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747(2012)01-0060-01

一 选题缘由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外地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在农村初中的条件下进行,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唯有分层教学才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明确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我们确立该课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二 问题的归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校是城乡结合型的农村初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家长无时间监管,加上社会因素和智力因素等等,导致班上学生的学习参差不齐,尤其数学科更为突出。对孩子的学习管理没有到位,使得学生进校后很快就两级分化,后进生比例增大,为了更好推进素质教育,经我们数学组几位老师进行调查分析,请专家协助论证后,提出《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是将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专业化的劳动者。

三 措施与行动

1.研究目标

我们针对实际,对本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开发研究,通过实践,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一般步骤和具体实施的操作方法,以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的差异,学生分层组合,定期调整; 教学目标分层,教有方向;课堂教学分层,形成良好循环;分层测试评价,全面反馈信息;分层矫正、调节、促进水平提高。

3.研究方法

本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为主的综合方法。

4.行动计划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4月-2011年11月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5月)学理论、学课标,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有效性分析、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本实验在初中七年级两个班,八年级一个班中实验。

第二阶段(2011年6月-10月)课题实施阶段。学生分层组合,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分层测试评价,分层矫正、调节,更深刻地挖掘课题研究的内涵,并通过总结、升华,使实验规范化、科学化。

第三阶段(2011年10月-11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善相关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申报结题。

5.课题保障措施

本课题能得到学校领导、教科室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教育科研工作,我校有过去多年教改的成功经验,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和从事教育科研的强烈愿望。

6.评估与反思

(1)认识成果

教师方面: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以“教书”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学生方面: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并且也学会学习了,在教师放手的情况之下,学生也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初步掌握了自觉学习方法。转变学困生的学习面貌,促进中等生,提高优等生的竞争意识。促使数学成绩全面提高。

(2)技术操作成果:学生分层组合,定期调整

了解学生是学生分层的依据。我们主要以几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参照,通过家访、问卷、调查结合分析,掌握学生的认知情感状态,依据学生的成绩,课堂注意力和反应,学习兴趣、态度、方法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A、B、C 三个层次;又以自愿结合,适当调整为原则指导三个层次的学生分编或混编为4-6人的学习小组。

A组:学习基础好,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主动有兴趣,学有余力,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B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学习兴趣不太高。上课尚能注意听讲,能较好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完成作业,有一定的学习愿望,较好的学习习惯,但自控能力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C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专心,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缺少家庭辅导条件。将学生进行分层,不仅是教师的工作,而且还要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本人也参与确定自己的层次,并自愿参与分层活动。这样做,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一学期进行一至二次的调整。

四 研究效果

本实验的研究达到如下效果:

1.中等生优化,学困生转化幅度显著

在经过这两期的实验研究中,实验教师

所担任的2013级5、6班的优等生由原来的35人转变为48人,中等生由原来的12人变为27人,后进生有原来的32人转变为仅有6人。其他班级也有明显的效果,成绩喜人!

2.学生数学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优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同学们除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外,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不少:有12位同学的小制作获区级二等奖,20位同学的数学小论文获区级一、二等奖,36位同学的数学竞赛获区级一、二等奖。

3.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

分层教学是建立在承认学生能力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多元性(包括气质类型、生活背景等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的优化教学模式.其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不同学生个体都能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一、学生分层,定位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自身情况做充分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态度为依据,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学困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个别学生有智力问题,成绩排名处于班级底部;第二,中等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学习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自觉性,成绩排名处于中等;第三,优等生,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效率高,成绩排名在班级前列。教师对于学生的分层只需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一般不做公开说明,这样可以避免优等生产生自满情绪而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情况出现。此外,对学生的分层应该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本着互助共进的原则,合理编配学习小组,将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柔和搭配。在这种小组安排中,优等生可充分发挥灵活的思维能力,提出富有新意的见解,而中等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学困生在小组的学习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能够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种分层模式受到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对教学质量的改进有重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为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基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较高教学目标: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三、全员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并融入其中,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全员参与的分层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每位学生提供更能发挥才能的平台,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通过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五、分层评价

在分层教学中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多元性、及时性)鼓励性]即在评价学生时,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取得的进步。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多进行同学间横向比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努力拼搏、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以纵向比较为主,寻找其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评价时,不以名次论优劣,而是以递进的幅度为标准进行评价,即使幅度小,也不吝啬表扬与赞许。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承认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要热情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为分层的升降提供依据,从而克服群体中的倾向性问题,矫正和调节教学设计,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实践证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分层教学,虽然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因为整个教学中所使用的是教师自己精心组织的材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达到了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明华,林益生.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后进生

