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职能信用风险管理

一、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前提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正常经营;没有信用,市场不可能健康运行;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顺利实施。

(二)信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从企业整体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了信用,企业无法发展壮大;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对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业外部信用体系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管理。这里笔者仅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

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以解决产权问题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和紧迫的问题是,基础管理落后,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经济更是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当前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台上开展的商务活动难以兑现,线下付款势必存在着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商务活动中的兑现风险.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这也是每个企业微观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问题分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企业无须过多关心信用和风险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时沿袭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其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开始暴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大致都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期资金高投入,销售额高增长,后期则低回报,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一个企业如果过份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随之下降。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润;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实亡。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落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由于职责分工不清而导致两个部门相互推托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应收账款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基本管理职能存在欠缺,使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3.应收账款管理的滞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如何“追账”。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账机构,但收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忽视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收账”,结果使应收账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还花费了数倍于应收账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损失惨重。应收账款管理明显滞后,使企业一时无法收回账款,使得各方面的资金周转不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面临倒闭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账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决方案

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问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针对上述管理现状及未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导致的信用风险。

(2)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例如,在传统上销售人员垄断客户信息的问题,必须通过各部门问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加以解决。

(3)一些企业已成立的追账机构(如清欠办)应划归信用部统一领导,更加专业化地开展工作。首先,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使各部门分工协作,尽量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实现对客户信用管理的职能化、专业化,主要是对客户资信进行管理,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进行客户信息搜集、评估和监控;再次,在有客户来访时,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将公司的信用情况向客户进行说明展示,以促进有效销售;最后,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对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形成企业内部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共识。

2.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业务流程再造和ERP解决方案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管理趋势。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最为重要而且复杂。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账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笔者在这里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用ERP专业管理软件来实施对企业内各流程的掌控。)

实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款回收业务流程;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其中卖方(企业)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的降低是使各项业务流程得以改进的关键。比如某公司就是应用ERP管理软件对信用实行良性管理。他们把事先想好的信用评估方式写入程序,使其产生一个新的专门用于信用评估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企业所需要的客户信用资信。

3.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信用管理,是因为缺少一套比较完整而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许多企业不断颁布各种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设计。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1)事前控制一一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来源。为了搞好企业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实施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需要在五个方面强化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以及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超级秘书网

(2)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而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业在给予客户的赊销额度上随意性很大,销售人员或者个别管理人员说了算,结果往往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之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应包括三个方面:信用政策的制订及合理运用、信用限额审核制度以及销售风险控制制度。

(3)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关于应收账款管理,许多企业已制订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我们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这些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改进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制度化: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账龄监控与贷款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债权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文2

在市场中,信用无处不在。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整个交易的80%以上,而纯粹的现金交易已越来越少。即使在个人支付活动中,信用支付方式也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扩大,给交易双方带来了不确定性,这就是信用风险。信用总是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它是以信赖为基础的流动资产的投资、融资行为。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利用信用达到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全局、长远利益,那么企业经营的风险是无法估计的,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一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资金无法有效运转,甚至面临经营危机,濒临破产倒闭。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行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时期,供大于求已成为各行业的常态,为了打开市场,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许多企业采取了赊销这种方式。根据市场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采取了赊销的,这个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

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超过信用期的逾期天数将直接影响追账的成功率。表一是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及超过信用期对追账成功率的影响的统计:

表一:账龄与追账成功率关系

账龄 信用期内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1—30天 30—60天 60—90天 90—180天 180—360天 超360天

追账成功 93

73

69

63

60

56

50

率(%)

表中数据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应收款账龄越长、逾期天数越长,追账的成功率越低。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据此判断,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合资企业在我国成立,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相比,这些外资和合资企业更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信用管理更为重视。从应收账款来看,外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的应收款平均天数为100天左右,而国有企业则为220天以上;从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情况看,只有大约2%的国有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而在外资企业,这个比例在10%以上。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工作的好坏,据调查,信用管理较完善的企业其坏账占销售额的比率为3%左右,而信用管理不完善的企业这一比率实际达到8%以上。

