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1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论

教育的发展对的教师要求也与日俱增,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唯一权力和唯一任务,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科技武装自己。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比如教师要转变对前人成就的继承和传递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观念等。教师要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不断创新的观念。教师通过参加教育科研培训,同时阅读大量有关教育科研的书籍并结合教师教育的教学实践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提高和水平。

二、转变观念,增强教育科研的意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的、有生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探索教学规律,对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学情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钻研,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的方法,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大多数人头脑中存在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无用论” 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还有些教师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此,青年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和更新,树立全新意识。仅仅会教书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这一点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只要认真学习应该不困难。

三、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教师的教育科研必须立足于学科教学,把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去贪大求全。学科教学是教育科研的动力和认识来源。教师的学科教学实践是教育科研的认识来源,同时也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在动力。教师教育科研必须植根于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为前提。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教育科研只有在坚持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结出丰硕之果。离开教学活动去搞教育科研,必然脱离实际,甚至走入误区。教师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应当首先要立足于搞好教学,认真地备课,认真地研究教学规律,吃透教材。其次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要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试图从备课、上课、批改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以及从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你按着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的四个方面发现问题,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总结这样在你的实际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这就是提高你自己教师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

四、努力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有人说,搞教育科研很枯燥,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你就会感到研究过程本身是充满乐趣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千变万化、活生生的学生,很难想象,如果教师不深入研究学生,怎么能上好课呢?不了解学生,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研究者,从这几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多接触学生,多深入地进入学生学习、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才是教育科研成功的根本途径。同时,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问题是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来进入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积累点滴,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和创新。我们搞教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学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因此,作为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应该立足于平常每一节课教学与研究,勤写教后反思,大胆进行研讨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艺术。

五、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首先,用教育科研促使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教学实践,要求中小学教师应当从教学型向教学与科研结合型转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教学、教研结合型进行的教师,就应当一边认真搞好教学,一边大胆探索,刻苦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教研工作,促使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其次,要善于移植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优选和移植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比如对同一教材运用不同的新的教学方式,组合种种教具和方法展开教学,从而培养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和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教研的新模式;再次,在教育科研不断总结经验并指导教学。在教学的基础上搞好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断总结教经验,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形成先进的教学模式去指导实际。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用先进的理论去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验证和完善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自觉实践,去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多投入、多交流,巩固科研成果,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2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摒除不说的自卑心理和激发敢说的兴趣

小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居住在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小学生,他们生活环境条件很差,就社会经济发展来看,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这些给他们学习心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农村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有很多的学生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提问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教师要有耐心,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更不应该立刻中止,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应简单冠以“自甘落后”或“不可救药”之类的定论,可以在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其中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要摒除不说的自卑心理,其实,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在害怕老师的同时,他们是最相信老师说的话。

还有,在摒除小学生不说的自卑心理同时,我们还要激发他们敢说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学习自学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来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一个小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笑话、成语故事,也可以朗诵课文或精彩片段,还可以是自己生活中一些生活体会和想法,都可以。在学生演讲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训练的要求,把握说话的中心和条理。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教学生演讲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对第二天要演讲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可使学生上台演讲显得自然大方,胆子放大了,就会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有声有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教学

在我们这种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家庭文化的教育是非常的落后,对于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要把与之相关的听、读、写一起进行培训和教学,因为我们都知道,听说读写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先学习口头语言,再学习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教学生读、写必须在发展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语必须从口语里吸收营养,向前发展;反过来,口语又经常受书面语的影响,使词汇更加丰富,说话更加简练。听说能抓住要领,阅读理解能力自然相应提高,说一段话有条理,写下来就是一段通顺的文字。老舍《关于文学语言问题》一文中指出:“要老老实实先把话写清楚了,然后再求生动,要少用修辞,非到不用不可的时候才用,不用任何形容,只是清清楚楚写出来的文章,而且写的好,就是最大的本事,真正的功夫。”可是前提却是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接触了书面语言之后,两者便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我们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同时,以读带说,读说结合。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通常是先让学生先自读和自学,这一步是最为艰难的,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其次,引读分析;再者,读写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以表达各自的见解,动脑筋,想问题,质疑问难,开拓说话的思路,训练学生说话的逻辑性,获得语感。口说、笔说是作文训练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两个阶段。先说后写,以说带写,说写结合,利于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可以使书面作文变难为易,也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作文能力的互相协调发展。

三、精选优秀的诗词和文章引导学生去诵读

“不学诗,无以语”。学生朗读课文,能够逐渐习惯于文章的选词用语,使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沟通起来,促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优美的、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3

    1、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社会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更光荣、更艰巨的使命,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合格人才,只有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水平,向科研要效益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永远领先于先进行列之中,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阻挡的一大趋势。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在科研中求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才能使教育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紧扣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

