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1
关键词:技术体系;竞争力;服装;构建
服装技术体系是产品创新的核心,是品牌文化走向完善的有力支撑。包括了服装机械技术、纤维纺织技术、染整技术、造型设计(版型)技术、工艺技术和销售技术等。这些专业技术支持,构成了系统化的服装技术体系,也为服装产品创新和品牌文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服装企业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基础。
一、服装企业技术体系界定与特征
1.服装技术体系的内涵伴随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技术日益作为时代的焦点之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所谓技术,其内涵不单是涉及技巧、工艺、方法、知识或工具等方面,还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人、工具、对象等各方面,以及技术扩张后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等,这些内容都应被列入技术相关体系内被共同关注。美国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CarlMitcham)将技术现象分为四个层次:作为对象(Object)的技术、作为知识(Knowledge)的技术、作为活动(Action)的技术和作为意志(Volition)的技术。1这四个层次之间又是相互作用与联系的,即各种技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按照一定目的及结构方式组成技术整体,就形成了技术体系。服装技术内涵丰富,涵盖了包括纺织织造、造型设计、服装生产、服装机械设备制造等技术组成的技术整体。其中,服装造型技术,是衣之于人能够完美联系实现的核心技术。它研究的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内涵,是服装款式设计的延续和完善,是工艺实现的前提和基础,造型的结构设计被视为整个服装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在现代服装工程中是最具技术性的内容,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技术。因此,服装技术体系,就是指以服装造型技术引领的,由服装机械技术、纤维纺织技术、染整技术、造型设计(版型)技术、工艺技术和销售技术等技术系统的共同支撑的整合体。2.服装技术体系特征服装企业技术体系作为企业相关活动的整合体,应具有如下特征:(1)系统性服装技术体系并非单一元素组成,而是涉及到纺织、机械、服装、管理等多个技术内容,并由这些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最终形成。但通常来看,一个企业的技术体系,往往是由其核心技术来推动的。以核心技术主导的核心产品的诞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有助于催生新的核心技术,并辐射到更多的新的核心产品上。即由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构成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才有可能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提升。2(2)独特性企业的技术体系是企业立足自身定位,并依照自身特色建立起来的系统性技术支撑与保障体系,这种技术体系包含了服装机械技术、纤维纺织技术、染整技术、造型设计(版型)技术、工艺技术和销售技术等内容,企业往往选择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个系统的技术内容,作为与其他企业或品牌差异化发展的重点技术,来获取与其他品牌所不同的产品价值,以此保持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这种独特的竞争优势是品牌所独具的、不易被转移给其他个人或企业的,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由企业、产品、品牌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复杂体系,难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培训、技术模仿、产品复制等手段而被占用。(3)多元性与核心性服装技术体系涉及服装设备、面料处理、生产加工等技术系统,这些专业技术共同支持,将服装本身的功能特点、审美特征、文化内涵、风格定位等要素加以充分还原,构成了系统化的服装技术体系。同时,由于这些专业技术本身的多元化特点,又导致了服装技术体系的多元化,而使其产品在文化、价值、内涵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差异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多元性并非随意的,而是建立在服装产品创新和品牌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虽然服装技术体系呈现多元化的面貌,但始终围绕着服装产品创新而进行,产品创新是服装技术体系的核心,也是完善服装品牌文化发展的有力支撑,为服装企业创新和发展奠定坚实技术保障基础。
二、服装技术体系建设现状
1.服装产品生产总量多而整体发展不均衡我国服装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成为世界服装产业大国,服装纺织品的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服装纺织品的消费总量、出口总量也进入世界前列。然而,如此发展迅猛的局面背后却是令人焦虑的现状:欧美发达国家在整个纺织服装的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宰地位,而中国服装企业在世界纺织服装的产业链中仍处于末端地位。从产品结构上看,我国服装纺织品的中低档产品所占比重大,高附加值产品占的比重小。从产品价格上看,我国产品出口价格只相当于法国和意大利的四分之一。从产业整体发展来看,我国服装产业的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纺织服装产品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较为落后。从市场竞争优势来看,目前国内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仍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近年来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品牌意识,但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竞争优势明显不足。2.