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范文1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其发生率占孕妇的1%~5%.妊娠期复杂的代谢改变使糖尿病的控制更复杂化,患者的病理妊娠、分娩期并发症和胎婴儿并发症也明显增高。因此对GDM患者在妊娠、分娩及产后各阶段做好血糖监测和护理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妊娠合并糖尿病导致围产儿不良结局已引起了妇产科学界的重视。我们重点对2007、2008和2009年初分娩的21例GDM患者及其新生儿加强了护理,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将护理观察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产前检查确诊并住院分娩的GDM患者共计21例,其中初产妇19例,经产妇2例;发病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岁;分娩方式: 18 例剖宫产,3例自然分娩;分娩孕周<38周6例,38~40周15例;病理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5例,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轻度)2例、泌尿系感染3例; 胎婴并发症6例,其中巨大儿1例、高胆红素血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各2例、新生儿感染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1例巨大儿体重4350g,20例新生儿体重在3050~3900g.我们对21例GDM患者在妊娠、分娩和产后各阶段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性的护理措施。
2 护理
2.1 妊娠期:(1)21例GDM患者得知病情后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由于饮食控制、胰岛素药物的应用担心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或使胎儿致畸,患者均出现焦虑和紧张,妊娠期反复进行血尿监测以及必要的入院检查和治疗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而妊娠期糖尿病一经确诊既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卫生宣教,既要使患者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提高对此病的重视,又要认识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将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与家属共同合作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澄清错误观念,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21例 GDM患者均遵医嘱定期产前检查,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和治疗。
(2)控制饮食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方法,理想的饮食应该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我们采用按孕前标准体重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如孕妇为低体重,总热量为每日167 kJ/kg体重,如孕妇为正常体重,总热量为每日126 kJ/kg体重,如孕妇为高体重,总热量为每日100 kJ/kg体重,孕中、晚期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量。21例GDM患者体重48~74kg,主食每日5~6两,蛋白质每日1.5~2.0g/kg体重,每天进食4~6次,睡前必须进食1次以保证供给婴儿的需要,防止夜间发生低血糖。水果每天1个,安排于两餐之间,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桔子等,除蛋白质以外副食的量以孕期体重每月增长不超过1.5kg为适宜,孕前体重正常的妇女整个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2 kg,孕前体重肥胖的妇女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8~10 kg.饮食控制是否合适,还要进行血糖及尿酮体的监测,21例患者按上述饮食方案进行管理后,至妊娠32周时,5例需胰岛素治疗,16例患者至孕末期未使用胰岛素治疗。
(3) 了解患者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和生活方式,使之生活起居有规律,根据怀孕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活动锻炼。
2.2 分娩期:(1) 分娩期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活动,消耗大量糖原,临产后产妇进食减少,血糖波动大难以控制,此时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3例阴道分娩者进入产程后均建立静脉通道, 以便适时给予补液。每4h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保持血糖不低于5.5mmol/L,以免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2) GDM患者因糖利用不足,能量不够,常伴有产程进展缓慢或子宫收缩不良致产后出血,待产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注意子宫收缩强度,宫口开大情况,避免产程延长,3例阴道分娩者分娩总产程分别为8、9、10h,其中1例静脉点滴催产素引产。进入第四产程后准确测量宫底高度,观察阴道出血量,及时发现子宫收缩不良引起的产后出血。
(3) 孕妇高血糖,体内多余的糖需消耗大量的氧致动脉血氧过低而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胎死产。产程中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率变化,注意羊水性质,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
(4) 每4h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观察有无心动过速、盗汗、面色苍白、饥饿感、恶心和呕吐等低血糖的表现。
(5) 详细记录产程中饮食入量,鼓励病人少量多次进餐,适当增加入量,预防酮症酸中毒。
2.3 新生儿护理:(1) 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抵抗力低,21例新生儿均按早产儿护理,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4~27℃,防止体温过低增加新生儿耗氧量。生后24h内每4h记录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观察新生儿面色、吸吮能力和肌张力。
(2) 孕妇高血糖直接导致胎儿高血糖,引起胎儿高胰岛素症,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中断糖的供给,易发生低血糖。为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对脑细胞的损害,生后2、24h常规测血糖,生后2h开始常规口服10 %葡萄糖水每次10~30 ml,以后2~3h 1次,连续24h,使新生儿24h的血糖水平达2.7 mmol/L;如果生后2h血糖水平低于2.4 mmol/L,及时静脉补液。生后第2天口服葡萄糖水量逐渐减少,至第3天停止;同时每日监测血糖1~2次,连续2天;每日皮测胆红素1次。一例早产儿和一例巨大儿出生后1h及时口服10 %葡萄糖水20~30 ml,每2h 1次,并于生后的2、12、24h监测血糖,连续24h.21例GDM 患者的新生儿无1例发生低血糖。
(3) 保持皮肤清洁,以防皮肤感染;观察脐部反应,分泌物多少及脱落时间。保持母婴病房空气新鲜,防止呼吸道感染。
2.4 产褥期:(1) 产后由于胎盘的娩出,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等抗胰岛素激素的迅速下降,故产后24h内胰岛素的需要量约为原用量的一半,加之产后失血,体液丢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我们在产后24h内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每4h记录生命体征,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盗汗等低血糖的表现。
