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建筑行业;办公建筑;公共空间
现代办公建筑中非常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通过公共空间体现办公建筑的思想理念。现代办公建筑中的公共空间,通过创造性的优化设计,体现出空间设计的特点。设计者根据办公建筑的需求,构思公共空间的设计,促使其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由此还能提高现代办公建筑的社会地位,一方面体现空间设计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改善办公建筑的空间设计。
一、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构成
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构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公共空间分类和公共空间形态结构,对其做如下分析:
1、现代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分类
现代办公建筑的类型多样,具有复杂化的特点,促使公共空间分类逐步详细。分析公共空间的分类,如:(1)地面公共空间:包括门厅、中庭和地下空间,属于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同时也是公共空间设计的基础,大部分公共设计的内容是在地面空间实现的,而且此部分空间设计非常注重技术设计,保障地面公共空间的应用价值;(2)空中公共空间:此部分设计基本表现在空中庭院和阳台等设计中,实现空中公共空间的稳定连接,其在空间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创造性的思想,采用直观表达的方式,营造适宜的办公环境;(3)接口空间:用于消除办公建筑不同空间连接之间的突兀性,采取接口的方式避免建筑中出现明显的界限,接口空间有休闲区、电梯、开放式楼梯等,便于不同公共空间的灵活转换。
2、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
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形态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析如:(1)线性结构:线性公共空间的分布比较明显,按照单元序列逐一相连,其可根据公共空间的功能,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由于线性结构的独立性明显,所以其为比较常见的形态结构;(2)聚集型结构:该结构比较注重空间表现,空间设计时利用了中心到边缘的关系,体现大尺度公共空间中的凝聚性;(3)分散式结构:此类结构的公共空间,需要稳定的连接,其可利用轴线分配的方式,连接不同的分散空间,如此在保障连接性的基础上实现优化设计;(4)综合型结构:此结构形态的公共空间设计比较自由,不受建筑公共空间分布的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完成空间设计。
二、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
根据现代办公建筑的需求,公共空间设计大致体现在人性化、生态化及交往化三个方面,对其做如下分析:
1、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人们在现代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方面,存在明显的心理追求,所以设计师着重分析人性需求,针对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提出人性化的设计方案[1]。以某高层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为例,分析人性化的设计方式。首先设计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办公人员在公共空间方面的需求,用于规划出人性化的设计方案,设计师明显注意到,办公人员对公共空间的要求更趋向于人群服务,不论是娱乐型服务,还是休闲型服务,基本都是办公生活以外的需要;然后设计师将该建筑的办公空间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娱乐、学习、休闲,大致规划出设计方向;最后设计师提出详细的方案,公共空间中的娱乐部分主要集中在室外,设置体育器材,既可以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又可以提高办公人员的身体素质,学习部分位于办公建筑的室内,通过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途径,为办公人员提供学习的条件,该建筑公共空间的休闲设计放置在室内,而且休闲部分设有茶水间、阅览室等多功能环节,促使办公人员能够充分享受休闲时光。
2、公共空间的生态化设计
公共空间的生态化设计属于现代办公建筑的发展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办公建筑注重公共空间的生态化设计,全面体现生态化的设计方式,促使公共空间具备多样化的功能[2]。某现代办公建筑生态化的公共空间,不仅营造了绿色化的办公环境,而且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该建筑根据公共空间的实际情况,提出生态化的建设方式,如:(1)合理利用自然光,该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采取了光电幕墙玻璃,通过吸收外界的太阳光,调节建筑内部的温度和明度,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量,有利于公共空间的生态建设;(2)该建筑将公共空间做为一项独立设计的部分,此部分与办公空间相比,各项能源消耗指标相对稍低,所以为生态化设计提供了基础条件,设计人员主要在防热、保温两个方面进行生态化设计,采取绿色化的材料和再生资源,满足公共空间的基本需求;(3)全面规划植物盆景,利用绿色植物强调生态化设计,该建筑公共空间的部分,通过绿色植物遮蔽,在改善公共空间内部温度的基础上,调节室内环境,促使绿色植物主动吸收公共空间内的二氧化碳,保障室内环境的健康。
3、公共空间的交往化设计
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交往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室外公共空间,室外公共空间可以为办公人员提供安全的休息场所,而公共空间的每项设计元素均可影响其功能效果[3]。目前,现代办公建筑已经开始注重交往化的设计理念,将其应用在公共空间设计中,体现办公建筑公共生活的优势。例如:某大型现代办公建筑在室外公共空间设计时,体现了交往化的概念,因为该建筑偏离市中心,办公人员的数量非常多,该建筑公共空间的各个时段都有人员聚集,来自不同办公区域的人员会在公共空间交往、交流,因为该建筑为环形群居样式,所以其在公共空间的中心部分设计了喷泉,以喷泉为中心点,交往空间向外依次扩展,同时在外扩的过程中,添加绿色植物,赋予公共空间生机和活力,该建筑在临近办公楼出入口的地方,设计成统一的桌椅,不仅为办公人员提供交往条件,而且有利于休闲办公,体现交往设计中的人文特点。
三、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价值体现
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价值非常明显,更适应现代办公建筑的发展,同时符合人性化的设计特点[4]。根据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分析价值体现,如:(1)提高办公建筑本身的价值,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促使整个办公建筑具备对应的设计特点,提高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表达办公建筑独特的思想;(2)为办公人员提供诸多便捷,缓解办公环境中的紧张氛围,有利于办公人员的身心健康,在心理上营造一种新鲜的环境,促使办公人员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办公环境;(3)公共空间设计体现了现代办公建筑的需求,建筑行业采用迎合的方式,确保公共空间具备高效、科学的设计方式,跟上现代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与发展的速度,进而明确公共空间设计的价值目标。
结束语:
现代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融合了多项发展性理念,有利于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结构。建筑行业提高对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视度,采用技术、艺术结合的方式,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确保公共空间设计在现代办公建筑中的作用。由此可见:公共空间设计对现代办公建筑的推动作用以及其高效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 董丹申.和而不同―办公建筑介入特定基地环境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1,(08):14-16
