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1
结果: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自责心理、孤独、悲观以及依赖性强,在护理中护士人员应根据老年病人年龄、性格以及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老年病人心理问题。
结论: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老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能够促进病人的恢复,改善医患关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4-01
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寿命逐渐增长,受到年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为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我院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病人164例,男86例,女78例,平均年龄(69±4.5)岁,病人来自各个科室。
1.2 方法。整理并分析老年病人的一般资料。
2 结果
2.1 老年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明显下降,尤其表现在听觉、视觉以及记忆力方面,还容易产生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因此很大部分老年病人会存在恐惧心理,惧怕死亡,渴望人们进行关心和照顾。
老年人对于自身的疾病的了解一般仅仅局限在疾病症状方面,对于治疗并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另外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容易出现多虑、焦躁的特点,不配合治疗。有些老年人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固执,自己自制能力非常差,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听觉障碍老年人疾病思想顽固,容易出现畏缩心理。
老年人易出现烦躁情绪,这种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生活保证以及护理保障的担忧方面,不少老年病人病情一旦有所好转就急着出院,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进而丧失治疗信息,产生烦躁情绪,甚至有少部分老年病人为尽快的治疗疾病,乱服用药物,导致出现各种慢性病加重的病情的治疗。人到老年自然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老人一旦得病这种心理特点表现的更为明显,很多老年病人并没有求生欲望,在治疗中不配合治疗,这种悲观情绪主要表现在自尊心比较强的老年病人中。
老年病人对医院环境非常陌生,再加上受到疾病的煎熬,没有亲人在身边,社会交往急剧减少,老年病人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受损,在治疗中出现孤独感以及失落感。老年病人有时也存在过度依赖的心理,害怕失去家人的关心和照顾。
2.2 护理措施。针对有恐惧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关心病人,叮嘱老年病人家属多多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同情,言行要谨慎,不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消除老年病人的恐惧心理以及存在的不安全感,与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把病人看成自己的亲人进行照顾,在采取语言中需要主动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了解老年病人的要求,并尽量给予,消除掉老年病人的不良心理。
针对存在紧张以及焦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从老年病人的角度出发,理解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担老年病人的的痛苦,针对老年病人出现的焦虑情绪,一定要多加询问,并耐心的回答,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年病人,采用亲切的语言消除老年病人的紧张情绪。针对存在烦躁情绪的老年病人,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病人的年龄、经济水平以及性格特点,在进行心理上的护理,耐心与老年病人进行沟通,关心老年病人病情治疗进展。
针对自尊心很强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增强老年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语言的使用,避免伤害到老年病人的自尊心,针对存在消极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关心、支持和鼓励,护士人员需要争取家属的配合,关心病人,护理人员需要为老年病人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老年病人的信心,同时也需要对老年病人讲述病情变化,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缓解悲观情绪。
针对在治疗中存在孤独感心理的老年病人,护理原则是采取解释、支持和放松的训练方法,这类患者内心感情很丰富,不善于交流,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应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使病人了解自身的病情变化(除了癌症患者以及病情恶化患者),增加老年病人在治疗中的安全感,采取安慰鼓励的语言与老年病人进行交流,使老年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针对依赖性心理的老年病人,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老年病人勇敢面对疾病,也需要叮嘱家属做好配合治疗措施。
护理人员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中,不仅需要采用语言性的沟通患者患者的心理问题,还需要注意非言语性沟通,采用行动等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患者在患病后经常把精力集中在疾病上,整天处在烦闷状态,对待这类病人,护理人员需要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病区还可以开展一些卫生教育等,患者患者出现的焦虑情况,还可以组件病人阅览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组织病人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如太极拳等,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总之就是进行一些列的活动来吸引老年病人的目光,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2
【关键词】 老年患者;手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55-01
