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债券市场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债券市场概述

债券市场概述范文1

Abstract: The bond market has a severity status in the stock market,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curities market identifies the success of the country's financial market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bond market, in f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relatively small scale, inconsistencies of the internal market, uniform management, incomplete legal system, trading way, market supervision,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impede th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So, pushing the boom development of bond market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perfec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system, but also can better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关键词: 债券市场;现状;问题;对策

Key words: bond market;status quo;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82-03

0 引言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因为考察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要以债券的收益率曲线为基准,因为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1 债券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完善和发展债券市场,不但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具体表现在:

首先,债券市场能够为国家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便利,如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由于地域宽广,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交通运输、港口码头、通讯设施等投资项目具有时期长、投资规模大、收益率偏低并且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等原因,私人投资者或者缺乏实力或者缺乏动力而下能或不愿进行投资。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前提条件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特别是在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的时期,由于居民的纳税能力和纳税意愿低,政府的财政时收入不足以支持政府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此这类项目的建设需要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其次,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促进利率市场化的意义非常重大。债券利率的市场化对于整个社会利率市场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短期国库券利率具有不错的信誉,一般将其看成是无风险利率,无风险利率再加上风险溢价就是其他证券的利率,所以一旦短期国库券利率发生变化,那么整个市场上大多数的金融资产价格都会随之波动,同时不可避免的波及到其他市场,这些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会随之变动;市场管理者的政策意图直接影响着债券回购利率的变化,同时债券回购率的高低将使债券发行利率发生新的变化,这样就必然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一些选择。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不仅反应了债券的供求关系,同时也让投资者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参考指标,它是维系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债券市场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一个基础的地位,它的任何变化,都将引起相关市场利率的变化。

最后,债券市场还能够分散风险。债券市场不仅能够给投资者的融资者提供大量投资融资途径,同时还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分散风险的途径。资金需求者以债券的形式来筹集资金,这样投资者就帮他承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投资者如果想减小自己面对的风险,可以把一些风险高的债券卖出去,然后买进一些风险较低的债券,建立投资组合,这样就把自己分散在了种类、期限和风险额度都不一样的债券上。此外,因为债券市场具有流动性,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卖掉自己的债券换取现金。和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的风险没那么高,在证券组合中加入债券,能够一定程度的减小风险,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合理的债券市场,就不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债券市场在经济稳定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

2.1 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情况概述 2012年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编写并发行的《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报告2011》,比较全面的总结了我国2011年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这几年,我国债券市场呈现出不断繁荣的局面,宏观上来说,它在保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金融体制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等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微观上来讲,债券市场的繁荣也在不断推动着企业融资结构的调整,在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根据相关数据可知,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总额为7.86万亿元,虽然与上一年相比总额减少了,但是企业债券发行额增加的非常明显;累计兑付6.2万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75万亿元;到2011年底,债券市场托管总量达22.75万亿元,比上一年多了1.59万亿元;全市场共成交结算201.94万亿元,比上一年多了31.94万亿元,增长的非常明显。

2.2 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的整体特点 2011年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大约占10.6%,仅低于银行贷款。二是我国债券发行、交易、托管的地方依旧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市场为主。三是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投资者持有结果有所优化。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型在不断的增加,进而推动债券投资需求多元化。

2.3 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2.3.1 我国债券发行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仍然赶不上股票发行市场的规模,将二者比较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二者之间的差距还不小。

2.3.2 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具有鲜明地层次性,债券种类很多,这样就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按市场层次来分,债券交易市场包括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金融机构之间若要进行大宗债券交易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的。而国债一般是在银行的柜台市场进行交易的。银行的柜台市场的特点是不仅便捷、分散而且覆盖面广。场内市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通常国债、一般企业债和可转换公司债可在这两个交易所进行交易。

2.3.3 和股票比起来,国债的交易比较死板,不具备良好的市场流动性。我国企业债券一级市场发展不快,这直接影响到二级市场的发展,交易所挂牌交易数量太少,场外交易比较落后。企业债券不具备较强的流动性以及较强的变现能力,这样就会使债券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风险预期变大,风险度会越来越高,进而不能让更多的投资者去购买企业债券,这样就更不容易发行债券,同时,由于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发展状况不好,也会影响一级市场的发展。

3 我国债券市场的问题

3.1 债券市场结构存在问题

3.1.1 发行市场没能够与流通市场统一起来,价格也不统一 现在,我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率体系,不仅表现在信贷市场的利率关系上,也表现在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利率关系上。企业在估算筹资成本时,忽略了市场化的利率水平。

3.1.2 交易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债券二级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在他们还处于一种较高的分割状态,还没能统一起来,二者所包含的参与者类型、交易方式、结算制度等都方面表现出许多的不同点,这样非常不利于债券市场整体效率的提高。

3.1.3 债券市场机构体系还不够完善 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明显的不足缺少就是投机类的机构投资者和真正的做市商机构,除此之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也没有权威的、独立的信用等级评级。

