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水产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水产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水产养殖学;建设;发展
“水产养殖学”是湖州师范学院于2012年新开设的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部分深受传统“轻农、歧农”思想观念的束缚,在该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首先,水产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多数学生认为读此专业低人一等;其次,考生和家长对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就业状况过度担忧,由于对该专业的就业状况不清楚,导致片面地认为水产类专业不好就业,工作环境差和劳动报酬低等,因此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报考本专业。近两年来,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生源第一志愿填报录取入校的较少,许多是调整志愿无奈进来读的,这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很多家长对水产养殖专业也不认同,担心孩子读完大学仍旧无法“跳出农门”。这些可能会造成部分同学有转专业,甚至退学的念头。
然而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大农业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水产养殖业是节粮节地型产业,它既不与粮食争耕地,又不与畜牧争草原,可缓解粮食生产的压力。水产品是一种高蛋白质、高营养的优质食物,被誉为“健康食品”[1]。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世界第一,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907.68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4288.36万吨,均占到世界产量的70%以上[2],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认为中国对世界的两个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水产养殖”。另外,湖州师范学院背靠南太湖,历来是水产养殖业发达的鱼米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地理位置,水生生物学与水环境学科是我校重中之重的建设学科,拥有水生生物学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淡水养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水产养殖学专业是我校要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也是申报硕士点,建设湖州大学的重要支撑之一,拥有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师资队伍,这些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校新办水产养殖学专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我校水生生物学的优质办学条件和学科优势,通过加强水产养殖学的专业宣传,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创立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富有创新能力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创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措施如下:
1 提高水产养殖学专业的生源质量
优秀生源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招生宣传,吸引优秀学生从事水产养殖学专业。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建设湖州师范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网站,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对本专业进行全面详细介绍。通过招生宣传,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本专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全面了解,包括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内涵、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等。同时依托本专业的养殖基地和养殖实验室,普及水生生物学知识,宣传渔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水产行业的兴趣;其二,挖掘专业发展的优秀人物及其成功事例,组织编撰宣传材料,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2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水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熟悉本专业、进而热爱本专业。除了会议上、课堂上宣讲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创立“名家论坛”,请本专业相关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到校讲学,介绍他们创业的经验,同时组织学生到水产养殖及饲料和食品的龙头企业、相关科研事业单位等参观学习,使学生真正看到水产业的希望,增强学生立志投身水产养殖业的信心。
3 创立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水产养殖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水产养殖企事业单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要求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来之能用,能够立即担当起技术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逐渐转化到生产中,做出其他非专业学生难以做到的创新性贡献。这就要求在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导师制,强化实践教学[3-5],充分利用校内外科研、实训平台指导培养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1 实行导师制。让学生一进大学就由本专业的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全方位引导和关心学生的成长。从大一第二学期起,指导教师要为学生设立科研创新专项,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和科研技能;进入大二以后,要组织学生申报各类课题,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指导学生、申请专利、服务地方等;进入大三以后,指导学生确定就业和考研方向;进入大四以后,指导学生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考研或就业等。让导师成为学生四年本科生活的“守护神”,从而增强师生感情,巩固专业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3.2 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学专业依托的“浙江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开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校内外的实践实训基地等有利条件,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培养专业兴趣。
3.3 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从课程体系设置到学时安排,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不够重视。然而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6]。
3.4 利用生物科学学科优势,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强调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原则,夯实学科基础,发挥本专业依托生命科学学院所具备的生物科学学科优势,加强通识性课程的开设力度。
3.5 严格教风,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教书育人,坚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因材施教,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普及高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强化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中的基本功训练。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水产业精英人士或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以政策规定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发动现有教师积极申报、参与各级别课题项目,发表教学及学术论文,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实验指导书,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下转第20页)
(上接第57页)5 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创业
良好的就业和发展前景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吸引优质生源和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方设法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引导学生考研继续深造。近年来,本专业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考研人数和上线率均在我校首屈一指,这对本专业学生的考研有示范带动作用;另外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拓宽学生考研视野,即本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报考水产养殖相关专业,也可以报考生物学、医药学等相关专业。其二,充分利用师范院校注重师范技能培训的特点,鼓励学生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如参加普通话、化学分析工、教师证、会计证等的考证培训,为从事相关教育或其他工作奠定基础。其三,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以水产业界成功人士的经历,引导学生去基层,去渔区,去生物技术类企业创业,在创业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在我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应充分利用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科优势,创立具有水产养殖学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水产生物技术复合型人才,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以确保新建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康森.中国水产养殖与水产饲料工业的成就与展望[J].科学养鱼,2010(11):1-2.
