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1

>> 医学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构建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 探究偏远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 虚拟化技术在信息化资源整合中的方案探究 信息化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策略研究 政府信息化进程中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虚拟化技术于信息化资源整合中的方案研究 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整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信息化的农务资源整合浅析 探析信息化在档案资源整合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 新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研究 江苏省防汛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技术研究 基于体育信息资源整合与数字化平台建设探讨 分析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中的应用 网络学术信息平台建设与数字资源整合应用的研究 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对高校档案资源整合的效用研究 信息化资源与低年级看图作文整合教学模式探究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王婧.网络协同环境下化学学习成果管理和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闫芳.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模式研究——高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探索[D].开封:河南大学,2010.

[8] 张轶洪.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的整合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7.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2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方案;高校转型;时代意义

当前,高校转型正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高等教育由数量扩充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发展的局面[1]。在带来机遇的同时,面临片面教育观念引发的社会选择、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缺乏引发的结构性短缺、配套支持政策缺乏引发的政策性短板等挑战[2]。高校应积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资源优化方案,并进行积极推广,形成高校转型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时代样本。

一、高校转型背景下教育资源优化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1.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形成优势学科的师资力量集聚从教育资源的视角来看,推动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化方案落地,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3],只有进行高校内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才能形成教育方向的聚焦,进而形成主导教育发展方向的社会力量整合。加速整合优化校内的教育资源配置,富集教育资源,能够形成优势学科下优质师资力量的集聚。从发展目标上,高校实现从追求大而全的大学模式向具有独特优势的特色大学转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高校从大量非优势学科中退出,实现优质科研人员和教学人才的解绑,为师资力量的集中创造先决条件。师资力量的充足为一线教师轮岗及专职业务培训提供可能:一是广大教师能够从日常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加入到业务素质提高培训的实践中,为自身学业提升创造机会,在客观上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二是师资力量和科研人员的转岗增强优势学科和科研项目的实力,为项目推进和技术攻关提供大量优秀人才。人才的聚集形成的学科优势,为特色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夯实人才基础。2.教育资源优化方案安排,可主导教育方向与现实需求协调一致教育发展方向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内在的互动性。只有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构建以学校、社会、市场为核心的新型关系[4],才能实现教育方向与现实需求的协调一致。各大高校要积极出台教育资源优化方案,根据学校自身状况与区域社会经济的现实条件,积极整合学校资源,促进主导教育方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协调一致。促进教育发展方向能够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要形成教育资源优化方案与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优化方案原则:一是要积极促进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前瞻性视野,准确预判社会发展方向和技术动态,将教育资源重点向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倾斜,形成高校教育引领社会技术发展的现代教育格局;二是强化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可执行性,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学校机构的整合管理,以强有力的落地执行来保障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执行;三是要确立教育资源整合方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化方案目标,明确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3.促进教育资源优化发展,促使高校发展目标契合时展要求推进高校资源整合助力高等教育发展,要积极促进高校发展目标能够契合时展要求,在时代的宏观环境中,实现自身的突破转型与发展升级。高校自身目标制定应与时展相适宜,通过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制订、落实,积极促进自身发展凸显时代主题,将高校发展目标融入社会发展中。制定高校自身的发展目标,要明确高校自身在时代走向中的定位,高校与时展进步密切相关,时代的发展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而高校的变革形成的人才输送和技术攻关,又成为时代进步的动力源泉。定位中应将高校作为时代人才的孵化器和技术创新的试验场。发展高水平大学,促进自身的提升就是要进行人才培养输送和技术创新,作为大学创新的发力点。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不断强化专业改革力度,努力在教育制度、教育体制上创新,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将高校自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大学。以教育水平的提升,来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各大学的竞争力。

