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带教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超声带教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超声带教总结

超声带教总结范文1

[关键词]儿童声嘶;发病原因

[中图分类号]R76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0-41-03

The Investigation of 556 Children Hoarseness in OurHospitalfrom 2007 to 2009

XU Xiaoqun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Wuyi Coun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Wuyi 321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t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ofchildhoarseness. MethodsEt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556 cases child hoarsenes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2007 to 2009 in our hospital,and the reasons for the incidence and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weresummarizedResults The survey shows that 556 children with hoarseness, vocal nodules in 231 cases (41.5%), 1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laryngitis (32.4%), vocal cord polyps in 54 (9.7%), 40 cases of laryngeal papilloma (7.2 %), acute and subacute laryngitis in 33 cases (5.9%) no vocal cord lesions in 18 cases (3.2%). 6 cases in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ages, including laryngeal papilloma in children aged 1 to 3, the highest percentage (60%, 24/40), vocal nodules in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45.9%, 106 / 23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Conclusion Complex causes hoarseness, vocal nodules, chronic laryngitis is a major cause of hoarseness in children, should b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causes to treatment.

[Key words] Child hoarseness; Etiology

近年来,儿童声嘶等嗓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语言表达、歌唱、学习和交往,加之随着现今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声嘶的诊治也较以往重视。因此,如何治疗和预防儿童的嗓音疾病已成为临床医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1]。本文调查我院2007~2009年诊治的556例声嘶患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并将调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有完整病历资料的556例声嘶患儿,其中男 388例,女 168例,男:女= 2.31∶1 ;年龄1~17岁,平均5.06 岁;病程为4h ~2年。发病前有用声过度或滥用嗓音者420例,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96例,原因不明者24例。

1.2判断标准

声带小结 是局限于声带黏膜上皮的病变,表现为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界处局限性结节样突起,双侧对称,偶发生于单侧,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呈沙漏样;②声带息肉 是固有层黏膜的水肿,多为单侧发病,呈带蒂的淡红色或半透明的小体;喉状瘤为镜下可见瘤体呈状突起,基底宽窄不一,可带蒂,也可为广基,颜色灰白、淡红或暗红;③急性及亚急性喉炎 表现为喉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呈淡红色或鲜红色,声带边缘肿钝,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喉腔黏膜表面常有分泌物附着;④慢性喉炎 喉黏膜弥漫性或局限性肥厚,声带充血,呈深红色或暗红色,边缘圆钝,闭合不良,室带边也可肥厚,遮盖部分声带[2]。

1.3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日本生产的Olympus 纤维喉镜及内镜图文处理系统。检查前用1%的地卡因鼻腔、咽喉喷雾,表面麻醉,1%的麻黄素收缩鼻腔两次。患儿取仰卧位,经鼻腔进路行纤维喉镜检查,小婴儿由于鼻腔较窄,可从口腔导入镜体进行检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2007~2009年诊治的556例声嘶患儿发病原因的调查结果

556例声嘶患儿中,声带小结发病率最高,占41.5%(231/556),男:女之比为 2.7 :1,慢性喉炎占32.4%(180/556),声带息肉占 9.7 %(54/556)男:女之比为2.4 :1,喉状瘤 7.2 %(40/556),急性及亚急性喉炎占5.9%(33/556),声带未见病变占3.2%(18/556)。上述6种疾病在以下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其发病率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在常见的6种疾病中,1~3幼儿期的患儿以急性亚急性喉炎及喉状瘤多见,4 ~6岁学龄前期、7~13岁学龄期以声带小结及慢性喉炎为主,14~17岁青春期前后的儿童声带息肉的比例增加。经卡方检验,6种疾病在4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22,P <0.01)。

