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名著阅读;课堂教学

中学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开启阅读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运用信息技术,让多元的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推动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文学名著阅读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精神情感,塑造人格品德,完成名著阅读教学任务,实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形象丰富的信息承载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营造阅读氛围,更快捷、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这有益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名著阅读仅仅利用课上远远不够,必须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构建课外网络阅读平台,指导学生在网上分类(作者、主题、主人公、体裁)搜集名著资料,然后进行自由阅读、专题阅读、分类阅读,开阔阅读视野。

3.运用信息技术自由阅读、异地交互,提高名著的阅读效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生活规律的不同,安排读书的时间、读书的品位、对名著的理解、对人物的认识等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网络最大的优势是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照顾到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利用网络同学间可以美文共赏、合作学习,异地交互感悟、认识、观点,为学生展示了自由合作的阅读空间,提高了阅读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

1.在语文常态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制作图文声情并茂的名著课件,用呈现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画面、美妙动听的背景音乐,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2)利用网络中形象可感的声像资料,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背景,走进文本,主动阅读。

(3)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观看文学栏目《开卷有益》《百家讲坛》《美文共赏》《子午书简》等,初步感知文本,使名著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积累阅读资料,写下阅读心得感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语文常态课中,运用信息技术,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文学素养,提高道德修养

语文阅读活动:

(1)课前5分钟演讲。

(2)一天一词一句积累展示。

(3)“文学天地”黑板报。

(4)“七彩文学”手抄报。

(5)观看开卷有益――《茶馆》《安娜・卡列尼娜》。

(6)“名段名篇”鉴赏会。

(7)观看电视栏目《中国文学名家――巴金》。

(8)故事会――口语“复述”练习。

(9)观看子午书简――《朋友》《跟沈从文学作文》。

(10)书香浓浓伴我行――读书人是否是幸福人辩论会。

(11)观看百家讲坛――《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12)观看“读书”栏目――《老人与海》。

(13)我最喜爱的文学名篇交流会。

(14)我喜欢的名著,我推荐。

(15)“文学名段”朗诵赛。

(16)“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交流会。

(17)我心中最具魅力的文学形象。

(18)让我最感动的文学故事。

(19)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文学情节。

(20)课本剧《水浒传》表演。

通过这些阅读活动,学生对阅读到的文学名著进行再创造,又以语言表达和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记忆和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是综合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底蕴,还净化了学生的灵魂。

3.在语文常态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把“高效阅读”“电视文学栏目”“名著电视剧”引进课堂,充实并丰富传统语文课

(1)运用信息技术,把高效阅读引进常态语文课中,提高阅读效率。

比如在讲《父母的心》时,把高效阅读中的计时器、复述课文、记叙文速读程序等方法引进常态语文课。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速读,奔着目标去速读,逐步提高阅读效率。讲完后,把高效阅读的“反思感悟”引进课堂,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启示和收获……这些方法使学生的阅读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名著阅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把电视文学栏目引进语文阅读课,实现深层阅读。

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在阅读课上把读名著与文学评论结合起来。如《开卷有益》《百家讲坛》《美文共赏》《子午书简》等栏目中的文学评论家对文学名著的解读很到位,丰富了学生对名著背景的了解,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在语文阅读课上我们多让学生欣赏这些文学栏目,学生在自己初读的基础上,加上这些名家的指点,会更深入地理解原著。

(3)运用信息技术,把“名著电视剧”引入到“名著推荐与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对“名著推荐”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名著推荐《西游记》《水浒传》时,让学生先观看了《开卷有益》中的专家点评,然后播放电视剧中最精彩的几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点面结合,从人物形象到思想内涵,有了自己对作品的深入领会。

实践发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也让学生的阅读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活动带动了学习,使阅读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献礼.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2005.

2.杜鹃.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问题与对策[M].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徐玉琴.初中生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初探[M].上海师范大学,2007.

4.王群.名著阅读教学浅谈[J].文学教育(上),2007(01).

