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范文1
关键词:民间文化 动漫 原创
动漫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文化大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诞生之时起就参与和推动着文化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且必然受到本民族文化生态系统的制约。在文化大系统中的民间文化,是立足于民众的生产生活,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的文化形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民众之中并身为民众一员的作家、动漫家、读者、观众的“文化心理结构”,对动漫创作与动漫欣赏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动漫的显著特征是创意性,而文化积淀是创意的源泉。动漫创作必须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元素进行改造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有机结合,才能激发人们对本民族本区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走产业化道路同人文坚守之间的相融相生,并在动漫形象的塑造、动漫产品的研发、动漫品牌的树立、动漫企业的崛起中展示出中华文化的魅力,使动漫产业走上生生不息的创新之路。
一、民间文化传统决定动漫文化的生命基因
首先,从美学角度来看,民间传统文化涵养了原创动漫的美学品质:在审美风格上,倾向于意境美、道德美、意味美;在审美价值上,是寓教于乐、注重写意、质朴阳刚、内敛含蓄的中和之美与朴素之美;在艺术思维上,追求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永恒秩序以及和谐统一;在塑造形象上,崇尚“神似”、“神韵”和“会意性”。这一切都构成了中国原创动漫的基本美学气质,《大闹天官》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人物造型风格以古雅和神奇致胜,追求的是灵动飘逸、超凡脱俗的奇幻风格,引入了脸谱艺术、民间彩塑、戏曲表演、壁画年画等设计元素和色彩配比,并从先秦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六朝造像以及皮影、木刻等多方面汲取营养;在场景设计上借鉴了民间艺术造型元素并发挥想象创造力,虚实结合,简练而变化有致,鲜明地突出了神话中的幻境,艺术风貌凸现出民间艺术极强的写意性和装饰性。这传达出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宇宙观、审美观,并将人民性和民间性表现得浪漫而神奇,民间文化与动漫形式自然交融,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其次,民间艺术凸现出的人文内涵和人文价值,是中国人观念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动漫创作应从中国人爱国爱民的民本精神,自强自立的开拓精神,惩恶扬善、反抗、见义勇为的道德精神,善良质朴、勤劳智慧、诚实谦虚的传统美德等人文精神中,集英纳萃、提炼浓缩出作品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地展现民众所具有的道德品质、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采取主动的姿态吸收传统文化并与世界现代文明和谐相融,形成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追求。如《葫芦兄弟》讲述七只神奇的葫芦,七个本领超群的兄弟为救亲人前赴后继,同法力无边的妖精进行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较量,宣扬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其中老翁与穿山甲代表了正义与奉献;绿色的仙草代表了生命和希望;蛇精和蝎子精象征“邪恶的智慧”和“阴毒的力量”;葫芦种子则是上天为了克制恶的力量而赐予人类的宝物,用七种颜色分别代表人类的七种品性:勇敢无畏、温柔宽容、刚强坚毅、平和慈善、嫉恶如仇、活泼自由、沉郁思辨。七兄弟的故事如同七个生动的寓言寓示受众:优点可能同时也是缺点,长处有可能转化成为短处;放纵单方面特定的优势或夸大个体的力量,势必会导致整体的失衡与失败;唯有“七子连心”的融合、凝聚与团结,才能最终战胜阴险、黑暗、诱惑和背叛。而结尾那充满生机的美丽的七色峰,象征了中华民族追求美好、向往和谐的人文追求。《葫芦兄弟》成功地将传统表现手法与动漫审美特征、民间意象与现代内蕴、鲜明的民族价值观与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完美地融为一体,成为国内原创动漫中的经典。
二、民间艺术为动漫创作提供广阔的生命空间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范文2
1优秀民闻文化传统影响着当今动漫艺术发展的审英价值
第一,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滋养了原创动漫的美学品格。形成了倾向于意境美、道德美、意味美的审美风格和寓教于乐,内敛含蓄的中和之美与朴素之美的审美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艺术思维,崇尚“神似”、“神韵”和“会意性的艺术形象。经典动漫作品《大闹天官*就集中体现了上述中国原刨动漫的基本美学气质。其人物造型古雅和神奇.艺术风格灵动飘逸、超凡脱俗,脸谱艺术、民间彩塑、戏曲表演、壁画年画等设计元素和色彩配比的综合运用,汲取从先秦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六朝造像以及皮影、木刻等多方面营养,虚虚实实,简练而富于变化,有着很强的写意性和装饰性,表现出中国优秀民间文化特有的哲学观、宇宙观、审美观,在民间文化传统与动漫形式的结合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第二,优秀民间艺术中蕴含的人文价值是中国传统观念体系中核心部分,当今动漫创作应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爱国爱民的民本精神,自强自立、生生不息的开拓精神,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道德精神,善良质朴、诚实谦虚的传统美德等精华,以之为作品的灵魂,积极地展现国人椎崇、期待的道德品质、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主动地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现代文明和谐相融。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如《葫芦兄弟》。该片弘扬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这一永恒主题。片中用七种颜色分别代表人类的七种品性:勇敢无畏、温柔宽容、刚强坚毅、平和慈善、嫉恶如仇、活泼自由、沉郁思辨。七兄弟的故事如同七个生动的寓言,唯有“七子连心”,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才能最终战胜阴险、黑暗、诱惑和背叛。片子结尾那充满生机的七色峰,正是中华民族追求美好、向往和谐的的象征,从而实现了将传统表现手法与动漫审美特征、民间意象与现代内蕴、鲜明的民族价值观与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完美地融为一体。
