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儿童;精神成长;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47-02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设绘本阅读课,组织学生阅读高水准的图和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体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表达等认知能力。同时,绘本故事所蕴含的情感、事理,也会给儿童带来心灵的愉悦,让儿童获得精神层面的成长,并有助于他们人格的形成和健全。基于儿童精神成长的绘本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以儿童的精神成长为立足点,使他们在理解绘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与绘本进行精神对话,促进其精神的丰盈、灵魂的净化和人格素养的提升。

一、绘本阅读对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

绘本中的图画生动形象,内涵丰富,通过图画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体验。对于儿童而言,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得到情感的熏染和精神的浸润。笔者认为,绘本阅读对于儿童的精神成长具有如下意义:

1.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促进儿童对自然生活的理解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儿童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等认知以及语言、审美能力都会得到发展。此外,绘本中丰富的自然生活资源还可以增进儿童对自然生活的理解,丰富其对自然生活的整体认知。

2.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丰富儿童对自身生活的体验

绘本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引导他们浸润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教育,丰富儿童对自身生活的体验。事实上,阅读故事就是儿童经历别人所经历过的事情,这种经历的理解和内化需要儿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儿童在绘本阅读中获得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又会促进其对自然生活的理解。

3.激活儿童的情感体验.促进儿童精神成长

普希金说过,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儿童在进行绘本阅读时,不仅有相关认知的参与,同时还伴随产生相关的情感体验,如愉悦、兴奋、难过、失落、同情等,这些情感的参与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绘本内涵的理解和解读,还能培养儿童豁达乐观、进取向上等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推动儿童的精神成长,丰盈儿童的心灵。

二、基于儿童精神成长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1.在敏锐观察中全面感知.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

绘本中的图画具有丰富的内涵,一册好绘本,必须在限定的篇幅内把故事讲得清晰明了。绘本的画者要善于运用分镜头语言,控制好故事的叙述节奏,同时,绘本的封面、扉页、正文、封底的设计均应有独具匠心的意蕴,只有这样,才值得教师带领儿童细细品味。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逃家小兔》中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W生阅读绘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图面中的人、物、场景,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所描述的内容,理解绘本的含义。如绘本中有一页是兔妈妈在河里用胡萝卜钓小兔子,画面中没有一个字,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从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兔妈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她又想用什么办法抓住小兔子呢?”这样,通过有效引导,孩子们就会尝试用稚嫩的言语表达这幅画面。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你从画面中还看出了什么?妈妈去钓的是小鳟鱼,可她为什么用胡萝卜去钓呢?”实践证明,敏锐地观察使学生对绘本的图画有更全面的感知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绘本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促使学生真正进入绘本情境中,进而理解绘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受到精神上的熏陶和浸润。

2.在大胆想象中进行自我构建,深入理解绘本内涵

绘本与纯文字故事相比,纯文字故事需要儿童借助较强的想象力去理解文本,而绘本阅读对儿童想象力的要求没有纯文字故事高,它能够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启迪儿童的想象力。同时,因为每一个儿童的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在阅读绘本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儿童对绘本的不同理解,引导他们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事实上,想象的过程就是学生依托画面进行绘本内容自我建构的过程,要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猜想,而非抑制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贝丝・修姗的《小兔子等月亮》是一则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童话。故事内容为:当月亮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小兔子去问小花、湖水、小路时,都没有得到它想要听到的答案。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兔子还可能去问谁呢?它们又会怎样回答小兔子呢?”由此,学生就会进入绘本情境中,进行大胆想象,学习创造性地表达,在想象和表达过程中丰富和深入自己对绘本内涵的理解。再如,教师还可以借助绘本中的图画,启发学生想象:“当小兔子睡着了,梦见月亮时,它会和月亮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拓展性想象,就为儿童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及个性化表达的机会。

