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1
教学目标
1.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难点
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全班口答):
2.用竖式计算: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做,4名同学板演.
(二)指导探究:
1.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一位数乘法)
2.师生共探讨的算理算法.
(1)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算式,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商量一下.怎样计算都可以,不限制方法.
a.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有可能得92,有可能得72,还有可能得612……等等,让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把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b.师:究竟哪一个答案对呢?先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讨论得92或612的同学答案对不对,然后让得72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可能)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得12,3乘20得60,60加上12得72.所以.
教师板书过程:
(可能)生2:,,所以(教师板书)因为
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的积.
(可能)生3:我是想:
教师板书:
(可能)生4: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千位上的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
教师板书:
c.这时4种方法都摆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哪种方法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第4种方法好具有普遍性.而前3种方法有局限性,这时大家把共同的学习目标转向笔算竖式.
d.操作演示:
师:那么个位满十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一呢?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边说边出示小棒图。
师:现在图中应该有几捆?为什么是7捆?
生:因为原来有6捆小棒,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1捆,6捆加进上来的1捆,共7捆.
师: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这里的“1”(教师手指笔算竖式中个位满十进上来的1).所以应该用2乘3再加上进来的1.
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粉笔写)
3.尝试练习.
教师出示,同座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笔计算.
反馈练习:
订正时,重点提问第3题的计算过程.
4.进一步探究算理,明确算法:(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1)教师出示例4,
(2)全班动手试做:
(3)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
重点提问:90乘4得多少?该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完整的竖式.
(4)反馈练习:
(5)观察对比:
师问:例4与例3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
反馈共同归纳:
相同点都属于进位的笔算乘法,都从个位乘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不同点:例3被乘数是两位,例4被乘数是3位;例3在计算时是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例4是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6)师生共同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先由学生说,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总结出: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2.改错练习: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法
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 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 网络与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86-02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普遍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为教学活动增添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时间、空间的限制,但真正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完整的发挥出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特点
1.1 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太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性教学。例如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课程都设有C语言、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原理等,都是理论性教学,,并]有对学生开放一些实践性的课程,而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无法满足预期的教学目标。
1.2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对于老师来说,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崭新的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熟练的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容易接受,对老师要求比较严格,有一些老师已经使用传统模式多年,很难轻易转变自己的观念,一些老师因为年龄的问题,也很难用好网络多媒体技术,不利于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一些老师直接将现有的课件应用于教学中,由于对课件的了解不全面,经常会出现知识无法衔接的情况,同时由于信息的传播更新快,没能对现有的课件进行更新,学生很难学到新的知识。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差,以前上课为记住老师所教授的内容,通常利用笔记等形式来进行记录。现在知识都是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上课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记笔记,上课没听好,下课很难去复习,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以往那么牢靠,对学生的成绩会有较大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也存在着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理论课程缺乏学习兴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有高有低,课件仅仅按照正常的标准来设计,使得学生成绩产生很大的差异性。
2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及创新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实用性原则,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要坚持实用性的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属于技术应用型,并不是技术开发型,所以对于理论课程的设置只需要满足学生以后所从事工作的基本需求即可。还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学会将学到的知识熟练的应用到工作中,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其次就是模块化原则,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统称,包含了许多小的模块,比如网站的设计维护、计算机网络创建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前提,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改进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学生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不一样,在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方面也都各有区别,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对相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学习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 高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3.1 实现网络教学
虽然目前的计算机教学都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仅仅只是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学会大量的概念性知识,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改革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及课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操作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能使学生很好的应用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实现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指导、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新模式。
3.2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软件能真实的展现声音、图像、文字以及动画,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还能将枯燥的内容利用动画等形式形象的表示出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需要依靠老师带领学生想象去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楚的讲解计算机课程的具体操作过程,将整个操作过程利用投影技术展现出来,能让学生学会具体的操作技巧,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学到的知识做一些小动画、小软件之类的东西,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给别的同学展现出来,增加学生之间分享、交流的机会。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国长期的传统教育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理论人才”,在对高职高专院校考核方式的改革方面,可以采用“无纸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答题,从而反应学习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主要教学生进行局域网的组建,对于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很多学生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真正进行网络组建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检验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利用计算机进行考试,在理论知识方面,可以设置一个大的题库,把平时讲课的要点都归纳汇总进去,每个学生随机生成20个考试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能一定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局域网创建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基本策略,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力度。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导致其离不开多媒体网络设备的支撑,这些设备往往由于使用频率过高,经常出现投影机过热、网络拥堵、服务器老化等现象,学校也没有聘请相关的维护人员,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配合计算机课程的开展,加大对多媒体设备的投资,建设高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室。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把每一次的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在实训报告中明确表明,让学生能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去进行训练。
6 结语
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新型公共计算机课程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传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将抽象的概念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更好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有新旧教学模式之间的改变,还有着新旧知识之间的更替,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加强与其他老师之间的交流讨论,使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赛东. 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高职高专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J].中华少年,2015(22):192.