2.2 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54例声带息肉和40例喉状瘤患儿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显微手术,喉状瘤术后创面涂抹0.1%碘伏液。231例声带小结和180例慢性喉炎患儿我们采用保守治疗,嘱其注意正确用声,改变原来错误的发声习惯,限定发声时间,要求家长及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嘱其不要大声喊叫,避免辛辣食物和油炸食品,同时予以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针4万u+地塞米松针5mg, 痰液较多者+盐酸氨溴索针,15 mg/次,每日1次),辅以理疗和金嗓散结丸、清音丸、黄氏响声丸等中成药治疗.急性及亚急性喉炎患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声带无病变者进行正确发音训练。

2.3 2007~2009年诊治的556例声嘶患儿治疗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疗效评定参考毕胜斌制定(1991)标准[1]。治愈:结节或息肉消失,发声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病变局部尚欠光滑整齐,发声有改善;无效:息肉或结节仍存在,发声无改善。

本组556例患儿中,54例声带息肉和40例喉状瘤术后声音即明显改善,2周后痊愈,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手术治愈率100%;231例声带小结及180例慢性喉炎随访3个月~3年,治愈371例(90.3%),好转40例(9.7%);33例急性及亚急性喉炎在半个月内全部痊愈;18例声带无病变者经发音训练后声音恢复正常。2007~2009年间诊治的556例声嘶患儿治疗效果见表2。

由表2显示,在常见的6种疾病中,声带小结、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喉状瘤、急性及亚急性喉炎及声带无明显病变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且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疾病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发病病因

本组2007~2009年的556例的病例分析发现,儿童声嘶最常见的病因为声带小结,占41.5%;其次为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喉状瘤、急性及亚急性喉炎,这与侯丽珍等报道的以声带息肉最多(36.7%)有所不同。

国内学者统计声带小结发生率为21.7%~81.5%,Shah等报道72%的患者为男性,本组病例中男女之比为2.31 :1。声带小结及慢性喉炎的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为主,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学龄前期达到高峰。声嘶原因与成人相似,嗓音滥用、错用(用过度喉肌紧张来增加的声音)[3]是其最主要诱因。本组慢性喉炎病例为32.4%。儿童声带病变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本组556例声带病变患儿中,154例(27.7%)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病史,因此,在治疗声嘶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鼻及咽部的病变[4]。急性、亚急性喉炎和喉状瘤发病也较多,尤其在1~3岁。由于小儿喉部解剖及生理与成人有许多不同,小儿喉部狭小且软骨软化,声带及黏膜薄弱而血管丰富,咳嗽反射差,不能很好地排出分泌物,婴幼儿期黏膜免疫功能差,易患各种感染而致喉部炎性肿胀[5]。而喉状瘤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儿童多为幼年型喉状瘤,一般在出生后至5岁发病,幼儿期发病最高,可能与机体的内分泌、免疫及性激素水平有关[5]。本组病例中幼儿组发病比例在5个年龄组中为最高,学龄期及青春期发病较少。

3.2治疗与干预对策

声嘶往往给儿童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表达、学习、交往,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积极地治疗和有效地预防。电视纤维喉镜操作技术比较简单,使用方便,可同时进行检查与治疗。本组病例中1~6岁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儿童运用纤维喉镜检查更显其优势。声带息肉和喉状瘤必须手术,但手术应严格遵循微创原则。声带小结和慢性喉炎治疗重点在于预防,应严格限制患儿过度发声,改变原来错误的用声习惯,并正确指导发声训练 [6]。急性及亚急性喉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也可短期(3~5d)适量应用抗生素和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对部分嗓音有改善但短期内不能完全消退者,更应加强用嗓方法教育,多数患儿在青春变声期后能自愈,这是小儿声带病变不同于成人之处。对少数声嘶患儿检查声带和环杓关节无病变时,我们考虑声嘶的原因可能与患儿发声时刻意提高音调以吸引他人注意的心理行为有关,由于长期用过高的音量和/或音调发声,必然增加了喉内肌的紧张度,使该肌群易于疲劳而致声嘶。本组18例患儿经过正确的音声卫生指导及发声训练,调整其情绪,喉和声带肌功能均恢复了正常。

综上,通过对我院2007-2009年556例儿童声嘶病例的病因调查研究发现,其发病的病因较多,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有侧重的干预及防治。

[参考文献]

[1]张华,孙苏光,尼力帕尔・阿力木,等. 儿童声嘶93例[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21):1003-1004.