3.置身情境中探究思考,积蓄精神成长的力量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将儿童带进绘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儿童置身其中,从而帮助他们丰富对故事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儿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训练,通过悬念设置、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绘本进行深入地意义解读,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学生对绘本的深入探究还会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涤荡学生的心灵,促进其精神成长。

艾兹拉・杰克・季兹在《彼得的椅子》中讲述了一个男孩的自我成长故事。当爸爸把彼得睡过的摇篮、高脚椅漆成粉红色给妹妹用时,彼得感到不安,担心父母不再爱他。于是他带着蓝椅子、狗和一些点心等离开了家,走到房子的外面。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当彼得发现自己想坐那把小椅子时,才发现自己坐不进去了,他太大了。此时,小彼得会怎么想呢?”接着,教师可将学生带进耐人寻味的画面中,他们会发现,画面上的所有视线都集中到了尴尬万分的彼得身上。让人哑然失笑的是,廊柱上的玩具绿鳄鱼也探着头注视着彼得。再如,在彼得对爸爸说:“我们来把小椅子漆成粉红色,给苏西坐吧!”这页画面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小彼得有怎样的变化呢?从画面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细心的学生还会发现,彼得在爸爸的怀里,而妹妹在妈妈的怀抱里,正舞动着一只小手。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领悟到那是妹妹在感谢哥哥呢!这样,教师就引导学生在无声的画面中进行感悟和体验,让学生树立分享、合作等品质,为学生打开了阅读的另一扇窗户,也为学生的精神成长积蓄了力量。

4.在“读写绘”中延伸绘本,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

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在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写绘创作,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图画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在模仿与续写、创作、绘画日记等创新表达形式中促进儿童精神世界的丰盈,由此了解儿童在心理、情感、道德等方面的成长。

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2

在大班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看作是搭建脚手架的过程。教师借助于支架式的教学为幼儿的绘本阅读提供了多种支持,帮助幼儿理解知识内容,并不断地建构新的能力。

何为支架式教学呢?支架,原意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是建筑工人在建造,修葺或装饰建筑物时所使用的能够为他们和建筑材料提供支持的暂时性平台或柱子等。教育者将其用来比喻人或物对于幼儿学习所具有的支持、引导、协助的作用。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著名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幼儿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儿童能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

如何将支架式教学灵活地运用到大班幼儿绘本阅读中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在绘本阅读之前教师要努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采用简单的提问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拓宽思考角度。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宜的语言刺激。调动幼儿的兴趣,发动友好的交谈,创造积极、互动的交流氛围正是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

以大班绘本阅读《小青虫的梦》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先播放了优美、舒缓的音乐,将幼儿先带进一种音乐的意境中,再引导幼儿述说听完音乐的感受。有的幼儿说:“音乐很动听。”有的说:“音乐让她很陶醉,就像在梦里一般!”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向往,在幼儿的回答中引出这么美的音乐是蟋蟀在开音乐会呢!

教师通过借助音乐意境的渲染,给幼儿首先创设了一个唯美的阅读氛围,也为接下去的小青虫因为自卑而不敢在人前听音乐作了一个对比衬托。幼儿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环境刺激,启发回忆已有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现时的活动情景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借助于教师语言的参与,将知识内化,构建新的记忆、思维和心理表征的结构,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获得新的学习经验。借助情境支架,帮助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学习。在学前教育领域,情境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学前儿童主要是在情境之中学习与发展,主要是与情境相互作用而发展。

二、搭建支架,引导阅读

教师适时的语言、行为支架,引导幼儿在解惑的同时有效学习。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幼儿“跳”一下就能够“摘到果子”,以引发幼儿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在大班绘本阅读《小青虫的梦》中,教师采用了对比设疑,通过三个关键词展开提问:1.躲――为什么其他小动物都围着蟋蟀听音乐,而小青虫却要躲起来听呢?幼儿在读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蟋蟀因为自己的音乐美而觉得很神气,由此赶走了小青虫;小青虫因为长的丑而觉得很卑微由此躲了起来。2.藏――小青虫为什么要结茧?幼儿可以发现从躲到藏,藏字更为隐蔽,就不会被蟋蟀发现再赶走它了。3.飞――这次小青虫是怎么听音乐的,为什么不躲不藏了?观察图片后幼儿看到了小青虫蜕变或翩翩起舞的美丽的蝴蝶。

