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1

传统企业观念的出发点是企业,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能充分地考虑到顾客的利益,常常和顾客达成的是交易,而这些交易是不长久的,易于变化的。顾客对企业不忠诚,往往去尝试新的产品与服务,这样顾客的风险也比较高;而同时企业保不住老顾客,只好去开发新顾客,企业的成本也高。这样的企业营销观念导致了企业和顾客的双输。

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出发点是顾客,企业把自己当作顾客,用顾客的体验来设计企业,企业奉行“我们来到贵地,并不是来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而是来做你们要我们做的事情”,最后的结局就是顾客成为老顾客,减少了尝试新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企业也减少了开发新顾客的成本。结果企业和顾客是双赢。现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同时具备个性化的营销能力和一种能够将互联网、信息和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

二、现代企业外部的营销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营销服务体系建立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上程,需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首先应该完善基础性工作,比如说法律的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等外部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然后再经过试点和探索,成功之后逐步推广,并且不断总结和完善。

2.分权化原则

企业司与省级政府不能大权独揽采取“自上而下”强行推广一种现代企业营销服务体系建立模式,而是应该充分放权给地市级的企业局或企业服务中心,让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我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比较大,采用同一种模式肯定不行,没有一种模式是适合所有的地区的。

3.资源整合原则

现代企业外部营销服务体系建立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将现有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志愿团体、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纳入到营销服务体系中来,而不是让所有的服务主体另起炉灶,重新建立。

4.系统化原则

系统化是指建立企业营销服务体系过程中始终要认识到营销服务体系只是企业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撇开企业服务体系,而去另外搞一个服务体系。有关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其他服务体系和其他服务功能共同存在的,甚至是同一个机构、同一批人员、同一个系统。

三、建立完善的外部营销支持体系

1.建立完备的企业法律支持体系

法律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所有企业获得均等机会和经济平等,其核心是社会公正。现在已经制定了一些企业法律、法规,如《企业促进法》、《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但还远远不够,应该在政府采购、中介服务机构、出口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法律,为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2.构建统一的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机构非常多,有企业司、乡镇企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委等,他们分别从所有制类型和行业分类对企业进行管理,形成了行政多头管理的模式。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因此应该把现有的企业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统一集中到企业局,建立统一的企业管理机构,由其负责对企业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

3.培育和支持中介服务市场

企业营销服务体系中承担大量具体服务工作的是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没有发达的中介市场,营销服务体系根本无法建立。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是不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一切都是由政府控制和管理。在市场经济机制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以间接的管理为主,不再与单个的企业发生直接关系,这就需要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有一个中间媒介,以协调双方的关系,并承担一些原政府部门的社会服务职能。

四、形成多层次的服务主体

1.企业服务中心

企业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在营销服务体系中起着核心机构的作用:一方面向企业提供营销咨询、培训、市场信息及营销诊断等服务,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行业和市场需求变化,提供预测研究报告;另一方面做好营销服务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指导、统筹和协调其他服务机构做好营销服务上作。企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免费的或者尽量少收费。

2.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一般是营利性的,为了引导他们为企业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转包和财政补贴等办法扶持他们的发展。政府可以选择许多中介服务机构(比如通过招标的方式),提供其他方面不愿或不能提供的营销服务。

3.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

他们的经费来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会员交纳的会费,提供服务的收费,企业和个人的捐助。自律性组织分为两类:一是专业性的协作组织,如管理协会信息协会和销售协会;一是行业协会、商会,为企业提供行业发展信息、营销经验交流、市场信息等服务。

4.民间志愿团体

民间志愿团体一般是非营利性团体或组织,免费为企业提供营销服务。民间志愿团体有:由退休和在职的经理组成的“退休和在职经理团”;由大学教授、研究生和大学生组成的“大学服务团”;各类志愿者组成的“企业服务团”。政府应该对民间志愿团体提供一些资助来扶持他们的发展,从而间接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

五、提供内容丰富、形势多样的营销服务

1.营销咨询、诊断服务

针对在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可以向企业服务中心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内容包括:推广和普及营销观念和方法;分析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帮助制定营销战略及开拓市场研究;制定市场调查、公关和广告宣传策划;设计销售渠道;制定价格和竞争策略等。

2.营销促进活动

帮助企业扩大对外合作的渠道,寻找更多商机。主要内容包括:促进企业与国际企业的配套协作,引导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向专业化发展,以获得稳定的市场;建立专业化市场,让企业在家门口销售产品;为企业组织产品交易会、展示会、订货会;帮助进行营销策划和实施的指导,帮助推广和宣传企业的产品。

3.营销培训

营销培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营销知识的培训。对所有的营销人员进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普及推广现代营销理念,使其掌握和了解制定营销战略,掌握营销组合(4P)、市场调查、客户管理的方法,了解国内外最新营销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动态,分析经典营销案例。二是对营销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包括对新销售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业务知识、销售技巧和销售知识;对有经验的销售人员的培训,改进他们的销售技巧,更新销售知识。可采用讲解-示范-操作-回顾的销售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方法。

4.提供营销信息服务

通过企业服务中心、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等组织和机构向企业提供行业信息、市场信息、需求信息、竞争分析等营销信息;政府应该建立企业信息网,使企业既可以从网站及时了解所需的各种市场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在网上展示、销售产品和服务,开展网上用户沟通和调查。

5.提供出口服务

政府应授予更多的企业出口权,使更多的企业能进入国际市场;为企业出口商提供出口信贷等融资服务;提供出口咨询,传授国际贸易的知识;帮助培养国际贸易的知识;定期向企业提供国际市场的研究和报告;组织出访贸易团和交易会;开展经济外交,排除贸易壁垒;成立出口服务中心,帮助企业寻找出口商、制定出口计划、帮助申报出口信贷等。

六、结论

建立现代企业外部的营销服务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体制的理顺、机构的重新设置、法律的完善、政府的支持、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各种行业组织的成熟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逐步构建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又要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运作,待取得经验后再推广,逐步建成我国现代企业外部的营销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2

