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理学的重要性

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1

一、培养迁移能力让物理学知识系统化

在实施新课程的进行过程中,高中教师要让物理学知识网络化化、系统化,这就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先前已学得的经验(如概念、原理、技能、技巧、技术、态度、方法等)改变后选用于新情景.桑代克和布鲁纳认为,愈具有意义和组织的经验,愈抽象的原则和统整的经验愈容易发生迁移.因而,对布鲁纳而言,学习学科的架构知识是形成学习迁移的基础.所以除了学习学科的内容外,也应重视学科知识的建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建构知识、技能结构,形成迁移的基础.学习迁移要基于正确而稳固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因为根据迁移规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程度是实现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前的学习越扎实、雄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效果也越显著.在日常教学中,作为物理老师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记.建立起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框架.这样就会在提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起到积极地作用.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稳固的知识结构是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世界上事物处于相联系之中,物理学知识就是以有机的联系来揭示物质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因此,建立知识结构是符合物理科学的特点的.建立物理学知识结构的程序是:确定知识点及其认知层次,确立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形成网络.例如,教师在教授力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主线:首先,解说离的基本知识;再次,介绍运动的基本理念及规律;最后,介绍力与运动的关系,还有分析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此时,在安排一个阶段性的复习,学生就可以建立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学生牢固建立这一知识体系后,再研究自由落体、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卫星运动等等时便容易产生迁移了,而且从中又可以培养其学习迁移能力.形象一点讲,明确了知识的层次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后将他们有机的组织起来,建立起科学而稳固的知识网络,知识可以活化起来,就容易产生迁移了.而学生的技能结构的建立则也贯穿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的过程细节之中,关键是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和技能的总结、比较、归类,并经常创造给学生以训练提高的机会.

二、用新课标理念提高学生物理能力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物理教学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通过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思维与方法.高中物理学科具备较强的方法论性质,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物理科学方法是物理知识发展的产物和手段,它蕴藏于物理知识这个载体中,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方法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整合与提高促成了物理素养.一般来说,要对一个人进行能力高低的判定,主要看他掌握了多少方法以及对这些方法的运用程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提升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是衡量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首先要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能力素质情况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突出物理的学科以及教学特点.考虑到物理学科的上述特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利用图像来演示过程和反应规律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根据图像进行物理过程的分析,发掘出所蕴含的各种规律,明白并掌握图像中的各种参数所表达的含义.

作者:王朝民

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物理教学;开发;发散性思维

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教学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思考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结合本人多年的中学物理教学和教研经验,本文就《物理教学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作一些探讨。

发散性思维是指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探索结论的思维方法。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物理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它们没有现成的、固定的、唯一的答案,需要经过学生积极的发散性思维,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物理方法,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物理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新的课程理念,注意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为此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多动脑筋、多花时间,把“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做到:

1.精心设计课堂案例,案例力求做到具有发散性

1.1 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性。

思维活动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集中表现为思路宽广,能全面考察问题。教师在精选问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问题内在的潜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开阔学生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以某一数式为扩散点,设想它的多种来源。可在物理总复习时,进行这样的尝试: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中学物理中什么物理量为零?”。结果可能得到很多有趣的答案: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为零;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为零;超导材料的电阻为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是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描述为物体除保守力作用外其余合力为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时,回路中感应电流为零;宇航员在宇宙飞船内的重量为零;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为零;电场中的电势为零时,场强不一定为零;宇宙中的极限低温为零开。…学生们写出来的“物理量为零”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花园。可以想象,若经常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今后当物理情境中再出现某物理量“为零”时,在学生眼中“零”已经不再是僵化的数字了。

1.2 触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捷性。

思维活动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其集中表现为能迅速地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能简化运算步骤、环节和推理过程。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多个角度去求解问题,通过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出符合题意的同一个答案,从而触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捷性。如在复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已知一滴雨水从一定高度的窗户经过的时间,求该滴雨水下落至…的高度”。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尝试多种不同的解法,比较用哪种解法简单,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时,就可能做到得心应手。

1.3 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刻性。

思维活动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逻辑水平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其集中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深入思考问题,抓住事物本质,善于总结规律,并能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不断改变问题的条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积极状态,对物理问题的本质、属性等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刻性。如:以图形等材料为扩散点,设想它的多种变化。在学生对物理知识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不妨让学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把直线从一个位置平移至另一个位置,试写出这种直线图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这里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是有关某个物理问题的图形,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揭示出上述直线图像所隐含的物理意义,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物理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3.1 直线在纵轴上截距为正时,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则该图像表示物体做的是初速度不为零而加速度为正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3.2 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正时,若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压强(Pa),则该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做等容变化;

