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市场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市场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市场研究

科研市场研究范文1

实际上,以科特勒为代表的营销管理学派更偏重于消费者市场的探讨,对消费者市场的购买行为研究及营销组合策略会着墨较多,对于组织市场的探讨则相对较少。但是,组织市场却是一个广大且富裕的市场,任何一种制成品在制造过程中,往往需经过多次组织市场的交易才能送达顾客手中,何况不少制成品最后仍售予工商业或组织客户,所以其交易金额也超过消费者市场很多。另一个不能忽视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的需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必须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寻找和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无论国际分工的要求,还是中国的全面工业化,都意味着制造产业会在中国有更蓬勃的发展。作为中国的营销学者以及营销从业人员,将需要面对、解决和处理的更多的是产业(组织)市场营销问题。因此,加强对组织市场营销的研究更成为一种现实的要求。

组织市场营销是指为组织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活动,即对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营销。这些组织包括自然产品和制造产品生产商、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机构(包括公共机构、教育机构、医院等)、批发商、零售商和其它组织,它们使用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来制造自己的最终产品或保证组织的运营。

组织市场营销起源于工业营销。在20世纪中期以前,工业营销并不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单独领域。此后,消费者营销和工业营销中种种不同被发现,工业营销的体系也有了一个雏形,最终发展为学术研究的一个单独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组织都从事制造业,“工业”这一术语无法表述各种商业组织间的营销,所以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企业间营销(BusinesstoBusinessMarketing)”或是“商务营销(BusinessMarketing)”。但是,企业间营销往往意味着这一领域又局限于工商组织,而营销原理不仅仅限于工商业组织,应该适用于所有的组织:从慈善机构到戏院,从军队到政府部队,因此,“组织市场营销”这一术语诞生了。即使如此,工业营销、企业间营销、商务营销等仍然被广泛运用,这是组织市场营销的发展历程在自己身上打下的一个烙印。

科研市场研究范文2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十分普遍的课程。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尤其对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懂营销的人才需求缺口更大,因此《市场营销学》也列入了非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计划,而怎样在非营销专业讲授该门课程则是授课教师需思考的问题。

1明确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教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本科本色+应用特色”,培养集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于一身的专业化人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是本科经济管理学科下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知识,课程学习围绕营销基本原理、市场环境分析、营销战略规划和营销策略实施等内容展开。对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定位应体现出:学生需了解市场营销学的历史渊源、掌握营销学的基本架构、熟悉营销理论的发展前沿,尤其应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非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定位应体现出:在掌握基本的营销基本架构的基础上,结合各自所学专业灵活运用营销知识,重在理解和运用。在国际贸易专业应体现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活动如何进行,在金融专业应体现出针对具体的金融产品企业该如何制定营销策略,在财务管理专业应体现营销和财务是企业成功运营的两大部门应协调发展,在旅游专业则应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企业如何实施旅游营销。

2营销专业的营销教学方法分析

市场营销学作为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经济理论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和原理,因此,从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来看,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特点,其理论和方法是对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其次,营销学是创新性极强的科学,其不断创新、不断更新的营销理念、营销策略与方法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因而在营销学的教学目的上,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企业所处营销环境的分析能力、对市场的认识和判断进行准确定位的能力,对营销决策实施的把握能力等。目前运用较多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问题与讨论教学法

问题与讨论教学是指以问题驱动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讲解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时候可通过系列问题的提问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认识和把握。如介绍“市场营销”概念时,可提问“我们的生活是否和营销活动紧密相关?你对营销有何认识、感悟?营销是否等同于推销?”等等,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营销是否和他们相联系,什么是营销,如何理解和看待营销。

2.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又称个案研究法,是指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讲授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实例到理论,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群体思维撞击,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论到实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实例解释理论,以实例证明理论,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多媒体互动教学法

多媒体互动教学是指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教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方法,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问答之中,这种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局面的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4模拟实践教学法

模拟实践教学法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侧重于模拟实践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而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教学实践内容的设计.使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整个过程,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操作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师生互动.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目前在各大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所普遍采用的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就属于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

3非营销专业营销教学方法探讨

市场营销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通识课程,普遍开设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如国际贸易专业、国际金融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旅游专业等,下面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探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方法:

3.1突出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其案例选择和分析应紧紧围绕所阐述的原理,对非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案例教学应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加深学生对该营销原理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国际贸易专业,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延伸性课程,是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国际贸易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营销技能以达到提升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案例的选择可围绕成功的跨国公司的营销实践展开,着重分析其在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下如何开展营销活动,如何应对来自东道国和国际企业的竞争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在金融专业,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应突出体现在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业的运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围绕客户这个核心进行相关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价,如何掌握新型的营销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树立金融品牌形象。如在讲授产品组合决策时,可分析招商银行成功推出金葵花系列产品后,又如何成功推广其信用卡业务,它的产品功能、服务特色、产品定价优势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在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应让学生了解到作为企业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市场营销与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市场营销部门可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丰富的经营成果,反之,财务管理部门又为市场营销部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两者应相互学习,加深了解,和谐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流程有基本的认识,应合理进行营销预算和考核,如定价策略与报价的支持、新产品开发财务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在旅游专业,市场营销的教学应让学生紧密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掌握和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掌握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营销调研、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旅游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产品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因此在相关案例的选择上应侧重围绕旅游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制定旅游产品的4P’s。

