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巿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势发展变化﹐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提升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经研究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事关群众切实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道路交通运量的持续增长,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车辆整体安全性能偏低、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乡镇路网结构不合理、功能设置不科学﹐行车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一些行业和单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致使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已经成为安全生产领域最大的“杀手”,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人身财产损失。中队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于改革发展稳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始终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到到位。

二、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要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党政领导、部门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一)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镇党委和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相关职能部门为直接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建设﹐劝导站数量不少于行政村60%的要求,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建立源头管控的部门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责任,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切实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源头管理取得实效。

三、全面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一)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公路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完善各类交通标志、标线﹐科学确定道路限速值﹐全路段设置限速及解除限速标志。2.加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2014)55号),全面排查现有公路安全隐患﹐对未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的隐患路段﹐一律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障运行安全。

(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建立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平台﹐落实交通违法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宣传投入﹐实现宣传全覆盖。

2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完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资料,建立交通安全宣传农村大喇叭﹐培养现代交通安全理念。

3.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各村设立交通安全协管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工作职责

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认真分析各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组织整改,建立交通事故预防的长效机制﹐尽力减少农村交通安全的“盲区“认真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各村设立交通安全协管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农村交通安全形势﹐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各村交通安全协管员具体负责该村所辖路段的交通管理,各村要认真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加大对辖区内公路施工路段﹐危险路段及时养护﹐维修的隐患排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做好所辖路段的清障工作﹐坚决杜绝在路面堆放杂物、晾晒农作物等有障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各村的交通安全协管员要高度负责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因工作不负责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或因不负责给我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造成不良后果﹐镇要逐级追究责任。

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要切实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交通安全知识﹐对道路交通安全实施监督﹐对学校的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特别是接送学生的车辆及驾驶员资质的监督。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

工作任务∶镇成立组织、分解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对各村进行摸底,了解当地的经济、道路、车辆、驾驶员等基础情况,要求各村报数据给交通安全协管员。

(二)宣传教育阶段。

采取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宣传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为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切实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一般交通事故发生,方便群众出行、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创建“平安乡镇”,针对我乡实际,现就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

近年来,我乡加大资金投入,辖区内通村、通乡农村道路得到硬化,改善了农民出行的条件,但也增加了一些道路安全隐患:一是辖区不少路段为3.5米水泥路面,且坡陡、路弯,安全防范措施跟不上,例如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栏等不完备;二是农村主要交通工具摩托车、农用车,拖拉机的机械性能、安全性能较差,容易在道路上发生事故;三是机动车驾驶人缺乏基本常识和安全驾驶技能;四是一些相关部门责任不够明确。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加强乡交通安全领导协调机构建设,明确职责。

我乡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各村聘请1名交通安全员协助工作,进一步健全“政府负责、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范道路交通事故的工作机制。乡综治办、公安派出所、公路工作站及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应该明确各自职责,群策群力,互相配合,齐抓光管,形成合力。

2、加强村级交通安全自治。

村两委要组织开展对村民的交通安全教育;村两委首先要以身作则,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参加驾驶培训,车辆参加挂牌及第三者责任保险;建议将交通安全列入村规民约。

三、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1、加强公路管理建设。针对辖区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要加强管理,加快溪底至盖山10.5公里公路安保工程的设计修改及施工进度;对将新铺的盖山至道路要把安保工程的实施一同纳入,对老旧的公路标志、标线要进行补缺补漏;对至、至易堵、易塌方的路面要及时进行改造建设。

2、加强重点车辆管理。对农村的车辆主要抓好农用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二轮摩托车等重点车辆的管理,重点要抓好二轮摩托车的无牌无证和逾期未年检的管理。我乡计划联系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派员到我乡为无年检、无牌照的群众进行现场服务,为群众今后的出行提供方便。

3、加强驾驶员管理。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村民,采用引导教育的方式劝导其及时考取驾驶证,对拒不参加培训未取得驾驶证资格驾驶机动车的,按《道路交通安全法》依法严肃处理。

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几年来,我省交通工作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得到了国家交通部、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公认,这些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战斗在全省交通战线的领导及广大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谢意!

