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文1

一、利用现代教学评估系统加强对课堂的监控,强化常规教学的环节管理

教学监测评估系统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及其它有条件的城市已经广泛推广。本学期我校的教学监测评估系统安装后,使传统教学评估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已成为学校领导及教务处对教师和区队进行科学化管理的一个有力工具。

1、有利于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有利于全面反映每一个教师一贯的教学水平与态度,从而为评估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4 可以检查老师的出勤及学生的到课情况,并进行记录

5 教学观摩作用通过本系统可将优秀教师的讲课或每位老师讲课中的优秀部分进行录像,在培训新教师中使用;同样也可录下讲课中的不足,以供教师学习中改正;

5、监考作用考试时利用本系统可以替代流动监考人员,并对作弊现象进行录像。

二、以书写详案为切入点,夯实教师基本功,加强师资队伍素质。

1、认真严格规范备课,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

本学期,教务处要求全体教师要针对以往的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和完善,从基础做起、从细节做起,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摸清学生、合理安排设计教学内容与教法,按课时认真编写教案,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并严格执行教案经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字后,方可上课制度

2、教案必须符合科学性要求。

教案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程度上。过低、过高都不科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学生,学生基础差,在教学要求一定要降低知识难度,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大纲,提出科学的教学要求,并使之落实到教案上。

3、教务处时时监控,加大教案检查力度

本学期教务处加大教案检查力度,采取分教研室、分学科等多种形式不定时进行,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教研室或教师个人,各教研室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和提高备课水平,确保课堂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

三、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 积极推进校内讲座教学模式。

上学期,本着让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的精神,在我校开展了讲座这种教学模式。从讲座效果看,不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积极性及自觉性,而且也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社会。同时教师们在讲座中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本学期,科研处总结上学期经验和不足,抓好讲座教学,对有讲座任务的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对讲座内容提出好建议,使讲座成为教师展示自我素质,提高水平的舞台。

四、积极探索教学研究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1、由于我校年轻教师较多,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遇到很多困难,为了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教务处要求各教研室根据自己的专业科目,分成学科小组,保证同学科教师能随时交流、随时探讨教材,分析重点、难点。一学期以来,分学科组进行教研,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不但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而且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2、每周六下午教研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教案分析会,指出一周教案存在那些问题,如何解决,要从教案的实用性为切入点,做到教案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改变以往教案只是摆设,教案和课堂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

3、有效实施学校“青蓝工程”。在教科室的配合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和引导,稳妥地开展“传、帮、带”工作,以发展的眼光培养和引导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推动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计算机教研室技能比赛

3月底接到山西省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的通知后,计算机教研室立即召集全体计算机班学生召开了动员大会,并组织十大队、十一大队学生进行了校内选拔赛。全体计算机教师,加班加点,从技能、应变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综合考虑,从60多名优秀学生中优中选优,最后选出16名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参加集训。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我校软硬件实际水平,采取以赛促教的理念,在我校没有综合布线实训条件和师资的情况下,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到全国大赛设备指定供应商---西安开元公司,谈判培训师资和学生事宜,经过多次谈判,以最低的价格,最高的规格,在西安开元公司参加了为期5天的全国综合布线教练员培训,参训学生和全国综合布线实训教师一起训练,全国资深教练面授,学生大开眼界,训练效果非常明显。经过一个多月的封闭式训练,我校派出的16名同学,2名同学荣获二等奖,9名同学获得三等奖,5名同学分别荣获各自比赛科目的优秀奖。

2、春季运动会

在校党委的支持下,本学期警体部成功举办了2009年春季运动会,本届运动会共有名运动员参加田赛、径赛、链接加速、、跳绳等29个项目的角逐,是对我校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运动成绩进行一次大检阅,同时也是对全校师生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精神面貌和校风校纪进行一次大展示。全体运动员用汗水谱写了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绚丽乐章;全体裁判员尽职尽责、公正公平,表现了较高水平的裁判技能;全体教师兢兢业业、踏实工作,用严谨负责的态度为本次比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青年教师座谈会