企业对技术体系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服装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普遍偏小,存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完整的问题,许多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技术部门,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行业组织能力缺乏,这就为企业技术体系的建立设置了巨大障碍。同时,许多企业对未来发展定位存在误区,认为市场竞争主要依靠低价竞争和数量取胜,对品牌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耐心不够,对品牌竞争力的重视度明显不高。同时,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能力主要依靠引进,而非自主研发,缺乏核心竞争力。33.技术体系相关制度不完善技术部其实是工厂的核心部门,直接关系工厂的兴衰成败,如何保证技术部准确、及时、高效的工作特别重要,尤其是在工作接口的衔接上和一些操作的程序上要特别注意,合理规范的操作能避免技术事故的发生。4服装生产企业的技术部门的工作阶段包括产品研发阶段、工艺测试及工艺流程编制阶段、大货生产阶段、市场营销阶段等。各阶段既繁琐又相互关联,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完善与细致的管理运行制度,明确各技术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工作衔接。然而,由于许多企业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销售主导品牌发展,因此对销售部门特别重视,而对技术部门的重要性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也就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技术体系运行与保障制度。相关制度的缺失就造成了企业整体运行不畅、部门之间的沟通衔接存在障碍、技术人才培养缺乏政策保障、品牌持久发展缺乏动力等一系列问题。4.技术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缺乏技术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且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各服装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要求服装企业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不断调整对技术体系的管理方式与方法。然而,在现代服装企业里,却存在着不重视包括版型师、设计师、高级营销管理师等在内的服装人才,缺乏专业性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缺乏专业人才综合能力提升途径的建立等诸多问题,很少有企业对整体技术体系的长期发展进行精确细致规划,导致了企业技术体系难以持续推进与改革。
三、技术体系的基本维度与功能
服装生产涉及到的工序多、部门多,加之服装行业本身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不建立相对应的技术体系,从生产方面看,很容易影响到企业整个生产进度、大货生产的节奏;从市场竞争方面来看,也不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从服装企业的发展来看,除了管理的正常化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服装相关技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一旦服装技术体系建立并形成常态化的运行,将十分有助于服装技术的创新,同时这种技术创新,又有助于整个服装行业的良性发展变化。从服装品牌的建立来看,技术体系的建立,可助推新产品、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从而使服装产品的生产周期随之不断缩短、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以技术作为品牌的支点,靠技术提升品牌竞争力并进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使得技术对品牌的重要性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尤为重要。”
四、构建技术体系的原则与建议
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2
韩国纺织产业转型
纺织工业一度是韩国主要的出口工业,自2000年以来,韩国化纤产量连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8.0%,直接出口也以每年5.0%的降幅缩减。此外,由于汇率的升值,石油和原料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纺织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不断削弱,韩国化纤产业面临许多困难。
因此,近年来韩国化纤企业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进行彻底的产业结构调整,淘汰旧设备和亏损企业,加大研发投资。根据韩国纺织工业和政府在近日的消息,韩国的纺织工业在高科技促进下再次成为韩国工业新的增长点。韩国工商能源部说,2007年,韩国纺织商品的出口达到135亿美元,比2006年上升了2~3%。2000年,韩国的纺织品出口达到189亿美元,以后逐年下降,2006年下降到132亿美元。这意味着自2000年以来,韩国纺织工业的第一次好转。这其中,高科技产品的贡献率十分明显。比如,医疗面料的开发,就成为韩国纺织工业的高科技研发的代表。2008年,这样的趋势将持续下去,预计将比去年增长1.6%,达到138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韩国将实现服装、产业和家纺产品比例从2007年的60:25:15改变为40:35:25的目标。韩国政府和商界正在联合开发适合未来纺织市场需求的高科技产品技术,例如“时髦纺织品”、“医用纺织品”和“纳米成分纺织品”
韩国的化纤业
韩国化纤业过去作为一个产品单一,生产过剩,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经过不断改进,现在已基本实现产品的多样性,低成本,品牌全球化,并且注重引进知识密集型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韩国化纤业更加关注多功能/复合,生态原料,纳米/超细纤维,新型原料/加工技术与IT/BT/NT技术相结合。
韩国功能性纤维的发展计划
在政府鼓励技术发展的政策支持下,韩国化纤行业今后将致力于高性能纤维,智能纤维,多功能服装用材料和新一代纤维的发展。其中,高性能纤维、智能纤维的发展计划见表。
多功能服装用材料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发复合功能休闲/运动服饰,同时实现多功能性和时尚性;服装内安装mp3,安装传感器用于检测身体的变化;抗过敏纺织产品等保健产品。新一代纤维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科研院所共同研发人造静脉,皮肤和肾脏光电纤维等医疗纤维;用于高速通信电缆以及时装的光电纤维;复合聚变纤维,模拟动植物主要脏器功能。