[2]农业部渔业局.201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3.
[3]石耀华,顾志峰,王永强,等.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8):77-79.
[4]郑礼平.论科研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56-157.
养殖水产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溯源技术;养殖厂;管理系统;设计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每一个生产流通环节,按照科学合理的理论来构建养殖厂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水产养殖的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
二、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分析与规划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需求相对明确。水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对水产健康养殖全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以科学的生产工艺将各个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规划出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标。咨询听取水产养殖专家的意见,突出通用性,特别是水产品的生态养殖,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保证水产生产线的运转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根据具体内容充分分析水产品生产工艺,然后认真地规划出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目标,以有效地构建水产健康养殖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确定一个选择、分析和决策需求变更的过程,实现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项生产管理、用药管理、饲料管理的数字化工作,并设置优先次序,达到现代化养殖的实际需要。
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和目标。水产健康养殖信息包括基础信息的建立、各种相关日常管理信息的便捷维护、以及历史信息的简便查询,还有个性化与各极用户权限的设置,当然还包括系统日志的管理。管理员采取网络方法对后台数据库的管理等。其模块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子模块:
水产健康养殖基本数据维护。这部分所实现的功能是建立养殖企业集团公司、水产养殖分公司,水产养殖户、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管理员及池塘,它还包括水产健康养殖证的有效性以相关的有效范围,还有具体养殖所用的池塘承租人、承租时限、承租细则,当然还有各种水产的苗种、饲料、渔药出处,以及各种销售渠道,当系统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时,要对各种已经修改好的水产数据进行实时维护。
日常数据维护。它能够让操作者特别方便和有效地录入和维护各种与水产养殖相关的日常管理信息。如,水产养殖的苗种放养、虾池清塘、各种水产的投饲与管理、水产健康养殖施肥与用药、水产健康养殖环境的水质检测和水产品的捕捞与销售等各种与水产健康养殖相关的日常数据。
养殖信息汇总、查询、打印。其中数据汇总可以按一定的索引来进行,比如可以按月份和年度对水产健康养殖的投饲、施肥、用药、注换水等各种相关的日常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保存到各种数据表中;其中的数据查询是指按照各种关键字进行的检索,可以通过SQL建立专用检索程序对养殖基本信息和日常数据进行各种检索,当然以此还可以查询到汇总结果;关于水产健康养殖信息打印包括能按池塘方便地打印池塘日志、能打印证明每批水产品合理用药的供货商证书以及各种报表等。
系统功能模块按照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养殖生产日志》的相关标准进行认真仔细地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的总体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本系统开发模型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数据库采用SQLSEVER2005,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5 SEVER。
SQLServer2005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可靠性高。我们通过收集大量水产健康养殖数据,得出数据库概念模型,经分析设计,得到水产健康养殖全程管理系统数据表。
在开发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包括研究养殖过程和生产工艺,管理模式智能化设计和养殖过程各阶段之间存在先后性和制约性。要认真分析学习我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通过需求分析,确定有效的方案以实现养殖生产过程的大量日常记录添加,并确定健康养殖整个过程的标准化工艺。根据水产健康养殖池塘状态,进行检测各阶段添加数据的合法性。
三、合理利用水产养殖的容量的对策
1、科学选址
伴随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水产养殖业正从传统的养殖模式向集约化和工厂化模式转变。虽然许多科学家就水质环境恶化给水产养殖造成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却忽视了水产养殖给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当地陆地与水面功能区域规划、养殖对水体及其与环境条件的要求、养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等均与水产养殖选址密切相关。养殖场的选址得当,养殖产量能够大幅增加,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降低。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水产养殖国际会议上,不少专家都认同这一观点。由北欧部长理事会、芬兰农业和林业部以及芬兰渔业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国际会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未来,一个基础坚实的水产养殖所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率、一定的经济盈利能力、社会可接受程度较大、使水产养殖成为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等基本要素。水产养殖,在使水产品创造收益的同时,还应确保当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规划选择最适合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地理位置,如选择外滩或者偏远山区等,以便能使养殖生产增产,同时,还尽量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有效管理水产养殖容量