湖北在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找出差距和问题,从而可为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提供舆论导向与参考依据,也对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郑伟民等[1]构建了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优化思路。贾玉巧[2]分析了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特点、特殊要求、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力求获得具体、通用的现代服务行业投资环境评价因素。也有一些学者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进行了研究:金英笋[3]比较了中韩两国金融、保险业的投资环境的差别,佘松涛等[4]运用TOPSIS决策法建立决策矩阵分析了金融环境对于投资吸引能力的大小。在房地产行业,陈俊华等[5]以西部典型城市攀枝花市为例证进行了多层次综合评估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攀枝花市房地产投资环境高于四川省的整体平均水平。陈基纯等[6]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房地产投资环境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地区差异明显。周勇等[7]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引入到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中,并通过辽宁省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文连台[8]就提升文化创业投资环境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另外,在旅游行业,佘国强等[9]指出旅游投资环境分析方法应该是针对具体地区、具体项目进行的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具体项目构建了长沙市旅游投资项目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相关评价。吴晓春等[10]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对陕西省10个地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也提出了改善旅游投资环境的建议。郭伟等[11]运用可拓工程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河北省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评判得出了河北省各市旅游投资环境强弱5个不同等级和11个城市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排序。综上,已有的文献在引导我国各地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不断发展和深入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评价对象多为城市,以整个省级行政区作为单位进行评价的文献较少,对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文献更少;二是针对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的投资环境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但对现代服务业进行整体评价研究的较少;三是忽视了基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设置相应标准对初选指标体系的筛选。鉴于以上分析,为了侧重于揭示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因素,本文将构建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客观评价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及中部各省的状况,并比较分析湖北省与发达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结合问题形成的机制提出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系统性、客观性、比较性等原则,按照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具体要求[12],结合国家、湖北省统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公布的定量指标,确定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21个指标构成。

3实证分析

3.1判断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及各省统计年鉴,为了消除评价指标量纲差异对因子分析的影响,本文将原始数据进行Z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各指标均值为0,方差为1。然后将样本的各个指标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KMO与Bart-lett检验。如表2所示,KMO检验值为0.721,大于0.7这一临界值,且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样本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3.2提出3个公因子借助于SPSS软件进行公因子标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从20个变量中提取4个公因子,4个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数据表明这4个公因子能够代表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充分反映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概况。利用所选数据作的公因子碎石图可以看出(见图1),提取前4个公因子时,特征值变化十分显著,而提取第4个以上的公因子时,特征值的变化很小,曲线平缓。由此也可以说明4个公因子的提取对原始变量信息的刻画有显著作用,而4个以上公因子的提取对原始变量信息的刻画无显著贡献。

3.3因子旋转及因子解释在对所提取的4个公因子建立载荷矩阵时,由于原始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部分因子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为突出各公因子代表的变量,明确每个公因子的意义,以便于对每个因子载荷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方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旋转,从而得到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13]。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每一个值代表原有变量与每个公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则公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越强。从表4中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指标X1、X2、X3、X4、X5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基础、消费支出,因此命名为经济环境因子;第二公因子在指标X6、X7、X8、X9、X10、X11、X12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对经济贡献度,因此命名为产业环境因子;第三公因子在指标X13、X14、X15、X16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包含了教育水平、人口结构、就业贡献度等方面对现代服务业的环境支撑,可以命名为社会文化环境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在指标X17、X18、X19、X20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科技支撑状况,可以命名为科技环境因子。3.4公因子排序及综合得分为了计算公因子得分,利用回归法将公因子对指标变量作线性回归,得到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该矩阵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乘积,可计算出公因子的因子得分。

3.5评价结果分析从表5的统计分析结果看,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位居第12位,在中部6省中位于第2位。虽然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排名在全国处于中上地位,与中部6省相比稍有优势,但与上海、北京、广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从以下各类公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经济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17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3位。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对生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扩大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近年来湖北城乡居民逐渐提高的消费支出释放出了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使现代服务业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整体发展态势。产业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10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1位。尽管湖北现代服务业集群效应初现,但是湖北的金融、房地产等科技含量高、需求潜力巨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当前,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其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已达50%以上。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等反映现代服务业规模、结构方面的指标也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就在于湖北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偏低,制约了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因此,切实提高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激活引资与投资机制,仍可谓当务之急。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9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2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撑。当前,湖北总人口中45.5%在农村,农村的教育水平与人口素质相对落后,人才的欠缺已成为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湖北省应立足教育人文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推动形成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加快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切实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挥湖北现代服务业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潜力。科技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7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1位。2013年,湖北通过开展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市场成交额与三种专利授权数持续扩大,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增强;湖北还探索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研究机构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并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通过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当前,湖北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湖北还应积极发挥科技的核心支撑和强力引擎作用,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4提升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4.1增强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动力

4.1.1实施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为加快推进符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首先,基础设施建设须先行,重点应投向城镇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其次,各部门应抓紧制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法规,落实经费保障,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通过持续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畅通资金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第三,要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为驱动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城镇建设、提供就业、产业协同和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特别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镇产业体系品质,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14]。

4.1.2优化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环境湖北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根据现代服务业不同阶段的投融资需求与特点,在投资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投融资多元化方式:第一,坚持财政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湖北应该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按照“整合存量,统筹增量”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关键领域、重点产业。第二,推进银行制度创新。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等新模式,加快开发适应现代服务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保险质押等贷款融资产品,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第三,完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吸纳就业多、发展前景好以及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的现代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第四,建设湖北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按照不同业态、不同成长阶段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提供包括贷款担保、天使投资、投行券商业务等在内的差异化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的对接,积极破解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难题。

4.1.3完善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体系鼓励湖北地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化基地、高等学校等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管理机构,形成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体系。首先,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务环境建设。其次,按照《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要求,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方向,优化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具体包括:围绕生产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改造提升生产业。加强网络化、个性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15]。第三,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现代服务业学科体系,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湖北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急需的产业人才。一是积极落实《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加强对以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的投资,有计划地扩大招生规模。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建立一批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高素质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二是合理制定规划、支持地方和高新园区(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和高科技现代服务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训。三是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科技专家库,为开展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提供支撑。四是深化开放交流,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大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尤其应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通晓国际惯例、熟悉现代管理的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第四,支持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强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转移、投融资、人力资源、交流与培训、信息与宣传、知识产权等服务。另外,要扶持人才中介业务的发展,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工程,通过培训,引导其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创新的保护力度。