为了深入了解青年教师在学习、工作中的感受和建议,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成长,更好地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条件,6曰6日下午,教务处科研处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座谈会共有30名青年教师参加,会上青年教师畅所欲言,就学习、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发言,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六、其他工作

考务工作

1、组织了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补考

2、组织了九大队、七大队毕业补考

3、组织了十一大队计算机能力测试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文2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在此期间,我努力地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二、计算机教学工作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指导纲要》。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课分三个方面:

①备教材: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科技等前沿信息,对教材系统、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②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③备教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教案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和使用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三、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在这次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中,我担任的班级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获得相应的证书,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资源库;构建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其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及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课程的操作性与应用性非常强,目前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所以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改革,以适合高职学生学情。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微项目进行教学。当今社会“微文化”兴起,微电影、微信、微课等众多微功能给大家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多方便,产生了很大影响。微项目教学是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内容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小项目,微项目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可在1~2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微项目来自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学生能学以致用,在短时间里完成微项目,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信心。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强调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与应用。各级教育部门强调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将其划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资源库可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兄弟院校提供资源共享,提高整个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2.信息化教学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大部分学校编写了相应的教材与实验指导书,但缺少以微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资源库。微项目库能为高职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与个性化服务,锻炼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满足信息化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3.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理论与上机相结合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在上机时将课堂传授的知识进行验证,很少融合职业能力,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微项目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编写,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微项目资源库强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将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为主的模式,提高其实用性。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资源库构建

1.资源库内容的选取。设计微项目资源库内容时,教师应从课程教育资源的实际出发,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内容要有时效性。由于计算机硬软件更新换代快,而其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内容广,要结合时代的发展,选择最新的知识与技术作为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例如,操作系统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Windows7,但教师同时也应兼顾最新的Windows10的内容。(2)数字化教学素材资源包括文本、图片、声音、操作视频等;各章节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与优秀的教学录像;微项目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相关的教学软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参考。(3)试题及实验实训资源包括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课堂、课后练习题、模拟考试题库、理论及实验微项目等,目的是为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及其他相关证书提供资源。(4)课程教学指导性资源。此部分要有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课程特色、授课计划、优秀的数字化教材、相关的各种竞赛的试题库等,方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教学要求,指导学生有方法、有步骤地学习。(5)课程拓展资源包括专家讲座视频、电子图书、优秀学生作品、资源链接、练习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等。(6)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考核标准、笔试与理论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标准、进阶练习题等资源,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检验。2.微项目资源库建设步骤。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建设微项目资源库。“职教新干线”是一个实名认证的用户空间,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服务平台,2010年成立,对湖南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全国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都有实名认证账号,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教学空间,上传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随时提问,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探讨微项目资源库创建过程。(1)任务分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分为五个模块:计算机软硬件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知识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由于微项目资源库建设任务重,内容多,我们建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每2位教师负责一个模块,采用表格化教案,以微项目为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每个微项目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要包括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主要教学资源及辅助资源并将所有资源做好链接。(2)资料上传。在职业新干线的“管理空间”中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项目教学一级栏目,设置多个二级与三级栏目,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项目资源整理成子菜单的形式进行展示。在“空间资源导航”中创建分类栏目,将各个微项目资源上传到对应的分类栏目中,利用“发表”功能发表文章。(3)制作学习导航。为了快速、高效地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教师可以采用Flash制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导航,将每个微项目甚至每个内容设置特定的位置,建立与其他微项目的联系,方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微项目资源库应用效果

