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院校;计算机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不断增加,院校教学活动中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院校教学活动中应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开展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以专业需求以及实际岗位工作需求为中心,对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及重点进行调整。

一、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代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多仅依靠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这一教学现状中忽略了现代计算机普及环境下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运用能力的掌握,忽略了院校大学生对计算机结构组成以及简单维修能力的掌握。这一现状使得院校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许多教学内容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浪费了较多的计算机教学课时,而且,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中的许多内容在学生的实际工作中很难用到,而工作中真正需要的内容却没有很好地掌握。在现代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需求有侧重的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院校计算机教学分析

1.调研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工作方向及计算机应用需求

为了实现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促进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现代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及创新中应加强对不同专业学生工作方向及计算机应用需求的调研及分析。以机械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编程等内容是学生工作中最为常用、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内容。因此,在机械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中除注重计算机基础操作外,应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以此满足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设备制造、机械设计等工作的需求。同时,针对数控机床操作、设备维修等需求,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还应针对PLC技术在设备、机械领域的应用进行PLC编程教学。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调研与分析,为现代院校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为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以职业应用需求为基础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做好专业、职业调研与分析后,院校计算机教师还应根据调研结论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与执行。根据专业学习需求、职业应用需求进行科学的教学计划设计,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等进行效率评价,以此促进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中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综合分析现代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情况,删减基础操作、windows操作等基础内容,增加专业软件操作等内容。例如: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应减少windows操作基础内容、增加机械设计软件的教学,以此实现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模拟职业工作开展计算机应用实训

为了促进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还应针对职业需求开展计算机应用实训。模拟毕业后从事职业中的计算机操作内容,使学生了解职业工作中计算机操作要求、计算机应用内容,以此为基础对比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发现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了解自身计算机应用技能及应用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向,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以中文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为文秘、编辑等岗位工作。其岗位工作中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在文字处理以及信息收集与整理等方面。因此,在该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实训中,应将实训重点放在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公文写作格式、公文邮件收发等方面。模拟公文写作需求以及简单故障排除等内容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实训工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4.注重基本故障排除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虽然设置了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但是受企业保密制度、商业机密保护等需求,在本岗位工作所使用的计算机出现故障时仍需要岗位人员能够对基本故障进行排除。针对这一需求,在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针对WindowsXP、Win7、Linux等操作系统的基本软件故障进行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软硬件故障排除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内容。针对现代社会对人才计算机基本故障排除能力的需求,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根据专业需求以及计算机应用常见故障等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培养院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三、针对计算机信息应用需求开展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2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其他的课程教学,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这么几点,即丰富的信息量,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与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导致了初中计算机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计算机教学与学生期望产生冲突

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配备了计算机,计算机的普及促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了计算机这一新鲜事物。可以说在学生接受计算机教学之前已经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越高,促使学生学习动力越大。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忽视了计算机知识的考核。不少学校在课程教学安排的时候习惯将计算机课程的课时无限制压缩。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计算机课程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采用传统系统性、渐进式方式开展教学,长期下去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虽然已经有不少学校开设了多媒体教室,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个性化的需求。

(二)教师讲解知识陈旧

从目前教师讲解来看,知识的陈旧仍旧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对初中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但是从目前师资构成来看,部分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已经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同时课堂讲解难以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另外,学生计算机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已经有不少小学开始逐步推进计算机课程教学,加大了初中计算机教师的压力。基于此,初中计算机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时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进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二、解决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的对策

从前文的分析中就可以了解到,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笔者认为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一)注重练习

初中计算机学科属于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学生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文字性的知识讲解过多,会让学生更加糊涂。如能重视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的策略,精心导入课堂教学,就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巩固旧的知识。教师应当注意,最好采取多媒体演示教学,只演示十分钟左右,随后的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通过实践操作消化新知识。

(二)分层教学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感受到学生个体的不同,他们之间的计算机基础差异比较明显。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在家长指引下已经或多或少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应用能力。大部分学生受到家庭因素与家长水平的限制,对计算机仅仅存在肤浅认识。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分层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效果的获得。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计算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教师根据情境创设问题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接受能力。要保证问题对提出对象具有针对性,促使被问对象能够从其中掌握到应有的知识内容。创设问题时教师还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与兴趣。在设计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进行。