在选择养殖容量过程中,应当搞清养殖经济生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对于某一水域对多种养殖对象的综合养殖容量,由于这种养殖模式之间的养殖生物会存在互补或者拮抗(互害)作用,因此,为了确保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养殖业受病害以及环境污染等困扰,应当在生产中自觉地运用养殖容量的理论指导生产。水产养殖属于自然营养型养殖系统,所以,可以选择由初级生产力和营养需求估算养殖容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无机氮的供需平衡估算水产品的养殖容量,但由于其研究范围内生物物种太多,因而一般以少数优势种作为研究对象。此外,对于本地的水产养殖容量选择,还可采取现场试验来计算其养殖容量,这种方法符合在特定水域内,单位水体养殖对象在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和不危害环境条件下,保证最大的经济效益,能够获得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产量。
四、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的关键因素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水产养殖的优质性。水质调控中,需要考虑三项关键因素的影响,也是水质调控技术的主要对象,分别是: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决定了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效率,满足水产养殖的需求。
1.化学因子。水产养殖的生物种类不同,水质化学因子的调控方式不同,主要是生物种类对水质条件的需求有差异。例如:水产养殖水质的总体PH=6~9,但是鱼类PH=7.5~8.5、蟹类PH=7.6~8、虾类PH=7.8~8.6,水质化学检测偏酸或偏碱,都会干扰水产养殖的效果,导致生物死亡。PH是水质调控技术中的主要化学因子,还包括:氧气溶解量、盐类溶解量相关,干扰了水产养殖的环境。
2.物理因子。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中的物理因子有:水温、透明度、水体颜色等,根据水产养殖生物的类别,调控水质的物理环境。因为水质调控关系到水产养殖的生长能力,所以调控水质物理因子,为水产养殖生物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根据水产养殖水质的表现状态,调控物理因子,提高养殖生物的生存能力。
3.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是指与水产养殖生物相关的因素,如:饵料、鱼卵等,尤其是水质内的野生鱼,其与养殖生物争夺养料、水体空间,增加了养殖生物的死亡机率。调控水质中的生物因子,辅助净化水质质量,以免影响水体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管理中,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管理水平,保证水产养殖的产品品质都有很好的效果,为了可能进一步充分的提升产品的质量,今后要继续推广使用相关技术和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养殖水产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工厂化养殖模式 “水产动物病病防治” 实验教学改革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从海洋中走来,又向海洋中走去”,这是自然变迁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人口激增、资源衰退和环境恶化问题日渐突出,为了持续利用生物资源,人类积极进军海洋。“择海而养”,坚持走健康的海水养殖之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和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养殖密度不断加大,由病原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时有发生,实践中诸多难题有待于鱼病学及病原微生物学科技人员从事大量研究工作,以促进鱼病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及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高工厂化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指导下,高等院校水产动物病病防治教育如何顺应现代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水产养殖人才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用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透视现行的“水产动物病病防治”课程的实验教学
“水产动物病病防治”是高等水产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本课程主要介绍水产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目前,本课程的教育特点是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因现代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型工厂化养殖方向发展,工厂化养殖规模及密度日渐加大,养殖动物的环境条件、种群密度、饲料质量等往往与生活在天然环境中有较大差别,很难完全满足这些动物的需要,降低了水产养殖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些对养殖动物不利的条件却对某些病原的增殖和传播很有利,再加上捕捞和运输过程中的人工操作,常使动物身体受伤,病原乘机侵入,所以养殖动物比在天然环境下容易生病。因此,水产动物在育苗和养成过程中,疾病往往成为生产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但各高等院校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均与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不相适应。在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生态环境、社会因素急速变化的今天,为了适应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水产动物病病防治”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二、按照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修订“水产动物病病防治”课程的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参照教育部就高等水产养殖专业制定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我校制定了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病病防治”教学大纲。其教学目的要求为:通过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使学生不仅深刻领会和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和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更注重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指导下为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和自然资源增殖服务。
