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范文1

【关 键 词】 概念教学;识记比较;导入练习

在现在的新教材里,数学概念已占据了较多的内容,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教师上课时始终围绕例题讲述,采取“零售”数学知识的办法,把数学概念当作“齐读或勾画”来处理,没有发挥概念教学的优势,在各种题型的练习中,以题海战术为重点,而老师也整天在题库里忙忙碌碌的钻研,学生也同时昏昏欲睡的被埋到解题中。而事实证明:只要求学生学会解题,而不给学生讲透实质问题;只给学生一把对号开锁的钥匙,而不给学生讲解剖锁的结构原理。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透切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和重要性。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法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和理解具体的感性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除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外,同时告诉概念的本质和特征。如一段铁路上两条笔直的铁轨可作为平行线的原型,人字架屋顶可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原型,温度计作为数轴的原型,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与其一边的比可作为无理数的原型。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我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较为深刻。

二、理解为先掌握概念法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每个概念导入后,教师应认真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的本质。如对“正弦”函数进行剖析,它涉及到比的定义、角的大小、相似三角形、函数概念等知识,正弦的值本质上是一个“比值”。为突出这个本质,可引导学生思考:正弦是一个比,这个比是?∠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这个比值随∠A大小的确定而确定,与∠A的对边与斜边的长度无关;由于是对边与斜边的比,所以这个比值不超过1。经过对正弦概念的本质属性分析后指出:直角三角函数只有六个,这便是三角函数的外延,在初中我们仅学习了其中三个(正弦、余弦,正切)。

三、识记掌握概念法

目前,在教学中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素质教育就可以削弱学生记忆背诵的部分。其实如果不通过有效的背诵记忆,概念虽然理解了,若不能完整的记忆,则仍无法掌握。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一切知识莫过是记忆,而创造不可是运用知识。”由此可见,在学习中记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如前面提到的正弦的概念,虽然理解了其中的核心项内容,但如果不及时加以牢记,遇到问题的时候仍会抓不住问题的本质,造成答非所问、句不达意。当然,记忆的过程应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理解和记忆是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切不可偏一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记忆概念的时间。

四、比较掌握概念法

要牢固地记住一些基本概念,适当的比较是不可缺少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数学的各种知识应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思考、去认识。数学的一些概念和规律,理论性较强而且比较抽象。如果把它与学生熟悉的(已知的)相关实体(事物)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其特点,如它相同点、不同点。由其特点来进行分析、比较,使学习的记忆过程得到强化。如关于“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学生较难理解,可以让他们观察常见的汽车标志(如大众、桑塔纳)或商标等,发现它们的共同特性:沿某条直线翻折,直线左右两旁能完全重合,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轴对称概念。同样,可以让学生观察中国民间剪纸、窗纸、人的两只手等,便可发现: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翻折,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得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于是有:

[名称\&不同点\&相同点\&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翻折180度,

能完全重合\&轴对称\&两个图形\&]

反过来,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旁的部分分别看成两个图形,那么它们成轴对称,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它就成了轴对称图形,这样学生对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就得到了透彻的理解。

五、反复练习巩固概念法

要想使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巩固应用自如。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概念;其次,要运用变式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基本概念,更应从不同角度去练习掌握。

如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同旁内角”的本质特征。教师可以提供一组“形变而质不变”的感性材料:

然后让学生分析图中的1、2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这样学生不但能找出标准图形(图1)中的同旁内角,进而能有效地排除变式的干扰,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图1 图2 图3]

如果经常进行有关概念的练习,就可以使基本概念在学生的练习中得到强化,并熟练每个概念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和适用范围,真正懂得概念的深度和广度。

六、巧设问题引入概念法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教学“方程”这一概念时,设置了如下问题:①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③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左边和右边重量的关系吗?④式子中能不能含有求知数?⑤如果含有求知数,那么这种式子又称为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天平、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从而顺利得出方程的概念。

对概念的理解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举出“丌与3.14159”为例让学生判断,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平时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应变能力,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整个初中知识的结构图,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问题、比较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也才能真正做到“快乐数学”!