3.2引入情景教学模式、拓展模拟实践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在教师所创设的市场营销管理情景和模拟真实的市场营销环境下,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运用所学知识在模拟场景中开展各种相关业务操作、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分析并作出最后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场投入高,回报低,但宿州邮政物流因有相对优越于民营物流的国家政策、资金技术、公共平台、百年品牌等,可以不断完善市—县—乡—村的邮政物流服务体系,扩充更多的客户群,挖潜其他物流企业尚未作为重点开发的市场。

3宿州邮政物流发展战略的选择

3.1SWOT策略组合及选取

根据SWOT分析,按照“优势———机会”(SO)、“劣势———机会”(WO)、“优势———威胁”(ST)、“劣势———威胁”(WT)的排列组合[4],根据各因素对照分析,宿州邮政物流可以采取的策略组合:

SO战略:充分利用宿州邮政物流公司的资源优势,实行低成本快速扩张,增加服务内容,加强自有品牌的打造。

WO战略:以发展为首要任务,通过低成本扩张,完善服务网络,合理市场定位,扩大客户群体,提高管理水平。ST战略:针对需求差异性和个性化,准确选择服务的客户群体,扩充增值服务范围,延伸各项服务领域,利用宿州邮政的服务经验、品牌效应跨区域扩张,形成规模优势,注重社会效益。

WT战略:加强内部运作和物流服务的管理,以准确的市场定位、现有邮政网络的规模优势、政策环境优势等,降低风险和成本,应对各种无序竞争和潜在竞争者。

鉴于在宿州地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外部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等,决定了宿州邮政物流应该倾向于选择“ST战略”,充分抓住目前发展机遇和契机,根据现有的网络、品牌、顾客群、资本等,注重经营理念、运作效率、人才引用、社会效益和增值服务。目前宿州速递物流努力探索“专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在强化对内对外服务形象的同时,重点加大对投递时限的要求,推进跨行业战略合作,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对社会的服务承诺。

3.2宿州邮政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般来说,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主要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5]。

3.2.1从自身条件分析

宿州邮政物流的发展历史较长,具备物流运作的悠久传统和丰富经验,在经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后,宿州邮政物流已充分显示出强大的网络生产营销能力,形成了独特的经营技能。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体制的原因,宿州邮政物流的运作依托于邮政大网,一直难以对内部各生产环节和与邮政主体间进行清晰的成本核算,其生产成本不能完全得到有效自控,对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带来了致命的障碍。因此,从宿州物流本身现有的基本能力来分析,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是较现实的选择。

3.2.2从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分析

科研市场研究范文3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支持;融资

1前言

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汽车工业以后,乘用车生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的乘用车产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近三年国产乘用车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甚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国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急待提高。在汽车生产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乘用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最首要的便是其科技创新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创新当前的金融支持机制,提升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效率。

2乘用车企业科技创新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我国乘用车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先后经历了全盘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市场交换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多元化技术创新三种模式。汽车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管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还是通过自主研发,无疑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目前销量合计占市场份额96%以上的前12家车企均为上市公司,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融资工具的缺乏必然导致融资行为的结构性缺陷:当前我国乘用车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约为2:8,而在汽车工业成熟的国家这一比率约为3:7。

3影响金融支持效率的因素分析

3.1科技创新的内生性风险

资金的注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能否转化为最终的效益收到多个方面的制约。首先是科技创新的高风险性,汽车工业的科技创新同其他产业一样都具有较高的风险性,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正在进行的科技创新或者技术研发能否成功。二是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得的技术成果是否具有市场前景。这两个问题属于科技创新的系统性风险,是现有条件下金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时无法规避的问题。

3.2金融机构与乘用车企业的接合问题

金融支持的有效性离不开金融机构与乘用车企业的良性互动与密切联动。然而科技与金融本属于不同的产业,因此在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建立密切的配合机制。在现阶段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中,企业端对金融运行以及金融支持提供方的目标了解不够,而金融机构对乘用车技术科技创新的规律和乘用车市场的技术需求把握不足。

3.3科技成果产品化过程中金融支持缺位

科技创新的投入只有在其成果变为产品并进入市场后才可能转化为经济效益,而现实中金融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往往在其诞生科技成果后便止步。如果金融机构在企业仍然需要持续的金融支持的时候从一个合作者转变为索债人,企业无疑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科技成果的收益前景将因风险增加而不确定。

