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基本概念

心理学基本概念范文1

关键词:大学教学 热力学 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

热力学是一门具有专业技术的基础课程,但是它又包含了专业课程的特色,是进行后期深入研究学习的理论和基础,它还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热力学相关的热力技术和节能环保问题日益凸显,所以需要在教学中深入教学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应用作出了分析。

一、热力学的含义与其构架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与其建立能量的关系,以及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与外界相互作用(包括能量传递和转换)的一门学科。因为能量转变的普遍性,所以热力研究的成果被运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从宏观角度来看,热力学在其的发展过程中,针对其内容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结构体系,首先可以从它的基础理论来进行讲学,其次可以结合所学从实际出发进行应用教学;如果从热力学的教学体系来划分,却可以将其教学划分为三大点,首先是它的概念,然后是它的运动规律,最后是对它的性质和实际操作进行划分。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对其意义有一定的认知,引导学生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帮助他们重建热力学的知识构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知识的梳理。

(一)对热力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包括它的公式和运动规律(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等)

(二)对热力学的中的基本热力(包括理想气体;实际气体;水蒸气;湿空气;制冷工质)性质进行研究分析。

(三)从热力学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计算工质在设备中的数据变化,分析影响能量转换效率的因素,寻求转换效果更高的有效途径。

二、热力学教学方法

(一)结合实际教学

在教学中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力学现象,用专业化的热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对其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知识与平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他们对老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空调与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否相同?等,在课堂上应该做到适时的穿插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能在教学中介绍一些热力学在生活中应用的著名例子,如低温实验室的创始人卡末林・昂内斯利用范德华方程式创造出了液态气体,对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推动,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受化工热力学对实际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对基础理论的教学

热力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课程,又可以说它是完美的学科,因为其理论和公式都是经过认真演算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对公式和理论进行论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热力学。

教师上课过程中对基本的概念、含义、公式中的相关数据要做出一定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公式所要表达的意义,同时在引用理论和实际例子时,保证它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让学生对热力学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公式的演算和推导也不需要将所有的数据都拿出来分析讲解,为了减少推导量,只需对影响推导结果的关键部分着重讲解就行,其他的推导过程可以简单略过,这样既保证了课堂进度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生必须具备合理运用热力学公式的能力,由上文可以看出,公式的运用对热力学的理解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式内涵,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应用。

(三)多样化教学

在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他们自主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传统的教学多以“填鸭式”教育进行,仅仅依靠老师通过课本单方面的讲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热情才有不断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做到在课堂外没有老师进行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身的接受度选择热力学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一个扩充和完善,教师也能通过网络在线解答学生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不是不觉中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结合实际教学

热力学虽然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的专业性学科,但是在生活中,热力学其实离我们很近,因此教师在教授一些基本概念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是否能举出与生活相结合的例子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在介绍热力第二定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热力传导的过程,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高压锅,煮各种难以煮熟的食物的时候,通过加压的方法,让锅内温度超过100℃,加速高压锅的工作效率,还有热力过程具有方向性这一特点也能举出相关例子,如启动的汽车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能将车胎转动的动能转换成热能停止下来,但反过来,汽车车轮不可能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将其转换成动能再旋转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教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热力学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应用。

(五)研讨式教学

确立学生为主体原则进行教学,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热力学知识基础水平,贴近生活的教学,在进行基本概念的讲说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顺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热力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对其主要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对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的具体内容

1、结合热点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当前热工领域的一些备受瞩目的问题进行讲学,如当前的热点,环境资源问题、降低能源消耗和日本核电站事故等问题,就此问题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在课上给学生实验的机会,通过动手实验更深入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2、课堂活动与常规教学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也应该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主动吸收新知识,上网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充,对课本材料进行详细的阅读,对其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根据最近信息整合调整,将老旧之后的成本知识优化,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多视角的教学信息。

同时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要构建相应的练习题型,让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自主回顾重难点,多布置一些与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前通过课前提问对旧的知识进行回顾,再导入相关新知识。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代教育要求学生不光要学会学习还要有自主分析、解决、总结问题,在教导热力学课程的时候,让学生把这门课程当成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对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热力学在教学中作为一个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但是由于它又与实际紧密结合,所以老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可以举出实例,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行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要在课堂教学中将基础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让热力学的教学变得更为轻松有效,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对热力学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其他课程。

参考文献:

[1]冯国增,聂宇宏,夏莉等.“工程热力学”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和实践[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2(01)

[2]彭阳峰,施云海.浅谈化工热力学课程中“合理用能”章节的教学体会――以化工单元过程为教学案例的能量分析[J].化工高等教育,2012(06)

[3]尹海英,邓建梅,舒明勇.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工热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2(04)

[4]冯新,陆小华,吉远辉等.化工热力学中从生活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实例[J].化工高等教育,2009(01).