1.资源丰富,方便学习。资源库不仅包含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动画素材等内容,还建立对应的辅助素材库,包括计算机等级考试标准、模拟试题、综合实训等,设计模块实训内容,增加扩展训练知识,帮助学生课后自主练习,解决课堂时间不足,机房不能随时使用的问题。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微项目的设计来自生活、工作中的真实案例,结合学生专业,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训练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引导学生勤学多练,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沟通与交流。资源库的建设与研究实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方便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加强不同院校间的合作交流,丰富教学经验,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通过留言板功能请教问题,教师可将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4.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微项目资源库不仅利于“教”,更利于“学”,学生既可以根据资源库中的课件和视频进行学习,还可以选择资源库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利用资源库完成项目训练,掌握技能技巧,提高学习效率。5.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微项目资源库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平台,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效利用资源,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整理课程知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通过两年来的不断努力,计算机应用基础微项目资源库建设不断丰富,实用性越来越强。但微项目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库需要不断更新与维护,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的要求,不断推进资源库建设,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学生的主动性,融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将会有新的突破,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13

[2]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李畅.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龚静,曾建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组活动

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材的把握,还是教法学法的选用,单凭一个教师的力量是有点力不从心的。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做到对各个专业都进行细致的备课,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则是行之有效的一种解决办法。集体备课是同一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研讨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提高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水平做好充分准备。

一、开展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组活动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每年都会开设,教学对象非常广泛,基本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修读该门课程,因此,该课程每次开设时都会安排多名教师共同教学。在正常的教务排课中,同一名教师在不同学期可能会上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这对一门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教师要对不同专业学生备好同一门课,由于教法学法以至上课所用到的案例都会有所不同,这对于一个想备好每一节优质课的教师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一节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应该包含专业特色的,如果教师还是按传统的方式各备各的课,这不但不能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而且还局限了教师的备课思路。为了能更好地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开展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组活动势在必行。

通过备课组的活动,一方面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有利于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关心,增进同事间的友爱。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组活动的实施步骤

1. 制定教学计划。学期初,备课组长通知全组成员领取教材,要求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初步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在第一次集体活动中,共同研讨,反复交流,综合组员意见及建议,最终确定备课组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一旦确定,备课组所有成员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必须按计划及进度进行教学,过程根据班级的不同情况允许两到四节课的教学进度差异。

2. 确定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中心发言人。根据成员的上课时间安排表,找出所有成员都没课的时间进行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地点必须选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以操作为主,需要多媒体来展示教学案例。备课内容以单元式进行划分,主要划分为Windows系统基本操作、Word文字与表格编排、Word版面设置编排及文档编辑、Excel工作簿操作、Excel数据处理、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应用、office办公软件综合应用以及Internet网络应用这部分。中心发言人的确定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为了达到更高更优质的备课效果,首先由成员以其最熟悉或最感兴趣的部分自行挑选,然后经全组成员综合讨论才最终确定。

3. 落实集体备课环节。课前1周或以上,中心发言人汇报个人构思——成员交流讨论——组员达成共识——形成各自教案(学案)——总结反馈上一次课程的情况——反思完善教学资源。即中心发言人在上课之前向全体组内成员进行说课,说明教学课题和内容、教学课时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配置课内课外作业素材,对特用案例进行使用阐述;然后成员对主讲人的说课情况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已见,形成意见比较统一的实施教案;再而由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上课教案;最后在每次课实施后,教师根据自己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研讨的内容进行反思,再次修改完善教案,把反思完善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备课组中,供以后借鉴。

三、开展备课组特色活动

1. 实行新旧教师“帮教帮学”活动。为了能让新教师更快更好地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组参考“帮教帮学”的实施方案,在备课组内也实行新旧教师“帮教帮学”活动,这一活动不但能快速让新教师进入角色,而且还进一步加强了备课组全组成员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2. 组织听评课活动。在备课组内经常组织听评课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备课组教师业务上的学习。在活动中大家通过互听互评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次教师听完课后立即组织小组评课,通过自评、他评、小组评的方式进行。先由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每位听课教师对该课进行优缺点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再由备课组长或科组长作总评。通过大家共同研讨使课堂教学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是把集体智慧和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多赢和提高的目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组以其专业特色,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主要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以“备课——说课——观课——议课——总结”的步骤进行;二是采取网络形式,如开设QQ群,发起不限时不限地的网络研讨活动。其中网络会议的形式,由于其对于内容的可见性、持久性、会议的不限时不限地性,使得各成员在每次发现新问题时,能够即时发问、研讨,采取这种方式,备课组每次展开的专题研讨,成员们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发表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专题研讨资料的保存与共享。