[2] 任磊.现代办公建筑室内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趋向[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02):90-92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现今,传统居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大量人口的居住需求及社会发展的理念,因此对传统建筑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居民建筑中过渡空间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打破了传统建筑模式,它不仅能够使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得到合理布置,同时还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舒适度,是实现居民建筑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过渡空间基本概念及特点
1.过渡空间的基本概念
过渡空间其实也称之为灰空间,中介空间及模糊空间。据相关文献解释:“过渡空间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利用不同实体在彼此邻接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个特定区域,基于其特点可以说它是建筑空间范围内的矛盾对立和相互调和的焦点。过渡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任何类型的空间体系中。
2.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特点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设计一般需要满足三个特点,第一是导向性,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其设计类型要能够给人导向,不论该建筑属于哪种风格,都能使居民在第一时间找到其内部路径。所谓的导向性在建筑学领域来说,一个人或者说居民要想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就要通过听觉或者视觉等因素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到达其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地。第二是过渡性,居民建筑中所设计的过渡空间应该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整个过渡要平缓流畅。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过渡空间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建筑空间的过渡,另一种则是心理空间的过渡。第三是地区性,每个城市的居民建筑布局及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此其过渡空间在设计中也受当地社会文化及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因此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要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人文环境等因素,然后将这些元素合理融入到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
二、居民建筑不同层面过渡空间及其设计原则
1.居民建筑不同层面的过渡空间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每个层面所诠释的过渡空间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是城市过渡空间,城市过渡空间主要是由城市空间向民用建筑空间环境过渡或者是城市空间内部部分功能空间的内部过渡,这两种过渡形式都属于城市过渡空间的范畴,它是一种模糊的空间形态,是整个城市总体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城市过渡空间在城市建设中主要起到铺垫、连接及过渡的作用。在城市建筑中有很多建筑物都具备城市过渡空间的特征,比如居民区沿街商业、街道空间、前广场、外廊及入口大门等建筑要素。
其次是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是指民用建筑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的一种空间形态,利用室外过渡空间能够很好的塑造民用建筑空间结构的层次感,对建设独具特色的民用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包括内广场、连廊、单元入口门厅、底层架空以及走廊等建筑要素。底层架空过渡空间主要是指民用建筑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过渡,底层架空过渡空间还可以分为局部架空与全家空型,这两种空间形式各有其优势,比如利用底层架空过渡空间能够增强居民区环境景观的整体感与通透感,同时还有利于居民区域的气流畅通,为居民提供一个空气良好的舒心环境。
再者是居住室内过渡空间,它主要是由民用建筑内部空间中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过渡,它是获得民用建筑内部空间体验的最直接空间。利用这种过渡空间设计方式能够增强民用建筑室内空间的层次感与秩序感,使整个民用建筑室内设计更加别致。室内过渡空间一般包括阳台、楼梯、入户门厅及空中花园等建筑要素,所谓的空中花园就是在民用建筑屋顶、天台、楼台或者裙房上进行建造花园,种植各种花卉草木,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接近自然的居住场所。空中花园在设计中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公共花园,另一种则是半公共花园,半公共花园在设计中一般占用面积比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公共花园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大众性及功能性,这种花园设计模式一般在高层住宅区比较多见。
2.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原则
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适度的尺度非常重要,例如若民用建筑走廊设计过窄,那么就会使整个空间布局显得拥挤不堪,从而影响居民的居住心情。然而若走廊设计过宽,那么不仅会浪费民用建筑空间,缩小其他空间设计的面积,同时还会让居民在居住过程中缺乏一种归属感,因此过渡空间尺度大小选择尤为关键。另外在居民过渡空间设计中还要全面考虑使用者对过渡空间的不同需求,特别要考虑弱势群体及残疾者的使用要求,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民用建筑过渡设计中要做到真正的空间共享。
三、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手法研究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寻,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应以居民建筑结构特点及居民需求为主要依据,同时再结合一些过渡空间设计手法,严格遵循过渡空间设计原则。为了确保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及相关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手法:
1.过渡空间比例与尺度设计
任何空间都有内部与外部空间的界限,在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要对民用建筑边界进行设计,该边界主要是外界环境与建筑内部空间的分界线。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居民进入居住区域后,意味着脱离了城市紧张喧闹的内部环境,紧接着按照过渡空间设计路径穿过第二个边界,第三个边界,总而言之,当居民进入民用建筑室内空间越深入,那么居民的归属感应该越来越强。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控制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大小,它是合理设计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边界的关键因素。
2.过渡空间的色彩与质感设计