[5]罗岚,雷水金,魏秀琴.《材料热力学》双语教学课程中教学制度和教学习俗改进[J].广州化工,2012(24)

心理学基本概念范文2

心理学是军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员掌握心理活动规律,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心理学作为军校基础课程之一,教学学时相对较少,但课程本身需要讲授的基本概念、抽象理论和实验成果却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手段,控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媒体为教学所用,将基本概念、抽象理论变得更为形象直观,将实验成果演示的更为生动易懂,是每个军校心理学教员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围绕教学需求,科学设计多媒体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应当从教学需求出发,围绕教学目标,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把握好声、像、图、文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精心设计与主题相吻合的界面和元素,将教材中的记忆的知识点、认知模糊点突出强调出来,使学员印象深刻;将教学中涉及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的创设、动态的演示,使学员一目了然。同时,要切忌舍本逐末,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夺人眼球、哗众取宠,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而应该做到多媒体课件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以保证课堂教学不受课件约束与左右。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因素,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基本因素之一,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减少教员对于一些基本概念、抽象理论和实验成果的解释时间,例如在讲述操作性条件反射时,直接演示斯金纳箱,就可以使学员很快理解这一理论。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后续内容的讲授争取了时间,无形中加大了单位时间的教学容量。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教员在讲授教学内容过程中更好地解释难点。例如在讲授社会环境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印度狼孩的录像,使学员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从而理解教材、把握知识。此外,采用多种电教媒体教学,可以优化上课、备课、辅导、作业及考试等各个环节。这种优化主要表现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演示、原理推导、心理测量,还可以建立电子题库,辅助学习成绩测验,实施标准考试和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

 

三、发挥多媒体虚拟演示功能.弥补学校教学硬件条件不足

 

重视实验是心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特点。从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史看来,实验是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学都趋向主观性,被包裹在哲学的范畴里。直到1879年,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首创了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在该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才使得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使得心理学符合了客观性、证性、系统性的三大科学特征标准,成为一门“硬”科学。

 

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方面来看,也需要突出心理学实验。就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如果教员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介绍心理学的概念、学派、观点、运用、评价等,很难与学员建立起互动,容易造成学员听得无味,教员讲得没劲,而把实验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把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积极参与实验。引导学生转变为思考学习,通过参与实验,动手动脑,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而由于大部分军校中都没有心理学专业的设置,使得不但心理学专业实验室极少,就连进行一般的心理学实验的硬件条件也不足,这就要求教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设计课件时,把实验模拟演示作为一个重点突出出来,在模拟演示的真实性、交互性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难度高、成本大的实验,罕见个例及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以弥补学校实验硬件条件的不足。

心理学基本概念范文3

教育学原理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基础,占分比重达到1/3,要想在考研中夺得高分,必须要对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那么这个理解来自哪里呢?对教育学原理的整体把握是理解教育学的基础。同时,教育学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都有相应的联系,涉及到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教育学的前提,因此,对教育学原理的把握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把教育学原理整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学以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说、教育的起源说、教育的发展历程等。第二部分,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包括教育与生产力、政治、文化、科学、人口等的相互关系;教育变革的相关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个体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论、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的概念、我国的学制、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四部分,课程和教学。这一部分是教育学原理的重头戏。主要包括课程的相关定义和类型学说;课程计划、目标以及实施、评价等;还包括教学的相关定义和各种理论流派;教学过程、模式、原则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第五部分是德育和师生关系。这一部分包括德育的概念、过程、原则、方法和德育途径和各种德育模式;教师的概念以及劳动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

二、中外教育史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针对中外教育史,重在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同时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针对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指导为:

1.从宏观到微观: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

2.理清知识的层次: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注重比较和联系:由于是教育史,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心理学概述 2、心理发展与教育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4、学习动机 5、知识的建构、技能、品德的学习 6学习策略理论。其中,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结派、认知派、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策略理论、智力理论与创造性的培养和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是重点章节。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二要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三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其来说明和解释有关的教育现象,解决有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算是教育学大综合中较为抽象和难懂的一个部分,在复习时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一些教学案例来体会和理解各种原理。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大家可以采用,即“树形图法”。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本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较的是北师大出版的由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通读全书后,理出主要线索。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作一步的充实完善。

四、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方法具有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彼此独立的特点;2、注重程序性和操作性;3、应用性,强调与实践问题的联系;4、教材的多样性和观点的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学习教育科研方法,需要基本概念有精确把握的基础上,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案例的来学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教育研究的例子,亲自分析评价,将概念放到一个具体情景中体会。

1.理解基本概念:对教育科研方法而言,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一些概念本身就较难理解,死记硬背就更不容易实现了。较好的方法是联系实际,将概念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