4. 引导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式活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教师的成长主要表现在其获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其范围很广泛,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等。作为一名教师,都希望有自己的教学成果。在备课组内,适当引导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式活动,对备课组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例如编写教材,备课组是汇集众人智慧的载体,其教学资源比个体教师丰富很多,在组内针对课题鼓励成员集体编写教材,是一项受教师所喜爱的能形成教育教学成果的活动,因为编写教材不但是备课组形成重要成果的方式之一,也是各成员教学成果的一种重要体现。

四、集体备课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注意教学的统一性和独特性。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共同研讨、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等必须统一,否则,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必须清楚备课只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教师在集体备课后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班级的特色,教出自己的风格,展现其教学的独特性。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

2. 注意备课的完整性。计算机应用基础划定的备课任务之间存在既独立又连贯的关系,组长在分配备课任务时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内容的完整性。过程尽量以单元或章节来划分,如果一节内容需要两次课或以上完成的,最好由一人负责。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特色,各备课任务可以项目式展开,项目之间设定其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备课的完整统一性。

3. 注意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每次备课组活动后,注意收集与整理中心发言人的备课提纲、上课案例、各组员的实施教案、实施案例。可开设备课组资源库,备课组成员通过资源库获取相关的信息,每一位教师都能随时调用它、完善它,也可以把要发表的文章、试卷、案例等内容上传上去,完善备课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之成为备课组建设的有力支柱。

4. 注意活动设计的激励性。备课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各成员能否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设计应具有激励性。而活动的开展是否关系到成员的自身利益,是否给成员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作用,这是活动设计同时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担任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备课组组长几年的经验,在开展备课组活动中实施以上策略,备课组成员集体备课气氛浓厚,教师备得轻松,课堂质量得到保证,学校连续几年组织学生参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级考证通过率逐年递增,最近一次全校平均通过率已达到93.25%,远远超出广东省平均水平。在备课组开展的教育教学成果式活动中,针对“广东省技能鉴定中心计算机应用基础四级考证”,全员编写了考证辅导解答丛书作为校本教材。总之,要开展好备课组活动,要以人为本,以教师能更高效地备好一节课、以学生能学得更有效为目的。

(作者单位: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钟红.关于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6).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 微课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9-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24-01

1、微课特点及意义

微课主要是利用短小的视频,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内容进行讲解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1.1主要特点:从教学内容来看,内容相对较少,问题聚集在突出问题或主题,更适合老师要求;从资源容量来看,微课视频与相关设施总容量一般都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支持多媒体格式,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能流畅地观摩课例,查阅课件、教案等相关资源;同时它还可以方便灵活地保存到手机、笔记本电脑、MP4等终端设备上,从而实现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对相关教育者进行评课、观摩以及研究、反思等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空间;在具体微课资源教学的结构中,资源使用更加便利,微课的教学内容是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和相对完整。它以教学片段为主线,以学案、教案、课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意见以及专家点评为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单元性资源主题包,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有用的微教学环境。这样也就让微课具有广大教学视频案例的特征。

1.2微课制作的意义

1.2.1微课对教师的影响

1)加深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微课选题、策划、教学设计、PPT制作以及视频编辑与合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教学设计是整个微课的重中之重,它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师对课程的熟练程度、教学方法、语言的凝练以及实现手段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挑战。2)加深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教师从了解微课到亲自实践,从陌生到熟练掌握微课技术,这本身就体现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体现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1.2.2微课对学习者的影响

1)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搭建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即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适应竞争、合作学习的平台,更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坚实基础。伴随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速,微课的学习形式可以从线上到线下,从校内到校外,这种大环境可以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2)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习者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呼唤个性化自主学习,而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该需求。同时,每个学习者的想法和理解程度都不同,他们对知识的需求都有所不同,而微课正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2、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实践