韩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纺织行业内合作计划包括:发展主要出口项目应用技术;凭借跨纺织行业的联合技术发展最大限度的平衡协同效应。材料和部件技术发展计划包括:发展用以替代进口的核心材料;开发用于材料和部件的能源技术,以保障未来市场。战略性技术发展计划包括:通过融合其他工业技术,发展新生战略技术;发展核心能源技术;一揽子支持(规范化+培养人力资源)。加强纺织技术竞争计划包括:通过技术发展鼓励生产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提供技术发展信息,保护知识产权。
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3
[关键词] 山东省;制造业;评价;转型升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5-0024-06
一、引言
制造业是工业化的直接推动力和贡献者,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本国(地区)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山东省作为具有中国制造业典型发展特征的省份,其制造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缩影。以工业为主导的山东省,其制造业在山东省工业化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山东统计年鉴2013》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省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为25293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其中制造业占比高达875%。然而,单纯的统计数据只能片面地反映山东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山东制造业在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如生产效率低下、产业结构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客观、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山东制造业的发展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科学客观的转型升级对策。
国内外学者对先进制造业进行了深入研究,Sohal等认为制造业先进程度取决于制造技术的革新,而制造业技术是竞争与合作的结果,企业与同行企业相互竞争,与供应商博弈,与政府合作都能够在竞争与合作的同时提升自身制造技术[1];Gouvea Costa等认为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是由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的特点和竞争决定的[2];李廉水认为制造业需要通过提升经济创造、技术创新、资源环境保护来实现协调发展[3];王玉珍认为先进制造业是以新兴高技术产业为核心、着力发展产业附加值高的行业,是利用较少的资源创造较高的产值、积极与第三产业衔接的新型工业[4];李慧认为先进制造业相对传统制造业主要在产业结构、制造技术、管理能力、制造模式方面存在区别[5];龚唯平等认为制造业发展程度可从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模式、市场网络化、经济创造能力四个方面来衡量[6];郭巍等认为影响制造业先进性的要素有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管理、先进制造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个方面,其中社会效益核心要素的提出最具创新性[7];黄烨菁认为先进制造业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先进制造模式、先进生产制造组织方式、制造与服务功能关联模式等方面[8]。已有的先进制造业理论研究成果,有的操作性不强,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有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造成评价结果不全面且不具有针对性。因而,构建一套适用山东制造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用意义。
二、山东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
在遵循系统性、客观性、时效性、可操作性、指导性五大原则下,构建山东省制造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三、山东省制造业评价研究
本文采用《山东统计年鉴2013》中山东省制造业统计数据为指标评价原始数据,利用SPSS19.0中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7―2011)》,中国制造业包括31个行业大类:农副食品加工业(A1),食品制造业(A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A3),烟草制品业(A4),纺织业(A5),纺织服装、服饰业(A6),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A7),木材加工及木 竹、藤、棕、草制品业(A8),家具制造业(A9),造纸及纸制品业(A10),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A11),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A1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A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A14),医药制造业(A15),化学纤维制造业(A1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A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A1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A1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A20),金属制品业(A21),通用设备制造业(A22),专用设备制造业(A23),汽车制造业(A2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A2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A2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A27),仪器仪表制造业(A28),其他制造业(A2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A30),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A31)。由于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数据的缺失,因此本文不予评价。