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需要对过渡空间进行色彩与质感设计,因为色彩是人们在感知元素时最易识别的元素之一,它能够非常直观的向居民传达周围环境信息。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合理应用色彩既能够帮助居民更好的确定建筑空间位置,同时还能够展现民用建筑过渡空间所独有的个性。某环境生理学家曾经说过,色彩在理想环境创造中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强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及安全感。不同的色彩运用会带给居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比如红色能够给人以温暖积极的感觉的,而蓝色则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过渡空间设计的安全感与舒适感,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一些柔和的中性色彩,避免在过渡空间设计中应用较为强烈的鲜艳色彩。
3.过渡空间序列建立与设计
过渡空间的序列设计十分重要,若过渡空间没有序列,毫无章法可寻,那么会带给居民一种混乱感。民用建筑的整个空间布局就像是一幅画,建立空间序列能够增强民用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就像画中的近景远景错落有致是一样的。在过渡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考虑民用建筑本身特点,综合运用升降、错落、转折、弯曲、虚实、明暗、承接及节奏等多种空间处理形式,从而将民用建筑过渡空间中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设计成一个有秩序的空间几何,以此来吸引居民的注意力,让其愿意在此停留进行各项社会性及娱乐性活动。
4.创新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
过渡空间设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在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积极融入国内外一些先进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带给居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另外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不能够墨守陈规,一味沿用传统设计模式,在设计中应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在传统优秀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加入具有时代特征及气息的元素,使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四、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意义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合理进行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优化建筑空间环境,同时还能够保证居民建筑各个空间之间维持一个良好秩序,由此可见,民间过渡空间设计对于居民而言具有深远而持久的意义。就目前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效果来看,其所产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居民建筑外部空间舒适度
居民建筑属于功能性较为复杂的综合体,在设计中需要保证居民建筑各功能块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建筑整体结构充满活力,从而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然而我国很多城市在居民区规划中由于种种不合理因素,从而导致居民建筑各功能模块出现失衡现象。比如说我国诸多城市都存在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部分城市为了节省建筑用地面积纷纷开始建起了高楼大厦,居民建筑逐渐开始趋于高层化,这一做法虽然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但是却大大减小了居民的外部空间环境,诸多喜欢宽松空间的人们不愿在此长期停留或居住,从而使居民建筑无法发挥其本身的使用功能。过渡空间设计打破了这一局限,消除了城市空间与民用建筑空间的对立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空间带给居民的压力,有效调整了居民与空间的尺度,大大提高了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舒适度。
2.增强了居民建筑外部结构的秩序感
对居民建筑进行过渡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大空间划分为多个小空间,并将每个空间设计充实,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结构中每个空间模块的功能性及作用,使居民建筑各个局部空间更具有人情味与设计感。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是从城市空间中划分出来的,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城市空间设计的特点,从城市空间到居民建筑外部空间,从居民建筑外部空间到居民建筑内部空间在设计中应逐渐加强,这样才能够给居民一种心理上对建筑空间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应结合空间区域性质以及特点,通过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大小、尺度、质感及色彩的变化,让人对居民建筑整体结构产生一种新颖感与秩序感,让居民充分感受到过渡空间给居民建筑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与系能力感受。
3.强化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感
空间到场所的演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由人们所产生的心理与感觉变化产生的,当一个人在具体空间中有一种愿意停留或者在该空间产生某种联想时,那么此时该空间就会演变成场所。所谓的场所感就是人对某种场合的一种空间体验,是人在实际空间中的真实信息感受。在居民建筑中进行过渡空间设计,能够使居民建筑空间保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因为过渡空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模糊性。它能够以多种形式融入到居民建筑中,其在设计中承载了十分丰富的建筑环境信息,能够增加居民建筑结构整体设计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居民的注意力,让居民产生停留的愿望,并在此进行一些活动,这样一来会大大提高居民对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感。比如说庭院空间设计或者是中间层架空间设计,它们对于居民建筑中的其他空间来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相对于居民建筑中除了住宅空间以外的其他空间而言,其又具备一定的私密性,在这个特殊空间中进行过渡空间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居民开展各项活动的可能性,让居民在活动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空间体验。
五、总结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建筑也有了跨越式发展,现今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已经蔓延至建筑市场,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是建筑空间秩序内的节点空间与组织空间,它与传统空间设计存在本质区别,其的出现满足了现代居民建筑及居民的要求,从节约土地资源上来说,通过过渡空间设计能够使建筑室内外空间得到合理配置,使整个建筑空间呈现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从居民角度出发,在过渡空间设计中运用大小、尺度、质感及色彩等元素能够丰富建筑空间,使整个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呈现一种不一样的魅力,让居民有一种亲切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陈琦.浅谈城市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32):316-318.