(2) 目前GDM产妇是否适宜母乳喂养尚无统一意见,但有文献报道产后由于胎盘的娩出,胰岛素需要量的下降,哺乳母亲体内葡萄糖大量用于产生乳汁所需能量和供乳糖合成基质,因而母乳喂养可使血糖迅速降低,21例GDM 患者新生儿娩出后均采取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鼓励母亲亲自哺喂新生儿,使用胰岛素治疗的5例产妇,产后4例不需要胰岛素治疗,1例继续用胰岛素控制血糖3天,本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2.5 预防感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及杀菌作用明显降低,加之尿中多糖,产程中反复的阴道操作,术后保留尿管,使GDM孕妇易患泌尿生殖系感染,伤口和皮肤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产后观察病人体温变化,术后尿管保留不超过12h,嘱患者多喝水,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观察手术切口和会阴侧切伤口的局部反应,延长伤口拆线时间,每日冲洗会阴。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范文2
【关键词】新生儿;早期低血糖;诊断;治疗
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的临床定义,实际上是症状性低血糖的临床定义。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反应低下、喂养困难、嗜睡、苍白、呼吸暂停、阵发性紫绀、易激惹、多汗、眼球异常运动、震颤及惊厥等[1]。但上述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也常可见于其他疾病,因此,临床定义症状性低血糖必须符合Whipple三要素[2],即临床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经可靠方法测得血糖低于正常值;当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后,低血糖症状及体征随后消失。新生儿早期低血糖是新生儿中很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疾病,若不及时发现及纠正,可能会引起永久性脑损伤。婴儿出生后前几天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而胎儿期肝储备糖原较少, 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如果分娩后未及早进食或补充葡萄糖,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其他疾病如围生期窒息、硬肿症、感染、喂养困难及糖尿病母亲娩出的婴儿也易发生低血糖, 且常被原发病掩盖而延误治疗。现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低血糖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早期低血糖发生的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低血糖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42例,女28例;体重
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新生儿低血糖无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症状明显。轻者表现为吸吮力差、呼吸暂停、嗜睡、反应差、易激惹。重症患儿表现为紫绀、尖叫、肌张力低、震颤或抽搐等非特异性症状。本组病例中表情淡漠22例,吸吮力差20例,反应低下14例,发绀14例,肌张力低下9例,体温不升5例,呼吸暂停4例,抽搐3例,震颤2例,6例无明显症状。
1.3 诊断标准 无论胎龄大小及出生体质量,凡出生后24h内血糖低于2.2 mmol/L,24h后血糖低于2.8 mmol/L,即诊断为低血糖症。
1.4 方法 每例患儿入院后均需用微量血糖仪进行血糖筛查,同时抽取股静脉血液作对照,对低血糖者进行动态微量血糖监测,必要时可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静脉血糖。
1.4.1 无明显症状的患儿 如果患儿可进食,则可口服10%葡萄糖液,用量5~10 ml/kg,2~3 h一次,并严密监测血糖是否恢复。对于低血糖不能恢复者,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用药量1~2 ml/kg。如果是静脉滴注10%葡萄糖,速率为6~8 mg/(kg·min),每4~6 h测血糖一次,调整输注速度,维持24h后,改口服糖水1 d,对于能进食者哺母乳或鼻饲配方奶。
1.4.2 有症状的低血糖患儿 缓慢静脉推注10%葡萄糖2~4 ml/kg,开始时1 ml/min静脉推注,过一段时间后改用10%~12.5%葡萄糖静脉滴注,用药量 8~10 mg/(kg·min),监测血糖,稳定后逐渐下调泵速、减量、尽早开奶。
1.4.3 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患儿 如治疗3 d 后患儿血糖仍不能维持正常,则加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用药量5 mg/kg,每12 h一次,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后24~48 h停止。激素疗法可连续用3~5 d,可诱导糖异生酶活性增高,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2 结果
收集新生儿低血糖患儿70例。其中单纯早产儿15例,占21.4%,足月小样儿11例,占15.7%,感染败血症及硬肿症8例,占11.4%,围生期窒息儿19例,占27.1%,母亲患糖尿病4例占5.7%,喂养困难者13例,18.7%。57例患儿在24h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10例在48 h内恢复正常,3例在治疗后血糖不稳定,反复发作,经用激素后24~48 h内血糖恢复正常。
3 讨论
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并且多数与其他疾病一起出现。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同时也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能量的唯一来源[3],而脑组织中糖原的储存量很少而能量需要却极大。新生儿代谢非常活跃,脑细胞占身体细胞总量13%,需要的能量也更多,所以容易出现低血糖,特别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体内糖原储存较少,出生后代谢所需能量得不到满足。
3.1 常见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糖原储存主要发生在妊娠后期,因此胎龄越小,糖原储存也就越少,而且在小胎龄儿中,糖异生途径中的酶活力比较较低,导致糖异生障碍。新生儿机体在窒息、寒冷、感染、损伤等状态下,血液中皮质醇、茶酚胺、胰岛素等增高[4],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营养的摄入会减少,代谢增却是加快的,因此消耗葡萄糖增加导致低血糖。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的高血糖使胎儿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分娩后来自母体的血中断,易引起低血糖,40%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可发生低血糖。
3.2 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措施 本研究发现,经血糖测定血糖值低于2.2 mmol/L的新生儿,无论其有无明显低血糖症状,都应该根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及时补充血糖,以达到机体活动所需能量需求。对低血糖症状轻微患儿,首先应考虑采用口服补充血糖的方法,这样大部分情况下能及时纠正低血糖。对不能进食的患儿应用静脉点滴方式补充血糖,并在点滴中运用精密仪器定期测量其血糖值,使血糖值维持在4.16~5.55 mmol/L,一定要防止补充过多形成高血糖。对于血糖反复不稳和持续不升的患儿,则加用泼尼松(泼尼松是强的松但常用的是氢化可的松)以用来提高糖原的再生作用。对于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即使1~2次监测血糖值不低者也不可忽视,嘱咐母亲及早开奶,勤喂哺。特别是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等要特别加强护理和监测,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赵雪清,马英.104例新生儿低血糖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0,31(19):3124-3125.