(一)经济效益分析
对经济效益初始成分矩阵进行标准正交旋转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见表2。其中第一个因子F1的高载荷指标是X12、X14、X15、X16,将其命名为规模因子;第二个因子F2的高载荷指标是X11、X13,将其命名为效率因子。
通过回归方法得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二)制造技术分析
对制造技术初始成分矩阵进行标准正交旋转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见表3。其中第一个因子
F3的高载荷指标是X21、X22、X23、X26、X27,将其命名为研发因子;第二个因子F4的高载荷指标是X24、X25,将其命名为专利因子。
(三)管理模式分析
对管理模式初始成分矩阵进行标准正交旋转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见表4。其中第一个因子
F5的高载荷指标是X31、X32、X33、X35,将其命名为财务因子;第二个因子F6的高载荷指标是X34、X36,将其命名为经营效率因子。
通过回归方法得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四)发展模式分析
对发展模式初始成分矩阵进行标准正交旋转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见表5。其中第一个因子F7的高载荷指标是X41、X42、X43,将其命名为工业“三废”排放因子;第二个因子F8的高载荷指标是X44、X45,将其命名为能耗因子。
通过回归方法得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五)综合能力评价
通过回归方法得到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因此我们能够得到因子得分表达式:
式中,Mi是由得分分数组成的矩阵。
(六)评价结果
由上述计算得到的山东省制造业评价结果,见表6。
经济效益方面,从得分情况看,化工、农副产品、纺织、非金属、通用设备、有色冶金、电器、橡胶和塑料等行业经济效益处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之上,其中化工、农副产品、纺织业经济效益尤为突出。汽车、电子通讯、医药、石油、服装、食品等行业经济效益处于制造业中等水平。皮革羽毛制品、印刷、化学纤维、交通运输、烟草等行业经济效益处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之下,其他制造业经济效益最差。从各项因子得分情况看,规模效率因子中化工、农副食品、纺织行业位列前三,规模水平较高,印刷、仪器仪表、废弃资源回收、化学纤维规模水平较差。效率因子呈现单极化特征,其他制造业的效率水平极低,废弃资源回收、仪器仪表、木材加工等行业效率处于领先水平。
制造技术方面,从得分情况看,电子通讯、医药、烟草、电器、仪表仪器等行业制造技术水平处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之上,其各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小。化工、通用专用设备、造纸、橡胶塑料等行业制造技术处于中等水平。农副产品、木材、家具、服装、废弃资源回收等行业制造技术处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之下,其中服装和废弃资源回收的制造技术水平最低。从各项因子得分情况看,研发因子的单项排名与综合排名基本相符,电子通讯、医药、烟草等行业研发水平处于行业前三,家具、木材、废弃资源回收研发水平处于行业垫底。专利因子呈现单极化趋势,其他制造业远远超越其他行业专利水平。
管理模式方面,从得分情况看,烟草行业拥有远超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效率,医药、饮料、仪器仪表、专用设备等行业管理模式水平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电器、化学纤维、汽车、食品、金属制品等行业管理模式处于制造业中等水平。农副产品、纺织、石油加工、皮革羽毛制品、黑色冶金、木材等行业管理模式水平处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之下,其中木材行业管理模式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从各项因子排名情况看,财务因子的单项排名呈现单极化特征,烟草行业财务管理水平远超其他行业,石油加工、黑色冶金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垫底。经营因子分布较为平均,铁路船舶航天设备、烟草、汽车经营较好,其他制造业、木材、废弃资源回收行业经营水平较差。
发展模式方面,从得分情况看,烟草、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科教娱乐用品、铁路船舶航天制造等行业发展模式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其中各行业差距较小。纺织、饮料、食品、金属非金属制品、石油加工等行业发展模式处于制造业中等水平。化工、造纸、有色冶金、黑色冶金、化学纤维等行业发展模式处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之下,其中黑色冶金、化学纤维行业发展模式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从各项因子得分情况看,工业“三废”因子的单项排名呈现单极化趋势,化学纤维行业 “三废”水平远远低于其他行业,有色冶金、造纸行业次之,表明这三个行业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能耗因子也呈现单极化特征,黑色冶金、化工行业远低于其他行业水平,表明这两个行业对资源消耗较为严重。
从综合得分来看,烟草、化工、医药、电器、电子通讯、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处于山东制造业前列,且烟草制品业远超其他行业。汽车、金属非金属制品、橡胶塑料、铁路船舶航天设备、饮料等行业处于山东制造业中等水平。印刷、石油加工、造纸、废气资源回收、黑色冶金、化学纤维等行业处于山东制造业较低水平,其中化学纤维行业综合评价倒数第一。从产业结构来看,发达程度高的电子通讯、电器、医药、烟草行业基本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发达程度低的印刷、石油加工、造纸、废气资源回收、黑色冶金、化学纤维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主导行业来看,山东制造业中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在评价体系中综合得分不高,因此从长远来讲,这些行业需要转型升级。
(七)基于山东制造业评价的聚类分析
本文聚类分析使用系统聚类中的最远距离法,量度标准选取欧氏距离平方,根据山东制造业单项综合评价数据结果对山东省制造业进行聚类分析,分类情况及得分见表7、8。