3.2 市场流动性差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指在尽量使价格不变却能迅速实现债券交易的能力。我们可以用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来考察一个市场是不是成熟。它不仅与发债主体的融资能力有着直接关系,而且与筹资成本也紧密相连,同时也涉及到投资者的利益问题。现在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还比较幼稚,没能有效地将银行间交易市场和交易所交易市场统一起来,二者在交易品种,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机制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债券托管体系也是处于分割的状态,使市场参与者无法利用同一托管账户自由地参与任一市场的交易,因此不能保障更高的债券流动性,交易成本也变多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效率。当下的市场准入体制,不允许商业银行进人交易所市场,也不允许交易所中的非金融机构进人银行间市场,这样就会使两个市场的交易主体不够完善,缺少某些主体的介入,而实际上,其需求偏好和交易行为是十分相似的。

3.3 企业债券利率低,比重过低作用小 我国金融法规规定:企业债券利率要低于同期银行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还要加20%的利息税,这样投资企业债券的风险大小就与收益的多少出现了不对等的情况,这样投资者对企业债券渐渐失去兴趣,虽然企业债券的级别不一样,但是发行的价格都大体相同,导致了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现在的债券市场上流行的一般都是低收益高风险的,这使得企业发行债券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同时投资者得不到某些保护,理性的投资者理所当然的不涉足企业债券市场。

3.4 市场监管效率不高,没相关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在债券市场不断繁荣的情况下,我国债券市场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处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没能建立健全的监管法律体系,相关法律与实施细则、其他规章制度之间存在着一些的冲突;某些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很好地为债券市场的稳定服务;经常会有一些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情况;各部门没能制定明确的监管目标、各项政策之间存在一些冲突。这些都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4 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对策

4.1 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优化债券市场结构 现在我国并不存在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公司债券,新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放松了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上的限制,发行的审批制也改成了核准制。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建立健全以及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会逐渐增加,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公司债券将会在市场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4.2 完善市场商制,增加市场流动 做市商制度又称为造市商制度,是指遵循相关的监管体制,券商持有某种债券的存货,并以此承诺维持这些证券的买卖双方交易的制度。做市商制度的优点在于:第一,便于央行形式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第二,有利于商业银行调节资产负债的结构。第三,促进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价格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4.3 放松债券发行的利率管制,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

债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占有具足轻重的地位,要想不断推动利率市场的繁荣,开放债券市场利率是其关键性的环节。若想制定合理的企业债券利率,首先要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再根据其结果,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由发行人、承售商结合当时的市场现状,最后制定出合理的利率,要想使债券市场维持良好的运作情况,最基本的就是能够用利率水平来量化债券分线。

4.4 完善法律体系,统一市场加强监管 债券市场能否维持健康发展的状态,离不开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不断增加企业债务规模;修订《预算法》,更好的保障市政债券的发展。债券市场监管体制上的不足对于我国债券市场的繁荣是一块不容忽视的绊脚石,一定要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并且应该由证监会统一负责。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现在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是证监会,在证券发行审核,监管发行主体,保证交易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等方面具有阻止保障和专业经验的优势。第二,证监会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也就是说证券会能够对债券市场实施比较规范的管理,而且会节省成本。第三,对于证券交易市场的完善和繁荣都是很有帮助的。现在证监会对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实施统一监管,要不断致力于银行间市场向场外交易市场的转变,最大限度的实现与交易所市场的融通,逐渐实现交易市场的高度统一。最后,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一些经验,来更好的建设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徐寒飞,邹平座.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障碍和对策[J].证券市场,2006,(8).

[2]站松,陈敬东.中国债券市场效率评析[J].证券经纬,2006,(3).

[3]周建荣.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讨论[J].经济金融观察,2006,(8).

[4]杨宁.走出中国债券市场的灰色地带[J].求索,2005,(9).

[5]高坚,杨念.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制度问题和方法研究[J].财经科学,2007,(237).

[6]王曼.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模式研究—基于投资者结构分析的视角[J].中国商界,2010,(1).

债券市场概述范文2

关键词:国债市场 股票市场 波动率 变动关系

相关研究概述

国内关于股票市场波动率特征的研究已经有很多。黄后川和陈浪南(2003)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上证A股指数的波动率存在显著的持续性和长期记忆特征,且相对于B股指数来说,A股指数的相关度持续性较强。宋逢明和江婕(2003)同样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特性,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以散户居多,而且市场存在涨跌幅限制,因此,相对于美国等股票市场成熟的国家来说,虽然在1998年以后我国股票市场的总风险已与成熟市场相当,但是,系统风险在总风险中的比重一直很大,而且,相对稳定性也明显差于成熟市场。李朋和刘善存(2006)根据Campbell et al.(2001)的波动率分解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率进行分解为市场、行业和公司波动率,并且研究三种波动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美国股票市场,我国股票市场在1991年到2004年期间,市场波动率、行业波动率和公司波动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且,按波动率大小排序,我国股票市场中波动最大的是市场波动率,然后依次是公司波动率和行业波动率。