应收账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表面上看是不良的市场环境和客户信用状况所致,然而其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信用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非常现实的问题和比较突出的矛盾,企业缺乏信用管理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国内企业急需补上信用管理这一课,才能迎接人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但归纳起来,可从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和企业信用管理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找到原因。

1、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

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是造成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对信用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管理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因素:

(1)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随着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而优惠的付款方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策略。

(2)重市场、轻管理。一些企业领导只注重销售业绩,而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

(3)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任期责任考核等原因,特别是有关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主要领导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4)企业内部市场、销售人员的利益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

(5)客户的有意欺诈行为。客户伪造资信资料,企业分析和管理能力不够。

另外,还有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不合要求,收账能力不足,收账成本受到限制等。

2、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2)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的客户信息往往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并作为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

(3)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许多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4)应收账款控制和销售管理分离,造成应收账款的控制责任不清。许多企业没有将收账的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或销售人员没有得到收账技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所作的,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2、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并通过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3、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业目标等来设计适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然而,无论企业组织结构如何,信用管理都和企业的财会部门、销售部门和供应部门有关。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即使拥有世界上商业信誉最好的客户,如果销售部的销量不足以赢利,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只允许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适应企业市场运行的需要,而只通过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收到货款之前,销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只有将全部货款安全收回,销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销售人员必须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应和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部门不只是企业花钱的部门,为了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提升企业自己的信誉,取得供应商更优惠的信用政策,供应部门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外,还必须具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筛选的能力,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产品质量存在,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业还必须提高合同的履行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生产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同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赊销 风险 管理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商务活动形式,赊销是现代企业重要的商务手段,由于电子商务活动的特性,赊销活动中的风险管理更为关键。本文从电子商务企业赊销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的辨识、评价入手,探讨企业针对主要风险来源,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建立控制风险的机制。

一、电子商务中赊销风险

由于电子商务的特点,其赊销风险要高于传统商务活动中的风险。因此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开展风险管理,以减少客户违约带来的损失。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针对商家的客户违约风险主要来源为客户恶意违约带来的风险和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不确定性。针对恶意违约高风险客户通过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机制将其阻挡在企业客户名单之外,摒弃可能的风险;对较低主观违约风险客户,通过企业内部完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降低客户违约可能性,并通过预设的风险转移机制减低风险本文重点进行研究。

二、电子商务中赊销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建立

电子商务企业要有效管理赊销风险应从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的赊销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从制度建设入手,以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管理队伍建设为先导,落实风险管理流程、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出发,通过内部完善风险管理体制达到即有效管理电子商务中赊销风险,又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范围,充分利用赊销开拓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处理的全过程管理。

电子商务中信用风险事前防范包括企业授信前的客户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为企业选择合格的赊销客户的过程;

事中管理包括授信和赊销合同期内的管理,主要包括避免客户纷争、客户风险预警、和风险转移等事项;

事后处理包括一旦出现逾期应收账款的商帐追收和失信客户处置。

企业建立客户筛选评级制度,进行目标客户风险识别,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客户给予不同的销售政策与风险控制对策,以此来规避风险、控制风险损失范围。即摒弃高风险客户,控制风险范围,降低客户违约可能性,识别不可控风险,进行风险有效管理;通过事前、事中的努力,信用风险能够控制在预定范围之内,对于出现的逾期应收账款等问题可以通过企业后续处理,来降低损失、弥补损失。

三、赊销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企业赊销风险管理制度,应从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制度开始,在交易实施前通过信用交易客户资格审核方式就客户的违约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收集客户信用信息、客户信用状况评价和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等。依据可能带来信用风险的程度将客户分类,如可将客户信用状况分为风险最低级别、较低、一般、较高、最高等五类客户,企业可以依据不同级别客户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