2优秀民闻文化传统影响当今动浸艺术发晨的倒作息维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优秀民间艺术作品的宝库。丰富的民间艺术题材,浓郁的地域化民族化色彩。是当今动漫愿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现代动漫宅作固然是创作者艺术素养的体现,但不管是怎样的创作意图,都必然要在创作中借鉴民间艺术的形式或撷取民间艺术的素材。从优秀民间艺术传统的宝库中获得灵感,挖掘原型,用现代艺术手段,创作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风格气质又有时代精神的动漫形象,是当今原创动漫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专业动攫创作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当今动漫艺术和优秀民间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源流关系。比如,动漫作品取材直接来源于民间,多是在采集整理民歌、故事、野史传说等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而成的。如中国的《渔童》、《人参娃娃》、Ⅸ阿凡提的故事》等。有的时候,因为民间艺术具有的传承性、实用性,娱乐性、民俗化和程式化等特征,这种源流关系还表现为对民间叙事类型的借鉴与生发上,同一类型、同一主题的故事会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时间里流传,构成故事的种种元素在保持原有基本形态的同时,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探险寻宝、复仇行善、美好情感等等。在当今动漫创作中,尽管传统民间故事中的情节、人物等是以现代的艺术形式出现,对原有的元素进行整合、重新演绎,但仍让人感到民间艺术的永恒魅力,引起超越现实、超越空间的心理共鸣。当今原创动漫最大的竞争力无疑来源于独特的形象和新颖的创意,这取决于日常的艺术素质的积累和实践。一个好的本子是基础,没有好的本子,任何高超的技术也不能创造出精品。随着当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动漫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动漫创作者过分追究技术,在人物形象构造、故事发展情节方面有雷同.幼稚,少个性、缺少想象力等问题。不论是在整体把握,还是对形象性格的刻画上,缺乏应有的人文内涵和艺术生命力。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当今动漫蓬勃发展的血液,人文则是其灵魂逻辑思想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才是动漫发展的协调状态。家喻户晓的优秀动画片《三个和尚》,采用简单的故事、简单的形式,连人物语言都不要,简练数笔就塑造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甚至连音乐都被精简成了几声木鱼,技术上也简单到极为普通的逐格摄影,但却成为了中国原创动漫的经典之作。根本原因就在于优秀民间文化传统激活了原创动漫的生命力合表现力。片中水墨山水画的味道,极好地表达了中国传统绘画按法传神写意的艺术效果。又在形象塑造上,融入西方现代漫画表现手法,风格洒脱却又神情具现,实现了优秀民间文化传统与现代技术在形式上的完美和谐,使传统哲理的写意在当代动漫的诗化氖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3优秀民闻文化传统影响当今动漫艺术发晨的艺术风格
优秀民间艺术在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的同时.也呈现出极其鲜明的个性化和地域性特点,从创作手法到美学风格莫不如此。有的朴素,有的豪放,有的古朴、有的明丽,等等等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此丰富多彩的优秀民间艺术,为当今动漫在故事叙述、形象塑造、表现手法等艺术创作上提供了丰厚的营养。从一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中不难看出,优秀民间艺术中丰富的艺术形式已经在当今动漫艺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哪叱闹海》借鉴了山东民间年画的造型。《九色鹿》取自于敦煌壁画的造型,《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等使用了民间剪纸的造型《小蝌蚪找妈妈》更是开创了运用中国水墨淡彩的绘画手法来绘制动漫的先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至于像牧童》配竹笛、《山水情》配古琴,更是将水墨动画发挥到极致,每个场景都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独立画卷。当然,诸如刺绣、陶瓷等这些表现形式多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可塑性的民间艺术,还有充分挖掘和利用的空间。如果能将优秀民间艺术中鲜活的传统元素融人到当今动漫形象设计之中,一定会使观众在感受到亲切、新颖的视觉体验同时,还能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审美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魅力。
4优秀民问文化传统着当今动爱艺术发囊的发废溢路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范文3
引言