[2] 何银川.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
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社会信息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断前行。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我国普通高校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计算机课程已被引入到各个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旨在加强高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创新教学方式与教育体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丰富扩充,不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有利于大学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加入计算机教学,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教学,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文中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计算机课程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定和教学目的与非计算机专业实际学习情况不符合
在我国,计算机教育课程进入校园的时间较早,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生涯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习很多计算机发展史和基础知识。鉴于此,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时,需要避免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重复设置[1]。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课程时,不能等同于计算机专业,如果计算机等级考试课程设置违背了高职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就业率的提高,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这样违背了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初衷。因此,高职院校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的课程安排上,应与学校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定。
1.2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欠妥
为了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很多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计算机课程的安排,忽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2]。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计算机基础知识而应付应试考试,实际情况下并没有真正掌握运用知识。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以听老师讲解计算机相关知识为主,教学方法大多使用黑板+笔记+学生自由上机操作的模式,学生几乎没有动手能力的训练环境,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某些高职高专院校在训练动手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出现无计划、无目的上机实习,学生大部分处于放羊式管理,操作随意,甚至出现打游戏、聊天,这些现象进一步影响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计算机课程的初衷。实际上,计算机学习不同于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若按照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出的学生尽管能够在应试中获得计算机职业证书,但在工作后出现的实际计算机操作问题,由于动手能力的缺失而出现无法解决的情况。所以,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方法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改善。
1.3教材更新速度快,教师队伍计算机专业技能欠缺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计算机知识的相关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巧,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事实上,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教师队伍相比普通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教学方法较落后,难以完成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规划要求。另一种学学计算机知识的方式是通过自学,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购买计算机相关书籍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下,自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计算机教材有较多弊端,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很多计算机书籍不能及时完善和补充,知识机构不成体系、内容安排不合理等,这些因素造成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的困难。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自身教学发展需要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正确选择计算机书籍作为教材,课程要由易到难科学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教师教学任务,计算机教师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1.4计算机教学硬软件设施投入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课程安排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满足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但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政府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资金投入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跟不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配置不合理。高职高专院校开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然而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比较快,学校计算机维护工作由于资金等问题不能及时跟进,导致大部分计算机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政策帮助和支持。
2.解决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问题的方式方法
2.1依据计算机特征重新规划教学工作计划
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而不是培养理论人才,如今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不能准确定位,盲目参加计算机技能比赛,对计算机课程结课考察也不合理,仅单纯学习计算机课程,而没有将非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所教学计算机知识有效结合[4],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计算机课程也不会受到学生重视。高职高专院校在对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课程安排上需要结合社会就业需求合理安排计算机课程,根据社会发展不断调整计算机教学设置。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需准确定位,对非计算机专业注重开设计算机基础实用课程,课程安排尽量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避免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高职高专院校动手实践课程比较多,学校应考虑怎样把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专业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材,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调整教材结构体系,真正做到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培养,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方案。
2.2依据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科学安排计算机课程和教材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课程安排上,过多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虽然学生学习到了很多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实际上只是学习到了计算机知识皮毛,对于相关操作软件和应用程序一窍不通,这种计算机教学方法违背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利于高职高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提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计算机课程安排上,不能盲目照搬其它院校教学课程安排,需要严格根据专业差异设置具体的计算机课程。比如,数控机床专业主要开设与操作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开设绘图、计算相关的计算机课程,这种课程安排有利于扩充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知识和提升其专业技能[5]。根据专业需要开设计算机课程符合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计划需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教师需要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的计算机知识,切忌将目光局限在某几本教材上,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提高教材质量,把更多有用的计算机知识教学给学生。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计算机课程安排,丰富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就业优势,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3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操作能力
