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1
关键词:仪器分析 食品 检测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中图分类号:O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25-01食品消费安全是人们日常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问题依然存在。
在经历过三聚氰胺、瘦肉精、上海染色馒头,到如今的塑化剂等事件后,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当面对这些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足,同时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与检测。
1 食品安全检测的特点
1.1?样品基质复杂
在我们的日常检测中,样品的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样品包含了有人们日常食用的各种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等。这些食品或其制品的成分都是一些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这给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将样品进行前处理后,复杂的样品基质干扰仍难完全解决。
1.2?检测项目种类和检测组分多
(1)农药残留。
目前世界各国的化学农药品种约有1400多个,常见的主要有: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脂、拟除虫菊脂、有机硫、取代脲、杂环类、酰胺类、酚类等400种以上[1],作为基本使用的就有40种左右。基层常需检测其残留组分的是前四类,多达100种。
(2)兽药残留。
目前的兽药残留分为七类,分别为:抗生素类,驱肠虫药类,生长促进剂类,抗原虫药类,灭锥虫药类,镇静剂类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根据欧盟96/23/EC指令为例(2000版),规定要检测的兽药残留组分约100多种,如:二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甲状腺抑别剂、类固醇、二羟基苯甲酸内脂、β-激动剂、磺胺类、唑诺酮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头孢霉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驱虫药、镇静剂、抗球虫药、氯羟吡啶类、氨基甲酸脂类等等。
(3)重金属污染。
随着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畜牧业、交通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当今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污染物质有十大类,其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有的汞(Hg)、镉(Cd)、铅(Pb)、铬(Cr)和砷(As)等。
1.3?检测组分含量低
一般情况下,样品中的检测目标物浓度常为ppb(μg)级,ppn(ng)级甚至是ppt(pg)级,含量很低。
2 食品安全检测常用的分析仪器
2.1?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20世纪50~60年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分析的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只要样品能在气相色谱仪操作许可的温度下,直接或间接气化,均可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糖类、脂肪酸、农药多残留等。
2.2?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快速分离分析的方法。它的基础是液相柱层析[2]。由于新型固定相、性能良好的高压输液泵以及具有选择性的高灵敏的检测器的使用,尤其是近年来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及数据处理,使液相色谱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同样亦被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
它不仅可以对食品中各类营养成分及含量进行分离和测定,而且还可以对食品中残留的一些有害的微量物质及在食品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毒素进行分析[3],从而向人们展示出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很多新型专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不断问世,如氨基酸分析仪、糖分析仪等,分别在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营养成分、添加剂、毒素等方面得以充分应用。
2.3?质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质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主要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原子光谱/质谱联用,超临界流体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光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等。
这些高新技术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们既发挥了现代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又应用了质谱具有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能够准确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
色谱与质谱的结合,帮助人类在自然界中寻找和发掘新的物质,并分离鉴定出了某些微乎其微的痕量物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分析的化合物多数无需经过衍生化处理而直接进样在HPLC上得到分离,并进一步在MS上获得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从而大大地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由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生化、环保等各方面[4]。
在食品检测中能够定性或定量地检测出食品中挥发性成分、糖类组成、氨基酸(蛋白质)、香味成分及有毒有害物质等成分。
2.4?原子吸收光谱
20世纪60~70年代原子吸收光谱仪日渐普及,目前,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促进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与流动注射联用,消除了基体效应,提高了测定灵敏度和精密度。与氢化物发生器联用,使测定Ge、Sn、Pb、Sb、Bi、Se、Te、In等元素的检出限降低到ng以至pg级。原子吸收光谱已在食品分析、食品营养、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毒理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5?原子荧光光谱
原子荧光光谱在元素及其形态分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与氢化物发生进样技术的结合,在测定食品、生物样品等中的As、Bi、Se、Te和Hg等元素都有很好的效果。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相互补充,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同样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3 食品安全监控建议