[2]吉敏婕,张鲲.城市居住区过渡空间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10):69-70.
[3]蒋继军,唐海涛.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1(32):178-179.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mbination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shows larger development space. The diversity of combination design provides most favorable resource service to the social demand. In order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building space combination design,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bination design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tri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omponents and combination design of public space, which mainly aims a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building public space in the reception room, meeting room, restaurant and entertainment space design requirements,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关键词: 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技术运用
Key words: public building space;combination design;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130-02
0 引言
公共空间在建筑设计与使用过程中,要形成独有的建筑文化风格,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此来构建多角度多方面的空间组合建筑的整体性。
1 简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构成要素及基本功能
1.1 公共空间的设计概念
在进行施工建筑时,在全面考虑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要严格控制公共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就要根据自身建筑需要的客观情况做好定位,例如具备品位、舒适、时尚,含有许多资讯等元素。譬如在酒店建筑公共空间的设置上,就是要提供旅客休闲娱乐的空间场所,以及餐饮消遣等一些公共活动的地方,公共空间的设计主要从商务酒店的进口、出口、休息空间、茶座、会议厅、接待厅、娱乐空间、健身设备及空间等多方面来考虑,把握这样基本的要素,这也是构建公共空间设计的基础。
1.2 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在公共建筑空间要素构成中,为了能够充分展示出公共空间的组合设计魅力就需要根据建筑实际需求进行。而公共建筑中的建筑要素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以及电器照明等[2]。除此之外,还要基本具备有接待空间、娱乐休闲空间、会议空间等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一些具体的空间设计点,譬如入口空间、走廊空间等一些基本的空间组成,具体的位置运用上就是包括卫生间、安全通道等多方面的空间组成要素。
2 概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自然和谐的空间美感
度假酒店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主要是为了突出舒适、美感等和谐的自然空间应用。而从美感出发就需要重视对材料的选用,是否能够在大方得体的基础上对人体无害等因素出发。
2.2 以人为本的总体把握
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为客户创造一个安心入住的环境。就需要在以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适当融入个性化的设计特点等,这样能够让人感受到公共空间的多样化、美感性和人文性等综合因素的统一。
3 细述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必要要素及附属要素
3.1 空间设计与主题文化的品位运用
现代度假酒店公共空间主要包括酒店入口、大堂、中庭、楼梯、电梯走廊、屋顶花园等诸多要素,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构建一个整体的节能设计理念,形成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依据所在的环境包括构图、尺寸、色彩、照明、形式等,譬如在照明等的应用上,在要装修的地面、墙面、柱子以及天花板,在选择适当造型的同时,考虑节能设计,尤其是在照明的运用上,可以融入艺术的特色,做到明暗相间、强弱有别,紧密有致,层次鲜明,让每一个灯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充分使用一些节能性强、美感感受强、欣赏力度强的照明设施,让设计从大堂一直延伸到客房,渗透到整体公共空间的每一个细节,凸显出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入住上海度假酒店尽享高贵与享受。独具匠心的自助餐厅汇聚了传统的典雅和现代的豪华,佳肴美食荟萃精华,为各方人士营造完美体验,可容纳130人同时就餐,是商务会谈、朋友聚会的理想之地。二层的休闲吧集咖啡、茶艺为一体,时尚典雅,浪漫温馨。三楼的会议室、接待室,是举办会议进行商务洽谈的理想场所。商务中心、商品部等服务设施,为各界商务人士提供全面快捷周到的服务。酒店大堂宽敞明快,设有商务中心、贵宾休息区。四楼设有会议室、接待室,可接待大中型会议。
3.2 公共空间的构成及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的空间依据使用性质大概可以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空间、交通枢纽空间。主要使用部分,所占面积相对较大,造型别异;次要使用部分,所占面积相对较小;交通联系空间是公共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联系、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在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交通联系空间为根本,对主次空间进行合理有序的排列和组合,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丰富多彩的交通联系空间。而交通联系公共空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即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其中水平交通与各部分交通空间相互联系,并且有比较好的通风和光照;垂直交通空间,主要有楼梯、电梯、坡道形式,具体设计时应该根据消防需要和功能需要而定,应与交通枢纽接近,布置均匀。
3.3 塑造公共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局部亮点
公共建筑空间包括能够进行餐饮聚会、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公共空间,因此在设计上就要突出公共空间的某个布置上的一个亮点,这样才能体现企业建设独有的特色和魅力,也是彰显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显眼的位置摆放一些具有古香古色的老家具或者古董等,就会产生文化的共鸣,这样要比全盘的改造设计更突显效果。
3.4 建筑室内空间处理艺术
在建筑空间公共艺术的处理上,要注重色彩与质感的准确把握,可以采用暖色的建筑风格,体现出紧张、热烈、兴奋的氛围,适合运用在观众厅、游艺厅等,体现出一种空间靠近感;也可以采用冷色调的建筑风格,融入一种安定、幽雅、宁静的气氛,适合运用于居室、阅览室,融入一种空间远离感。此外,在度假酒店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全盘考虑整体的设计风格和建筑图纸,在确定了度假酒店的营运性质、客源、档次之后,就可以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公共空间与其他房间设计的功能布局,无论是条状性建筑,还是异形的建筑,都应该合力规划客房、餐饮厅、会议厅、休闲游乐厅等和公共区域的面积设计,正确把握好主体建筑、公共空间建筑、后台支持区域的比例,一般来说,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除了布置基本的服务项目外,还要合理地实现度假酒店在公共空间上的合理比例控制。
4 总结
在进行公共建筑空间全面组合设计分析时,要从建筑物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彻底了解公共空间的情况下,再进行功能参数分析。同时,还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各项特点,通过采用形式与美感的追求,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和技术,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公共建筑组合设计,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公共建筑空间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梅.商务客人酒店需求特征及其在酒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旅游科学,2005(2).