    2、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育科研必须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植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教育科研只有方向明确,内容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的、规范的研究活动,才能在学校中真正占有领先的、导向的、最高的地位,才能取得良好的科研实效。

    3、加强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需要

    教育科研以其综合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人们观察分析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并对它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鉴别、判断和预测,具有促进中小学校长领导职能的转变和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功能,领导决策要达到科学化时刻离不开教育科研。

    4、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科学化、高效化的需要

    现代社会正在走向高智能的信息化社会,他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广泛运用智能工具和各种科学技术来提高人的工作效能和效率。科教兴国正是这一特点的集中反映,表现在科研兴校中就是要坚决屏弃过去那种拼体力、拼汗水、高消耗、低效益的落后做法,存在着只凭经验,不注意科学;只知让学生用功,不讲究指导方法;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只重智力因素,不重非智力因素;只重投入,不讲究效率、效益等不科学的做法。这些不科学的做法正迫切地等待着人们在教育科研中加以解决。

    5、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古今中外教育历史的发展证明,着名的教育家都是从教育实践者中发展而来的。这些教育家都是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取得成果的。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教育科研是造就有作为的教育家和提高广大教师素质的熔炉,当前教育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即“科研开路、提高质量”已成为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多的教师都明确提出“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并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这一良好做法在一些学校已蔚然成风。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个教师,不仅应该较为系统地掌握基本的教育规律和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掌握关于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积极投身与科研实践,善于通过教育科学活动不断取得教育科研新知识,探索教育科学新领域。这个探索研究的过程,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6、教育科研是教师创造人生价值的需要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4

【关 键 词】民办学校;高中教师;课题研究;调查;问题;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17-02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很难有学校的创新发展。”培养并拥有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将是切实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法宝,面临激烈竞争的民办学校尤其如此。为有效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实效提供依据,我们对民办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座谈、口头访问、网络聊天等方法,调研对象为诸暨市某民办学校高中教师。有效的研究对象共129人,其中男教师73人,占57%;女教师56人,43%。

一、民办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 课题研究参与率较高,但高级别的参与率较低。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75%的教师参与过课题研究,其中参与县级及以上课题的占25%,校级课题研究的占50%,未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比率为25%。

2. 熟悉或使用的研究方法多样,但停留于低层次的水平。教师熟悉或者经常使用的科研方法,比例最大的前三位依次为文献研究法26%、经验总结法21%、调查法16%,合计占63%;教育观察法15%,教育实验法12%,不熟悉的占5%,其他方法占5%。数据表明,教师使用的研究方法多样。但另一方面,民办学校教师对更适合基层学校教师使用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方法如叙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却不熟悉或不经常使用。这表明教师采用的研究方法停留于低层次的水平。

3. 没空搞研究、不会研究占较大比重。调查显示,三成多教师“难以抽出时间”,近三成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四成的教师认为“研究与教、学工作分离,帮助不大”。可见,没空搞研究、不会研究占相当大的比重。

4. 研究式偏重于观摩交流,撰写教育反思的比率偏低。对教师发展的作用最大的活动方式,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观摩同事或其他人员的课堂教学27%,与同事(同伴)交流、商讨24%,参与课题研究15%,三者相加占66%。这表明在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基本力量中,教师们更偏重于相互交流与沟通。调查显示,教学(教育)反思撰写指向上,半数教师(55%)是围绕问题解决情况撰写的,近三成教师(26%)是“围绕教学目标撰写的”。表明,教师们撰写的教育(教学)反思实践应用性较强。但比率偏低,教育反思在教研方式中的比例仅占14%。

二、民办学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原因分析

1. 动机偏差: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较浓的功利色彩。“您参加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比例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评职称(50%),提高教学成绩(15%),提高自己(14%)。“通过与同事交流,您认为同事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比例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评职称(61%)、提高自己(23%)、提高教学成绩(6%)。教师对自身和同事参与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各类别的比例虽然略有不同,但总体上趋于一致,即均集中于这三项,而且排第一位的评职称的比例远远高于第二、三者。这表明研究的功利色彩较浓,动机有偏差。

2. 教育教学及其他任务的繁重是缺少研究时间的主要原因。在“您认为缺少研究时间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个人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较重”、“学校的其他任务太多”的比例各为38%,合计共占76%,将近八成。

3. 学校培训指导不力与教师自身不学习进修是造成教师不会研究的两大原因。调查显示,学校方面的原因,“没能组织专项的培训”占34%,“缺乏学校或上级部门跟踪指导”占19%;教师自身原因,“没有学习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占32%,“没有读书不了解当前的教育现状”占12%。