从各分类行业来看,Ⅰ类行业的烟草制品业属国家垄断行业,一系列特殊原因使其最发达。Ⅱ类行业基本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大部分行业处于新兴行业崛起阶段,其发达程度较高。Ⅲ类行业基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基本是山东传统制造业主导行业,发达程度处于一般水平。Ⅳ类行业占制造业行业的47%,发达程度较差,其中轻工业行业占比较大,还包括石油行业。Ⅴ类行业中的有色冶金、造纸、黑色冶金、化学纤维四个传统的山东制造业支柱行业其发达水平令人堪忧。
四、转型升级对策
(一)整体转型升级对策
加强区域优势的发挥。山东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地处黄河下游,北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区,南临长三角经济发展区,东临韩、日发达国家。山东具有得天独厚的承接产业的能力,目前中国正值大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时期,山东凭借区域优势可以顺利承接制造业转移。同时,韩、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过程中,山东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物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模式多元化。山东制造业产业集群主要以内源型品牌带动发展,以青岛家电制造业为例,其以海尔、海信等知名品牌的发展来带动周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山东应促进产业集群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引入国际先进制造业企业,以外来品牌带动周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
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外核心技术。山东制造业整体处于落后阶段,先进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国外发达制造业国家手中,山东制造业应引进国外核心技术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山东制造业应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外核心技术,在引进核心技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将核心技术吃透,对其进行本土化改进,使其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发展。
建立产业发展指导规划,大力培养新兴制造业产业。政府要制定细化的产业发展指导规划,为制造业的发展指引方向。产业发展指导规划有利于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计划,也能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方向。山东新兴制造业目前处于规模小、程度低的阶段,但新兴制造业拥有高技术、低污染、高产值等优点,是未来山东制造业发展的方向。考虑山东的区域优势,新兴制造业应主要在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发展。
(二)各分类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Ⅰ类行业要着重提升经济效益。首先,以提升行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来提升产品的产出率,要着重培养熟练劳动力,制定减少熟练劳动力流失的工薪制度。其次,降低烟草原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劳务成本,以控制企业的总成本。最后,引进先进生产制造设备来提升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升产品的产出率。
Ⅱ类行业属于高技术制造业,经济效益、制造技术、管理模式、发展模式四项指标基本都处于制造业中上水平,需要加大以上四项指标的投入力度。在经济效益方面,重点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以此拉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制造技术方面,要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外核心技术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在管理模式方面,学习国外发达制造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模式,注重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的投入;在发展模式方面,新兴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区的高新产业,发挥自然要素禀赋。
Ⅲ类行业整体发达程度一般,经济效益单项较为突出,制造技术、管理模式、发展模式三个单项指标处于制造业中等水平。在制造技术方面,要加大工业技术引进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加强对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在管理模式方面,引进精益管理理念并将其融入企业生产的各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加强营销投入力度,打造明星品牌。
Ⅳ类行业涉及制造业中的轻工业,整体发达程度差,四个单项评价指标都处于制造业的中下水平,需要加大经济效益、制造技术、管理模式、发展模式投入。在经济效益方面,要多生产制造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在制造技术方面,加强技术的自我创新能力,将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融合;在管理模式方面,引进市场化管理模式,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生产制造都要服务于市场;在发展模式方面,要引入“绿色发展”理念并将其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Ⅴ类行业涉及山东传统制造业支柱性产业,整体发达程度较差,发展模式明显严重落后,其他三单项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需要加大以上四个单项的投入。在发展模式方面,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引进国际先进生产制造和净化技术用于生产制造,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企业污染和能耗。
[参考文献]
[1] A S Sohal, J Sarros, R Schroder, et al. Adoption Framework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6,44(24):52255426.