然而,相对于数量可观的股票市场波动率的研究成果,国内关于债券市场波动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吕江林和姜光明(2004)研究了交易所债券波动率的特性,他们对经EGARCH模型回归的残差波动性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债券市场风险高于国债市场,且债券市场风险呈现上升趋势。在与国内债券市场波动率有关的研究中,本文还未发现对波动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的文献。因此,本文的研究焦点之一便是考察我国国债市场波动率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在国外学术界,除了分别研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波动率各自的变化特征,还对债券市场波动率变动与股票市场波动率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Reilly et al.(2000)对美国债券市场波动率与股票市场波动率之间的相关性做了市场研究,他们的结果表明,国债市场波动率与股票市场波动率存在非常大的差别,两个市场波动率之间的移动相关系数(moving correlation)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Young and Johnson(2004)研究了瑞士国债市场波动率变动趋势与股票市场波动率变动趋势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瑞士国债市场波动率的变动与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变动之间不存在着稳定的相关关系。

数据与实证方法

(一)数据选取

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来自锐思数据库。

国债市场相关数据为中信标普国债指数从2000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行情数据。同其他研究债券的文献一样,本文假定债券的持有期为一个月,即上月末以包含应计利息在内的债券指数收盘价购入,在本月末以上述收盘价卖出。则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为:

(1)

股票市场相关数据采用沪深300指数从2002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行情数据。指数的月收益率同样采用上述方法计算,记为rS,t。

(二)实证方法

为了检验国债市场波动率,本文计算如下指标:过去12个月中,月度收益率的移动标准差;月度收益率在12个月中的标准差,该标准差区别于移动标准差,为离散的、非重叠的。以上两个指标用于考察国债市场波动率在2000年1月到2011年12月里的变动情况。

为了考察国债市场波动率相对于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变动情况,本文计算如下指标:债券收益率12个月中的移动标准差对股票收益率12个月中的移动标准差的比率;债券收益率在12月中的离散非重叠的标准差对股票收益率相应标准差的比率;债券收益率相对于股票收益率的移动系统风险(beta);债券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的36个月移动相关系数。以上指标用于考察国债市场波动率相对于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变动情况。

实证分析

(一)国债市场波动率

图1给出了中信标普国债指数收益率12月移动标准差趋势图。该图表明,在2001年1月到2005年4月里,国债市场波动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在2004年3月到2005年4月的期间中,波动率较2004年2月增长近一倍;此后,在2005年5月,波动率减小一半多,并在此至2011年12月里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在2008年7月到2009年8月的时期里呈现短暂增长趋势。总体来看,在2001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期间里,国债市场波动率趋势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t为-2.97。

(二)股票市场波动率

图2给出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2月移动标准差趋势图。该图表明,从2003年2月到2004年1月,股市波动率呈现下降趋势;而从2004年2月到2009年9月,波动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此后到2011年12月,波动率呈现下降趋势。总的来说,从2003年2月到2011年12月,股票市场波动率趋势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趋势线斜率的t统计量为5.94。而与此相反,同时期的债券市场波动率趋势在1%水平下显著为负,趋势线斜率的t统计量为-8.00。图1和图2同时表明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率呈现相反走势。

(三)年标准差

表1给出了两个市场收益率的离散的年标准差。A和B部分分别描述了低和高波动率的年份,国债市场的高波动率在较早的年份,并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其低波动率出现在最近年份;与此相反的是,股票市场的低波动率出现在较早的年份,并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四)债券市场波动率与股票市场波动率关系

图3描绘了2003年2月到2011年12月,债券市场收益率的12月移动标准差与股票市场收益率的12月移动标准差比率的趋势图。

从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2006年以前,两个市场之间不存在稳定关系;而在此之后,两市场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这与瑞士市场不相似。两个市场波动率之间的比率恒小于1,因此,债券市场的波动率显著小于股票市场。最高的比率也在0.4以下,这说明债券市场波动率仅占股票市场波动率很小部分。此外,从趋势图上可以得知,比率呈现出下降趋势,趋势检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比率的趋势显著为负,趋势线斜率的t统计量为-10.23。这一比率趋势与美国市场存在显著为正的趋势相反,也区别于瑞士和英国市场中不显著的趋势。它表明,我国的国债市场波动率与股票市场波动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并且,比率也证实了两市场波动率存在相反变动的趋势。

从表2可知,两市场收益率的年标准差比率较高的出现在2003年至2006年,最高为2004年的30.42%,之后,比率下降,最低为2009年的2.89%。与移动标准差比率相似,年标准差比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表明国债市场波动率与股票市场波动率的变动方向相反。

(五)债券市场收益率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beta

为了进一步考察两市场波动率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前36个月债券市场收益率对股票市场收益率进行回归,回归方程如下:

(2)