4影响金融资源分配公平性的原因分析

(1)金融资源分配行为的非市场化是造成不公平问题的首要原因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资源分配中存在重视国有企业轻视民营企业、重视大型企业轻视中小企业、重视合资品牌轻视自主品牌、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重视现有业绩轻视未来前景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背离科技创新的自身规律,也不符合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原则。(2)政府部门及其政策指导忽视市场规律是造成金融资源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另一个方面。本文认为,在汽车销售市场化的前提下,基于非市场因素制定的产业指导和政策约束将影响企业的行为自主,导致资源错配。目前我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指导意见,但涉及的领域则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方面,且轻视相关技术的成熟化而偏重将其产品化,最终使得符合市场需求和符合政策条件的科技创新都难以最大化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

5关于金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化建议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行为中的三个不同主体,其中政府部门主要负责该行为的监管、引导工作和金融支持的“生态环境”的建设,金融机构是金融资源的掌握者和分配者,在金融支持行为中是主动方。金融支持的机制是否完善,金融支持的环境是否良好主要取决于这两者的行为,因此优化金融支持乘用车企业科技创新行为的建议主要应当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两个方面给出。

5.1金融机构的优化建议

首先,金融机构必须对乘用车企业的科技创新有更深刻的把握。深入了解乘用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律,科学认识乘用车市场动态和发展前景是正确选择金融支持对象保证投资成功率的前提,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高效的研究机制对乘用车产业进行研究。其次,金融机构自身需要不断地发展于完善。当前金融机构应当发展自身以适应投融资行为不断市场化的趋势,同时在资本市场结构单一的现状下应强化风险应对能力。要健全金融机构的市场功能,构建立体式、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还需要适应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积极拓展金融宽度。

5.2政府优化建议

(1)要提高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要改变政府与金融支持行为中市场主体的关系,政府主导必须让位于市场主导,对于应当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行为政府必须减少干预。(2)要完善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鼓励与保护作用。政府对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既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放任不管,政府与市场应当合理分相互衔接。由对于存在较强负外部效应的科技创新政府也应该做出限制,保护他人的利益不受侵害。(3)要建立种类丰富、层次齐全的资本市场。要采取有力的手段和措施切实扩大直接融资的比率。要发展债券市场、商业信用市场和金融租赁市场。完善企业上市、退市机制,加强行业指导与风险预警。引导企业增加直接融资的数量与比例,提高资本效率。

作者:侯振宗 唐欣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俊,周晓杰,寻舸,袁怀宇,侯茂章.科技金融助推创新驱动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3(7).

[2]刘新同.对我国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所处地位判断[J].科技管理研究,2005,12.

科研市场研究范文4

【关键词】科学;配置土地;市场化机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中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近些年,随着各种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找到一条正确的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是时代赋予当今有关部门的重要使命与任务。

1 配置土地资源时所出现的问题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的不断发展,在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还不够科学,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这样的问题逐渐呈现着严重上升的趋势,不够明确的产权问题存在于土地的配置与使用当中,农村用地往市场用地转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垄断征地的方式,使竞争性与泛性严重的不足,应该依据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土地征收标准,没有清晰的界定公共利益的本身情况,造成滥用征地的现象也是非常的普遍,进而合理、公正、进步的配置土地资源的目的也没有得到实现。

2 土地配置在市场机制中的办法

2.1 实质性的办法

2.1.1 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市场规律进行有效的结合

(1)对土地市场权的主体进行重新的塑造,征地的程序一定要公正、公开,将土地市场化的模式不断地向前推进。将政府垄断的形式打破,使地权更加的明确,使土地财产的权利不断的被农民所认知,将土地市场化的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土地权利的主体进行重塑是将改革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公民的权利在农民当中也能够很好的进行实现。只有遵循这样的方式,人们才可以真正的享受到改革的成果。现阶段,很难对土地成本和土地制度变迁收益进行确定,在改革的时候,对农村的成员要进行调查,不同形式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完全可以进行变迁的。

(2)将集体化的土地产权在农村当中不断的进行加快,对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和一些的权能要用法律的形式给予明确,在农民享有自身土地权利的过程中,要进行发证证明。国家不应该将经营性的用地进行收回,对于集体组建用地入市的情况要给予赞同。人们在进行土地交易时能够利用市场进行平等的交易,进而将第2、3产业发展起来,经土地的级差收益在这其中得到很好的获取。

(3)科学运用征地权,对征地的范围要进行严格界定。我国现阶段制度的不足之处就是存在过于宽的征地范围。使用征地权就是为了公共的目标,这是很多国家的相同特点。不断的改革征地的制度,对政府的征地特征进行规范是首先应该做的事情,依据中国的法律,为了公共利益的着想是征地的主要出发点,对公共利益的含义要进行细致的明确与界定,对于是否符合公共的利益,这是在征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逐渐向着市场化方向去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

(4)运功市场的方式对土地价值进行评估,寻租土地空间要不断地进行降低。在对农村土地进行流转规范的大背景之下,使征地权的行使空间不断的减少,在获得建设用地的时候,利用非征地的办法,根据农民公共建设用地的市场流转为主要的前提,对形成机制和有关的评估方式进行探索。

