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747(2012)01-0060-01
一 选题缘由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外地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在农村初中的条件下进行,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唯有分层教学才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明确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我们确立该课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二 问题的归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校是城乡结合型的农村初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家长无时间监管,加上社会因素和智力因素等等,导致班上学生的学习参差不齐,尤其数学科更为突出。对孩子的学习管理没有到位,使得学生进校后很快就两级分化,后进生比例增大,为了更好推进素质教育,经我们数学组几位老师进行调查分析,请专家协助论证后,提出《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是将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矫正、调节,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专业化的劳动者。
三 措施与行动
1.研究目标
我们针对实际,对本校、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开发研究,通过实践,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一般步骤和具体实施的操作方法,以调动不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的差异,学生分层组合,定期调整; 教学目标分层,教有方向;课堂教学分层,形成良好循环;分层测试评价,全面反馈信息;分层矫正、调节、促进水平提高。
3.研究方法
本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为主的综合方法。
4.行动计划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4月-2011年11月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5月)学理论、学课标,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有效性分析、论证,制定研究计划。本实验在初中七年级两个班,八年级一个班中实验。
第二阶段(2011年6月-10月)课题实施阶段。学生分层组合,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分层测试评价,分层矫正、调节,更深刻地挖掘课题研究的内涵,并通过总结、升华,使实验规范化、科学化。
第三阶段(2011年10月-11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善相关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申报结题。
5.课题保障措施
本课题能得到学校领导、教科室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教育科研工作,我校有过去多年教改的成功经验,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和从事教育科研的强烈愿望。
6.评估与反思
(1)认识成果
教师方面: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以“教书”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学生方面: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并且也学会学习了,在教师放手的情况之下,学生也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初步掌握了自觉学习方法。转变学困生的学习面貌,促进中等生,提高优等生的竞争意识。促使数学成绩全面提高。
(2)技术操作成果:学生分层组合,定期调整
了解学生是学生分层的依据。我们主要以几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参照,通过家访、问卷、调查结合分析,掌握学生的认知情感状态,依据学生的成绩,课堂注意力和反应,学习兴趣、态度、方法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A、B、C 三个层次;又以自愿结合,适当调整为原则指导三个层次的学生分编或混编为4-6人的学习小组。
A组:学习基础好,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主动有兴趣,学有余力,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B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学习兴趣不太高。上课尚能注意听讲,能较好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完成作业,有一定的学习愿望,较好的学习习惯,但自控能力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C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专心,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差,缺少家庭辅导条件。将学生进行分层,不仅是教师的工作,而且还要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本人也参与确定自己的层次,并自愿参与分层活动。这样做,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一学期进行一至二次的调整。
四 研究效果
本实验的研究达到如下效果:
1.中等生优化,学困生转化幅度显著
在经过这两期的实验研究中,实验教师
所担任的2013级5、6班的优等生由原来的35人转变为48人,中等生由原来的12人变为27人,后进生有原来的32人转变为仅有6人。其他班级也有明显的效果,成绩喜人!
2.学生数学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优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同学们除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外,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不少:有12位同学的小制作获区级二等奖,20位同学的数学小论文获区级一、二等奖,36位同学的数学竞赛获区级一、二等奖。
3.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
分层教学是建立在承认学生能力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多元性(包括气质类型、生活背景等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实施的优化教学模式.其预期的教学目标是,不同学生个体都能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一、学生分层,定位学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自身情况做充分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态度为依据,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学困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个别学生有智力问题,成绩排名处于班级底部;第二,中等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学习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自觉性,成绩排名处于中等;第三,优等生,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效率高,成绩排名在班级前列。教师对于学生的分层只需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一般不做公开说明,这样可以避免优等生产生自满情绪而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情况出现。此外,对学生的分层应该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本着互助共进的原则,合理编配学习小组,将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进行柔和搭配。在这种小组安排中,优等生可充分发挥灵活的思维能力,提出富有新意的见解,而中等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学困生在小组的学习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能够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种分层模式受到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对教学质量的改进有重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为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基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较高教学目标: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三、全员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并融入其中,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全员参与的分层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每位学生提供更能发挥才能的平台,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通过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五、分层评价
在分层教学中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多元性、及时性)鼓励性]即在评价学生时,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取得的进步。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多进行同学间横向比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努力拼搏、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既揭示不足,又指明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以纵向比较为主,寻找其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评价时,不以名次论优劣,而是以递进的幅度为标准进行评价,即使幅度小,也不吝啬表扬与赞许。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承认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要热情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为分层的升降提供依据,从而克服群体中的倾向性问题,矫正和调节教学设计,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实践证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运用分层教学,虽然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因为整个教学中所使用的是教师自己精心组织的材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达到了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明华,林益生.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3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 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此我们必须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而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能以培养数学家、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学生能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对优等生我们应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下等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日常的教学让我们发现:一个新的知识点在新授之前,肯定有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就已经掌握不少有关它的知识,有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它的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方面,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一点也不知道。