此时的教师是正在支架幼儿学习的教师。通过看图阅读这一步骤,教师可以发现幼儿当前阅读的水平。强调在看图猜测的时候教师要少提示,给幼儿充分表现、表达自己水平的空间。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的讲述,从而初步确定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接着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确定支架点,也即幼儿具体需要提高、支持、引导的地方。在支架点确定之后,教师则可以运用适当方法来支架幼儿的阅读。运用了支架式教学的阅读是帮助幼儿从被动“听故事”逐渐发展到主动“讲故事”,帮助幼儿从依赖、伴随阅读过渡到独立、自主阅读的最佳开展方式。

有的时候,当教师发现幼儿遭遇挫折而难以继续活动时,常常是简单告知解决的方法或指责幼儿未能注意和理解自己的有关讲解,漠视这个处在儿童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而贻误了最佳教育契机。这时,我们要把握时机,提供恰当适宜的语言、行为支架,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打开通向最近发展区的“门户”,引导幼儿在合作互动中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三、撤去支架,独立认知

问题在教师的提问下产生,教师的提问又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教师的问题就像一个支架,引导幼儿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经验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行动,从而使他们的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与此同时,随着幼儿自身能力的增长,教师又要逐渐淡出支架,直至撤出支架,让幼儿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幼儿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幼儿从依赖阅读,从教师伴随阅读最终走向独立阅读,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恰恰也是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移给幼儿。因此,这时的教师就会逐步退出阅读活动,一旦幼儿能独立完成任务,教师便可逐渐撤去支架,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大班绘本阅读《小青虫的梦》中,结束环节老师请幼儿完整地看了一遍图书。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结合音乐进行表演,表演小青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一方面通过表演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小青虫蜕变蝴蝶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种意境美,给活动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幼儿的自主阅读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有教师适当介入,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过程。教师的教是支持、协助、引导,幼儿的学则是他们在教师的支持、协助、引导下不断建构自身。而提供支架的过程就包含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就是这样一个教师与幼儿积极互动、合作建构的过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体现为从幼儿的现有水平出发,在准确设置教学难点的同时,教师适时、适当、适量地给予支持与帮助,不断地为其搭建各种学习支架,为幼儿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也是为发展幼儿的进一步理解而提供一定的支撑,使他们的理解逐步深入,从而引导幼儿的认知发展不断从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最终达到促进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 绘本阅读;注意力;语言表述力;开展方式

幼儿早期阅读是指0~6岁的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者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一种活动过程。它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早期阅读在促进儿童智力发育、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也在不断的摸索中带领幼儿开展着早期阅读。

一、深入分析,提升能力

(一)提高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

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三五分钟左右,4岁幼儿注意持续10分钟左右,五六岁的幼儿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在活动中能够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注意对象的新颖、生动程度。

结合这个结果,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绘本阅读。我选择了《咕咚》这本绘本,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具有神秘性,让幼儿能带着问题“咕咚到底是什么妖怪?”随着画面一页一页的翻,孩子探究的欲望激发的越大,当书本翻到最后第二页时,很多孩子不约而同地问咕咚到底是谁呀?当揭开谜底的一刹那,孩子们顿时乐开了,原来咕咚就是青蛙跳到水里的声音啊。整个活动中,孩子的眼睛一直被画面牵引着,跟着老师一起去探究谁是咕咚,在第二遍讲述的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集中地看着绘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阅读了这本绘本。虽然活动时间超出了小班孩子注意力的黄金10分钟,但孩子对这个绘本还是很感兴趣,希望能再阅读一遍,可见孩子的注意力的确会随着注意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挑选绘本时注意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具有神秘性的、能让幼儿想去探究的内容让幼儿阅读,每次都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拉长一点点,久而久之,想必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性、稳定性会更好。