1.3.3 直线在纵轴上截距为零时,若横轴表示力,纵轴表示加速度,则该图像表示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1.3.4 直线在纵轴上截距为零时,若横轴表示电压,纵轴表示电流,则该图像表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3.5 当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负数时,若横轴表示照射光子的频率,纵轴表示光电子离开金属表面的最大初动能,则该图像表示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变化的图像。在这里将光电方程用图像表示出来,学生很容易看出光电效应现象中,存在一个极限频率的问题,因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可能为负值。理解更加明确直观了。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一个系统的总结,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1.4 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集中表现为能根据问题的基本情况,及时改变观察和思维的角度,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迅速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梳理、归纳、训练,使学生思维活动通畅、反应灵敏、联想丰富,能在短时间内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律,迅速结成知识网,从而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思维越流畅,解决问题越能变换自如、思路灵活。如总结“打点计时器纸带上数据的处理”这类问题等就属于这一情景。

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3

当然,思想品德素质的如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并且全体教育工作的基础。所以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应该努力探索更好的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新课改的竞争。

用例子进行教学的方法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品德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创造比较轻松的教学实践,在学生面前展示真正的具体问题是它们置于该环境思考,研究,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能力。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他的具体表现如下:

(1) 提高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例子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的,自立自强的投入例子中深刻体会形象并且把自己放在该环境中进行思考。通过学习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用例子进行教学的重点表现在相互议论和相互交流。所以学生若想在课堂上表现的好一些,应该掌握好提高在自己的用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与跟别人交流意见的艺术。充满喜悦的这种课堂气氛有利于自然地消除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的这种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把理论接近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通过例子法把《大课堂》的真实生活导入到《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角色已实践的事件中,通过《实践》操作来实现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接近学的生理论知识面向实践的能力,从而接近理论与实践。

(4) 提高教学效率

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一、英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首先,护士在急救室或手术室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先进医疗器械、急救药物及物品。这些仪器、药品很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使用说明书,包装等都会使用英语,需要护士看懂说明,准确使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其次,随着接诊外籍病人的增多,需要护士有很强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快速准确的了解病人的病史,掌握病情,实现快速救治。在整个过程中,护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能否进行有效沟通、能否为救治赢得时间。

当外国人来医院看病,具有英语能力的护理人员能够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指导服务。例如了解病人的一些基本症状,帮助病人填写病历本上的基本内容,告诉病人应该去哪里就诊,必要的话带病人去做体检,告诉病人如何服用药物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质量。

涉外护理的持续发展为护士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2003年起我国向美国、欧盟等29个WTO成员方提出允许中国护士到成员方境内提供护理服务的要求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全球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护士短缺现象已越发严重,例如,近几年美国护士需求量每年以超过20%的幅度递增,护士年均缺口12万,美国为了吸引护士不仅提高了待遇,而且提出了“绿色移民通道”。这样的现象使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的来说,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满足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学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们不仅要专业动手能力强,英语方面还要能说。

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学生基础方面

近年来,卫生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认识不到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往往对英语课存在消极、抵触的心理。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了,文化课可有可无,导致了英语课“上课难”的局面。

首先,卫生类院校要重视英语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他们将来的求职、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英语的短片,然后通过实例、数据等解释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英语。

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因为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知识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授课方式多样化,除了讲解基本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多进行一些模拟临床的情景对话;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相关的医学英文资料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英语课堂是有价值的。

2.教材选择方面

当前,卫生学校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多数是公共英语,涉及护理专业英语比较少。没有针对性的教材,限制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体现不出自身的优势。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要有针对性,即教材要针对护理专业,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有专业知识,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专业英语表达方式和护理方面的英语知识。

3.教师学识方面

卫生类学校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毕业于英语专业,缺乏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解英语基础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涉及护理专业这种陌生的知识领域,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优良的教学能力,还要有护理方面的医学知识。承担授课的教师可以从书本上阅读或上网查阅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还可以经常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背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距很大,语言、饮食、风俗习惯、信仰、思维模式等等都有所不同,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那么在表达时可能会引起误会或闹出笑话。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课堂,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们多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获得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林丽端.护理专业涉外英语教学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2).