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切是无止境的,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新环境下,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似乎还不够,要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提出以下监控建议。
(1)严格审查和检查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提高食品生产的进入门槛,规范生产流程和有效监督生产过程。
(2)完善食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追责制,加大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惩治力度。
(3)普及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建设日常性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针对地区性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日常性的检测,防止问题食品流出市面。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 曾泳怀.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3版).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2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来宾市
中图分类号:S8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87-02
畜产品是一个广义上的称谓,在食品领域称为动物源性食品,在畜牧兽医行业上称为畜产品,其主要是指动物及动物产品。动物产品主要包括动物的肉、皮毛、脂肪、血液、奶、蛋等。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从以前的“吃饱”,发展到现在的“吃好”,对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近年来国际国内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扰乱了畜产品的生产及市场供给的正常秩序,由此带来的公众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给我国畜牧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及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广西来宾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地对策,为完善该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1来宾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广西来宾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也越来越重视。2011年全市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达62.3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建市之初的2002年增长89.1% [1]。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对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肉类总产量14.2万t,增长52.7%,水产品产量5.28万t,增长86.1%,生猪出栏133.94万头,增长28.7%,肉牛出栏14.01万头,增长91.0%,山羊出栏17.24万只,增长101.9%,家禽出栏1 347.63万羽,增长84.8%,牛奶产量4 440 t,增长700%[1]。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在该市进行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采样175份,检测结果100%合格。畜产品药物残留安全监测共采样205份,检测结果100%合格。开展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快速检测工作,全市完成采样28 219份,其中市本级完成采样3 040份,未检出阳性样品。
2来宾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检测数量少、监控项目少
在兽药残留的检测数量中,猪肉占总出栏量的21%,鸡占家禽出栏量的不到1%,牛奶仅仅检测了10份,山羊和肉牛的产品质量没有相关检测项目。因此难以实时掌握生产质量动态变化情况。
当前检测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生产阶段,特别是生产阶段的兽药残留检测最为突出,而对养殖过程的投入品如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微生物危害监控比较少[2]。
2.2畜产品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虽然近年来广大养殖户对提高养殖产品质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是限于现实条件,养殖人员知识水平低、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提升较慢。片面追求产量使养殖生态环境恶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及生物安全措施难以落实。目前,来宾市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较低,饲养的环境、消毒防疫水平不高,也增加了控制兽药残留和检测的难度。
2.3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投入低
该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于2012年成立,但是目前相关技术人员数量、技术能力、实验室建设和检测仪器的购买与使用上才刚刚开始运作,在实验室建设、组织管理、仪器购买和耗材采购方面都还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去支持。
2.4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时效性差
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需要送至省级监测机构,作为市级检测单位从采样、封装、保存、运输到上级检测实验室,等到检测结果出来,反馈到地方,快的需要20 d,慢的甚至需要一个多月。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即使检测出动物产品含有违禁药物、添加剂或者药物残留超标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组织力量对这些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即使根据相关信息进行追溯,相关产品早已经被屠宰或者消费。由此监测结果的时效性差,不能发挥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对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作用。现在的监测体系和检测技术不能在现场出结果,不能达到“简便、快捷、准确”的要求。
2.5执法队伍不统一,具体执法操作有困难