察哈尔民间美术孕育于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其精髓核心就是当地草原文化艺术,集中体现了内蒙地区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同时,察哈尔民间美术是当地拉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接推动了当地民间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察哈尔民间美术的美学意义分析
察哈尔民间美术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以内蒙古民族文化为基础,同时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了更具层次性、更具民族性的文化形式,为当地民间美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一般来说,察哈尔民间美术代表了美的化身,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主要是通过对当地人民自然生活、民族精神的描绘,展现艺术气息和人们对美的向往。察哈尔民间美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从其产生到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并呈现出了不同的性质,它与宫廷艺术不同,民间美术文化的艺术极高,充分展现了当地草原的原始生态环境、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等等,民间美术充分展现了察哈尔特色,完美融合了民族追求与文化内容,充分展现了当地居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涵。能够有效提升民族凝聚力,同时,民间美术文化海域当地游牧经济紧密相连,与农牧发展背景下的内蒙古经济保持意志,十分具有区域特色,在区域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民间美术为当地文化内容与形式的丰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察哈尔民间美术创作的过程来看,民间美术的表现效果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艺术形式也更加丰富。
察哈尔民间美术审美特征分析
1.兼顾审美性与实用性,两者相辅相成
从察哈尔民族美术本质分析,它属于一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草原文化,是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也是在人们的需求之下产生的,因此具有定的实用性,同时察哈尔民面美术的审美性也十分突出,总结来说,察哈尔地区的美术艺术作品本质特征就是实用性。这与当地居民勤劳、朴素的生活方式不可分割,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当地游牧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直接反映了居民生产生活,因此其主流性就是实用性。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还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在美术作品被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自己美好愿景的体现,牧民心理与信仰、道德观念,一同影响着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初衷,因此全方位的展现了美术中的审美价值。在此过程中,广大的牧民与民间艺术家,还充分利用了业余劳动时间进行文化艺术的创作,用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艺术文化需求,他们也不断将自己的审美融入到美术作品中,使审美与创作达到同步。在这些之外,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还展现出了很多其他性质,比如:多元性、差异性以及分支性等等,从很多相关资料中可以发现,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与民族民俗活动的发展密不可分,民族民俗活动在民族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丰富上起到了巨大作用,特别是当地的一些婚嫁丧娶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查哈尔滨的民间美术,作为运用当地美术的沃土,察哈尔民间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不同的部落,不同的种族,孕育出来的民间美术也存在很大差异性,但从总体来看,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特质就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融合。
2.自然风情与物质原始材料元素的浓郁体现
在察哈尔民间美术中还包括物质材料与自然美的融合,其主要体现在美术作品材质、造型以及功能等几个方面。通常来说,当地居民会选择最为简单、常见的材料制作生活器具,比如原始方法编制的毛毡,还有各种极具特色的桦树皮制品,这些材料随之可见,容易获得,并且容易携带,散发着古朴与原始的气息。这些材料所制成的美术作品,也极大的丰富了察哈尔地区的民间艺术表演。在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材料开发与利用并存的现象,它们体现在材料肌理与纹路的表现方面,带着浓烈的自然风情,自然性与材料的简单性,并且成为了察哈尔地区民间美术的主要审美特质。在肌理表现上,该地区的美术作品基本都比较夸张、大胆,这也是察哈尔地区民间美术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除此之外,自然风情也在察哈尔地区美术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很多美术作品中,都自然能的流露着一种浓郁的自然色彩,这些作品都是原始材料堆砌而成的,极具纯真、朴质的民族特色,展现了当地自然风情。在察哈尔地区,人们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来源于大自然,造型比较夸张,极具表现力,其中也流露着浓郁的自然色彩,所以综合考量,这种美术物质原始材料,在经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之后,展现除了察哈尔地区人民的纯真与朴质,是种极具原始特色的美术材料。
3.创作产生带有定的自由性与随意性