心理学基本概念范文4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状态,而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是由无数个“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构成的。所以了解心理学首先要了解心理现象中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今天先介绍心理过程的基本内容。

心理过程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活动过程。

认识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我们来以一个简单的认识活动说明认识的基本概念。

我们面前摆着一个水果。

首先,我们会用眼睛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大小,还可以用手摸摸它的表面,用鼻子闻闻它的味道,然后你可能还忍不住咬上一口尝尝它的味道。我们这些通过眼、耳、鼻、舌等身体的感官去感受和反映水果的形、色、、味、外表的过程,就叫作“感觉”。这是人最简单的认识过程,也是认识的基础。概括来说,“感觉”就是人通过自身感官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过程。

其次,我们对一个水果有了基本感觉后,会通过自身的感官和以往的经验,把这个水果的基本属性联合起来,对这个水果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判断这个水果的来历和名称。这个过程就叫作知觉。因此,“知觉”就是人在感觉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的过程。感觉和知觉常常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都知道,通过我们感觉和知觉的事物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痕迹,以便于我们再回忆起它时会在大脑中呈现原来留下的事物的形象、特征和相应的资讯,这种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就是我们说的“记忆”。

我们对事物有了感觉、知觉,就可以直接地感知事物,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并且还能通过我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而这个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维”了。

在我们的心理过程中,我们不仅能通过感知、记忆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而且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我们把这类心理活动称为“想象”。

以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就基本构成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认识过程。

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态度体验,比如成功时的喜悦与快乐,受挫时的沮丧和忧愁等等。心理学就把这种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称为“情感”。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还能自觉地确立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且根据自己的目标来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心理过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个人的“意志”。

所以,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主要就是有认识、情感、意志三方面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识是基础,情感和意志是我们行动的动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都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风格和面貌上就会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心理”。

人的个性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性的倾向性。主要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等等。

二是个性心理特征。主要通过我们平时很关注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来。

“能力”是指一个人保证自己能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比如你在感觉能力可能较好,而你的思维能力可能偏弱,就是指一个人的能力;

“气质”通常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或者说性情。是表现在人的情绪与行为活动中的动力性方面的个性特征。比如有人是急性子,有人是慢性子;有的人脾气暴躁,而有人则性情温和等等。这就是指一个人的气质。气质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学上一般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类。

“性格”指的是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性格是人和人之间个别差异的重要特征。如果说人的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遗传性,更多的时候受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那么性格则更多是人在后天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它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和特征。

也许有很多人看了类似的心理学知识,会觉得没有什么太多的用处。接下来就结合我自己的认识谈谈学习心理学基础理论的一些感受,希望能为看此帖的朋友提供些启示。

虽然每一个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事物,但如何结合上述所提及的人的心理过程的几个内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恐怕有不少人就往往会在现实生活中忽略自己的认识过程。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

心理学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 医学心理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gy)是一门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交叉学科。该门课程既需要心理学原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又需要较强的心理学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需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思想能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建构主义认知方式服务于医学心理学教学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思想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几个要素。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思想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情境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体现

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通过精心创建一种既能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或事件中亲身体验,通过真实情景的再现,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交流与协作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体现

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突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心理实践技能和解决心理健康等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三)意义建构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体现

医学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都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并不代表要机械性地重复与记忆,启发诱导学生发现心理学的相关规律、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自我认识是医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医学心理学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三种教学模式可以被应用到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以便于发展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深入理解,通过支架作用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个体心理》两个章节涵盖的知识点既是心理学原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和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以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潜在的发展水平为目标,在“最近发展区”内开展教学。例如,认知过程中的感觉是学生在课前就已经理解和熟悉的心理活动,围绕感觉为学习主题,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体验当中,如一起讨论吃糖吃到后面不觉得甜了,反而感觉到酸是为什么;看到伤心的场面时,觉得悲伤的曲调特别好听,摇滚音乐特别刺耳,看到高兴的场面时则相反,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深入探索和讨论,主动获得对感觉规律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感觉规律概念的主动建构。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Anchored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要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章节的教学就可以具体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呈现学生都关心的内容,如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的咨询案例,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师生进行广泛地讨论、交流,修正并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咨询案例的理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从而达到认知建构的目的。

(三)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注重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比如《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可以采用人际关系理论讲解,也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了解人际关系类型和人际吸引的表现,还可以创设大学生和医护工作者常见的人际沟通情境。对同一个知识点,用这种随机进入模式进行教学,从不同侧面进入教学,以不同方式给学生呈现同一知识点,能够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国愉,冯正直,刘云波.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医学心理学教学观和教学模式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5(4):11-13.

[2]杨悦,刘卓.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 (7):165-167.

