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1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文学名著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审美教育目标。
一、强化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提升审美能力
强化高中语文文学名著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可以这样讲,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能力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引导学生顺畅阅读的关键,还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随着现代教学手段不断进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始融入到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来。从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发展来看,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阅读教研的重要任务。在改良语文阅读教学手段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最优教学方法,逐步提升教学的科学性,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阅读教育,逐步提升文学名著审美能力培养。
二、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
阅读文学名著能力是学生的重要能力,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也很有意义,是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现代的学生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传统的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此外,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强,有很多个性化的审美需求,而传统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都是采取统一的阅读教育模式,对于学生文学名著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审美能力培养不够理想,也无法实现教育目标。利用多元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也是现代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但是如果创新方向偏差,仍然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将精力放在教学形式组织上,但是,如果教学内容和审美培养上不做创新,教学展现形式没有突破,不针对文学名著采取特殊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这一点,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审美教育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三、利用文学名著阅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要想创新开展高中语文文学名著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信息技术不能缺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还可以细分为很多教学形式,比如说微课、翻转课堂等等。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文学名著审美能力培养,可以极大丰富阅读教学的展现形式,我们都知道,很多文学名著阅读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知识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有效调动了起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审美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以文学名著文章《泰戈尔诗选》为例,就可以利用视频资料,将阅读教学内容与优美的景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阅读过程中找到快乐,提升阅读效果。
(二)让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
文学名著阅读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将高中生审美能力培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提升教学能力培养效果。从内容本质来看,文学名著阅读更是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更为紧密的联系。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就要让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审美情趣[5]。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指引,学生学习知识最终要落到解决生活问题上,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更有价值,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文学名著阅读内容是重要的内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对美学知识的印象,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升学习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在生活教育理念指引下开展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旨在打破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隔阂,通过利用教学情景、教学模拟等方式,提升课本知识与教育实践的有机联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充分引导学生感受美学知识
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实践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进行有效的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相应的学习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为教学活动优化开展提供良好支持和辅助。举例来说,在开展《哈姆雷特》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梳理脉络,让学生注意其中蕴含的美学知识,提升审美教育效果。
结语:
经过以上论证,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对于高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提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效果,吸引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更加饱满、积极的学习态度展开自己的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玉玲.让学生真正闻到名著的“馨香”--谈高中语文名著阅读如何落到实处[J].考试周刊,2015(11).
[2]董彦楠.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J].课外语文(下),2016(12).
[3]江碧英.依然紧握高中语文名著的手———名著阅读的人文性和实效性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6(2).
[4]王锦溢.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新课程要求下对名著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的名著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当增强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在教学中将名著阅读充分引入,并渗透到语文写作以及文章理解过程中。对名著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对语文教学质量起到推进作用。
一、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缺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入名著阅读有关内容,在语文考卷中名著阅读的有关考题越来越多,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为了迎合考试需求增加了名著阅读环节。但是与此同时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拿到名著阅读的考分将相关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盲目的去阅读背诵其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事件等等内容这也造成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教师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名著知识点开始大范围教学,而学生为了获得考试高分也在采取背诵式学习方法。这种做法让名著阅读更加的具有目的性和功利性,在这种状态下的名著阅读也失去了应有的色彩成为应付式学习模式。
学生在名著阅读时都是为了达到某一需求而进行与开展的,阅读动机激励并鞭策着学生不断的学习这也是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最直接原因。新课程改革中在社会发展进程以及外界因素的推动下学生学习的动机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阅读的喜好和类型也有所改变有关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偏爱名著小说阅读,而对诗歌以及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普遍较低。这也表明大部分初中学生更注重名著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对名著的阅读认知也产生偏差,认为名著阅读仅仅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而存在。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这种不全面认知也导致在阅读过程中对名著内容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忽视。
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往往欠缺,许多名著都是文言文的形式导致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在困难的阻碍下很多学生就会渐渐丧失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与热情阅读的效率自然也就无法提高。另外没有教师的引导与深层次讲解单凭学生自身很难对名著做到深入阅读在理解上自然无法做到透彻全面。
二、新课程背景下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之下W生可以对名著阅读产生更加浓烈的兴趣,甚至可以主动开展阅读过程。新课程改革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利于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对宽松舒适的环境下开展阅读。在教师的这种良好阅读氛围渲染下学生会渐渐发现名著阅读中的趣味进而愿意展开阅读。初中语文教师还需培养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思维以及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在名著阅读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名著的内容映像也让学生对名著有更深的了解教师可以选取名著中的经典情节让学生进行表演,以话剧的模式让学生对名著产生深刻记忆。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也会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更好的把握,以此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才能。
2、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合理计划
初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经常会受到不同的干扰和限制,导致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出现自由散漫随意的现象,很多学生在突然地兴趣推动下会展开阅读,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名著阅读仍然是停留在纸面文字上。名著通常内容众多篇幅较长致使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阅读完成,同时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的课程也众多让名著阅读无法及时完成。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迎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应当制定有效的阅读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初中三年的学习计划,然后按照每学期的计划来具体实施进行。作为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在教师的计划上进行适当的修改,对已经拟定完成的计划方案共同努力为此奋斗。在学习计划完整全面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名著阅读的顺利进行。