然后,将样本期间每月得到的回归系数beta的趋势图描绘在图4中。

beta值代表了两市场收益率变动之间的相关性。同图3的结果相似,beta的趋势图也表明,在2006年前后,两个市场波动率的变动之间不存在着稳定关系,beta从最低的0.02左右到最高的0.08左右;而之后,beta呈现下降趋势,直至稳定在-0.02附近,这同样表明,两市场之间呈现出稳定的负向变动。beta的趋势检验表明,从2005年2月到2011年12月,beta呈现出显著为负的变动趋势,趋势线斜率的t统计量为-13.41。

(六)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相关系数

两市场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为前36个月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然后,从2005年2月到2011年12月,本文将每月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的趋势绘制在图5中。

图5中显示的结果与图4类似,即在2006年前后,两市场收益率的变动方向一致,两市场收益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之后,相关系数转为负,特别在2008年后,相关系数稳定在-0.4左右,表明两市场的波动率在此时期中存在着稳定的相关关系。此外,趋势分析表明,两市场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在总体上呈现出显著为负的趋势,趋势线斜率的t统计量为-21.69。

参考文献:

1.黄后川,陈浪南.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高频估计与特性分析.经济研究,2003(2)

2.李朋,刘善存.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分解及长期趋势研究.南方经济,2006(7)

债券市场概述范文3

【关键词】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

一、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概述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类资产科目的构成情况,不同的资产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流动资产较多的企业,会有较多的短期债务资金;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主要是通过负债和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的;当资产适合于抵债的企业,负债的比例也较大;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企业,负债一般较少。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公司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的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所应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影响公司对融资方式的选择来影响公司的融资结构。

企业资本结构不仅是一个融资契约的选择问题,而且也是资金背后产权主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某种制衡机制的配置问题。企业选择不同的融资契约就会造成企业选择不同治理机制,融资决策就是通过确定最合适的企业资本结构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来制约人行为。如果股本和债务是融资工具的话,那它就更像是控制与治理结构。哈特认为,是否能设计出合理的资本结构,限制经营者为了追求自己目标的能力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最优的负债比例是在该负债水平上导致企业破产时,将控制权从股东转移给债权人。由此可知,有什么样的资本机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确定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础。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的现状

公司治理结构对选择资本结构的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企业资金供给者的股东和债权人手里,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则掌握在经理层手里,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公司资本结构和财务绩效。我国沪深股市的大多数公司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或者是由国家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投资新建而来的。据统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大约为35%左右。在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实际上拥有的是控制权。

市场经济基础是建立在较为完善的委托关系之上的。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委托关系中,者的主要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委托者和者都是国有资产不同层次的人,因此会产生合谋倾向,这样对经营者的行为缺乏制约作用。我国公司治理中缺乏对经理人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经营者的报酬因素和公司业绩存在正比例关系,职业经理者热衷于长期稳定的高薪收入,在税后分配利润的时候,他们又希望扩大其在公司的留存收益,增加其权益融资的比例。但是一般的股东只是希望有较高的股息来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这样双方在利益上产生矛盾。

与股东和经营者相比,债权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间接的。虽然企业对自身经营和财务杠杆的利用有其自己的判断标准,但是当这涉及到较大规模的债务筹资时,信用等级评定机构的意见和放款人的态度一般对资本结构取到决定作用。第一,由于我国的外在制度是政府管制,债券市场处于不成熟状态,企业利用债务融资较少,这样导致债券市场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不强。第二,目前我国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管理者监管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在企业破产时,缺乏健全的法律规范,债权人无法接管企业。综上所述,债权人的控制权和监管权形同虚设,债务的约束软化。

我国上市公司处在大股东控制之下,大股东可以通过关联交易,为公司提供巨额的担保贷款,通过转移上市公司的资产,操纵股价来侵占公司的利益。我国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低的一个原因就是过于偏好股权融资,这样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负债结构是公司资本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流动负债比例过高是不合理的。据统计,2006―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比率一直居高不下,大约在85%,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00%,最低的时候是2006年的31.52%,平均值达到85%。公司一直承受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三、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一)采取多种措施,优化资本结构

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的经验表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治理效应与股权融资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之间是互相补充的。所以将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有机的结合起来,会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第一,赋予经营者一定的股权份额。由于种种原因,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经营管理者没有持股或持股比例很低。目前某些法律、制度和股票市场低效率对期权制度在我国实施造成了极大障碍,另外,我们现在也很难客观、公正的制定出股票期权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外的股票期权管理思路,结合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合适的股票期权方案。第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为上市公司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供条件。想要发展好债券市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调节债券品种结构,增加债券的流动性和可转换性;不断完善债券市场的结构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市场总结机构的培育;政府减少行政干预,并在政策上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给予支持。