(二)加强幼儿语言表述的能力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从一岁半开始,儿童正式进入语言发展期,在语音形式上,从1-15岁开始,儿童就学习发成人词的音,虽然孩子在发音上还有些许困难,到2、3岁时,孩子开始有语音意识,他们会开始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并自觉的纠正错误的发音。在语法上4-5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说一些复合句,所以我们常常会要求幼儿重复一句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话,帮助幼儿巩固这个经验。如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整个故事都以一组对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孩子们在阅读这个绘本时都非常喜欢,在老师讲述第二遍的时候就开始附和着一起说了,一开始我只让孩子选择一句话来说,孩子们选择了各种小动物的回答“不是我,你看――”。这句话的结构和字数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2-2.5岁的孩子就能说出一定数量的简单装饰语了,再一次集体阅读时,孩子们就开始和我一问一答的一起将故事讲完了。相类似的绘本还有很多,如上文提到的绘本《咕咚》,它除了具有神秘性以外,其中的语句也非常简单,就是一句“快逃,快逃,咕咚来了!”。再如绘本《挤呀挤》里的“好舒服的床,让我也睡一睡吧!”这些话都比较长,一开始就想让幼儿完整地表达出来是很难的,但是这些话在绘本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孩子们不断的阅读,朗读中获得了锻炼的机会,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多方关注,寻找方式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教室里创设出一块安静的区域,比如教室的拐角处,或者钢琴背后的一小片区域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地方。在这片区域里,我们可以用花布,用珠子或者用KT板做一块门帘,创设一个隐蔽的空间,同时在地上铺上厚厚的地毯,投放一些小玩偶或者靠垫在其中,让孩子们爱上这温馨而又安静的阅读角,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书中的奥秘,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二)尝试多样的阅读形式

1.集体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在孩子未入学前,周围出现最多的只有亲子阅读这种阅读形式。我发现在入园后孩子对每周固定的集体阅读时间很感兴趣,于是每天餐后我就组织孩子集体阅读了一本绘本,孩子们非常认真,小眼睛盯着书本,每次一遍讲完孩子还意犹未尽的希望再阅读一遍,而且集体阅读后我发现孩子们很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其它游戏时间将内容讲给同伴听。

2.自主阅读,增强阅读能力。集体阅读很重要,但是自主阅读也同样重要,它是集体阅读的升华,孩子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更细致的感受书中的奥秘,如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书中,孩子一开始先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故事人物,出现了什么。随后在集体阅读中孩子们知道了故事的大致内容,接着在游戏时间孩子再次自主阅读能发现更多的绘本中更多的细节,比如颜色,线条等。

【参考文献】

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幼儿;自主阅读;能力;低效现象;绘本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需要通过阅读与书不断对话,逐渐学习独立思考。因此,阅读是他们学习的基础。

研究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所谓自主阅读,决不是指幼儿认识了一些字后可以自己阅读的意思。幼儿的阅读大多是一种图形的阅读,情感的“乐”读,是幼儿凭借色彩、图形、成人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是孩子在没有获得全部文字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的能力。所以,尽管他们还不完全识字,但是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书,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唯有成为自主阅读者,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才会对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具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才会在阅读中跨越时空、纵横古今,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广度和心灵高度的培养。

绘本是20世纪产生的图书品种,因其图文并茂,充满情趣,非常适合3-10岁的幼儿阅读,深受幼儿喜爱。而今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的绘本教学应脱离传统故事教育的模式,不能过多注重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的培养。只有提高幼儿自主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很多优秀的绘本真正发挥出绘本的多元价值。那么,当前绘本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能否有效达成教育目标?基于以上思考,本文试就当前幼儿自主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绘本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幼儿自主阅读中目的性不明确,自由散漫