5.施德军.通过名著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文学教育(上),2007(07).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在初中开展名著读教学,不仅有利于拓展课内阅读量, 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且对中学生审美能力和个性培养,乃至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由于受年龄、家庭条件和外界接触面小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对语文名著阅读兴趣不高,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认知不到位和方法不对等问题,影响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探讨如何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名著阅读教学模式陈旧,内容枯燥

调查表明,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陈旧。教师基本上都是套用“主题人物情节”的程式进行教学,按部就班地将学生引入既定的教学环节与步骤之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创新不够,仍停留在段意归纳、写作主旨和特色掌握的层面上,使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介绍背景、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的程式性机械运动,无法推动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探究。

2.课任教师名著知识储备与体验不足

要使名著阅读达成既定目标,离不开课任教师的悉心启发和指导。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方面知识储备不够,体验不深,名著知识匮乏,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去原原本本地通读名著,致使如果不借助名著辅导性的材料就难以进行教学,所以他们在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重点放在知识点讲解上,无法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所提供的指导也是抽象与样板式,没有感染力,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3.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缺乏有效的考评制度

和其他课程一样,初中语文也有自己的考核标准,其最直接、最明显的评价方式就是考试。但是,名著阅读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套用传统考核办法则容易导致名著阅读变成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达不到名著阅读的真正目的。鉴于此,要完善初中语文考核机制,尤其要建立名著阅读教学方面的机制,通过机制引导教师抓好名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中受益。

二、增强名著阅读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

对名著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正进行名著阅读。教师应充分发挥阅读课的示范作用,从教学途径、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和爱好,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对名著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指导中,应将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改变传统的注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着力挖掘名著文本,将名著文本中的崇高主题和完美形象通过形象而丰富的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亲历美的体验,为其所熏陶和感染。同时,教师可根据课堂阅读示范作业顺势将课本选段延伸至名著整个文本,并为其布置一些问题以引导他们课后去阅读该名著。

2.注意阅读意识和技巧的培养和训练

一是做好读前准备。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看目录、序言部分,让学生做好阅读思想准备,并借此让学生掌握名著产生的时代条件和文化背景,从而为了解和进一步阅读名著做好准备。

二是谈演阶段。这即是课堂阅读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名著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开展谈感想、讨论、简述、角色扮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巩固阅读成果、拓展阅读层次和增强阅读能力。

三是写作实践。阅读教学后进行写作实践。主要围绕名著来写作,形式不拘一格,读后感、章节续集、故事概要、人物素描、情节摘要、结尾改写、序跋补记等都可以,而且对其中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和表彰。

3.优化教学设计和完善学生阅读效果评测办法

阅读教学设计要打破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进行教学教案式的安排,应从动态性出发,根据名著的主要内容、基本情节和鲜明特色来设计课题教学内容,使之成为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既发挥注重个体差异性又符合个性的完整的教学系统。同时,完善阅读效果评测办法。一定的评测制度是激发阅读兴趣,保障阅读效果重要手段。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就尝试过建立阅读档案袋制度。把班上每位学生的读书表现、已读书目、学生自我反思、读后感、参加的读书活动、师生评价、参与校级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情况等阅读情况记录在案,并据此做出过程性和终结性的不同评价,以督促、激励阅读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钱卫华.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名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古典名著中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就像一个个故事。如何让学生挖掘这些故事中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师进行名著教学的基本目标。语文教材中节选的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有限的内容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名著的价值,因此,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语文教师也要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真正地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从而真正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惯。

一、借助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节选自名著,在教材最后还增加了“名著导读”的章节,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语文教材中的这些资源与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名著阅读充满兴趣,他们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情境中,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入:“我们现在的生活很便利,交通也很发达,基本的生活根本不用我们去操心。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漂流到了一座孤岛上,你该怎么存活下来呢?在没有现成的食物、车子、甚至是没有一个人的小岛上,你能做些什么呢?”在提出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就会充分地发挥想象参与讨论,在浓厚而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学生的情绪也十分高涨,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入阅读的内容,使学生怀揣着好奇与兴趣阅读文章。

二、提供空间,营造学生的阅读氛围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阅读,为其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并欣赏名著作品。当前,初中生所学的科目众多,几乎每节课都有相应的课下作业,学生很难在课下再抽出时间进行阅读,这就促使教师要适当地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可以享受阅读名著的乐趣。

语文教师可以在每周的阅读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名著,由于每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读物,并在下课前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或者是阅读之后的感悟等。这样的阅读与交流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意识,也可以让学生多涉猎其他内容,有助于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指导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实效

好的方法可以使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也是如此。针对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名著,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不能一视同仁,导致阅读缺乏实效。指导学生阅读主要可以从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进而培养学生思想的深度,切实地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主要掌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坚强的意志品质;《西游记》这本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出这样一个玄幻的神话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伊索寓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了书中的寓言故事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故事讲出来,从而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其真正地体会到寓言中蕴含的深刻寓意,进而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性。

四、组织实践,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组织阅读活动是促使学生积极进行阅读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切实地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可以是阅读摘抄的段落,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或者是节选其中的某些章节进行表演,如《西游记》中的学生十分熟悉的“三打白骨精”,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等,这些多样的表现形式都会丰富学生的阅读过程,增强学生的阅读趣味,从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与乐趣,有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通过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与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动机,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地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雷娣.初中语文经典篇目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4