察哈尔的民间美术善于对真实生活进行展示与表达,深刻反映民族生活风貌及风俗习惯、注重民族心理状态的有效体现,带有本民族的内在艺术审美趣味性与风格特色。在艺术内容表达的过程中察哈尔民间美术没有特定的形式,没有烦琐的框架,可以让创造者自由发挥,具有非常高的自由性。创作者或以生活着手,或以物态着手,或事件着手,创作技巧千变万化,可以任其态意发挥。这种自由与察哈尔人民的生活环境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在定程度上展现了大草原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艺术特征,对其创作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让人们折服在察哈尔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中。
艺术是抽象的、夸张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艺术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从察哈尔地区美术作品来看,其布局和形象塑造是相对随意的,这种艺术形象与传统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不同,它并不需要定具备典型性,只要能够将创作内容完整的展现出来即可,在夸张的表现中,只要人们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核心内涵就是完成了创作目的,这就是当地民间美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只要是美术创作者认为这是好的,就可以对其进行加工、提炼,最终创作成为部作品,人们可以展开自己的形象,随意去发挥,去创作,没有的条条框框,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调整和完善作品,这也是民间美术创作者与专业美术工作者的最大区别所在。可以说,在当地,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创作者与参与者,都是艺术的挖掘者,都能够进。
结束语
时代的变迁,以及察哈尔民间美术的发展,使其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但是源于生活,朴质、自然的特性却一直保留在当地美术文化之中,是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我们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形式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应该对朴质、单纯的艺术形态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尊重。从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中我们还能够看到,当期居民的民族精神、生活信仰,可以说民间美术作品就是当地历史的面镜子,是情感与艺术的另一种体现,研究察哈尔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游牧民族的文化形式与发展历程,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繁荣。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范文4
关键词:寒地黑土;北派二人转;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30-01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民间戏曲曲种之一,它吸收与融合了东北地域文化特质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北派二人转凭借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审美特征,成为东北二人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北派”二人转的文化生境
“北派”二人转系黑龙江二人转的别称,主要指松花江以北的双城、五常、呼兰、宁安、阿城、绥化、海伦、安达、拜泉、富裕、嫩江、齐齐哈尔等地的黑龙江省范围内流传的二人转流派之一。从地理气候方面来讲,黑龙江省处于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具有深厚均腐殖质层的高寒黑色土壤,即寒地黑土地带。这一地带四季气候鲜明,土壤肥沃,适于农耕业的发展,自古以来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素有“龙兴之地”的称谓。自大清定都北京后,大量的移民不断涌入关外,汉族、满族、蒙古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 人群的迁徙伴随着中原文化的涌入。中原文化向北一直延伸、发展,与本土文化相交织、融合、碰撞,多民族的交错杂居为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丰富了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的表达形式,同时也为寒地黑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河北莲花落也随着北迁的人群来到了寒地黑土,与东北大秧歌相结合,形成了以唱功为主的北派二人转。2007年列入黑龙江省和绥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绥棱二人转更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北派”二人转的本体艺术特征
二人转从产生到现在,素有“南靠浪(扭),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四大流派之说。而“北派”二人转以黑土地的文化精神为神髓,讲究唱功,以唱为主,广泛吸收其它各种艺术的音乐精华,如东北民歌的曲调、萨满跳神曲调等,呈现出粗犷豪放、热烈火爆的大荒气魄与阳刚之美。其独有特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艺术形式的包容性:它二人转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戏曲、歌舞、曲艺、小品四种艺术的元素,呈现鲜明的包容性审美特征。誉为二人转界的泰斗和常青树的那炳辰教授认为,可以用“四个不全是”来表达其特征: “不全是曲艺的曲艺,不全是戏曲的戏曲,不全是歌舞的歌舞,不全是小品的小品”。