现在,随着人口构成上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增加,老年病人日益增多,需要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也日渐增多。但年龄仍属手术的不利因素,衰老的机体接受手术打击后,易发生各脏器的并发症及特殊的病理变化,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再加上老年人又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无论施行择期或急诊手术,其危险性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年轻人。因此,在老年患者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全面的精心护理,减少或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对58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实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常见并发症20例,现将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中,男42人,女16人,年龄最大84岁,最小62岁,其中胆结石10例,胃癌4例,肠梗阻手术8例,胃溃疡6例,腹股沟斜疝16例,急性阑尾炎14例。
12 58例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者38例,术后发生常见并发症20例。除1例患者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治愈出院。
2 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
腹部手术是外科中施行次数最多的手术。本文重点论述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疼痛、营养不良、切口感染和裂开、粘连性肠梗阻、褥疮等较常见,对患者的康复影响颇大,但这些并发症多数都可以预防。只要术后仔细观察、细心处理是可以及时诊断和治愈的。
21 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因老年患者肺活量降低,加上其术后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易并发肺部感染。常见肺部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2]。本组有12例术后并发不同程度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22 切口感染 全身因素:如感染、疖肿、龋齿等作为感染灶,在手术创伤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发生血源性感染。局部因素:术后切口引流不畅,血肿形成;局部感染。
23 切口裂开 常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或缝线拆开24小时内,发生率04%-3%,多见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的患者,常因患者剧烈咳嗽、喷嚏或用力排便时,突然自觉切口剧烈疼痛或突然松开,随即切口处敷料出现较多渗血、渗液,有时还能听见缝线崩裂的响声,甚至可见肠袢或网膜脱出。
24 术后疼痛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24小时内感觉疼痛最明显,2-3天后逐渐减轻。疼痛除了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外,还可增加切口感染率,可引起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不良、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
25 营养不良 老年人不爱吃、吃不动、易偏食和某些需控制饮食的慢性疾病导致了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外科病人中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部分并发症与营养不良有直接关系。另外在应急反应条件下,营养方面的要求明显增加,胃肠道营养缺乏可导致小肠黏膜萎缩及菌群易位,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直接影响切口愈合。
26 粘连性肠梗阻 老年患者术后活动相对减少,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加之代偿能力较差,常易出现恶心、呕吐,并发粘连性肠梗阻。
27 褥疮 老年患者因惧怕伤口疼痛,活动较少,因此卧床时间较多,易出现腰骶部、足跟、臀部等部位褥疮。多为受压的肌肤缺血、红肿、甚至坏死,特别是在天气逐渐炎热时,湿度增大,适合细菌繁殖,容易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 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31 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护理 吸烟患者在术前停止吸烟1-3天,练习胸式深呼吸。术后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痰。抬高床头、使用抗酸药物有助于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后,需静脉点滴有效的抗生素及给予雾化吸入等排痰措施。
32 切口感染护理 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切口护理,定时切口换药。术前、术后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低蛋白等,增进病人抗感染能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按时给药以增强药物效价。
33 切口裂开护理 发生切口裂开时,安慰病人,嘱病人平卧屈膝,并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腹带包扎,通知医师。处理原则:对较小的切口裂开,患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胶布拉拢、固定、外层加强包扎。伤口完全裂开并有肠管或网膜脱出者,需立即到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下进行缝合[2]。
34 疼痛护理 术后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镇痛措施,同时要观察监测呼吸及血压,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听音乐、交谈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效地控制或减轻疼痛。切口疼痛难忍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在运用止痛药物前要仔细查体,防止掩盖其他症状。也可术后给予止痛泵持续应用[3]。
35 营养不良的护理 老年人术后可进食时应保证饭菜温度适宜,食物应以流食和软食为主,多吃白肉,如鸡肉和鱼。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胃消食片和吗丁啉调理食欲。对无法进食的患者,应进行胃肠道外营养;对多发性创伤的患者,应行空肠造瘘术,以补充早期的基础营养。
36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后近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应与手术后肠麻痹恢复期相鉴别,后者多见于术后3-4日,恢复排气后,症状自行消失。术后早期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多为纤维素性粘连,容易被吸收,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同时要消除老年患者紧张情绪,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肠蠕动,避免肠管粘连。