根据检测结果,如出现违禁添加剂、药物或者药物残留超标时,如何依法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量化,特别是在养殖环节,应该如何具体规范,在目前的法律、法规中缺乏相关标准,可操作性差[3]。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具有原则性、政策性强,缺乏相关量化标准,对具体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量化有些模糊,法律之间、部门之间的衔接有空隙,地方政府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
3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3.1培育养殖龙头企业,以此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
健康、持续、稳定的畜牧业发展,安全、优质的动物产品不是靠检测和处罚生产出来的,是需要广大养殖户具备良好的养殖意识,预防重于检测,推行标准化生产,落实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全过程规范监管中产生的[4]。大力引进养殖龙头企业改变当前生产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带动制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以优良的种苗、优质的饲料、优良的管理和优质的产品,吸引、带动、引导周围小、散、微的养殖户参与到养殖合作社中来,实现资源互通、技术共享、市场风险共担,以此提升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和增强养殖户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也能更好地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
3.2建立畜产品产销联建和市场准入制度
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加快推进动物标识暨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将养殖、饲料、免疫等信息录入管理系统,确保上市的动物产品可追溯。利用现代科技建立产销区信息互通的物流体系,形成采用优质畜产品基地,基础好、管理规范、有信誉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作为产销联建定点厂,生产安全无公害畜产品,确保畜产品质量,维护畜产品销售信誉,建立外销畜产品的追溯体系。同时,制定畜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和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要明确畜产品种类和畜产品质量标准,搞好区域规划和布局,对大的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重点扶持、严格管理,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5]。
3.3加大对检测力量的投入
尽快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设置机构,增加编制,购置仪器,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做到市级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县、乡级有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提高其实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在加大公共则政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协调,争取将监测的权限下放到市、县,以扩大监测的范围,提高监测的时效性。通过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畜产品实施有效地监测,提高畜产品质量的检测水平,实现畜产品优质优价,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引导畜牧业结构调整。
3.4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
利用广播、电视、科技集市、QQ、论坛、微博、刷写墙壁字、印发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提高鉴别能力,保持对生产、贩卖不合格畜产品的高压打击态势,自觉做到不销售病死畜禽,不购买病害肉经营,更不从事收购、加工病害肉,敢于同从事病害肉经营的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对于提供线索的有关人员实行奖励制度,营造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6]。
参考文献:
[1] 叶毓山.来宾建市十周年农业发展概述[EB/OL].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网,2012-10-23.
[2] 穆华明.淄博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
[3] 刘迎贵.实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 王长彬,温贤友.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主要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5):46-47.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3
【关键词】视频检测技术;交通安全;应用
随着智能化视频技术的综合运用不断升级,智能视频模式主要是从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始的,这种技术在通过图像增强功能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目标分析与背景运用的基础上,形成目标特征信息与预先设置模板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对比,形成一种自动识别的功能模式。在当前的交通安全管理中,通过这种视频检测技术的运用,可以从交通管理中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获取相关的重点信息,并对历史视频中的时间、地点以及语义特征进行智能化的搜索功能实现。
1 视频检测技术的应用系统基本架构
1.1 前端嵌入式部署模式
在智能视频检测技术的运用中,要形成智能分析的功能效果,要从多种功能模式进行分析。其中,在智能分析功能模块的形成中,要对前端嵌入式部署模式进行技术开发,在共享摄像图像处理芯片以及专用高性能的DSp分析引擎的作用下,从而实现对异常现象目标、行为、事件的有效分析。在这种部署模式中,可以打破传统的限制模式,不受到传输环节的相关影响,具有一定的后台储层能力,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方式实现对原始图像的职能解读,具有高性能、针对性强的特点,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当然,在这种方式的运用中,前段系统的处理压力相对较大,对于前端设备集成散热工艺与稳定性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会受到相关环境的影响,要注重子啊运用中的相关环境因素。
1.2 后台服务器部署模式
在视频检测技术中,后台服务器的部署模式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主要就是在安防监控中心专用服务器的综合处理过程中,形成专用客户端的有效管理模式,形成一种智能分析的效果运用,这种后台服务器部署模式,能有效解决前段处理中能力不够的不足点,形成强大的的后台处理功能,能有效的实现对目标、行为、语义等多方面的职能分析。同时,将这种系统与其他专业应用系统全面融合,拓宽整个职能分析应用的范围,可以有效的形成职能分析引擎后台的环境保证模式,增强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助于智能化系统功能的软件升级,增强系统的运行功能。