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课程知识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但是从计算机教学内容来说,该学科知识更新快,受社会发展影响大,如经常有很多落后操作软件被更高级操作软件取代,这都要求操作者重新学习新技术。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时,不仅仅要确立丰富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目标,还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或者校企合作,完善学校教学硬件配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到更多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计算机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教师在课堂上要增加学生动手学习计算机知识,充分发挥好计算机教室指导教学的作用。因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巩固获取的计算机知识,要比在教师手中学习到的知识记忆更深刻,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知识,通过不断联系巩固,适应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常观察能力,在自己生活学习身边发现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把学习到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4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计算机教学硬件设备
高职高专院校还要加强对计算机教育工作资金投入,淘汰落后教学设备,重新购买新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实际工作需求相适应,高职高专院校还要寻求与企业合作,实现定向培养计划,利用企业丰富资源,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还需优化校内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对旧设备改造升级,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大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提高计算机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为教师提供充足计算机教育研发资金。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高专院校还要加强学校和学校、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及时掌握计算机教学最新动态,改进和调整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计算机教师也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保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目标。
2.5提高计算机教师队伍计算机专业技能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尤其是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离不开教师辛勤的付出。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所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师专业素质非常重要。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惊人,短时间内会出现很多新的计算机技能知识,这都需要计算机教师及时掌握,教学给学生。学校还要与计算机教师签订惩罚奖励制度,对负责人、专业素质高的教师给予经济物质奖励,对那些不负责、懒散的计算机教师提出批评警告或者开除,此举措有利于调动计算机教师教学积极性,也有利于计算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中的非计算机专业也需要教学一些计算机课程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这类教学任务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高职高专院校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工作,不能盲目照搬其它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方法,还要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教学水平高的计算机教师队伍,合理科学配置学校各种资源,提高学校教学资源利用率,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计算机知识应用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秀琴.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教学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02):10-11.
[2]徐燕文,董峰.关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与网络,2015(10):15-16.
[3]陈长印.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改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2):21-22.
[4]涂显政.浅析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1(05):18-19.
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4
硬件方面,从本世纪开始,组装台式机曾在追求性价比的学生群体中一度流行,之后携带方便的笔记本电脑逐渐挤占台式机的市场份额,再然后就是由于手机更加智能化也显现出要替代计算机的趋势,未来很有可能随着所有电子电器设备逐渐智能化、网络化,将很难硬性区分开计算机和其他电子电器设备。
软件方面,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从DOS系统开始几乎独占全球市场的局面,随着苹果公司的再次雄起而打破,火的不仅仅是苹果手机,还有苹果电脑,以及ios操作系统寄生出的生态系统。Android系统的地位也不容小觑,除以上三大系统外,国内的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也在努力发展自家的操作系统。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我们现如今已到了不得不对计算机教学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地步了。
一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锻炼学生对汲取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对使用新事物的胆量,从生搬硬套地给学生灌输台式机和windows系统及附带软件的操作知识,转变为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可以适应大部分电子电器设备和系统的操作。即使未来面对新的设备和系统,也有敢于尝试的能力和勇气。
二是教学设备的改进。国外经济条件好的学校,已有多数课程使用平板电脑的案例,而目前国内仍以计算机课学习操作台式机为主,不但设备落后,不便与随拿随用,且无法与其他课程兼容,无法做到良好的师生互动,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是师资力量的提升。计算机老师要先学生之学而学,在面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时,要勇于接受与计算机课程相关的新鲜事物和知识,手机操作和平板电脑操作亦与计算机课程相关。最好也能通过阅读各类新闻了解未来科技趋势,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积极融入互联网。
总之: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我们一个平台,我们要把握好这一平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让他们好学、会学、乐学、善学。
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5
1微课的优势
1.1明确教学主题。在计算机教学中,微课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的目标和主题,教师运用微课展开教学时,可以将基础性知识中的重难点明确地展现给学生,并且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突出知识点,明确教学主题。同时微课具有重复使用的特点,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课堂内容的印象,通过微课教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1.2极强的主创性。微课的教学内容通常是通过教师的主观认知来进行设置的,属于教师独立创作的内容,因此主创性较强。微课的教学内容也受到教师主观认知的影响。因此在中专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透彻地了解计算机知识的重难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1.3教学时间短。微课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这也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微课的课程时间较短,内容较精炼,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集中知识点的学习,课堂以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笔记本、手机或者ipad进行学习,不仅提升学习效率,还将加快学习节奏。
2微课教学的具体教学措施