[2]赵静静,李春光.公共建筑内中庭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2).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人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增长,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居住问题,高层建筑住宅已经成为我国住宅的主要类型,然而,就我国目前已建的高层建筑来看,设计过于注重居住空间设计,忽略了对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轻视了公共空间对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淡化了“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从而导致邻里之间变得冷漠,集体意识逐渐削弱。因此,对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对我国高层住宅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目前我国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1)公共空间面积严重不足,在我国,无论是板式住宅还是塔式住宅,其公共空间几乎仅是单一的电梯和楼梯垂直交通空间。就楼梯和电梯来说,其面积仅仅满足建筑规范要求,其作用仅仅是疏散人流,根本无法满足邻里之间的交流及产生交往的活动。2)大多数设计者未将公共空间纳入总体设计当中。即使有的住宅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预留了公共空间的面积,但为了满足居住空间的采光通风要求,往往将公共空间置于暗房间,给人压抑的感觉,人们不愿在此过多停留,空间毫无设计感,导致空间使用率较低。3)高层居住建筑设计只是简单的层与层之间的复制,重复叠加,无新意。公共空间功能不完善,空间过于单一,整体空间不丰富。空间缺乏可供社区人员休憩、娱乐、交流的活动场所。
2问题原因分析
1)从我国城市大环境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土地紧张,从而导致中心人口密集,土地价格昂贵,居住建筑公共空间与寸土寸金的大环境形成了矛盾。2)由于开发商过于追求高利润,除必要的交通空间外,公共空间的设置,降低了居住空间的使用率,直接影响了商业效益。3)设计人员对“公共空间重要性”的意识不强。随着我国居住建筑的发展及大环境的压力,很多设计人员过多的重视对居住空间和建筑立面造型的设计而忽略了公共活动空间。很多设计人员将公共空间定义为室外的绿化环境,认为公共的室外环境才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没有认识到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
3高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不合理产生的后果分析
由于无公共空间供邻里交流,人与人之间丧失了我国传统居住建筑邻里之间的和谐交往。邻里之间变得冷漠,相见却不相识。邻里之间、住户与住户之间存在严重的封闭性,长期以往,我国传统的邻里交往空间的优点必将在高层住宅建筑中逐渐消失。
4对改善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的几点建议
1)高层居住住宅底层应设置商品空间,底层作为商品服务用房,可以通过开放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为人们提供发生交往交流的场所。据调查,住宅居民对底层商服使用率比其他公共空间使用率相比较高。2)公共空间节点的处理方法应得当。居住建筑的空间节点,包括入口门厅处、楼梯和电梯的前室、水平交通的走廊等。在门厅设计中,应预留设置休闲沟通的空间,如增设书吧、小型茶吧、饮吧、销售等空间。通过增加门厅的功能性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对于垂直交通空间,如楼梯、电梯、应摒弃传统功能单一性,即仅作为交通功能使用。设计可以通过延伸候梯厅空间,扩大其面积,增设休闲桌椅,儿童娱乐器材,老年人的休息椅等等,为人们在漫长无聊的候梯过程中增加一丝乐趣。同时为人们提供了驻留空间,通过休息聊天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楼梯休息平台处,可以继续向外延伸空间,形成一个休息区,作为人们行走楼梯的缓冲休息空间。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为人们提供活动场所,人们在其中发生聊天活动,增加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对于水平交通空间,可以采用跃廊式的交通处理方法。每两层或三层设置一个公共走廊,电梯仅在有公共走廊的楼层处停留,人们通过小楼梯来连接各个层的交通走道。跃廊式的布置,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可以减少交通空间的布置,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约了空间面积。从促进邻里之间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跃廊的布置,为小区上下层居民创造了更多的交流可能。此外,为了使空间更加丰富,在水平交通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我们应摒弃传统的走廊布置,即“一字形”布置,我们应在走廊空间设置景观节点,或对空间进行凹凸造型设计。消除人们对空间“一览无余”和“毫无乐趣”的感觉。3)公共空间采用中庭形式单独设置。在高层居住建筑中,尤其是塔式住宅,由于每层居住户数较多,居住空间不符合采光要求成为高层塔式住宅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庭的布置,可有效的解决采光问题。将中庭作为人与人的交往空间、在中庭内部空间设置阅览空间、老人聊天空间、小孩嬉戏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居住单元朝向中庭方面布置,可以提高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人们在活动中产生场所感和归属感,同时在中庭中引入绿化环境设计,满足人们内心对大自然的向往,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提高人们的综合生活品质。
5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典型优秀实例分析