2.1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开发中的实践应用。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在开发微课内容的基础上,需要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微课视频的制作效果和应用效益。现在常用的微课制作技术,主要有录屏软件、拍摄、视频制作软件以及视频合成技术等。这些技术都要在每一个环节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发挥计算机软件应用和视频制作优势。

2.2计算机技术对微课件的实践应用。促进个性化学习,微学习是微课的核心理念,并需要我们加以倡导,而微学习的基础则是要有科学的微内容,主要依靠的是微课件。计算机技术对于微课件制作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成效,尤其是微课件的制作工具,比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PPT,Flash,Auth-rware等制作方式,当前微课件的制作工具更多的是综合多种技术和工具,搭建一个综合性计算机辅助制作平台,生动形象的微课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进行高效的学习。

3、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实践中的作用机制

3.1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微课设计平台的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可进行微课设计平台建设,形成良好微课教学资源的创作平台,为在区域内或学校内教师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行微课设计平台的建设,重点是为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交流、评价和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集微课建设、管理、应用、评价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2创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微课教学模式。要积极创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微课教学模式。在国外,较为成功的模式是将微课应用于“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中,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对来讲,在我国微课的教学设计和研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对微课大规模应用机制的研究和设计,更是缺乏对于微课教学的成熟模式开发。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制研究,切实保持与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步伐,增加对于微课在移动学习、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应用设计。

4、发展计算机技术,提升微课资源建设的措施

4.1加强教师技术培训。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的出现,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帮助意义。毫无疑问,教师是“微课”开发的主体,微课的开发不仅仅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技术,还需要配合视频、音频编辑技术,课件制作技术,交互网页技术等多个计算机开发技术。这与目前大多数教师所掌握的PPT课件制作技术和word编辑技术相比难度要大得多。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是对于微课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需要加强对教师开展微课设计及微课技术的相关培训,从而排出教师开发微课的技术障碍。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年教师有必要也有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

4.2把握“产学研”合作契机。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目前微课方兴未艾,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微课制作、开发企业和培训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加入到了微课的制作团队中来。这无疑为微课真正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计算机技术保障和支撑。如果能把开放教育学员关于在线学习微课的偏好、特征归纳整理好,能把符合学习者需求和认知水平的知识点结构等研究成果和企业产业化运作结合起来,那么微课的传播效果和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和进一步促进。

因此,要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微课资源,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相信微课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所具有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努力,使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出更加多样的微课资源,实现微课的全面应用。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BB平台;项目教学法;小组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76-03

Blackboard平台(简称BB)是美国Blackboard公司开发的在线教学管理平台,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支持百万级用户的教学平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在使用BB教学平台,并且很多课程也都在使用BB平台,通过BB平台可以丰富课程资源,方便学生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在线、远程学习。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校的精品课程,在这门课程的BB平台建设上,教师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BB平台建设的比较完备。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但是,如何有效的管理项目、追踪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是使用项目教学法的老师遇到的普遍难题。该文探索出一种新方法,使用BB平台管理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经过一线教学实践,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管理追踪项目的实施情况,同时极大的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值得推广。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BB平台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BB平台,主要有以下功能:最新通知、课程介绍、教师信息、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在线测验、课外习题、实验指导、学生作品、常见问题、在线讨论、指定教材、参考资料、小组管理。如图1所示。

最新通知介绍这门课程近期的一些通知,比如在线辅导教师的安排、计算机等级考的报名时间、Access数据库项目的有关竞赛等;课程介绍对课程性质、课程特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及实际应用价值进行了介绍;教师信息介绍任课教师的详细情况;教学大纲介绍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及掌握要求、学时分配、考核方式及成绩的评定;教学日历介绍这门课的教学进度、教学安排以及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的分配;电子教材部分可以在线浏览教材;电子教案介绍每节课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教学课件提供了ppt课件的在线下载;在线测验将题库导入到BB平台中,学生每学完一章后,随机抽题组卷,进行在线测验;课外习题主要介绍历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真题;实验指导介绍各章上机实验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学生作品收集了历年优秀的项目作品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并提供了一些选题比较好的项目题目,供学生选择;常见问题中将每一章学生遇到的常见问题列举出来,供学生在线学习时参考;在线讨论建立了课程论坛和自由交流论坛,当学习中遇到难题或有疑问时,可以发帖,同学或老师看到后可以解答;指定教材主要介绍这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小组管理主要针对项目小组进行管理,每个小组可以上传项目文件,小组内可以发帖讨论项目相关问题。除此以外,还建立了丰富的题库供学生测验或练习使用;通过成绩中心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测验分数及答题情况;通过预警中心设置成绩规则,可以筛选出满足要求的学生,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这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辅导。