[2] 林果,刘秀婵,范美兰.64例GDM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的干预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30-31.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范文3
【关键词】护理干预;妊娠合并糖尿病;胎儿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20-02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影响较大,在我国发病率为1%~5%[1],我院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95例,均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7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33岁,平均年龄(27.4±4.2)岁,平均孕期为(34.7±1.8)周,初产妇37例,经产妇10例;观察组48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32岁,平均年龄(27.2±4.3)岁,平均孕期为(34.8±1.7)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2例,两组患者年龄、孕期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同时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对患者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耐心解答。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饮食护理:在满足胎儿发育要求并确保孕妇血糖能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原则基础上,调整膳食比例,多食用低脂、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对碳水化合物及糖类、动物脂肪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②胎心及血糖监测:每天定时定次对患者血糖进行检测,并依照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进行饮食调整和胰岛素使用量的调整。③心理护理:该病患者通常心理压力较大,难免出现负面情绪,由此容易造成血糖升高。该种情况下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认识糖尿病相关知识、学习正确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法。④分娩期护理:主要是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并对胰岛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孕妇在妊娠期血糖波动较大,可能会造成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应加强对血糖、酮体、尿糖的监测;在胰岛素使用期间每隔3h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记录。⑤产褥期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护理及孕妇产后护理,于婴儿出生后每日对其进行1~2次血糖、胆红素检测,鼓励产妇亲自喂养;产后对产妇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关注其是否出现低血糖症状,测量体温及出血量,及时拔除导尿管,同时控制胰岛素的使用。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妊娠末期血糖水平以及体质量增加值,同时统计两组围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值对比观察组患者妊娠末期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孕期体质量等各项指标增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值对比
(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围患者围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进行综合性的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护理干预,通过对孕妇各项症状的密切监护,及时有效的了解了孕妇血糖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对胰岛素的使用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控制,大大减少了孕妇产后感染发率。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更加体贴、更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且以上一系列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对母婴健康以及护患关系的融洽意义巨大。同常规护理相比,护理干预在饮膳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面更为完善,通过饮食护理根据患者血糖实际变化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饮食调整及胰岛素使用量的调整;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出现负面消极情绪。经上述护理后,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值均明细少于对照组,新生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黄小红.心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25-26.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范文4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29.1±4.2)岁,孕周33~39周,平均孕周(35.2±2.1)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28.7±4.9)岁,孕周34~37周,平均孕周(35.7±2.6)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入院之后要采用正规降糖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让患者保持适当的运动,对其体重进行控制,使其不良生活方式得以改善[2]。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围生期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产前准备工作
在产妇产前要将心理疏导工作做好,要鼓励患者多食用一些低盐饮食、低糖水果、粗谷物、豆类、绿叶蔬菜等。要严格地以患者的体质量为根据对每日所需的总热量进行计算,在妊娠中晚期可以对碳水化合物予以适量增加[3]。
1.2.2.2产时护理措施
如果胎儿具有正常的发育、患者具有较好的宫颈条件,这时就可以选择阴道分娩的方式,在分娩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将补液准备工作做好。要对葡萄糖予以适当的补充,防止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子宫收缩不良等情况。要对患者的产程进展予以密切观察,对其胎心率的变化进行持续的监测[4]。
1.2.2.3产后护理措施