2.表演方式多样。(1)说口丰富。“北派”二人转的说口十分丰富,有:“故事口“,多是讲段儿完整的小故事、小笑话等;“专口”,多是剧中人物说白,有准词;“零口”,是演出中的即兴口;“脏口”,多是低下流、猥亵之词。(2)表演的功夫较为丰富,有:扮相,包括傻相、笑相、哭相、怒相、悲相、喜相等等;舞。主要是“浪三场”舞蹈;绝活,包括手绢绝活、扇子绝活等,带有杂技性质,富有黑龙江地域特色。
3.表演曲目丰富。(1)注重唱功技巧的代表曲目《小王打鸟》、《大西厢》、《蓝桥》;(2)注重扮相、身段优美的代表曲目《双锁山》、《杨八姐游春》、《回杯记》、《寒江》;(3)注重表演五功唱、念、扮、舞、绝的代表曲目《密建游宫》、《冯奎卖妻》、《包公赔情》。此外还有流传较广的唱段如《小拜年》等。
4.本土性。北派”二人转,顾名思义,是北方二人转黑龙江二人转的称谓。属于俗文化和“草根文化”范畴,本土性是其鲜明的审美特征之一。它是黑龙江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东北方言为表演语言,通俗易懂、活脱顺畅、生动形象。让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通过审美过程,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北派”二人转的传承与发展
随这现代经济的发展,电视、电影艺术的广泛传播,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同时也给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带来强大的冲击。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责无旁贷。第一,收集、整理宝贵的音像、影像资料。发挥专业特长,通过运用技术手段开展记谱、录音、录像等工作,保护“非遗”的宝贵资料;第二,积极开展采风活动,深入到地方文化馆,积极向民间艺人学习传统代表作品,对“北派”二人转的本体艺术进行传播;第三,系统化教学模式,规范课程设置的同时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教学,同时邀请优秀的二人转艺人来校讲座和演出,为广大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总之,“北派”二人转作为极具东北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我们应不断的传承、创新,才能使其发扬光大,让这块民族文化瑰宝在现代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基金项目:1.绥化学院新农村建设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XR120302;
2.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14C042。
参考文献: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范文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开始是一些专家学者、有识之大声疾呼,随之逐渐变为一种社会共识。特别是中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继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后,人们更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也逐渐成为人们自发的行动,同时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在国内,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震老师从宏观的视角对“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思考”里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不浅的结论: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长足进步、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存在突出问题、创新保护东北少数民族文化途径等方面提出科学的观点。这是对我们的研究,当作良好的参考资料。但是东北民族民间文化的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东北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我们的研究团队前5年开始从保护的角度对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研究有以下特点:
其一,与以前主要从工艺美术的层面进行的研究不同。为了达到保护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目的,我们在借鉴国外一些新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情况,制定了新的研究框架。研究中除了关注有形的制造物外,更注重与之相关的无形文化,诸如工艺的传承、产品的用途及有关的社会文化意义,传统工艺的变迁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
其二,民间工艺文化保护的研究是近年来的新课题。这方面的文献资料十分匮乏,有的方面基本是空白。我们要深入实地,深入乡村,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系统、反复的田野调查,获取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要写出几篇调查报告。
其三,以调查报告为基础,我们要更高的层面进行综合研究,比较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据我的走访和调查资料的掌握,尚未接触过对于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的角度,对辽南地区民间工艺品比较分析而得出结论,本项目从思想观念——功能——技艺——形式——审美——社会意义等层面的全面系统的研究。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有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进行保护,需要对有价值的民族民间工艺文明进行保护。这是一项新的事业、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毫无疑问,本项目对社会、对科研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的研究价值