(5)对土地进行征地补偿的时候,要依据市场的规律来进行,农民对土地差收益进行获得的时候,要按照合理的交易程序来实现,国家对这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视,经常的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进行改革,国家也了有关的文件明确的规定:依据对农民权益的的保证,对征地的规模进行掌控的原则,对征地的制度进行改革,对征地的程序不断的进行完善。对于经营性和公益性的建设用地要进行严格的界定,土地的用途管理与总体的规划是征收土地时的主要标准,把合理的补偿及时的贯彻到农民的手中。

为了使农民的权益能够得到切实的保证,对于征地的补偿要依据现阶段发达国家的做法去做,依据土地的市场价值来进行,补偿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公平性,绝对不可以损害农民的利益来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特别是铁路、公路等国家设施的建设,不能依仗着国家的建设就将土地的价格进行随意的降低。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在进行征地制度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经国家、各个部门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认真地权衡,还要以多样的化的方式对土地进行征收。

2.1.2 完善土地配置的市场环境

每个地区要对土地利用计划和总的规划进行遵循的大背景之下,而且还要进行严格的执行,依据不断变化的房地产市场的特征,对土地的供给结构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供应的时间及方式上也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于一些地区存在住房价格和用地不断上涨的情况,整体土地用地的比例当中要尽可能的调高住房的用地,对于一些住房的供应量要适当进行增加,例如经济适用的住房建设、中等产地与普通商品住房等。对于别墅类型的用地供应要不断的进行降低,开发与整理土地,使土地开发的成本不断的减低,将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能力不断的提升。

对土地的转让管理要严格的进行明确,对于一些房地产开发的项目与法律标准存在过多分歧的,不应该允许其进行转让,对炒卖土地的不法行为要给予严格的治理。

政府的改革要不断的进行深化,对土地的规划与城市的规划要有效的结合起来,将长效的机制建立起来,才会将良性的、成熟的土地市场培养起来,根据市场经济的控制原则,对土地的利用规划进行合理的掌握。

2.2 市场化配套的方式

2.2.1 改革金融系统

对于一些土地集体所有的情况,通过征用的方式以后就有开发者所持有,银行的抵押在中间在经过一定的调整,就会对开发者带来巨额的利润,因此,在对这方面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越过这样的怪圈,不可以抵押没有所有权的土地,因此在对土地的市场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对金融制度的治理就是对这方面进行治理的核心所在。所以对集体的土体进行征收就会以公共用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一规律要进行明确;因此对土地的剩余利润率,金融部门要进行合理的分配,使经济的发展受到保障。

2.2.2 进行地方税制的改革与其配套

首先,用土地年租制代替批租制的大背景之下,将土地开发的租让资金划归到物业税当中,按年进行缴纳,并将现阶段房地产开发的一些税项也与物业税进行结合。将土地的增值税和其他的一些杂税进行取消;其次,将当今阶段的开发房地产的房税与具体的契税进行有效的合并。

3 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我国的土地制度的合理配置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土地是我国的重要资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在现阶段对于土地配置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因此,导致我国的土地资源在很多的地方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一些贪图利益的人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严重的损害了人民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的权利,因此,运用科学的方式对土地进行配置,不断的向着市场机制的配置方向去发展,是现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科研市场研究范文5

关键词:柜台交易市场;科技型企业;中小企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科技型企业是社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推动力,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以美国为例,科技型企业获得的美国专利,占总数的60%。科技型企业孕育着新发明和新产品,并推动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和企业结构将得到优化,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升级。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活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寒暑表”,而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活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尤为明显,美国的“新经济”就是创新与创业活动持续作用的结果。

由于科技型企业较高的研究开发密集度、高层次智力和知识成本,以及技术创新频率等特点,科技型企业在创立和运营方面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一般占其产品销售额的5%~10%之间,最高的可达50%。以智力和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良好畅通的融资渠道成为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推行柜台交易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来说,柜台交易市场(OTC)是其主要的融资场所,同时作为完整的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柜台交易市场还可以作为上市公司的培育和退出场所。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其中就包括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借着这一政策,本文将重点研究面对柜台交易市场的、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政策模式。面向柜台交易市场,政府的重点应该建立一整套政策体系为资本市场培育优秀的上市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管和扶持通过资本市场这一跳板将其推向更高层次。

一、国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综述

(一)美国。美国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情况,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加以扶持,竭力为中小企业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其政策体系中主要包括:通过《小企业创新发展法》(2008年修订)、《小企业创新科研计划》、《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等完善技术创新的立法保障;设立企业技术创新和转让奖励项目,分阶段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资助,企业技术转让奖励项目由国家科学基金会等5个部门负责,旨在推动非赢利性科研机构向科技型小企业转让科技成果;设置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吸引风险投资进入;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设立小企业管理署专门从事中小企业管理,在全国范围设立商业信息中心,免费向中小企业提供最广泛的信息服务和资料服务。