二、教育资源优化方案凸显高等教育时代教育价值观念的优化升级

1.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方案,是高等教育追求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表现为功能性锁定和认知性锁定等多重现实困境[5],因而只有积极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方案,将专业主义精神引入高校价值体系中,才能凸显高校在时代进程中的宏观价值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基于高校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教育资源优化方案,核心就是追求高等教育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教育模式中专业性、学术性是教育目的的最高追求。高校教育资源分配是围绕加强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的议题来进行。高校在进行教育经费安排、人员配备以及高校管理的实践时,都是服务于提升专业水平的主题来进行。确保优质资源、专业师资力量和科技人才进行专业课程和特色优势学科的优先供应,通过合理规划和安排,给予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最优质的实施环境。要在教育资源优化的制定及落实过程中,建构起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重申强化专业主义的基本原则,让教育资源能够切实服务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专业素养。2.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方案,凸显高等教育对教育规律认知的加深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方案与高校改革实践相结合,凸显当代教育家和教育主管者认知教育规律尤其是高等教育规律程度的加深。从教育改革的宏观视野来看,我国教育目前正经历由“大而全”的综合型大学向具有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适用型大学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之间的比较已经从综合实力的较量转向优势学科的质量竞争。高校正转向追求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模式。高校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方案,正是时代宏观视野下高等教育认知规律的探索和遵循。教育资源优化方案实际上是综合开发利用校内教育资源,注重的是学校资源利用的效率提升和资源适配。通过综合安排学科、专业资源,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技术前沿的动态,积极调控学校的学科发展方向、专业动态的资源配额及师资配比,实现学校教育方向和发展目标的管控,形成教育资源优化方案,达到提升高校教育水平、明确教育发展方向的目的。3.加速推进教育资源优化,促进人本主义核心特色教育观念形成宏观制度性根源是现实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造成的教育困境不利于高校自身的优化发展[6]。破解当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水平提高,应在教育理念上调整。只有明确发展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现代高校教育观念,通过加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实现现代化背景下的高校转型升级。从人才培养的功能性角度来看,推进教育资源优化,不断调整学科门类和课程,既是提升人才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的回归。资源优化方案实现了教育资源向人才培养,在资源分配上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面对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在高等教育结构重组中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7],需要配置高校教育资源重点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一是学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平台和学习场地图书馆等设施,为人才的成长打造良好的外在环境;二是学校在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广泛开设特色课程,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自由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选择。高校实施教育资源的优化安排方案,促进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形成壮大,与时代进步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三、社会转型宏观视域下高校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制订与实施策略

1.把握时代脉搏、社会主题,促进教育资源优化方案与社会发展协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高校独立办学、自主发展奠定基础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共识[8]。因而在社会转型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格局中,只有将教育资源优化方案落实到高校教育改革实践中,才能实现高校的升级发展。推动高校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落地实施,一是要积极将高校转型与时展的主题紧密结合。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只有高校教育发展方向契合时展需要,符合社会进步要求,才能获得较大的成长空间,进而促进自身发展。二是要促进教育资源优化方案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教育优化方案涉及资源整合和多方关系处理,只有教育资源优化方案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聚合功能,不断促进社会发展。2.立足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保障教育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制订出台及实施,应立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促进教育资源合理优化调配的实践中,保障教育资源在高校的配置能够促使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而应大力推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安排,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内部结构,根据社会当前需求与发展趋势,建构起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资源优化方案。在促进高校教育优化方案的实践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对教育自身的要求。只有通过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出台,构建起一套全新的、适应高等教育时代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并且进一步深化大众高等教育时代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改革,才能实现教育发展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统一。3.保障资源优化方案科学性,引入专业资源管理方式进行制度设计教育资源优化方案涉及高校整体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开发利用,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系统工作,教育资源优化方案在高校深化改革中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只有教育资源优化方案具备科学性,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发挥资源优化综合影响教育结构、教育方向的作用。确保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科学性,需要积极将专业的资源管理方式和现代管理理念引入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实践中。一是在高校资源优化方案制订过程中,积极组建具有专业资源管理知识的管理团队,以专家治校的理念统筹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的制订;二是形成组织严密管理科学的高校教育资源优化方案编制的流程体系,以科学的调研数据为支撑,引导教育资源的系统开发。促进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是促进高等教育质量观念和质量思维亟须扭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促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套全新的、适应大众高等教育时代的高校资源优化方案。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作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推手,各大高校通过制订契合自身实际的教育资源优化方案,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完成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转型。

参考文献:

[1]赵新亮,张彦通.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战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5(2):38-42.

[2]姚荣.中国本科高校转型如何走向制度化———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3):1-10.