[2] S E Gouvea Costa, E Pinheiro Lima.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doption: an Integrated Approach[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8,20(1):7496.
[3] 李廉水.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状况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6):7688.
[4] 王玉珍.浅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与发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5):36.
[5] 李慧.对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问题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4):5260.
[6] 龚唯平,薛白,董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J].产经评论,2010(2):3442.
[7] 郭巍,林汉川,付子墨.我国先进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2):125129.
[8] 黄烨菁.何为先进制造业[J].学术月刊,2010(7):8793.
[9] 山东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A Study of Upgrade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 of Shandong
Manufacturing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HUANG Changsheng, ZHANG Xu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4
从1976年,高德康出任仅有 8 台家用缝纫机、11位农民的山泾村缝纫组组长,到如今成为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30多年来,高德康带领波司登人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在高德康眼里“企业小的时候,是自己的;企业大了就是社会的、国家的、人民的”。从热心公益事业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近 6 亿元,到2011年底个人出资5 000万元设立德康博爱基金会,面向全国进行扶贫捐助,高德康的每一次善举都践行着一个纺织人对社会、对行业的那份热忱与责任。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在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基础上,由一批拥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纺织企业和企业家捐资筹建完成的。高德康在谈到捐款的初衷时说:“向基金会捐款的一个原因是出于我对钱之光老先生的敬仰之情,我一直对他的远见卓识和大胆的创新精神非常钦佩。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波司登作为中国服装行业领军品牌,一直致力于资助科教事业的发展,我们有义务支持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业内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更多的技术研发,培养更多的行业精英,为中国纺织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纺织行业的科技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系统支撑,加快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升了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引擎作用和人才教育杠杆支撑作用。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逐步进入深度产业转型升级阶段,波司登深感行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与责任,波司登从自身建设做起,狠抓科技与人才工作。一方面,波司登积极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如研发先进的羽绒服用阻燃纤维;另一方面,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构建学习型团队集体,营造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在自己的员工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坚持把专业的人才用到专业的岗位上去,关心职工个人发展,鼓励员工学习和创新。
高德康说:“人才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未来和关键,长期以来波司登集团始终坚持‘品德为先、唯才是用’的人才理念,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揽贤才,实施‘人才兴企工程’,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对行业来说,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教育成果奖的评选对促进纺织人才培养、推动科研进步发挥了很大作用,希望纺织之光继续扩大影响力,推动纺织行业的科技和人才事业。”
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5
今年2月23日,西王集团董事长、西王特钢董事长王勇率先敲响了香港联交所的铜锣,西王特钢在港交所隆重挂牌上市,成为香港联交所龙年上市第一股。这是内地钢铁业10年来首次登陆香港股市,也是西王村的第四支股票。西王特钢上市主要依托企业的规模优势、工业优势和拥有核心技术的多项自主专利。与西王特钢占领产业高端,引领行业发展一样,今年6月下旬,西王集团利用18项国家专利和自身优势,研发投资的药用一水注射糖项目投产,企业也由传统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成功转型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企业发展质的跳跃,成为世界最大的药用葡萄糖生产基地。西王药业经理张全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现在的规模是50万吨,可以说在全球首屈一指,下一步我们的发展思路是,继续依托我们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做精做细,在技术前沿不断突破,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