马赛公寓建于1946年—1957年,是一座大型的居住公寓(见图1)。该公寓高56m,共18层,该公寓引入了城市功能空间,顶层布置了幼儿园,托儿所,儿童玩耍场地,健身房,屋顶公共交往平台等场地。节省了紧张的土地资源,同时又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对居民的人性化设计(见图2)。底层架空,成功的避免了底层采光的不足,在底层形成建筑灰空间,为人们活动提供了场所(见图3)。在建筑的7层和8层布置了商店、零售厅、餐厅、洗衣房等辅助服务空间,为人与人之间沟通联系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在交通流线处理上采用了跃廊式布置,每三层设置了一条走廊,减少了公共交通空间,增加了人们在走廊的公共活动,与传统住宅相比,居民活动从被动转化为主动。通过解读马赛公寓公共空间设计手法,对我们研究高层住宅公共空间设计有很大的启发。马赛公寓公共空间与生活空间相互渗透,使人们足不出楼就能满足生活所需。同时在高层住宅中体会到邻里之间的交往乐趣。公共空间设计将之前居民的“被动到达”转换为“主动到达”。例如,屋顶公共平台的设计,无论是采光还是通风都十分良好。空间被赋予了情感,“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人愿意主动接近公共空间,融入其中。
6结语
我国高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公共空间的设计决定着居住者的生活品质,作为设计人员,我们不应忽视公共空间对人行为的引导性。我们应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弥补我国目前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不足。设计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要求,营造具有人性化的高层居住环境。促进高层建筑的完善发展。相信未来我们通过合理的高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推动我国建筑业乃至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者:唐嵩皓 单位: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常佳佳.高层公寓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15.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5
高科技办公空间主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经营范围,涵盖范围较广。由于经营的是高科技产品,工作者主要为年轻人,员工们都是非常有创新意识的,也是个性比较随意的一个群体,因此办公空间设计力求为员工提供最佳的沟通环境,最大限度地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设计特点
1. 高科技办公空间设计首先保证其使用功能和工作效率,重点关注机电、空调、弱电系统等基础设施的铺设。
2. 高科技办公空间设计资源的共享为提升工作效率提供可能。办公环境空间设计,办公空间内的休闲设计需要突破传统的“办公室+公共走廊”的空间模式,提倡办公环境的开敞性,逐渐从封闭及注重个人隐私走向开放和互动,提高员工之间的交流机会,为共同协同工作提供空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 高科技办公空间更需要体现人性化与舒适性的设计思想。舒适性是办公空间的必备条件,将休闲区的功能融入工作区中,“在放松的环境里快乐地工作”,这种新型的办公空间设计理念被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4. 高科技办公空间不仅要注重外部的环境景观,同时内部也应注重引入绿色设计,形成健康环保的办公空间,设计办公空间内部引入能吸收有害物质和射线的绿色植物,保证办公空间的清新和活力,同时还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设计原则及方法
在部分设计小组、研发团队等常进行团队小组式工作的群体工作环境中,办公空间通常为开放空间或比较独立的群组房间,人人都有固定的工作桌和电脑,复印机及其他办公设备则共用,其中还包括共用的洽谈桌或会议桌等讨论空间。办公空间要照顾到多个员工的审美需要和功能要求,其最大特点是公开化。
1. 组空间。把办公空间分为多个小组(3—6人)区域,按照成员间的交流与工作需要安排个人空间;小组可以将它和别的团队区别开来,公共空间用于集体会议、存放资料等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
2. 公共空间。目前国内很多办公空间公共部分较小,大堂和办公室缺乏过渡空间。室内空间设计必须要有良好的空间过渡,通过过渡空间来转换工作人员的心理,一些企业认为这样的空间比较浪费,完全不注意这部分空间,但是这部分空间正是体现办公特色和档次的地方。例如,把电梯门口的部分空间设计为会客厅或者洽谈室,同样是实现公共空间和私属空间的一个分离,形成不同的节奏感。
3. 办公空间的设计还必须注意平面空间的利用率,一般来说,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办公楼是比较好用的。
高科技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的科技与通信不断地被改进和应用,家具及其他的办公设施不断地被更新,导致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地转变,这些都将逐渐地影响到未来办公空间的发展。
高科技“办公空间”
随着高科技通讯设备的普及应用,电视电话会议逐渐投入使用,形成了“虚拟办公室”模式,人们的交流空间开始走出会议室,办公形式更加灵活。设计师甚至在家庭、旅馆乃至汽车里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了不同使用方式的办公环境。
灵活多变的办公模式
办公空间内辅助空间面积的增加,会形成固定办公和灵活办公相结合的状况,未来的办公室设计重点只是一个同事间碰面、汇集信息并在自由气氛中交流的场所。最大限度地增加员工间相遇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打破原有功能性空间的分隔,并且向非正式化方向转化是办公空间发展的趋势。
未来的办公家具
由于现代办公方式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更新,建筑和家具的设计也在不断变化。设计师提出了企业比较能接受的三种高科技办公室设计方案。
第一种是标准化的办公位配置方案,员工可随意调派工作位,家具及硬件设施不必作移动,因此可节省开支,但弹性较差;对于不太需要有固定工作岗位的行业如报社等,比较适合采用。