2 视频检测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解析
2.1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检测技术
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视频图像分析功能与识别技术成为了智能化系统处理功能中的主要因素,在交通安全管理中,通过交通检测算法的技术运用,形成对特定场景的运用分析,并实现对目标检测技术的效能提升。在交通车辆视频图像的处理功能中,具有相应的特点与运用方式。一是将交通车辆作为唯一的运动物体,通过对车辆运动的职能效果分析,形成视频数据的统计。二是在车辆运动与车道平行系统的形成中,也不会出现有并道的现象,这样,可以减少对整个交通系统的清晰化管理。三是在交通运行中,与道路方向平行的白色分道线上,分道线间距固定,就能形成相应的技术控制,这种技术控制的综合效果,能具有强大的视频处理功能。四是路面的平均灰度反映出车辆运行中的综合光照条件,对于视频图像功能的综合处理能起到良好的带动性。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要通过视频检测摄像头的处理功能,对车辆交通运行中的目标进行相应的图像输入,并对输入目标图像进行采集卡的数字化转化,从而可以在计算机操作中形成数字图像的综合处理功能。在进行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影响图像整体质量的不利信号,可以在进行数字图像处理之前进行滤波除噪处理,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进行图像的分割与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对目标图像的有效监测与目标跟踪。
2.2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检测方法
在视频检测技术的智能化运用中,基于视频的车辆交通检测方式可以从多方面形成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有知识型、运动型、立体视觉型、像素强度型等四种有效的处理方式。一是通过知识的方法运用,可以形成对车辆相关要素的数据掌握,主要就是包括在形状、颜色、车型等信息的处理,并对道路运行中的路况以及阴影现象等常识信息进行检测。这种知识型的方式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并且在编程处理中,需要估计多个经验阈值,这样,可以形成对车辆在长度、宽度以及相应因素的阈值处理,将这些经验值作为评价整体性能的有效因素。二是运动型的检测方式,就是通过图像序列之间存在的一些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预先设置与检测,可以采用光流法的处理方式,对检测出来的独立的目标,在没有预知任何场景信息的过程中,适用摄像机的移动处理模式,这种过程中就会能对一些复杂的运动状态进行有效的检测,形成相应的系统处理。三是像素强度型的技术检测方式,主要就是采用时间差分法与背景差分法的运用,通过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的检测技术,形成对图像处理中相邻各帧之间的像素强度对比,这种非零像素的处理过程中,形成动态变化的环境功能处理模式,能建立一种有效的技术处理模型,这种方式方便简单,及时性相对较好,对于运动中的目标能形成数据图像的精准检测,对于不平坦的弯路或者弯道较多的路况,可以形成有效的检测处理。
2.3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运动目标
在智能交通安全的系统管理中,通过视频检测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图像综合处理的运用。这种方式具备有丰富的原始数据,对于相邻各个帧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形成及时域上的动态化图像功能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在运动目标中的检测、分割以及识别效果,并增强整个技术处理的有效性。在静态图像的对比中,图像的整个序列可以形成对运动信息的获取,因此,这种运动目标的提取与数据分析,是当前图像序列处理与视频检测的关键点。在运动目标的的检测过程中,要形成系统功能的综合实现,从而实现在整个系统管理中的目标跟踪、识别的运用效果。在正确的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目标偏差,在这种过程中,要对目标检测的前景目标形成背景分析,可以形成静态模式下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运动模式下的目标检测功能,形成有效的技术控制。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系统软件设计思路
当系统上电之后,分别对单片机的GPIO、D/A转换以及LCD1602进行初始化操作,并且对DAC0832赋初值0, DAC0832转换的电流信号经运放OP07后变成电压信号,从而使调整管截止。单片机与LCD界面的实现人机操作界面,可显示本课题具体要求,电压输出状态以及预置电压等界面。
程序设计思路框图
3.2 系统软件执行流程
系统程序分为三部分,分别为LCD液晶程序、D/A转换程序、主程序,在这三部分程序中,主程序起主导作用,负责与各个子程序的接口和检测,并实现人机交互界面和数据输出。当程序开始执行时,系统对LCD液晶程序和D/A转换程序中相对应的接口进行初始化,并且不断的检测键盘模块。键盘模块由四个独立按键组成,分别接在P2口中的P2.0、P2.2、P2.4、P2.5,对应的按键名称分别为key1、key2、key3、key4。主控器检测到有按键按下时,相对应的GPIO的电平则被拉低,主控器立即记录GPIO的状态并执行相对应的程序。
4 结语
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控制,形成智能化控制处理与分析,对各个系统软件与整个功能平台的创新运用,可以形成智能化综合水平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增强整个图像传输处理功能,在具体过程中,可以形成全方位的职能分析,对于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将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旺新,张雪,黄卫.交通视频图像的多尺度自适应阈值边缘检测[J].土木工程学报,2013(07).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4
关键词: 中小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abstract :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ood safety issues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Most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e food industry are small and medium – sized(SME) food companies, so it is imminent to research on the SME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on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 SME food companies .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 – sized(SME) food companies,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从瘦肉精到阜阳奶粉到三鹿奶粉、从皮革奶粉到染色馒头等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忧虑。中小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其中70%以上是中小食品企业。对于中小食品企业而言,更是一家出事,全行业“连坐”。