37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71 主要原则是定期翻身、减压,每2-3h翻身一次,局部可使用气垫、气圈等。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最好使用褥疮防治气垫床。
372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如骶尾部、髋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
373 补充营养、保持高蛋白饮食,防止机体分解大于合成,以促进伤口愈合,收到比较理想的康复疗效。
374 除局部换药外,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离患处约30cm,每日1-2次,每次30min,也能取得显著效果。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烫伤。
4 小 结
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手术耐受性较差,腹部手术对老年人身体损伤较大,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我们要针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和措施,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老年患者加强巡视,正确进行术后指导,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老年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尚妍,吴凯蒂,陈红老年人手术前心理状态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2008,6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3
【关键词】舒适护理;围手术期;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29-0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人在心理、灵魂、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腹外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尤以男性居多,其发病率约为0.1%~0.5%,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加重腹壁损伤,甚至诱发肠梗阻、肠坏死,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目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传统疝修补术是强行把不同组织缝合在一起,张力大术后患者愈合时间长,疼痛明显,易复发,而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其手术损伤小,操作简单,快速,修补无张力,术后可早期下床河东,疼痛感感轻,复发率低等优点。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主要的疝修补术方式[3]。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腹外疝患者98例,男性80例,女性18例,其中斜疝64例,直疝25例,切口疝9例,年龄25岁~90岁,平均年龄63岁。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7天。
2 术前舒适护理
2.1 心理护理 手术是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患者产生较强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表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而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互动过程。因此,要求护士在术前根据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心理反应,用亲切、准确、耐心的语言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以嘉宁病人的紧张焦虑心理,为手术和麻醉的成功创造条件。
2.2 消除腹内压增高 积极消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及积极治疗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戒烟,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等。
2.3 常规护理备皮、沐浴更衣、皮试.
2.4 相关疾病知识介绍 疾病形成、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
3 术中舒适护理
配合手术室护士做好术前的接待、术中的舒适护理,使患者感到被尊重,有安全感,保护好病人的隐私,保证患者的舒适。
4 术后护理
4.1 卧位 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可减少腹部切口张力,减轻切口疼痛。
4.2 术后出血及阴囊血肿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可用沙袋或盐袋放置在切口处,压迫12-24小时,以防止伤口出血发生感染;可使用阴囊托或用软毛巾自制阴囊托托起阴囊,以防止发生阴囊血肿。
4.3 防治腹内压增高注意保暖,以防受凉引起咳嗽,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4.4 饮食 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情况即可进食,进食易消化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5 病情观察 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等,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有感染尽早处理。
4.6 活动 术后一日即可下床活动,活动时不可剧烈。
5 讨论
护理学认为,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衡,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而腹外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腹外疝的发病率增高,而老年人疝的发生是慢长的,长期的坠胀、疼痛及对疾病缺乏充分认识而造成患者紧张、恐惧心理[4]。因此我们为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提供舒适的护理,减轻其不适程度,使病人真正感到舒适,温暖,在心理上、生理上获得最大满足,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同时做好术后健康宣教,积极治疗易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等,让病人更能充分认识、了解该疾病,达到治愈疾病,预防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文以君.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20(1A):9.