四、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

将客户按照信用违约风险程度进行分级后,既可以依据不同级别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和配套的风险管理措施。例如:如果个体性消费者中风险最低级别的群体约占总数15%,可视其为基本不可能违约人群,则该类客户为电子商务企业优质客户,可以给予最优惠的赊销政策;对约占总数15%的最高风险级别群体,可视为非常可能违约人群,建议放弃交易或采用先付款,款到发货的交易形式,以避免可能的风险。

五、风险管理职责的落实

电子商务企业赊销风险管理职责的落实,企业应针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信用管理岗位,即信用管理部、以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的工作落实企业赊销体系和信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在电子商务企业中,信用管理职能部门主要职责为:在企业信用管理政策允许范围内做好赊销工作,规避赊销方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及造成企业其他经济损失的可能。可具体分解为几项职能:客户信用信息管理、授信、设计信用管理流程和规范、信用政策制定、商帐管理等专项风险管理岗位。

六、结语

对电子商务赊销活动中企业内部通过对风险的认知与评估,针对客户违约风险问题将客户信用风险程度进行评级,并就不同级别客户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有效控制风险范围,降低企业由于客户主观违约带来的损失,使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赊销开拓市场,抓住商机,赢得企业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赵晓菊编著.信用风险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2]

[3]陈玉菁著.客户信用分析技巧.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

[4]陈嘉霖著.授信与风险.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文4

财务信用是市场经济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规避交易风险的基本防线。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信用缺失的现象,导致企业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鉴此,本文仅对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略做探讨。

一、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现状

1.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失真。我国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很不规范,违法违规问题十分严重。例如,粉饰或隐瞒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巧用”会计准则,随意改变或调整会计核算方法、确认标准及计量方法等。

2.企业间的合同欺诈及违约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合同有40亿份左右,真正履约的却只有20亿份,50%的合同带有欺诈性,且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的履约率明显有待提高。

3.逃债、逃税、骗税、恶意透支现象严重。困扰着经济发展的除了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及企业与百姓之间的资金拖欠和三角债之外,还有企业的逃债、逃税、骗税和恶意透支。大批逃债、恶意透支的企业使银行吃足了苦头。

二、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成因

1.企业的财务信用意识淡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开始建立企业以其自身的资产承担风险的体制。这就要求企业以其自身的财务信用参与市场的竞争,在市场上运行。然而,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对重建财务信用制度、树立财务信用观念缺乏应有的经验,因而企业财务信用出现了混乱。

2.产权不明晰,信息不对称。企业的产权制度是影响企业信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产权是财务信用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做决策的企业的财务信用之间没有长远的关系,那么他肯定只追求或更注重追求眼前利益,不会很注重企业诚信。此外,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用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从目前看,在我国的信用问题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3.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在立法方面,我国已颁布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总体上与信用制度相关的立法严重欠缺。另一方面信用监控机制不完善,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尚未形成,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4.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企业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规范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进行内部财务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因此,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因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使许多企业受骗上当,导致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三、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大力整治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现状的力度,加强对企业财务信用的管理,并逐步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体制。从目前来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体制转换期政府在财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应健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机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的条例和实施细则,改变目前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状况。还应通过法律程序明确政府或有关部门行使信用惩罚的权力,以及行使权力的界限,对失信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应准确、适当,引入处罚时效机制,以利于营造惩恶扬善的社会氛围。

此外,我国还应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地做到政企分开和产权关系明晰,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所有者对企业和银行经营的监督约束机制,使信用交易的授信方有清晰的产权边界,能够独立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信用文化,增强经营者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观最为重要的部分。构筑企业诚信文化就是要在企业里树立起“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的意识,每个企业都要依靠自己对其他企业对社会交往规则的遵守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中核算;会计工作;建议措施

资金的审查与核算是企业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增强的外部环节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地控制会计部门的财务审查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要加强对账款的核算与管理,加强企业的财务安全和运行的稳定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对症下药,在清晰认识本公司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现有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有理、有力、高效的目的。