省政府对这次全省公路改革、养护管理质量和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十分重视。下面,我代表省政府讲三点意见:

一、交通工作成绩显著,为经济发展发挥了基础先行作

几年来,吉林交通事业坚持抢抓机遇,推进跨越式发展,同时在发展进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喜人的业绩,达到了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的。到20*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410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2公里,一级公路达到1120公里,二级公路达到4918公里。按交通部公路12项主要指标综合排序,到20*年末,在全国居第10位,公路发展是超前的。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省交通厅确立了“抓重点、抓难点,同时带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水平、上台阶”的工作思路,促进了公路、运输、内河和地铁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协调发展。既注重搞锦上添花,加快主骨架建设;更注重搞雪中送炭,突出发展农村公路。95年确立了“让农民从泥泞中走出来”的奋斗目标后,在上级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逐年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到20*年又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民“行路难”的问题,制定了“村村通公路、路路通客车”的规划,并以省政府名义在吉林市召开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会议,推进了建设进程。乡通公路率保持100%,并列全国第一,通油路率达到86.9%,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99.3%,通油路率达到32.1%。2003年计划建成农村公路5000公里,截至8月末,全省农村公路已经完成投资25.6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82.6%,比上年同期增加投资14.45亿元,同比增长129.5%。已经建成农村公路3593公里,其中沥青路面793公里,水泥路面2600公里,砂石路128公里,砖路72公里。65个未通公路行政村已有10个完成村通工程(均在延边州)。预计今年全省将建成农村公路6500公里,超计划1500公里。全省最后65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年内可望通公路。

二是交通改革特别是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入手,积极推进道路建设、道路养护和道路运输三个市场的改革,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发展方向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交通超常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为解决针对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从1996年引入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开始把公路养护管理和生产经营职能分开的艰辛探索。20*年末吉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文件(吉政发[20*]41号),使96年以来的“国路民养”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省局机关和9个市(州)公路管理处完成了机关改革;全省50个县(市、区)公路管理段机关全部完成了竞争上岗、人员分流和管养分离和事企分离改革,共组建各类公司1*个,其中养护公司59个,工程公司43个,转制为国有公司23个,国有控股的公司24个,转制为民营企业的55个,另外调出、辞职职工283人,有83家企业进行了工商注册,有46家企业进行了税务登记。公路养护管理在改革中得到加强。20*年末,全省干线好路率达到89.7%,专养路线好路率达到83.1%,在全国均位居第四位。绿化里程比重达到89.3%,位居全国第二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道路养护市场的完善,公路的好路率将进一步提高。

三是交通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人的素质决定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几年来,交通系统坚持以“文明在交通”活动为载体,坚持“三学两创一树”,坚持以人为本,锲而不舍抓队伍建设,效果十分明显。既发展了事业,又锻炼了人,培养了人,造就了一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能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这是交通工作取得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二、充分认识交通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必须先行;推进和实现吉林经济跨越式发展,交通必须先行;解决“三农”问题,交通必须先行。交通事业必须加快发展,这是由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公路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行作用不可代替。加快交通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更是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需要。

第一,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责任重大。公路交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公路运输以其快捷、方便、高效等特点,在现代运输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离开现代化的交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安全、畅通、优质的交通运输环境,实现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同时,加快交通发展能够促进资源开发,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周转,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的发展,加快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第二,是拉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省围绕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题,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人才兴业”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扩大社会需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承载能力不足,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扩大国内需求、加大投资、促进消费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加快公路建设,可以拉动相关产业,扩大消费需求,快速启动市场,增加就业机会。专家测算表明,公路建设每增加投入1亿元,就拉动GDP增幅0.35—0.42个百分点,同时带动13个门类43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安排就业2000人,间接安排就业8000人。

第三,是践行“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交通的快速发展可为老百姓带来直接利益,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交通厅提出的“让农民从泥泞中走出来”的目标,实施“村村通公路(油路或水泥路)、路路通汽车(客车)”工程,这就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观。“三农”问题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而这些都与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加快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快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有力的发展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希望大家抓住机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真抓实干,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中牢牢占据主动。