4.2探索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4.2.1加强跨国和跨区域的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平台建设随着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趋势明显,湖北已成为吸引投资的前沿阵地,必须推动湖北现代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湖北可充分发挥自身交通方便、文化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包括商贸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旅游、对外工程承包、文化出口等服务贸易,加快崛起进程。再如,湖北是法国在华投资最大的省份,可进一步拓展湖北与法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投资合作,充分借鉴该国的经验,不断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对内开放合作中应注重区域协作共赢发展原则,湖北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这一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支撑带,以及与湘、赣、皖三省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契机,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全局和局部、长远与当前、沿江与腹地的关系,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4.2.2形成“两圈一带”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联动格局在“两圈一带”、一元多层次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依照优势互补、和谐共赢、整体联动、彰显特色的发展原则,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集成化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为集聚核,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造现代服务业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引导武汉提升开放层次,加快建成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国际化示范区。二是促进宜昌、襄阳等大城市扩大开放合作,实现开放型现代服务业经济跨越发展。三是支持鄂东北、鄂西北、鄂西南等地区加快开放步伐,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开放型经济增长极。同时,进一步做实“武鄂黄”、“武襄十”、“武荆宜”三条生产业功能带,并在继续完善现有服务业总体投资规划、重点产业专项规划、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制重点市州或者县市区现代服务业投资规划,形成完备的现代服务业投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地建设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

4.3构筑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优势积极构建具有湖北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现代服务项目建设。按照“策划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要求,突出抓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起龙头作用的大项目、对转型升级起关键作用的新项目、对全局发展起长远作用的好项目的引进、培育和建设。确保在建项目、前期项目和策划项目之间每年能够保持一定规模流转,增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力和后劲。

4.3.1统筹好制造业与生产业的投资结构湖北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制造业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从湖北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以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途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鼓励企业在生产的上游、下游环节适时、有序地实现制造业企业向生产业企业的转型。而生产业的发展,减少了制造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提高了制造业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为湖北省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完善的协作与配套环境。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3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羁绊。随着我国经济向“十二五”阶段迈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以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新时期下我国“三农”对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刚性需求,进而探寻促进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理念、模式及路径。

关键词:农村现代服务业 创新发展 “十二五”规划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其中,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服务业贡献率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据我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农村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9年年末,我国现有农村人口为53.4%。可见,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否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的运行。

农村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主要包括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现代服务业”和为农民生活服务的“生活现代服务业”两大体系,它们共同组成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原动力。农村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征,具有经济贡献率大,吸纳就业量多的特点。我国农业生产服务业通常包括通信、信息技术、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行业。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存在, 导致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羁绊。随着我国经济向“十二五”阶段迈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创新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

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餐饮、商贸等传统农村服务业基础上,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各地区已初步构建了多成分、多形式的农村现代服务体系。然而,在发展中却存在如下较为突出矛盾。

(一)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现代的农村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拉动区域经济作用不够显著,且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性与生活业发展偏缓。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农村现代服务业仍处于起步状态。医疗、保障、教育等与农民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据统计,我国2009年共271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646亿元,累积受益4.9亿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还难于满足我国庞大农村居民的需求。

同时,由于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使得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相对偏低。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导致农村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不流通。据统计,200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

(二)农村现代服务业仍存在较强垄断性

农村部分行业、部门仍存在着较强垄断性,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尤其是在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金融等方面长期处于垄断局面。由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极其有限,使得这些领域的服务业停滞在较低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不相匹配。例如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虽然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取得了历史上突破。然而,农村的基本普及教育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低水平、不平衡水平,城乡教育上的差距仍然在扩大。很多农村中小学仍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不少乡村学校还在危房里上课,不少农村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不少农村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资料。

(三)农村服务业滞后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农村生活业的滞后发展使得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相对偏低。农民缺乏必要的、优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最终导致农村人才流向城市。农村生产业的滞后发展使得资本等生产要素流通不畅,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农村生活业与农村生产业都落后前提下促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据统计,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

我国“三农”对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刚性需求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对现代服务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强大动力,也是现代服务业结构调整的依据所在。首先,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次,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也促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出现及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当前农村人口结构呈现了老龄化加速、流动性增大等特点。以上因素都促成农民由简单的生存型传统服务消费转向享受型、发展型的现代服务消费转变。农民偏好和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实践表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正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这些都将促成我国现有农村服务业不断调整与升级,最终发展为现代农村服务业。

(二)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现代服务业的需求

由于土地、资金、能源、环保、产能等硬约束条件,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外部资源要素供给能力的制约,部分行业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受到质疑。而服务业的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就业吸纳能力却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尤其在强调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对自然资源、环境依赖程度相对较少的服务业将更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故此,农村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不要盲目模仿城市向工业化发展,可借助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村在物流、商贸、旅游等相关特色现代服务业。

(三)农村产业化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

农村产业化发展,会使农村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化与细化,必然派生出对多种农村现代服务业的需求。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业、信息发达的电子商务业及提供融资的金融业等现代农村服务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保障。如通过农村现代物流业可以快速建立国内外的营销市场,引导农户生产符合国内外消费市场需求的标准绿色农产品,将生产市场与消费市场有效对接。再有,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必将产生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服务业由于具有分布广、易于吸纳劳动力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可以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说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现代服务业创新,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一)发展理念的创新

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首先要进行理念的创新。借鉴美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在美国,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左右,而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却至少占到了总人口的15%以上。可见,美国农村服务业实际上就是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延伸、完善、升级的过程。因此,发展农村的现代服务业不是单纯、盲目发展,而是要以农村产业升级与优化为核心,带动农村生产性与生活业发展。当前,围绕着我国农村生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表现为农村物流业与金融业较为薄弱,很多农村特色产品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好的产业项目没有足够资金予以支持。显然,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应从农村自身产业需求入手,予以创新发展。