本项目从民间工艺文化内涵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已有的工艺文化的分析和总结,挖出民间优秀工艺文化,并对工艺文化的保护过程中文化渗透和文化关系的处理进行分析,力求“制造出来的物体本身”,即有形文化外,还认为造型的构思、材料的选择、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精湛的技艺、制作的过程、成品的用途以及象征意义等无形文化更有价值。同时,民族工艺的发展应该在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借鉴中不断创新,将现代设计的理念同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合,借助传统民族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深沉美感来提升民族民间工艺价值,即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理论价值项目将会在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论研究方面实现一次重大的突破,对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形态的民间工艺文化的开发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自己的贡献。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将会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的开发富有现代价值和现实影响力的核心理念或精神本质的充分彰显并深入人心,使其内化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理本质,进而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辽南地区民间工艺资源保护,不仅在于能让世界感受到这些源于史前文化的手工艺遗存的魅力,还能让后人得以了解自己民族在人类文化史上曾经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祖先创造的灿烂工艺文化;同时,在传统文化流失势在必然的今天,能用影像、图片、多媒体等方式记录保存、保护下这些传统工艺文化的因子,为将来文化恢复的可能保存可靠的依据。更为欣慰的是它将完成我们这些“都市工艺者”长久的一个心愿。
(二)实践价值旅游业已经成为大连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民族民间文化大开发的契机,国家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宣传力度的提高与加强,使得去往辽南地区的游客日益增多,游客们对于民族民间特色工艺文化尝试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就目前辽南地区工艺文化的现状来看,一类,民间工艺消失或衰退状态当中,另一类,民间工艺已变异或变异之中,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更显迫切、严峻。这不仅不利于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民族工艺品文化的传播。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是东北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南地区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开发与发展,而且对于发展东北地区特色经济,建设小康社会,乃至推进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都有积极借鉴意义。
三、“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的研究内容
辽南地区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种类很多,内容十分丰富,并非设立一个课题就能够全面研究。如果面面俱到,必然难以深入,因此我们要选择建筑、服饰、配饰、器具、乐器、宗教类用具等民间工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希望在对这些民间工艺文化用相同的理论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其他的研究成果,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探讨如下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即:不同的工艺类型在传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什么样的工艺文化是优秀的,值得保护的,应该怎样进行保护?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又怎样加以开发、利用,使其既得到保护,又能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综合效益?传统工艺文化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之间有何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介绍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与销售情况1.辽南地区早期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与销售情况2.辽南地区中后期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与销售情况3.辽南地区当代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与销售情况
(二)深入挖掘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思想观念1.深入挖掘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自然观念2.深入挖掘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伦理道德观念3.深入挖掘辽南地区宗教和民俗对民间手工艺的的影响