3、与影视作品进行比较,强化名著阅读的整体性形象性
很多名著都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在影视作品的展示下可以将名著内容更为生动形象的进行展示。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起与其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可以在一边阅读的过程中一边欣赏影视作品。这种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方法可能达到的效果比名著阅读略差但是却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名著影视作品,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也让名著的阅读记忆加深。例如比较经典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均被翻拍成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教师可以选取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桥段情节来播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让学生在观看电视的愉悦氛围下展开名著阅读。
4、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名著阅读的方式不是单一的模式,每个名著内容中都会涉及到很多的故事甚至是传说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讲解名著内容中的小故事勾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必然会集中精力听讲这样的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提高。甚至在讲授名著中出现的有趣故事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展丰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被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和浩瀚无边所折服。
三、结语
名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精髓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起重视,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名著阅读文化素养建立起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当改进名著阅读的教学模式努力给学生提供第一线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不断积累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争取通过名著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拥. 新课程初中语文经典名著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3
关键词:名著导读 教学策略 教学原则
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文化可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人格的提升。“名著导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名著导读”的重视度不够,由于高考涉及内容较少而不予理睬,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性精神的培养。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探索型和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语文课程中“名著导读”栏目的教学。
一.阅读经典名著之重要性
高中语文中的“名著导读”教学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著,这一教学栏目的设置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创新型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品感悟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文学经典作品中不仅包含着巨大的社会文化信息,而且是优秀语言的宝库,在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可以体会名著中用词用句之美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并且在此过程中遇到新鲜的语辞和句式可以自己查阅,扩充自身词汇量。可见,无论是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是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经典名著都对其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开拓视野,丰富情感,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培养读者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经典名著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或记录着人类社会的风俗文化,或反映当时的世态人情,或是作者坎坷的心路历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悟作品中包容的社会万象,在文字中体会大千世界的炎凉和人生的辛酸苦辣,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具有远大志向和广博胸襟的人,在漫漫人生路上无畏前行。
最后,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学生拓展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上老师过多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倦怠,而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得到思维的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代替老师过多的讲读,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于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巧妙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名著导读”这一教学栏目的设置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放任自流,导致阅读效率的低下和资源、时间的浪费;另一些教师则以讲代读,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阅读时间,无益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于其中提升自我、受益无穷。
1.恰当自然的导入
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恰当自然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由课文自然导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拓展联系,引入名著;也可以组织学生推荐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向其他学生推荐名著,并设置流动图书馆,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名著带到学校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四大名著的热播期引导学生进行相应小说的阅读,这样使学生对所阅读的名著保持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名著导读”的教学中。
在学生阅读名著前,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和进度表,告诉学生名著的阅读切不可急功近利,也不可“三天打鱼,两天三网”,而要持之以恒,根据阅读计划按时完成。此外,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时间,较长的假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名著,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做恰当的引导。
2.阅读与交流相结合
学生阅读名著过程中,则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与交流相结合。教师要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阅读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在精神火花的碰撞中得到思维的提升。教师要设专门的阶段小结课,针对学生个人写的小结报告,包括本阶段的阅读内容、阅读体会和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高屋建瓴的指点。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大家认真阅读。当然,在阅读中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应该予以解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
3.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阅读经典名著还可以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来观察阅读取得的实际效果,同时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比如开展征文比赛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可是使学生把自己对名著的思考记录下来,加深理解和应用;而根据名著中的内容进行诗歌朗诵和戏剧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加深对名著的喜爱,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4.注重导读之教学原则
在“名著导读”教学的进行中,除了上述教学策略的运用外,为了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还应注重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另一,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教学将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而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去。比如在进行《莎士比亚戏剧》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先放一段《哈姆雷特》的戏剧视频,点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阅读中去;而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教师可以先提问:“大家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让大家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心目中曹操的形象,然后开始阅读,这样就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思考力。
第二、适宜性原则。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阅读计划,而不能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在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时,要采取多元评价的手段,不只看重结果,更应该看重过程。此外,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用自己的认识和经历去理解和感悟作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
第三、合作性原则。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个人的见解难免不够全面,在每个学生自主阅读、勤奋思考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相交流与评价,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畅谈自己的感悟,吸取别人思想的长处,补充自己认识的不足,获得共同进步。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4
>> 关于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思考 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索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探析 浅谈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 初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对比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初探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之我见 分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 简论体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专题教学: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应用 简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一堂戏剧排练课谈中职语文戏剧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戏剧审美教育实践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④冯克诚.布鲁纳发现学习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5:89-90.