4. 教师方面是课题研究难落实的主要原因。“选题不当或不知道如何进行研究”占34%,“为了结题证书”占23%,“教师的惰性”占17%,“缺乏必要的信仰”占4%,四者相加占81%,可见教师方面是主要原因,包括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知识与技能薄弱,研究动机不端正,教师个性上的不足。制约研究质量的原因上,“不知道如何进行研究”占32%,“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分离”占26%,“难以选择恰当的课题”占14%,“写作和总结能力不高”占11%,“过程根本没有落实”占9%,进一步印证了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的薄弱。

三、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措施

充分考虑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诉求是学校能否制订并有效落实措施的重要依据。为此,以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诉求与希望为分析视角,提出促进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措施。

1. 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包括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科研观念,破除教师心中的教育科研“无用论”、“神秘论”、“负担论”、“无条件论”等等偏面的或不正确的认识,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想方设法留给教师较多的教育科研时间。

2. 宏观引导,微观自主。关于“你认为学校或教师如何真正做好课题研究”,教师们认为“学校确立重点课题、各学科组承担相关子课题”占41%;“教科所确定重点课题、各学校研究相关子课题”占35%;“主要领导参与、有面有点的进行”占16%。“如果今后您需要参与课题研究,您希望课题的来源”,近一半的教师选择由教科所或学校提供选题(教科所编制课题规划指南,按照指南选题占25%,学校提供选题占23%)。可见,学校对课题研究进行通盘考虑,设立重点课题、龙头课题,统领全局,同时又进行细化,编制子课题,分工到各处室、各教研组承担研究。也有35%的教师选择“自选课题论证”,提示教师要在学校和教研组的指导下发挥主动性、能动性,有效选题,扎实开展。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5

【关键词】乡镇教育 教研科研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01-01

乡镇学校如何可持续健康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值得可探讨的话题,总结自己多年来从事乡村教育的管理经验,我觉得教研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抓手,现就乡村学校如何抓教研科研工作谈点自己体会。

一、抓机构和制度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教研科研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果,组织保障是基础,制度保障是前提。

(一)建立坚实的保障机制。农村乡镇大多存在学校点多面广、师生不均、质量不等、校与校相距较远的特殊地理环境。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才能保证教研科研的开展、实施。一是要建立以乡镇教育管理部门为主抓的组织机构。管理部门负责人为组长,各校长为为副组长,分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乡镇学科中心教研科研组,选拔有上进心的业务骨干教师为成员,承担教研科研活动的引领及指导工作。组成教研科研管理、指导体系。三是要落实好教研科研经费,保障教育科研及时有效实施。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要特别注重建立健全教研科研规章制度。这样能确保活动的实施,考核各个层面工作成绩,使教育科研工作有序的开展。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没有激励机制,教研科研就会缺乏活力。要打破那种研究和不研究一个样,有成果和没成果一个样的局面,把学校的综合目标考核及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表彰优秀,奖励先进,形成教研科研的良好局面。

二、抓校长建设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农村乡镇教研科研工作上,必须强化抓校长的教研科研意识,促使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能让教师教研科研的意识增强

乡村学校很多教师认为,研究是专家的事,或者认为写篇论文就是研究,这些看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其实,一线教师都有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他们对教育的现状了解最多,对存在的问题体会最深,反应也最敏锐,有着取之不尽的课题来源。就需要校长千方百计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让教师明白对教学问题的设想、思考、研究就是课题研究的内容,而不是很复杂很高深的问题。

(二)能让学校教研科研规范、落实

学校是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单位。校长亲自抓教研科研,一是能教师感受到教研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能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二是能规范教研科研程序,促进研究的规范化。

三、抓教师建设

研究能力与教师的业务效果成正比。从经验知道,教师通过研究后,无论是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研究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反过来,由于教师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能自如地遵循教学规律,辩证施教,对落后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要抓教师的理论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抓课标学习。让教师把课标作为教学的方向标,作为教研科研的方向标,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用好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抓好读书学习,用好教育类报刊杂志。比如:对一些操作性强的经验结合实际立即付诸实践;对经典教育故事加强记忆与运用;对名家大师们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样,及时补充“新元素”,有效汲取“营养品”。让教师了解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从而拓宽教师们的教育视野,更新理念,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要抓好专业引领。做教育科研,闭门造车肯定不行,我们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外,如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讲座、报告及名师教学观摩会,邀请教育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对内,二是开展学校“传、帮、带”活动。采用学校对接、拜师学艺的方式,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搭建交流学习平台。(1)搭建镇内交流平台。一是定期召开教研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交流会,汇报教研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二是以中心教研组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质量地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三是加强镇内学校优质示范课、课题汇报课、说课、课件、教案及论文等的竞赛评比组织工作,以任务去驱动学校及教师搞教研科研,从而提高乡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2)搭建镇外交流学习平台。利用合适的机会,组织镇内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团队到镇外的学校学习考察,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为本镇教研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四、抓过程管理