2.1因材施教地进行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吸收知识的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来制定微课内容,通过分析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选择不同难度的微课内容进行教学。比如根据掌握知识点的不同程度,在录制微课时根据难易程度分别录制视频。对于能够迅速掌握知识点的学生,选择难度较大的内容;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选择基础知识较多的视频,以此来填补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让他们尽快地跟上整体的进度。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制作微课时,通过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能够细致的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内容,高效的掌握知识点。2.2进行教学任务的分解。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基础比较薄弱,一些复杂的操作技术一时难以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内容的拆解教学,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操作步骤,再一步步地进行复杂的操作。将系统整体的多个操作步骤分解成一个一个短小的步骤,通过每个步骤的累计,最终完成整个操作流程。比如在进行“word办公软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从新建文档开始,逐步学会新建、输入文字、基础排版、插入图片表格以及保存等一系列操作,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步骤后,再让学生深入学习复杂的排版、设置项目符号编号、设置行间距、加页眉页脚等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成功完成操作后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对后续学习内容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巩固学习内容。2.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微课教学应用的主体,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当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重点,随时关注微课的发展状况,提升微课在整体教学中的重视程度。另外,还需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动向,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中的需求变化等,随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能,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和需求,以便随时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课程技术笔记范文6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50-01
在各类高校,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医学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都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此类课程,我们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一、医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针对的教学对象为医学高职高专的学生。课程设置和内容组织以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基础操作为准,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名词术语,具有熟练完成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技能;结合学生所学医学专业,让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的操作去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学时设置
作为医学高职高专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计划为60学时,理论、实践各占50%。
(三)课程侧重点设置
对于医学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侧重点一分为二。其一,理论部分,侧重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名词术语和基本概念,例如windows中文件的概念;其二,操作部分,侧重于offices和网络操作方面。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作为工具,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四)课程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灵活,有网上考试,计算机基础操作竞赛等。
二、医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参差不齐
医学高职高专,各个地方的生源参差不齐。很多地方的学生在高中就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或称为信息技术操作课,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基础或多或少还是有的。而在一些地方,虽然开设计算机课,但只是将这些课程作为摆设,教师讲得肤浅,学生学得也很肤浅。甚至有些地区根本不开设计算机课程。
(二)教学课时和内容设置不适
有些医学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一直不变,并没有考虑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计算机特别是笔记本电脑在这几年发展很快,很多学生都校期间都购买和使用笔记本电脑。这些原因都促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学生真正想需要学习哪些计算机知识。
(三)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课程发展
一些高职高专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在很多高职高专都采用理论和实验分离的教学模式。理论课就在教室里上,讲解理论基础知识。有些学校也引入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来进行理论教学,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多媒体教学,也仅仅用多媒体来展示教学课件,用投影仪代替粉笔和黑板而已。
(四)实验教学成效不高
但是,对于实验教学,更多地学校还是采用让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辅导的模式。这种模式,由于扩招的影响,班级学生增加,而进行实验教学配置的教师并没增加,这就造成在实验课上,教师不能一对一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能一一辅导学生练习实验操作,实验教学成效不高。
三、医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我们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以期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一)传统模式不能完全摒弃
很多老师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一无是处,在教学中就应该完全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其实,传统教学模式也有部分优点,例如,在讲解名词术语时,传统模式就能够让学生较快掌握。我们应是批判地使用传统模式,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基础
多媒体教学引入计算机教学是最成功的教学模式研究成果之一。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采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或实验操作用立体的、逼真的形态展示或示范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趋向增强,学习效果也会大为提高。
特别是医学高职高专的医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主流之一。将多媒体教学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使这门课程有了最好地教学展现方式。
(三)结合网络教学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是近些年来计算机科技发展的结果。网络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网络能够快速查阅学习资料,能够最好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教学互助。
(四)混合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中,针对医学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单一使用某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教学效果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和章节,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计算机基础概念部分,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象、具体,成效最佳,学生能迅速掌握知识点。在offices部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精华,能够让学生直观领会操作要点,触类旁通。
(五)加强实验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实验操作部分是重点。以前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忽视了这一点,往往采用侧重理论轻视实验操作。理论课上,教师精讲点拨;实验操作课,往往是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得不到老师全部的辅导。
实验操作课是对理论内容的巩固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实验操作部分是要求所学者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所以,实验操作课地位相当重要。很多医学高职高专学校都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多媒体教学模式应用在实验教学上是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让老师形象地给学生示范,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观摩操作,然后自主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