[3]李贞刚,任涛,陈强.我国高等教育元评估的实践缺失与治理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4):29-34.

[4]张大良.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积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23-29.

[5]邬大光,李国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进展与高等教育未来方向的基本判断———《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前言[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11.

[6]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11.

[7]马青,王春秀.西部普通高校应用技术转型的机遇与路径———基于宁夏高等教育的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66-173.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3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跨越式; 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099-01

近几年,制造业作为中国非农产业的最大就业部门,保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对于解决中国就业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拥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中国制造业及其产品在全球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工资上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丧失。如果制造业竞争优势削弱或丧失,那么,出口放缓将会对劳动力需求和就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保持中国制造业增长及其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形成更多的人力资本积累,是创新、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前提条件。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的教育形式,因此,它在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中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更重要的是,发展职业教育是中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从目前到2020年期间,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目前农业就业比例偏高和城市化水平偏低的背景下,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有1―2亿新增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转移到非农业领域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农村劳动力获得非农就业的岗位技能,起到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同样的,农业现代化需要一大批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新型农民,因此,需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其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一、县级职业教育资源的分散局面及成因

1.由于观念陈旧、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专业师资匮乏、发展断层等方面原因,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因此承担职业教育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未发挥职业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培训工作由各个部门自行操作,多头并举,没有形成合力;导致重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2.政策导向不明确,政府统筹力度不够,职教中心形成“有心无力或有力无处使”的局面,培训项目虽多但难以落实。中央、省、市每年下达的惠民惠农培训项目很多,但培训任务分散在各部门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规模小、师资弱、管理松散,培训效果较差。

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是实现县域大教育格局、创建省级或国家级教育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

2.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促进更直接、更有力。

3.整合并共享师资、设备等资源,有效调动各方优势,形成互补,促进职业教育、行业和企业的协调发展,推动中高职接轨和校企合作,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的需求。

4.积极发挥职教优势,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培训,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在提升农民素质、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作用,为拉动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技术学习需求做贡献。

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可行性方案

1.成立领导机构

建议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教育、劳动、人事、财政、发改委、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经济、工业等职能部门参加的整合领导小组,深入调查研究,拿出整合方案和具体的分步实施计划。制定整合资源的配套政策,解决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定县级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从招生、培训、就业等多方面切实支持职业教育。

2.县级职教中心应首先转变观念,逐步转变职教中心单一的职能。由过去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拓展到成人科学文化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在岗和岗前培训、短期职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囊括方方面面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职教中心也要为此项工作的落实提前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整合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培训资源,整合各个渠道的职业培训资金和项目,解决培训力量分散和多头培训的问题,使县内各职业教育资源按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整合起来,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4.整合职教资源,全面统筹、协调管理职业教育工作;把原来各部门分散的培训机构统筹到职教中心来,发挥县域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优势,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5.建立以农业部门牵头的培训对象组织网络;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职教中心为基地的培训网络;建立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的就业和再就业网络;建立由劳动部门牵头,职教中心具体操作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6.劳动部门作为政府的执行与管理机构,不再直接参与组织实施与职业技能培训相关的具体活动;职业培训职能应从目前劳动与教育等部门分别管理改由政府统筹规划,教育局成职教部门统一管理。政府要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政治学习进党校,技能培训进职教”,构建起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并重并举的大职教体系。

7.努力构建县域农村普教、职教、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教育格局。为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成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等提供初中、高中、中专及高等学历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服务。

8.为了确保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建议由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兼任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组织协调全县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解决具体的部门衔接问题。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教育 网格化管理

一、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网格管理起源于网格,它是近年来国际上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技术,目的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加快信息的共享和流动。网格化管理,即按照地域、管理原则,将管辖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执行动态,全方位的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它以网络中的“网格化”为基本理念和思路,对系统内部的所有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协调与互补,进行模块化的现代网络系统的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来说,网格化管理将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业务管理的系统为出发点,对资源和信息进行有机整合,方便用户更容易、更便捷地接受需要的服务。