现行的教学大纲为高等院校水产专业“水产动物病病防治”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映射下,也暴露出相应的缺陷和不足,不能顺应水产养殖业大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水产动物病病防治”实验教学大纲中的目的要求进行修订,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较强动手能力的水产科技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修订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必须考虑到:(1)顺应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2)以高等院校水产养殖教育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为原则;(3)以水产养殖教育本科层次为水准;(4)与高等水产科技人才的知识结构相吻合;(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6)促进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的要求不是单纯要求教师“教什么”,不仅要求学生通过“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掌握什么、熟悉什么、了解什么”,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提出要求,使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研究“怎样教”。
三、顺应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改革“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内容
现行的高等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内容,其特点为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在教材内容中注重追求水产动物病害学科范围知识的系统性。在现代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创新,打破面面俱到、小而全的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扩展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纳与传授。
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水产养殖学科领域知识更新的频率、速率在逐渐加快。“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改革,要注意跟踪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变化的动态,将生物技术新的知识增长点和新技术及时吸纳融合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的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为他们将来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及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以临床病例为引导来进行讨论分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术的综合能力,即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等。实验项目包括病鱼的检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病原菌的致病性、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等。
3.教学、科研相促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海水养殖技术突飞猛进,养殖产业空前发展,在众多的海水养殖行业中,海洋经济鱼类的养殖与开发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但目前尚存在养殖设施水平较低、管理不甚规范、鱼种和成鱼频繁交易、大环境逐日恶化等问题,以致病害日趋严重,并已构成制约其人工养殖发展的重大障碍,给养殖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病害防治问题,已成为当前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受到养殖界的特别关注。研究揭示病原种属,建立相应的检验技术,明确感染症的高效防治方法,无疑将对提高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学科研互动,使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师科研,形成浓厚的学术气氛,既丰富了科研工作内容,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科研为动力,教学内容深入拓展的模式。
4.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水产动物病病防治”的实验教学改革中,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突出学科专业的特点。综合性实验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或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对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内容应满足:涉及一门课程的三个以上知识点;或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或一门课程多项实验内容的有机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设设计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得以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应满足:教师给定实验目的、方案,学生自己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步骤加以实现;或教师拟定实验题目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加以实现;或根据相关课程或理论的特点,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实现。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使学生不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与感知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道波.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J].青岛海洋大学高教研究,1998,(4):26.
[2]向枭,何利君,沈忠明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56-258.