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提高效率;人情化;系统性

1、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筑路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在筑路设备管理中,目前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去专门负责管理筑路设备中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没有明确在筑路设备管理中的各项责任,单凭经验处理工作问题。

设备购置和使用不合理。在筑路机械设备购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机械品种、规格型号、数量不合理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机械设备的浪费或有些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的现象。

设备保养不科学。在筑路机械设备保养管理中,由于不按照标准化的保养程序走,使得设备保养环节薄弱,筑路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

设备维修效率低。由于筑路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所以使得一些可能在日常保养时能解决的问题扩大化,到了设备需要维修时,又找不到专业人员负责,于是在设备维修管理中也存在浪费现象、维修效率低、报废不合理等情况。

2、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筑路机械设备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运用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上述筑路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目前某些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不科学,没有相应的人员负责,以至于工作效率低下。在生产作业管理中,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生产力问题。而科学管理可以帮助单位提高筑路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促进筑路机械设备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通过更有效的保养、维修,保证筑路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其次,有利于实现财富最大化。科学管理能够使筑路机械设备的运作达到产出最大化,发挥每个环节的最高效率,从而使得筑路机械设备的运作实现财富最大化。

3、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的科学管理

筑路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施工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筑路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统筹规划管理、设备采购配置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近年来,筑路机械设备在工程建设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工程建设施工对筑路机械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所以应该对筑路机械设备进行专门管理,从而提高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纵观管理理论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我们会发现,科学管理理论更适合运用到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定义是:“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科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泰勒提出的,属于古典管理理论范畴。虽然科学管理理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科学管理主要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非常适合运用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但是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是在于把人看做经济人,二是仅解决了单一工作的效率问题,而忽视了整体的效率问题。所以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我们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时,不能仅仅继承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针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两个局限点,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中加入人情化管理和系统性管理。

4、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方法

根据泰勒原有的科学管理理论,结合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构思了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方法,这些方法贯穿于筑路机械管理的每个环节(包括:设备统筹规划管理、设备采购配置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

一是设立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有利于筑路机械管理的系统化运作,由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只是针对单一工作,所以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加入了设立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来对设备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协调设备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得整个系统效益最大化。

二是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分析,制定出符合系统效率最大化的每日工作额度。针对筑路机械管理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有专门的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然后做相应的时间动作研究,探讨如何使效率最大化,制定出合理的每日工作额度(比如土方挖运作业中,根据挖掘机装满一台自卸车所需的时间和一辆自卸车从装车到下次装车的时间,来计算一台挖掘机需配合几台自卸车,以发挥每台设备的效率最大化)。再把每个环节的工作额度放到整个管理系统中来看,利用一些线性工程理论,制定出符合系统效率最大化的每日工作额度。

三是挑选和培养一流的工人。一流的工人就是适合某种工作并且愿意为这项工作努力的人。挑选和培养一流的工人需要有相应的招聘和培训人员,这就需要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四是实现工具、机械、材料以及操作方法的标准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应该结合整个管理系统的要求,对工具、机械、材料以及操作方法做标准化规定。

五是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有利于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六是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个方法就是要明确责任,一个工长只负责一方面的工作,在单一方面的工作之下,再细化工作内容,做到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工作责任。此外,在筑路机械设备配置和使用过程中还要遵循定岗、定机、定人原则。

七是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把日常事务交给相应的人员去做,但是管理人员要保留例外事件或重大事件的决策处理权,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工人去做。

八是满足工人们做为社会人的需求。由于泰勒的科学理论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要实现人情化,最大程度满足公认的社会人的需求,以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与潜能。

参考文献

[1]王立志.对现代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151

[2](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法理学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二胡学习;合理指法;编排;重要性

有人说:“指法就像写字时的笔画顺序,若想把字写得漂亮,就必须要掌握它的出笔顺序”。同理在二胡演奏中,若想将音拉清楚、乐曲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右手的作用固然重要,但笔者认在多年的学习研究经验总结中认为拥有一套适合自己且科学、合理的指法,即通常所指的左手按弦顺序亦是尤为重要的。