一、企业集团集中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集中核算是企业集团会计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对会计部门的工作实效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在企业集团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集中核算的管理制度也还不够完整,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他们针对日常的成本支出和现金的流出控制较为严格,但却忽视了对集中核算的管理,不少企业对集中核算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制定专门的集中核算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即使有些企业制定了集中核算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企业内部销售和财务部门的职能是独立的,且没有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致使相关部门之间在问题面前相互推脱,没有责任承担者,这主要是由于多数企业过分注重效益,忽略了从制度方面加强监控,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欠缺对集中核算管理的经验,集中核算管理制度难以有效的落实与推行,从而使企业制度形同虚设、监督失控,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

2.信用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起步较晚,目前仅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进行信用管理,一些大型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也才刚刚开始进行,信用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且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另外,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备,缺乏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并且尚未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对于集中核算的管理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集中核算的管理只能采取单一的方式,不能较好的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也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以及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的优劣程度。

3.缺乏有效的事后监督机制

企业针对集中核算的事后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少企业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存在脱节现象,日常交流较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沟通,这对于那些没有建立定期的清查对账制度和坏账管理制度的企业来说更加危险,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账,并对集中核算的账龄和回收进行分析与核对,企业就无法实时跟踪集中核算的情况,不能及时对账款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造成债权债务方账面金额不符,严重扰乱企业的账款回收及收支情况的统计工作。此外,还存在一些小企业或个人为了一己私利,利用集中核算调节利润、转移资金,使资金体外循环,使公司的经济利益蒙受损失甚至有违法的风险。

4.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合理

不少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人力资源政策往往向这部分员工倾斜,将工资报酬与销售完成情况挂钩,绩效考核也将销售额作为重中之重的指标,而忽略了销售业绩当中所包含的货款回收率,货款的回笼指标在KPI指标中比重较小甚至没有,这就导致员工为了个人利益,可能会采用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监管制度来约束此类行为,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企业集中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制度设计的漏洞是导致企业集团集中核算工作出现诸多盲点的重要原因,要彻底扭转会计部门的一些失范现象,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联系,重点改进。

1.建立健全集中核算内部控制体系

要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市场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集中核算管理的组织体系,针对集中核算的日常管理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项目小组,安排专职清理欠款人员逐项进行清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并对集中核算管理的相关部门建立一定考核机制,财务部门要定期核对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各项活动的收支详情,对每一笔款项要做到记录在帐,并能保证每一项数据统计有对应的人员负责;及时与财务部门核对,确保业务人员责任到位。还应注重合同管理,与其他公司签订的合作合同要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不做危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经济安全的行为。在合同的签订形式上,要尽可能的清楚、准确,应尽量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以便于企业进行管理。

2.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

企业应当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并确定自身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企业要对特定的客户展开详细的信息调查与核实工作,采取法律允许的、不侵犯客户隐私的方式对其生产类型、公司规模、整体实力、财务状况展开调查,真实地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好客户档案的创建与归档工作,编写出客户信用等级档案,以此作为判断客户信用程度的凭据。通过计算资产的流动性和准时付款能力的比率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得出企业能力、资本、条件的好坏,以对其信用风险的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并将客户的信用状况和交易价值分类管理,以利于企业提高集中核算的决策效果,只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把客户的信用风险减到最小程度,才有利于企业从全局的角度加强对影响市场风险因素的调控,减少坏账带给企业的经济损失。

3.加强对集中核算的监督职能

企业要加强内部会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集中核算的监督职能,财务部门积极配合销售部门定期与客户对账,对账单应要求集中核算客户的财务人员确认并盖章,如出现对账不符的情况,要及时与对方查明原因,并及时调账,避免双方往来账不一致而造成的企业坏账损失。同时,财务部门还应定期统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发生的赊欠款金额、是否清帐以及时间和地点等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企业的会计部门,为及时做好财务记录与审查工作提供依据。为了做到有备无患,企业需要设立审计部门或在财务部门增设审计职能,对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离岗交接工作要予以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配合处理,以免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方面意想不到的突然情况。