第二种是机动开放型的办公位配置方案,多选用可移动的家具进行灵活组合,适合工作人员灵活的办公方式。
第三种是体现企业性质特色的办公家具,例如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制作,具有科技感的办公家具。
总之,高科技办公空间无论从空间设计还是家居设计,都体现出完全不同的管理观念和设计理念,通过对公司功能的定位设计,设计师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更人性化和灵活的适合的现代办公空间,形成一种全新的办公环境,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公共空间设计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公共空间;心理安全;安全感;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77-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对安全的需要放在仅次于生理需要之后。虽说层次较低,但也同时表明,这是多数人的共性需求,不管你收入高低,抑或是身处这地球上哪个地方。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使得公共空间中的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今年发生过的电梯夹死儿童事故、天降藏獒事件、夺命井盖事件、上海“玻璃雨”事件等,更是将安全的这一需求,再次凸现出来。公众对安全的诉求,在每一起相关事件发生后,都会变得更加强烈,而在得不到满足时,这种诉求就极易变成一种恐慌。这种恐慌会减弱设计的人性化。因为当人们在所处空间所用物品产生恐慌感时,就会降低空间或物品的使用率,甚至使设计失去意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及其安全的重要性
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它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为人们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场所。现在的公共空间一般指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共同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广场、车站、公园、街道、居住区和体育场等。
在某知名网站进行的一项网络问卷调查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仅获“提供优质城市生活”的一成选票,原因包括“城市安全指数低”和“城市化过快”。2009年零点研究咨询公司的《2009零点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报告》表明影响生活质量的不安全因素发生在公共空间中。而“经常出入和途经的公共场所”和“居住区域的安全感”的下滑趋势使得公共空间安全性问题成为需解决的课题。
公共空间安全是指人类与公共空间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和安全的隐患。安全可分为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两大类,生理安全指人在环境中活动能保持健康,无受伤害的可能性。而心理安全则指能维护心理健康,保持安全感的状态,对环境安全有可预期感和可控感。当处于具有潜在的不安全性的空间中,人们必然会产生不安全感,继而可能会“抛弃”这一空间,最终导致这个空间越来越不不安全。所以当公共空间品质不高、配置不公、供应不足时,就容易导致空间犯罪率的上升。
二、公共空间设计中各要素对心理安全的影响
(一)色彩对公共空间心理安全的影响
城市色彩产生过程的研究表明,城市的色彩面貌是居民对长期接触环境的集体回应和集体选择,是集体共性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国际色彩顾问协会(IAAC)提出了“色彩体验金字塔”理论,提出个人体验处于色彩体验金字塔的最上层,所以在进行公共空间色彩设计时一定不能忽视人们对色彩的体验。如果人们在公共空间因为色彩应用不当而产生不安全感或其他不适感,那就说明在这个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存在严重问题。因此在进行公共空间色彩设计时必须考虑受众人色彩感觉的共通性、舒适性,才能保障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心理安全。
色彩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应用的得当适宜,对人的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使用不当也对人的心理产生消极作用,近年来常提到的色彩污染就是色彩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使用不当造成的。
例如红色,红色是一个极易引起激动、紧张、兴奋的颜色,应用在危险指示牌或指引路线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警惕、远离危险,作为点缀将空色应用于局部空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温暖人心,亮化环境。可是红色红色如果大面积应用于公共空间,就会让处在空间中的人血流速度加快、血压升高,进而让人感到烦躁不安,造成视觉疲劳甚至精神折磨。
白色和黑色在公共空间中的使用率较高,白色给人干净、明亮、朴素和高雅的感觉,应用与环境中可以营造出高雅、宁静的氛围,像路灯,站牌等公共设施大多会采用白色作为基色调进行设计。黑色给人感觉沉稳而庄重,但黑色并不适合在公共空间中大面积使用。
最后,公共空间的色彩运用也要因地制宜,例如,我国北方城市常年下雪,在这种气候下灰白色成为主要环境背景,那么在公共设施上就不适合再用大面积的黑白灰色做基色,而应该选择一些颜色鲜艳,具有温暖感和动感的色彩来调剂寒冷单调的冬季,也让人们在漫长冬季中通过视觉上的温暖来感受春天般的愉悦,摆脱抑郁不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给人们一种心理安全感。
(二)材料对公共空间心理安全的影响
材料是公共环境设施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感受得到的第一物质元素,它给人类带来最为直接的身体触觉和心理上的感受,材料的使用是否合理对环境设施产生极大的影响。