网格化管理概念的引入,对于管理界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中,各部门工作若存在无目的性、随意性、缺乏整合与相互合作,利用网格化管理就可以对此问题加以解决。从性质和功能的角度看,网格化是一种配置体制和协作机制,是组织创新,其实质是资源的有机整合。相对于现行组织农民工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职责不确定性、重复交叉性、资源配置的分割性、各自为政的封闭性、实际运行的低效性等弊端而言,网格化管理重要的价值意义就在于它的有序化、民主化、高效化。

二、网格化管理在农民工职业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对城市农民工进行网格化教育的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农民工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区域内快速获得信息和资源,接受系统化的符合需求的相关职业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民工职业教育网格化管理,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整合,可以帮助农民工快速提升职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同时接受到很好的教育服务。我们将网格化管理理论应用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系统的研究,设计一种网格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模型,将为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职业教育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一)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农民工职业教育网格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务必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所谓的服务面向社会,是指所有的部门或行业,所有生产或消费的运作,以服务为手段、以服务为形式,以服务为宗旨。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载体是网格单元。其采取的主要手段是管理,而最终目的是组团式服务。城市农民工对技能的需要具有多元化,网格化管理的引入能更好地整合目前社会上的不同资源,在职业教育中满足农民工的不同需要,对网格内的农民工开展针对式服务,并不断增加和完善服务项目,主动服务于农民工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社会资源为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网格化管理提供了强大支持。

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全局角度来看,将农民工职业教育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将零散化为整体,发挥整体优势,实现全局优化,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具体来说,通过网格化管理,完善用户接入、信息共享、任务协调和资源分配等基本环节,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和统一管理。同时,虽然农民工职业教育在资源和管理主体上具有分散的特点,但是网格化管理可以将各种资源进行模块化分工,并实现整合管理,为网格进行节点控制,加快分散资源的整合利用。针对农民工割职业教育培训的过程,网格化管理可以对系统中的每个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促进优势资源的功能发挥。

(二)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条件

首先,职业教育创新理念是实施的保障。2010年初,中国教育部提出的服务类型的职业教育理念,即职业教育提高质量为核心,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网络管理,组团式服务”是“网格化管理”的办法,重点放在如何“组团式”的问题,这与教育部“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完美结合。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网络管理 组团式服务”模式,就实现了教育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更注重服务的实施培训对象的所有各方的需求。

其次,信息技术是实施的硬件条件。现代教育理论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网络管理,组团式服务”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实践渠道。“网络管理,组团式服务”,首先需要网络技术支持。一方面,中国的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终端普及率提高,农民工群体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手机终端接收和利用资源,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的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人力资源是实施的软件条件

网格化管理的人力资源条件包括很多方面,这使得城市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师资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可以通过职业教师培训,或是聘请企业高级技师等方式,来弥补城市农民工教育资源方面的不足。其中,高职院校通过教师团队和学生干部团队的人力资源整合,为“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为城市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徐建中,何玄鹤,李有彬.我国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

[2]唐文君.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研究[J].中国培训,2008,8.

[3]李玉杰,刘志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创业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08,12.

基金项目: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5

作者:上超望 刘清堂 杨宗凯 赵呈领

【论文关键词】SOA Web服务 数字教育资源 一站式 协同

【论文摘 要】充分利用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数字化深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论述了系统的主要架构和关键技术实现。希望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引言

数字教育通过实现教育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使现实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1]。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是为解决分布式互联网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和重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软件系统架构,它允许不同系统能够进行无缝通信和异构资源共享。

传统的网络教育资源使用模式降低了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资源通用性能力,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要主题[2]。SOA(面向服务架构)为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最佳支持,为构建开放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立新型的面向数字教育的公共服务机制,国家支持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等多项重大项目,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奥鹏”、“弘成”和“知金”三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3]。

在分布式教育资源服务的集成应用中,信息的交互、共享和数据的安全访问是关键内容[4]。设计一个全局的资源协同和访问框架来屏蔽资源平台差异,实现分布式资源的共享,以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增值应用,构建开放和便捷的资源整合服务,成为SOA环境下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在对分布式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 Model of E-learning Resources Sharing andCoordination Architecture),然后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方面讨论了MERSCA实现的关键技术。实践研究表明,MERSCA模型是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系统建构中一种可行和实用的方案。