三、强化措施力度,推进交通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实现交通经济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全面完成今年交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再创交通工作新成就。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的发展观。坚持以提高交通经济运行质量为核心,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承受能力,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和规模,防止盲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率,推进质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续型的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要进一步推进交通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要不断推进和深化道路建设市场、道路养护市场和道路运输三个市场的改革,通过改革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建设市场的改革要以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为重点,进一步放开市场,切实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壁垒,充分体现市场竞争原则,真正形成规范有序的竞争氛围,保证建设工程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新开工项目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资格审查;招投标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行,严禁转包和违规分包。道路养护市场要按照省政府20*年41号文件要求,加强领导,完善方案,稳步推进以“管养分离、事企分离”为主线的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切实解决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事企不分,管养不分,劳动生产率低下,高投入、低产出等严重阻碍交通事业发展的问题。道路运输市场要继续深化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运输资源的改革,全面实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制,优化运输结构,大力发展交通物流业,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益。在深化交通改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稳定工作,按照中央最近的要求,可“解”不可“结”,要解决问题,不要结下很多矛盾;可“顺”不可“激”,顺势解决矛盾,理顺情绪,不可激化矛盾;可“稳”不可“急”,要稳妥、稳步推进,不要急于求成。

(三)要坚持依法治交通,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推动交通改革和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防止决策的随意性。要进一步完善交通法规框架体系,加大交通立法工作力度,为交通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要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管,着力整顿和规范道路建设、养护和运输市场秩序,健全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人员行政行为,树立交通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进一步加大超限运输综合治理力度。近几年超限运输已成为公路上的公害,害人害已,形成了多重隐患,损失惊人。一些营运货主为了追求高额收益,超载多装,铤而走险,事故频出。给公路和桥梁造成了极大损害,特别是农村公路不堪重负。治理超限运输工作要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希望各级部门会后做好汇报,在政府组织下加大超限运输治理力度,综合交警、技术监督、交通等部门力量,共同打击,从源头治理,从非法车辆改装开始,从车辆年检着手,堵塞一切漏洞,严禁超限车辆上路,上路的必须卸载转运,对这种侵犯路产路权行为要严厉处罚,严厉打击。同时,做好治理超限运输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发动全社会进行监督,共同维护安全、顺畅公路交通环境。

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论文摘要: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是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山西省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旨在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改善农村环境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山西省是资源型省份,并且是农业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必须重视农村环境的治理。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把重化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周边的农村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进行农村环境的治理。环境是农村能否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 

二、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问题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的农村环境有了些许改善,试点村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但这还不足山西农村总数量的4%,全省要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厕所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大多村舍的厕所卫生条件比较差,难以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卫生厕所的一般标准是:有墙、有顶;厕坑及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根据这一标准,水冲式厕所可能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而旱厕或简易厕所根本达不到,与其标准相差甚远。根据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在农村卫生设施的使用上,使用水冲式厕所的7.1万户,占1.2%;使用旱厕的498.8万户,占84.7%;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82.9万户,占14.1%。 

第二,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差。目前几乎全部村庄都已修建了进村公路,但村内道路却存在着难行的问题。在对山西省28171个村落的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的调查中,村内主要要道有柏油马路的村庄仅有7.2%,低于11.1%的全国平均水平和11%的中部地区水平。其余村落的主要道路类型为水泥路面、沙石路面等,这些道路使用寿命短、轮胎附着力差,大都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修建,而且长时间未进行再修建和维护,大都坑坑洼洼,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造成了很大困难。此外,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的更差,连最基本的道路修建材料都没使用。这些道路一到雨季和农忙时节根本无法通行,有的连牛马车行走都十分困难。 

第三,垃圾裸露堆放现象严重。山西绝大多数农村存在“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在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28172个村落中,仅有18.0%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在这些村落中,处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运往较为偏僻的废弃地或沟壕,进行没任何处理的直接填埋。农村垃圾大致分三类,即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垃圾和农药包装物垃圾。大多数农村没有垃圾池,农户将生活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树上挂满了各色的塑料袋随处可见。此外,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户使用的农药量也有增无减,产生了大量农药包装物垃圾。这些垃圾的无序堆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环境优美”极不相称。 