(二)发挥治理效应创造的条件

第一,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偿债保障机制大致分为防止偿债危机出现的事前保障机制和企业出现偿债危机对债券保护的事后保障机制。作好事前保障机制,我们需要制定负债企业对债务责任的自动屡次难过机制、债权人的信用和配给机制等。事后机制则主要依赖于强制性法律程序,比如法律对公司破产清算和重组的规定。

债券市场概述范文4

关键词:东亚金融合作 清迈协议 经济全球化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推动着全球经济向前发展,然而也正是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把经济全球化弊端带到世界各地,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如果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全球化进程中不稳定的扰动因素的话,那么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和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特别是东亚地区警醒到全球化的发展使东亚地区过度依赖于欧美经济的危险性,欧美经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东亚意识到以前的“失衡中换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东亚地区主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欧美经济的过度依赖,将巨额的外汇储备和高储蓄率留在区域内,促使东亚地区经济的内部循环发展。因此,东亚地区迫切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最明显的例子尤其是中国,需要扩大内需,提高国民消费水平。但是我们还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难以摆脱困境,加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共同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二、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后危机时代概述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这已经是个不争的客观事实。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紧密连接在一起,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明显。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的跨国界流动推动着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发展,然而资本的跨境频繁流动也传导着风险,国际资金的全球流动对发展中国家不完善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于泰国等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监管机制缺乏,泰铢危机造成资本恐慌进而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陷入金融危机,曾创造了“亚洲奇迹”的这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全球化带动金融业快速发展,然而相应的监管却没有全球化,各国的监管无以应对当前金融全球化的复杂情况。出口导向型的亚洲国家尽管在虚拟经济上没有收到较大的冲击,但是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本次金融危机导致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全球需求的大幅下降,2009年初亚洲出口同比下降40%,东亚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放缓(见下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其中中美经济失衡是当前全球化失衡的核心问题,中国的消费需求增长有限,利用劳动力及资源优势发展形成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大幅下降且复苏缓慢,而中国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的不健康增长方式问题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由此可见,面对全球化慢慢改变节奏的过程中,东亚金融合作显得紧迫。

三、东亚金融合作分析

1.东亚金融合作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中,一直试行出口导向拉动经济的东亚国家,由于欧美市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东亚各国开始审视当前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之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因此,东亚金融合作,包括亚洲债券市场、共同储备基金,将加强东亚资金的区域内部循环,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东亚储蓄资金通过本地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将会增大本地金融市场规模,提高资本流动性、增加投资和发行的良性循环,这将推动东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后危机时代的重要环节,中国、日本、韩国的经济转型更多需要的是提高私人消费水平,扩大内部需求,稳步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而投资水平较低的东南亚国家应把重点放在扩大投资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上。

(2)有助于维护东亚地区金融安全

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资本的有效流动、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另一个方面,国际短期资金的投机性流动对不具有完善金融市场的新兴国家也造成了经济的冲击,甚至经济的衰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汇率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2.东亚金融合作现状

(1)清迈协议及共同外汇储备库

2000年“10+3”东亚地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各方通过了“清迈协议”,旨在通过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货币互换安排,维护地区货币的稳定性,这被认为是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正式机制化的重要标志。主要内容包括:将东盟的货币互换扩到东盟所有成员国;东盟、中国、日本、韩国之间建立双边互换和回购协议网络;充分利用“10+3”框架保持和资本市场上相关资本流动数据互相交流;同时建立东亚金融经济联络人员网络以促进地区金融监督。在2009年底,清迈协议多边化-东亚共同外汇储备正式建立,总规模1200亿美元,其核心目的即解决区域内短期资本流动性问题,对现存的国际融资和援助资金安排加以补充。在1200亿中,中日韩三国占了8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的份额,这是亚洲货币基金建立的第一步。

(2)亚洲债券基金

东亚地区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储蓄率,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政策又使该地区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这些条件使东亚地区有较高的资本可供投资,但这些资本并没有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所用,而是主要投资于欧美等国的债券市场。然而东亚地区的经济结构并不合理,过度依赖外资和银行间接融资,需要一个成熟、稳定的债券市场,亚洲债券市场是健全区域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2003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央行行长会议上总额为10亿美元的亚洲债券基金宣布建立,2005年,又推出了总额为20亿的第二期亚洲债券基金,这由泛亚债券指数基金和八个单一市场指数基金组成。泛亚基金旨在创建一个完整的区域性本币债券指数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一个可投资于亚洲的成熟金融市场。

四、后危机时代东亚金融合作面临的难题和可行性分析

尽管有欧盟作为区域合作的榜样,但是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经济一体化程度远低于欧元区各成员国,欧元区出现的债务危机也显现了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在一定时期,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单一货币区暂时难以实现。尽管如此,东亚地区要继续改革金融体制,推动金融合作,最重要的是稳定地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追求知识创新、扩大区域内部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使东亚各国经济步入健康稳定的轨道。