Abstract: due to the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increasing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most parents of children learning seriously enough, differences in their level of knowledge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especially the cultural basic courses like math difference is bigger. So it can use stratification teaching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teaching process, we can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Formation of mult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 and also relieves the burden of student learn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Key words: stratified teaching;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backward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初中学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原有的差异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加深、学时的延长而进一步扩大。形成教无信心,学无兴趣,学无所得的不良局面。我曾对全班 56名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是:

1、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吃不饱”的有14人,占25%。

2、认为课堂容量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容易,有些内容学起来困难的有26人,占46.4%。

3、认为课堂上听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好的有16人,占28.6%。

以上结果表明,多数数学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中,面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差异较大的新情况困惑无策。忽视这种差异,就必然使部分学生掉队,丧失信心。分类指导,实施异步教学是实现群体“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统一的必由之路。

二、课题界定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着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创造力、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异性,解决初中教育的普及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矛盾。分类指导、分层施教是贯彻因材施教的一个有效途径。分层教学的依据就是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几个尺度并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长足发展。因材施教最充分的体现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但现行的班级集体教学形式显然是不可能很好的实现个别教学的。分层施教把“面”的教学划分成了“片”,使教学更具有了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最大限度地进行个别教学,使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得到了有机统一,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在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上找到了契合点。

三、分层教学的目的

在经过小学的学习之后,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学科目的很多基础知识。而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也各有自己的方式,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态度上也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只能基本的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够基本的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基本任务。若需要改变这个现状问题,在初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不断的转变学习态度,培养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发展。

对于学习中的学生,在初中教学的的过程中要能够培养他们综合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牢固的掌握课程的标准和在教材中规定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对于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要能够对教材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来培养他们综合的学习能力。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能力。因此,分层教学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了,避免上述一些问题的出现。

四、分层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这本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未真正的落实。应试教育存在这样两个面向:面向少数人和面向少数学科。教育不是以素质培养为目的而是以考试为目的,考试结果是源源不断分流出差生,最后是向社会输送大批“失败者”。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学生,把发展作为目的,考试只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甚至全体教师容易做到的,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的哺育,却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与社会需要脱节,与数学发展相背离,与实现有效的智力活动相冲突,所以“一刀切”的教学,应从现实的教学中消失。主体教学和分层将把教师从课堂的“一言堂”解放出来。课上,教师将从“传授知识”转变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实践模式。学生将从注重模仿转变为注重理解;从缺乏创造转变为注重创造;从热衷于过多的常规练习转变到发展基础及宽广的数学能力。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从接受性学习向发现性学习转变。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封闭性的学习,而发现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任务式;教学模式

由于不同的心里特质和成长环境,初中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方式和内化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课堂素质的真正变革,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分层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的特征,更好地建构学生喜欢的课堂.

一、初中数学分层任务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任务式教学是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引导,保证学生在课堂能基本吸收并进行跨越式知识结构的建立,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划分时会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保证学生得到优化的层次划分. 在进行分层式教学后,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并能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任务的下发,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对于学生的分层任务式教学,教师要把握住三名学生群体的基本特质,强化优等生的创新性学习模式、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和优学空间、鼓励学困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意识.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内进行相应任务的下发,保证学生在适宜的接受范围内,更好地完成基础课程和技能的学习. 因此,教师因材施教十分重要,不仅需要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要保证下发的教学任务具有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优化分层任务式教学的教学价值.

二、提升初中数学分层任务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分层任务式教学的基本定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充分掌握本班级内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程度进行必要的划分,还要对学生的基本学习状态和学习潜力进行区分. 对于优等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优等生基本有着不错的学习基础,对于新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内化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进行差异性的任务下发. 教师在分层任务式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化的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保证每个小组内有相应的优等生,优等生要进行辅助教师优化小组学习模式的任务. 其次是中等生,在初中课堂内,这样的学生比较多,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中坚力量,在分层任务式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小组的核心力量,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升级任务的下发,保证中等生提升最近发展区的空间. 最后就是学困生,在初中课堂中,这样的学生统一表现为学习的情绪不高,积极性差,并且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好. 教师在对这类学生进行任务下发时,要充分保证知识考核内容在学生能力范围内. 例如,初中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本身知识内容比较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任务式教学时,可以引导优等生进行知识网络的回顾和建构,结合一次函数进行整体数学函数的知识体系建立;而对中等生来说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二次函数整体学习内容的汇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类型题的题册编制,保证学生充分掌握并且良好实践;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安排学科知识验收的任务,提升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总结的内容进行二次复检,然后教师对于学困生不会不懂的问题集中讨论.