[2] 王飞.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8):885~887.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4
在内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总结有: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头痛,急性脊髓炎,麻醉意外性脑瘫,周围性面瘫,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肾盂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咯血查因,上消化道出血,酒精性肝硬化,脾肿大,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蛇咬伤,急性农药中毒,食物中毒等。
从上述临床常见疾病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当前疾病存在以下特点。一、老年性疾病常见,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的趋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种内科疾病。二、多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偏于肥甘厚腻,生活习惯与起居规律异常,“富贵病”,“三高征”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三、病因多为外感,饮食,情志与体虚。四、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诊疗费用偏昂贵,因此病情多迁延加重。
由此观之,关注老年人及老年性疾病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提倡体育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能促进疾病早期诊断,早日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
在内科的这段临床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常规病历书写,熟悉并了解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常规护理及预后转归。比如:神经内科应注意监测血压,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从CT或MRI可以加以鉴别;心内科应注意病人,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避免感受寒邪,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闷气促。肾内科应注意病人水肿程度,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贫血患者应询问病人有无长期饮茶史;毒蛇咬伤患者应区分神经毒与脏腑毒,及时给予抗毒血清,目前常用“季德胜蛇药膏”敷用,但必须注意伤口部位不能敷药;2型糖尿病常见,胰岛素的使用应控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低血糖昏迷;消化道疾病多表现上腹部疼痛。
这些疾病西医临床常用的诊疗措施是在入院询问病史与一般体格检查之后,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等辅助诊断,经抗感染,护心,护胃,扩血管,降糖,降压,利尿,增加肾血流等,对证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医嘱是注意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不适随诊。可病人稍稍不注意疾病又容易再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预防很重要,中医内经有“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性,我们临床过程中应积极地真正地做到中西医结合。
在临床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了西医治病的迅速,降压药,降糖药等对证后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单纯运用西药的局限性与对身体的有害性,比如卡托普利可以引起咳嗽,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我基本能够诊断一些常见疾病,也了解一些治疗措施,但对西医用药的规格剂量不熟悉,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熟悉与掌握;还有临床技能操作方面欠缺一些,胸穿、骨穿、腰穿也只单纯地看着老师操作,充当一下助手,缺乏亲自操作,也需要在以后临床上加以锻炼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负责,对疾病负责,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临床学习中要学会做聪明的医生,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胆大心要细,耐心地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程度,这样一来也能改善医患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彼此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疾病的难度,患者的焦急,医生的尽力,都需要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医生应当把病人与疾病放在第一位,以治好疾病为目的,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原则,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及每一个疾病。
我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西医院实习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种,能够掌握视触叩听,能够了解一些临床常用技术,但是对于中医方面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处方用药,缺乏老师的临床指导,只有自己在平时有一小些体会,体会到中医实质上疗效的快捷与标本皆治。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学会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诊治疾病,也为中西医结合做一些贡献。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5
[关键词]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46-02
为了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生活质量,防病治病,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工作中,针对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使之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1 实施步骤
1.1 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
由总务护士担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的组长,负责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保管健康教育资料,检查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全体片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
1.2 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沟通技巧
加强全体片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技能锻炼,采取各种方式提高业务知识,不仅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且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与不同的老年患者都能进行很好的交流。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精神卫生教育
首先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防止思想偏差,正确对待外来刺激,消除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克服不良习惯,积极防治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2.2 生活卫生教育
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个人嗜好,在衣、食、住、行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以达到预防和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另外,老年人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劳动,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适应能力,延缓衰老。
2.3 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
合理调配饮食,三餐均衡,限油限盐。制订、发放营养膳食处方。
2.4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知识普及、防治教育
包括内科病、肿瘤、眼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要使他们学会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做到无病防病,有病医治、合理用药。
3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形式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应从老年居民进入社区医院的开始,贯穿在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离诊等各个环节。
3.1 候诊健康教育
社区门诊导医及分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老年居民,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详细讲解,通知所在片区的片医、护,给予就医指导,有针对性地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括健康处方、宣传彩页等,使老年居民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与信息。
3.2 就诊健康教育
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老年居民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根据老年居民认知程度与掌握疾病知识和信息程度,进行“一对一”或集体的指导,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如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和体征、一般的诊疗常规、药物知识、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知识等。
3.3 健康教育专栏宣传
在社区医院门诊走廊、候诊区墙面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季节性健康教育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宣教,内容突出老年人居民特色,每季度更换,做到内容精炼,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且实用。
3.4 电视讲座
我社区医院在门诊部分科室,如输液厅、康复理疗区、候诊区等安装了电视,定时播放相关的防病治病知识,不但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同时缓解老年居民候诊等待的焦急情绪。
3.5 咨询教育
我社区医院为医护人员配备专用通讯工具;另外,门诊设有专用电话,安排经验丰富护理人员负责健康咨询,进行“一对一” 交流,为片区老年居民随时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满足求医求药需求。社区门诊免费测量血压,为老年居民测量血压的同时,顺便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在发检验单时,对异常结果的老年居民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服药、就诊等。
3.6 健康教育处方
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将疾病知识、保健措施制成处方,随时发放。
3.7 专题讲座教育
社区医院结合门诊老年人疾病特点,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宣传疾病防治、养生保健、老年人自救知识等。
4 效果评价
社区通过开展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使老年居民及其家属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使其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并拉近了片医与老年居民距离,提高了片医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1-3],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作为社区护士自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为老年居民服务,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社区护理工作的实施[4]。
[参考文献]
[1]彭雅君.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65-66.