1、 合理指法的重要性

部分业余演奏者在拿到新谱时直接上手拉,不考虑其情绪处理要求,内外弦按指混乱,比如原本很浑厚的音色用外弦拉则会使得音乐与作者本意相违背;快板时缺乏固定的指法顺序则会导致手指间的按弦冲突,影响快板的清晰度。亦有部分演奏者有标示指法的意识但更多的则是寻求他人的帮助,或是直接照搬他人订制的指法。笔者认为由于每个演奏者的手指条件不同,练琴功底也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的指法未必适合每一个人。比如最常见的差异性为演奏者三、四指的灵活性不同,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中,如图 第一个高音“3”,有演奏者习惯于四指演奏,如此一来在不换把的情况下四个音都能同时按到,较为方便且清晰度较高。而大多数演奏者因四指较短或者不灵活等因素影响,则选择用三指演奏第一个音“3”,“7”用一指向上滑。两种按弦指法皆可行,具体则取决于演奏者的自身条件等客观因素。指法的前后不统一亦是限制快弓演奏速度的最主要障碍之一。

2、 编排演奏指法之策

2.1培养编排指法的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悟、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是人们内心活动的一种过程。意识的高低将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中得以体现,并导致行为活动结果的改变。良好的意识更是专业化学习的必备条件。笔者认为在初期就应培养学琴者独立编排指法的意识,通过前期不断的失败、强迫反复,从不自觉逐渐转带到自觉,使学琴者在初期养成接触到新谱时即刻意识到去主动标记指法的习惯,从而为之后的学琴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学会眼观全局

在接触中高级难度的曲子时,常出现一个乐句中,同一个音符多次出现且牵扯至上下换把的情况,且其在上行、下行时所用的指法往往完全不同。部分演奏者在标示指法时常按照习惯或者常理进行编排。笔者认为应当极力避免这种做法。在编排指法时应观察往下几个小节音的走向。切勿因便捷,出现为减少换把次数而保持在一个把为上进行,亦或在上下把位切换时采用相同指法的现象,因而导致旋律的完整性连贯性不强。应把眼光放在整首或是前后句子衔接上。

2.3内外弦交替需依循乐曲风格

内外弦指法不合理的编排很有可能导致演奏得乐曲无法突出情感,表现出的情绪与作者的原意相悖。比如乐曲《一枝花》中,如图第五个音“2”采用外弦一指向上滑与内弦第二把位向上滑的效果完全不同。这个音由低沉的中音区滑揉向上演奏出略带伤感之情的音响效果,为表现英雄"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压抑心情,而外弦相对明亮的音色所演奏出的效果则略显欠缺。

2.4巧用指法、减少换把

由于二胡构造的特殊性,自上而下的指距逐渐减小。从第三把位起指距几乎只有半个手指。故大多数三、四把位的相邻音符在慢板时常用一个手指代替完成演奏。比如,《奔驰在千里草原》,如图 下把位的“6,5”,在这里常选择不换把并采用四指完成整个乐句的演奏。其因为下把位的指距较短,无须换把演奏,且用四指向下勾至“6”音之后向上滑至“5”音可使乐曲表现得更具蒙古族音乐的特性,并显得生动活泼。

另一种常见的编排则是遇快板时尽量减少换把,从而保证乐曲演奏得完整性。如《三门峡畅想曲》,如图

中,“1”音用三指,“2”音用四指,对应的一指为“6”音,按照普遍做法应是向上移动把位完成“5”音演奏,但因该乐句速度较快,如若采用换把将增加音准问题及指序混乱等不确定因素,故在此选择减少换把次数从而适宜演奏。

2.5保留指法的运用

所谓保留指,是某个手指按弦后一段时间不抬起,继续停留在琴弦原有位置。保留手指的最主要作用有两种:其一,保留指可避免手指多余动作,使发音更清晰,音准更有保证,其适用范围大多在一个较短的快板乐句中,前后反复出现该音时,为避免出现左手手指切换按弦速度过慢,或因手指快速轮换而导致的错音漏音等现象的发生,则尽量使用保留指。其二,需通过强烈揉弦表达情绪激昂高亢的情感的同时恰巧该音符处在四指上,则可采用保留三指的做法增加揉弦力量强度。在运用保留指法时需谨记,无需保留指法时切勿占位不动,以免带来粘音杂音。在日常练习中需养成使用保留指法的习惯,任何一项技能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

3、特殊地域曲目的指法编排

笔者在多年二胡学习中发现,众多现有曲目中不乏各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性”乐曲。而这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旋律在演奏时的部分细节需按照乐曲需要作特殊处理。以《河南小曲》这一乐曲为例,这是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以河南曲剧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著名二胡曲。例如图例, 在常规乐曲的演奏中,“5”音常采用一把位四指演奏。但曲谱中明确标注了滑音记号,而这一句正是通过运用“5”音的二指换把滑音来演奏,从而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河南曲剧音乐的地方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