【参考文献】

[1] 赵顺发.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J]. 学苑教育,2013(7).

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50-01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过于死板,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课堂沉闷,枯燥乏味。而新课程改革注意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改革重点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得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承上启下,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不仅能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帮助,而且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承上启下。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另一方面,初中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办事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逻辑思维兴趣

学习和生活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孔子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和生活是相互影响也是相互促进的。逻辑思维不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领域,也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学会用生活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学寻找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一些有趣的现象,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教师要尽可能的带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逻辑思维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在实践教学当中,为数学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利用抽象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概念的引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教给学生概念,然后再对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容易形成学习懒惰的坏习惯。而抽象概念恰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的抽象概念指的是教师并不直接的教给学生新概念,而是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进行慢慢引导。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不断的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且要从整体上掌握和监督课堂教学进度,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通过思维基本功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

思维基本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首先,要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确的细致的讲解,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此外,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负面的例子,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选择判断能力不仅对学习很重要,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同样重要。换言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选择判断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判断并做出选择。这种学习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方式,不论在数学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它都能够帮助你解决一切问题。

3、通过加强解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加强解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比如,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其他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某一类型题的训练。老师将同一类问题的所有典型题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该类型题的思维方式。第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难题的训练。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身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 2012(05):32―35.

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

一、引言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空间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同时,《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关于数学教育目标的定位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具有初步的创新意思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改变以往传统机械式地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被动接受,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变得至关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诱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证明和推理、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分析和借鉴问题的能力。所以本文基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以期对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1]

二、数学思维方法对学生的作用

古人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人的名言道出了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一旦掌握了各种数学思维方法,解题能力会显著提高,有利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提高和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同时,开展数学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在数学中主动地进行实验和观察、猜想和推理,从仅仅的单纯知识传授到多方位关注学生的知识、素质和思维能力几个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完善和升华。

三、小学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培养的建议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一方面可以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解题练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只有先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这种能力。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初中老师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始,通过学生的学习爱好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特别好奇的阶段,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其中老师可以利用反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要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老师在备课时下一番功夫,需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使教学情境生动、形象,教学氛围要轻松、活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要尽可能地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所以老师不能脱离目标,对那些只知道玩的学生要进行制止,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向数学思维能力方面学习、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加强注重对概念的学习

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构成知识的重要基本成分,它反映了事物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数学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数学概念的作用,有的学生认为数学属于理科学科,只要学会相关计算就可以了,概念这些属于文科性的东西,是否掌握无关紧要,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但要牢牢记住它,做到信手拈来,而且要真正理解它,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同时对定义、公式、定理及推理都要有透彻的理解。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概念,才能充分运用它去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才能学好数学。[2]

3.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分为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却往往忽略了这点。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无论老师采用哪种方法,首先老师应注意到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只有老师明白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时,才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逆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避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新,从而成为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

4.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整体的框架,从而将学习过的各模块数学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深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完善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5.找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切入点

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养成刨根究底、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同时学会使用组织化策略,即通过将几个独立的信息单位组织委一个新的模块使任务简单化,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加强变式练习,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更要有一定的广度。因此,我们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数学的这片蓝天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数学概念 理解 记忆 联系 区别

初中数学新教材对大多数概念进行了淡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概念教学的要求。数学概念是通过对特定数学事物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而形成的固定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揭示,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理解和掌握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抓好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目前,数学概念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那么,如何进行综合应用,才能使概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

一、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理解和记忆是学习概念的两个基本方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面对一个生疏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楚概念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等,并加以记忆。之后,才是理解,记忆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对记忆的补充和巩固,没有理解的记忆是过眼云烟,转眼即逝。数学概念的记忆是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有效记忆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将记忆环节与理解过程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最有效的学习过程。

概念引入以后,学生只是一个感性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真正理解概念呢?那么,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全面地剖析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建立起概念体系。首先,要通过比较,找出概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其次,是通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是一个逐步概括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看一下、记一下就能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大量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观察比较,逐步概括,弄清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最终能真正地理解概念。