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生产加企业对食品安全负首要主体责任。中小食品企业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主体,如果中小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能有效实施,那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就无从谈起。
一、中小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根据我国2007年的《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截止2007年上半年我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家,其中规模以下企业占42.2万家,占食品工业企业总数的98.7%。
但是由于我国中小食品企业经营分散、设备简陋、工艺水平低,与规模以上企业相比,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质量保证能力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食品安全市场准入获证少。我国《食品安全法》第27条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广西为例,推行的10多类食品市场准入范围中,广西1.2万多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仅有345家企业获得市场准入,我国中小食品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获证情况并不理想。
其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少。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主要包括ISO22000以及HACCP认证。截止2012年11月,我国企业获得ISO22000以及HACCP认证证书的数量分别为7436和4414,在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中所占比例甚小。
二、影响中小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第一时间将国际标准ISO22000转化为国家标准,然而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在中小食品企业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研究还处于空白。我国建立中小食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食品企业资源基础薄弱
较之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中小食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低,质量保证能力差,是构成目前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根源。
(1)中小食品企业管理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质量意识是质量管理的前提,而管理者的质量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质量管理的成败。
(2)中小食品企业的生产设施基础薄弱。我国中小食品企业生产条件落后,缺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必要的出厂检验设备,往往会造成生产不合格的产品直接流向食品市场。
2、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法律法规应该反映出整个食品链条。我国《食品安全法》在制定过程中并未将相关执法部门全部纳入,例如,对养殖业的水环境起主要监管作用的环保部门等。对于养殖业而言,法律仅明确表示在养殖过程中不允许加入“瘦肉精”,检验检疫主要是针对疫病以及传染病,而屠宰和销售过程并未将有毒、有害物质纳入强检范围。
法律法规的缺失造成很大的监管盲区,不仅难以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出现问题后难以追求企业责任。
另外,我国食品法律的处罚力度过小。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并没有明确的经济惩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只对伪造证书的企业、个人、检测机构进行处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最高处罚仅为 10 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仅为 3 万元,这对有些企业而言惩罚过轻,并不能引起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也是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政府对中小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滞后的管理模式。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然而食品质量安全监察人员,对生产过程的产品抽查,往往只是抽查由企业预先准备好的“样品”,并不能真实反映食品生产过程的状态。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与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猫和老鼠”的关系,还是以抽查、事后监管、惩罚为主,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针对中小食品企业的法律法规,也缺乏针对中小食品企业监督的专门机构,往往造成多头管理。例如,对于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标志要求不同,生产监管部门认为合格的产品,在市场流通领域又会被工商部门查出不合格,无形中增加了中小食品企业的生存压力。
4、我国食品标准体系混乱
(1)食品标准的制修订受到我国国情限制
以我国乳品标准为例,我国乳制品标准很多达不到国际标准水平,我国制定的乳制品标准大多都迁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而降低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7月4日的消息,联合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为牛奶三聚氰胺含量设定了新标准,今后每公斤液态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不得超过0.15毫克。目前我国关于三聚氰胺的标准是:婴儿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毫克/kg,其他食品的限量为2.5毫克/kg。
(2)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体系混乱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5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测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27-02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食品出口过程中由于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造成的退货事件,给中国食品行业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中国整个出口行业的食品的安全性造成了信用危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他国家对我国本土产品的进口需求,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整个食品行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一个很大的阻碍。