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模式和体系比较健全和完善,既有直接融资,也有间接融资,有市场化运作体系,又有政府协调和控制。(图1)

其中:①提供担保;②优惠贷款;③低息贷款、购买或担保购买企业的证券;④直接贷款和自然灾害贷款;⑤创新研究资助;⑥商业银行贷款;⑦私人借款;⑧自身储蓄;⑨通过NASDAQ二板市场以及柜台交易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二)日本。日本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政策体系:第一,健全法律法规,是西方国家中中小企业立法最健全的国家;第二,对技术、新产品开发补助金与减免税制度;第三,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包括由国家法律保护的民间合作信用系统、经营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为中小企业设立的政策性融资机构;第四,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成立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基金;第五,由政府资助“产-学-管”一体的科研开发体制;第三,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组建了自己的第二板块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和第二柜台交易市场。在第二柜台交易市场,上市条件十分宽松,亏损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也可以上市。

(三)印度。印度制定了《小工业政策》,内容包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财税支持、信贷支持、技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促进营销等。另外,印度政府通过税收设立技术开发和应用基金;在科研机构内建立企业化发展中心,为培植科技型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实施科技企业孵化计划,包括科技管理园区(STEPs)计划和技术商业孵化器(TBIs)计划;积极推动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尤其是不断完善柜台交易市场体制吸纳更多中小科技企业进入。

(四)中国台湾。我国台湾地区在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方面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其政策体系主要包括:颁布《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和《科技基本大法》等法规,制定“经济部所属事业协助中小企业推动研究发展计划”,进一步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设有领导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对中小企业管理的专门机构,双管齐下;建立创业育成中心,发挥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建立全面的资金支持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辅导经费的年增长率将不低于15%的水平;颁布《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及《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明确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提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有利的融资服务措施,如“策略性科技工业投资计划贷款”、“中小企业开发性计划及中小企业升级贷款”、“外币资金融通”等,规范柜台交易市场(我国台湾称为店头市场)的组织形式及交易机制,重新核定“第三类科技事业股票上市标准”,使得高科技产业得以有较宽松的标准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

整体来说,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主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增加财政支出、税收优惠、设立专管政府机构、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展开,其主要内容集中在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支持上。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构成体系的转变及影响因素

目前,以政府、个人为主导,以风险投资为辅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扶持体系由于其覆盖范围比较狭窄,显然不能满足现有科技型企业的需求,巨大的资金缺口有待填补。借助柜台交易市场的兴起,应当将以政府、个人储蓄和银行贷款为主导,以风险投资和社会公众为辅助的孵化培育优质项目或初创企业推进到以社会公众资金和风险投资为主,以银行贷款、政府和个人储蓄为辅助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的引导、社会投资环境、柜台交易市场的运行与监管、项目自身的价值与潜力、企业对待柜台交易市场的态度,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度,等等。对这些因素加以归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政府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金融方面,包括与商业及政策性银行共建投资基金、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和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等等;财政方面,主要是对科技研发的直接资助;税收方面,即给予科技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为企业营造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包括政府对政策性基金、财政拨付资金的监管,从产业结构层面对科技型企业整体的管理以及对科技型企业的信息、资料服务等等。

柜台交易市场的运行与监管,政府对柜台交易市场运作的规范和监管影响着各方的信心,也就影响着这一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企业。首先是企业所拥有的技术或者项目的市场价值与潜力,其市场价值与潜力越高,未来盈利能力预期越高,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就越高。其次是企业对柜台交易市场的认知度和态度。认知度即企业对柜台交易市场的了解程度,包括进入要求及运作机制,等等;态度即企业进入柜台交易市场的意愿,有些企业考虑到进入市场对其控制权的稀释、财务信息披露和技术外泄等因素而不愿上市。最后是企业管理水平。柜台交易市场对企业的组织运行、财务管理水平都提出一定要求。

(三)社会公众。社会公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柜台交易市场的参与度,美国的资本市场就是建立在柜台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所以美国的柜台交易市场所吸纳的公众资金规模较大。目前,对我国柜台交易市场的参与者是否包含个人投资者还有待研究。(图2)

三、政策建设及完善重点

(一)加强政府职能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政府职能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研发的管理和指导,实现从产业层面对科技企业的管理;第二,对科技企业融资指导,如成立专门的上市(柜台交易市场等)指导小组,对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必要的政策和知识的普及;第三,建立科技企业数据库,向企业及投资者共享本区域科技信息及金融资讯,等等。

(二)推进政策性基金的创新和完善。徐进、梁鸿、徐鲁媛(2007)对上海浦东新区科技型企业融资扶持的政策性基金及运作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将政策性基金分为“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货款风险补偿基金”,其内容如图3所示。(图3)

上海浦东新区的政策性基金及运作模式对推进政策性基金的创新和完善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所以在政策性基金的创新和完善方面应该在先有模式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并提高基金运作效率,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