4.建立集中核算责任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集中核算责任管理制度,将货款回收与销售责任结合起来,每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的全过程应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人员,业务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且每笔赊销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加以制约,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货款回笼的情况引入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建立销售量、销售收入、销售毛利、货款回收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相结合的有机的考核指标体系,实施奖惩措施,货款回笼的情况直接影响销售部门工作人员工资、奖金等经济利益,从而推动销售人员对集中核算的重视和配合催收账款的意识,对于因自身原因造成货款拖欠甚至无法收回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对人为造成的坏账,要有明确的赔偿制度,损失重大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有将集中核算的责任执行到位,才能使集中核算的管理更为有效。

总之,企业集中核算的管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加强企业集中核算的管理应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要加大对集中核算的管理力度,针对集中核算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政策,加强账款的清欠工作,逐步减少企业的应收账款,以加速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现金流量,减少坏账损失,保证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鞠秋.加强企业集中核算的管理与核算研究[J].时代经贸,2012.3

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范文6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健所在。丈幸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自主创新、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人以及改善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等方面起着大型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近期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外资中小企业高频率地暴露出一系列信用缺失现象,如金融诈骗、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等,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人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要求,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市场交易手段的成熟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我国加人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连通为一体,在国际贸易中,守信用的企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同时,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和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燕、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有利于政府执行经济管理职能,提离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使政府有关部门便捷及时地获取中小企业资信和经济信息,不仅有助于贯彻、执行政府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够实现政府决策建立在准确的市场信息基础之上,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动态化。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管理水平,节约社会交易成本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交易方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改变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地市场交易,极大地促进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谋利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节约信用交易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用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运行的法律环境差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相对完备的法律作保障,从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以至失信行为惩罚等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法律与其对应。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立法还比较落后,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诚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二)“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设信用中介机构方面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第三方征信”制度,即在银行和个人作为当事者之外,由“第三方”即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刚起步,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有些信用评级机构违背诚信公正的规则,不顾实际情况,以经济利益至上,迎合被评级对象的要求尽量把信用等级评高,致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地评估,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正常获取信用数据途径不畅通

    我国征信数据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而且部门之间彼此不能完全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加之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统一的检索平台和社会共享机制,信息获取途径的人为和天然阻碍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

    (四)中小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甚至无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不注重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和践行,导致信用管理混乱,自律性不强,由此带来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

    (五)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体系,政府也没有形成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系统。大量处于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失信行为,往往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和及时准确的惩罚,失信成本过低而获利过大,导致失信者侥幸得逞的心态恶性膨胀。再者,我国失信惩罚机制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传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结果。

    (六)杜会对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的培养。再者,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很多人和企业对信用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层面上,认为信用仅仅是衡量一个人或企业道德标准,认为信用是信用文化,只能靠思想教育来实现。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并制定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在中小企业征信、信用评估、失信惩戒等环节上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不究,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制环境。

    (二)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在中小企业信用法规建设的基础上,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手段,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档案,记载和反映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状况的原始材料,而且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证实企业是守信或是失信,并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监控。对失信者进行及时惩戒,如公布失信企业的“不良记录”、“黑名单”,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健全“第三方征信”制度,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扶植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真诚鼓励外资、合资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有关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形成公私并存、内外资相竞争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在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同时,应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健全中小企业“第三方征信”制度,建立严格的中介机构市场准人和退出制度,最终建立独立于政府和客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即让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保证信用数据信息的客观真实有效。

    (四)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平

    首先,应由政府牵头,通过使用统一的信用编码,建立起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的共享平台,实现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信誉管理系统以及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共享,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其次,强化对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把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信用行为,如借贷、租赁、交易记录和刑事行为记录等纳人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用约束机制。其三,加强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管理,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和人员的准人和资质管理机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按照“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完善信用评估制度,扶持和培育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建立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和管理办法。

    (五)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一是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选用专人对企业进行全程信用管理;二是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靠质量取信于民,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加强企业信用自律意识;三是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完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建立财务核算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应付账款管理制度,防止自身发生失信行为,塑造企业守信的社会形象;四是完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管理规章,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