三、新农村建设中治理山西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建议 

第一,选择适宜的农村改厕技术。针对山西省农村的不同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改厕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目前国内改厕建造的卫生厕所主要有三联沼气池式、双翁漏斗式和完整下水道式。其中三联沼气池式厕所建造沼气池时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而且适合人口密集的村庄使用;完整下水道式厕所用水量则比较大;双翁漏斗式厕所易进行批量生产,而且造价低,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山西处于华北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考虑到山西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和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三联沼气池式厕所,便于集中管理,以发挥规模效应;在人口分散地区和贫困地区建立双翁漏斗式厕所。此外,每个村庄都要改善公厕条件,进行修复,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 

第二,提高村内道路建设质量并加强保护。加大对村内道路的建设力度并进行保养,做到又建又养。实现道路硬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由于村内主要道路反映着每个村庄的外部形象,因此应对沙石路和砖、石板路进行全面改造,较富裕的村落可以建设柏油马路,欠发达的村落建设水泥路。同时还要对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进行治理。为了方便农户出行和满足农忙的要求,应适当加宽乡间小道并修建农户门前道路,农户门前道路应最低达到砖、石板路的标准。此外,应限制超载车从村内道路通过,从而对这些道路进行保护。 

第三,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站。要切实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处理。受山西各市县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每个村建立垃圾处理站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因此,建议在镇或乡设立投入资金较少、能够简单处理垃圾的处理站,在县或县级以上的市设立功能全面的垃圾处理厂,并对镇或乡的垃圾初步处理进行彻底治理。 

同时对各村送到镇或乡垃圾处理站的垃圾进行收购,在各村村民间实行轮流责任制,进行统一集中收购,加强村民的责任意识。另外,还要对镇或乡配备收购垃圾的专用车,主要负责对各村的垃圾进行统一收购和运往县或县级以上的市的垃圾处理站等工作。 

总之,农村环境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应借鉴发达地区治理农村环境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有步骤地进行村容村貌的改善,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城市污水收集系统;重要性;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重要性

近年来,河道水环境成为社会聚焦的一个热点问题,“治污水”的呼声日渐高涨。

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中坚力量。它承担着收集污水的作用,是“治污水”的关键所在,它的重要性不容易忽视。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污水收集率,对“治污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现状及分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产业的聚集,由于污水收集系统的不完善,带来了新的水体污染问题不容乐观。以往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种种缺陷,正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污水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

2.1、农村、老城区污水收集系统现状

在城区专业排水规划中,更侧重按照远景城市化的排水系统进行规划,而忽略了现状农村污水如何收集处理的问题。部分农村、一些较老城区的排水管道有很多仍是雨水与污水合用管道。在洪水期时,雨水管道中包含着大部分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在枯水期,污水也没有被截流。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所处位置偏远,周边道路污水管网配套不完善。第二、排水方向与道路污水管位置不一致,原来排水方向为河道方向,要新铺设管道截流,并接入道路污水管,往往标高不能满足要求。第三、职能部门缺少第一手资料,在道路配套完善后,没有及时将排入河道的污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第四、缺乏资金投入,项目难以进展。

2.2、市政道路污水收集系统现状

2.2.1、规划与现场情况脱节,没有考虑实施

如笔者所在地,有一个单元污水管网基本成型,污水提升泵站也建成,而就是最后有一段接入泵站的污水管,因老街保护区不能拆迁,规划道路无法实施,使整个区域的污水都没有出路。

市政污水管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使污水管网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最主要还是在规划时未对现实情况给予一定考虑,应该先建哪里,后建哪里,规划也没有给出指导性的意见。

2.2.2、污水管网建设缺乏系统性

污水管道作为市政道路工程的一部分,一般与道路同步建设。污水管网是一个系统,如果在建设中遇到用地拆迁、施工等很多实际问题,可能会导致很多污水管成为“断头管”,地块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但市政污水管最终没有出路。

笔者所经历的一条道路实施时,因配套污水管埋深达5、6米(进污水泵站前污水管),而道路交通量大,道路两侧都有现状建筑物,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大开挖施工或顶管施工难度都很大,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会后,最终污水管做甩项处理了。这件事虽然存在着很多客观原因,但也使该道路的污水管成为“断头管”。

2.2.3、施工不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

施工不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比如回填土要求用素土回填,而实际施工单位采用建筑垃圾回填,在道路压实时,管材为PVC管容易被挤破。或者是污水实施后没有做好保护工作,其他管线单位在施工时,挖掘机将污水管蹭破,由于损伤小而未发现,成为一个隐患。