在对幼儿自主阅读情况的观察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存在坐不住、看不进、无从下手、走马观花、随意翻翻……甚至还不少幼儿跳跃式看书,不是从头到尾看,而是翻到哪页看哪页的问题。不少老师会这么认为:孩子太皮了,所以看书没耐心;孩子好动,所以看书习惯不好,等等。很多人把孩子阅读方面的问题归咎于孩子的好动、调皮上。但是在日常活动中,我却发现,孩子的好动调皮与否和他(她)阅读并没有明显的关系。分析原因,我认为很重要一点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及时适时地去引导孩子,引导孩子怎样进行一个科学有序的自主的阅读活动,哪怕给予一个启示,一个预先的提问,都足以让孩子带着一个有目的性的问题去书中探究答案。

(二)幼儿读图能力差

“读图能力”就是通过读图的方式理解图书内容的一种能力。通过观察画面的背景、色彩、人物表情、动作、神态及其常用符号等,从而知道图与图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他们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但缺乏细致的观察力,幼儿在阅读时,画面首先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但是在阅读画面时,有的幼儿并没有仔细的观察画面,只是粗略的看一眼就过去了,阅读的目的性不够。有的幼儿读图的方法不恰当,导致对画面的表达缺乏连贯性。也有的幼儿缺乏对图片的想象以及和生活的联想,是他们的表达缺乏创意、内容单一。

(三)幼儿自主阅读后自主提问的信息量少,答辩能力差

在幼儿自主阅读后,发现幼儿自主提问的信息量少,答辩能力差。幼儿对于画面的认知和理解还停留在陈述和回答者的角色上,他们对于何为提问显得无所适从,当我最初请幼儿尝试对画面提问时,他们回答的却是:“我看了……。”可见幼儿对于提问的方法和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意识,他们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老师问,幼儿答”的师幼学习互动方式上。因此老师鼓励幼儿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主动提问和质疑时,还应教给幼儿一个适当的质疑方法。对故事画面提出质疑,是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在质疑问题时,课堂的互动不仅仅是停留在单一的师幼间的,更多的是自发于幼幼之间的对问对答。通过幼儿对于画面的理解和产生的疑惑,以提问的方式寻求同伴的帮助这一形式,激发活动中幼儿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三、针对绘本教学中幼儿自主阅读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

教师的提问应从怎样更好地促进、吸引幼儿自主阅读这个角度出发,精心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1.创设探究性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

探究性提问是一种设置悬念,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以寻求答案的一种提问。幼儿都有好奇心,巧抓幼儿好探索的这一心理特点,吸引孩子去看故事。在一次绘本教学中,我选择了《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展开教学活动,由于孩子们已有的学习经验,知道动物们都是不穿衣服的。刚一开始,我采用了开放性的提问方式:“虽然小动物们平时他们都是不穿衣服的,可是他们也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爱打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打扮自己的,小动物们打扮自己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方向性,这样的阅读方式自主性更强了,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5

【关键词】教学策略 早期阅读 小班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图画书,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幼儿兴趣,激发幼儿从小对图书的热爱,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培养了幼儿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前书写经验。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产生一定的联想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是说阅读活动的开展,不是以单纯为了学习识字,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对汉字的认识,早期阅读教学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特点

由于不同的图书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有不同作用,所以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图书有不同需求。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对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小班幼儿在阅读中的认知水平、联想、推理水平较低。他们的阅读有如下特点:

阅读的盲目性比较大。他们喜欢把书突然打开,突然一下翻到中间,又突然一下翻回前面,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这样不仅导致书本的损坏率高,而且阅读率十分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跳跃性,他们在阅读时经常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往往会先做后想,或一边做边想接下来怎么做。小班幼儿阅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最多为5-10分钟,他们不懂得像成人一样长时间保持安静的状态去阅读。小班幼儿往往喜欢明亮的色彩,形象生动的语言,并一再重复的情节,书、绘本最好为单页单幅、画面突出感强的图书。他们在观察图书画面时,会首先选择较为突出的一些让他们自己觉得感兴趣的形象。小班幼儿由于眼睛对事物扫视的能力较弱,所以在一定时间内看到的东西相对较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每次观察到的画面较少。