大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多个具有发展活力的产业,引领西王集团不断迈向高层次发展。与西王集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多支点、多层次发展一样,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做好传统石材机械的同时,加快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以“中国钢铁超市”为平台的现代钢铁物流业发展。今年8月,企业60多年生产机械的优势,利用自身的科研团队,一年多的时间里,研制出了国内首条波形腹板自动生产线。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并获得了14项国家专利。从国外引进国内首条波形腹板自动生产线,生产新型建筑材料波形腹板,到生产这一先进装备,一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实现了从生产新品到生产装备的跨越。滨州市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在勇说:“从生产新产品到生产新装备,可以说我们从产业链的中端,一跃到了产业链的最高端,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成倍的效益,更关键的是让我们掌握了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话语权。”
从2011年截至目前,一年多的时间里京博控股投资6000多万实施了汽油加氢脱硫清洁生产改造升级项目。这一项目,企业每年加工催化汽油量达到73.6万吨,轻汽油24.8万吨,精制重汽油48.8万吨。同时汽油产品质量可从原来的国Ⅲ标准提高到国Ⅳ标准。与此同时,企业总投资近17亿元的年产5万吨丁基橡胶及配套项目目前与意大利已经签订技术合同。京博控股技术总监李翼对记者说:“这一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延伸我们的产业链,让我们的产业链条越调越精,不断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利润8亿多元。”
西王集团、魏桥创业、华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京博控股、长星集团、鲁北集团、愉悦家纺等大企业大集团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的实施,通过大项目支撑,掌握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布局,抢滩产业高端,实现了企业不断的高效发展。
纺织行业核心技术范文6
6月16日,“纤维新材料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工程前沿技术论坛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在连云港隆重举行。本届“中国化纤科技大会”的举办时逢“科技三会”召开不久。今年的“科技三会”是继1978年以来最隆重的一次科技会议,在会上再三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总书记说:“科技创新是当下破局的突破口,五大发展理念也要以科技创新为底色。”对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中国化纤工业来说,科技创新无疑也是 “当下破局的突破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吸引了诸多来自化纤行业的科研工作者及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俞建勇、张全兴,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工信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等专家领导以及化纤企业代表、科研院所代表、高校师生代表约3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以“科技引擎、绿色制造”为主题,围绕“智能制造及功能性纤维材料前沿技术”、“高性能纤维材料前沿技术”、“生物基化学纤维发展科技”、“聚酯产业链发展科技”以及“绿色纤维”等议题,多视角探讨纤维材料前沿技术,推动化纤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发展。
1问 过去五年做了什么?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大会上说道:“我经常在许多场合宣传我们中国的化纤,我总是说‘化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手术缝合线是可溶性纤维做的;比如落地窗帘既要采光又要隐私,防折射纤维可以办到;比如用在大飞机、隐形战斗机上的高性能纤维等。而在这些改变人类生活的纤维背后都离不开两个字――科技。今天在这里我要说‘是科技改变了化纤’。”
过去五年中国化纤工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端小平从行业整体技术进步、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绿色制造技术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五大方面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的介绍。
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方面,许多关键性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其中以“超大容量高效柔性差别化聚酯长丝成套工程技术开发”、“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关键技术开发”为代表的6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产20万吨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生产技术”、“千吨级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为代表的13项技术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在结构优化方面,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两大方面的进步。端小平表示:“2015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58%,比2010年提高12个百分点,化纤三大应用领域中产业用比例为27%,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化纤行业原料格局也得到优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PTA自给率由2010年的68.0%提高到97.6%,CPL突破了发展瓶颈,自给率由2010年的43.7%大幅提高到89.2%;,2015年,100万吨以上企业8家,占总产能27.63%,生产规模20万吨/年以上的化纤企业达到59家,比2010年增加26家,产能占全行业的66.9%。”端小平表示。