(三)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主要特征1.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实用性2.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造性3.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地域性4.分析研究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价值层面
(四)讲述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材料与技术1.讲述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材料2.讲述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手工艺技术
(五)概括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审美特征1.分析辽南地区民间工艺的形式2.概括辽南地区民间工艺的审美特征
(六)提出辽南地区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与利用措施的路径1.调查研究的基本性作用及分类分层保护原则2.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的立法保护3.辽南地区民间工艺文化保护性利用措施
四、“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研究——民间手工艺文化保护”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民间文化的审美特征范文6
【关键词】商洛花鼓戏;审美特征;艺术结构;简析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49-01
一、前言
商洛花鼓戏是非常具有地区特色的一种地方小戏,主要是在我国陕西省广泛流行,是一种节奏欢快并且非常动听的戏种。商洛花鼓戏受着当地群众以及地区群众的广泛喜爱。但是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对这一戏种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在这样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发展,做到真正促进花鼓戏发展。
二、花鼓戏审美特征及艺术构造
首先需要介绍的就是锣鼓艺术。陕西省更加传统的商洛花鼓戏在整体上分为武场和文场两个不同的部分。在一个花鼓戏的队伍中武场主要是由三个人组成的,主要是位于舞台的整体后部;而在文场的花鼓戏演绎上,主要是一个人通过大筒来进行花鼓戏演奏。每一个点子都有着商洛花鼓戏的自身特色。传统形式的商洛花鼓戏在小曲牌和八岔戏的演绎上,主要是通过人物角色来进行,干唱包括后台各个唱腔来进行帮唱。因此如果有帮腔的商洛花鼓戏一定有锣鼓点子,这是商洛花鼓戏在其唱腔上最有特色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需要介绍的就是它所表达的音乐艺术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戏剧性舞台效果来使其达到一个整体效果,这和说唱腔音乐进行布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商洛花鼓戏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角色进行塑造,并通过对人物情感进行表达来表现,这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审美方式。商洛花鼓戏在唱腔方面也有许多不同的表达形式。首先是独唱。所谓独唱就是通过大片段的剧情故事来对人物性格和情感进行塑造。其次就是对唱,这种表演形式最早出现在清朝。本质上是两个艺人之间不断进行交流的表演形式。这种表演形式没有决定性的要求和相关约束,可以有简单的道具,对于乐器伴奏方面也很随意,可以通过清唱来进行演绎,也可以通过乐器伴奏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这种对唱形式的演绎通常来讲在情感表达方面更为突出也更为欢快。另外一种是三小戏,这是通过三个角色来进行主要表演,也可以有其他辅助人员,这样的表达形式更为丰富,包括演唱和念白等等不同的形式。还有的表现形式是舞台戏的形式。通过舞台剧进行表演主要演绎的是一些大型的戏剧,这样的表演形式下剧团合作是主要构成方式。是一种通过借鉴其他不同种类艺术来进行表演的舞台形式,通过对商洛花鼓戏的传统曲调再加上话剧模式,通过多种多样的舞台表现形式来增强最终效果,促进在表演形式上对商洛花鼓戏有着很好的保留,对于现在的审美也进行了满足。最后一种方式就是对真假声的灵活应用。这样的曲调在应用过程中有更加浓厚的生活气息,更能对商洛花鼓戏的美感有着很好表达。
三、花鼓戏的文化价值
首先商洛花鼓戏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就目前文化发展现状来讲,商洛花鼓戏已经成为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证明了商洛花鼓戏在戏剧行业的重要地位。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商洛花鼓戏在文化研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商洛花鼓戏在其发展过程中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民间文化艺术精髓,也为社会发展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无论是在社会文化传播方向上,还是社会文化学发展的某些角度来看,都对于大众文化发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其次商洛花鼓戏在其社会文化传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艺术表演方面的价值。花鼓戏是通过不断发展和实践,最终通过不断沉淀和艺术改进,最终成为了目前具有多重文化特色的一种戏剧表现形式。从花鼓戏中,观众可以感受到非常丰富的文化价值和陕西民间独特的风土人情。
四、结束语
本篇文章对于商洛花鼓蛏竺捞卣饕约耙帐踅峁菇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和先进社会正在逐渐产生着激烈的撞击,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保留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世鹏.商洛花鼓戏的历史与现代传承[J].中国戏剧,2015:78.
[2]郭丹.论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和发展[J].湘潮(下半月)(理论),2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