1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必要性
自发生三鹿奶粉污染事件后,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在人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中,决议中的第四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就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食品监管被提到很多次,食品检测是食品监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2013年对我国乳制品行业食品安全的审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一定要继续实施对食品监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的检测、认证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的技术支撑建设。加快解决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我国食品安全建立一个好的堡垒。
2 食品安全检测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不是很乐观,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下,本身比较容易出问题;其次,相关的法律法规慢慢的健全以及不断提高的信息公开透明度,使问题容易显现出来;最后,政府监管体系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在大程度上不能防止问题的发生。鉴于这些原因,笔者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解决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问题。
(1)检测体系的完善:在管理学上,一个合理的制度体系是任何一个系统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而合法合理的权威机构是现代社会中的有效组织形式。公共管理是由组织、决策、协调以及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组成的,各个系统间需要更高一级的系统的协调、控制才能完成职能。规范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构建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一方面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健康,另一方面可以让我国食品在国际食品交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并且完善经验,随时发现、改进对食品检测体系中的缺陷,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2)检测技术的提高: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关键是加强检测技术的创新,引进专业检测人才,完善检测设施建设,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每一项软件和硬件设施,从而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我国的人口基数、食品流通广,对食品检测速度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尽快发展快速食品检测技术;也要注重高精尖检测技术的开发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研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用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验室,建立健全残留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3)检测队伍能力的提高:食品检测专业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所以食品安全公共检验机构以及各级监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完成检测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引起对高素质专业检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高度重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水平。同时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及公共检测机构要更多的对基层机构、部门进行技术扶持以及业务指导,这样才可以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人才梯度配置,基层检测机构负责实施难度相对较小的专项检测,使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以及检测体系覆盖全市城乡,提高综合检测效率,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4)加强群众参与:我国的人口数量多众,食品安全的检测任务艰巨,仅仅靠各食品监管部门的安全检测易出现疏漏,所以各级监管部门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社会力量更好地完成食品的检测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宣传的手段向广大市民传授一些食品检测的常识,使市民自己可以检测来判断日常食品是否安全。
3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食品对外出口事件中的信用危机还是发生在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都可以看出我国急需加强食品安全监控,而食品安全检测是实现食品监控的最直接途径。生产原料的检验与检测为食品生产安全打下夯实的基础;有问题食品的检测化验可以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目前,我国已经由数千家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各个食品企业也都借助这个平台加强了食品安全的检测力度,所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在数量上基本可以满足检测的需求,但国内专业性的食品检测实验室缺乏,并且食品检测的质量以及检测数据的处理还需要投入精力、加以改进。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把食品安全检测这一关把严,这就需要我们尽快构建健全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加速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的建设,同时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参与,统一各地区食品检测的标准,加大监督力度。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的缺陷,我们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用食品安全检测为食品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范文6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1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发展现状
1.1 农业产品营养成分检测仪器