⑤钱态.论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全方位解放”,南京:艺术百家,2005(4):48.
⑥邵瑞珍等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6.
⑦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96.
参考文献:
[1]连树声.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俞为民.中国古代戏曲简史.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外国戏剧名作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5]向启胜.戏剧单元教学随想.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7.
[6]孙国平.试论戏剧教学中的情景设置.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7]张天欣,张晓辉.戏剧表演教学—让我们从游戏出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2.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系统训练;有效活动;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4
一、新课标的实施给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带来新的要求与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早已不是传统的教师简单地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采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①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②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③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④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⑤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它指出高中阶段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高考试题总分150分中,阅读理解题型占到了40-50分,足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考察是测试学生整体语言综合能力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们却经常抱怨阅读能力提高太慢,考试中失分严重。因而,如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断改进阅读课教学方法,进而快速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找到科学有效的阅读课教学策略成为眼下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们急待探索的教学课题。
二、面对新形势,从事阅读课教学的老师们应做怎样的教学策略调整
1、着眼高考,从起始年级起,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的系统性阅读教学训练。
王笃勤在其《英语教学策略论》中指出:“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策略性。”阅读在每单元教学内容及考试中均占重要地位,因而从高一起始年级起就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进教学策略,制定相对系统的阅读训练计划。(1)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由易至难,分层次的训练目标。例如:高一阶段侧重理解文章主题句,基础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的培养。高二阶段的训练注重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2)寻找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阅读训练材料。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内容话题的广泛性与学生的亲近度上都有较大改观。但要完成大纲要求的高中学生三年掌握15万字的词汇量仅靠课本这一资源是不够的,因而,有必要根据每学期不同的阅读训练目标选取一些从易到难的辅阅读材料进行训练。(3)定期开展阅读限时训练。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注重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
2、注重日常阅读课教学中的互动活动的灵活、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下的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其中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如果教师一味侧重字、词、语法的讲解和操练,势必无法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阅读和探讨的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情,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1)阅读课的导入环节应贴切有趣,可以充分利用图片,网络多媒体等工具,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逐步引入课文话题。例如必修4 Unit3 Reading A MASTER of NON-VERBUIAL HUMOR , 教学时,通过播放影片(Mr. Bean‘s Holiday)中的几个片段,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引起学生讨论“幽默”这一话题,在此基础上将幽默大师卓别林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他们了解语篇的背景。为下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2)读中环节问题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的需要。在对阅读材料中问题的设计则最大可能的启迪学生动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例如Body language 这一单元,略读部分(Skimming)的问题有: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text? (Scanning)问题有:Who are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at unspoken language do they use to greet people? Can you find the two mistakes that the author noticed?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应令学生有能力完成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挑战,使其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
(3)精心设计阅读课堂教学中互动环节的任务,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竞赛,模仿表演等多种手段,为课堂教学创设更富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对阅读教学效果的影响,用客观的评价和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能
(1)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长期单调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加上学生自身心理、性格上的负面因素都会影响到英语阅读课的正常教学效果。因而,教师首先需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教学态度来对待阅读课,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给学生正面的鼓励,少批评。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尤其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提高阅读热情。根据学生实际开展班级阅读竞赛,读名著等阅读课外活动,对于课堂发言踊跃,进步大的学生大力奖励,鼓舞其他同学勇敢尝试,提高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迎接新的挑战,转变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不仅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兴趣,树立自信,提高阅读能力,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