教育科研的管理绝不是“开开会,发发通知,搞搞培训”这么浅表化。有质量的教育科研管理就不能只看结果,而忽视过程。只有重视过程质量的控制,才会有结果的高质量。

(一)抓好学校科研计划的落实与常规管理情况。一方面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把检查结果纳入学校的综合目标考核。另一方面随机检查,只要一到学校,就对学校的教研科研某个方面随机抽查一下,给学校提个醒,敲敲警钟,不作为评分依据。但能促进研究的过程。

(二)抓好指导与服务。乡镇教育管理中心可采取约请“区级专家参与,本镇同行介入”的方式进行“科研专项视导”,请专科研制度的建立、计划的制定、课题过程性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管理等方面展开,重视视导中的对话与交流,了解学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帮助学校解决科研管理中实际问题或难题。

(三)重视材料的积累和档案保管。档案资料是教研科研的过程记录,是我们进行整理、归纳、概括抽象教育经验,教育规律的凭借。因此,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制定出学校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作出具体的规定,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如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范文6

一、 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

1. 面临自身挑战

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研究部门的事,是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自己水平不高,经验少,没有能力搞科研;担心搞科研要花费时间,弄不好会影响教学质量;认为教育科研就是评职晋级、评优评先的手段,没有把科研看成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自己专业成长的一种内在追求;有些老师怕写论文,谈到教育科研,就以为是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对适合小学教师的表达方式缺少了解;也有些老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实施,有搞教育科研的欲望,但在具体操作上又不知从何下手。

2. 面临外部挑战

现有的教育评价和考试评价,使部分教师不敢或缺少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热情,更谈不上从事教学研究,仅有的教育科研也成为被动的应对;学校资金紧张,无法对教育科研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使教学对象和对应的关系也呈现复杂化,给教育教学提出了很多难题。

以上的一些问题,使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缺少良好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大量研究显示,学校关注教师发展,不仅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而且要努力促进教师生命成长。因此,作为校长,我们应思考:适合教师生命成长的学校教育科研应该是怎样的?让学校教育科研真正融入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校的整体发展,成为教师个体和学校组织的自觉、自愿、自发、自强的行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二、 包容、支持:适合生命成长的学校教育科研环境

1. 包容

作为校长,要理解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追求的老师对于教育科研的心态,允许等待和观望,包容老师因为经验不足带来的失误,舒缓老师面对教育科研时的不安全感。换句话说,校长对于老师搞教育科研要有一种合理的期待,要承认并尊重个体的差异,包容个体的不同,发挥个体的创造,让每个个体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 支持

校长在学校教育科研中的角色是什么?那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教师明确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寻找抵达目标的捷径,从而提高教师个体和整个团队的研究能力。目前,不少小学教师没有科研意识与科研需求,对教育科研的有关知识、程序、方法掌握不够,缺乏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与洞察能力,教育科研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脱节。特别是刚刚涉足教育科研的老师,既要忙于各项常规工作,又要搞科研,时间、精力上紧张,各种困难接踵而至。教师非常需要得到外部的支持。如何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支持是校长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三、 发现、提升、共享:营造学校教育科研环境的方式

这样一种包容的、支持性的学校教育科研环境应当由师生共同来营造。校长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充分发挥在教育科研中的领导力,切实转变小学教育科研的领导方式。让“布置”、“检查”、“评价”等行政领导的方式逐渐淡出,让“发现”、“提升”、“共享”等学术领导的方式日益凸显。

1. “发现”

这指的是校长的洞察力。在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校长要敏锐地发现亮点与问题,发现教育科研的领头羊,发现老师的研究经验与困难等等。只有善于发现,教育科研才充满活力。比如,我们在做《追寻教师职业生命意义的行动研究》这个课题时,负责文献研究的一位老师对“文献研究怎么做”很困惑,于是,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对此话题进行探讨。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发现张老师擅长信息技术,对于“如何搜集到优质的文献资料”有着科学的方法,王老师善于归纳总结,是做文献研究综述的合适人选。当即,校长就授权张老师带领课题组成员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广泛搜集,授权王老师对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精心选择、分类整理、归纳提炼。负责文献研究的老师得到两员大将的鼎力支持,顺利完成了《文献资料研究综述》资料的汇编。

2. 提升

指的是在老师研究受阻的时候,适时给予激励或帮助。就拿《追寻教师职业生命意义的行动研究》这个课题来说,对于如何分解总课题研究任务,选取与设计子课题,老师说以前从来没有搞过,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我们主动与高校沟通,聘请了有研究专长的专家来校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对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细致观察、调研,在此基础上提炼子课题。与高校老师合作,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给予本校课题组成员有力的智力支撑。

3.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