2.2.4、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部分排水户缺乏环境意识,为图省事,不按审批的图纸实施,污水直接接入河道,没有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排水户内部的雨污管网没有严格区分,造成混接、错接等问题。污水管道属于隐蔽工程,与道路、景观、绿化等专业相比,污水管道的施工中的问题更容易被忽视。施工人员随意减小管径,减少检查井的数量。他们这种环境意识的缺乏,导致污水收集系统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

2.3、污水收集系统管理现状

2.3.1、管理水平落后

污水管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专业性强且属于地下设施,各水司都有GIS管网信息系统,但基础资料更新缓慢,在实际维护管理中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不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很难实现污水收集系统的科学高效管理。污水收集系统中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的管理,大多还是人工管理的方式。大量分散的图纸、资料,更新、查询和统计分析极为不便,效率低且缺乏系统性。

2.3.2、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

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管理包括对管网泵站等设施的维护养护、对排水户排污行为的行政审批、排水水质的管理等等。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这些职能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来承担,彼此之间缺乏统筹和协调。管网维护管养部门只关注井盖的修补、管道的清淤;环保部门只关注工业废水排放口的达标情况;排水管理部门只关注于排水户管网接驳的审批。从而造成污水的收集系统中出现的雨污混接、超标排放、偷排污水等种种不正常的情况很难得到有效地监管。污水收集系统管理的体系和机构不健全,管理缺位,使一些已建成的管网管理混乱,甚至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3、对策和建议

3.1、规划方面

制定科学严谨的排水专业规划。根据城区开发的进度、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状况,充分考虑可实施和操作性,制定出污水收集系统的近期、远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规划,统筹规划区域污水治理的全局性。

应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尽可能有一个责任主体负责修订专业规划,扩大规划的范围和深度,突出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严谨性,深入研究新城区的建设,老城区的改造。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因地制宜地对污水收集系统进行布局,使规划更具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

3.2、建设方面

3.2.1、加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的统筹和协调

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应在规划的指导下,使用每个区域的污水管网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如遇到由于征地拆迁、地质条件等问题阻碍丁程进度,有的项目甚至几年都难以推进,严重影响到污水管网的接通。对此应及时的进行协调和解决,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采用调整管线位置、调整规划方向等方式,优先解决污水管网建设的问题。对于短时间内难以推进的关键节点,可采取加压提升等临时的解决方案,保证污水输送的畅通。

3.2.2、规范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重视项目验收和移交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规范施工企业的施工行为,杜绝随意更改施工图纸,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污水在工程验收和移交过程中,采用CCTV检测技术,对管道内壁进行摄像,防止新建污水管破损现象的发生。

3.3、管理方面

3.3.1、建立联动机制,齐抓共管

城市排水系统普遍采用雨污分流制,要求排水户严格按照雨水、污水分开的原则接入相应的市政管网,并且市政雨污管网也不能混接和错接,否则就无法完全发挥雨污分流的作用。对于非常庞大和复杂而且处于动态变化的排水系统,必须要明确管理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和联动机制,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超标排放或偷排污水的行为,管网维护部门、环境监察部门、污水处理厂等应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发现问题迅速出击,环监执法部门加大监管和处罚的力度。各职能部门应齐抓共管,方可确保污水收集系统每个节点都万无一失。

3.3.2、加强对单位或企业内部排水系统的监管

在排水许可审批时,对企业内部排水管网进行严格的验收,使雨、污水严格分流。加对单位或企业内部排水系统的日常监管,对单位和企业雨水、污水接驳市政管网的总排口进行明显标识,定期检查水质情况,杜绝排水户内部雨污混接、错排现象。

3.3.3、借助先进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全面调查管网现状情况,建立重点排污户档案,建立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污水收集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真实、准确、完整、可动态更新的排水基础数据库,实现管网规划、建设、维护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与决策,提高排水系统突发事故下的应急处理能力。采用水质在线检测、污染源快速识别等技术,提高对污水排放源头的监测的能力。

4、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发展思路

一些老城区、部分偏远农村,由于市政污水管不能触及,污水得不到收集的现状是长期存在的。我们应改变传统污水集中处理,建设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的思路,在人口、工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独立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在偏远的农村区域,规划小型分散的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在每个系统内,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有针对性地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集中处理与合理利用。这将是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未来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庆合.城市建设中化工污水治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3)。