2. 小班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策略

2.1阅读前的准备策略

2.1.1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小班幼儿喜欢听生活小故事、儿歌,教师可经常放录像给幼儿看或者放录音给幼儿听。区角阅读中投放的材料应该是适应小班幼儿的,小班幼儿识字少,对绘本阅读材料的翻阅相对较多。比如一些拟人化了的动物故事、颜色鲜艳、情节单一的图画书,最好为一页一幅图,内容一般能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切实贴近本地文化。

目前幼儿园中早期阅读材料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图书、标志、电视、电脑等。选择材料时除了要考虑图书所涵括的内容、重点、难点、趣味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总体把握阅读材料在小班的适宜性。

有些幼儿园以专家推荐的阅读材料为主,而有些幼儿园以幼儿园探究式活动为主,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确定材料,材料的不固定需要教师灵活选择。小班幼儿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其阅读材料投放应相对简单,这样当教师组织阅读活动时,有利于教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从而提高早期阅读活动效果。早期阅读材料来源可以是去书店购买、让幼儿从家中自带、教师自制等。

2.1.2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阅读环境的创设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持续时间。阅读环境可分为阅读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家庭和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如桌椅、靠垫、照明光线、室内的色彩、及声控环境等因素。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心理环境,科学的阅读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软性环境。

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室内环境,让墙饰成为幼儿阅读的引导者。如:创设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文字环境,或者在重要事物上贴上一些文字标签,比如在桌子上贴上自己的名字,在柜子上贴上柜子两个字。让幼儿经常使用这些文字。幼儿园教室中墙面的装饰是一项很重要的引导幼儿学习的项目,教师亲手制作的图画总是浓缩着教学内容和目的,这些装饰不仅能给幼儿以直接的视觉刺激,而且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面的墙、楼道的墙、活动区域、依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一样的画面,并在上面写上相应的词或句子,不仅提高了幼儿想象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就培养了阅读意识,充分发挥了环境对教育的功能。

2.2阅读中的指导策略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组织,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怎么指导。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指导重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针对于不同幼儿特点让他们培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2.2.1精心的导入

导入活动的设计是教学活动指导的一种艺术,对整个阅读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导入时要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采用游戏、直观材料、设疑、演示等多种方法。还可以在上课前创设一些适合小班幼儿问题的情境,通过这个情境给幼儿制造悬念,再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入到这个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情境之中,这种新颖有趣的问答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2.2.2具体的教学法

运用联想策略,是指阅读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关注书面语言。运用语义策略,是指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识字规律。复述策略,是指让幼儿重复教师的语言、复述教师的某个词语、反复观看某个图片、反复材料操作、复述重点标识、模仿教师某一肢体语言和分角色表演,绘画再现等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幼儿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运用表象策略,可以培养幼儿书面表达能力。精加工策略,其中包括补充绘本中的细节,让幼儿回忆联想故事情节,推论判断某个问题或观点,创造类比,以及自主思考等等。组织策略,包括内容和架构,线索的搜寻,主题的概括,网络的构建。认知策略,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条件。其中,内部条件包括阅读前的准备水平。元认知水平以及阅读动机;外部条件为训练方法,变式与练习。

由于小班幼儿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形象来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因此,早期阅读活动开展时可以借助夸张的表演形式来将阅读内容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展示给幼儿,通常通过情境表演的教学法更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引发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学习与探究。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幼儿阅读时的注意力易分散。对于座椅的安排,也影响了阅读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圆弧形座位安排效果最好。