二、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需求分析

数字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是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建设和完善过程[5],涵盖资源建设、资源集成、知识处理、平台接入和运行、质量监控和资源评价等多个方面,所以在建设之初就应融入基于全局观点、具有可扩展性和新技术兼容等多个方面的考量。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及实现涉及资源协同的可扩展性、资源访问的便捷性、用户身份的管理以及认证、授权、加密等多项技术,框架的整体设计应满足以下目标:

(1)灵活性

数字教育服务架构通过通用性的服务接口调用来实现资源的跨域整合,个体原子服务独立于实现平台,具有松耦合、可扩展等特点,它们往往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厂商开发,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也有所不同,各自拥有独立的用户认证体系,也因此导致了目前各个系统的用户数据分散,不能统一管理,难以共享数据的现状[6]。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需要从整体上灵活地鉴别用户,为这些多类型的安全服务提供基于整体访问的跨域安全集成,提供统一访问入口,从而提高优质资源整合的敏捷性。

(2)信任迁移

面向服务的思想使得资源应用逐渐趋向于分布式和相互合作的形式,用户的身份和授权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信任域。当资源来源于多个安全域,为保证资源交互活动安全,每次访问都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和权限准入确认,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7]。因此需要一种信任迁移机制,能够提供一个整体的、运行时身份验证尽可能少的安全信息共享方案。资源访问主体只需要在某个安全域中进行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访问其被授权的当前安全域其他资源或被当前安全域信任的其他域中的资源,不必通过多次身份验证操作来获得授权。

(3)可伸缩

模型应当能够提供开放式体系结构,实现可扩展的安全访问机制,框架应当将信息系统所面对的教育企业或机构从整体应用的角度统一对待,保持通过增加资源使服务价值产生线性增长的能力。当有新的应用需要部署或增加时,不需要对应用程序本身进行大量修改,通过考量安全方案规划技术发展因素,使新的安全技术和规范可以很方便地融入[8]。

三、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

架构模型(MERSCA)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MERSCA采用层次结构建模方法,从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中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与基于序关系的动态协同两个核心技术构建资源的安全整合,把握用户对于教学设计逻辑和资源访问等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异构数字教育资源协同架构规划中兼顾目前和未来的发展。MERSCA模型从下至上分为资源管理层、通信层、资源组合层、资源协同层和应用层。

(1)资源管理层

我国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为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媒体素材、在线题库、网络课件、网上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多种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9]。

在MERSCA中,资源管理层从分布式的优质教育资源中提取类型资源共性,参照已定义好的统一接口标准,将资源属性对应于标准属性用XML格式字符串描述出来,形成统一的资源描述规范和服务接口。同时通过WSDL协议描述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实现标准的接口绑定和异构资源的服务封装,并进行注册和功能分类的集中管理,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资源管理层为通信层和资源服务组合层提供了资源的预处理功能,通过服务接口对外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2)通信层

通信层使用基于XML的SOAP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对教育资源交互信息进行描述。应用程序之间基于SOAP进行相互沟通时,不需要知道彼此是在哪一种操作平台上操作或是各自如何实现等细节信息。SOAP代表了一套资源如何呈现与延伸的共享规则,它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可以独自运作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面,并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通讯方式来传输,例如SMTP、MIME,或是HTTP等。

无论基于.net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还是应用java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通过SOAP协议,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沟通和资源共享,资源系统之间的平台架构和实现细节是彼此透明的。

(3)教育资源服务组合层

资源组合层基于BPEL4WS业务流,在Web服务组合引擎所提供的质量控制、消息路由、信息管理、事务管理和流程管理等功能的支持下进行资源服务集成。通过可视化编排方式,资源组合层将不同的教育资源原子服务依据教学设计者设定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屏蔽底层信息基础设施的变迁,合理地安排这些服务的运行顺序,以形成大粒度的、具有内部流程逻辑的教育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潜力,形成“1+1>2”的服务资源集成增值效果。

BPEL4WS基于XML Schema、XPath及XSLT等规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语法对业务流程所绑定的Web服务交互特性及控制逻辑进行描述。通过对业务流程中教育服务资源的交互行为建模,BPEL4WS以可视化和有序的方式协调它们之间的交互活动达成教育资源服务的组合应用目标。