(二)发展模式的创新

在发展模式上要予以创新,应借助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依托周边城市在地理位置、人才、资源、文化等区位优势,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我国浙江的义乌市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资源贫瘠、无地理位置优势的农业小县。如今,义乌市早已演变成名声远扬、活力四射的国际性商贸城市。从“鸡毛换糖”马路交易市场到今天的一个有“世界超市”之誉的小商品市场,其成功经验在于首先它借用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义乌人文环境优势,其次归功于义乌政府的创新发展模式――高瞻远瞩的“兴商建县”发展战略。

(三)发展路径的创新

1.确保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农村现代服务业的体制创新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要以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为切入点,积极有序地实现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以及内外资之间制度上的公平一致。通过政府来引导国有、民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到其中进行投资与经营管理。积极发展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村服务企业,为农村服务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建立农村生活性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良性循环。在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过程中,要采用生活业与生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径。促进农村生产与生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态势。在生产服务领域中,要注重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当前农村应优先发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各项富农政策、科学技术及有效的供需信息服务。在生活服务领域中要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如日本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农村生活服务业的建立与完善。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极其广泛,主要包括农村的社会福利、公共援助、儿童津贴、社会保险及农业灾难保险等,为日本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服务业走向现代化与全球化趋势中,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加快我国农村服务业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会想等.构建和谐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J].经济论坛,2008(11)

2.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少东等.农村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江西为例[J].农业考古,2008(3)

4.康文.日本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对河南的借鉴[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

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郭建军.新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与对策[J].农业展望, 2007(11)

作者简介: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围绕“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按照“立足江山,依托浙江,辐射闽赣”的要求,抢抓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政策洼地,破解发展瓶颈,加快发展休闲餐饮业、城北工业新城的配套设施、工贸物流业,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做大、行业集聚和产业提升,构建江山城北区域特色现代服务业高地,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我镇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提升我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重要意义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既是事关区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当前,加快我镇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是应对宏观形势变化,增创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工业提升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镇化发展,塑造城镇品牌的重要路径;更是全面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三、总体目标

全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5%,到2012年达到2.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8400人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到2015年达到3.45亿元,占GDP比重力争达到34%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9500人以上,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30%;到2020年全镇服务业增加值6.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7%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1000人以上,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35%以上。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工作重点

(一)加快发展休闲餐饮业,打造休闲餐饮胜地

我镇将抓住机遇,发展餐饮业,帮助农民创收并积累财富。重点做好以城北工业新城休闲餐饮业和*休闲山庄为龙头的餐饮业。发挥双塔底的城郊交通优势、*的高山蔬菜优势、闲置农舍优势,把上余土鹅、土鸡、胴骨等知名农家菜在更大范围内宣传开来,促进休闲餐饮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构筑城北现代物流集散区

1、加快建设物流中心,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城北工业新城物流中心建设,满足市区、上余镇集镇及城北工业新城的物流综合需要,同时辐射本省、江西、安徽、福建等地,形成江山城北工业新城物流集散区。

2、加快完善交通设施,着力构建物流枢纽。依托江山火车站、黄衢南高速、46省道等,形成我镇出入中原腹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南北快速通道的关节点。

(三)构建城北商贸商务名镇

依托原有城北工业新城的发展基础,深化规划布局,优化功能档次。按照做精做特的要求,加快改造和提升,有序推进特色集镇建设。大力扶持商贸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总、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态,积极引进大型连锁企业来我镇设立中心店和分店,大力支持本地商贸龙头企业建设生产资料加工配送中心、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实施跨地区经营的总部经济战略,带动我镇商贸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构建面向周边县、市、区的商贸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便利店和社区商业,完善多层次流通网络,构筑便利实惠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

(四)做好城北工业新城招商引资工作

一要注重市场化运作。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和支持市场化运作,拓宽投融资渠道,放宽、放胆、放手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引导和吸引社会广泛参与,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先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二要注重借力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服务业的开放程度,着力吸引投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以并购、收购、参股等方式参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加大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力度,大力引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借力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千方百计向上争取,力争有项目列入省、国家项目计划,力求获得政策、资金等支持;要在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引进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中高端人才,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现代服务业人才支撑。三要注重项目推动。坚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期建设”的原则,超前谋划包装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排出一批休闲餐饮、现代物流、商贸商务等方面的项目,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全力以赴推进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2009年力争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个,到位资金1000万元,新启动建设项目2个,投产投运项目2个,新包装项目3个。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5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的提法,是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外是知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KIBS)、高端服务业(AdvancedServices)。我国四个现代化最初没有服务业现代化,只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后来用于具体产业上,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党的十五大开始加入现代服务业。所谓现代服务业: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它是为满足现代生产生活需要,那些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而快速发展的服务行业,包括推进传统服务行业的现代化和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快速发展、且不断分化的新兴服务业。我们提到现代服务业,更多的是贯彻一种理念。现代服务业有现代生活业和现代生产业之分。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功能概念,它突出强调的是服务业的生产性特征,与传统服务业的基础性特征相比,现代服务业突出强调了对生产的功能作用,它所具有的很多功能其他产业无法替代。这些功能形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它是现代化水平的推进器,节能降耗的催化剂。现代服务业的特性:

1.扩张性。传统服务业是国内消费,扩张能力较弱。现代服务业是世界消费,要么直接占领世界市场,要么借助工业、农业产品挤占世界市场。比如,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世界的金融控制;再如联邦快递、沃尔玛、麦当劳和审计领域的普华永道等。

2.高增值性。离岸外包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印度500亿美元软件出口,给国内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中国制造业1万亿美元创造的价值。发达国家之所以让出一部分低端制造业,集中精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看中的就是现代服务业是赚钱的行业。只有现代服务业才能支撑西方富裕的生活方式。

3.知识密集性。现代服务业都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知识与创新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员习惯称之为白领,绝大部分还是白领中的白领,即高级白领。与工业领域的物耗不同,知识、智力等要素的投入是现代服务业的最大投入。