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上感觉困难重重。一方面没有相应配套完整的教材和教参,(编者只在每本教材后面的附录里对所要求看的名著做简单的介绍);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可能因为课文教学的时间紧凑,教师就往往把名著阅读这块忽视了。这就造成很多老师只能凭着感觉去教学,教多教少是一回事,教好教坏,更是难说。

本人在近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尝试用新的更好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名著的学习中,在多次的尝试中,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把它归结为立体化的名著阅读教学。即让学生通过各种语文活动全方位的感受名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知识与快乐。所谓“语文活动学习是相对于言语静听式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操作性、情感性、实践性,它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体验和主动参与……提高语文素养” 。而且“语文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1]以下就是本人在各种语文活动实践中展开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总结。

活动一:读

阅读是前提,也是基础。我会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每学期课本后面的附录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读。

名著的阅读是硬性要求人手一本的,所以我会在初一新生一入学后的家长会上,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之后每学期的期初就布置学生本学期的名著阅读计划,让学生事先买到相应的书,之后开始阅读。

时间的安排上,篇幅长的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比如《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篇幅短的,就在正常教学的同时布置学生读,比如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册课程就安排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两本名著阅读。我就在期初布置学生阅读,阅读时间分成半期考之前和半期考之后。

其次,在阅读基础上的诵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诵读也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诵读是学生对优美句段进行放声的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好的作品,我们可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滋养心灵。清代古文家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也说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活动二:讲

我们知道,故事教学法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方面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把它运用在名著阅读教学上也同样奏效。课标要求必读的名著大都有很强的故事性,让学生开口讲故事可以一举两得,既让准备故事的同学对故事有了充分的熟悉,又让听的同学从中受益。

《伊索寓言》这部经典作品,既通俗好懂,趣味性强,又包含深刻的哲理。初一上学期半期考之后,我开始布置学生阅读,然后每节课前请两位学生上台讲《伊索寓言》的故事。规定讲故事的时间在3―5分钟,这么做是希望每位上台讲故事的同学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把故事讲生动。而听的同学必须认真,因为听完之后要会概括故事情节,并加以点评。如果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大或者故事情节过于简单,全班同学有权让他下次再讲。这样,无论是讲者还是听者,都将从中得到收益。记得一位男生前后共讲了三遍,语音一次比一次好,故事内容也是一次讲的比一次具体生动,而且,最后一次还是自己主动要求上台讲。

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对名著的深入阅读。

活动三:写

写包括直接摘抄和写阅读感受两种。

近年中考对名著的考查趋势是越来越细化,题型由原来的单一选择题开始过渡到填空和简答等多种形式。如何应对学生熟悉故事却无法答题的问题。不妨让他们多动动笔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名著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人物名字,人物的主要事件或情节是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摘抄等方式加以熟悉并记忆的。

在阅读《繁星・春水》时,学生按照作品的三个主题――母爱、童心、自然,对这部作品归类摘抄,摘抄的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的诗歌,然后背诵下来。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他们会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保尔・柯察金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几乎人人会背。

除了摘抄,写阅读感受更值得提倡。“阅读过程实际就是阅读者带着自己的某些观念,体验不断尝试靠近,接受作者、文本的过程。因此,个体在进行阅读时,常常出现‘有感而发’‘触景生情’等情形。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得到一些感悟。”[2]

《伊索寓言》这部书,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每个人从中都可以得到智慧的启迪。所以我在周记本中布置学生写下对它的阅读感受。

初一(1)班的钟睿同学在寓言《鹅和鹤》的读后感中颇有感触的写道:“生活中,我们总不断地为自己增加负担;背上沉甸甸的担子,认为带着它总会有用,可往往到最后才会发现这‘生活之担’几乎纹丝未动,而一开始就轻装上路的人们却更早地成了功。是的,对于大人们而言,生活负担、经济压力……是的,我们总带着思想的包袱上路。也许我们应在道路上,总该停下来想一想,卸掉不必的包袱轻装上路。你会发现脚步更轻快,成功离你越来越近。”而有些寓言,不同的学生从中可以得到的收获是不一样的。

相反,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很多学生就在阅读中读出了很多困惑,这些也是他们最宝贵的阅读感受,所以,教师则应该在收集之后加以解答,会让学生的阅读更为深入。