1.东亚金融合作面对的困难

从货币一体化的发展来看,一体化的实现需要领导核心的推动,在欧洲有德国和法国两国推动,在美洲有美国和加拿大作为领导核心。而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本文认为能成为领导核心国并推动一体化进程的两个大国是中国和日本,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日两国仍然存在一定隔阂,难以合作推动从而发挥领导作用,这正是东亚合作的领导核心问题。

2.东亚合作的现实路径选择

(1)建立亚洲货币基金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成员意识到,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和金融全球化的情况下,国际游资投机行为会造成汇率波动,因此共同建立区域信息沟通和监测机制是防止危机再度爆发的有效措施。

首先,在宏观经济领域加强阶段型监控和推动。第一阶段包括引入信息分享制度以促进各成员的经济政策透明度;第二阶段包括撰写监控报告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对汇率政策协调进行重点研究和推动;第三阶段,在本地区金融体系完善的情况下,实施区域汇率安排,保证区域汇率稳定,甚至未来推动单一货币实施。

其次,在宏观经济协调时,东亚各成员国内金融体系改革也要同时进行。第一阶段,各成员要按照亚洲货币基金提供的共同指标模板对国内金融机构进行改制和救助;第二阶段,在各成员可承受压力下,推动成员国内的所有银行达到监管要求;第三阶段,对区域内金融机构进行规范协调,努力推动成员国金融体系自由化,以确保区域金融一体化和亚洲金融区的建立。

(2)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深层次发展

后危机时代,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的重点在于汇率稳定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内较高的储蓄资本为区内经济发展所用,因此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新兴市场储蓄流向发达经济体理论是不合理的,因为当前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缓慢,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资源丰富且劳动力红利仍然存在,是未来世界经济中高增长的可投资标的。东亚地区拥有高额的外汇储备同时也拥有较高的储蓄率,中国的总储蓄率达到50%以上,其他东亚国家的储蓄率也远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储蓄率。最主要是东亚地区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高额的外汇储备和储蓄一直流向美国成熟稳定的资本市场,再以高成本短期流动性强的热钱流向东亚地区,形成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亚洲债券市场的深层次发展旨在促进东亚储蓄和外汇储备在区域内循环,促进东亚地区经济发展。

(3)推动东亚地区股票市场合作

关于东亚金融合作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集中研究“清迈协议”,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对于东亚股票市场合作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在于之前东亚金融合作的重点在于货币互换、债券市场等初级阶段的合作,股票市场一直被认为是开放风险较大、基础建设薄弱、监管水平发展不一致,容易造成经济动荡的市场。然而,随着目前局势的变化,东亚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和支持,股票市场作为世界上广泛运用的直接融资渠道,能够为企业提供长期资本,改变其过度依赖银行短期信贷的单一融资方式,而且有利于改善其经营管理方式。

五、结论

在后危机时代,东亚金融合作应基于目前的合作,即清迈协议的多边化、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和亚洲债券基金,促进东亚经济的新的增长方式,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将高储蓄和外汇储备有效地被本地区利用。区域汇率的稳定可以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深层次发展和股票市场的合作。对于亚洲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合作,本文认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合作对完善东亚资本市场、确保区域资金在区域内有效利用,不再只将巨额外汇储备流向欧美资本市场,这对亚洲经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莜原兴.东亚地区金融合作之路.国际经济评论,2009(3)

[2]张蕴岭.东亚区域合作的新趋势.当代亚太,2009(4)

[3]屠年松,朱雁春.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再思考.经济问题探索,2010(9)

[4]李晓.“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学术月刊,2010(6)

债券市场概述范文5

关键词:投资时钟;理财;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理财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理财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让很多投资者茫然失措,找不到投资的方向。然而在经济周期的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经济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特定的资产会获得超过大市的超额收益。只要投资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明确风险偏好和资金性质、配置资产、分散风险,树立管理资产重于追求资产回报的观念,结合投资者个人的投资理财目标,将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相渗透,就能够实现资产回报安全、稳定、高效的理财目标。

一、投资时钟模型的概述

投资时钟模型是ML于2004年提出的一种自上而下,将“资产”、“行业轮动”、“债券收益率曲线”、“经济周期”四个阶段联系起来的一种直观投资方法。美林用超过30年得市场数据来检验这个原理。这个方法根据CPI和产出的变化趋势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复苏、过热、滞胀和衰退四个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周期就如同一个周而复始运转的时钟。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对应着表现超过大市的不同资产类别:股票、债券、商品和现金。在不同的经济阶段,可以通过配置优势资产类别和优势行业来获利。

该模型基本包含了业界公认的如假设条件、设计原理、数据采样、算法模型、计算结果、实际操作等环节。该模型使用了三个最基本的假设包括经济有周期假设、每个经济阶段对应有最优的资产大类的假设、不同行业在不同周期中表现各异的假设。在设计原理上,依据市场均衡理论,结合美国式的市场条件,在经历多时期数据检验后,从众多要素变量中选用了极为简单的“产出——价格”以判断经济周期阶段。在数据采样上,主要由GDP数据和CPI数据判断经济周期。在算法模型上,采用简单对比方法对价格进行处理,采用产出缺口方法对产出进行处理。在计算结果上,能够给出一国在经济周期中所处的具体阶段。在实际操作上,能够给出每个经济阶段下最优资产大类,并给出优势行业及行业内的股票。