4.物质资源的低损耗性。从要素投入看,服务经济和工业经济最大的差别在于,非物耗的投入比重高,物耗投入的比重低。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阶段迈入后工业化社会,进入服务经济阶段后,单位GDP的物质消耗和环境损耗大大降低。

二、海南现代服务业的定位

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南特殊区位和经济特区优势,选准若干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基础好的现代服务业行业,进行先行改革开放探索和试验,使海南在这些现代服务业行业的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国际标准,加快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加强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和发展水平。

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重要服务平台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为国家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交流活动和高层次外交外事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国际旅游岛的独特优势,整合各民族文化资源,使海南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世界感染力的重要基地。

南海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围绕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岛屿旅游、渔业资源开发等,发展面向海洋经济的服务业,建立海洋综合保障服务体系,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综合服务中心地区。热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集南繁育种、热带农产品交易、热带农产品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热带农业服务体系,成为我国立足海南、面向全国和东南亚的区域性热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三、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无不是以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信息与科技服务为主导,无不以为现代生产服务为主导。但海南的区域特点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在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上的差异性。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海南强化生活性金融、旅游商务与资讯服务。围绕现代化大生产服务的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务的市场基础薄弱。因此,近期海南现代服务业的生活性需求较为明显,需要构建生产性和生活性并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度假休闲购物、康复疗养、文化娱乐、房地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生活体系。围绕特色化和优质化,加快培育复合型现代生活服务企业,引进大型服务企业集团。打造一批服务特色明显、服务质量一流、品位高、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断提升的现代旅游交通集团、大型商贸集团、休闲疗养集团、文化娱乐集团等,形成服务品牌。构建以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生产体系。围绕“精、高”做文章,不以贪大求全为目标,建立服务有力、精致高效、服务品种多、服务触角广的现代生产体系。

构建围绕热带农业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特色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围绕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和2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的全面、深度开发需要,建立以优质热带农产品培育、产中绿色无公害服务、产后营销体系建设为主导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和以远洋捕捞服务、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海洋服务体系。

四、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

海南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还较低,据粗略计算,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大致在45%左右,不仅服务经济不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十分滞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海南不仅要将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更要将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1.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

海南传统服务业的比重还较高,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手段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充分,现代化的交通营运与管理方式应用还不普遍,商贸餐饮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理念与环境还未广泛形成。缺乏大型化、连锁化、品牌化和能影响全国的本土化商贸和餐饮企业。海南土生土长的生活企业在海南还是空白。要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春风,发挥海南特有的政策与区位优势,整合全国在这些领域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将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和数千年的商业文化,通过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信息技术,让其在海南生根发芽。因此,海南在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过程中,一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领域产业技术的信息化;二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领域产业组织连锁化、大型化;三是要大力培育基于全国资源在海南出生的品牌化企业。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发达国家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是现代经济结构组成的核心行业,其他行业或强或弱的附属其中。海南必须要在这些领域有重要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与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产品,推展传统金融市场,繁荣现代金融产业;二是建设以推进海南的信息化和软件产业发展为重点,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外包,建立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等方式建设信息智能岛;三是以洋浦港等为依托,利用现代化的高速运输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四是大力发展与热带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的科技服务业,推进热带农业资源和南海资源的深度开发;五是大力发展与外向型经济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务服务业,提升海南整合各类市场资源的能力;六是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及国际旅游岛建设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社保服务等,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

(二)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

服务业的国际化包括引进国外服务企业和培养本土化的国际企业,开拓海外服务市场,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就是大量拥有国际化企业的过程。欧美正处于大量服务企业走出去即向外扩张阶段,我国香港则是大量国际化服务企业涌入发展的结果。服务业的国际化是服务业大发展并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于区域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由于服务业领域国际化进程较慢,对外开放滞后,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作为我国最先开放的省份之一,海南要继续发挥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发优势,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海南必须在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上有所作为。

1.搭建国际化大型服务企业参与海南建设平台。

中国不仅是巨大的工业品消费市场,未来更是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型知名服务企业一直将进人中国市场作为企业的市场拓展方向,从信息服务领域到商品销售,从饮食服务行业到会计咨询,从现代物流到旅游服务等无不成为跨国服务企业进军中国的阵地。很多跨国服务企业开始加快了亚洲总部转移至中国的步伐,比如联邦快递亚洲总部从南亚移至广州,很多知名制造企业也将研发中心从亚洲其他国家转移至中国。海南具有很多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开放优势,可以在服务业的某些领域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成为国际化的服务企业进入我国的跳板和平台。

建设国际化空港服务平台。国际旅游岛需要加快国际空港建设步伐,开辟直达国际主要旅游消费热点城市和国家的空中航线。要将海南打造成中国南部又一个新的国家空港基地,形成与香港相互辉映发展的格局。因此,需要大量引进国外航空企业,建设国际空港服务基地。

建设国际化旅游服务平台。采取特殊政策,引导国际旅行社进驻海南,鼓励发达国家旅游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比如各类游艇协会在海南设立办事处。

建设国际化的品牌供应商服务平台。我国正成为增长最快、国际地位日益突出的品牌商品消费大国,根多国际知名品牌十分重视开拓中国市场,海南具有独特的品牌商品销售政策优势,可作为国际品牌供应商进人中国内陆的基地。

建设国际化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博鳌论坛影响力,提升国际知名度,形成西方有达沃斯,东方有博鳌的格局,交流范围比达沃斯更广,影响力更全面,涉猎范围除经济外,包括文化、区域合作等诸多议题,可以有博鳌影视文化节、国际民族艺术交流节等国际重大文化活动。

2.搭建我国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平台。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外拓展能力日益提高,在海外建基地、建工厂,参与世界企业重组并购乃大势所趋,且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商务活动也急剧增加。为此,海南要在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扮演应有角色,承担应有功能,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助力平台。

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休闲商务谈判基地。培养与引进国际商务人才,建立优良国际商务发展环境,推动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

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企业资讯中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推进服务业的连锁化、集团化