(三)培育优质项目源。天津财经大学高正平教授曾指出:在资金进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迫切的任务就是培育“优质项目源”。进津的风险投资公司及商业银行也表达了对更多优质投资项目的渴望。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其整体协调的功能,整合“产-学-研”的链条,建立一个按市场需求定研发的机制,避免研无所用。

(四)科技企业自身建设。虽然柜台交易市场一般对企业的要求不高,但是由于进入柜台交易市场前后都需要有必需的财务披露、考核等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在做好自身科技研发的同时还要兼顾企业其他方面的建设,政府可以通过前述职能机构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

四、研究不足及未来方向

本文只在考虑柜台交易市场前提下,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模式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步伐,满足其资金需求。在考虑影响因素时缺乏数据支持,可能会对模型的提出产生影响。另外,成熟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以及科技型企业在科技研发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急需研究和讨论的。(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柳承璐,金占明.“我国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导报,1998.9.

[2]尹建华,王兆华,苏敬勤,王国红.“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

[3]黎海波.“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扶持经验”[J],科技与区域经济,汕头科技,2006年3月.

[4]陈静,阳晖.“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5月中旬刊(总第230期).

[5]徐子尧,彭慧玲,牟德富.“日本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及启示”,经济论坛,2004年8月.

[6]付东荔,林安,许永模.“日本科技政策与中小企业的振兴”,材料保护,1998年9月.

科研市场研究范文6

关键词:科技查新;困境;盈利模式;市场推广;热带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210

1990年,国家科技部发文要求抽检全国首批科技成果检索机构,是我国科技查新工作全面开展的标志性事件,1995年,热带农业科技查新中心建立,伴随着《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与《科技查新规范》的先后出台,中心作为全国第一批科技查新单位,科技查新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断提升。此后,国家科技部逐步放松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资质管理,科技查新工作的行政化色彩日趋淡化,开始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手段,遵循“需求决定产出”的市场规律[1]。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经济领域越发重视科技研发的投入,科研活动日趋频繁,科技查新的需求不断增加,无论是科技查新机构还是科技查新人员都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态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不同行业和专业的科技查新机构450多家,其中经农业部认定的农业领域的科技查新机构46家[2,3],其中包括热带农业科技查新中心。这些科技查新C构主要承担农业课题立项、农业项目跟踪、农业科学成果鉴定等查新检索任务,此外还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检索咨询服务,比如农业课题的选定,农业专题的文献检索,农业技术的查询等。

随着农业科技市场的全面放开,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查新任务日趋严重,市场化经营的科技查新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在当前的科技查新市场中,竞争主体有位于相同省份、相同行业的,也有不同省份、不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已经打破了之前的省域区划的界限。因而,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科技查新机构进入到农业科技信息检索市场竞争中来,对于该机构而言,这既是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也是竞争压力陡增的发展挑战。因此,对科技查新业务的盈利模式问题及市场推广策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科技查新服务工作面临的困境

1.1 滞后的科技查新支撑体系

2003年至今的13a里,国内的科技查新机构脱离了政府的审批和资质审查,不再受行政公权力的干扰和制约,开始遵循市场化的运行规律,这就导致科技查新工作得不到高效的统一管理,科技查新管理体系不够系统全面,没有健全的质量监管机制,质量考评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因而,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支撑体系严重落后,无论是文献资源、查新管理、查新质量管控,还是查新人员素质提升、科技查新服务都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因前期投入的制约,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查新机构相比,在文献数据库,特别是外文全文数据库的使用中存在缺陷,无法满足科技查新日益多元化的要求,影响了科技查新质量的提升,降低了科技查新报告的准确度和科技含量,给科技查新业务的市场开拓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文献资源的制约

早在20世纪90年代,Dialog系统就已经在国外的科技查新机构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是当时西方国家文献检索的必选工具。因而,鉴于Dialog系统丰富的文献资源,灵活的检索设计以及快捷的反应速度,包括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在内的国内的众多科技查新机构都将其作为工作首选,并沿用至今。但是近年来,美国的《政府报告索引》,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以及英国的《化学文摘》等权威数据资源陆续退出了dialog系统,给特定领域的科技查新造成了障碍和困扰[4]。因而如果相关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涉及到上述数据资源所在的领域,就必须斥资购买相应的替代资源,确保外文文献的重复率和覆盖率不受影响,保障科技查新的质量,这是一笔额外的投资,增加了科技查新成本。或者就须停止特定领域科技查新业务的办理,亦或是寻求其他科技查新机构的帮助,又会影响到查新项目的连续性。

1.3 管理缺失

目前,热带农业科技查新工作还不够规范,缺乏完备的管理体制。早年颁布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是国内各大科技查新机构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指导,但是上述2个文件并不具备严肃的法律约束力,特别是对于科技查新机构提供的查新报告,并没有细化的标准要求和操作规范。管理的缺失导致没有一个职能部门或者一部管理规范能够有效的评价一份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尤其是2003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科技查新的业务不断增加,查新范围不断扩大,新的查新点不断增加,不同资源条件的科技查新机构给出的查新报告质量相差很大;随着科技部取消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资质管理,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对众多的科技查新进行权威的管理和审查,间接导致了科技查新市场的混乱。