二、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数学概念不是孤立的,存在着横关系与纵关系,横关系多表现为并列关系,则应利用对原有概念的理解,区分易混淆的概念;纵关系多表现为从属关系,启发学生进行系统归纳,能让学生明确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如以下概念:相似形与位似形、方根与算术根、角平分线与内角平分线、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些概念由于内涵与外延、形成过程相似,或是表达概念的词语基本相同;角平分线和内角平分线都是平分一个角,但是有射线和线段之分;算术根与方根都是开方运算,而算术根是非负数的结果,如果算术根的概念不清,往往使学生混淆,理解出现偏差,应用它们时容易产生错误。

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针对比容易混淆的概念,弄清它们的异同,从本质上去区分它们,以便以后能够准确地应用。

三、要注重数学概念的巩固与应用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通过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又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学中应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复习概念和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概念。

其一,每种概念学完之后,最关键的就是要及时巩固,一般在讲完概念定义后要及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课内训练,同时也少不了给学生一些课外练习,通过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加深对所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正确理解概念,巩固概念。

其二,我们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就在于准确地用它进行运算、推理及证明,并能解决具体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概念,而且还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熟练掌握,那么除了布置一些课本习题外,还要精心选择一些运用概念指导的运算、作图、推理和证明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对一次函数概念的掌握,可通过下列练习:

学生通过以上训练,可以从多角度去考察分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对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的理解。

又如,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例如,学生学习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后,可做以下练习: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四条边相等,并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四个角相等,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于是,根据不同概念特点,我们适当地加以运用,便可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更加牢固,这就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悟、形成、同化、应用等过程,多启发学生,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时把它们真正弄懂、记住并学会使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建军.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J].教学研究,2009,(2).

[2]周华.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方法,2009.

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几何直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86-01

一、引言

几何直观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但是在小学数学实际的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几何直观方法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对时机的把握不到位,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等,所以,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教师要借助这一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把数学和符号两种语言形式相结合并进行转换,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几何直观教学的策略

1、借助图形表达,引导学生对运算的概念进行理解。小学数学在教学时,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出现大量的运算错误,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运算的概念,只是停在简单的模仿层面,这是因为学生学习和建构过程还停在非常简单的阶段,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实例如下:某长方形的操场,长是100m,宽是50m,现在要对其进行扩展,长度增加了20m,宽则保持原样,求扩展之后操场面积?要求学生画出具体图形,然后解答,借助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把注意力在长和宽上集中,通过对每个运算的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对直观运行的规则有所了解。借助图形和教学相结合,帮助他们对乘法分配律的模型有详细了解,降低了这方面出现错误的概率。

2、借助图形进行表达,可以增强学生对小学数学在概念的理解。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借助图形进行表达的方式,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和概念有关的表象,进而使学生增强对数学的记忆和理解,并建立起相关经验。比如,体积、面积和长度这几个概念,它们在语言表达上虽然不同,但是仅仅用语言对它们进行展示,学生难以对它们有直观认识,为了使学生对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进行理解,需要记住图形对学生进行教学。借助图形教学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概念之间的差别,以及对必要的单位进行使用的依据,可以让学生对图形进行仔细的观察与比较,进而得出比较直观的答案。体积主要是立体的图形中,三个棱长相乘而得到,相邻的单位间倍率是1000,面积是对表面尺寸进行展示,是两段线段之间的乘积,相连的单位间倍率是100,长度是对线段尺寸进行表示的概念,相邻的单位间倍率是10。

3、可以借助图形进行表述,阐述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思维发展的水平处在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阶段,在他们思维进过渡的这一时期,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支持,才可以顺利的实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时,需要促使学生能够借助直观几何图形,表达出具体问题,借助对思维发展过程的描述,表达抽象思维,进而使小学数学中抽象的描述和直观几何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量等关系进行分析的过程变的愈发直观,使学生思维得到扩展,还使学生可以建立起几何直观思想进行思考的模式,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4、借助几何图形,对数学方面的规律进行探究。小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内,借助几何图形就能够对很多数学方面的规律清晰的进行表达。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数学规律中文字描述比较重视,对几何直观相关的活动却不多,这是,一些数学规律并没有较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就造成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一些障碍。比如,在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进行学习时,学生需要对多边形内角和与定理进行发现,学生需要掌握的方式是按照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多边形内角和进行转换。学生只要在三角形和多边形之间建立联系,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四边形出发,借助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使他们转化成三角形,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内角和是360°的结论,最后把这种结论向所有的四边形进行扩展。在这种教学中,几何直观思维转换的理解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