养殖水产的方法范文4
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灵魂与先导式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对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绩效与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需要重新评估传统的以职能、技术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够符合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型教学理念。建设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理念应当具有层次性,不但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还包括专业精神的指引,实现教学形神统一。
1.1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运用科学精神的引导作用
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学生在掌握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利益与冲突、经验与反思中不断发展。
1.2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需要重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改革水产养殖传统的以教材、教室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2改革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
完善激励性管理模式是改革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管理机制的重要目标,通过鼓励学生和教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和教职工的内在动机与需求,以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管理机制应当从过程式管理向目标式管理转变,从行政化管理向民主化管理转变。积极推行教师、学生、社会、专家多方结合的管理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开放式的管理体系,促进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朝着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增加学科教学的活力。总而言之,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应当从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方法。
3重新构建建设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模式
3.1以水产养殖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的专业方向,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在综合考虑学生素质、从业能力、岗位需求等诸多因素后,合理确定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当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提高水产养殖学特色专业的针对性。
3.2将专业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水产养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构建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应当采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找准科研项目和生产企业,以到场地实习或项目实验的形式开展专业教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4调整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建立水产养殖特色专业的重要保证。在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时,必须根据水产养殖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的互补,在人才培养、人员配备和人才引进方面,注意向水产养殖特色专业上适当倾斜,为建设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做基本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师必须不断补充、吸纳新的知识,以适应现代水产养殖特色专业教学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工厂、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5结语
养殖水产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水产养殖;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34
1 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水产养殖的产量在1988年占水产品总量的50%,之后水产养殖的产量占比不断上升,2013年我国水产水产品养殖的产量为4547万t,2014年便又增加了200多t,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水产计,2015年我国养殖的水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全部养殖产量中占有61.7%的份额,且我国2015水产年1―11月期间累计水海产品的总出口量为347万t,金额达到了1743655.2万美元。
近些年,我国的养殖方式发生了改变,网箱养殖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科学的养殖方法,将纤维或金属网片等不同材水产料制成的箱体架设在水体中,使水体形成一个天然的渔场形式,网箱养殖投资的资本少,水产但收益比粗放养殖要高,而目水产品的更为优质,因此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产量虽然居世界首位,养殖水域的面积也比较广阔,但是我国的水水产产养殖模式、水域管理、养殖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落后。水产在追求水产养殖产量逐年增长的同时,由于我国水产品的养殖水域范围愈来愈大和水水产域管理的不善,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增加养殖的密度,并为防止水生物因病害或密度过大死水产亡,大量的投入鱼药、饵料,这些饵料、鱼药以及水生物的排泄物不断在水中堆积,造成水产了水质的富营养化和养殖水域及周边水域的污染,水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 提高水产养殖规划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