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始终的必须长久解决的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为了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而基础设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科学的基础设施规划,可以有效落实国家政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就目前的情况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规划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和农民百姓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清楚认识到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证新农村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1 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

1.1 现行农村基础设施分类的弊端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分类主要沿用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体系,即安全与防灾、给水、排水、电力、电信、道路、广播电视、环卫设施、绿化、文体活动、室外场地等。这种分类体系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内容的繁琐,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容易遗漏关键项目;另一方面,由于各专项规划缺乏整合,规划的可实施性很差。此外,农村基础设施沿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法,较少关注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农业仓储设施,农业的生产空间、农村生态防护林等,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

1.2 农村基础设施的“三生”分类

从发展历程来看,农村经历了原始农村、传统农村、现代农村的演变,在其发展过程中,“生产、生活、生态”始终是三个稳定的核心,农村基础设施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划分。

农业生产是农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的基本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农村第二、三产业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大部分农村仍以农业为主。生产设施是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撑农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将现代文明引入农村。

乡村聚落作为农村人口的集聚空间,具有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的生产生活场所,提供就业、医疗、教育保障,提供农业文化,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功能,农村的生活设施主要承载以上功能。

生态功能指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污染物的治理功能和对生态的保育功能。生态基础设施可以保证农村的良好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2.1 区域统筹,以城带乡

政府应承担行政区内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该对区域内乡镇村庄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防止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混乱,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

2.2 注重效益,门槛限制

我国自然村庄中人口规模偏小的较多,达不到规模效应。如果居民点太分散,也无法实现应有的效益。对政府来讲,基础设施建设好做,然而维护的费用很高。忽视规模效益和维护费用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出现设施无法正常运转、资源浪费的情况。

2.3 节约成本,精简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立足现有设施进行改造,防止大拆大建,落实“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四节”方针。

3 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内容与指标

3.1 生产设施规划的内容和指标

生产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设施、能源通讯设施、产业服务设施。生产设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小类(详见图1),规划内容和指标详见表1。

图1:生产设施的规划内容

表1:生产设施规划内容和指标表

需要说明的是,规划的要点具有可扩充性,可在分类框架下加入新的规划要点,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规划要求。目前农村优质能源比例低,规划若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能源通讯设施”中可以加入“其它”类,将新能源归入此类。在实际规划中,要制定具体的要点和指标。

规划指标多是建议值,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如产业特点不同的村庄,生产设施指标的数值也不相同。以生产设施中的道路设施为例:运输业为主的村庄,村庄干路、支路的相对要求较宽;旅游型村庄,对外联系要方便,村庄干路要顺畅,同时要围绕干路配置合适的停车场地。

3.2 生活设施规划的内容和指标

生活基础设施的内容主要包括:供水配套设施、安全防灾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具体可分为几个小类(详见图2),规划要点和指标详见表2。

图2:生活设施的规划内容

表2:生活设施规划内容和指标表

说明: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村庄规划》内容整理绘制。

生活设施规划应遵循重要性次序原则。生活基础设施种类较多,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应优先安排生存型的基础设施。如给水配套设施、安全防灾设施;发展型的设施次之,如公共服务设施。

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地域农村的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的防灾类型并制定防灾措施。如南方地区多洪涝,应增补相关要点和指标。

因为不同村庄的自然情况、人口规模、经济能力差异很大,如果简单地按统一标准要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必然使规划陷入教条而无法实施。公共设施的需求等次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情况、人口规模找出有规律的对应关系。规划可以根据村庄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数据,测算公共服务设施的适配等级,选取合适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3 生态设施规划的内容和指标

生态基础设施包括:排水配套设施,环境改善设施,生态保育设施,具体内容见图3,规划指标见表3。

图3:生态设施的规划内容

表3:生态设施内容和指标表

生态保育设施规划特别要注意利用村庄的植被、河道、农田,提高村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其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作用。要加强绿化和村庄与自然的有机联系,防止不适用于农村的城市型绿化,如绿化可与庭院经济结合,改善村庄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4 结语

总之,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为此,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正确把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理清基本思路,下大力气加快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