5、可以对教学的评价模式进行完善,使几何直观教学的效果得到内化。教学评价需要摆脱以前教育存在的功利狭隘主义,要注意对学生深层次判断与思考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内体会到几何直观运用的价值,进而产生对数学学习与应用的激情。在具体进行教学时,如果学生出现被几何图形表象所迷惑,不能在思维上对正确的结论进行过渡等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能够自由的去想象和观察,甚至可以重新进行思考,进而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几何直观教学的效果得到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几何直观教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未来有很大影响,对我国教育改革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切实发挥出几何直观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玉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3(4):48-48.

[2] 袁春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13(10):18-21.

浅谈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范文6

本课题组成员对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分析,六年级数学概念和问题解决是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一、存在的困惑

(一)数学概念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1. 死记硬背。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给学习增加了难度,进而不少同学干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由于没有经历概念形成过程,因而抽象、概括、归纳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及提高。

2. 孤立地学习概念。不少同学学习概念时,总是孤立地看待概念,无法将不同概念形成体系,不能在概念系统中学习概念。

3. 概念与应用脱节。在概念学习中有两种错误倾向,其一,部分同学为学习概念而学习,缺少应用环节;其二,一部分同学恰恰相反,对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很少关注相应概念。这两种错误的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漠视了概念的应用环节,想当然地以为概念与应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

(二)问题解决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1. 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对概念意义混淆、受多标准量、思维定式、解题模式、数量关系等因素的干扰,阻碍了问题的解决。

2. 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得不好。教材中的不少问题解决,由于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既无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模型可供参照,更无法透彻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3. 问题解决心理障碍。有些问题解决在情节叙述中,条件叙述较为婉转含蓄,就会造成一种掩盖本质的假象,使非本质的信号对大脑皮层刺激过强,容易给学生产生错觉,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

4. 对问题解决不感兴趣,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阅读能力差,不能准确理解题意等原因。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 结合生活,从实际中进行概念引入。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化小学生的概念基础, 引申出适合小学生可以理解的概念。

2. 利用直观教学法,补充并深化数学概念。利用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

3. 化抽象为具体,强化数学概念。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

4. 对于太难理解的概念就可以暂时不给定义或者采用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

5. 纠正错误的学习概念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的学习概念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6. 归纳整理概念,形成系统。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二)问题解决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 与计算相结合的解决问题。从学生初步学习加减乘除的计算开始,课本上就出现了以各类计算为主的解决问题。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对整数、小数、分数中加、减、乘、除意义的充分理解来进行,而不能单纯作为巩固计算的题目。

2. 以常见数量关系为基础解决问题。要使学生对数量关系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引导中必须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或熟悉的事物作为问题解决的内容,指导他们解题时尽量利用直观教具或创设情境,通过自己的操作在脑中形成表象,在具体的题目、具体的数量中发现一些带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并引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出一些数量关系。

3. 利用数学思想策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学策略的切入口,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1)列表的策略。这个策略适用于信息复杂,信息之间关系模糊的问题,把信息以表格形式列出来,容易观察和理顺问题条件,发现解题方法。

(2)画图的策略。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策略,这种策略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3)一一列举的策略。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4)假设、替换的策略。对条件关系复杂、没有直接的方法解答的问题,可尝试按问题中的条件去假设、替换,得到一个答案,然后把答案代入问题中去验证。

(5)转化的策略。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更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所以,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将概念和问题有效结合起来

1. 利用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用多种形式引出概念,激活学生概念建构的兴趣。

2. 在概念的建构中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

3. 重视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拓展概念,数学教学离不开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解题,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数学概念是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基础,是问题解决的钥匙,在概念教学中渗透问题解决可以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在问题解决中,利用好数学概念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也是检验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 陶文中. 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 小学数学教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