2.2.3教师教学时的态度与行为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行为,深深影响着幼儿早期阅读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从一开始就应该掌握从左到右、从上往下的正确看书方式,老师在翻阅图书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动作,让自己成为榜样,让幼儿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在上课时嗓门比较大,那么她所教授班级幼儿语言表达时就比较大声;说话干练不喜欢拉长音的教师,所在班级幼儿说话时就会很干练。小班的幼儿总是喜欢模仿学习,而教师又是幼儿模仿的榜样,所以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采用丰富的表情加上相应肢体动作辅助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也更能激发和保持幼儿阅读兴趣。所以,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比较煽动性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加上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充满热情进行的教学。因为这些都能带动和感染幼儿,使得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让幼儿更加阅读增加并产生好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以此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2.2.4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来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比如有些刚来的对于幼儿园及其周围环境都不太熟悉的幼儿,或者是一些国外移民搬过来的幼儿,他们往往对陌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是太好,语言交流不畅,再加上怯生和胆小可能他们会很少说话,很少与同伴一起游戏。因此阅读材料中也只有绘本才能满足他的需要。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们需针对个体的发展水平差异给予更多的引导与关注,才能使这些幼儿以最快速度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那么针对于有非常明显语言障碍的幼儿,由于他们表述时总是断断续续,磕磕巴巴。此时教师需要多为幼儿多提供口语表达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引导把话说完整话,在他想表达之前让他先想好,再逐渐引导他去倾听、表达与阅读。

2.3早期阅读中的评价策略

评价主要用于反馈信息、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大部分的教师在做早期阅读教学效果评价时,更多的把的注意力放在了幼儿的学习结果上。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主动的发言,是否能够回答与阅读内容相关问题成为了教师评价的重点。然而,对于阅读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当前需要。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幼儿兴趣等关于课程本身的问题却被教师忽略了。

2.3.1借用丰富的体态和语态

众所周知,所有的幼儿会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针对正确的阅读行为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做,对做得不够好的幼儿不给予他们评价,也不需要去批评或者不理睬他们。不要过多的将注意力放于幼儿对阅读内容掌握程度上,应该多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积极评价应该多与消极评价。正确地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语言以及面部表情评价。教师恰当的一个动作或者表情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学习活动能顺利进行。比如在教学活动时摸摸幼儿的头或者拍拍他的幼肩膀、或是鼓励幼儿尝试性的表达和复述,也可以是点头或者微笑等方式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行评价,是一种既简单,又富有成效的评价,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对阅读活动保持较为持久的兴趣。

2.3.2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评价法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收集幼儿各种表现或作品。然后展示给其他幼儿看,让幼儿觉得自己的到鼓励和表扬,以此来激发他们阅读积极性。

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教学策略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早期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小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制定合理有效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的兴趣能得到提升,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地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师大学报,1994.

绘本阅读教学策略范文6

绘本,让儿童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选取良好的绘本,一定能够开展好学生的阅读教学。这绘出来的阅读教学,着实让人们流连其间。如何进行绘本阅读教学,实现课外阅读的有力效用呢?笔者拟从绘本选择方略、绘本教学策略以及指导阅读方法,基于发展性阅读课堂模式下的绘本学习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识。

一、绘本选择方略

选择绘本文本,一定要有理论依据。要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学习需要等方面综合考虑。

1、低年级儿童的绘本阅读选择。小学低段学生只是在幼儿的基础上有所不同,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几乎大部分小学低段学生并不接受黑白图画,仍然喜欢动感和色彩感强的画面。文字上也不需要太多,和幼儿时期一样,他们仍然对简单的童话故事富有阅读激情,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给低段儿童选择绘本时,必须要看每幅图画所配备的文字多少,低段绘本阅读的目的仅为了解故事,学习语言甚至仅仅是为了识字的需要,建构绘本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因素。

2、中年级儿童的绘本阅读选择。小学中段学生在语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比之低段进步了许多。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接受黑白图画,他们的阅读取向逐渐走向故事情节,文字方面也有了提高,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阅读整篇童话故事,他们开始通过阅读进行深层思考,并把童话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从读中来提高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写作训练方面的绘本就成为一定的选择标准。