强化对水产品质量的监管。政府必须大力推广国内外的各类水产品质水产量标准,大力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造作规范,从苗种的生产放养、饲料、水产肥料、药品等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包装等各个环节,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水产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完善各地区的水产质量检测设施,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能水产力。对检测结果采取奖惩措施,保护和奖励优质水产品,曝光质量不合格产品,水产提高社会舆论对水产品质量的监督。
加快水产养殖标准的建立,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同时,加强水产品养水产殖过程中育种、捕捞、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确保水产品符合水产无公害水产品标准。
采取措施积极扶持本地水产品牌的发展,不断扩大水产品牌的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经营优势。
2.2 深化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
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还要不断深化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水产改变养殖结构,可以从养殖属性和养殖方向着手。在发展滩涂养殖的同时,也有必要尝试工厂化作业养殖或水产者深海养殖,将养殖空间最大化扩张。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的相水产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水产在养育品种上,除了选择一种稳定性较强的鱼种,类似于草鱼、鲈鱼、大白水产鱼等需求量较大的淡水鱼类大规模养殖外,另外也可以引进其他有优势的鱼种进水产行实验性养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种在市场上就颇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水产是,养殖珍稀或者外地鱼种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技术专家的监督和指导,尽量避免水产因鱼种养殖的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3 制定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是指在不破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不削弱养殖能力的前提下特定养殖环境中所能承受的养殖容量和密度。当养殖规水产模和密度在科学范围之内,水产养殖才有可能顺利而持续的发展。为单纯提高经水产济效益而盲目加鱼苗的投放,导致养殖密度远远超出合理范围,是部分水产养殖区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能力不断减弱的主要原因。因为养殖容量受到养殖品水产种和水域的影响,应当不同的水产养殖生物在特定养殖水域的养殖容量和密度进水产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养殖区域制定单独的科学养殖容量,为确定不同养殖阶段、水产规格下,水产养殖生物的合理养殖容量和密度提供科学的依据。逐步降低因为养水产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下降、水产养殖区养殖能力减弱的问题。
3 结语
面对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现状,一定要不断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养殖水产的方法范文6
1多源遥感数据源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数据被用于对水域的观测。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在水产养殖信息提取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性,因而也对应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信息提取精度。一般来说,多光谱遥感记录了地物的反射、辐射波谱特征,拥有丰富的地物空间分布及光谱信息,有助于识别水产养殖区域,是目前水产养殖区信息提取的主要信息源。但大多数多光谱遥感图像数据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即空间的细节表现能力比较差,将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融合,可有效提高图像解译能力。目前常用的识别水产养殖区的卫星遥感数据主要有全色图像、多光谱图像和微波雷达图像等,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多波段、多极化工作方式、可变侧视角、穿透能力强等特点,SAR图像中则含有丰富的地表纹理结构信息。在沿海水域,由于海水对微波雷达的回波能量较弱,而养殖用的基座、围栏和网箱等回波能量较强,色调比周围的海水更亮,二者对比度较大,因而可从SAR图像中提取养殖区域的相关信息。此外,在进行精度验证时,还可利用GoogleEarth平台提供的在线照片,这为实地调查验证提供了便利。
2水产养殖区域的识别方法
由于受研究时间、研究区域和数据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还没有一种方法是最普遍和最佳的水产养殖区的识别方法。目前常用的水产养殖区识别方法主要有目视解译、基于比值指数分析的信息提取、基于对应分析的信息提取、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信息提取以及基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等。
2.1目视解译目视解译是遥感应用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根据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位置、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形及相关布局等)和解译经验,与多种非遥感信息资料相结合,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循序渐进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从遥感图像中获取需要的专题信息。目前,目视解译一般都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在解译前先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图像融合等,有效地改善图像的可识别能力,突出主要信息,提高判读的精度。