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范文6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怎么才能让学生爱阅读、多阅读文学名著?针对文学名著本身的阅读特色,我尝试改进了教学方法,不仅仅将文学名著作为一个独立专题进行教学,而是在课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推荐的文学名著,多加联系比较,从阅读层次、Z言技巧、写作模拟等不同角度进行具体指导,获得了一些启示与经验。
一、内容由浅入深,梯度目标明确
小学阶段的孩子看书注重与时尚接轨、与刺激惊险相随,他们大多是从节选本、画本或影视作品中接触文学名著,对名著的印象只是囫囵吞枣,停留在一个相当表面的层次,所以刚上初中的学生也极少能做到大量阅读过文学名著,特别是阅读全本名著。在初中要求的12部文学名著里,外国名著部分是此前几乎没有接触的,国内部分就连四大名著也没人能全部看过。这就要求教师按学期安排好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顺序将文学名著介绍给学生,并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理解分析并使用名著。
2016语文版课本七年上册在附录中给学生介绍了三本文学名著《繁星・春水》、《童年》和《安徒生童话集》,这是结合了本册课本的单元内容做出的安排,但我还专门加入了《西游记》这一部学生最为熟悉也喜闻乐见的作品,并将其放在教学的较前顺序,目的在于从最熟悉这一特点入手,将学生的陌生感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一个学期四部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是很大的,所以每部作品不可能特别深入细致地探究,每一部作品我都结合单元要求确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把《童年》放在第一单元的内容里,是因为这个叙事单元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厚感悟,着重对理清顺序、要点概括、情感与主题的学习,《童年》的内容体裁与此最为接近,便于学生掌握记叙的基本要求。第二单元则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与此单元的写人要求紧密关联:对中国学生来说,《西游记》在帮助了解人物形象的快速入门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也能节约大量的阅读时间,较快地熟悉故事情节,初步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繁星・春水》和《安徒生童话集》也在诗歌单元和童话单元中各自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
教学实践中,由于体裁的相似度高,再加上《童年》和《西游记》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小,学生在学习速度和知识的巩固程度上比以前有所提高。通过前两个单元学习模式的训练,也为后两个单元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如开始《繁星・春水》的研究时,一个学生就提出了问题:前两部文学名著与单元课文都有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这一部名著没有矛盾冲突,一点故事性也体会不出,那它有什么内容值得学习?现代诗歌与小说有什么区别?当学生能进行这样的思考时,我作为老师是很快乐的,这说明之前的教学安排起到了效果,虽然问题很浅显,但是学生已经能主动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如果及时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深入,在热情助燃之下,学习进度有可能大为加快,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二、探究重点,对比巩固
名著导读的设计意图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它的目的是想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往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切认识,总是将这两块切割成彼此独立的部分,无意识地做一些重复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忽视文学名著本身的魅力,为考试需要才进行名著阅读训练,功利急切,反而降低了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收效甚微。
由于2016版课文篇目的减少,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自主安排空间,为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在每个单元课文教学之前先带领学生梳理一本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单元说明重点寻找名著中的精华片段,把它们作为课文教学时的比较阅读资料,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们与课文进行对比,动用默读、速读、精读等技巧,让学生领悟阅读的诸多要素。
例如《台阶》中对父亲头发的描写非常细腻形象,前后两组句子的对比刻画出父亲在精力上由盛而衰的不同印象,朴实却又富有画面感。我在课后的拓展中让学生再从《西游记》里找到对于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以深入体会小说语言的精巧和描写的重要,有学生很快想到了孙悟空做齐天大圣时与被压在五行山下时外貌也是对比:“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对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可喜的是学生能迁移课堂知识,主动进行比较,在外貌的变化中感受到孙悟空昔日的威风与被压五行山下的窘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外貌描写、抑扬对比等手法都有了深刻认识。
通过课堂的适当延伸,将课文与文学名著进行联系对比,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内容,增强了学习文学名著的兴趣,也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概念与技巧,提高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从模仿到创造,发展学生个性
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向学生解读文本,也不是为了讲述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而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推进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对文学名著的处理,就不能只停留在了解故事内容,欣赏精彩文段的要求上,还要让学生欣赏到作者谋篇布局的深思熟虑,塑造人物的匠心独运,情节安排的苦心孤诣……从而理解到所谓名著,著名在哪里,高明在何处。进而学会自主探究,达到独立创造的境界。对初中的学生来说,这方面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进步,都是教师所期待的。
在《皇帝的新装》教学时,学生对两次安排大臣与官员视察织衣工作的情节不太重视,我不想直接提示,就引导他们联系《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三打”,而不是一打就可以了。很多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了两次视察的意义,互相讨论补充,感受并总结出“一波三折”的结构处理引人入胜之处。然后我顺势联系他们自己的写人写事作文,让学生反思那些平淡无奇的文章怎么设计情节来增强可读性,吸引老师的关注。大部分学生的修改都注意了强化矛盾冲突的波澜,他们不仅觉得作文更好看了,还意识到文章的容量也扩大了不少,以前头疼的字数要求不再成为难题。此后很多学生在叙事写作的时候都自觉构思,尽力做到变化曲折;少数学生在思想上进步更大,遇到大众化的材料时总是尽量绕过,或者加入自己独特的改变,展现了他们对个性发展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