2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进行处理,学生在了解具体要求之后,以小组的工作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1]。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讲授Access数据库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具有熟练使用Access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

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选定一个主题,组成项目组进行项目。项目组要求有一个组长管理整个项目,组长制定项目执行计划、组内成员的分工,组内所有成员合作完成整个项目。当讲授完数据库理论知识、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创建后,要求各组根据所学知识,创建数据库,创建表、表之间的关系,并将数据输入到表中;当讲授完查询和窗体后,要求项目组继续进行项目,添加查询和窗体,将整个项目实现的功能通过窗体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有界面的应用程序;当讲授完报表后,要求各项目组进一步设计项目中的报表,以便用户打印输出数据;当讲授完宏和模块后,要求项目组进一步完善项目实现的功能,使用宏和VBA编程实现更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功能。这样,当整个课程结束时,各项目组都实现了一个功能齐全、界面美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要求在课后的项目中同步完成。学生需要消化课堂所讲知识,还要应用在项目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难题,需要小组共同讨论、查阅资料或寻求帮助。使用项目教学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项目组需要不断协调,成员之间需要合作、共同完成项目。随着项目的进行,每个成员都能深入到项目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无缝结合,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这门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每学年,全校本科生都要进行数据库信息系统作品竞赛,获奖作品代表我校参加全国文科生计算机竞赛。以此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制作更多优秀项目。

3 利用BB平台的小组管理功能,方便的管理项目

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如何有效地管理项目、监控各项目组的实施过程、实时解决学生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呢?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作者找出了一种在BB平台中,使用小组管理功能管理项目的新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在BB平台上,教师需要在“控制面板”上自己新建“小组管理”功能,之后为各个项目组建立小组页面,显示每个小组的名称、组长及成员。并将已经加入BB课程的学生,添加到各个小组中。这样,各小组可以进入自己的小组管理页面。各小组管理页面中可以显示项目组中每个成员的信息,项目组内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文件交换、发送电子邮件。如图2所示。

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使用BB平台的小组管理功能,方便各项目组交流讨论,同时可以上传文件,以方便项目组其他成员下载最新版本文件。教师也可以在BB平台上看到各个小组的项目进展情况(包括小组讨论内容、上传文件的详细记录等),也可以对各个小组的项目进行检查、指导。通过BB平台的小组管理,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都在教师的监控和管理之中,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空闲时间检查学生项目的情况。对于进展较慢、活动状态不太活跃的小组,教师可以跟项目组长谈话,找出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还是因为组长组织不佳没有继续进行项目;对于十分活跃且项目进展很快的小组,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并进一步引导,解决一些具有深度、难度、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4 在BB平台上,建立优秀项目库

在BB平台上,还可以建立优秀项目库,收集那些制作精良、功能完备、技术水平较高、与学生专业结合紧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方便师生参考学习。目前,优秀项目库中已经收集了大量项目。有了优秀项目的参考,各项目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些项目中的部分功能,以制作出更好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通过连续两年信息系统作品竞赛就可以看出,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一边学一边做,制作的项目,与实际应用、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功能越来越强大,界面越来越美观,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5 小结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使用BB平台的小组管理功能,分组管理项目,对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有效解决了项目管理缺失,教师工作量大,无法及时指导学生的问题。经过两年的教学实验,效果非常好,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参考文献:

[1] 姬海宁,曾娟,胡永达,等. 新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