满足基础服务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但要拓展世界市场,对区域经济起关键性的带动与引领作用,则必须建立起行业集团。市场竞争法则如此,连锁企业因此应运而生,比如快速崛起的零售企业集团沃尔玛、家乐福,餐饮业集团肯德基、麦当劳以及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日本连锁料理、中国本土的连锁料理,娱乐业的麦乐迪和我国本土化的各种休闲中心等。服务业的连锁化、集团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众信用度较高、易于推广市场的服务产品。海南要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通过发挥政策与体制机制优势,吸引与整合国内相关资源,着力打造本土化的连锁企业集团。

1.推进家政服务集团化、连锁化经营。

海南具有我国稀缺的热带资源,是度假或作“候鸟式”居住的理想场所。海南不仅需要开放大量与之相关的房产资源,还需要培养一支素质高、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好的家政服务队伍,以满足各地人们来海南居住或定期度假的需要。为此,需要有集家政人员培训、管理、各类家政服务人员保障等于一体、公司化运作的集团来完成,形成海南模式。

2.推进旅行公司集团化、连锁化经营。

纵观世界六大岛屿旅游胜地,一些大的旅行公司承担起旅游地的声誉影响。不仅环境优美,秩序良好;而且游客花钱放心,旅游满意。民营和私营旅行社可以参与竞争,但一定要有规范,要有行业协会管理,可以形成民营旅行社集团,同非民营旅行公司展开公平、有序、规范竞争,但绝不允许无序的自行其是。因此,需要加大对现有旅行社的整合,制定整合规制,制定统一的宣传形象和统一的服务标准,实行上下关联、不同区域和路线关联、利益关联的连锁化、集团化旅游经营管理新模式。围绕旅游体制创新,建立海南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

3.推进某些服务领域从业人员集团化、租赁化管理。

在海南生活领域中,很多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旺季一些行业的服务人员供不应求,淡季则供过于求,人员流动性强。导致行业从业人员心态不稳,影响行业发展。要提升海南服务品质和形象,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措施,改变这个局面。一是服务从业人员的集团化培训和管理,即成立专门的服务劳务公司,让从业人员不仅有职工之家,还能得到适应不同服务行业和标准的培训,政府从税收、培训资金、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采取行业租赁方式出售服务劳务,服务劳务需求方根据服务需求市场变化情况与服务劳务公司签订服务劳务合同。公司对服务从业人员负责,公司与劳务租赁方打交道。同时,公司在全海南开展服务劳务租赁活动,具备不同服务行业劳务租赁能力和淡旺季、区域间的劳务调节能力。

4.推进车辆租赁、游艇租赁等连锁化、集团化经营。

适应自驾游、个人消遣游比例不断提高的总趋势,围绕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行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自驾游车辆租赁、游艇租赁服务,借鉴国际同行业成熟发展经验,建立便捷、高效的租赁服务体系,发展覆盖全岛、服务周到、信誉度高、集车辆和游艇租赁于一体的旅行工具租赁公司。在全岛设立若干个租赁服务网点,开展连锁化、品牌化的旅行租赁服务。

(四)推进服务业的特色化、品牌化

国际旅游岛众多,但各有特色。国际经验证明,国际旅游岛的开发成效总是与该国经济发展成就、文化渊源和世界影响力紧密联系,美国的夏威夷之所以在世界六大国际旅游岛中独占鳌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远超过其他五个旅游岛之总和,与背靠美国发达的经济密不可分;与美国国内旅游消费急剧增长和世界各国人民想急切了解美国,对其乐土夏威夷趋之若骛密切相关;与美国这个代表发达国家文化水准,各种文化在此高度融合密切相连。打造国际旅游岛需紧密联系上述关联因素展开。一是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亚洲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历史机遇,将海南打造成亚太乃至世界岛屿旅游的中心;二是集中华悠久文化之大成,通过现代服务创新,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旅游文明紧密结合起来,造就集文化旅游于一体、山海游融合的东方明珠。这就需要海南着力强化各类特色功能区、基地与平台建设,将开发国内旅游市场与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世界一流、特色化与品牌化的服务产品。而且,海南具有一批颇具特色的“山、河、湖、海、农”服务资源,万泉河、五指山、西沙群岛等在全国有较大声誉,令国人向往,是做响品牌,做强特色的良好基础。

1.打造中华文化精品演艺园。

借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机,在海南着力打造中华各民族文化展示的大舞台,促进文化产业在海南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在海南不仅感受到自然风光和独特气候带来的惬意,还要有享受丰富文化大餐带来的满足。一是以海口为基地,打造中华精品文化展示平台,建设中华精品文化演艺园;二是以三亚为基地,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发展民俗文化展示园;三是以万宁为基地,打造集东南亚风情和各国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国际优秀文化展示平台,建设国际优秀文化演艺园。此外,海南还应更多承担国家对外宣传形象大使功能,打造代表东方文化视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影视文化节,建设东方戛纳城。

2.塑造热带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平台。

将热带休闲、观光、民俗风情表演、丰富的农业感受活动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这条主线,打造体现海南特色,具有全国感召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园。建设若干个特色镇、特色农业园区,按照一镇一色、一园一品的布局发展要求,形成不同的农业休闲观光模式。通过“农业+旅游”的一、三产业联动与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引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农民致富和身份变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3.构建高端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发挥海南独特的气候资源、海洋资源、山地资源汇聚辉映的优势,建立如金融管理人才培训、航空管理人员培训、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高端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紧密合作,把海南建成国际化、国内一流的MBA、EMBA教育基地,使海南尽快成为中国乃至在华企业进行高端服务人才的培训中心。“十二五”时期,重点以海口、三亚和博鳌为依托,打造集培训、高端再教育和会议于一体的会教产业,初步形成以会议培训为主,热带农产品展销为辅的会展培训业发展模式。

4.开发热带深山旅行体验服务新产品。

海南具有丰富的热带深山森林资源,是国际旅游岛建设极为珍贵的财富。在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将逐步加大以“山”与“林”为依托资源的开发力度。按照高标准、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化的要求,规划建设若干个特色明显、功能独特、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深山旅行体验功能区,开发包括漂流、登山、野餐、疗养、探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行服务产品。统筹考虑各功能区的便捷交通联系,按照市场影响力的强弱与成熟程度,循序渐进开发与布局深山旅行服务产品链条。