[2]袁丽芳,许玉华.门诊健康教育的策略与形式[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 23(2):117-118.
[3]刘金萍,褚雪梅,张新艳.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7):716-716.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多种而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有效的控制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治疗效果。现将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诊治老年性高血压患者33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332例,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67岁。其中男311例,女21例。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2 护 理
2.1 饮食护理 饮食习惯与高血压有着密切关系。老年人基础代谢下降,胃肠功能减退,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两戒即戒烟、戒酒。多食蛋白多的豆类、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和清淡的食物。限制食盐量为3~5g/d。
2.2 适当运动 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及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运动,运动时要注意运动的强度、时间及频率。运动的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心率(最大心率等于170-年龄,为安全起见,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运动的指导[1])及运动时血压变化和病人的自觉症状来调整运动量。运动的频率可采用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也可以每周3~6次,根据患者个人健康、年龄、喜好等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同时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控制体重,增强机体免疫抵抗力。
2.3 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老年性高血压的主要手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范治疗是关键。主要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而针对老年患者心血管调节功能减退,尽可能选用口服药。从小剂量开始,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不可自行增减或撤换药物,高血压患者几乎都要长期服用维持量,如服药后出现恶心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嘱患者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增加脑部血流量。同时老年患者服药后不宜站立过久,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紧张,血液淤积在下肢,导致晕厥,如服药后出现副作用应立即报告医师,调整用药。对一些可引起心、脑、肾损害的药物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心、肾功能等。由于老年患者几乎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记忆减退,可将所服药名、剂量、用法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定时监测记录,定期复诊。
2.4 心理护理
2.4.1 心理疏导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一般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疾病的折磨,多数患者经常出现激动、焦虑、紧张、抑郁和情绪波动的心理。而情绪波动、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耐心、亲切、和蔼,使其患者感觉到在家一样。可根据患者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一切治疗的前提。针对患者住院时间长,子女因工作忙陪伴时间少,活动范围小等特点,对待患者要有耐心、细心、不厌其烦,保护患者自尊心,使其感觉到被重视、受人尊敬,耐心倾听其心声给予充分的同情及理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护理人员应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沟通过程中应注意表情、姿势、语言的柔和性及与患者的距离。
2.4.3 保持乐观的情绪 使患者了解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长期抑郁或者情绪激动可使交感—肾上腺素活性增加,血压升高,因此要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控制,减轻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指导做好亲属的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已缓解焦虑、紧张、情绪波动等不良刺激,主动维护患者心理平衡,有利于排除心中矛盾[2]。
3 体 会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常引起心、脑、肾、眼等器官并发症,是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常见疾病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重要。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正确指导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保持心理平衡,科学合理用药。教会患者自我心理调适,帮助指导其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正常情绪反应,生活规律,以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