(二)分层任务式教学的科学评估

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相应分层任务的下发,还要保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验收和评价,教师要建立合理化的评价体系,保证学生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 在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层时,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动能也要给予合理化的评估. 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促进学生举一反三,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分层任务. 另外,教师对学生派发的任务还包括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潜能开发. 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自学档案,并在其中标注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以及自己的完成情况. 教师可以将课程进行分层任务的公示,鼓励学生依据自身水平,逐级完成,并对自己形成良性的自我评价,然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指导.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分层任务式教学能最大程度保证学生的整体参与,既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初中数学课程学习的需求,也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效果. 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强化研发,更好地助力学生完成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秋香,麦锡留.借合作之东风,促学生之发展――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学周刊,2014,09(29):18-21.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合理运用

一、在教学模式中体现分层教学理念

1.开展分班教学模式

所谓的分班教学模式,即对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技巧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将学生按照知识积累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如现在社会中普遍出现的“A类班、B类班、C类班”这种划分形式。分班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学校要制订班级划分、管理的具体制度,确保分班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2)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摸底检测。比如“期中考试”“学月考试”等,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使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学服务;(3)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班级的划分并不等同于对学生认可的划分,不能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以区别、甚至是歧视对待。

2.在班级内开展分层目标教学

虽然从学生群体整体上进行了分班教学,但是作为班级来讲,其组成学生之间必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进而开展教学工作。(1)建立班级分组教学的模式。在科学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组别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的教学、开展不同层次的辅导、适用不同层次的标准。(2)开展“个别化”教学模式。既进行广义分层,设计出适合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练习材料等,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教学设备,内存大、反应速度快、可变性高、立体性和直观性强的特点,开展“特色”数学教学。(3)要在班级教学中开展分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实现数学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互利,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竞争。(4)积极寻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加强教师与学生群体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对学生的默契教学和关怀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1.教学活动分层

(1)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查。如,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在考查时,需注意测试手段的多样性。如,书面作业测试、日常观察、深入调查、采访家长等,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了解。(2)在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分层组织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框架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搭配,使难、中、易程度的知识能够在课堂中实现穿插,使数学教学显得活性化。(3)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知识点的覆盖性讲解。运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做到难易兼顾,是一件需要认真思考的工作。

2.开展动态分层评价

评价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对教学工作的综合检验。(1)评价活动必须做到动态性,即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动态了解。比如,实行不定时的班级考试作为学校统一检测的补充,实现班级考试、学校考试、地区考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学考核;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备课记录,对教师的分层教学计划进行动态监督和指导。(2)要保持评价的多样性。除了要对数学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之外,还应当对学生和教师对待数学分层教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实现对分层教学信息的全面反馈。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施教能力、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普遍进步。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创新,也是社会教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要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就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教学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韦媛.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初探与尝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当前,受自身思维方式、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思维品质以及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别。而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实施无差别化教学模式、教学要求、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评价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已经势在必行,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分类分层教学简称为分层教学,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水平、学习态度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来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类别及层次,有区别地制定教学任务、控制教学进度、设计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手段以及确定评估方法等,借此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最适合自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

分层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差异,从而使各类学生均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就素质教育而言,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分层教学恰好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学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分层教学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使得处于各个层次上的学生都会在自己原有的层次上更进一步。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体现。数学中的分层教学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分解为多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参与教学的过程,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

分层教学将所有学生分成了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随着学习成绩的升降以及各个层次的不断转变,势必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教师则可以此作为契机,帮助学生分析成功或是失败的具体原因,并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学生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首先要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及其数学思维能力,然后以此作为根本依据进行分层,例如,可将数学基础及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分为一层;将基础和思维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将基础较差且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种分层并非一成不变的,千万不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出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就是差生,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是要通过分层教学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从较低的层次提升到高层次中去。学生分层仅仅是一种促进学生进步的良性手段,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分层

可将教学分层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其一,教学内容分层。在新课标中指出,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应让学习成绩较差、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以模仿和识记为主;而对于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则可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让此类学生以理解创新为主。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中,对处于差等生层次的学生仅需要让他们熟记长方形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即可;对优等生可以通过增加例题,并让他们对例题进行分析解答,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二,教学方法分层。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关键,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课堂中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可将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将课堂提问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问题主要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面向差等生层次的学生;中档问题则面向中等层次的学生;将难度较大的高等问题,重点面向优等生。另外,可将课后作业分为简易题、一般难度题和较难题,教师不硬性规定学生课后作业的题目选择,当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并完成作业后,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3.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属于一种激励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学及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着眼于过程和发展,并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评价分层就是要使评价多元化,不应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会的根本,可采用如课堂提问评价、练习评价、作业评价等等。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总而言之,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子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