因此,投资时钟模型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比较严密的逻辑性。在假设的基础上,其基本推断与事实基本吻合,其有效性及普适性同时也被市场广泛接受。投资时钟理论的基本逻辑包括其采用的假设条件和设计原理。二是比较严密的自洽性:历史与未来的相互自洽;外延自洽和内生自洽,也就是层层计算推断中,采用数据和算法的相互自洽。投资时钟理论的自洽性体现在其数据采用和算法模型上。三是比较宽泛的扩展性。在投资时钟理论的框架下,可以演变出更多的策略,比如抗通胀或抗紧缩的策略、针对性的行业策略等。此外,对市场收益等指标的真实反映及简单、可操作性等也折射出宽泛的扩展性。四是完备性。在金融领域里在正常条件下,市场上无论是存续的还是新上市的所有投资工具,都可以被包含在样本取样的范围内。

二、投资时钟在美国经济周期中的经济特征及资产表现

投资时钟模型依据通货膨胀的趋势和经济增长的趋势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然后用OECD的“产出缺口”评估和CPI指数的数据来分析美国自从1973年以来的市场数据。接着计算出每个阶段的平均资产和部门收益,用统计数据来测试结果。证实了在一个周期运行过程中债券、股票、商品和现金会轮流表现较好。同时发现一个非常有用的、显而易见的普通股的防御战略和收益率曲线。

1973年4月至2004年7月主要资产在不同经济周期的市场回报(美国)

衰退阶段:债券9.8;股票6.4;商品-11.9;现金3.3

复苏阶段:债券7;债券19.9;商品-7.9;现金2.1

过热阶段:债券0.2;股票6;商品19.7;现金1.2

滞涨阶段:债券-1.9;股票-11.7;商品-0.3;现金-0.3

平均:债券3.5;股票6.1;商品5.8;现金1.5

债券:美林美国债券指数;股票:标普500指数;商品:高盛商品全收益指数;现金:3月期美国国库券

(一)衰退阶段

在衰退阶段,经济的增长是停滞不前的。过剩的产能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驱使通货膨胀率逐步降低,因为消费者在这个时候不再愿意消费,市场缺少流动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发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尽管在这个阶段央行为了使得经济回到适当的增长路径上来而削减基准利率,产品收益率曲线依然会掉头向下,并且会很陡峭。此时,投资债券则是最理想的途径。

(二)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宽松的经济政策效果对于GDP的增长来说是件好事,并且较之于之前的低谷而带来更大的上升。然而,因为消费者此时对于经济的信心仍显不足,剩余的产能尚未耗尽,周期性产能的扩张强劲,通货膨胀率会继续走低。企业利润开始大幅上升,但是央行会继续保持宽松的经济政策,债券市场会持续低迷。这就是股票投资者在这个周期中的“甜蜜点”。在这个时期,股权投资时最佳时机,股票是所有资产中表现最好的。

(三)过热阶段

在过热阶段,企业生产力开始逐步呈现出增长的迹象,开始出现产能过剩,此时通货膨胀率会转而抬高。央行开始进入加息周期,以此来拉动并且维持较快速的经济增长,此时GDP增长仍然会顽强地向上处于潜能之上的。收益率曲线会逐渐上升,并且变得相对平缓。这个时候,债券市场会表现得比较糟糕,而股票收益率取决于利润增长是否强劲和估值评级间开始的不断下降作为参照判别的依据。这个时期对于大宗商品的投资是最佳的选择。

债券市场概述范文6

(一)国外教育债券融资的情况

发行债券为教育筹资在发达国家已屡见不鲜,其中又以美国最早以及大规模地利用债券为教育融资。《教育大词典》解释“:学校债券,加拿大和美国的某些地区的学校向学生的父母和其他人士筹集贷款来资助学校基本建设费用的债券。在美国此项债券由校务委员会或地方选举人核准发行。”(孟钟剑,2008),主要有:

(1)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通常涵盖教育项目,其一般责任债券(GeneralObligationBonds,GOs)可为其管辖的学区筹资。

(2)地方政府收入债券为政府拥有的公用事业和准公用事业如专科学校与大学等融资,其收益通常包括宿舍费、学费等,有时也包含了大学院校里一般性资产的筹措,此类债券通常被称为大学债券(CollegeandUniversityRevenueBonds)。

(3)如加州教育设施管理局这样的机构为当地的高校发行债券(PooledCollege,UniversityBonds),此类债券评级视乎资产业务的收入有高有低(Webster,Keeley,2014)。

