伐,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我国包装机械行业的很多中小企业发展不太稳定,经济效益不好,市场竞争力差,难以很好的生存下去。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进行集约整合,淘汰不良企业,集中优质的中小企业组成“企业集群”,并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深度技术改革,实施“联合发展”,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增强国际竞争力。
3.3 设计开发引入新的设计方法
目前,国外的包装机械设计已经普遍采用三维数字建模、虚拟样机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即设计人员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在计算机上采用三维CAD软件构建三维模型,并组成数字虚拟样机,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数字虚拟样机进行运动仿真、热和磁场模拟、电磁兼容模拟、力学校核等工作,三维模型可以向客户充分的展示设计意图,同时可以根据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达到客户满意的效果。
基于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的结构特点,按其功能可分为送膜、料斗、袋成形、充填、计量、加热、封口和切断等,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模块化设计方法,根据功能划分模块,不同的模块决定不同的功能和性能,制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组装成整机,而且这种选择的方案是不受限制的,为客户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能够灵活的满足客户需求。
计算机仿真技术和新设计方法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的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3.4 更加智能化,设计更加人性化
当前以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开始,互联网技术将与制造技术有机结合,新一代智能产品将不断出现,现有的生产方式将彻底改变,制造过程将更加智能化,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和服务将全面升级,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将会迅速发展起来,包装机械工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成员,正朝着高速、多功能化、控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智能机器人、电磁加热技术、视觉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包装机械的智能化、网络化将会成为必然。
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中药颗粒包装设备的设计将会更加人性化,将会进入医院“工作”,根据医生在网络系统上开出的中药处方自动进行计量、配置和包装,并送至病房交到患者手中或者基于物联网技术将药品直接送至患者家中,免除患者排队取药的不便。
4 结论
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前景看好,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设备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市场竞争也将从价格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变,依靠仿制别人产品的企业一定会被市场淘汰,企业必须专注于对机械工业基础技术的研究,并掌握行业的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打造高品质的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的开拓国际市场,才能实现包装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桂兰.中药颗粒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中医药,2013,15(11):130-131.
[2]钭姹颍曾莉红.基于食品安全的我国食品包装机械技术发展路径探讨[J].包装工程,2011,(13):118-121.
[3]杨祖彬,戴宏民.绿色包装印刷工艺及材料[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9.
[4]鹿保鑫,冯江,王峰等.我国食品包装机械的现状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7,(6):241-242.
[5]李三江,李亚娜.国外包装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国内包装机械的发展策略之我见[J].科技资讯,2015,(35):154-156.
[6]马希青,李秋生,柴保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5,32(2):107-111.
[7]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措施与建议[N].中国食品报,2015-11-30.
[8]侯评梅.自动化技术将大力拓展我国食品包装机械的未来空间[J].自动化博览,2009,29(11):32-33.
[9]医药包装发展趋势将价格战变为技术战[N].中国包装报,201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