[2]侯丽珍,韩德民,徐文,等.儿童声嘶及良性增生性声带疾病的嗓音频谱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12):771-774.

[3]刘加林,梁传余.儿童声嘶的常见原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0):632-633.

[4]周建荣,魏莲枝,胡国华,等.1100声嘶患者临床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79-81.

[5]赵斯君,李萤,彭湘粤.672例儿童声嘶的病因分析及对策[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7(4):18-19.

[6]王华,刘世琳,张亚梅.2 500例声嘶儿童及青少年电子喉镜检查结果分析[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3):245-246.

超声带教总结范文2

【关键词】喉癌;气管切开;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82-02喉癌作为五官科的常见恶性病变之一,其发病率在全身恶性病的6%左右,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原发部位以声带癌最多,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包括全喉切除术以及部分切除,术后一般以气管切开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现作者将喉癌围手术期以及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措施总结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共手术治疗喉癌病人36人,包括男性28人,女性8人,年龄39-71岁。

1.2手术方式行喉部分切除术18人,单纯切除声带10人,喉部次全切除6人,全切2人,全部病人均为静脉全麻。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喉癌手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几率,且恶性疾病本身的性质,病人大多带有很大的思想负担,所以,应先配合医师进行病人以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白疾病本身的危害,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术式运行多年已经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方式,以缓解病人的情绪压力;要提前告知病人术后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预先有心理和物质准备,并做好护理干预准备;因为患者术后一段时期内或长期丧失部分或全部语言功能,为能够和病人顺畅的沟通,使之配合诊疗和护理,应在了解患者文化背景、脾气秉性的基础上,采取对应的沟通途径,也可以预先教会患者用简单的手语、肢体动作等沟通。总之,要尽量消除病人的焦虑、害怕等不良情绪,提升病人对疾病认识和不适的适应水平,树立顺利康复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要先培训病人进行术后呼吸和咳嗽的训练,以半卧位卧于床上,缓慢尽量吸气后以腹肌的力量缓缓呼气,呼气时声门打开,多加练习后即可掌握;帮助医师完善术前检查,如心电图、出凝血时间等,术前一天嘱病人充分休息,保持体力,麻醉前禁饮食;提前一天颈部皮肤准备;手术当日晨起下胃管、行留置导尿。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监测及护理病人全麻后的监护和护理要求很高,应常规进行心电监护,重点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有条件的单位应在ICU中监护,待病情稳定后回转普通病房。因本病的手术操作去掉了部分或全部喉体,切口吻合处张力较大,为预防切口开裂,保持特殊的非常重要,一般为半卧位并垫高头部,使头部向前方倾倒,坚决避免头颈部后仰,以免增大张力后造成切口开裂;同时此种也有利于术区减轻水肿和预防食物反流,以及术区引流的通畅[1]。一般术后48至72小时可开始下床锻炼,或在术区引流管去除后开始锻炼,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2.2.2饮食及营养支持术后应先常规进行鼻饲管饮食,其护理遵照鼻饲常规进行。初始鼻饲食物量应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术后24小时后开始缓慢喂食温开水、稀饭等,待病人适应后,慢慢给予菜汤、奶饮品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果病人条件允许,也可直接给予全力等成品医用肠内营养剂,优点是可以依据病人条件计算出所需热量,从而给予适量营养剂。喂食完成后要温开水冲管防止堵塞[2]。术后14天左右,经饮水试验不发生咽瘘时,可拔出鼻饲管经口进食,初始时因术后不适应常常出现呛咳,所以应以流质食物为主,总之要保证病人正常的营养需求,促使伤口顺利愈合。