活动四:演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无形的文字化为生动的表演内容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学生扮演作品人物的角色,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果能让学生穿越时空,站到作品人物的位置上来看人物的所言所行,品人物形象的所思所感,应当更能找到作品的艺术本身。”要相信学生,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是无限的。

比如《童年》这部作品,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必读篇目。但是,一方面它反映的是苏联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阿廖沙成长的家庭环境是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的。所以要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作品的主旨,显然有难度。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我在期初就布置同学们对这本名著进行改编表演。

全班同学被分成了12个小组。每个组长是就是本组的负责人,也就是导演,要负责作品片段的选择(选取《童年》中某一个或几个片段)、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道具的制作,台词的改编等等。要求他们用一周的时间确定表演的题目、节选内容和小组同学的角色分配,之后上报语文科代表。我还硬性提出三个要求:1.节选的名著内容应基本遵循原著,不做大的修改。2.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客串其他小组的表演。3.活动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到时要邀请多位家长代表参加,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学生顿时热情高涨。他们自己讨论选择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及要演的人物、对小说中的情节加以联想和想象,还加入了人物的对话语言、精心设计表演的道具等。这个过程就是对文本的再次解读。接着同学们利用短短两周的课余时间进行了简单的排练。

最后在班会课上进行汇报演出,很多家长更是热心参与。整个活动有条不紊。有两位同学主持串场,十二个小组的组长担任评委,负责给每个小组打分。并有同学进行登分、统分。家长们纷纷带来照相机、摄像机,会场气氛紧张而热烈。同学们使出“十八般武艺”,有的把舅舅们为夺家产的歇斯底里的辱骂表演得淋漓尽致,有的把小茨冈因忍辱负重,劳累过度,最终悲惨地屈死在十字架下,表演得感人至深,还有的同学表演慈爱的外祖母是又唱又跳……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个过程同学们既感受到积极参与所带来的愉悦,又享受到名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思考。表演活动之后,很多同学在周记里对这次的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都觉得对《童年》一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这的确值得老师庆幸。

活动五:考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和解疑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自己感到困惑的、怀疑的乃至否定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质疑点可以算是阅读的最高层面。

课标必读名著大多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学生的阅读容易浅尝辄止。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呢?

我们知道,考试是学习的一面镜子。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名著的学习和掌握,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总结一本名著的学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比如《昆虫记》这本名著是人教版初一下的一本必读篇目。它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又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情趣。我一边布置同学们阅读,一边要求他们进行片段摘抄,并写阅读感受。两个月后,开始布置针对本书的知识竞赛的任务。首先是征集竞赛的题目,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收集十二道有关《昆虫记》考试题目,并要按类别区分,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各占一定的比例。同学们所找的题目可以参照近年的中考题目,也可以自己编写,但都必须附上答案。一周后所征集的题目由科代表进行收集、汇总,把相同或类似的加以归类整理。接着,整个年段的班级所收集的题目由年段的备课老师进行审核、评议和裁定。原则上尽可能尊重、保留学生的原创,删改偏难怪题,补充遗漏的、重要的题目。为了尊重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和激发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会在每道题目的后面都附上收集者的名字。最后,年段班级统一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竞赛,对于成绩优异的给予精神的鼓励。

这个过程是烦琐的,但收获也是显著的。因为无论是学生自己查找竞赛题目及答案,还是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及原著进行复习,都应该是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也必将引导学生对名著本身的深入阅读。

综上所述,这就是本人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努力尝试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总结――立体化名著阅读教学。既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又让他们在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入阅读。它消除了以往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抵触情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了他们对文本的阅读能力。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读名著,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潘洪建主编.活动学习教学策略[M]. 2010(5):143,155―156.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5

一、明确课外阅读教学的意义,端正对教学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授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江苏自高考实行改革以来,指定了一些必读名著作为考试的内容。很多学生都喜欢阅读原著,可是到中途就不愿再看了。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针对这种情况,学生课外阅读前,教师解读名著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等就显得尤为必要。高一新生入学伊始,教师要注意以课本为圆心,以中学生必读书目为圆周,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教者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让他们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确定阶段学习目的

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必读书目为11部。虽然这是对文科学生的要求,但其实对理科学生也是很有好处的。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

我在高考必读书目的基础上,又挑选了几部,根据内容将它们分解到各学期:

高一上学期:《老人与海》《呐喊》《哈姆莱特》

高一下学期:《欧也妮・葛朗台》《家》《边城》

高二上学期:《三国演义》《子夜》

高二下学期:《红楼梦》《谈美书简》

高三上学期:《飞鸟集》《周国平散文选》

高三下学期:《茶馆》《论语》

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要作精心指导,提出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课外阅读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目的,总目的是:吸取古今中外文化精髓,提高自身文学素养。