(4)教育资源协同层

异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协同应用过程涉及处于不同计算域下的多个资源提供者,当用户访问分布式的多域数字教育资源时,就会涉及安全边界跨越问题,需要登陆不同系统,接受多次安全身份验证,安全与访问效率都无法得到保证。

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是信息标准化促进组织(OASIS)为产生和交换使用者认证而制定的一项标准规范,它基于XML架构在不同的在线应用场景中决定请求者、请求内容以及是否有授权提出需求等,同时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交换授权和确认的机制,达到可转移的信任。安全协同层基于SAML实现用户在多个资源提供者之间身份和安全信息的迁移,通过数字加密和签名技术保证系统消息之间的保密性。用户只需在网络中主动地进行一次身份认证登陆,不需再次登陆就能够在达成信任关系的成员单位之间无缝地访问授权资源。资源安全协同层所采用的一站式访问形式减少了认证次数,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访问资源时的时间成本。

(5)应用层

应用层是系统功能和使用者交互的接口,提供安全管理入口、资源展示、资源新闻、知识宣传等功能。E-learning学习信息门户是应用层信息资源集成界面与终端使用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桥梁,它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学习者提供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学习者通过信息门户模块进入学习环境,依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来完成通过多个安全域中的分布式资源整合而形成的系列课程学习。

四、MERSCA模型的关键技术实现

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MERSCA模型已在实践应用环境中得到成功实施。MERSCA通过分布式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整合来凝聚分布于网络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并提供安全方便的资源访问模式。MERSCA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关键技术。

1.协同教育资源的一站式访问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技术通过使用SAML安全信牌确保可移植的信任迁移,在分布式的教育资源提供者之间共享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和授权信息,同时又保证资源提供者对资源的控制权。SAML安全信牌由身份认证权威生成,它的生命周期也由身份认证权威来管理。完整的一站式访问安全认证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由六个步骤组成:

(1)学习者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提交身份验证信息,请求确认身份的合法性;

(2)在确认学习者身份为合法后,身份认证权威为学习者创建含有SAML合法性判决标识文件的安全信牌,并将该信牌返回给学习者;

(3)学习者在教学设计业务流程逻辑的引导下,通过点击目标资源地址的URL来试图访问某个协同学习资源,同时将合法性标识文件作为URL的一部分发送给资源站点,然后被重新定向到资源提供者;

(4)学习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收到步骤(3)传递来的信息,从合法性标识文件中解析出身份认证权威的地址信息,然后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发送包含合法性标识文件的SAML请求;

(5)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收到SAML请求后,从请求中包含的合法性引用信息找到相关认证,然后将认证信息封装在SOAP包中,以SAML响应方式传送给资源提供者;

(6)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检查学习者安全信牌信息,如果检查成功则将学习者重新定向到数字学习资源所在的URL,并将所需资源发送到学习者浏览器,否则将拒绝用户访问。

在步骤(2)~(6)中,由于在重定位URL后附有与学习者认证相关的安全信息,可采用签名和加密的方式来保障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为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身份的真实性,步骤(4)和(5)中资源提供者和身份认证权威需要进行双向认证,它们在传输身份声明的过程中对学习者是透明的。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的实现让学习者在访问不同的服务资源时避免身份重复认证,节省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提高了系统资源的服务效率。

2.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技术将分布式环境下的教育资源服务看作独立的功能模块,通过BPEL4WS(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流程活动绑定这些资源模块,通过结构化业务流程活动来定义资源服务活动之间基于序的逻辑关系,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组成大粒度增值应用服务。BPEL4WS流程引擎为业务流程所绑定的资源提供了控制与管理支持。教育资源设计者可以方便地依据教学设计思想采取可视化的方式编排资源协同关系,更方便地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图3展示了一个基于BPEL4WS的简易资源协同实例,BPEL4WS业务该流程通过三个基本活动分别绑定了由不同提供者提供的“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C语言高阶知识服务”和“C语言基本知识巩固服务” 分布式资源,基于教学设计序逻辑组成“C语言知识集成服务”组合服务。当E-learning学习门户接收到学习者的服务请求时,组合服务资源主要协同过程描述如下:

(1)流程“Receive”协同服务接口接收开始信息启动业务流程,启动一个资源协同实例;