三、结语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3

【关键词】中学教育;计算机教学;教学活动

1中学计算机教学概述

1.1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与其他课程相比,中学计算机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计算机操作为基础,在中学计算机教学活动中,需要强调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需要在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具备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必须重视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二是以形成概念与掌握基本原理为核心,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一方面需要学习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程序、计算机语言、算法、数据库、指令等基本概念,还应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只有在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更进一步的学习;三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中学计算机教学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掌握计算机方面的新知识,顺应计算机发展的方向,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1.2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计算机教学也成为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当前,我国多数中学均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并配置有一定的计算机配套设施,学生能够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在某些地区,计算机技术已经被纳入中学考试中,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许多中学都相继提高了计算机操作课程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学生的计算操作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在中学计算机教材的编制方面,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指导教材,教学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1.3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当前的中学计算机教学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整个中学教育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应当成为中学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之一,但这一目标显然还远远没有实现。其次,在中学计算机教学内容方面,教材的更新速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导致学生对当前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前沿科技知之甚少,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多是与时代需求不符的计算机知识。再次,在教育模式方面,中学计算机的教学方法沿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实验教学,不仅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还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数中学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要求,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样有待提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育观念方面也较为落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导致当前中学计算机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2中学教育中计算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1改进教学观念

计算机学科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下的中学课程,而是具备时代特色的、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的实用型课程。因此,在中学计算机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必须中式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课程目标方面来说,应以培养思维创新型计算机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上应勇于创新,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方面,应逐步改变教师评定标准,将实际操作能力作为衡量学习质量的关键指标,鼓励学生借助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是中学计算机课程真正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2.2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中学计算机教学水平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综合技能水平,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教学的效果。针对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师综合水平不高的问题,学校应为计算机教师提供学习计算机前沿技术的平台,使教师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情况,保证计算机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吻合,教师也可以以此为依据设置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各类方法向学生讲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3重视实践教学

计算机操作能力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应以上机实践操纵为主。教师应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并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师这种边讲边演示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上机课上,运用独立研究与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比如分成3到5个一组的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带动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之外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究性课题,这也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及操作熟练度的增加。

2.4改进教学模式

通过网络课件、实验工具软件、实验平台、优秀作业等网络资源的应用,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另外,中学计算机教学还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考虑到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导向,利用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课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不再是教师布置任务性教学,教师需要负责维持课堂纪律,而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office表格制作,以课表等样本作为参照,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可以开展班内以计算机应用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比赛,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在比赛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3结语

近年来,在政府与学校的大力推动下,中学计算机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暴露出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综合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断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师的综合技能水平,重视实践教学,较快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不断提升的计算机水平,使学生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适应信息化时代对社会人才的新要求,从而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侯凤銮.中学计算机教学创新之我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

[2]简永强浅论中学计算机的素质教育[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4(12).

[3]张育帅.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2(1).

[4]郑海波.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4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教学;应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中,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常规的生活中还是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方便。在教育教学中,科学技术的应运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微课”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应运,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的理念是“见微知著、以小见大”,通过微课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术。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包括。微课教学所采用的视频是在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而录制的视频,具有明确的主题和针对性,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微课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时间短: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大课堂来说,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2.主题突出:

微课的录制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教学中的某一教学重难点,一个课程就是一个主题。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微课,一般是讲解课堂中所讲的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

3.教学内容简洁: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微课除了上述一些特点外,还具有反馈及时、针对性强、内容具体、成果简化、趣味创作等特点。教师只有深刻了解微课的内涵、理念、特点以及制作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借助微课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

“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业都需要既懂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劳动者。职业学院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所以职业学院有必要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操作环节较为繁琐,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微课作为一种新技术、新媒体与计算机技术联系密切,适应了计算机教学的需求。我们可以从如下一些方面将微课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

1.微课的制作。

由于微课的类型众多,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录制要采用适合计算机教学的类型。在微课录制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和教学目标,选好教学内容,写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地细化,教学计划应与教学内容相协调。例如,在讲解电子表格时,教师在一堂课上要讲的内容较多,有些操作步骤比较难懂,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消化、掌握,这部分内容就需要教师制作微课来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跟着微课中的指导更好地掌握这些难点和重点。

2.微课的实施。

微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好本课程的重难点,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一些课堂以外的专业知识。为了将微课贯彻执行下去,学校有必要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将微课的学习设置必须的修学分,使那些不自觉的学生也体验微课的魅力。教师也需不断更新微课教学视频,使学生能够及时接受到最新的观点和技术。每一微课程结束后,应设置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方便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3.后期编制。

微课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后期编辑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录制过程可能出现重复录制,但是后期编辑也至关重要。后期编辑,首先完成的是拍摄的视频和录屏内容的整合,其次要考虑的就是要制作微课的片头、片尾,最后为微课视频添加字幕。通过编辑、美化微课视频,使其符合教学要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重视反馈。

计算机教学中的微课教学也需和上机教学一样,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这对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在微课实施之后,要重视学生对微课的反馈,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也可以开通留言频道来查看学生给微课提出的意见,从而不断改进微课,更好地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这种教学方法。

三、将微课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微课的出现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生,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可以获取一些新的知识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新的教学理念完美展现。微课的实现,适应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主选择进行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微课资源全部是教师的最优教育资源,将这部分资源对学生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小结微课作为一种新技术、新的教学方法,适应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需求。将微课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便利了教师的教学,会成为今后计算机教学中的一种趋势。

作者:唐文杰 单位:青岛广播电视大学莱西分校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2]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