在新生儿出生24h内对其血糖进行常规监测,在出生30min后选择10ml的50%葡萄糖水对新生儿进行喂服,确保新生儿血糖>2.2mmol/L。在产后24h内对产妇有无低血糖现象予以观察,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用量予以及时调整。产妇如果具有较高的血糖就不适合采用哺乳的方式,同时做好会阴护理工作[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二、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糖和HbA1c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在妊娠期前孕妇存在着潜在的糖耐量减退或者糖代谢正常,在妊娠期孕妇才出现的糖尿病就是所谓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的妇女在机体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相对于健康人其具有更高的血糖水平,所以非常容易出现妊娠合并糖尿病,其严重的影响到了新生儿的健康、孕妇的分娩顺利程度以及身心健康,为此,必须要认真的做好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的护理工作[6]。①在产前护理中,不仅要让患者对本病的危害性具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要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②在产时护理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酮体、尿糖和血糖,如果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严重的病情、巨大儿或者胎位异常而需要将妊娠终止,这时候就要采用剖宫产的方式。③在产后护理中,需要在产后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做好,采用高危儿的护理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围生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其中的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立足于患者的孕期进展、心理状态、实际病情、经济状况等,以产妇的心理、生理问题等为根据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确定下来,所以能使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得以有效缓解,并且帮助患者树立了治疗的信心。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范文5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优质护理服务;围生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母体代谢水平不断变化以及妊娠不断进展的过程中会变得很难控制, 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畸形儿、巨大儿及妊高症等诸多母婴合并症, 从而对母体和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1]。为此, 如何能够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 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受到了临床的普遍关注。为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38岁, 平均年龄(29.1±4.2)岁, 孕周33~39周, 平均孕周(35.2±2.1)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6~38岁, 平均年龄(28.7±4.9)岁, 孕周34~37周, 平均孕周(35.7±2.6)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在入院之后要采用正规降糖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 让患者保持适当的运动, 对其体重进行控制, 使其不良生活方式得以改善[2]。
1. 2. 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围生期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 2. 2. 1 产前准备工作 在产妇产前要将心理疏导工作做好, 要鼓励患者多食用一些低盐饮食、低糖水果、粗谷物、豆类、绿叶蔬菜等。要严格地以患者的体质量为根据对每日所需的总热量进行计算, 在妊娠中晚期可以对碳水化合物予以适量增加[3]。
1. 2. 2. 2 产时护理措施 如果胎儿具有正常的发育、患者具有较好的宫颈条件, 这时就可以选择阴道分娩的方式, 在分娩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将补液准备工作做好。要对葡萄糖予以适当的补充, 防止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子宫收缩不良等情况。要对患者的产程进展予以密切观察, 对其胎心率的变化进行持续的监测[4]。
1. 2. 2. 3 产后护理措施 在新生儿出生24 h内对其血糖进行常规监测, 在出生30 min后选择10 ml的50%葡萄糖水对新生儿进行喂服, 确保新生儿血糖>2.2 mmol/L。在产后24 h内对产妇有无低血糖现象予以观察, 需用胰岛素治疗的, 用量予以及时调整。产妇如果具有较高的血糖就不适合采用哺乳的方式, 同时做好会阴护理工作[5]。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糖和HbA1c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妊娠期前孕妇存在着潜在的糖耐量减退或者糖代谢正常, 在妊娠期孕妇才出现的糖尿病就是所谓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的妇女在机体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相对于健康人其具有更高的血糖水平, 所以非常容易出现妊娠合并糖尿病, 其严重的影响到了新生儿的健康、孕妇的分娩顺利程度以及身心健康, 为此, 必须要认真的做好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的护理工作[6]。①在产前护理中, 不仅要让患者对本病的危害性具有充分的认识, 同时还要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②在产时护理中, 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酮体、尿糖和血糖, 如果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严重的病情、巨大儿或者胎位异常而需要将妊娠终止, 这时候就要采用剖宫产的方式。③在产后护理中, 需要在产后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做好, 采用高危儿的护理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护理。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围生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其中的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 立足于患者的孕期进展、心理状态、实际病情、经济状况等, 以产妇的心理、生理问题等为根据将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确定下来, 所以能使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得以有效缓解, 并且帮助患者树立了治疗的信心。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在血糖和HbA1c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用围生期护理干预的方式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HbA1c水平、血糖水平、妊娠结局,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蕴景, 闫春芳.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新生儿监护与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18(1):653.