(2)“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通过基础知识服务接口为学习者提供C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资源,通过测试接口对学习者进行知识测试;

(3)“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将测试结果得分提交给BPEL4WS学习流程;

(4)BPEL4WS流程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进行逻辑判决;

(5)当学习者得分小于60时,学习流程引导学习者进入“知识巩固服务”,进行知识巩固;当学习者得分大于60时,学习流程将引导学习者进行高阶知识学习;

(6)学习者知识学习结束,学习流程通过“Reply”协同服务输出接口发送终止信息终止业务流程,结束学习过程。

五、结论与展望

屏蔽资源平台差异、构建便捷的一站式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服务是开放环境下数字教育服务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SOA环境的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模型MERSCA,MERSCA采用分层结构,通过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包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可重用;通过基于SAML的安全信息共享技术,实现了一站式访问;通过BPEL4WS绑定,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的增值协同。MERSCA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集成性以及与平台无关等特点,适用于数字教育资源跨部门协同应用中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模型的实现过程证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这些特点在笔者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证明。未来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业务流程级别安全性的设计与实现方面,以便提供一个更完善的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 中国电化教育,2007,(6):07-19.

[2] 冯琳,郝丹. 现代教育服务业与数字化学习港——第十五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07,(9):05-17.

[3] 杨宗凯. 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和环境的构建[J]. 中国远程教育,2007,(10):57-58.

[4] 钟志贤,王觅,林安琪. 论远程学习者的资源管理[J]. 远程教育杂志,2008,(6):48-52.

[5] 罗勇为.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22-26.

[6] Shang Chao wang,Liu Qing tang,etc.Requirement Driven Learning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Based on BPEL [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10,(02): 263- 267.

[7] 杨宏宇,孙宇超,姜德全. 基于SAML和PMI的授权管理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2008,(6):1321-1325.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6

1.有效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关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狭义的定义认为,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社区教育开发和利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广义的定义认为,社区教育资源是指那些为了保证社区教育正常进行而需要并可能应用于整个社区教育活动中的所有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资源的总和。以上两种定义的差别在于:狭义的定义将社区教育资源局限在社区范围之内,广义的定义认为社区教育资源不局限于社区内的资源,也包括社区外可以被社区教育利用的各种资源。从实体管理视角,社区教育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指开展社区活动的各类人员,物力资源主要指在开展社区教育时可以利用的设施设备资源,财力资源指支持活动开展的货币与支付劳动的报酬。在这三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关键,物力资源是基础,财力资源是保障。从人文环境视角,社区教育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有形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无形资源包括地方的文化资源和区域固有的环境资源等。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视角,社区教育资源可分为学校资源(包括教学场所、设施设备、教育技术等),师资资源(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课程资源(包括科学文化类、技术技能类、素质教育类、家庭生活类等)。资源整合是一个在经济领域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辞海》解释,整合的基本词义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系统内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这里所说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对于上述纵横交错的各类能够支持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加以聚合、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将一切潜在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变为现实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赋予原来不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以教育意义,即社区资源教育化;二是指对原有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再开发,更加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建设学习型城市背景下的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具有整体战略的特征。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如果仅仅依靠教育部门一家力量恐难以实现,它需要地方政府统筹部署,各个部门的有效协作。

2.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依法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社区教育是一个结构、功能复杂的复合系统,涉及到教育系统内外诸多因素,难以通过一个单项的指标或侧面来反映社区教育的全部状况。因此,若要对于一个地区的社区教育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考察和评价,就需要将教育内外的诸多互为联系、互为因果的指标进行系统整合,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中,既有括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既能体现社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体现社区教育的区域特征,做到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社区教育的评估与一般学校教育的评估不同之处在于:社区教育评估不仅要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设施、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作出评价,而且要充分体现出对社区全员的关注;不仅要体现出区域历史、地域和文化传统等,而且要体现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构建社区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除了要关注地域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还要体现出全面性和全局性。因此,在社区教育评估体系的制订过程中,可设计若干不同的指标体系,如可先针对不同群体建立个人指标,然后再扩展出更大范围的区域指标和社会指标;也可先分别设计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然后再综合成总体指标,等等。