农业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含氮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糖类、氨基酸及蛋白质等。氮元素是组成氨基酸、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所以对氮元素的检测是测定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化技术对氮元素的检测主要是利用定氮仪。定氮仪的应用使得食品中的氮元素被精确的检测出来,食品的营养程度的高低也可以利用定氮仪的检测结果来确定。食品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在测定氮元素的含量之后,进一步计算蛋白质的含量主要用凯氏定氮法,因此定氮仪也叫做凯氏定氮仪。作为食物中含量占有很大比例的糖类,它的检测方法是使用旋光仪,旋光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传播作用对食物中的糖类进行精确的检测,它的特点是灵敏度高体积小且读数方便,因此旋光仪的应用在一般的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对于其他的食品营养物质的检测,主要应用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还有脂肪测定仪、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纤维素测定仪等。
1.2 农药残留检测仪器
农药是用于农民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提高粮食安全与品质的化学药物的总称,它对农作物的良好生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农药对农作物起到促进生长的同时,它在农作物的残留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却起到危害的作用。农药的这种对作物和人类作用的矛盾是一直以来人类未能解决的难题,直到今天为止人类还未找到可以代替农药使用的保值方法。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使得虫害的天敌鸟类的数量大量锐减,进而使得人类对农药的依赖越来越强。现阶段的农药残留量检测仪主要为有机氯农残检测仪、有机磷农残检测仪、氨基甲酸酯农残检测仪、除草剂农残检测仪拟除虫菊酯类农残检测仪等。在有机氯农残的检测中,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检测法。在有机磷农残的检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为酶抑制法和气相色谱法,酶抑制法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温度过高则会引起酶的失活。
1.3 有毒害物质分析仪
食品在生产及储存的过程中都会引入或多或少的有毒物质,有毒物质一般以有毒元素存在,它们在进入人体后将长期的积累在人体之中,人体中过多毒素的积累会严重的威胁人体的健康。有毒元素一般为金属元素,例如汞、铅、镉等,人体中的重金属元素过多将引起人体极速中毒瞬间危及生命。在我们的日常食品中,铅含量高的食品主要是膨化食品,海带中含有少量的有毒元素砷。在对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主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电子耦合等离子法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法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这些方法的检测结果十分准确但广泛采用高科技的新型有毒害物质检测仪器价格较为昂贵,我国现金采用的有毒物质检测仪器有些为我国自主制造的新型仪器,例如我国研制的原子荧光光谱仪与液相色谱联用仪器的检测结果也十分准确且生产它的价格较为低廉。
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2.1 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它是利用蛋白质结构的独特性,分离食物中的蛋白质检测其结构,将检测出的蛋白质结构与正常的蛋白质结构作比较来分析所测得食品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蛋白质芯片技术与其他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比具有单一种类试剂可以检测多类的产物,可以大量快速的检测多种混合成分的食品。蛋白质芯片技术需要的技术手段也较为简单易行,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在现如今的科学技术中是较为纯熟的,蛋白质的分离对精度的要求随高但分离的提纯手段较为完善。蛋白质的性质在检测的过程中不易改变,只要控制好检测过程的温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2.2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是生物体所独有的具有确定性的物质,基因芯片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基因的高专一性来对食物的安全检测作出高准确性的保证。生物圈中的每个生物都存在自己独有的基因,食物中所含有的物质都可以用基因芯片来检测其全部的成分。基因芯片技术结合了生物学、化学染料、激光、微电子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在食品安全的检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因芯片技术的优点是高准确度,高精密度,这种技术的应用对食品安全的检测的进一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诸多的优点下,基因芯片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与缺点,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设备的价格十分昂贵,在目前的基因提取技术也存在精度不高等问题。
2.3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现如今的食品加工过程日益复杂,许多食品的加工过程要经过许多步骤,加工过程的复杂使得现代食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为了使食品的味道鲜美独特,食品中一般含有大量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有些对人类的健康没有影响,而一些特殊的添加剂却对人类的健康起到危害的作用。对这些有害添加剂的检测就要选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缩短检测时间,还保证了检测的结果准确性。
结语
食品的安全是保证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我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也依赖于食品安全的全面提升。虽然在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的体系还不够完善,但是只要在下一阶段的食品安全检测发展过程中注意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更新,结合新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得到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将成为现实。食品安全的提高不仅对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十分有利,还对我国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志刚,侯迪波,曹丙花,等.有机磷农药乙酰甲胺磷的太赫兹光谱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11,4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