(4)高等学校或高校系统自行发行债券,如NevadaUniversityandCommunityCollegeSystemleaserevenuesbonds,此类债券有资产抵押,保险保障,租赁收入来自于联邦政府在高校内设立研究机构而租用校内建筑与设施,通常信用评级较高(BusinessWire,2013)。美国的教育债券有普通债券与免税债券之分,高等教育债券资金主要用于资金周转、偿还当前的其他债务或用于学校大型项目的建设,债券期限通常较长,有20~30年的中长期债券与长期债券,甚至有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耶鲁大学于1996年发行的为期100年的跨世纪债券(石钧,2009)。发达而完善的金融市场是美国的教育机构得以利用债券融资的基础,其债券评级机构如FitchRating已有多年的国内及国际公共财政金融的服务经验,能够对政府、教育机构乃至于非营利性机构发行免税债券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以及跟踪评级。英国高校也有举债融资的举措,兰卡斯特大学曾在1995年为建设体育中心发行了债券,而著名的公立大学剑桥大学在2012年才开始发行债券,发行了价值3.5亿英镑的40年期债券,为新成立的干细胞研究实验室和研究生宿舍提供资金,剑桥债券一发行立刻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国际评级公司穆迪也给出了3A评级。

(二)我国教育债券融资的理论与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发展主要依靠财政经费,在进行分税制改革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尤其是基础建设投资不足,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承受范围之内发行专项教育债券可以缓解经费不足之难题(谢胜强,2003)。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被视为具有外溢性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是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有代际效应,发行教育债券更符合公共财政下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与公共产品时期收益原则。教育债券在市场中也符合投资者的社会价值趋向。省级政府应为教育债券的发行主体,在发行的结构、规模、期限等方面,应顾及地方教育的结构与“教育成功”的周期,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优化教育债券资金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其中用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初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教育债券应设为长期债券,还款年限应为10~20年。而用于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债券,期限则可以稍短一些,一般在10年内为宜(程立军,2011)。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高等教育债券被许多学者认为是高校融资的新选择。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总体而言不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拨款差别巨大,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地方高校的发展,而其他的经费来源如银行贷款、学费收入在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刘新荣,罗毅,2010)。高校利用债券融资的尝试主要在政府债券,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债再进行分配,分配过程中产生的显性与隐性的交易成本较高,若高校可以直接发行债券,此两类债券的产品差异性及对投资的要求都有区别:由有实力的高校或高校联盟自主发债的主要节点被认为是如何对高校进行信用评级,以及债券市场对高校的信息披露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要求,这会促使高校与政府、市场的关系进行调整,对高校的治理能力尤其是专业理财能力是较大的挑战,进而自主发行债券的利率、期限结构、资金用途等方面的制度构建才可以与高校的发展需求相符。通过债券融资必须考量风险及其控制,杨继瑞,孟显芮认为发行高等教育债券所面临的风险是债券发行、流通、及偿还等一系列过程中,因为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产生的债券实际收益率降低或债权无法偿还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系统风险如政策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以及非系统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通过构建风险控制模型,其结果显示在系统性风险中,利率风险、政策风险的重要度最高,而在非系统性风险中,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的重要度最高。另外,国家开发银行已涉足国家助学贷款并以支持创业、就业等方式保障助学贷款业务,尚未在政策性金融债券融资上开展与发展教育基础建设的相关项目。综上所述,由于教育产品的混合属性,不同层次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有所区别,通过政府债券融资的理论与实践都较为完善,而在高等教育(目前包括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硕士的培养)阶段,利用债券融资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职业教育进行调整与改革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与市场接轨,无论是人力资源市场还是资本(债券)市场。

二、利用债券为职业教育融资的思考

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多元,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个人通过财政拨款、自筹经费、校企合作、捐赠与缴纳学费等方式投入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开放合作、因地制宜以及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从资金需求来看,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以及培养培训经费,着力于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与升级、教育公平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混合产品的属性,其不同的举办与承办主体如政府、学校、职业教育集团等资金需求方在进入债券市场筹资时,部分可以享受政策优惠如财政贴息、补贴或担保乃至于利率优惠、税收减免,可在发行主体的信用基础之上对投资者增加一定的吸引力。

(一)提高政府债券融资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职业教育有作为地方性公共产品,促进当地的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符合地方政府的支出公平与效率原则,债券市场也能够及时暴露和释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或间接对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也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根据地方的实际,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度提高政府债券融资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政府投入带动职业教育形成良性发展的状态。

(二)扩大职业教育从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中的受益面

如前文所述,我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可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已经部分从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融资中收益。政策性银行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的项目领域,如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开发等领域。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过程中,若产生符合国家政策又在政策性银行项目领域之内的项目,政策性银行丰富的金融债券发行经验以及项目贷款管理经验能让职业教育扩大在金融债券的受益范围。政策性银行具有依托国家信用的优势,项目贷款管理有较强的约束力,也便于接受政策性的财政贴息、补贴、担保等,有利用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与政府和市场的合理的关系。

(三)发挥公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为职业院校及职业教育集团融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