[3]潘正军,赵莲芬.渐进式场景应用法进行微课实验教学设计———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6).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5

计算机是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的学科,在当下不断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要把计算机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训,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转移教学重点,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不断扩大计算机教学的效用。

一、创新理念,激发兴趣,整合计算机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把握学生动态,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互动对话,了解把握学生的学科基础、认知能力,与学生共同探讨计算机教学的对策、建设,并梳理整合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建议、见解,在激发兴趣、激情引思的同时催生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精心选取一些教学内容新、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要从现代传媒上学习新型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增强自身的履职能力,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而导。为学生讲解最新的学科知识,对教材上的一些基本功能,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实际应用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Excel公式、数据处理功能时,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应用的技巧与技能。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给学生讲清道明所讲解的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掌握新知识在现实领域的利用,意识到掌握新知识在今后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充分感知新知识的强大功能,激发学习兴趣,催生学习动力。这样一来,在教师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听得仔细、学得认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新知的学习之中,就会乐于接受新知识。如,我在讲解《网络图形设计》内容时,运用PowerPoint软件工具为学生进行图片修改,让学生在充满疑惑中看到图案的变化,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迫切要求我进行讲解选择技术的操作方法,这时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解,在充满激情、满怀信心中很快学会了操作方法。

二、创新模式,电化教学,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成效。

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课内与课外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师生互动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感知能力和学习技能,确保计算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要用生活实际中鲜活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机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就意味着师生要不断更新学习理念、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些在课堂上一时难以解决的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要通过梳理知识要点,强调解决难点、讲解知识重点,点拨、引导学生增加思维的广度,学会更多的知识。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PowerPoint展示电子课件,通过“直观形象、快捷生动”的方式演示具体实例,借助屏幕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完成授课内容,增强计算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加大信息容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新方法,详略恰当,放大计算机教学的效用。

计算机教学活动设计范文6

关键词:职校;计算机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国外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和理论形成时间都早于我国,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经验来看,有了国外优秀课堂的引导,国内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收到了较好的反馈。结合职校教学特点和计算机教学内容,将该教学理论落实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对推动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现实

意义。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优势分析

1.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围绕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采用行动导向推动学生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从国内的应用现状来看,行动导向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在计算机教学领域,以理论作指导,让学生在实践和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

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为手段,推动学生综合性认知的提高,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利用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以企业的人才要求为导向,落实人才培养计划。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第一,该教学方法强调对案例分析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和潜能的发挥,为其后期实习活动的开展和实习环境的创设提供理论经验。

第二,该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个人操作能力的提高。计算机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在既有的教学形式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项目构建为手段,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三,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性的培养。该理论的应用需要教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模拟企业项目开发部门的基础范式,以项目研发为目的,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部门协调。

第四,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角色扮演形式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适应实际的企业项目操作。

第五,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有着较好的作用,学生在各种项目推进中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知识的匮乏,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职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分析

从职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上看,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展需要以培养具有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能够直接上岗的人员为主。从职校的学生情况来看,计算机教学的对象具有整体素质不高、计算机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等特点,因此,具体的教学措施落实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枯燥的程序设计、程序语言上等开展探究性学习。另外,受到课本知识结构的局限,不同课程的技术导向性和理论导向性有较大的差别,教师的课程设计所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第一,职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完全的转变,导致其教学效果较差。受到所在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影响,职校内的部分教师并没有及时地进行自身观念的转变和新理论知识的学习,由此导致的项目教学形式落实不到位和企业案例分析的视野不广阔等,都严重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现行的计算机教材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理念有较大的出入。目前计算机专业应用最广的教材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理论指导性知识内容,课本内没有为学生设置锻炼其程序编写和实际项目操作能力的板块,导致教学成果停留在理论体系构建上。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措施改进

第一,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我学习的开展和新理论的接受有关。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同行业之间的经验交流,根据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剖析,分析自身观念上的不足并及时地进行改进。

其次,教师需要对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做深入了解,根据该理论的具体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计算机课本内容进行知识体系重组和教学板块设计。另外,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要求教师加强与市场动向和企业项目部门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项目操作能力。

第二,教师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充实和改进。教学计划的充实以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为主,首先,教师需要加强计算机实训活动的落实,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其次,教师需要结合课程设置的具体时间进行课堂内容设计,以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形势丰富教学课堂。同时,对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必不可少,教师要在已有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人才结构的现状进行合理的体系完善。

第三,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以技能培养为重点。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落实每一项技能培养目标。首先,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其次,着重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采用校企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也不容忽视,教师需要结合社会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忠诚度。

第四,制定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内容以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知识、职业道德三方面为主,在此基础上的内容细分可以依照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模式进行。

职校教育受到其院校总体发展目标和内部师资力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课程落实困难和学生培养难度。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理论指导的计算机教学需要教师在企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下进行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林浩,赵金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8).

[2]李会凯,张文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