3.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第一,发挥执法机关和行政机构的监督作用,做到依法治教。在第三方中介评估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形下,要发挥行政机构的监督作用。执法机关和行政机构既要代表国家执行和落实社区教育的法令和政策,也要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第二,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社会公众监督是各种监督机制不可缺少的方面,尤其对于社区教育而言,因为它的全员性带来了它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特征,更需要社会监督力量。在社区教育实施中,可通过保护、奖励举报人等措施来吸引公众积极投身监督。从长远看,公众对社区教育的监督对于政府在社区教育方面的投入,组织工作的力度以及工作质量等方面,将会起到的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关注社区教育的氛围。新闻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事实证明很多问题因为有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而得到很好的解决。利用新闻媒体加大社区教育的曝光率,及时对社区教育中的积极行为进行褒扬,对不正确的做法进行针砭,能使更多的人了解社区教育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有力工作措施,确保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顺利进行。

4.拓宽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社区教育的目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各方面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打造文明的居住家园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全员性、广泛性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从我国各地社区教育发展的整体状态看,全员性和广泛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甚至很多社区教育示范区也没有达到这样一个发展状态。参与社区教育的对象在很多地区主要是闲散人员、学龄前儿童和离退休老人。而作为社区居民主体的中青年居民尚未达到经常性地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状态。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社区教育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不能给更多的群体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社区教育,顾名思义教育是核心,但目前社区教育中的教育因素需要更新和扩展。当务之急是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材编撰需要在很多地方提上日程。要根据学习对象和潜在的学习群体的特点,提供合适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社区教育开展的形式不能仅仅体现在寓教于乐上,除了唱歌跳舞,还应该有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要形成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既有远程教育,也有面授自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改善社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促使社区教育健康发展。

5.加快实现社区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条件。没有教育的信息化,难称现代化的教育。完整的教育信息化应该包括社区教育的信息化。社区教育信息化是以数字化学习平台为载体,以社区为基本教学单元,通过教育者的教学活动,满足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学习意向和学习目的。社区教育数字化是当前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育不公平,使社区居民享受便捷、共享、低成本的终身教育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创新社区教育载体,深化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首先要普及信息化的知识,形成发展信息化教育的共识,焕发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的积极性。第二要从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出发,积极稳妥的建设数字化学习载体,避免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第三,在实施策略上可先遴选具备条件的地区先行试点,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第四,建好一个百姓喜闻乐见的网站是开展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通过专有网站的建立,提高社区居民对于网络学习的兴趣,逐步把社区教育网建设成居民自己的终身学习平台。综上,社区教育需要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为学习型城市目标的实现起到切实的支撑作用。在开展社区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抓住资源整合和制度建设两个关键点,不断拓展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搭建起教育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逐步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作出努力。

二、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工作策略

1.扩展实验,深化研究以县区为单位,普遍建立社区教育实验区。依据社区教育广泛发展的工作策略,省级实验区的分布既应该兼顾到各市,又要考虑设立的条件是否成熟。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出具有引领性的实验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制定适合不同地域的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建设标准。社区教育是一项社会民生事业,需要在实验中逐步探索,各社区教育实验区要承担起课题研究任务,明确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内容以及研究途径和方法,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调研,对各实验区的工作进行跟踪指导,以确保实验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顺畅地开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各实验区实行进级制,建立起合格、先进、优秀、示范等层次进级制度,以推动实验工作健康发展。

2.项目引路,以点带面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是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和示范街道建设的常态化工作。为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提高社区教育服务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能力,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着力推进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进行中,要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突出地域特色,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要把实验方案与解决社区教育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实验成果与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结合起来,确保实验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项目实验工作真正成为推动区域社区教育深入开展的新契机和新动力,把社区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3.因地制宜,梯度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进展很大程度依赖于当地经济社会地方发展的实际水平。由于我国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在不同的地区内,许多社区的建设水平又不尽相同,因而不必人为追求统一的要求、整齐划一地规划各地社区教育。应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采取因地制宜,梯度推进的办法,使社区教育逐步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发展到具有区域特色的协调发展局面。当前各地可借助教育部历年开展的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吸纳更多的群体参与学习活动中,逐步营造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