杨英宝等依据6景TM图像和3期高精度航片,利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分析了东太湖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围养殖的时空变化情况[6];李新国等采用3景航空图像对东太湖的网围养殖面积动态变化进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7];樊建勇等在经过增强处理后的SAR图像上,对胶州湾海域养殖区进行了交互跟踪矢量化[8];褚忠信等利用不同时期的TM图像,对黄河三角洲平原水库与水产养殖场面积进行了人机交互解译[9];吴岩峻等用4景ETM+图像,经过多次外业调查,建立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对海南省海水和岛上水产养殖区进行了勾画[10];宫鹏等借助1987—1992年和1999—2002年的TM/ETM+图像及GoogleEarth平台提供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部分在线照片,对包括海水养殖场在内的全国湿地分布进行了目视解译,并绘制了专题图[11]。目视解译简单易行,而且具有较高的信息提取精度,适用于绝大多数养殖区域的识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当解译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解译经验不同时,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其结果往往带有解译者的主观随意性。当养殖区域水体同非养殖区域水体的光谱特征或空间结构特征等相似时,解译人员就很难根据标志将其区分开来,使精度受到影响;而且目视解译工作量大、费工费时,难以实现对海量空间信息的定量化分析和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因此研究遥感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已成必然。
2.2基于比值指数分析的信息提取比值型指数[12]创建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同一图像的多光谱波段内,求得每个像元在不同波段的亮度值之比,构成新的图像,以压制某些造成光照差异的因子或背景的影响,增强地物光谱特征的微小差别,突出目标地物的辐射特征。比值型指数通常又会作归一化处理,使其数值范围统一到-1~1之间。马艳娟等利用ASTER数据,分析养殖水体与非养殖水体在图像各波段上的特征差异,构建用于提取图像中水产养殖区域的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aquacultureindex,NDAI);并分析用NDAI提取得到的结果中错分的受大气、传感器影响的水体与自然水体的各波段灰度值的分布,构建了用来进一步提取深海区域的指数(marineextractionindex,MEI),将近海水产养殖区的养殖水体与其他水体区分开[13],取得了较高的精度。由于比值指数分析的信息提取方法只考虑各波段上的灰度信息,当部分养殖区在光谱上与深海水域接近或是当深海水域光谱并非均一时,会导致错分。该方法适用于养殖区与背景环境光谱差异大的地区,否则将无法克服传统遥感分类方法所普遍存在的“椒盐”噪声,从而影响信息提取的精度。
2.3基于对应分析的信息提取对应分析是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又称“R-Q型因子分析”[14]。该方法已在生物和统计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在遥感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在遥感应用中对应分析方法既研究图像波段特征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也研究像元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王静等应用该方法快速有效地进行了滆湖围网养殖区湖泊围网分布信息的提取[15]。该方法对遥感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并在分析前要进行严格有效的图像预处理。此外,该方法并无法有效地解决“异物同谱”和“异物同纹理”的分类问题。
2.4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信息提取空间结构分析的处理方法有邻域分析、纹理分析、线性特征提取等。其中,邻域分析是对波段每一个像元依据四周邻近的像元对其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16],分析和运算的像元数目和位置由扫描窗口确定;纹理表现是指图像灰度在空间上有序重复出现的特征,反映了一个区域中某个像元灰度级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基本分析方法有3类:统计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和频谱分析方法。周小成等采用ASTER遥感图像,以九龙江河口地区为研究示范区,利用卷积算子,采用邻域分析法来增强水产养殖地的空间纹理信息[17];李俊杰等利用纹理统计分析方法中的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co-occurrencematrices,GLCM),选用中巴资源卫星02星多光谱数据,以白马湖为试验区,提取湖泊围网养殖区,实验表明纹理量化的均值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自然水体、围网养殖区和其他地物内部结构的异质性,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18];林桂兰等利用方差算法对厦门海湾海上的吊养和网箱养殖进行纹理分析,得到养殖专题图[19];初佳兰等选用长海县广鹿岛海区的SAR图像,统计有效视数(ef-fectivenumberoflooks),并对图像进行多种方法滤波分析,提取了浮筏养殖信息[20]。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养殖区识别方法,适用于近海水产养殖地的自动提取,而不适用于内陆水产养殖地,因为后者在空间上的分布孤立,斑块小,与其他农用坑塘水体的空间特征类似,但仍可以作为一种遥感图像识别的辅助方法。#p#分页标题#e#
2.5基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主要思想是:首先将图像分割成具有一定意义的图像对象,然后综合运用地物的光谱特征、纹理、形状、邻近关系等相关信息,在最邻近法和模糊分类思想的指导下,确定分割对象所属类别,得到精度比较高的遥感图像分类结果[21]。对于养殖区分布的提取,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方法基本步骤包括多精度图像分割、面向对象的水陆划分和非养殖水域剔除。首先,使用多精度图像分割对原始图像进行分割以获得分割图斑,并计算各个图斑的特征,为后继分析服务;然后,根据遥感图像中水域的辐射特性进行水陆分割;接着根据图斑的光谱、形状及空间特征提取出面状、线状非养殖水域部分;最后,在水陆划分得到的水域全图的基础上剔除以上提取的面状水系和线状水系,得到养殖水域提取结果[22]。谢玉林等利用该方法,对珠江口养殖区域进行了提取,验证该方法在水产养殖区提取上的可行性[22];关学彬等采用该方法对海南省文昌地区的水产养殖区进行监测,取得了理想效果[23];孙晓宇等采用该方法,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对珠江口海岸带地区水产养殖场的变化进行了提取[24]。面向对象的图像分析将处理的对象从像元过渡到了图斑的对象层次,更接近人们观测数据的思维逻辑,更利于知识与规则的融合。在很多情况下,面向对象的遥感图像分析方法会比基于像元的分析方法取得更好的效果。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在解决常规图像分类时的椒盐噪声效应、结果的可解释性上有很大优势,因此在高分辨率图像信息提取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当特征及隶属度函数选取不当时,会出现较严重的误分现象,此时要结合目视解译方法,判别分类结果的合理性,优化隶属度函数,重新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