5.建立南海海洋资源保护与教育服务基地。

我国具有广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发展蓝色经济;以及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全民热爱蓝色国土,海南将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着力建设好南海资源保护与开发平台,促进蓝色旅游经济发展。为此,将加强南海资源实验保护基地、南海资源科研教育基地、南海资源开发综合补给基地、南海岛屿旅游特色基地等的建设,把海南建设成为集海洋资源科研、保护、开发、综合补给及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中心。

(五)形成若干服务业功能集聚发展区

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明显。同时,服务业的集聚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海南发展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必须在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上有所作为。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特色明显、支撑功能强、对区域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服务业集聚功能区。

1.休闲度假疗养功能区(RBD)建设。

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求强化特色明显、功能各异的休闲度假疗养功能区建设。我省南北两极、东部沿海、中部山区、西部部分地区及南海岛屿均具有建设上述功能区的良好条件,有些已初步具备一定规模。“十二五”时期,需要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与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各功能区建设范围、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及搞好控制性详规,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需要在特色休闲疗养度假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超前谋划相关旅游设施规划。

2.中央商务功能区(CBD)建设。

集金融、商务、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功能强化的突出标志,同时也为城市增添许多现代气息。从世界国际化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出发,海南需要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商务、法律咨询、资讯等服务功能。为此,从综合区位条件看,需要以海口为依托,着力打造集上述各类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提升全省适应国际化的能力和现代化国际旅游岛形象。

3.会议培训功能区建设。

博鳌论坛的会议品牌已经形成,但还远未充分发挥其对琼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亟待加强。要围绕博鳌品牌,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会展培训业,以博鳌沿海、万泉河沿江为基本框架,谋划全国有影响、国际知名的会展培训城。在现有会议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高端培训、商务与高端购物、特色优秀文化演艺等功能,提升服务品质和整体影响力。同时,要与海口共同打造“两点一线”会议培训产业带。

4.热带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

包括热带农业综合服务基地及其延伸触角,以热带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农业公司为纽带,农业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复合型、对热带农业发展有强大支撑作用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区。围绕观光农业、优质农业、信息农业开展服务支撑工作,以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为重点,设立热带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实验区,探索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及服务化的相关问题。

5.海洋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

加强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蓝色经济是21世纪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深化包括海洋捕捞补给服务、海洋产品交易、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服务、海洋信息服务等是推进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海南省要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集海洋科教、补给、信息、海产品现货交易及定价权管理于一体的大型海洋综合服务基地,全面提升海洋综合服务能力。

6.文化功能区建设。

没有文化的旅游岛缺乏生命力。扬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之辉,展示56个民族历史文化瑰宝,不仅是中华各民族互吸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重要手段,更能形成巨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国际旅游岛的魅力。除了传统的猎奇文化外,要大力发展大众的、民族的文化,将海南建成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的共融舞台。

7.世界高档消费品展示与销售中心。

中国成为快速崛起的高档消费品市场,并受到世界各大高档消费品品牌供应商青睐。然而,由于关税原因,我国并不是消费者理想的高档消费品购买地,绝大部分消费者去香港乃至欧美其他国家满足购买需求。如果海南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尽快成为高档消费品离岛免税区,则不仅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高档商品销售基地,更有可能成为世界各大品牌供应商的必争之地,有利于高档商品展示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会展品牌,其直接效应是商业的突破发展和会展行业的新增长极。为此,在空间布局上以海口、三亚为载体,通过抓住两头、带动全身发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免税购物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8.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国际旅游岛往往不是区域乃至世界性物流枢纽,海南也不可能成为这样的枢纽。沿海物流枢纽往往紧紧背靠大陆腹地,而不是孤岛海港。以建设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园区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以人流为主要对象的现代化空港和海港,以人流促物流是海南省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因此,需在谋划好国际空港与现代化旅游港口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生产物流问题,统筹全省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

五、重点行业发展思路

(一)旅游业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拓展并举,以着力打造清洁海南、疗养海南、热带雨林海南、南沙海南、购物海南、窗口海南等多个品牌为标杆,构建特色化、多种优势资源组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不同特色组团、功能差异明显且互补性强的空间发展格局。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要素的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旅游要素国际化、高端化和品牌化。

(二)现代物流业

实施“人流”带“物流”战略。以“两港”(海港、空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物流快速通道网络、物流节点系统以及物流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培育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企业为中心,全面提升整合海、陆、空物流资源的能力,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新兴国际化的空港基地,确立海南在华南、全国乃至国际旅客运输的中枢和物流供应链的节点地位。

(三)金融保险

利用岛屿相对独立、封闭条件较好和特区政策优势,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强化金融创新,扩大金融开放,在金融的若干领域先行先试,以改革开放促进金融新发展。鼓励境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与组织来海南开展业务;率先进行民间金融管理改革试点,鼓励发展各类民间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居民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拓展大众保险市场。

(四)房地产业

以发展酒店、度假村、商务办公等经营性房地产为主导,减少候鸟居住型房地产开发比重,降低住房容积率,增加绿地、生态美化林地等景观型土地供给,坚决杜绝房地产开发上的短期性土地出租行为,推进房地产业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型。推进人才引进型房地产业小区建设;精心设计,统筹规划,体现特色,着力解决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新农村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搞好农村村庄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品味村庄和特色旅游小镇。

(五)信息服务业

以建设“信息智能岛”为目标,以构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手段,积极推进信息平台与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包括涵盖东南亚的热带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综合信息窗口平台建设、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类旅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利用本土优势发展起来的各类软件基地建设等。努力开拓面向本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信息服务市场,引导多种信息服务增值业务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不断开拓信息服务业的新业务和新领域。

(六)现代商贸业

围绕打造国际购物中心的目标,塑造“东方购物天堂”。尽快出台离岛购物免税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国际顶级商贸中心建设,提升商贸服务能级;优化空间商贸格局,培育现代商贸品牌核心区与功能区;积极发展先进商贸业态,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国际化购物环境,提高商贸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促进海南省商贸业由末端产业向风向产业、支柱产业转化。着力打造全国热带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国际高端消费天堂。