[2] 吴明英.妊娠糖尿病的新生儿情况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17(5):556-557.
[3] 李涛, 岑荣之, 宋秀, 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胰岛素受体活性变化妊高症发病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 19(2): 118.
[4] 贺湘英.糖尿病母亲婴儿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11, 28(5):247-249.
[5] 贺惠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2):59-60.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范文6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82-02
1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1)亲属(尤其一级亲属)已有人患糖尿病者,即有糖尿病家族使者。(2)年龄超过30岁的高龄孕妇。(3)有异常分娩史者,如原因不明做多次流产、死胎、难产、新生儿死亡、畸形式巨大胎儿分娩史。(4)以妊娠时已出现妊娠期糖尿病。(5)肥性者,即在妊娠前体重超过20%标准体重。(6)本次妊娠怀疑胎儿偏大或羊水过少。(7)反复真菌性阴道炎且久治不愈。(8)孕前患者多囊卵巢综合症。(9)早期反复出现尿糖阳性,有多饮、多食、多尿者。
2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可引起孕妇难产、感染机会增加、妊高症和妊娠结束后的糖尿病。当孕妇血糖被有效控制时,胎儿体重就会接近正常,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也会顺利分娩,但若血糖未能有效控制,出现巨大儿,易发生相对头盆不称 ,不能正常分娩,只好采取剖宫产,虽然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剖宫产是安全的,但任何手术都会带来并发症,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尤其是会、生殖道、膀胱尿路感染等。一旦发生感染,抗生素治疗是最好的方法,但许多抗生素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要自作主张。妊娠合并糖尿病时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或者妊娠前为隐性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属于高危妊娠,必须引起重视,其发生率占妊娠1%-3%。妊娠期糖尿病的确切发病因素尚未清楚,由于妊娠期体内各种激素尤其是胎盘激素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抵抗不断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易引起妊娠期糖尿病。
3 护理:
3.1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糖尿病治疗及护理的关键,是行之有效地最基本的措施。孕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含酒精饮料等,食用弱碱性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瘦肉等。根据个体体重指数明天需要多少热卡制定个体的膳食计划,每天的热卡分早餐-加餐(9:00),中餐-加餐(3:00),晚餐-加餐(睡前2小时),能量分布为10%,10%,30%,10%,30%,10%,并详细记录餐前及餐后血糖值,交给营养门诊专业医生进行分析且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
3.2 药物护理:通过饮食治疗及适当活动,血糖仍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者,需要用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妊娠期胰岛素用量应根据病情及孕期而调整,用药必须严格执行医嘱精确计算,用药期间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颤抖、饥饿感、甚至昏迷等,必须立即报告医生,急查尿糖、血糖、尿酮体,以确定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一旦出现立即口服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毫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分娩后由于抗胰岛素水平迅速下降,遵医嘱(产后24小时内)胰岛素用量减至原来一半,之后再根据血糖值进行调整。
3.3 心里护理: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心理问题主要为在孕期担心母儿安危、分娩后是否会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等,继而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针对孕妇目前的心理状态,在住院期间通过孕妇学校的知识讲座进行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宣教,使其对糖尿病知识有所了解,主动配合治疗,并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主动和医护交谈、倾诉内心的想法,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孕妇的情绪并给予疏导,另一方面要得到其家属及社会的支持,让其家属积极主动与孕妇沟通交流,使其得到系统的心里支持。
3.4 预防感染:妊娠期需加强对孕妇的卫生宣教,勤洗换内衣裤,保持口腔清洁。产褥期密切观察体温、腹部及会阴伤口情况、子宫复旧以及恶露的量与性状,尤其注意泌尿系的感染,加强的护理,防止发生乳腺炎。
3.5 新生儿的护理:无论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护理,新生儿出生时取脐血检测血糖,并在30分钟内定时滴服25%葡萄糖防止低血糖,同时注意预防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及RDS发生,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血糖可恢复正常。[1]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张爱萍;欧炳焕;;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1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