那么在无形中学生就已经被分了类,为了让他们在原有的起点上逐步提高,教师应尽可能的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内心进行分类。这时候我们可以给知识丰富的学生一个机会,让他来当小老师讲解,其他学生可以作相应的补充,同时也给不了解新知识的同学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这三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在这里的作用是调控,也就是如何把新知识讲得更加完整而有深度,我们可以通过向讲解的学生提问题来突出教学重点。新授的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当然在运用上也就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能利用新授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主动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体系,来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此时,全班的学生又因知识的掌握程度再一次进行分层,因此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让优秀生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让中等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后进生对新知识有充分的巩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允许学生在一定限度内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式学习,教师进行分层施教、分类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本年级共有十个教学班,初一入学时有五个英语特色班和五个普通班。特色班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等较普通班的学生好些,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的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将10个班级分为两层--一类班、二类班(各五个)。选择(1)(4)(5)(6)(9)作为实验班,其他五个班级作为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的分组要根据半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合理划分。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大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2.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A组的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这部分内容由孙雅萍老师负责提出,并交由张静、宁志卓三人共同讨论确定,对于C组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宁志卓老师提出并提交孙雅萍、张静三人共同讨论确定。
3.分层授课
两类班级在授课时要有所区别,一类班的授课可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速度也可稍快些,每节课讨论、独立探索的时间可长些。二类班授课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渡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练,另外对于同一个实验班级,如何对A、B、C组的同学授课,实现备课中的目标,这是我们感觉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在授课时按备课中的要求先达到C组的目标(A、B当然要达到了)。然后让C组同学练习巩固,再让B组同学达到B组目标(A组当然达到了)。然后让B组同学练习巩固。最后再对A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
4.分层作业
对三个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
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B组除了必须完成C组的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A组同学C组题可少做或不做,侧重中等题加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注重做考察能力题,尤其在新课结束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5.分层辅导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实践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综述
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质是根据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之间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手段。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有效地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适用的教学目标却不尽相同,这对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在该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只有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着力研发新的教学方式,充分掌握教材中相关知识的分布,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使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而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很容易出现掉队的现象,导致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日益下降。而分层教学法则是对学生整体适用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一般的学生以及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三类,根据每类学生对数学认知能力的不同而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其数学学习能力将会出现大幅提升。
3.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分层教学法则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难度不同的题目,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解答而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这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数学学习的队伍中。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因材施教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并结合每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综合学生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真正地做到尊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这节课时,可以对层次较差的学生主抓定义,而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提高题型的解答。课下也可以安排层次较好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
2.循序渐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制订题目,题目的难度应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之后再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最终实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初中数学《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这节内容的时候,需要从简单到复杂,初步内容可以是x2-y2、a2-9等,然后是4a2-9、a3-9a、(2a-3b)2-(3a+2b)2等,在学生对平方差公式都有透彻的领悟后再增加难度:4a2b4-9y6、5x2y3-20y、4(2a-3b)2-9(3a+2b)2等。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从而能够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1.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
在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掌握,其中包括学生平时的数学能力、家庭环境等方面,之后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类。在对学生进行分类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说明实行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优点以及必要性,使学生不会在其心理产生抵触的情绪。
2.对日常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遵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之上,根据每类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例如,对于数学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应对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并努力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实现其数学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对其基础知识进行夯实,在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训练,将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进行提升;而对于数学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应着力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类
在日常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应根据每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难度合理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例如,对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布置发散性的题目,将其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进行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创新能力,对其潜力进行充分的发掘;对于数学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数学教师应对其布置较为新颖的题目,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培养其活学活用的能力;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应布置基础性较强的作业,帮助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
4.对学生分层评价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内容,制订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例如,对于对基础和能力较强强的学生可把得分率75%、85%、95%分别定为及格、良好、优秀,但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可把得分率30%、40%、50%分别定为及格、良好、优秀,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获评优秀的机会,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和态度,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努力发现学生的发光点。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由易到难的题目,并及时地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努力研发新型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世葵。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J]。广西教育:中教版,2012(7):67-68.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合理运用