三、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很多老师都认为上阅读课就是把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自己看,这是对阅读教学认识的误区。我认为,课外阅读教学既然名为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课外阅读,使学生不至于处于盲目阅读的状态,信马由缰、不加选择。国外阅读教学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可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表情朗读、根据所读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谈话、以图为中心进行复述、作问答游戏,以及放映幻灯、电影片断、听音乐、进行插图展览、观察名画的复制品等等。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优秀的、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的文艺、科普和社会政治方面的杂志。

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多方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些篇幅短小的诗歌或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地阅读,然后同桌之间进行复述。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渐让学生接触一些复杂的读物,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阅读速度,渐渐地养成速读的习惯。

另外,教师还应调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统一阅读某一部文学作品,但学生可各自理解;教师统一指导,但学生可有个性感悟与评价;有一个大文体或大范围里,也可任学生自选读物,各取所需。学生可以广泛浏览,收集资料,摘要分类;也可以开展专题阅读,分析比较,开掘发挥。既可以诵读名篇佳段,好词好句;又可以深究其中或背后的智慧,体会写作的经验;还可以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五、及时检测,保证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注意课外阅读评价的教育性与评价指标。据此,我对阅读教学的评估与检测作了些尝试,主要的形式有:(1)读后叙述。读完某部文学作品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复述作品内容,加深记忆。(2)专题讨论。全班围绕着一个话题去讨论,由学生提出若干各问题,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去分析。集思广益,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荡起智慧的火花。(3)课外阅读知识测试。主要针对作者、情节、人物、时代背景和延伸拓展等做一些检测。(4)写鉴赏小论文。教会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些鉴赏小论文,定期交流。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范文6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要让学生大致浏览和把握人类文明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内容。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的良好德性的养成具有深远意义。”(朱永新)对小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教学正是利用儿童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牢记一些永恒的、利于未来发展的东西,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经典名著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必不可少。

小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启迪智慧,提升修养,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言感受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生在熟读精美词语和积累一定的文史典故后,才有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写作中,也就能引经据典,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准确、更富于情理和哲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经典,有助于学生感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内涵,促进形象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审美感受力,这也正是美育所必不可少的。如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劳动的辛苦,体验朋友之间深情厚谊,而这些将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深处,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营造阅读经典的浓厚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孩子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读书的兴趣。

为了营造阅读经典名著的氛围,教师把经典名句张贴在班级墙壁上,如:在班级的墙壁上张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字幅,在书橱上贴有“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的字幅,让学生抬头可见,谨记于心。

为了激励学生自觉阅读经典名著,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读书竞赛栏――“小书虫阅读排行榜”。学生每读完一本经典文学,就在评比栏里贴上一枚小书虫专属贴。很快,班内就出现你追我赶的读书现象。学生看到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读书的劲头也越来越大。

学校还可以举办读书节,提倡学生每天读书一小时,掀起读书的,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读书节活动中开展“图书漂流”“读书征文”“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等各种师生们喜闻乐见的评比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校园里处处飘溢着书香。

三、适时多样指导,激起阅读兴趣

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引入经典名著的殿堂。

1.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那些拍成影视剧的经典名著片段,这样学生不仅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加直观的印象和理解,也使名著的故事情节清晰地呈现出来,既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课文《景阳冈》时,可以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导入,学生立刻就有了精神,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后,老师再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或者阅读名著书籍的方式深入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在下一节阅读课上分享观后感或读后感。学生在分享感悟时,对影视作品和著作原文进行比较,思想发生碰撞,思考地更深入,体验更丰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用个性化的解读方式引导学生爱上经典作品。教师选取名著中的经典片段与学生共同赏析,通过师生分享这些精彩片段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们体验到阅读是有个性的,是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的一个最好途径。”(王殿龄)例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在感受了诸葛亮的机智谋略之后,教可向学生介绍“空城计”“舌战群儒”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心、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课后很多学生便会主动去寻找书籍阅读,带着审视的目光去阅读完整的经典著作,在对经典提出疑问与探究的同时接受经典名著的熏陶和滋养。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读书的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让学生一时的兴趣变成终生的热爱。

首先要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即列出自读提纲:(1)看到题目你想到些什么?(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心到。

其次是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在书上记录下自己读书时的见解、感悟。(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也可说说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3)写读书笔记。鲁迅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采蜜集”,积累好词佳句,或写读后感受体会。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具有人文性,经典名著阅读便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名著中的哲思睿智并将其融入心灵,成为生命和思想的一部分,这便是名著阅读中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