1.4 查新业务数量和质量的不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科研领域的投资规模不断壮大,科研项目的种类更加繁多,数量更加庞大,给当前的科技查新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尽管业务量大幅增长了,但受理时间比较集中,时间要求更为紧迫,有限的科技查新人员面对时间要求紧迫的、任务量巨大的科技查新任务,要同时兼顾查新报告的质量和科技查新的速度,很可能会出现工作安排忙闲不均的状态,因而,当前,科技查新机构普遍面临着查新业务数量、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1.5 学科专家配备欠缺及不全面

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人员及图书情报专业信息管理及涉农专业为主,但是近年来,不同专业和学科的科技查新任务都有出现,并且学科交叉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很难准确的判定科技查新的关键词和查新点,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但是任何一个科技查新机构,都不可能囊括全部学科的专业人才,也不可能仅仅因为一笔两笔的科技查新业务,专门聘请偏冷专业的查新人才。因而,查新机构间的绝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查新员跨专业完成的。

2 科技查新赢利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2.1 查新资质认证与业务管理不规范

热带农业科技的查新资质源自农业部和所在省份的多重授权,尤其不能跨越授权范围,查新机构要严格确保科技查新在授权范围内进行,自觉接受相关部委及所在地有关部门的年度审查、业务抽检。早在2003年,中国入世之后,科技部不再行使统一认证和全面管理查新机构资质的职责,正是因为此,很多查新机构误以为科技查新降低了门槛,很多根本不具备查新能力的结构也进入了科技查新市场,引发了科技查新市场的混乱,这种现象也给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开展正规的查新工作造成了困扰。这种困扰表现为:部分机构的查新报告出现不真实的栏目填报,随意填写中国知网、中国专利信息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的知名数据库,随意填写人为扩大的检索数据库,一些查新机构并没有购买规定数量和类别的中文科技期刊,并未进行应有的手工检索,也公然的填写对某某核心期刊进行了手工检索,导致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很难体现;随意的接受其他几个的查新委托,随意跨越原有的资质认证的授权范围;对单位自有的科研项目进行自行查新,这同样也是违反查新规范的;使用了少量不具备查新工作资质、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专业信誉,阻碍了科技查新市场的全面开拓。作为一项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公益性事业,科技查新难免会因为费用收取、查新时限等问题引发混乱的市场竞争,这对于热带农业科技查新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业务扩张是极为不利的影响。

2.2 手工检索的重要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对于科技查新,应当遵循微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二者高效结合的检索业务规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数据库规模不断扩大,微机检索由于检索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等优势,能够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信息检索,造成手工检索的重要作用被逐渐淡忘,导致了科技查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难以保证。具体到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而言,对手工检索的忽视表现为:热带农业科研工作对早期文献的忽视,该领域的科技期刊出现电子版本的历史较短,早期的科技文献没有全部收录;相关汇报材料、工作通报及工作汇编中的科技信息被遗忘或忽视,电子文献中并不包含这部分资料;产品信息被漏检,鉴于科技期刊印刷版信息更新要超前于电子文献的更新,刊登在印刷版科技期刊封面、插页上的产品信息、特别是新产品信息得不到及时收录。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手工检索才能够对完整的数据库进行查新检索,尽管手工检索速度慢,操作繁琐,但是能够弥补微机检索的疏漏和缺陷,是机检的重要补充。今后,即使电子文献数据库会不断扩大和更新,也依然不能减少必要的手工检索,这是机检所不能取代的。热带农业科技查新要严格遵循查新的规范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充分挖掘手工检索的重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技查新的质量。

2.3 查新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该机构从事科技查新的工作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从业态度直接决定了科技查新的质量。总的来说,合格的科技查新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文献检索专业而娴熟,能够熟练的运用现代化的检索设备和检索工具,外语纯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材料写作能力过关,具有高度的职业热情。具体到该机构,从事科技查新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外语专业人才、热带农业人才,教育背景不同,综合素质各有不同,部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检索观念落后,客观上影响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事实上,作为主攻热带农业科技查新的机构,配备资质齐全的兼具专业知识和查新技能的工作人员团队并不现实,甚至并非所有的查新人员都必须具备查新资质。因而,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时,一旦面对其他门类的热带农业学科或者小众的查新课题,检索词及检测手段的选择就可能出现偏差,导致出现误检或者遗漏,从而降低了科技查新的准确度。

随着科技查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查新机构的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热带农业科技查新面临着容量剧增和学科交叉的挑战,现有的科技查新人员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全新的科技查新需求,查新人员的技术层次、知识结构、专业类型都应当阶段性的提升和改造。