一、在教学模式中体现分层教学理念
1.开展分班教学模式
所谓的分班教学模式,即对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技巧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将学生按照知识积累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班教学,如现在社会中普遍出现的“A类班、B类班、C类班”这种划分形式。分班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学校要制订班级划分、管理的具体制度,确保分班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2)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摸底检测。比如“期中考试”“学月考试”等,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使学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学服务;(3)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班级的划分并不等同于对学生认可的划分,不能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以区别、甚至是歧视对待。
2.在班级内开展分层目标教学
虽然从学生群体整体上进行了分班教学,但是作为班级来讲,其组成学生之间必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对同一班级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进而开展教学工作。(1)建立班级分组教学的模式。在科学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组别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的教学、开展不同层次的辅导、适用不同层次的标准。(2)开展“个别化”教学模式。既进行广义分层,设计出适合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练习材料等,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教学设备,内存大、反应速度快、可变性高、立体性和直观性强的特点,开展“特色”数学教学。(3)要在班级教学中开展分层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实现数学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互利,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竞争。(4)积极寻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加强教师与学生群体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对学生的默契教学和关怀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1.教学活动分层
(1)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查。如,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在考查时,需注意测试手段的多样性。如,书面作业测试、日常观察、深入调查、采访家长等,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了解。(2)在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分层组织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框架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搭配,使难、中、易程度的知识能够在课堂中实现穿插,使数学教学显得活性化。(3)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知识点的覆盖性讲解。运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做到难易兼顾,是一件需要认真思考的工作。
2.开展动态分层评价
评价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对教学工作的综合检验。(1)评价活动必须做到动态性,即定期评价和不定期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动态了解。比如,实行不定时的班级考试作为学校统一检测的补充,实现班级考试、学校考试、地区考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数学考核;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备课记录,对教师的分层教学计划进行动态监督和指导。(2)要保持评价的多样性。除了要对数学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之外,还应当对学生和教师对待数学分层教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实现对分层教学信息的全面反馈。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施教能力、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普遍进步。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不仅是顺应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创新,也是社会教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要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就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教学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韦媛.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初探与尝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当前,受自身思维方式、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方法、思维品质以及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别。而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实施无差别化教学模式、教学要求、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评价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已经势在必行,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分类分层教学简称为分层教学,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水平、学习态度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来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类别及层次,有区别地制定教学任务、控制教学进度、设计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手段以及确定评估方法等,借此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最适合自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学生学习进步和发展
分层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多元化的差异,从而使各类学生均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就素质教育而言,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分层教学恰好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学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分层教学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使得处于各个层次上的学生都会在自己原有的层次上更进一步。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体现。数学中的分层教学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分解为多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参与教学的过程,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
分层教学将所有学生分成了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随着学习成绩的升降以及各个层次的不断转变,势必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教师则可以此作为契机,帮助学生分析成功或是失败的具体原因,并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学生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首先要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及其数学思维能力,然后以此作为根本依据进行分层,例如,可将数学基础及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分为一层;将基础和思维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将基础较差且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一层。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种分层并非一成不变的,千万不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出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就是差生,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是要通过分层教学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从较低的层次提升到高层次中去。学生分层仅仅是一种促进学生进步的良性手段,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分层
可将教学分层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其一,教学内容分层。在新课标中指出,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应让学习成绩较差、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以模仿和识记为主;而对于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则可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让此类学生以理解创新为主。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中,对处于差等生层次的学生仅需要让他们熟记长方形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即可;对优等生可以通过增加例题,并让他们对例题进行分析解答,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二,教学方法分层。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关键,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课堂中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可将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将课堂提问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问题主要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面向差等生层次的学生;中档问题则面向中等层次的学生;将难度较大的高等问题,重点面向优等生。另外,可将课后作业分为简易题、一般难度题和较难题,教师不硬性规定学生课后作业的题目选择,当学生自由选择题目并完成作业后,可以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3.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属于一种激励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学及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着眼于过程和发展,并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评价分层就是要使评价多元化,不应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会的根本,可采用如课堂提问评价、练习评价、作业评价等等。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总而言之,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子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