心理学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 图式;物理概念;复习教学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然而,很多学生却往往忽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 更不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概念间的联系。

因此,无论是在新授课中,还是在复习课中都应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以此为基础来教好、学好物理知识。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复习课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物理概念的复习有兴趣,并能通过学习真正理解概念。图式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图式理论作为一种教学策略, 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征知识。利用图式的形象性、直观性、层次性、关系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将它引入到中学物理复习教学中, 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 图式理论的内涵

现代图式理论是在吸收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又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心理学关于表征研究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对现代图式的理解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一般性”,即图式中贮存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概括性;二是“知识性”,图式既描述某类事物的必要性特征,又描述其特点性特征;三是“结构性”,图式中各个知识结点之间按一定关系联系组成一种层次网络,同时,图式还可以是一种等级结构。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很快想起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很多有关该动物的知识。这说明该动物的外观特征是与它的名称、性情、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贮存在人的大脑中的。

所以说,图式实际上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图式理论研究的就是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

图式描述的是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知识,而不是定义,图式所描述的知识由一部分或几部分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变量或槽道。图式不是各个部分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规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图式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图式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顺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式。

二、 图式理论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 从图式的结构看物理概念教学

图式是由变量或槽道组成的,每个物理概念也都是由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构成的。如果我们把物理概念看成是一个图式的话,构成物理概念的几个部分便是这一图式的变量或槽道。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形成关于某一概念的图式,首先要分析该物理概念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即该物理概念图式的变量,然后从中找出起关键作用的变量,以便从全局上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样就能为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该物理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关于“向心力”这一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我们首先要找出它的图式的变量。它包括质量、线速度、角速度、半径、力的方向、力的特点。在教学中,深入透彻地分析这几个关键变量,可以使学生形成关于“向心力”的正确图式,进而准确地掌握这个重要物理概念。

2. 从图式的关系看物理概念教学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分析物理概念的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要搞清这些构成部分之间以及物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图式理论指出,图式不是变量的机械相加,而是按一定规律结合的有机整体,图式的变量之间有相互约束的关系。

物理概念的图式也是如此,复习时还要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分析,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为了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有机整体。

3. 从图式的形成看物理概念教学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对物理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物理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旧概念和新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物理概念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物理概念。这一过程正是图式理论所描述的原有的图式可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

比如对“功”的概念的构建,应该说到了高中,学生对功的学习跨了一大步,功的量度公式由W=Fs扩展到W=Fscosα,提出了正功、负功概念。继而深入讨论了功能关系,用能的转化来说明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初中由功说明能的做法被颠倒过来,这是对功的认识的飞跃。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多数学生的认识并没有做到跟教材同步,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功的概念,原因在于功和能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不断地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理解各种力所做的功。在学习了力学后,再学习热学、电学、光学等知识时应不断充实有关功的内容,以便学生真正理解功的概念,运用功和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讲到热学时,可根据分子力做功跟重力做功的相似性,将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减少关系表示为W=EP1-EP2;根据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可以将功、热量和内能的改变联系起来。其遵循的规律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这是包括内能在内的能量守恒定律,公式为E=Q+W。从这个公式可求得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为W=E-Q。热力学第一定律使功和能的关系扩展到功、热量和能的关系,对于功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在讲到电学时,根据电场力跟重力的相似性,电场力做功可以根据电势能的变化来计算,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即W电=EP1-EP2=qU1—qU2=qU,式中U1、U2为电势,U为电压,U=U1-U2。这是电学中常用的计算公式,电场力做功用电势能的变化来表示,这是静电场具有的一种性质。在直流电路中,电流做的功为W=UIt。学习磁场知识时,我们知道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这是由于洛仑兹力始终垂直于运动电荷的速度。由此可以推得磁场与静电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光电效应问题中,可根据功能关系得出光电子克服金属原子的引力所做的逸出功为W=hγ-E0,其中hγ为光子的能量,E0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通过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充实、强化功的概念的内涵,学生头脑中功的认知图式得到了逐步扩展,最终达成了对功的概念的较为深刻的理解。

那么,根据图式理论,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对于新概念图式的形成,一方面要看它是否能通过“同化”学生已有物理概念图式的方式来实现;另一方面,则应考虑通过“顺应”的方式,不过运用这种方式,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或选择形成物理概念图式的一些例子,既要比较它们的必要特征,又要比较它们的无关特征,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有关物理概念的图式。

总之,图式理论是关于知识的心理组织结构的理论。我们这里所讲的图式是一种认知图式,它不仅可以用来表征各种概念和理论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表征不同操作水平的知识,它对知识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运用图式理论可以使教师从教育心理学水平上更好地指导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参考文献

[1] 杨亮涛.概念图是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有效工具[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