3、高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选择。小学高段学生可以说在语言方面接近成人,只是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比之中低段来说完全是另一个层次。他们对色彩要求不高,黑白的图画哪怕是漫画都可以成为他们的阅读对象。甚至在绘本中,一幅画配备一两段话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注重的并非图画本身,而是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图画只是为了辅助他们阅读,提高阅读兴趣,甚至只是作为美学上的吸引力而已。一些名著名篇所形成的绘本便是这一阶段学生的最佳选择。有的绘本作家甚至将一部著作的故事整体制作成绘本,简介式地向高段学生推荐阅读文本。

二、绘本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校在课外阅读绘本教学指导方面,结合发展性阅读课堂模式,创新设计了五环节绘本阅读法:

(一)深情导读,激发兴趣。《我永远爱你》讲述的是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心爱的碗,而担心妈妈的反应。于是,他跑去找妈妈,做了一场“爱的测试”。妈妈表现得近乎完美,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同时又不忘补充,“不过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绘本中的小熊阿力,都有过小熊阿力的担忧。而身为母亲的我,对于熊妈妈那有原则性的爱,有着感同身受。绘本中两个人物的情感,我自己都有着很深的生活体验,绘本中的人物的情感都是我自己情感的表达。组织孩子进行《我永远爱你》阅读时,当我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深情地来为大家朗读时,竟有孩子泪珠闪烁。孩子们在我的深情演绎中,受到了感染。

(二)引导猜想,激发想象。《逃家小兔》中都是用简单同一的简单句式“如果你变成 ,我就变成 。”的句式将故事串讲下来,整个故事充满了想象。在导读中,我便利用绘本中一次又一次的变化,让孩子参与其中,“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怎么变,让小兔回家呢?”在孩子饶有兴趣的猜测中,来推进故事的情节,体会妈妈对孩子那浓浓的爱,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孩子爱上阅读。

(三)指导看图,丰厚内容。在《爱心树》的导读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关注彩图,指导孩子读懂彩图所传达的父母的爱:出示彩图,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图画:当小男孩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通过图画想象男孩幼年与大树相依为命的快乐。

在导读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类图画,引导孩子关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以此丰富故事的内容,使主题更加明确,更具有童趣。

(四)品味语言,感受积累。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的故事,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揭示了爱是需要表达的这样一个道理。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时构成了文本语言的节奏美。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导读中,我先读小兔子对妈妈说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看图后,师生共同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在此基础上,我范读第二段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让学生单独读兔妈妈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通过听老师读,和老师共读以及自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在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便引导孩子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学生们便以模仿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对妈妈的爱:“我爱你从山的这边到海的那边。”“我爱你像海那么深。”“我爱你到宇宙,再从宇宙那回到这里来。”……

(五)联系生活,感悟内涵。在《爱心树》《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永远爱你》《逃家小兔》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心。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的阅读中,让孩子明白友情就在身边。在《鼠小弟,鼠小弟》的阅读中,能让孩子在趣味中会心一笑……这样,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三、绘本读法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贵在方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阅读《爱心树》为例,重点指导三个读绘本的方法。

1、边读边想,把书读厚。从绘本本身的特点来说,她文字偏少,图画偏多,空白较多,图画是绘本的生命。阅读时要教会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让图画自己也会讲故事。如在读“少年的男孩”部分: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学生通过看图脱口而出:“男孩和他的妻子在树荫下睡觉。树下有四只脚,女孩穿着红衣服。小男孩开始长大了,去交往自己的朋友了。不和大树玩了,大树开始孤独了。”通过这样的引导,把书读厚,让孩子获得更丰厚的阅读。

2、掩卷深思,把书读薄。当和孩子读完故事以后,根据板书内容,引导学生把书本掩在胸前,回顾主要内容。感受大树无私地给予,给小男孩博大的爱,快乐着小男孩的快乐。而小男孩却不断地的索取,因自己需要才想起大树的自私特点。概括绘本精髓所在,感悟绘本价值取向,就这样,读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