2.3气管切开的护理本型术后需要常规气管切开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但气管套管的刺激也成为并发感染和导致咽瘘的原因之一,因此要进行预防性的护理行为,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①定时吸痰,清理气管分泌物,随时保证气道常通;观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以及面色、口唇是否发乌,出现异常及时调整氧气并检查气道;注意切开处出血情况,出血过大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②气管套管的护理。气管套管应当固定牢固,预防滑脱,外套管固定带调节松紧适度,以容一指为佳,然后死结固定;注意湿化气道,并可以用氨溴索+特布他林法,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氨溴索有降低痰液粘稠度的效果,特布他林则能够缓解气管痉挛,促进气道通畅的作用,每天雾化治疗2到3次;气管内套管的护理尤其要注意,因改变正常呼吸通路后,气流湿度不够,常在内套管处出现干痂,应将内套管每隔5小时左右进行一次清洁消毒;气道开口敷料应及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不低于50%,可以有效防止干痂的形成。3结果

经过上述处理,36名病人术前保持情绪平稳,术后配合治疗,切口愈合良好,气管切开后气道维持通畅,未发生并发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者;患者术后15天内均恢复了正常进食,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等。

综上所述,喉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专业、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更为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并促进病人顺利的术后康复,使他们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参考文献

[1]罗远玉.喉癌手术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4):14.

超声带教总结范文3

关键词:声 音 交叉概念

一、引言

“音”和“声”二字在现代汉语语境中出现频率极高,人们通常将二者视为同义语素。但仔细推敲即可发现,这两个字所承载的意义是有差别的。关于“音”和“声”的本义所指,目前至少有三种观点值得注意。

第一,“音”和“声”都有“声音”义,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有所不同。现代汉语以人为和自然较为明确地区别了“音”“声”;在古代汉语中,“音”和“声”的意义可以互相转换并替代使用。这一观点主要源于王晔《浅释“音”“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一文。

第二,“声”是指处于自然形态的未经人有意识参与的客观形态的声音,“音”是指经过人有意识参与并对各种形态的“声”进行加工(包括艺术加工)之后形成的声音。此观点主要体现在叶明春《与田耀农先生商榷》一文中。

第三,“声”是主观感知的声音,“音”是客观存在的声音;“音”“声”是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客观存在和主观感知的两个方面。这一观点主要是田耀农在《“音”“声”之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再辨“音”“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这两篇文章中提出的。

笔者通过查阅分析《说文解字》《辞源》《康熙字典》上的相关材料,认为“声”和“音”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交叉关系,既有重合部分,又有只属于自己的部分。“声”是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大多能为人耳所听到;“音”是指由人的器官发出或感知判断的,能使人感到愉悦或烦躁的声音。但在表示物理学中的专有名词,例如超声波、超音速、亚音速等词语时,“声”和“音”的含义并无区别,这属于两个概念的重合部分。因此从整体上看,“声”和“音”应该是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

本文从两者字形出发对其含义进行探源,分析“音”和“声”二字的概念交叉关系。

二、“音”“声”外延的重合部分

《说文解字》:“声,音也。”“音,声也。”[1](P58-250)这说明存在“音”与“声”可以替换使用的情况。此时二字均泛指声音。

《辞源》一书对“音”的解释中提到:“《诗・邶风・凯南》:‘目见目完黄鸟,载好其音。’《淮南子・地形》:‘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注:音,声也。”此时“音”泛指声音,与“声”并无区别。

现代汉语中,“噪音”一词的意思是指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这一语境中“音”泛指声音,因此“噪音”一词也可称作“噪声”。再如“声波”与“音波”均指发声体产生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两者是物理学中的专用名词,此时的“声”与“音”代表相同的含义。