材料分为天然的与人工的,一般情况下,天然的材料更容易得到人们心中的认同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心里安全。现代公共空间中的建筑,大多用金属钢架结构代替传统的石材,虽然给人视觉上带来高科技的感觉,令身处此地的人们感觉置身于一个现代气息浓烈的国际化大都市,也给人一种冷漠感和距离感。
公共空间设计中应用的材料有很多,如木材、石材、玻璃、金属等等。它们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用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就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公共空间设计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是人性的、绿色的、因地制宜的。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使用者的生活需要,也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在不同的场合中要符合不同的心理需求。
以玻璃为例,玻璃这种相对较为现代的材料,最初应用到公共空间设计中时,可能会给人的心理带来一些不安全感,因为玻璃相对于其它材料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易碎。当玻璃作为铺装地面使用,人们踏上这种材质的地面时,常常会担心玻璃会碎,人会掉下去,因为使用玻璃铺装时为了美观,玻璃面和地面往往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加上玻璃本身的特点加剧了不安全的心理暗示。
当然玻璃也有其优点,例如透明。未知的东西常常给我们不安定的潜意识因素,比如当我们去揭一扇门帘,如果它是不可透的材质,我们就会考虑从反方向来的外力对我们是否安全。在这一点上,玻璃又可以说给人带来了一种可控的安全感。另外玻璃透明的特点还可以应用于公交候车亭设计中。在不透明的公交候车亭中,候车者很难感知到车亭背板后的情况,一旦有危险人物出现,候车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反映进行自我保护。现在,欧洲大多数候车亭背板都会做成尽量透明,材料大多为透明玻璃,这样以来,候车者就能够多角度的观察周边的环境,从而更较好的观察到背板后的突发事件。
(三)造型对公共空间心理安全的影响
1、公共设施造型
在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造型不仅关乎生理安全,也影响人们的心理安全。不管是整体造型还是细节上的形态,都应该引起设计师的关注,既要避免对人体造成威胁,又要考虑避免视觉形态上的攻击与刺激。
首先公共设施在边角轮廓上的处理应该避免外伸的尖角、棱柱、尖锐突出物等,例如南京玄武湖公园内的地灯,四四方方的造型虽然充满现代气息,但是玻璃材质外加四个90度尖角使这个地灯产生安全隐患,草地本是孩子嬉戏玩耍的地方,如果奔跑中摔倒磕到灯柱上不可避免产生伤害,所以父母都会带领孩子坐的离灯柱远些,并且警告孩子不要在那附近玩耍,这其实就是公共设施设计不当让人们产生的不安全的心理。另外公园内的座椅、音箱等设施也出现了有攻击性的尖角。
其次,公共设施在形态设计上可以更多的关怀人的心理,带给人们开心、愉悦的视觉享受。设计师Matthias Megyeri应对产品设计的安全需求,设计了“安全如甜蜜之梦”系列产品。在他的设计中,那些面目狰狞的产品变得亲切可爱,从而揭示了安全设计的另外一面――人们不仅需要生理上的安全,更需要心理上快乐的安全。例如,栏杆顶部如长矛一般用来防止攀爬的尖锐部分被可爱的卡通形象所替代,同样,在中国广大城市和农村都能见到的院墙上密密麻麻的玻璃渣子也被设计成玻璃制造的工艺,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心理舒适度。
2、公共设施尺度
曾经有报道过南昌市一男子行至省城东湖湖畔,不慎坠入湖中的消息。所幸这名男子最后获救,有惊无险。据调查,南昌市东湖边共有185根小石桩,石桩与石桩之间由两根下垂的铁链连着,而铁链距路面的高度大概只到一个成年人的小腿,这便是湖畔保障行人安全的护栏。显然,这样的护栏只是作为一种警示而存在,根本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儿童,这样的护栏都是不能保护行人安全的。而从心理学上来分析,这种护栏反而比没有护栏更加危险,甚至成为“危险陷阱”,试想,如果没有围栏,人们的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会警示人们勿靠近湖边,保持在安全距离外,而架设了如此高度的围栏,却使得人们减弱了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认为有护栏等于有保护,降低了心理安全防线,可是,这种设计的围栏实际并不能真正起到拦截保护作用,当人们滑倒或者拥挤时仍然存在危险性,甚至会绊倒后退或者沿途走过的人,这种不设计虽然不是直接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但却通过麻痹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所以公共设施的设计在注重美观的同时,更多要思考的是如何兼顾美观与安全性的高度统一,因为设计在任何一方面有所欠缺,都无法让公共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三、结论
公共空间是城市环境中最具公共性和活力的开放空间,与公众密切相关。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通过对人们心理感受的适应、关注和解读,合理有效的设计出人性化的安全空间,消除公共空间中的不安全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公共空间中的不安全感其实分为两类,一是造成心理不适感,二是引发生理不安全。
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人改变了这个空间的同时也会被空间所影响。不安全、不合理的设计必然会到给人们不好的心理感受。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美观、个性,更要掌握人的心理规律,研究人的行为,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另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优良设计案例,把国内公共空间设计做的更完善、更人性。
参考文献:
[1]陆绮雯,世博园里的城市划与发展讨论[N],解放日报(第九版),2010-5-15
[2]陈雁杰,色彩设计在公共环境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