3 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市场推广策略

3.1 搭建多元化的科技查新支撑平台

目前,国内针对科技查新支撑平台的研究并不多,仅有少数学者从查新报告的质量、文献数据库以及科技查新服务管理等角度探索了科技查新支撑平台的构建途径,现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应有的系统性,但是对科技查新支撑平台的构成元素和筹建主体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对于搭建多元化的科技查新支撑平台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搭建多元化的科技查新支撑平台,要同步推进政府支撑、资源支撑、管理支撑和人才支撑,要注重对多元化、个性化的科技查新需求的满足,要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科技查新支撑平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运行水平,从而帮助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工作上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3.2 牵头成立科技查新行业联盟

部分省份在这个领域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了加强所在地(区域)的科技查新工作管理,提升科技查新单位的工作效益,促进科技查新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5]。2014年,浙江省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C构联合,建立了国内首个省域内的快捷查新行业协会,引进了内部竞争机制和行业规范机制。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应当借鉴这一做法,牵头筹建所在地的科技查新行业联盟组织,加强所在地科技查新咨询的行业管理,注重科技查新工作流程的规范与统一,形成统一的科技查新培训体系,进而全面提升本省的科技查新工作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要向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呼吁,重视科技查新行业联盟建设,以行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载体,加速科技查新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结束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陈旧局面。

3.3 拓展查新服务的新领域,开展多元化服务模式

3.3.1 开展嵌入式服务模式

当前,国外的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校等各类机构,已经普遍的采用了嵌入式服务。当前,信息所在对嵌入式服务的使用还刚刚起步,要探索不同于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嵌入式信息服务”模式,以此作为科技查新工作开展的技术保障,以科技查新中心为平台,向更多的科研机关、农业企业和种植户提供“嵌入式文献信息服务”,提供很广泛的渗透式的科技查新衍生服务。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要加强与热带农业产业及企业的科研合作力度,共同选定和承担科研项目,在项目立项调研、课题选择、研究过程以及成果检验的整个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文献检索服务。发挥信息过滤、文献分析及报告检测的作用,发挥科技查新的技术优势,针对具体的热带农业项目,选择最恰当的文献数据库,为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同时还应当密切关注国外热带农业的行业技术发展、市场环境变化,关注国外大中型热带农业企业的发展动向,结合文献检索和科技查新工作,把握热带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帮助国内的热带农业产业调整科技攻关方向,制订恰当的市场营销战略。

3.3.2 开展查新预检和查新后续跟踪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热带农业的查新项目经常过于集中,并没有布设科技查新预检工序。所谓的科技查新审核只是针对查新的技术要素和查新点,简单的审核之后即开始科技查新,将查新任务配发给查新工作人员。完成科技查新后,往往就不再关注之前的查新项目。也就是说,科研项目结束立项查新后,查新机构通常不会继续开展信息检索服务,后续的跟踪服务到此为止。特别是查新报告给出之后,查新机构更是和查新项目完成脱离关系,很少继续跟踪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作为科技查新的重要环节,科技查新预检的作用不可忽视,工作人员要依据预检的结果判断项目的创新点,形成系统的技术创新体系。因而,科技查新服务,预检工作要全面充分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查新的准确度和科学性,才能确保查新报告的质量。

此外,以热带农业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查新工作还要注重后续信息跟踪服务的开展,要让科技研发人员全面充分的掌握查新信息,进而把握科研项目的进度和技术创新点,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可以说,科技查新预检和后续跟踪是对传统的科技查新的补充,之后实现了科技查新预检和后续跟踪服务的全面结合,才能保持参与科技查新的科研项目的完整与独立,提高科技查新的工作质量,为开拓科技查新市场独辟蹊径。

3.3.3 搭建查新事实型数据平台,提供增值型查新服务

为了规避市场上混乱无章的科技查新行为的影响,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应当积极搭建科技查新成果共享体系,建立查新事实型数据库平台,避免查新单位及个人跨区域的重复查新,为其提供增值型的查新服务。所谓事实型查新数据平台,指的是一个汇集了众多实践数据和理论指示的信息集合,是用已经获得的科技信息搭建的特定的数据库[6]。事实型查新数据平台,能够帮助查新单位更加便捷的获取已有信息,对未知状态进行科学的判断。鉴于国内尚未建立起完备系统的事实型数据平台,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可以就此做出积极的探索,构建基于事实型数据资源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科技查新工作平台,凭借各类信息分析工具,借助相关人才资源,搭建能够提供科技查新增值服务的新型模型,对要求科技查新的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准确的衡量,从而帮助热带农业科研事业建立科学完善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更好的占据科技查新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杨珊珊,王文杰,景丽.浅谈企业科技查新机构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3).

[2]张莉.创建品牌科技查新机构研究[J].情报探索,2010(10).

[3]董定超,曾筱芬.浅析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管理与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

[4]种艳秋,于秀芬,郭秀梅,梁爽.吉林省高等院校查新机构企业化模式探讨及评价[J].农业图书情笱Э,2011(11).

[5]孙慧明,邓菊英,王璇.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