三、“音”“声”外延的非重合部分

(一)“音”的独立部分

现行汉字“音”小篆写作,“言”小篆作。“音”“言”两字的区别在于口中是否加了一笔,“音”的“稹辈考础把浴薄V芊ǜ摺督鹞内林补》卷三云:“音字的造字本义,S于言字下部的口字中附加一小横画,作为指事的标志,以别于‘言’而仍因言字以为声(言音古通用,详鄂君启节考释)。”[2]根据古代文字演变规律以及文字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来看,“言”是由“舌”加“一”指事而得出的,那么显然“言”字“口”符内加“一”或“|”也属于指事构字法(《说文・音》谓“从言含一”),表示强调口腔这一器官发声时气体的运动。这也显示了“音”即人的器官发出的声。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总结云:“(音、声)二字互训,盖统言之其义同,析言则自有别……言、音二字可以互通,然细考之亦实有辨。盖出于口谓之言;出于口而声有节奏或延绵不绝者则谓之音。故其字从言含‘一’,含‘一’者谓具声留于口低昂吟咏而未已也。”[3]可见“音”的确来源于“言”,是“言”字含“一”,其初义跟“言”有关。例如“音讯、音尘、佳音、音信、音耗”等词语中的“音”都与“言”字“消息、信息”的意思相符合。

《老子》第二章中提出了“大音希声”的观点,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音”,由人的内心产生,同时表现为一定的节奏,“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1](P58)。表明“音”是从人的内心产生, 掺杂着人的情感,经过人心加工的“声”。“声成文,谓之音”[1](P526),“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1](P526)。“成文”也就是“成方”的意思,“文”即文章,通常蕴涵着人的内在情感,所以“音”是人的情感的抒发。

因此笔者以为,“音”是指由口腔或人体其他器官发出或感知判断的、掺杂着人情感的、经过人加工的声。

例如:“知音”一词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后用来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所谓“知音”更注重的是心灵、精神的交流,其中意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样的交流能使人精神上感到愉悦。故称“知音”而不称“知声”。再如《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音乐的源头,都是人的内心感动。由此可以看出,“音”大多与人们内心的情感有关,能使人感到愉悦。

(二)“声”的独立部分

“声”的本字是“”,其甲骨文表示手拿⒄庵珠匙次锎蚧餍吊的石块。击打磐石时产生震动,从而发出声。由此可推知,一切物体震动而形成的声波都可以被称为“声”。

《说文》提到:“声,音也。从耳”[1](P250),这表明“声”大多为客观存在的声音,能被人耳听到或与人耳产生关联。

《老子》第二章中提出“声”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由物所发出,只要是听觉健全的人就可以听到[4]。嵇康提出“声无哀乐”,也表示“声”本身并没有喜怒哀乐之情,情是听者在听到音乐以后,由主观方面的感受所引发的。

《晋书・陶潜传》:“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意思是只要懂得琴中的意趣,何需拘于弦上的声音。此处指的是手指拨动琴弦产生震动而发出的声响与人的主观感受并无联系,因而用“”而不用“音”。又如“心声”是指心里的话、真诚的意愿。当人们通过语言文字将内心的愿望表达出来时,通常能引发人们的共鸣,成为一种共同的诉求,并带有理性或客观性的色彩,因此称“心声”而非“心音”。再如“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演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发声时声带的震动具有规律性、科学性。而“音乐”是指有节奏、旋律,能够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一般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

四、结语

由此可见,“音”“声”二字的概念外延既有重合部分,又有各自独立的部分。本文通过对“音”“声”二字字形字义的细致梳理,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音”“声”二字的概念交叉关系,掌握现代汉语语境中“声”“音”二字的各种用法,以免错用。

注释: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周法高,李孝定.金文诂林补(卷三)[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史语所,1977.

[3]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邹元江,李昊.论老子音乐美思想的本质――对“大音希声”辨