(七)文化产业

按照建设大产业、繁荣大文化的目标,通过突破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与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娱乐之都”建设。鼓励举办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和节庆活动,引进各类演艺企业和专业创作团队,开发形成音乐会、舞台剧、曲剧、戏剧、演唱会、实景演出等一批演艺品牌,建设海口、三亚等文化综合演艺园,打造“东方迪斯尼”。

根据中国体育发展快、体育入口多、体育市场潜力大的特点,搭建体育延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等体育赛事,打响品牌;引进体育创意服务机构,开展体育产业相关活动。

(八)商务、会展与培训业

以旅游休闲商务、企业(公司)内外联系商务为主导,以搭建政府大型论坛为支点,以高端化会议培训为基本拓展方向,将海南塑造成为集国际商务、特色会展、高端培训与一体,功能特色明显、亚洲顶级的现代商务服务中心。

(九)农业服务业

以建立热带农业综合科技实验基地、东南亚热带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强化热带农业科技支撑、信息支撑、农产业综合交易能力建设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业。增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实施“小岛带大区战略”,使海南成为优质化热带农产品实验与培育基地,东南亚热带农业信息反馈基地与定价交易中心。

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范文6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武汉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5日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整个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加快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武汉城市竞争力,已经成为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要素分析和构建

我们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对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要素进行分析和构建。

(一)武汉现代服务业“钻石”模型的要素分析和构建。基于波特国家“钻石”模型和武汉市当前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特点,本文借鉴波特国家钻石模型的构建和要素分析方法,构建出适用于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分析的“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图1)

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交通网络、资本资源等,这既是构成现代服务业的基本要素,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备要素。

2、需求环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于区域内外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以及区域内经济的差异性需求。因此,现代服务业“钻石模型”在需求环境方面体现了与波特“钻石模型”的区别,需求条件为产品或服务需求、区域内经济差异性需求。

3、支持环境。波特“钻石模型”在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要素上分析了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的竞争力,即是否具备这项产业的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以及这些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在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中,这类要素主要包括产业链与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

4、竞争与运行环境。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竞争与运行环境除保留波特模型的分析要素外,还应包括企业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竞争战略。

5、机会。除了波特所定义的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传统技术出现断层、生存成本突然提高等7种外部机遇外,当前对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影响的机会主要是区际产业转移、跨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全球产业链竞争。

6、政府。波特“钻石模型”认为,通过实施系列政策,政府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四个基本决定要素。在发展武汉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政府将起到更多的作用。这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与政策创新、招商策略、行政服务体系以及城市定位。

(二)武汉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要素分析。在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背景下,武汉要高速发展就必须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竞争力要素。依据上述“钻石”模型,武汉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强弱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业内部因素

(1)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所谓生产的专业化,最根本的就是生产过程迂回程度的提高。现代服务业是把智力资本引入商品生产部门的媒介。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就需要生产业集聚发展,就越需要与之配套的服务业独立出来。武汉市要以现有各园区为主体,明确生产业在园区中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促进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对接,积极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生产业高端项目落户园区。

(2)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现代服务业的价值增值更多地体现在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的不断交流和沟通上。实际上,现代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化水平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武汉的现代服务业人才中,高学历人才占的比例不大。武汉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考虑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3)产业结构调整程度。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武汉现代服务业产业调整也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2、外部环境因素。现代服务业必须以分工专业化、生产复杂化、人才高级化、结构协调化为前提,但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强弱,除了受产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

(1)政府的支持程度。服务业社会的轴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不仅是生产商品,更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武汉市政府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武汉市政府扮演的主要角色应是为企业的发展培养环境、制定政策、选择重点、培养人才、健全法规、协调规划以及制定其他相关措施等。

(2)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经济结构的改变,服务业的发展,都有赖于健全的法律法规。而服务业各项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则须依靠政府的全力支持和推动。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法规和法律缺乏规范性和时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武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提升武汉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要尽可能完善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3)网络经济的影响。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产要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知识与技术的密集。网络经济要求劳动者拥有较强地获取、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它促进组织的协调及高效率的管理,对生产力的发展作用强大。武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借助于网络的巨大优势,才能实现与国际接轨。

二、提升武汉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具体途径和方向

笔者认为,大力提升武汉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发展武汉市现代服务业,应从武汉市各区经济和产业布局的实际出发,确定各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和途径。

(一)具体途径。武汉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政策体制为驱动,注意优化行业内部结构,促进行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应发挥现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出台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创新更多金融产品,支持地方金融机构改善股权结构,扩大资产规模,加快异地发展步伐,推进光谷金融港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外包服务中心;突出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会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整合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提升旅游景区品质,打造旅游精品,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促进“三网融合”,推进“光城计划”,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工程勘察设计等产业,着力打造工程设计之都;加快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步伐。

(二)发展方向

1、武昌: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为龙身的“1+4”产业格局。

2、洪山:发展高端生活服务业。以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生活服务业,努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汉阳:商圈东扩西联提档升级。打造武汉国际医药物流港,发展医药物流业;推动钟家村商圈“东扩西联”和王家湾商圈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四新总部集聚区,做大会展业。

4、江岸:建设金十字发展带。强力推进建设大道——武汉大道金十字发展带建设,将现有金融产业带沿建设大道向武汉大道延伸,打造“十里金融街”;沿武汉大道打造高端商贸产业带。

5、江汉:加快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同时,加快王家墩商务区建设,把王家墩商务区打造成以金融、保险、贸易、信息、咨询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中心。

6、硚口:打造武汉西部商业中心。规划建设古田生态新区,聚力打造武汉西部商业中心。深度开发汉江沿线,激活滨水一线发展潜能,打造一个更具魅力、更为大气的天然版“楚河汉街”。

7、青山:打造工业文化新景观。构筑青山滨江生态商务新区;二七大桥、天兴洲大桥和阳逻大桥三桥齐架,着力打造“中部最大的物流信息处理中心”,建设“中部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