高性能纤维方面主要的成就是“产业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端小平说:“2015年国内高性能纤维总产能达到15万吨,实现出口3.8万吨,高性能纤维行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端会长刻意强调:“大家不要小瞧这3.8万吨,这个数字是全球第二。”端会长说:“其实我们在衡量一个纤维发展水平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能不能出口。过去我们的化纤依赖进口,现在我们是全球第一,每年还有大量的出口,这说明我们的生产水平高了。同样的高性能纤维也是如此。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性能纤维在中国都有生产,中国也成了全世界高性能纤维生产品种覆盖面最广的国家。”目前,全球在高性能纤维领域生产品种排名第二位的国家只有中国品种数量的三分之一。
生物基纤维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原料及其核心技术取得了新的进展。除此之外,绿色制造技术推广和再生循环体系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化纤行业推出了十大节能减排技术,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循环再生纤维总产量近 500万吨,占化纤总量10%,占全球再生循环化纤总量80%。”端小平指出。
科技创新离不开体系支撑,端小平表示:“过去五年协会牵头共组织成立了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化纤再生与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5个联盟,其中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科技部的试点联盟;行业建成了12个国家级、4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修订了37项国家标准、182项行业标准和32项协会标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学术奖励、表彰论文356篇。”
2问 科技创新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按照端会长的总结介绍,过去五年中国化纤工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么多的成绩确实促进了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支撑了整个中国纺织工业的进步,也为主要创新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端会长在大会上举了几个例子。
“我们在广东的一家企业,做功能性的中空纤维。按照常识,中空纤维一般只是起到保暖的作用,但这家企业很聪明,他给中空纤维的孔里灌进去功能性材料,然后可以做成防臭鞋垫;做成驱蚊的辅料,比如在裙子边上加一圈这种纤维制成的面料,人们在郊外活动时蚊子就不靠近了;还可以做成医用辅料,保持皮肤湿润。这种纤维最贵的时候一吨卖到40万。”
“还有一家企业搞无水印染,他们在真空的环境下,依靠金属产生的离子,使得燃料附着在织物的表面上,从而达到印染的效果。算下来的成本比有水印染还要低。”
还有一个例子是这样:前两天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做一个项目的鉴定,这个项目是腈纶长丝项目。多年来搞纺织的人只要是提到腈纶就是指短纤,提到腈纶行业的第一反应就是丝束、毛条,从没有人听说过腈纶长丝。但是现在端会长告诉我们国内有企业在做,一吨的售价高达20万。端会长在会上自豪的说:“这些技术有的甚至我在国外没看到,国内却看到了。真真是科技给我们行业带来了变化。”
这一个个例子都生动的说明了科技创新对于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处于当前发展阶段的中国化纤工业来说。当前,化纤行业已进入“供求关系再平衡期”、“存量产能优化调整期”和“高品质增量适度发展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常规化纤产能结构性过剩,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智能制造和生产业发展滞后,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此刻唯有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一点一点突破现有局限,才能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3问 能力配不上地位?
时值“十三五”开局,中国化纤无论是产量还是品种都已达到世界第一。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尽管身居 “化纤大国” 要位,中国化纤工业离“化纤强国”仍然还有一段距离。
“中国化纤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依然欠缺,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具有活力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碎片化,对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支撑不强。”端小平如此总结目前化纤工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大会也表示:“过去几十年,我们走的是一条引进再创新的路子,而中国化纤发展到今天,科技创新工作想要再走过去的路就会有一定的个难度。一方面,我们目前已经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近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已经逐渐退出纺织制造业转变为聚焦在一些核心的技术环节。因此很多创新的工作就要由我们自己去承担。”俞建勇说:“未来我们必须要在原始创新上加大力度,而且要有紧迫感。要围绕能够给国家提供有效供给,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突破,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实现化纤科技创新价值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对未来中国化纤工业科技创新工作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蒋院士说:“在‘科技三会’上提出了‘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我的体会是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找准突破方向,不是要你面面俱到,而是要你选准突破方向。现在我们常规的聚酯产品已经是世界先进的,但是我们在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这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照的要求,我们做的还不够。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颠覆性的技术,我们中国化纤科研工作者也要寻找一些颠覆性的发展方向去做努力,在未来的‘十三五’围绕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好好的斟酌一下,争取在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方面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